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痕迹检验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痕迹检验论文

工程教育下工科生毕业课题选择浅议

摘要:毕业课题是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科学选题是培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本文依照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探讨了以应用性、专业性、可行性、重复率、双向性为主体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的5项原则。落实12项指标点要求,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高效、高质量完成,更有利于筑实培养目标,促进就业。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标达成度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明确而具体。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应用技能,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而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执行好这一环节,就是落实培养方案,筑实本科生培养目标[1]。而选题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因此,科学的选题具有实践价值。工程教育认证指出: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2],这些也是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通过在武汉高教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等单位调研,查看部分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发现了如下问题:①选题偏向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问题脱钩严重;②部分选题专业性不强甚至专业跨度比较大,内容空洞,看不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痕迹;③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能及时体现企业需求,与当下需求脱钩;④学生缺乏动力,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大量的抄袭,重复率过高;⑤选题过程没有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毕业答辩小组基本看不到工程师的影子,而唯教师职称组建答辩小组成员。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源头控制住问题,本文依据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和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结合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和本团队的教学经历,分析并探讨了工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择原则。

1应用性原则

工程认证要求,本科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并能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2]。强调的重点就是应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因此,应用性原则就是选择本科生毕业课题的首要原则。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可能像研究生那样,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课题内容也不可能以揭示物质世界及其运行规律,或者进行新技术开发,发明创造。本科生的课题更多的是运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筑牢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基础,从而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一定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因此,如果选题以应用性原则为导向,必将有力推动学生在课题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来锻炼分析工程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福特汽车某车型左A柱内板拉延模具设计》这一应用性课题,来源于企业项目《福特汽车内板模具开发》中的一个子项,该生通过该课题的完成,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加深了基本理论的理解,又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工程能力。笔者一直跟踪该生的职业历程,证实该生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技术中坚力量。受制于工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我国工科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使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唯一办法,就是研究实际问题[4]。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应用性课题如果能够来源于工程实践,即围绕工程问题特别是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工程问题渗透到本科生设计(论文)之中,将使得课题具备应用价值,这样的选题必具备实践价值,也就与工程认证要求的指标点十分契合。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样的课题不仅不会被学校、社会所认可,而且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5]。

2科学性与专业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理论依据或者工程依据(事实依据)。无中生有的事实、现象,毫无理论体系支撑的课题,或者毫无工程实例依据的课题是盲目的,或者有些课题根本就是违反基本的科学理论,这样的课题,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4]。例如,《基于颗粒固融的球墨铸铁的制备》,试图在铁水中融入石墨颗粒,并将石墨颗粒保留于冷却后的基体中,这种方法没有遵循固溶强化理论,也与第二相强化理论相左,难以获得成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还应该依托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课题对象应该具有限定的领域,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课题不具有专业性或者专业跨度太大,课题研究的内容必然比较空洞、泛泛而谈。虽然现在强调学科的融合性,但是不建议毕业生的课题跨专业或者跨学科,这样无益于培养本专业领域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技术人才,更不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网络上盛传的,学生做研究最不缺乏的就是基础,作者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术业有专攻,这里的“专”,限定的是研究领域。例如,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新形势下我国家用轿车的销售困境及对策》、《模具标准件采购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控》,这样的课题,涉及到市场、营销、成本核算等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知识,论文必定是泛泛而谈。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造假事件频发,如何打击学术造假、维护科研诚信成为学术界、编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本研究通过对30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出现较频繁、较隐蔽的学术不端的新花招和编辑部新对策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1基金文件造假

