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红色旅游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红色旅游管理

我国地方红色旅游发展分析

据统计,《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到2010年6年的时间里,河北省接待红色旅游游客总量达1.32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7.4%;旅游综合收入达208亿元,年均增长13.2%。这意味着在过去6年,河北红色旅游平均每天接待游客6万人次,每天收入近950万元。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很多家庭建起了家庭旅馆。平山县从事旅游业的农民就已经超过10万人,红色旅游业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内容展示形式多样化。在红色旅游产品展示方面,过去多为“图片+文字”和“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的简单的静态展示,近几年则有了明显改观,借鉴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微缩景观、新型影视等科技元素,综合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由单一的静态展示变为平面、立体、动态、表演等形式的综合性展示,增加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旅游保障设施得到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革命老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等旅游保障设施落后,可进入性较差。近几年,在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的过程中,河北省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投资40亿元铺设西柏坡高速公路。除了解决交通问题,餐饮和住宿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河北银监局公布的数字,至2011年末,银行业向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投放相关贷款余额约7.5亿元,其中景区建设贷款2175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6063万元,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贷款37111万元。但是,河北省的红色旅游业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内容不够丰富。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存在景区文化内涵空乏、红色旅游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很多景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层魅力和现实价值没有进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比较单一。长期以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革命旧址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极少。对红色旅游区内的民俗文化的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红色旅游产品吸引力有限,还未形成综合性、复合性的有强劲吸引力的能拉动回头客的旅游产品。

二是经典景区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进一步充实完善一期规划确立的100余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30个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服务水准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前河北省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部分景区,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较落后、陈列布展和革命历史文物保护水平低、交通条件差、服务水平低、旅游接待能力低等问题,这些方面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是景区经营机制僵化,缺乏发展活力。目前很多红色景区都是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市场机制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景区发展存在着体制僵化、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数位于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景区的收入渠道狭窄,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单纯的红色旅游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红色旅游需要与其他性质的旅游如乡村旅游、采摘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从而实现产业化发展。河北省有关部门已认识到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红色旅游的产业化水平,并把资源整合作为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但由于隶属关系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河北红色景区和其他类型景区的整合联动效果并不理想,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和区域内红色景区的关系还需要理顺。有的地方之间不是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谋求共赢,而是相互扯皮,相互争夺管理权,从而导致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市场的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党性教育模式新形势下,开展红色教育项目,开发红色旅游市场方兴未艾,本文针对铁路企业在开拓红色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发展瓶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实施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利用铁路企业优势,促进铁路增运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教育;旅游市场;铁路企业;体制机制

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抓好党员红色教育培训工作,讲好红军故事,传承长征精神,对于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贯彻落实等中央领导关于湘江战役红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广西铁路旅游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旅公司)与南宁局集团公司党校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兴安、全州、灌阳等地进行现场调研,共同合作精心打造“湘江战役”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开展以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该项目目前产生的自组团人数,超过了铁旅公司近10年来自组团人数的总和。该项目突破了铁旅公司旅游事业发展瓶颈,社会反响较好,市场前景较好,与此同时,也暴露出铁旅公司在旅游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鉴于这些问题与不足在全国铁路相同企业中普遍且长期存在,笔者试联系铁旅公司实践就此成因及应对措施略陈管见,旨在为解决铁路企业开拓红色旅游市场存在的共性问题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铁旅公司旅游管理体制现状

铁旅公司是集酒店、广告、旅游、商业、保险、门面出租、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公司,公司总部内设旅游事业部,作为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同时也作为铁旅公司旅游业务的项目开发及运营机构。旅游事业部定员10人,其中计调仅1人。旅游事业部负责旅游调研、市场开发、产品采购,负责团体票、商务候、旅游专列、自组团等多项具体业务内容,是集团公司客运部、开发部的旅游业务直接对接部门。铁旅公司下属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区域性综合性分公司,负责属地范围内的广告、旅游、站车商业、门面出租、资产经营等综合运营管理。分公司里从事旅游相关业务的干部人员多是兼职或分管,分公司不是法人,目前没有开展直接及相关旅游组团业务。

2铁旅公司旅游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定编不足

阅读全文

新技术环境下红色旅游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面临着新挑战,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因为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与缺陷。本文阐述了新时代高校红色旅游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高校红色旅游教学的一些方法,以期能为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技术环境;红色旅游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很多学校相继开设了红色旅游,并将其作为试点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现阶段许多学校在进行红色旅游教学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未将“红色故事”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由“传授”向“点燃”转换,并让学生真正对红色旅游感兴趣,是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传播学理论认为,只有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要,注重信息技术整合与模式共享,才能凸显教育的价值。新技术环境下的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旅游信息化市场大同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

