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和谐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中生物课堂和谐教育论文
一、实施和谐教育,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师道尊严,教师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遵从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这与和谐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实施和谐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和谐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历史上任何一位倡导和谐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无一不是爱人、爱学生的典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做到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像爱自己的子女那样去爱他们。爱是双向的,当学生内心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时,自然而然地会去爱自己的老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当师生之间充满了爱,那么课堂就充满了爱,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爱,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教育的任务就会顺利完成。
二、实施和谐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和谐,要敢于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变得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和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恰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训斥性的语言,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和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和敬业的力量。
三、实施和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谐教育,离不开参与教育各个主体间的和谐,既包括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又包括生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和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某个问题时,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家合作得愉快,教学就会进行得顺利,反之,大家合作得不愉快,教学进行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实施和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是当今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根据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很多获奖的项目都是几个人共同获奖,这就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想在一项研究事业上获得成就,离不开众多个体的合作。尤其是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如果缺少起码的集体感,大家不能齐心协力进行合作的话,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每一个成员为着共同的课题目标,大家集思广益,各尽其能,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良好合作创造多赢。
四、结语
和谐企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正确把握特性,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和谐企业
(一)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
1、及时性。
就是在工作中对于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要及时进行掌握,对于错误思想在萌芽状态就将其消灭,要真正做到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准、跟得上,落到实、效果好。
2、渗透性。
就是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进行,只有将其渗透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以及现实问题,才能准确找出切入点,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针对性。
和谐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和谐”与“不和谐”因素
1“.和谐”与“不和谐”的政治因素。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政治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等,在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和谐”与“不和谐”的政治因素,其中“和谐”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表明,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其中学生占总网民比例的28.8%。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谐网络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追求和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这种以“和谐”为中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网络文化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特别是在政治改革进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建立起了政府网站,政府网站的建立有利于党政工作的公开透明化,也能够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交流,拉近人民与政府官员之间的距离,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个体化及大众化等特点,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不和谐”的政治因素的形成,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青年学生会产生一些越轨行为以及政治行为失范。比如,会出现非理性的政治表达,正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一方面大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没有了制约性大众就会陷入非理性的表达中,甚至在网络上发起批判政治的活动,产生一些网络暴力等不良后果。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使信息接收者不能完整地看待整个事件,从而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有偏差,也不能全面地了解政治事件,从而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出现偏激的行为。
2“.和谐”与“不和谐”的人际因素。
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以前只能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人际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QQ、MSN、Facebook、微博、微信等,这些软件不仅能够让人们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还能进行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人际交往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能够交流。网络文化既有“和谐”的人际因素,也有“不和谐”的人际因素。不和谐的人际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人际交往的障碍。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原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被人与机器的关系所取代,从而也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关系,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障碍。另一方面,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使许多学生找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成就感,于是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和广泛利用,无论是在教室、食堂还是宿舍,这些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一人拿一个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外界交流越来越少,交流得越少,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冷漠,长时间不和外界交流也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3“.和谐”与“不和谐”的道德因素。
网络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为传统的道德观念传播和建设搭建了更大的平台,同时,道德文化的传播也没有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大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平台里适时地传播道德理念。另一方面,网络的推广也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民族意识薄弱,学生不只是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有各种各样价值观念的碰撞,特别是随着一些外国文化的流入,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的哈韩、哈日一族,这种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学生的民族意识弱化。同时网络的出现也弱化了学校的德育功能,道德行为失范,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观念的形成总是受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使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约束力明显下降。然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道德规范又没有形成,这样就使得许多的网络行为处于无人管理、无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出现大量的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
构建和谐烟草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烟草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烟草行业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和政策,积极发挥理论先导作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烟草企业一直把打造“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落实到实处。
现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快速发展时期的烟草事业,随着市场和形势的变化,更要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推动行业求突破、上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思想政治“软实力”功效,促进和谐烟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烟草中的作用