本研究涉及的各家编辑部均表示,近年来基金文件造假的比例有所上升,造假形式为:(1)伪造基金申请文件、基金批复件。(2)挂靠他人相符或不相符课题。(3)单位协助证明虚假立项课题。究其原因,在于在对期刊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基金文章占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故很多期刊编辑部对基金文章会优先考虑录用。对期刊的评价考核参考基金论文比重,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科研项目能通过立项,其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是经过了一番论证的。而投稿作者利用这一审稿规律,为提高论文录用的可能性,不管自己是不是基金文章,都挂上基金的头衔,甚至出现伪造基金文件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作者所在单位一味为了刊发论文数量,也不顾事实,帮助造假。编辑部应加大基金文件真实性的审核和甄别,一般规范的基金项目申报书应有项目基本信息,包含立项依据、项目情况、计划安排、经费预算、项目组负责人、成员基本信息,申报书末尾还应有申报单位签章、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盖章。很多作者伪造的基金申报书仅为基金申报书的封面,仅有申报单位的盖章,且上传的电子版申报书单位盖章亦为photoshop软件所做。其次,编辑可以在相应的基金批复单位对基金项目进行查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即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结果公布、项目查询中进行查询。目前部分省级、市级、县级科研项目尚无法在网上进行相应查询,希望后期科研管理部门能加强科研项目的查询和公示工作。编辑在处理这类文章时,如基金属实,作者是可以登录科研管理网上系统的,可向其索要相关截图对基金真实性进行核实。与此同时,编辑部对基金文章的取舍,也应严格按照文章质量。优质文章优先录用,而不是基金文章优先录用,以此打破作者对基金文件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

2数据造假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是作者论点成立与否的基础,但试验并从中搜集整理数据也是一个极其繁重的工作,故有的作者通过编造、篡改、抄袭数据企图蒙混过关。但惮于数据库系统,作者在编造、抄袭时有使用了一些小的“花招”,需要编辑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刘胜利等[1]将数据造假分类归纳为三类:(1)故意采用必然产生误导性数据的研究方法/方案;(2)伪造、篡改和歪曲试验记录的数据;(3)研究数据的虚假呈现和运用。综合各编辑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数据造假类的稿件还有以下特点:(1)多为对计数资料的描述和比较,因对计量资料的正常和异常范围是更为专业,编造起来更为麻烦,容易露出马脚。而计数资料多为率的比较,编造数据更为容易。笔者所在编辑部就曾收到过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章,文章内只对治愈率进行了比较,编辑对作者提出要补充计量资料的要求,作者就再未返回。发现此类造假尚较为容易。(2)参考已发表相关论文的数据,进行数据编造。此类数据编造是“有理有据”的编造,在识别时更为困难。为使数据合理,有的作者在数据编造时,在已发表文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动,数据库系统也不易发现。(3)对数据表述方式进行改变的抄袭,如已发表文章数据为表格的,抄袭文章内用文字描述,或利用他人的数据制作成柱状图、饼图等。数据库系统对这类抄袭也无能为力。那么编辑部如何寻找分辨出这些新型的更加隐蔽的抄袭的“蛛丝马迹”呢,建议为:(1)不能过度依赖数据库系统。在之后,应比对类似文献,对文章数据存疑时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2)利用统计方法与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刘青海[2]提出,可以用excel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其他变量固定时,随着统计检验量绝对值的增加,P值相应变小”等统计学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的痕迹。(3)成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对数据进行审核。《科学》杂志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数据造假,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核这一环节。2013年,杂志还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数据标准清单,供投稿者和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数据进行对照,以追踪数据偏差的根源和进行可重复性验证[3]。如果编辑部囿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无法设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也应加强对编辑统计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训,提升其数据审核方面的能力。