通过学习红色旅游知识能够警示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之中。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教育。因此,红色旅游作为爱国主义和思政课程的一部分,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非常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国史、党史等,不忘初心,激励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的伟大精神,积蓄力量,增强自信,艰苦奋斗。

阅读全文

城市红色旅游开发

 

仪陇旅游开发与全国红色旅游成熟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体现在:一是红色旅游资源散乱,资源整合性差。二是红色旅游管理体制僵化,市场开发和竞争意识缺乏。三是红色旅游快速通道尚未完全形成,交通明显制约游客流量。四是红色旅游拳头产品尚待开发,宣传促销阵势不大。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各省份地区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带有强烈革命性和政治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产品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并带有严肃性。因意识形态属性而被广泛宣传所形成的“政治品牌”并不等同于旅游产业中的“市场品牌”,也未必能天然转化为“红色旅游”知名度。因此,从政治因素角度去开发的“红色旅游”专题产品未必能适应大众旅游市场,寻求适合大众口味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便成为“红色旅游”生存的当务之急。   1仪陇红色旅游的现状特征   仪陇红色旅游资源大多数处于比较偏僻的革命老区。由于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红色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散、小、弱、差的状况。目前,大多数景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不够,并且缺乏创新,仍然处于低级化开发的阶段。从目前看,仪陇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1对旅游认识不足,缺乏政策的强力支撑   仪陇县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同时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投入大,见效慢的行业特点,通常不受投资者的亲睐。加之缺乏对旅游业关联性强和带动作用大等特点的认识,政府相应的优惠政策跟不上。同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设施尚不配套。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整体效益尚未发挥出来,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1.2旅游景点吸引力较缺乏,企业机制不灵活   目前,虽然仪陇县旅游资源品种较多,但特色不十分突出。自然景观较为单调,缺乏品位高、吸引度强的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商品资源品种单一,尚未形成商品销售市场。景点的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项目缺乏,造成游客以一日游为主,影响了旅游产业规模及产品档次的扩大与提升。   1.3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建设力度不够   相对近年来仪陇旅游的发展格局,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步子不快。从目前情况看,投资在景点景区方面的资本多,而投资宾馆酒店接待设施建设方面的资本偏少,影响企业规模扩张及旅游经典线路的丰富。另一方面是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短缺,仪陇进行整体包装和形象促销的力度不大。   1.4旅游运行矛盾突出,缺乏强力措施   旅游投入程度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旅游产业地位、资源富集、开发建设与投入的三大矛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景区交通条件差距明显;旅游企业“小、弱、差”,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及市场主体;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宣传营销投入不足,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人才匮乏,旅游业发展中人才的制约因素十分突出。   1.5整合旅游产品开发薄弱,文化内涵不足   仪陇红色旅游开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旅游品牌从革命历史教育到生态保护、历史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与旅游景点相匹配的文化研究也相对滞后。众所周知,每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景点、每一个最受欢迎的景点肯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好的红色旅游产品应当尽力而适当地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活动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量。而目前仪陇多数红色旅游产品对红色资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对宝贵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内容的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旅游品牌,让游客去体验和感受产品的丰富内涵。   2仪陇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仪陇红色旅游在坚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基础上,也需借鉴名人故居的成功经验,坚持“红色旅游产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红色旅游进行整合式开发。具体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1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市场推动   为避免区域分割、各自为政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低效利用、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推动作用。政府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建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制度,明确开发主体,准确界定开发商的权、责、利,增强市场活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同时,探索红色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政策和办法,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存量和资产存量,推进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2.2创新产品形式,打造精品景区   2.2.1首先,创新旅游产品形式,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活动内容,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参与性和生动性   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展览形式,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尝试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模拟式的旅游项目,把红色旅游做“活”、做“新”、做“特”,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感知,除了参观纪念馆、遗址外,还存在着对红军当年的活动情景、用过的物品的好奇心理。我们要抓住游人心理,搞好红色旅游商品系列开发,可以仿制红军军装、枪械及配饰,开发以“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产品,在红色旅游景点广泛销售,让游客切身体验“穿红军衣、吃红军饭、扛红军枪、购红军物”。   2.2.2将境内红色旅游资源按功能、性质、层级、客源市场进行分类,杜绝同质性、同层次、模式化开发#p#分页标题#e#   仪陇红色旅游可确立为一个核心:故里琳琅山景区;两大主题: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突出三大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三乡文化;构建马鞍故居红色旅游区、金城金粟书岩文化旅游区,新政嘉陵江观光旅游区等   2.2.3重点打造精品景区(点),分类打造,塑造品牌   比如故里名片要重点打造,将故里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原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红色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新建遗物馆:陈列展出遗物1200余件;建设客家民俗风情园和景区接待宾馆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推动红军街建设:修缮“五宫一庙”、红九军政治部、古戏楼、风火墙等文物;客家民俗一条街建设:打造客家一条街,招商引资,使客家一条街成为集休闲、观赏、购物、住宿等为一体的具有客家特色的街区;马鞍镇场镇风貌打造:打造具有浓郁川东北特色的场镇风貌。增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3整合资源,走复合开发产品模式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抛弃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走复合型开发之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紧密结合起来,将故里红色文化与灿烂辉煌的马鞍镇“客家风情”融合起来,让红色旅游与绚丽多姿的仪陇自然风光相结合,与川东北特色的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品位、不同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4实现区域联动,加强区际合作   首先,整合资源、整合体制、整合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坚持开放的思路,走开放型旅游业发展的路子,加快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并加强同周边市县的联合互动。进行区域协作,共同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实现优势互补。按照此思路,仪陇可围绕“故里”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主打品牌,加强与广安、巴中、阆中、重庆等川陕渝区域协作,共建无障碍旅游区域,实现川陕渝红色旅游区域大联动,大协作,大开发,与相关旅游部门及旅行社共同建设广安—阆中—仪陇—巴中—重庆等精品旅游线路;强化广安、仪陇、巴中、重庆、阆中等“川陕苏区游”、“重走红军路”、“将帅故里游”的联合宣传和整体促销,不断优化组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川陕渝红色区域旅游网络和旅游圈,同时与大别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根据地串连起来,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范围内互动宣传、联合推介仪陇红色之旅。这对于打造故里红色名片将带来全面的市场提升和发展。   2.5健全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旅游业投入从以往的以政府为主,逐步转向以民间资本和资本市场为主。鉴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很多红色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是可以有条件地分开的。仪陇县可尝试进行改革,打破产权界限,鼓励国有、集体、个体、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对投资企业或个人在土地出让、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项目融资,积极主动开发红色旅游。

