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宏观经济政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我国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两者对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幸福,在宏观角度上分析经济政策十分必要。当前,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还处于低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以宏观调控形式加以介入,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1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1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金融市场一般是指通过工具来实现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交易需求的市场,即在确定金融资产价格同时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市场机制。事实上,金融市场作为资金的流动场所,也是经济生活、劳动服务、技术和商品市场与日常经济生活之间的市场。因此,金融市场能够良好地反馈和反映当前经济形势[1-3]。金融市场能够对资金进行集中再分配,对资金和需求进行比对,形成市场通用利率及价格。随着经济现代化发展,传统金融市场中的实体交易开始转变为虚拟交易,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动。金融市场还可以对资金进行再分配,方便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降低经济交易过程造成的损失。

1.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阅读全文

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摘要: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构成了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它们对于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我国的国力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宏观经济来看,我们应该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去观察全局,其中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可或缺,必须同时兼顾。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当经济危机出现时,不仅我国的经济陷入了低估,整个世界也是如此,在如此心酸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要根据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1什么是金融经济市场

我们所说的金融经济市场实际上就是提供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通过信用方面的工具来交易的行为模式,成为资金的融通市场。而金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类型相同,都为融资的场所,将大部分资金聚集在一起进行接待或者分配。现如今的金融市场里面,它的规模很大,而且所属的分支也十分的多,所以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所包含的两类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分别主要看其融资的时长,时间较长的为资本市场,而时间相对较短的则是货币市场,这两个融资市场又划分为了许多的子市场。综上所述就是金融经济市场。

2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货币以及财政政策时我国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种形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

摘要: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得以良好发展,进一步探索我国在新形势下应采取的经济战略,本文将针对宏观经济政策在金融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首先,从金融市场的相关概念入手,接着对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进行深入阐述,最后以货币和财政政策为出发点,分别为在金融市场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1引言

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萎靡,处于这样的一个低潮且特殊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来加以控制和改善,所以,探究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2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的供应者同需求者之间利用工具来进行交易的市场。通常来说,金融市场的实质指的就是一种资金融通场所,它可以归属在与技术市场、商品市场、经济生活劳务以及日常经济生活等并列的市场。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因为其具有将借贷资金进行分配或集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通过供需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就演变成了市场利率价格。此外,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也推动了银行信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金融市场的构成整体来看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体系,其中由多个分支和市场组成,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结,密不可分。就一般情况来说,按照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就可以分为货币和资本两类。资本市场为长期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市场则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而再往下进行细分,还可以将这两类划分成更为精确的子市场。

3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影响

阅读全文

促进出口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需和外需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外贸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相当比重,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势必会抵消国家采取的积极政策的效果。因此,当前完善外贸政策的重点是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理顺相关政策。

1、增加政府出口信贷支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出口商品的竞争包含价格、质量、技术、信贷、营销、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目前,政府可以增加出口信贷以提高我国出口的竞争力。我国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议较大幅度地降低政策信贷的利率,增加出口买方信贷规模,发展融资租赁。

在国际金融动荡、市场环境恶劣情况下,政府应该完善和强化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基金,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适时调整保险费率,增加担保功能和险种。

2、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重大举措,根据“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对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可率先实行零税率,这样将有利于带动国产品的出口,使加工贸易对国内工业发挥更多的推动作用。

3、大力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鼓励我国一些有比较优势的长线加工生产能力对外投资。可推动国内有比较优势、国外有市场的机电、轻纺、服装等行业,以现有设备、成熟技术等实物投入方式到境外投资建厂,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规避各区域贸易集团贸易壁垒和更好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的海外投资,以各种方式带动出口。

4、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主导产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

