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红色旅游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红色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形象建构与传播

摘要:红色旅游是以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著名人物或著名事迹为内涵的专项旅游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如今,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展示地方文化、推动文化传播的特殊载体。但红色旅游的发展却呈现各地水平不一致,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的现状。因此,本文从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入手,以人物类和纪事类两大红色旅游文化为例,分析新形势下川渝红色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和传播现状,试图提出文化IP(知识产权)的建构与传播这一创新点,针对川渝红色旅游文化形象构建与传播提出策略。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IP;川渝;建构与传播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活动及产品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开发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川渝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针对两地红色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尚存在开发过度、传播渠道受限、传播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笔者着眼于IP这一创新视角,提出将红色旅游文化作为一种IP产品进行建构和传播,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一、川渝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影响

红色旅游是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一种主题旅游的创新形式。红色旅游文化则指的是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发挥着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就川渝地区而言,因其特殊的地理特性和历史特性,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伟人故里,如邓小平故居、故里,另一类是发生过特殊历史事件的地点,如渣滓洞、泸定桥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文化承担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有着特殊的内涵和开发价值。它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政治影响。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历史内涵指向,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致。第二,经济影响。红色旅游作为一类旅游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开发和商业经营获取一定的收入,带动旅游行业发展。第三,文化影响。通过旅游景区的独特历史内涵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伟人光辉。借助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既能够丰富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又能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继承,最终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二、川渝红色旅游文化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现状

川渝地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集聚地,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要址。据统计,川渝地区爱国主义基地近200个,其中80%的区域分布有红色资源,重庆的“红岩精神”更是家喻户晓,其特有的“红岩联线”为建构和传播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据统计,2018年,四川省全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达1亿多人次,红色旅游收入600多亿元。[2]重庆2018年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革命精神联展”活动带来的游客数量达到近66万人次,[3]足见红色文化的无限魅力。新时代新发展,川渝地区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主要从人物类和纪事类两大景点着手建构红色旅游文化,结合自身的优势地位,深挖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点面结合,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衍生茶器产品设计

摘要:重庆作为红色旅游文化的热门地区,红色革命景点较多,每年接收的游客基数庞大。但巴蜀旅游文化的购物系统一直是其旅游链的短板。为提高巴蜀整体旅游衍生产品的设计脉络,创新产品设计形式,巴蜀地区以茶器为主推产品,进行衍生产品的革新设计。本文主要分析了巴蜀红色旅游文化衍生茶器的产品设计现状以及发展优化策略。

关键词:巴渝;红色旅游;衍生茶器;产品设计

1巴渝红色旅游文化总论

1.1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重庆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以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岩村革命景区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地多达二十余种。目前,各旅游公司已经开启了“巴渝重庆文化旅游线”,在政府的党建工作主导下,带领游客进行参观游览。巴渝红色旅游资源充足,但资源尚未被完全开发。现有的旅游文化路线单一,旅游模式也只以参观为主,并未设置任何能够让游客进行“体验类”的游玩活动。综上,红色旅游文化区过于注重“红色”的概念,而忽略了“旅游”的功能性作用。红色文化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没有完全整合为一体,各个环节连接不紧密,游客无法充分体会到现有红色资源下的全部历史感和文化感。

1.2旅游文化购物概况

基于巴渝红色旅游文化区域的资源整合不完善,旅游文化区的购物消费总额也远远低于旅游市场的整体消费率。红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导致旅游购物环节的弱化。红色区域的旅游文化产品设置单一,旅游创新产品项目也因受题材限制衍生较少。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根据巴渝红色旅游购物的情况,督促各旅游景点在党建工作和红色革命的主题基础上,设计出更多的正能量、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除了要扩展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实体承载形态之外,还要高度融合巴渝红色文化的主题思想,将红色旅游渗透在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由于红色旅游区内本地茶叶的热销,旅游点开始重点结合巴渝茶叶文化,将红色旅游下的衍生茶器作为主要设计产品和销售对象。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摘要:我国在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足够大地,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对于旅游的享受,尤其是对红色旅游的喜爱程度日益剧增。为了能够适应新常态下的变化,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发展,这时就要重视起来对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要求其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进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新常态;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演化机理;可持续性发展

1前言

红色旅游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被人们所喜爱的特殊旅游形式,在广西区域,已经有很多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例如象鼻山、三娘湾、桂平金田起义旧址等,已经被人们广为熟知。因此,分析新常态下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且结合着实际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将有助于推动广西社会的经济发展,才能够积极促进省内的GDP等经济增长。

