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工厂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工厂建造进度计划管理论文
一、附属专业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化工厂附属主要安装作业包括机械专业、管道专业、通风专业、仪表专业。附属专业主要工程量管道有3500米,机械设备32台,通风设备24台,风管1136平方米,仪表盘箱柜35台,表计73个。各个专业施工作业及施工逻辑的确定如下:
1.机械专业
附属机械专业主要包括工艺设备安装及起重设备安装。在进行计划条目编制时,机械专业需针对每台设备编制相应的作业。每台设备的作业条目包括:设备基础测量放线,设备吊装,设备安装,设备基础二次灌浆(需灌浆的设备),设备附件的安装,设备试运行。
2.管道专业
附属厂房管道专业主要有不锈钢、碳钢、铸铁管、铜管及压合管道,涉及5个系统。每个系统的计划条目设置有:管道测量放线,管道支架安装,管道安装、阀门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
3.通风专业
化工厂建筑设计特殊性
【摘要】与一般建筑设计不同,化工企业在兴建厂房时,需要根据化工工艺及生产的独特性,对厂房布局、厂房的建筑功能进行特殊设计,从而满足化工生产的需求。论文在进行厂房设计研究时,针对化工企业厂房的特殊性需求,从选址、节能到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进而完成了特殊化的化工厂建筑设计。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房建筑设计;节能要求;安全性
1引言
化工企业由于生产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严峻,其中尤以火灾爆炸事故最为突出,在化工企业内部,火灾爆炸除了会造成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事故之外,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强烈的破坏,因此,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当中,建筑设计从业者都会对化工厂建筑进行特殊对待,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提升化工企业厂房的安全性能。
2化工企业厂房的建筑要求
2.1工业建筑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化工厂建筑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在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方面,与普通的工业建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在针对化工厂建筑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了探究。众所周知,无论是一般工业厂房还是化工企业的特殊厂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应当遵循功能(工艺)合理和成本控制2个方面的原则。其中,功能合理是指厂房建筑应当根据厂房使用的实际工艺需要进行建筑设计,既要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又要能够展现出现代建筑风格的美学特征,从而使厂房建筑不仅是生产工艺的载体,同时也是建筑美学的呈现;成本控制是指在一定的建筑要求和结构保证的情况下,对建筑成本进行合理的节约。地质基础在建筑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成本控制作用,建筑布置时,重要设备及厂房尽量布置在承载力较高的地质上,否则应对地质进行处理。例如,在某厂房地基的设计中,工业厂房对于地基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在综合了多项地基策略后,采用符合强度要求的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稳定性的提高,这种处理方法在土质稀松的地块具有极佳的效果,同时又具有经济性,值得选用[1]。
数字化交付在电气工程设计中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行业创新的步伐,数字化工厂孕育而生。作为数字化工厂的基础,数字化交付也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中。论文以工程项目中电气专业为视角,分析数字化交付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交付;电气工程;应用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程项目中传统的设计流程、方式逐渐难以适应现在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为满足更快、更好的工程设计要求,一些智能设计软件应运而生,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青睐,如BIMRevit、Smartplant等。而现今的国内工程公司对数字化交付还未有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平面设计、交付流程仍然占据主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作为下一个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应该首先被国内各个工程公司重视起来。
2数字化交付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交付是指:以工厂对象为核心,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产生的静态信息进行数字化创建直至移交的工作过程。涵盖信息交付策略制定、信息交付基础制定、信息交付方案制定、信息整合与校验、信息移交和信息验收。在21世纪初,数字化交付的雏形开始出现。一些大型的工程设计公司引入管道3D模型软件进行管道设计。随着软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程中其他专业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整合到一起,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进行设计。数字化交付也随着数字化工厂的概念被提出。国家对工业4.0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首先第一步就是工厂各种设施、设备、流程的数字化创建,由工程公司对全厂进行数字化交付。为规范数字化交付的形式、内容,国家于2018年3月正式颁布了GB/T51296—2018《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
3数字化交付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多举措提升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对化工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工毕业设计作为化工实践培养环节最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其质量存在逐年下滑的情况,详细分析现状和质量不能保证的原因,将多种举措应用于改革和探索有效提升化工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化工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本科;教改化工类
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训练系统实践技能。其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合成、过程分析、设计、模拟与优化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1]。虽然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才开展的综合实践环节,但其综合了学生四年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一次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学生能力一次升华的机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质量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随着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伴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化工”、“新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政策法规,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3];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也逐年升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信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要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亟需开展系统化的改革与调整[4]。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新时代企业对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为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多举措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达标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课程知识体系处于割裂状态,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
要做好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制图、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有整体及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各个课程教学情况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某一门课程对于整体项目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联动还很缺乏,教师在现有课时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想要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有难度。教师也满足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能够将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每位老师代课集中并且侧重一两门课,缺乏沟通和讨论。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工程的理念,也不适应工程实践需求[5]。
1.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局限,单一化,课题数量偏少,且立意陈旧
高校安全工程化工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简述了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教法、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方向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化工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基础的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工程思维培养与化工设计课程改革
[摘要]化工设计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后,本文以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思考,同时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化工设计;课程改革;工程思维
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最强、应用性最广的专业必修课。它将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和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等众多课程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对化工行业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1];同时以车间生产和装置设计为出发点,运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2]。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工程意识,掌握工程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思维的实践性课程[3]。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多种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和化工物性数据库相继产生,方便工程人员调试反应设备、优化反应条件并将工作化繁为简,在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化工模拟软件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当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胜任化工设计的高素质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工程思维培养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化工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化工设计课程大多使用多年前的老教材,内容陈旧,选择的工艺生产流程和技术指标也已落后甚至被淘汰。此外,授课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师只注重课本中设计流程的讲解,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释,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同时,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学习效率不高[4-5]。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
论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安全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配合专业课而开设的各类实验课程,是对各基础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共同实施模式开展,采用引导式与开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按照教师给实验任务、要求与平台,学生自主、开放与协作实施课程实验,目前该专业基于“大安全”方向的开设安全人机实验,工业通风实验,消防工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测实验,承压设备实验,起重与机械安全实验等10多门专业课程实验,且其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70%以上,部分课程实验直接与教师科研试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属性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课程设计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且均要求学生必须以3-5人小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2.1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机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改进设计,提高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机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一般引导学生从现实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来选题,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问题能力,比如说多媒体教室、课桌椅、宿舍环境、公交车、手机、电脑桌、洗漱台等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探析
一、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安全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国内众多学者就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当前关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培养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养行业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适应大社会的需求;后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科技知识。鉴于历史原因,安全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少数文科类高校也有开办此专业。由于当前国内安全生产现状的严峻性及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全国现有130余所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模式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只注重相应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未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多门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学原理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多采取大班制生产实习方式,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观摩与参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普遍反映所学知识“泛”而不“精”。再者,现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为家庭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必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类应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