3图片造假、抄袭

图片造假、抄袭也是一种数据造假,但由于其特殊性,故本文将其单列出来进行讨论。随着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单纯的文字抄袭能得到较好的识别。但国内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大多是将图片自动剔除后进行的,故图片造假、抄袭成为近年来论文造假的重灾区。叶青等[4]将图片学术不端行为分为3类:图片伪造、图片篡改、图片剽窃。因目前图片处理软件非常多,且使用方便快捷,作者将图像进行调色、饱和度改变、裁剪、拼接等操作后,编辑仅靠肉眼是很难进行真实性判断的。针对这一类较为隐蔽的图片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应对:(1)注意图片像素:剽窃他人的图片一般为下载、在论文中截取、重新拍摄、扫描等方式获得,图片像素不高,可向作者索要原始图片。(2)查看图片的文件属性:余菁等[5]通过使用MagicEXIF软件查看图片EXIF信息,“XMP数据”和“Pho-toshop资源”,发现如果是小的改动一般也要几千到一万字节,从而鉴别是否进行了图片篡改。(3)注意对图片的文字描述的:作者为了应对同行评议,在图片抄袭时往往使用类似文章中的图片,编辑可查找对图片进行文字描述类似的文章原文,再进行图片比对。(4)利用数据库中的图片库:通过在学术图片库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对类似图片进行比对。此外,除了从编辑部内对图片学术不端进行控制,还应加强专家外审与主编复审阶段的图片审核。专家和主编在本行业和专业领域中,见多识广,对图片真实性存疑的稿件,编辑应和专家多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徐晶等[6]还提出,在出版后,数据库应对图片加密,使他人不得从下载的pdf或caj文档上拷贝图片,以防止图片抄袭。

阅读全文

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摘要:重点剖析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阅读全文

医学科技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

临床医学研究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真实地报道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准绳和道德底线。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抄袭事件、学术造假事件屡见不鲜[1-2]。2015年6月,日本骨科学者YoshihiroSato被指涉嫌数据造假,截止2019年5月撤稿观察数据库显示他发表的33篇临床试验论文被撤稿30篇和被期刊关注声明1篇,其中6篇撤稿论文是先被期刊关注声明后再被撤稿;28篇的撤稿原因与数据相关,其中14篇被认定数据造假、数据编造。新西兰临床流行病学家MarkBol-land曾对YoshihiroSato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12篇临床试验论文进行过研究,12篇临床试验论文被23篇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纳入,引用逾1000次;想要更正他的研究结论,弥补他的临床试验报告在发表期间对公众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并非易事[3]。为了科研诚信和出版秩序,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所肩负的职责越来越重。

1学术不端行为特征

1.1、的产业化

在稿件的日常处理过程中,发现由第三方、的痕迹越来越多,科技期刊编辑面对的学术不端行为趋于职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①同一作者同一时间段投稿多篇:医学论文凝结了医疗工作者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心血;而且医生职业特殊,除了肩负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外还有临床教学任务,一篇论文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成文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一时间段成文多篇的可能性较小。例如:一位吴姓作者在3个月内每月投稿1次,每次投稿不少于2篇,共投稿8篇,怀疑由第三方操作、;查看作者详细信息,每次投稿使用的邮箱均不相同,分别为:ppj1z7@163.com,hkvj72@163.com,dqpl92@163.com;而预留的手机号是相同的,证明为同一人;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显示每个帐号均只登陆了1次,故推断100%由第三方、。②作者所在单位的科研能力与文章不相符:如一位来自厂矿企业附属职工医院的作者投稿了一篇实验研究论文,文中运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验图片,明显与其工作单位的科研能力不相符,而且文章署名仅一位作者,没有其他医疗科研单位的合作者。编辑部对稿件的真实性提出置疑,希望作者给予答辩,稿件后期就一直处于“僵死”状态。这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③“电话失联”的作者:在日常稿件处理过程中存在需要和作者进行电话沟通、交流的事项。一般情况下,作者投稿后会特别关注稿件情况,虽然会有无法及时接听电话的情况,但一旦看到编辑部的未接电话均会及时给予回复。但是,有一部分作者电话长期处于全天候的关机或无人接听的状态,编辑部试着短信告知作者有关稿件相关的紧急事务需联系,但这些作者仍不回复任何电话或短信,只愿意通过电子邮箱或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进行交流。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④有“沟通障碍”的作者:与第一作者进行电话沟通时,偶有发现第一作者无法独立回复编辑提出的与稿件相关的问题,隐约有人在一旁小声指导第一作者进行回复。不排除委托、的可能。