5、稳定外资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近期外商对我国的投资环境和有关政策频繁调整反映较多,这已明显影响了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有必要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涉外政策的制定程序,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透明度,继续使我国吸引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增加国内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创造新的需求等方面对国民经济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视域下的证券投资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而起作用。   (一)公司经营效益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的经营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而变动。如当公司经营随宏观经济的趋好而改善,盈利水平提高,股价自然上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仅促进消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促进证券价格上涨。   (三)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的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投资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四)资金成本   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消费信贷政策、利息税等政策发生变化时,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随之变化,促使资金流向改变,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当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时,表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也较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GDP的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二)经济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循环会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景气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走势。通常,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复苏阶段,股价回升;高涨阶段,股价上涨;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低迷。且股价总是伴随经济周期相应的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即在经济高潮后期股价已率先下跌,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已先行上涨。因此,投资者应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以便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总需求减少,物价下跌,最终导致经济恶性循环,这时,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将会大幅走低。由此可见,因通货紧缩引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下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别股票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可容忍范围之内的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股价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所以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将通过购买房地产等方式对资金进行保值,从而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有的公司可能因此获利,而有的公司则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倒闭。相应地,获利公司的股价上涨,而蒙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最后,政府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遏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长期存在,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   (二)有利于判断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   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是指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结构变动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与速度反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就是正确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关键。   (三)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这些政策不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匪浅,而且将进一步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是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种证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一环。   在证券投资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至关重要。正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证券市场趋势和投资价格的前提,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想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评述

 

一、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的概述   (一)前阶段宏观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对于我国前阶段是否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趋势,主要从投资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两方面来论证   l、前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3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643.41亿元,同比增长28.4%,20(抖年1一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87.0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这一时期的顶峰53%,1一3月城镇固定投资继续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达到7058.5亿元,同比增长47.8%。在以后的3个月里,虽然固定投资的增长速度趋于缓慢,但是1一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仍然维持在30.3%。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逐月攀升(见表l),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共同推动。   早在2003年下半年,由于过热投资的剧增,引起了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的上涨,而此时的生活资料价格并没有受食品价格上涨而影响。因此在200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拉动。直到20()4年初,随着上游生产资料涨幅加大,其向下游居民消费品传导的作用递增,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导致了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所以2(用4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者共同推动的,而且其上涨的幅度也在加大。   从投资和物价两方面来看,近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明显存在着过热的趋势。   (二)国家稳定经济的政策   为了防止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可以将这些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科年2-礴月,出台的以行政管制为主导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第二个阶段:20(科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实施的加息政策。   第一个阶段,以《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工业盲目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的出台为主要标志。该通知对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要求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和质检总局等单位要相应采取措施。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着一些货币政策的出台,如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但是这一阶段真正起到实质作用的应该还是行政手段。国家要求过热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或者在建投资强行退出该行业,另外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管理委员会对“行政手段”抑制过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行减少过热行业的贷款总量)。   第二个阶段,以人民银行实施的加息政策的出台为主要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9日开始实施的加息方案,主要包括: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5.31%上调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中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1.98%上调到2.25%,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本次调息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二是期限在一年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0.45%、0.72%和0.81%,而一至五年期贷款利率都只上调0.27%,五年期以上调高0.36%。三是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评述   不可否认,前阶段出台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经济过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然而这种不稳定性又是由于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一)以“行政管制”为主导的经济政策在短期内能够有效的抑制经济过热,但是从中期来看,效果不佳   1、“行政管制”的短期成果。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844亿元,同比增长3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8个百分点。投资的减少,就能够减缓因投资品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2、在中期内,这种“行政管制”的效果会减弱,进而投资过热又会出现抬头的可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对目前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拟建、在建项目的整顿清理中,仅有5%是明确被叫停,10%的拟建项目被取消,而超过80%的项目是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对于这些项目很大部分是补办手续后再择机上马。另外数据显示,投资也有重新抬头的趋势。从3一7月的投资量来看,每月的投资额稳步上升,当然这里存在着季度波动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否认投资有重新抬头的可能。(见表2)这就是说投资没有得到较好的抑制,那么就不能防止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的可能。   (二)“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存在着优越性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出台己一个多月之久,但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判断加息政策对现阶段经济形势的稳定效果,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从理论上来阐述利率调节的优越性问题。过热投资重新抬头的根源就是某些行业还存在着“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可能是由于泡沫经济导致的,随着泡沫的消失,利润也会消失),因此“行政管制”能够在短期有效的控制过热投资进入该行业,但是只要有超额利润,在中长期内就会有各种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该行业,但是如果通过抬高利率的方式,这就增加了各个企业的投资成本,只要该企业是盈利为目标的实体,那么就会减少投资。投资的减少就能够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通过对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可以得到结论: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要优于“行政管制”。当然,如果出现投资急剧膨胀的局面,行政管制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遵循了这么一个规律。2(X)4年2月国家通过“行政管制”,强力压制过热的投资形势,然后又针对可能出现的过热投资抬头的问题,在10月29日提高利率,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p#分页标题#e#   三、民营经济的介入,有利于防止经济的波动   “民营经济”的介入,能够促进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抑制过热需求,稳定经济形势。虽然“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存在着优越性,但现实能否有效还要看各个投资主体的利率弹性的大小。   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就意味着:只要利率稍作调整就会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变动。那么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就能够迅速的减少过热投资,进而防止经济过热。   (一)“民营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的利率弹性大一方面“民营经济”的经营管理一开始就注重资本成本的管理,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是影响民营经济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利率的变动对民营企业特别是负债资本比例高的民营企业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投资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不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的是考虑投资的收益问题,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更多的是追求“绩效”。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大。   (二)民营经济的介入有利于抑制过热的需求   1、利率调节对过热需求的抑制有一个前提条件:经济主体应该是利率敏感性主体。通过上述的讨论,民营企业就是利率敏感性主体,那么加大对民营经济在行业中的比重就能过抑制该行业的投资过热。从前阶段过热行业的分析中来看,如钢铁行业中,产量前20位的企业中,只有“马钢”属于民营企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在该行业中比重过低也是导致该行业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2、那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提高利率就能够有效的抑制过热需求,稳定经济形势。那么利率的提高能够降低投资,而社会总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组成(三部门经济中),此时社会总需求就会得到抑制,进一步稳定经济。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会增加过热投资抬头的压力民营经济防范风险的意识比较强,这也会使得民营企业不会涉足到高风险的行业。一般而言,投资过热的行业应该属于高风险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该行业存在超额利润,但是随着其他企业的不断涌入,必然会使得产品的供给大幅度增加,供过于求的现象一旦出现,超额利润就会消失,企业退出该行业就会遭受损失,但由于竞争过于激烈不得不退出该行业。因此,作为稳健经营的民营企业而言,一般在经济过热时就不会在涉足过热行业,从而避免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综上所述,防止宏观经济的过热和促进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借鉴