阅读全文

谈“项目+竞赛”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

摘要:围绕学科竞赛和项目训练,探讨基于“项目+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驱动机制及路径,构建教师端、学生端、学校端、校外资源端四端协同,“产—教—学—研—赛”五位一体,储备、提高、提升三阶段推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科竞赛;项目;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多方位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列化课外实践活动[1],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有显著的作用。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创新化,旅游行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旅游院校不断探索赛教融合等人才培养的多维协同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基于“项目+竞赛”的实践能力驱动机制及路径,以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现状

(一)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

目前,国内针对在校生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类赛事主要有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旅游创新策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这三项赛事均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权威性强,影响面大。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面向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高职、中职学生,分导游服务技能和饭店服务技能两个板块,主要是个人赛,既有理论考核又有现场操作,侧重专业服务技能与应用能力考查。另外两个大赛主要面向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院校、跨专业组建团队,设计作品涵盖旅游线路、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推广方案和微视频等,侧重考查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二)多院校参与,覆盖面广

阅读全文

红色旅游文化英译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扩大,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其公示语及外宣资料的英译作用凸显。在此背景下,以跨文化语用翻译等理论为指导,对湘潭市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翻译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表明: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存在语法错误明显、语用不规范、文化障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要加大红色旅游外语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并出台相关翻译标准,使其规范化。此外,需要建立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英译文本语料库。而文化翻译的问题,则在于提高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专业素养,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关键词:红色旅游;翻译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红色旅游逐渐成为被广泛关注。湘潭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之都,近年来红色景区的海外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其公示语及外宣资料的英译作为窗口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此,以湘潭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跨文化语用翻译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要求,设定文化和旅游业为研究范围,并且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建设为载体,对一个龙头(韶山)、一个中心(湘潭城区)、一条旅游经济带(湘潭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和六大片区(昭山、水府、大东山、隐山、乌市、泛白石)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各红色旅游景点公示语原文本与翻译目的语文本,探讨翻译问题同时改进翻译质量,旨在探索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对策,规范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用语,构建本市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特色,弘扬本市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更好地向国内外推介湘潭特色红色旅游文化,讲好湘潭故事。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翻译研究者很早就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如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探讨功能对等时就较深入探究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问题,并首次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旅游文化翻译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外对旅游文化翻译或语言特征研究起步较早,霍尔(1976)的《旅游英语语言》是早期研究的代表,但他们大多过于宏观,大多从整体语言和文化观出发,而对于旅游文本的研究相对较少。21世纪以来才出现一些微观层面研究。卡斯特罗首次系统地使用语料库来研究旅游文体。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归纳了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指出与四种传播宣传渠道相关的四种文体中,语言特征的表现是各自不同的。并由此推导出旅游文本所处的语境[1]。国外语言学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德国翻译功能派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注重文本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同时也突出文化的传递。但由于国外缺乏对中国旅游文本的研究,尤其是红色文化的缺失,中国学者所做的研究更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旅游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而作为其中特色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相关译介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20世纪90年代来,国内学者对红色旅游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翻译的现状及常见问题、旅游资料文本及功能、旅游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等问题。在现状与问题方面,董爱智(2012)指出政府机构重视不够、英汉语言差异、缺乏统一翻译标准缺是其翻译欠佳的内在因素[2]。在文本和功能方面,夏琳(2011)等运用功能理论对湖北省红安、云南昭通和沂蒙地区红色旅游文本的文本功能进行分析。在翻译原则和策略方面,肖永贺(2017)认为该文本翻译具有较高难度,在翻译实践中宜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变译法等策略[3]。在翻译理论上,国内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出现多元化趋势,分别涉及功能对等理论、生态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翻译理论等,但国内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过度侧重翻译理论研究,而对红色旅游文本特征的研究较为匮乏。2)在对策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罗列翻译技巧,并没有条理性分类总结。3)只关注翻译质量的提高,而忽视对外推介的效果,即没有达到译介学的高度。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翻译的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

