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工制药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设计与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摘要:工程设计能力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课程设计的培养方式,分别从课程设计的形式、内容、评价方式及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设计;能力;培养;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制药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1,2]。目前,各个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一直是薄弱环节[3]。本文提出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设置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课程设计是对课堂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个良好的运用和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其他相关基本知识解决指定设计题目。课程设计是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和培养的能力如下:第一,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数据———培养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设计方案的选择,多方面考虑和衡量设计的各技术方案选择和经济性的权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第三,准确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第四,设计方案的结果表述———独立思考能力和绘图能力。第五,设计方案的介绍和阐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第六,课程设计一般采用学生小组设计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8]。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能力,因此,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和形式表达都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形式
课程设计的形式采取学生分组的方式,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设计题目,各个小组的设计题目大同小异,将学生分组的目的是要求每个小组组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整个课题的设计,达到真正激励每一个同学参与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课题分组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及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专业特长,比如:绘图或者计算方面的特长,这样在进行课程设计分组时,能较好搭配分组,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将一个自然班级分成5~6组,每组5~6人,小组内成员有相应的分工,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的任务是给各个组员分配设计任务,同时管理和协调小组的整个设计过程。
2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培养方案进行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设置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内容尽量选择综合性较强的设计类题目,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多门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还要考虑课程设计题目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中,分配课程设计题目———反应釜设计,在该课题设计中包含了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及AutoCAD绘图等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化工制图课程设计中,给学生分配化工模型及阀门等部件的设计及图纸绘制,该课程设计也包含了化工制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等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一个课程设计考核了学生多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对多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很好的总结和应用,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程设计的整个设置过程是通过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学生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各项设计内容,各项设计任务的时间分配和完成地点由小组内部协商决定,整个课程设计方式比较灵活,便于小组成员的协调合作与沟通。课程设计的评定包括学生小组提交设计成果和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评价等部分。任务书中详细说明课程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及设计答辩PPT、图纸等内容。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初探
摘要:含油污水是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一种污染源,在对水污染的处理中,含油污水的处理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一种。含油污水的形成过程也比较复杂,并且其发生的范围比较广,来源也比较多。因此,在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及技术做分析之前,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含油污水的来源和它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通过清楚的认识来提高相应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进而提高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基于此,从分析含油污水的来源及危害入手,对含油污水的处理工艺和关键技术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关键技术
1含油污水的来源
含油污水的来源十分广泛,这直接导致含油污水的处理是一项庞大且持续的工作。目前来说,含油污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造成含油污水的体量最为巨大的,就是石油开采。在石油产业相应的每个环节几乎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虽然三次采油技术在石油的开采中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也切实改善了驱油的效果。然而却造成了含油污水组成因素的复杂化,增加了含油污水的处理难度。其次则是化工制药产业。在化工制药产业的生产中,对于化工原料的处理、原料反应的过程以及产物的分离都会使用大量的水以及润滑油,这就使得化工制药后期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水。再者,食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因为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润滑和相当频繁的清洗,这些环节也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还有钢铁炼制行业,其生产设备工作前后都需要进行润滑和清洗冷却,需要大量的润滑油和水,这些处理过程也会造成大量的含油污水。
2含油污水的危害
含油污水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致癌物质会随着污水污染周围植物或者动物,对人体造成影响,导致人体的正常机能遭到破坏。具体来说,含油污水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对于江河湖泊的污染。科学研究表明,含油污水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如果含油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之后会覆盖水面,从而隔绝了水体中气体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导致水体中氧含量急剧下降。而水体中氧含量的减少会对水生物的生长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水中动植物的死亡,造成水体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更加严重的是,如果含油污水直接污染到饮用水源,将会导致大规模的人体疾病,甚至直接引起群体性的食物中毒,危害巨大[1]。当含油污水不经处理倾倒在地面,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油污会附着在植物的叶片上,阻隔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含油污水的沉淀物会影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这两种方式直接作用于植物,会导致植物大面积的死亡。更严重的是,含油污水如果经过河流流入湖泊或者水库,会对整个水系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通过生态循环,最终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含油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工程质量控制途径探析
[摘要]以过程管控为核心进行制药工程质量的控制,可有效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提升。过程质量控制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要重视对药品生产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与技能的提升,并对制药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进而保证药品生产质量。文章分析了制药工程中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对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制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展开了探讨,以此为制药工程质量控制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质量奖惩机制
目前医药领域对药品质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也不断更新与优化,使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药品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要在确保机械设备先进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此促进药品品质的有效提升。
1影响因素
1.1药品生产管理力度有待提升。1.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在药品质量管理过程当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活动得以有序与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侧重过程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管理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实际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且对GMP的文件内容的规范了解并不深入,因此部分制药企业未能严格遵照GMP的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对过程管理的控制并不严格,因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效果并不理想。1.1.2生产工艺流程规范化不高。规范化的药品生产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未能按照生产工艺的标准要求进行药品生产,认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部分指标不符对药品质量没有较大影响,甚至私自进行质量指标的修改,因此药品生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1.2化学制药工艺有待完善。在运用化学制药工艺进行药品生产时,需要药品生产企业具备最优化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同时要对生产中所运用的试剂以及各项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与控制,在药品合成时,如所使用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缺乏合理性或参数控制不合理,都会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同时设备选择不适合,将无法进行药品质量的有效检验与控制。此外,如果药品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制药工艺相对较低,或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较差或使用的参数控制标准并不合理,都会影响药品的生产质量。基于此,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合理进行制药工艺的优化是当下化工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1.3药物自身特性的影响在进行不同种类药品生产时,使用的原材料及辅助性材料种类并不一致或材料质量存在差异,都会对药品的生产质量产生影响。从工艺层面来讲药品生产工艺有多道工序,药品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同时药品种类繁多,因此其所展现出的药品特性也并不一致,药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药品生产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控制途径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