(一)在改革发展中的维护稳定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妥善地化解和处理烟草行业发展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调整利益格局,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烟草的工作中,渗透在各项思想教育活动之中,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行为导向和价值导向,为建设和谐烟草提供思想保证,维护其和谐发展。
(二)在市场竞争中的塑造形象的作用
和谐社会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研究生思想道德应该怎样引领
研究生队伍当中,会有很多价值取向,更是多元化存在,我们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我们祖国人民生活条件不断的提高,伟大祖国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作为新一代天之骄子的研究生更应该真正了解自己所背负的神圣使命。在研究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中首当其冲的应当从教育入手,开设教育课程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引领研究生从最简单做起,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研究生群体也是一样从最简单的知、书、达、理开始做起必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最后实行全民从监督,现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全民都在提高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时如果全民参与进来互相的进行监督,那么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日可待。
二、研究生思想道德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研究生思想道德里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当代研究生更应该具备道德责任感,研究生这个层次,应该定性为高层次人员,对于历史责任,这个群体更应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不仅单指对国家,对家庭对爱情这都能体现出来它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对社会以及他人的社会道德,也不能只单独看中个人利益,以功利主义为自己的价值观,应该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责任,做到知行统一,道德认知的水平提高了道德责任感也会增强,研究生应该道德主流积极向上。应该具有比较成熟的道德观念。应该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深知自己使命感。
三、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的重大意义
一个美好和谐会是我们一直向往,梦寐以求的。从古代刀戈铁马到现代信息文明这几千年来我们人类为了这个各谐社会不断的努力,从未停息。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也是研究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许会有人问建设一个社会岂能是一个研究生就能建设得了的,但是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我共伸一把手,和谐社会天天有。在这个飞速的信息化时代里,人们身边每天都有着日异月新的变化。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知识、还有所谓的境界的增长的同时是否还记得当初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状态在我们社会的大家庭下往往不遵守规则、不注重道德的往往是成年人。例如最简单的公交车让座、车窗抛物、公共场所吸烟等等……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教育的深入,境界的提高反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成反比例下降。和谐社会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解决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以及精神动力的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建设之源。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提高了国之根本,更是提高了国之素质使社会更加井然有序的运行,使科研学术更加创新的开发。所以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四、结束语
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下,我国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日益重要。因女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发展历程中面临着家庭与事业相冲突,自身心理压力大,成就动机不高等问题层出不穷。因而,需要从教师自身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及其社会层面四个层面上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此促进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以此提升高校女教师幸福感。
关键词: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从古至今,“男尊女卑”一直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性别问题也是长此以往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女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一方面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个人义务,另一方面,女教师作为普通的女性则要关注婚姻和家庭所带来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体系下,科研及学术都以相同标准对待男女教师,迫使高校女教师在面临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同时,承受学校及家庭,科研及生活等双重压力,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使其成功。
(一)双重身份
定位模糊女教师在学术科研及家庭上承担着双重身份,在不同岗位面临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对于学术方面,女教师与其他男教师一样,首先的身份都是一名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教学中,这其中与其他男教师考核标准,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而相对于家庭方面,女教师则是充当着贤妻良母的身份,主要的精力则在相夫教子等方面。我国历来的性别文化而言,一直流传下来的是,对于男女之间的评价而言,男人主要看重事业,女人主要看重家庭,这也足以影响着女教师所面临的身份及定位。高校女教师作为现代化女性,并且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在一定程度希望通过自己专业水平能力及自己科研成果,从此摆脱女教师的困境。但是,在面临晋升等问题方面,男性教师明显占据优势。长此以往的不平衡迫使女教师偏向家庭,从而抑制高校女性教师专业发展。
(二)双重压力
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中小学德育论文
一、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作者:张会恩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钟家庄小学
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养,文章首先说明了共生理念下的教育,然后论述了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内涵,最后阐述了共生理念下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共生理念;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
“共生”本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不同的生物之间互依互存密切地生活在一起。20世纪以来,共生理念已经逐渐辐射到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门类领域,成了一种协调各方矛盾冲突的哲学思想引领。笔者作为在师专院校从业十多年的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要求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养标准相距甚远。共生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这恰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平衡、改善和提升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相契合,这种密切的内在关联性使共生理念可以成为共生教育的理论基础[1],并对解决师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共生理念下的教育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共生现象的研究已经从生物学的具象研究扩展为抽象共生理念的研究。可以说,共生理念甚至已被提升至一种哲学思维和价值理念。共生理念为我们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宇宙协同发展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为我们理解人生、价值、意义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性引导。山东师范大学李燕博士的论文《共生教育论纲》[2]试图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21世纪建立起一种共生教育理论体系,以解决我国当前单向度的教育发展问题。该体系对人与自然共生下的教育环境与教育生态保护、人与环境的协调及教育环境对人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就共生教育中教育目的取向、课程建构、师生关系、共性与个性教育等内涵给予解读,这是目前对共生教育探讨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尝试。胡守钧教授在其《社会共生论》[3]一书中指出,社会由各个维度的共生系统组成,和谐共生是在合理的度内分享资源,社会的进步基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共生理念的社会学意义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优化各种共生关系。那么,教育的发展是否在于优化教育主客观的各种共生关系,以达到教育的和谐发展,或许社会共生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坐标来探索共生理念下的教育发展。对人的培养是在自然与社会整体生态关联下对人的身心熏陶与智力开发。共生是一种关系,一种人性化、创造性、开放性存在关系。共生教育应把人的自然化教育、人的社会化教育及人的身心化教育纳入一个和谐、共存、共享、共生的关系中。因此笔者认为,共生理念下的教育是研究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策略等)和社会之间的共生现象和共生发展的问题。如何用共生理念指引优化教育主体间的互利共生、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及与社会发展之间共存共生是共生理念的教育学意义。
二、师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本身就有很严格的职业规范和要求,可以把这些基础的规范和要求归为基本职业素养,而具体到各科教师则必然受制于该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会有不同的专业素养特征。作为预备教师的师范生,笔者认为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师范生未来为履行教师规范和岗位要求而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人文学养和学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大致可以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大方面,其中,基本素养是软件隐性部分,专业素养是硬件显性部分。笔者把师专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职业素养结构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大部分,其中基本素养包含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专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者互利共存,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