2湘潭市红色旅游翻译现状调研

在把握理论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法,针对普通游客和外语翻译工作者分别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对湘潭市一个龙头、一个中心、一条旅游经济带和六大片区的红色旅游文化译介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注意语料的收集,资料包括公示语、涉外旅游指南、广告宣传册等,从语用、文化和语言三方面来进行翻译分析。

阅读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

摘要: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深化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其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最终构建以顶层设计为基本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思想引领,以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选择思政教育载体、设计思政教育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评价5个步骤为实施程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思政

引言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所有高校、教师、课程都要建构“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切实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1]。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法律意识、道德修养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2]。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3]。然而,在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纲领文件指导、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足等难题,课程思政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4]。为了新时代思政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急需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且易于全面开展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基本保障:3个层面系统设计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从学校、专业和课程3个层面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要制定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如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与建设规划、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和管理办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管理办法等。同时,在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和评优评先等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列入评估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其次,学校还应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教师思政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经费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着力于打造全体教职工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机制,创建“课程思政教研室”之类的平台,让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通过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和能力,也让课程思政教育渗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层面来看,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定位,着眼未来职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以此贯穿专业课程设计的始末;同时,要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一套兼具深度、广度和温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模式,以便后期广泛推行。从课程层面来看,要在教学大纲里重点突出课程思政,列举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同时着力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手段与载体,使课程思政有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覆盖全体学生、立足长远发展,要达成这一愿景,就要从学校、专业和课程3个层面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明确各个层面的具体责任,同时保证各层面间的有效沟通,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开展课程思政,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思政建设步入有效开展的快车道。

二、思想引领:4个维度深度融入

阅读全文

体验视角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思考

摘要:红色旅游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红色旅游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文化传承。湘西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众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红色旅游开发并不充分。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使湘西州的红色旅游得到长足发展,湘西州政府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住游客的体验心理,把具有湘西特色的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与红色旅游进行科学整合,并将红色因素融入农业、手工业,开发游客深度参与的体验性红色旅游项目。同时,创新红色旅游营销渠道,培养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提高湘西州红色旅游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湘西州;体验视角;红色旅游;创新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发展热潮,红色旅游开发受到不同程度重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具有增加阅历、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等多重属性[1]。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参观、走访了全国各地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对发展红色旅游作出了系列指示。红色旅游首先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发展红色旅游,要强化其教育功能,寓教于旅、促教于游,让人们在旅游中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旅游中接受洗礼、传承红色基因[2]。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3],红色旅游已成为传承红色文化,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红色旅游既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5],也是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重价值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6]。体验式旅游分为性质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产品的设计和服务的区分,使游客作为个体在亲身经历的旅游中从感官、身体、心理、情感、精神等五个层次获得不一样的旅游价值[7]。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旅游使游客暂时脱离了其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深度参与红色旅游体验项目能够帮助游客感悟及体验当年红军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及其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使游客从思想上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从而激发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怀。

二、湘西州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湘西州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湘西州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交界处,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史学家称其为“江南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湘西州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各县、市都有红色旅游资源,但主要集中在永顺塔卧镇和龙山茨岩塘镇。有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位于永顺塔卧镇,包括湘鄂川黔省委旧址、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以及红军碉楼遗址等14处红色资源。龙山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有茨岩塘镇的方汉英烈士墓、龙山湘鄂川黔省委及龙山县烈士陵园等。泸溪县有农民协会旧址、猴子坡红军烈士墓等红色景点。湘西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地理位置集中,在塔卧镇区不到1平方公里范围内,有红色旅游资源有14处,占单体总量的44%,每个单体红色资源直线距离不超过100米,而且保存较完整[8],为湘西州开发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