〔摘要〕宏观经济学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其重要进展体现在模型动态化、引入理性预期、为宏观理论建立微观基础、对总供给行为进行详细刻画等方面。但是,宏观经济学仍存在加总的理论基础不扎实,重要经济结构没有引入宏观模型,重要经济、政治制度的理论刻画仍不深入等不足。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在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主流宏观经济学出现上述进展与不足的重要原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古典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框架和方法能够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互借鉴,是促进主流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方向,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短期中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和机制,并提出增大公共支出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更为重要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一个计算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行为影响的数量方法。此外,凯恩斯为突出一些重要变量(例如就业、收入、利率和价格)在给定时点上的同时决定,不再强调宏观理论的动态性。因此,在一个静态模型中直接研究总量行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严重不足,将模型动态化并为宏观模型寻找微观基础是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在20世纪下半叶所做的主要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Hicks和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同时期以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首先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质疑。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解释了存在价格调整障碍时,经济冲击和政策干预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机制,传统的新古典理论则对价格能够灵活调整时长期经济运行给予了正确解释。因此,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之间能够相互兼容。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了三点根本性批评:首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过于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忽略了货币供给也是总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仅考虑政策的短期效果,货币主义学派则强调需求管理政策在长期无法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静态模型忽视了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重要影响,货币主义者强调在结构方程中预期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革命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Lucas和Sargent的研究认为,预期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具有重要意义。更进一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将具有微观基础的跨期一般均衡理论引入宏观经济模型,并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使用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存在不恰当之处。Lucas[1]认为这些计量模型无法识别经济中存在的真实经济结构,由于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会改变其行为,所以,当经济政策调整后,仍假定经济中重要结构和行为不发生改变,就无法对政策和经济运行进行正确分析。20世纪80年代,Kydland和Prescott[2]、Long和Plosser[3]创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宏观经济理论做出如下三点重要贡献:首先,经济周期是经济对外生冲击最优反应的结果,不是市场机制的失败。其次,该理论将波动模型建立在跨期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上,并给出了模型数量化的方法。最后,该理论强调对供给行为的建模,供给决策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通过假定供给对需求变化具有完全弹性,从而忽略了总供给行为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获得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综合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凯恩斯”模型的特点,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将不完全竞争、价格调整障碍引入理论模型,并对各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借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观点并将它们融入一个完整模型,并进一步对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和传导机制进行详细建模。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模型是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引入垄断竞争、价格和工资粘性、理性预期等特征,因而该模型是目前研究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理论框架。