1.2隐匿性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运用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稿件进行初筛工作,以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排查率,节省科技期刊编辑在稿件初审上投入的时间。编辑将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退修给作者或直接退稿,“文字重复率”较低的稿件则直接进入了审稿流程。但AMLC并不仅仅服务于期刊编辑工作者,还面向所有有需求的作者,有需求的作者只需支付检测费用即可提前对论文进行AMLC检测,再根据检测报告对“文字重复率”较高的文字进行“改装”“变身”,改变抄袭、剽窃部分文字描述的句式和语序等,规避“连续13个字以上重复即定义为疑似剽窃部分”的AMLC计算规则,即可将较高的“文字重复率”隐匿于无形,躲过AMLC的检测。AMLC只是将上传的论文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文本复制检测,对已发表的重复文字的识别较高,如一稿多投、整体(大量)剽窃和自我剽窃是可以认定的。有的作者利用翻译工具将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4];或将他人论文中图表改成文字叙述,将文字叙述改为图表[5-6];或剽窃他人的观点,套用他人的设计思路[6]等。随着教育部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7],国家也将把学术不端行为纳入社会诚信建设系统,使得科研失信人员或将在工作、贷款和商业机会方面受到限制[8],加上期刊杂志社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势必会越来越趋于隐匿,使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之路困难重重。

2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阅读全文

侦查学原理研究论述

作者:徐嘉嘉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侦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具备自己的带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侦查学界忽视甚至回避对基本原理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在侦查学中,只有那些能够直接应用于破案的理论才值得研究,而那些不能直接应用于破案的、,或者虽与破案关系密切但暂时发挥不了作用的基本原理就不值得去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我国侦查学界在侦查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方面相当薄弱。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侦查学界逐渐意识到了对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着对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专著方面,武汉教授的《刑事侦察原理》、何家弘教授的《同一认定—犯罪侦察方法的奥秘》、王传道教授《侦查学原理》等著作的相继问世,表明了我国侦查学界对侦查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论文方面,何家弘教授的《司法证明同一论》、刘品新副教授的《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等论文为我们研究侦查学基本原理指明了新的方向。综观侦查学界对基本原理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以下五种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交换原理、逻辑推理原理、同一认定原理和“三论”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认为,既然辩证唯物主义是所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那么作为独立学科的侦查学也自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些学者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原则(物质论、认识论、联系发展理论、因果关系论)深化到侦查学的理论研究中,从而形成了侦查学自身的特定的基本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它具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世界是物质的;第二,物质是客观的;第三,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犯罪行为是受犯罪意图支配的人,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特定的人或物进行侵害或侵犯的行为。由于构成犯罪行为的时、空、人、事、物五大基本要素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因而犯罪行为也具有客观实在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犯罪行为是可以被认识的。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久侦未破的案件,随着侦查的深入和推进,始终都存在着破获的可能性。犯罪行为是终究能被认识的。于凤玲同志主编的《刑事侦察学教程》一书认为,物质论是认识犯罪的基础理论,其理由有三:第一,犯罪行为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反映。第二,犯罪行为是可以被认识的,刑事案件是可以破获的。第三,犯罪行为形态是侦查破案特定的物质基础。孟宪文教授主编的《刑事侦查学》一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构成刑事犯罪行为的要件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犯罪行为结果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变化展现在侦查人员面前的;侦查活动性必须以犯罪行为的“客观实在性”为依据。马忠红教授在《侦查学基础理论》一书中认为,犯罪行为的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是决定犯罪行为可知性的根本依据;也是侦查原理的根基和出发点,是侦查的可知性原理,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可能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阅读全文