摘要:
针对《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和问题,以开展“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目的,从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竞赛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教学改革
1学科竞赛在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学科竞赛是高校推动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2]。“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公司协办,宗旨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结合现代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工程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发现和培养一批社会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推动中国大学制药工程和相关专业教育的发展。在其他方面,学科竞赛增加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更有直面社会的能力。
2课程教学现状
专业群对1+X证书制度试点措施及建议
摘要:节能环保产业与化工产业的技术协同日趋突出,产业融合更加迫切。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为例,服务于节能环保、石油及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实施“1+X”证书试点,可有效促进基于“1+X”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针对现有“1+X”证书存在技能供需吻合度不够、1与X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调研推进改革顶层设计,对接需求推进X证书开发和“三教”改革,以X证书为导向重构“三全育人”体系等措施,推进专业群“1+X”证书制度试点,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环保与化工人才。
关键词:1+X证书;产业链;专业群;环境工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绿色转型阶段,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纵深推进,环保与化工行业的技术协同需求日趋突出,产业深度融合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应运而生,强调与产业(链)的紧密对应性,基于严密的组群逻辑,围绕产业链主线布局组群专业,培养适应新产业形式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施“1+X”证书制度,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1],实现人才培养面向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面向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有机结合。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地方政府推进传统化工企业绿色升级改造、推进先进化工制造、大力发展以化学化工为基础的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系列政策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化学化工、环保类人才需求旺盛,开展好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1+X”证书试点,将“1+X”、技能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形成化学化工、环境保护协同的课程体系,促进“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加复合多元、跨界可迁移,对于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撑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专业群为例,分析当前“1+X”证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产业链视域下专业群试点“1+X”证书措施建议,为专业教育教改和节能环保、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基本情况
1.1专业群概况及服务产业链分析
以扬州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获立项建设的省级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聚焦该省属于化工大省、正在推进全省化工绿色转型升级、先进化工制造等现实形势,以环境工程技术为牵头专业,将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纳入组群专业,培养环境保护与化学化工一线技术人才,在节能环保产业链的上游(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游(生态环保工程运营及管理)和下游(化工、医药等产业)位置形成衔接与支持,在专业技术上形成互补。
1.2专业群人才培养设计
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科研与就业机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0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应用型理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性教学环节,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分析化学实验是理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判断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分析化学实验在完善应用性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可持续性学习.现阶段,实际分析工作的状况是样品的预处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要占一半以上的时间,另外对同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关键要找到最佳的方法.社会生产中实际样品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目前分析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与社会实践对接并不充分,这就使得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缺乏解决各种实际样品检测的能力,即学生在学校被教授的课程训练与社会生产的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基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生产实践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基础与实践两手抓,重点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第一位,为其毕业设计和未来的科研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化学类培育措施设计
作者:赫荣安 黎成勇 刘静宇 赵晨曦 单位:长沙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的分析
应用化学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化学类专业,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是各类高等院校设置较多的一个专业[6]。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大类归属,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划分。有的学校是按照文、理、工科分类,将应用化学划归到理科或工科大类,而有的按学科划分,将应用化学划归到化工大类。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将应用化学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我系现有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这3个本科专业分属于3个专业大类(化工与制药、环境科学、生物工程),以工为主,工、理交叉。面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我系参照国内其它院校的一些先进经验,将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划归到生物与环境大类,即我系为一个大类,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避免跨系进行大类划分带来的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这一提议已为学校党委讨论通过。应用化学与另外两个专业有一定的通识基础,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但与另两个专业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如环境工程专业对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要求较高,对其它课程要求较低,生物工程专业对有机化学要求较高,对其它课程均要求不高,而应用化学专业对这些课程均有较高的要求。要满足专业大类课程统一教材、统一授课的要求,兼顾3个专业设计大类专业课程,并作好专业课程与大类课程的衔接是培养方案设计的一个难题。另外,大类培养方案对实践环节、选修课程比以前更为重视,要求增加相应的时间,这就使由于大类课程而向后压缩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变得更为困难。如何设计出适合应用化学人才培养、保持和发挥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1.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宏观管理思路,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作为新升格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设计生物与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低年级培养阶段必须重点体现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目标,高年级培养阶段重点体现“强能力”培养目标,全学程都必须贯穿“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化学专业社会实践探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从师范性向技术应用性转化的背景下探究应用化学专业社会实践发展模式,着重从办学定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研究应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化学实验、化工见习、化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化,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应化专业2009-2014应化等五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经验,探索应用化学专业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社会实践开展,有利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技能和就业率。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上述讲话,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者之一,围绕磷化工产业、都匀毛尖茶产业、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产业、大数据产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贵州省、黔南州产业和资源优势办专业,着力办好六大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转型发展[1-4]。基于学院转型的定位,化学化工学院系紧紧围绕黔南是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突出应用技能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凸显地域性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