2新常态下广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

2.1外部规模经济驱动机制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外部规模经济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进步,也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广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很多旅游资源的区域,尤其是红色旅游的资源更是种类丰富。而且随着广西红色旅游文化市场需求的增长,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中企业及机构的类型、数量以及规模等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这对于扩大广西地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规模是具有很多益处的。另一方面,外部规模经济的发展还会带了很多低成本优势以及关联产业联动的效应,对进一步促进广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走上一条专业化、协同化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有很多的益处。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英译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扩大,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其公示语及外宣资料的英译作用凸显。在此背景下,以跨文化语用翻译等理论为指导,对湘潭市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翻译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表明: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存在语法错误明显、语用不规范、文化障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要加大红色旅游外语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并出台相关翻译标准,使其规范化。此外,需要建立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英译文本语料库。而文化翻译的问题,则在于提高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专业素养,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关键词:红色旅游;翻译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红色旅游逐渐成为被广泛关注。湘潭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之都,近年来红色景区的海外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其公示语及外宣资料的英译作为窗口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此,以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跨文化语用翻译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要求,设定文化和旅游业为研究范围,并且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建设为载体,对一个龙头(韶山)、一个中心(湘潭城区)、一条旅游经济带(湘潭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和六大片区(昭山、水府、大东山、隐山、乌市、泛白石)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各红色旅游景点公示语原文本与翻译目的语文本,探讨翻译问题同时改进翻译质量,旨在探索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对策,规范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用语,构建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特色,弘扬本市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更好地向国内外推介湘潭特色红色旅游文化,讲好湘潭故事。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翻译研究者很早就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如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探讨功能对等时就较深入探究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问题,并首次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旅游文化翻译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外对旅游文化翻译或语言特征研究起步较早,霍尔(1976)的《旅游英语语言》是早期研究的代表,但他们大多过于宏观,大多从整体语言和文化观出发,而对于旅游文本的研究相对较少。21世纪以来才出现一些微观层面研究。卡斯特罗首次系统地使用语料库来研究旅游文体。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归纳了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指出与四种传播宣传渠道相关的四种文体中,语言特征的表现是各自不同的。并由此推导出旅游文本所处的语境[1]。国外语言学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德国翻译功能派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注重文本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同时也突出文化的传递。但由于国外缺乏对中国旅游文本的研究,尤其是红色文化的缺失,中国学者所做的研究更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旅游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而作为其中特色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相关译介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20世纪90年代来,国内学者对红色旅游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翻译的现状及常见问题、旅游资料文本及功能、旅游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等问题。在现状与问题方面,董爱智(2012)指出政府机构重视不够、英汉语言差异、缺乏统一翻译标准缺是其翻译欠佳的内在因素[2]。在文本和功能方面,夏琳(2011)等运用功能理论对湖北省红安、云南昭通和沂蒙地区红色旅游文本的文本功能进行分析。在翻译原则和策略方面,肖永贺(2017)认为该文本翻译具有较高难度,在翻译实践中宜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变译法等策略[3]。在翻译理论上,国内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出现多元化趋势,分别涉及功能对等理论、生态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翻译理论等,但国内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过度侧重翻译理论研究,而对红色旅游文本特征的研究较为匮乏。2)在对策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罗列翻译技巧,并没有条理性分类总结。3)只关注翻译质量的提高,而忽视对外推介的效果,即没有达到译介学的高度。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翻译的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

2湘潭市红色旅游翻译现状调研

在把握理论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法,针对普通游客和外语翻译工作者分别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对湘潭市一个龙头、一个中心、一条旅游经济带和六大片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译介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注意语料的收集,资料包括公示语、涉外旅游指南、广告宣传册等,从语用、文化和语言三方面来进行翻译分析。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传播策略

摘要:红色文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现如今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局限于线下传播模式,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一大特点便是视觉性,信息化时代下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是本文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文化;传播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西柏坡则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区,于2017年1月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西柏坡作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承载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需积极寻求传播策略的调整以提升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

一、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搭建多维式传播平台

新的媒介环境下,西柏坡景区应在已有的传统宣传体系中,着重发挥“两微”平台的互动性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如点赞、评论、转发、抽奖、有奖征集等活动,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目前微博上有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推广形式,即邀请知名的大V来景点参观游玩,然后大V每天在微博平台上参观体验并带上相关的话题,通过大V巨大的粉丝数和影响力,例如2019年古北水镇景区邀请知名大V参观游览古北水镇,并且由大V带有#古北水镇星空夏季#话题的微博,目前该微博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1.9亿,参与讨论超过1.9万。这一形式可以达到所需费用少,推广范围大的效果,甚至比投放广告的推广效果更佳。

二、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采取多元化传播形式

西柏坡纪念馆的场馆特色是“以史带人,以人带物”,但实物相对较少,历史图文满目琳琅。可丰富视觉化传播方式以适应当前受众信息接收的多元化需求。一是尝试制作动漫。上海嘉定纪念建县800周年出品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嘉定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在社会上取得不俗的影响力,西柏坡可借鉴此动画构思用动漫特效来表现英雄人物、红色精神或革命歌曲,去切合不同受众群体的胃口,定期制作故事性的动漫短视频,通过内外两种方式传播:推广在各大网站和在展厅中央安装小型的数字电视上进行投放。二是注重以灯光等手段打造场景,提升感染力。参照井冈山博物馆大厅使用灯光摄影图片的设计,西柏坡可借鉴此设计之妙,不过这必须根据每间展厅主题采用灯光,如在图文较多的展厅里使用简单的白炽光,方便游客看清图文;实物较多的展厅引进投影技术和图像融合技术,如半景画馆内镶嵌LED阵列,灯光以“时间”为轴去折射,或是变换四季,或是变换昼夜,游客的情绪和思维逐渐融入到解放战争的时节中去,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那段红色岁月。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探析