高校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大工程,在该战略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均将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著作为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之一[1]。在很多医学院校,甚至成为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类优秀评定的主要指标,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所属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学报》《肝胆胰外科杂志》等期刊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的论文数量进行大致统计,发现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均占了较大比例。但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与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充足、优质的稿源是高校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期刊拥有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近年来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国内的大量优质稿源外流。面对此种现状,高校医学期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相应的对策培养优秀作者群,拓宽稿源值得我们编辑深思。为此,笔者对《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增加优质研究生稿源,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

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

1.2科学性不够

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

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

阅读全文

笔记法在高一生物教学的应用

笔记法自1925年产生开始,已经有了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同时,笔记法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效果也比较好。通过在某中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生物教学中实施笔记法,并在实施后通过对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实施笔记法的教学效果,以期为笔记法的推广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学习笔记、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和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学习笔记对学习影响作用等一系列的资料,从而能够全面、正确、客观地了解并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1笔记法的研究情况

1.1国外研究现状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克劳福德(Crawford)发表在教育研究期刊上的《Thecorrelationbetweencollegelec-turenotesandquizpaper》一文,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关于笔记法的文献。从古至今,学生在接受知识时通常的反应就是:记笔记。所以笔记法对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对笔记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关于笔记法的研究中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实验研究。笔记法是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加工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989年,凯若提出笔记法有三种功能:编码功能、外在贮存功能和编码加外在贮存功能。运用记笔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书面上留下痕迹,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理解,而且学生在复习阶段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对生物知识体系的建构。

1.2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国外对笔记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一是对国外笔记研究动态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二是心理学和语言运用学领域对笔记行为的实验研究;三是一线教师就笔记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方法或技巧;四是学科类的笔记策略研究,特别以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为代表。2018年,王莉媚在她的论文中提到笔记类型包括课前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笔记和错题笔记四种类型。高中生物课程知识容量大、体系繁杂,学生对二次笔记的加工十分欠缺。如果能合理利用笔记法,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力的体现。其中预习笔记是预习的重要体现形式。杨小红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时间无法监控和自主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未被调动是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在她的研究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时缺乏教师指导、没有时间、机会不多。魏涛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预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预习与课堂衔接时,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灵活处理课堂突发情况;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预习,而且要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多尝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但是关于课前预习的策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关于现在高中生使用笔记法进行学习的策略依然很普遍,但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性别所使用笔记策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2018年,张玉凤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提出:高质量笔记和理解笔记、复习笔记有助于外部存储、加强交流和减少焦虑、提高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材施教、简化笔记内容和笔记形式等建议。

2笔记法的实施过程

阅读全文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

摘要:文章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照盈余管理幅度大小把样本数据分为两组,分别构造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表明,在盈余管理幅度较大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文章对如何提高盈余管理审计水平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全面规范盈余管理审计,避免投资人作出错误的决策。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意见相关性

一、引言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通过各种会计手段粉饰财务报表,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行为之所以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此时企业可以通过人为改变会计方法提高企业的价值,通过“创造性会计处理”提高报告的净利润,企图用编造的完美财务报表数据吸引投资人投资入股。而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基于独立的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进行检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以帮助广大投资者决策。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基本上都是风险导向审计,而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无疑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风险,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如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等审计丑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验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以期在制约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同时甄别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关于审计意见与盈余操纵是否存在必要的内在联系这一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但由于盈余操纵的计量公式、研究样本、研究角度不尽相同,至今仍未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检验结果。理论界普遍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相关论。如章永奎(2002)选择1998年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的作为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发现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二是无关论。夏立军、杨海斌(2002)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政策诱导性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审计出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据统计,超过95%的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这是否能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定,没有任何盈余管理行为?审计意见的类型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二、假设检验及分析结果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样本选取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剔除了被ST以及停牌的5家企业(如000986粤华包B等),共获得2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是根据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审计意见、审计费用、上一年审计意见、审计任期、国内十大事务所及财务指标均从国泰安数据库、证券之星等网站下载,部分非财务指标如公司规模和员工规模均是查阅了相关企业2016年财务报表后获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