二、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与不足

1.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进展

作为主流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模型处理、基本假设、主要结论以及模型包容性和可扩展性都超越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综合了宏观经济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为宏观经济理论建模。作为宏观经济学家最为关心的三大问题,即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本质上都是一个动态问题。首先,经济增长理论中核心问题之一是最优储蓄决策,该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决策问题,拉姆齐模型就是在一个无穷期动态框架中分析行为人的最优消费和最优储蓄决策问题,而拉姆齐模型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其次,作为研究经济波动的主流宏观经济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模型在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中为家庭决策行为和企业最优定价行为进行理论建模,并通过动态规划等动态优化方法求解模型。最后,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特别关注政策动态不一致性对其有效性的影响,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框架是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因而在该框架中研究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具有天然便利性,并认为对未来政策行为做出可信的承诺是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而,将静态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模型扩展为动态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模型是主流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第二,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并对宏观经济理论建模、计量模型设定与评价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革命性影响。早期宏观经济理论,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通常为静态模型并较少考虑行为人预期对经济运行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Muth[4]首先将理性预期引入经济学分析,Lucas[1-5-6]则在20世纪70年代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模型,证明这一方法能够成功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并指出这对于政策效果的计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Kydland和Prescott[7]在Lucas相关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经济政策制定不是与自然而是与理性经济行为人的博弈,当经济行为人是理性且具有前瞻性时,政策制定者就受到社会公众当前和未来行为选择的约束。因此,最优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公众当前与未来的行为选择。第三,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完整、稳健的微观基础。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最重要不足是从总量假设出发研究总量关系,在Lucas[1]提出“卢卡斯批评”之后,宏观经济学家达成共识,即一个好的宏观经济模型应当具有微观基础,总量行为关系应该是从微观个体的跨期最优化行为中得到。随后的宏观经济学,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均是从家庭和企业等经济行为人的微观主体出发建立。从微观基础出发为宏观经济理论建模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过对深层次结构参数分析的框架,这些结构参数不会随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这一研究框架可以有效回应“卢卡斯批评”,同时,该研究框架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福利影响进行讨论,从而使宏观经济学自身获得了更科学的基础,其逻辑一致性更强。第四,对宏观经济的供给面进行更加详细的刻画。总供给是每个一般物价水平上经济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总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早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和货币主义学派讨论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以Lucas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加强调总供给行为的微观基础,并在分析中强调供给冲击对总供给行为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进一步强调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对总供给行为和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并认为市场不完全和价格调整障碍会导致经济调整至自然率水平的速度变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微观基础出发将总供给影响因素扩展至包括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使理论模型的供给面能够解释更加丰富的宏观经济现象。

阅读全文

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探讨

摘要:

宏观经济作为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宏观经济学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总是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问题;教学效果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旨灌输宏观模型的推导,不注重理论模式实际背景的讲解与解释,以及不注重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为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宏观经济学不进理论抽象而且模型繁杂,学生对于教材中包含的图形、模型与专业术语等都难以了解与掌握,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但宏观经济学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简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