[摘要]西安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地区进行革命奋斗的历程,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党员“不忘初心”意识,培养公众爱国情怀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不断的研究和传播。本文首先对西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概述;其次对西安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作出了分析;最后,针对加强延安、西安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引言

陕西西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属于精神文化财富,其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具备了种类多样、数量居多以及时间跨度较长且标识性相对较长的特点。

一西安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首先,具有种类相当丰富的资源。西安的红色文化覆盖面相对较广。物态文化资源方面,包含了革命时期的党中央和地方的军政机构地址、重要会议旧址、革命人物(国际友人)故居、战场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遗物、各种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历史著作等;人物资源文化方面,西安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沉淀,出现了很多红色人物,比如魏野畴、安存真、武止戈、刘含初、邹遵、雷晋笙、潘自力、蒲克敏、徐汉儒、高望重等[1];事件类型文化资源方面,集中体现在了各时期所出现的红色事件;红色文化精神资源方面,也有许多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其次,红色资源的数量方面相对较多。比较有名的为早期党团组织活动、红军长征过境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场、国民革命活动、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等。其中早期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八路军的纪念馆遗址在数量方面相对较多,包含了很多红色革命人物的遗址群。同时,也存在众多的事件遗址,记录了革命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建了先决条件[2]。另外,红色资源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西安在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一直保持着连续的状态,不同时期的文化精神都得到了相当丰富的体现。比如:为了纪念土地革命期间的红军过境西安,建造了红二十五军纪念馆。为纪念西安事变的发生,保留了张学良公馆、五间厅、兵谏亭、高桂滋公馆、止园别墅旧址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则设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解放之后,也通过各种各样的陵园建造来延续了革命时期所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精神[3]。

二西安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摘要:为了适应新常态,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产业集群能有效地推进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新常态下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处于江西旅游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跨界融合发展引领江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江西旅游文化产业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常态化的背景下。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及产业集群定义,从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内涵及组成、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方面探索了新常态下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新常态;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0引言

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既是江西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也是江西实施旅游强省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基础,与之相呼应的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江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具有先天的互补性和共生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共生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1]。《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强调推进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融合,可见“十三五”期间江西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2][3]。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是江西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和驱动因素转变的新常态[4],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而《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支持赣州、吉安发展红色文化、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聚集区等方式打造文化产业集群”[2],同时《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壮大旅游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措施[3],这为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推进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可以促进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新常态下江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1.1江西旅游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十二五”期间,江西文化产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达24%,而同期的江西GDP年均增速为10.5%,由此可见江西文化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江西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九,处于全国前列地位。[5]2015年江西文化产业主营收入为2300亿元,实现增加值为65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6%,其中江西文化制造业占比为77%,江西文化服务业占比为16%,江西文化批零业占比为7%。步入“十三五”时期,江西将推动江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江西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江西文化产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和江西GDP构成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5%以上的发展目标[2]。因此可以认为新常态下江西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时间,江西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幅为34.67%,是“十二五”预期目标的1.6倍;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年均增幅为24.94%,为“十二五”预期目标的1.4倍;这两个增长幅度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江西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时期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旅游是江西在“十三五”期间所确立的四大强省战略之一。江西将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年均增长16%、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长23%和旅游增加值占江西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3]。和江西文化产业类似,同样可以认为新常态下江西旅游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阅读全文

旅游城与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摘要】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发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桂林旅游城为切入点,以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为例,对桂林旅游城与红色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对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红色文化;湘江战役;红色产品;桂林旅游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20世纪的洗礼后,当今提升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非常重要。今天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是我国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关键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又是必要的一部分。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发掘与弘扬红色文化十分重要,而当前在这方面却是有所欠缺,当前现存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红色文化未能充分挖掘等。在此现状下,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探究可行性路径,使红色文创产品更好地承载与发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的红色文化认同感。

一、桂林旅游城及对红色文创产品的影响

(一)桂林旅游城优势。在我国基本矛盾转变的背景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文化,各种服务行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桂林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未来发展潜力十足,必将成为持续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自桂林被列为对外开放旅游城,桂林随即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先行者”,在国内,桂林的旅游业发展一直处在领先地位。自此,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传遍大街小巷,成为每个人儿时最为向往的山水旅游宝地,耳熟能详。其次桂林的各种旅游资源天然就十分丰富,有独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地下洞穴,许多特色景观天然形成。据统计,有数百位国外首脑,比如尼克松、克林顿曾到桂林旅游考察过。在国人心中,今天桂林已经形成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未来桂林可以依靠自身的知名度、影响力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旅游文化。

(二)桂林旅游城对红色文创产品的影响。桂林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遗迹遍布在桂林各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纪念馆、桂北人民武装斗争纪念碑园等,形成了以湘江战役革命精神为核心的旅游胜地。今天桂林建设红色旅游宝地已经如火如荼,同时产生了许多红色文创产品。桂林的红色旅游资源,对红色文创产品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近年来,桂北五县抱团发展,将红色旅游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由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桂林红色旅游业与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