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实训总结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1

摘要:我院将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发现采用“3+1”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模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质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真正能够加入到软件开发队伍的人并不多,这严重阻碍了我国IT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因此很难培养出符合软件公司要求的实践型软件人才。

笔者针对学生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现通过对四年本科生实行“3+1”培养模式,与北京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教学探索实践活动做了一个阐述与总结。

1开发能力培养过程的主要构成

此模式对统招本科生学生开发能力培养的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重要知识、原理的验证,这样的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对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方面,作用就比较小。第二阶段就是暑期实训,时间是安排在学生大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指导老师确定实训题目和内容,实训周期为20天。第三阶段就是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软件项目开发。第一阶段是目前大多数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学校都已经在实施的一个培养环节,下面就不再进行阐述,接下来,主要对我学院实施的后面两个培养阶段进行阐述。

2暑期项目实训,开启学生开发潜力的金钥匙

在大二结束的暑假,所有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为期二十天的暑期项目实训。参加指导学生项目实训的老师,在项目实训开始之前半个月,把自己提出的项目实训题目及内容要求呈报给学院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把收集齐的实训题目公布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满意的实训题目和指导老师,最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稍微进行微调,做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暑期实训开始后,学生必须和平时上课一样按时出勤,在学院实验室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实训任务书中规定应该完成的实训任务,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一门开发工具,初步体会和同学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性。指导老师也必须和平时上课一样,按时出勤,指导本小组同学,如规定小组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开发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指导老师在小组中,由学生推选一位组织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内部进一步的任务分工,小组讨论,任务几乎和总结等事情。这样可以比较好的锻炼学生自我组织能力,为将来走上真正的就业岗位打好基础。

暑期实训结束后,学院将组织各组同学进行实训成果汇演,将各组同学开发的项目作品逐个演示,包括作品的介绍和作品的实际运行,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评价。对于未按时完成实训任务的小组同学,则要求他们在开学后的剩余时间里面继续完成,否则不给予学分。当然,暑期实训时间只有二十天,除了少数优秀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出色的按时完成任务外,大部分同学只是基本完成指导老师所要求的实训任务,作品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作品的界面可能不怎么友好等。但通过暑期实训这样一个过程,大部分同学还是了解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接触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开发工具和平台,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拥有了自己作品,同学都会有种小小的成就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的兴趣。

3基地项目实训,提升学生开发能力,助学生成功就业的助推器

笔者是08届毕业生在北京实训的带队老师,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学生实训和就业的过程。下面详细介绍学生在北京实训基地实训的情况。

(1) 分方向、分班级授课。

有了在学校暑期实训的经历和基础,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就业方向意愿。根据对学生就业方向意愿摸底,将学生分成JAVA方向,.Net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每个方向分别由在该方向非常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们授课和指导。方向确定后,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班级,分开授课,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2) 理论实践结合,老师贴身指导,师生良好互动。

在北京实训基地实训时间为三个月,第一个月是理论课串讲复习,以JAVA班为例,复习内容有Java 编程基础(15课时)、数据库编程(10课时)、WEB页面开发(7课时)、J2EE应用编程(25课时)、Struts(7课时)等。在理论课结束后,学生便进入到项目实训阶段。在这个阶段,授课老师将班上同学分成小组,每小组要求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小组的分工组织完全模拟公司真实的开发过程。实训内容有需求分析(17课时)、系统设计(37课时)、使用基本的J2EE技术进行项目实现(33课时)、Struts+hibernate进行项目实现(41课时)。 上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吃住,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及时排解学生疑惑和难题。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周总结、月末总结,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感想写出来,交给老师,这样授课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便适时调整上课进度和内容,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3) 专业实训和职业素养训练相结合。

周一至周五培训专业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周六则由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对学生进职业素养培训,模拟职场招聘过程,全面提升学生就业信心和能力。

(4) 实训作品展示与评价。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既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也是他们本科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一定的学分,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由指导老师验收,以决定是否能取得学分。然后所有完成设计的学生还须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由知名企业和高校的老师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教育;就业;实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4

要提高计算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使他们的能力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实训是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大好机会,必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现在,就业局势日益严峻,同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开发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训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目的是完善计算机教育实训系统、提高学生就业率。

1 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现状分析

1.1 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可以参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等工作,还可以应聘一些工商企事业单位中的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IT行业中的营销和服务等工作。

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分为IT行业和非IT行业,IT行业就业的特点有:专业人才集中,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经常接触新技术。这有利于学生自身专业技术的发展。非IT行业就业的特点有:专业人才较少,以本行业业务为主体,接触IT新技术的机会较少,自身专业技术发展空间狭窄。

1.2 就业现状分析

(1)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学生出现了恐慌心理,就业信心不大。在一项关于就业信心和毕业后计划的调查中,各专业的调查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平均有59%的学生毕业后打算就业,但有54%的学生认为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不大;(2)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于刚就业时的薪资水平期望过高;(3)学生对于社会中各行业的了解不多,不能很敏锐地把握新资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基本为零,所以掌握不了社会的就业行情,对于各行业的新资讯反映较为迟钝,这样就会白白错失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经常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就业行情;(4)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较为挑剔。随着每年毕业生的增多,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一些一线城市或沿海城市虽然就业机会较大,但内部的待业人员也较多,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就业地点,势必会加大就业难度,所以学生要转变观念,争取先就业,再选择地点。

2 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偏重理论教学、注重课本中知识的记忆、渐渐脱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时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

2.1 有些职业学校办学思想不够端正。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副业”,把教育重点放在普通教育上,忽视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等的研究,甚至连职业教育所需的硬件或软件基本设施都跟不上,这些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会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2.2 师资力量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需要。有些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只看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同之处,却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性,因而会降低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减少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成功的职业教育需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计算机职业教育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要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种“双师型”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专业知识培训的任务。

3 研究开发计算机教育的实训系统

开发实训系统需要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训机会,减少实训与工作之间的误差,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真实体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控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就业率。

3.1 尽可能与行业顶端的企业合作

IT企业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为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上IT产业发展的步伐,所以要尽可能地寻找行业顶端的典型代表企业合作,如用友集团,与用友集团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专业领先水平,而且用友集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它的外包企业、客户群等实训资源。

3.2 采用能使企业与学校达到双赢的模式

合作的企业与学校之间需要度过一个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内,学校需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也要善于运用学校人才的专业知识,让他们的才能在企业里得到全部发挥。为了达到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采取了学校与企业岗位互换的方式,这个方式的具体实践方式是:让老师去企业中参与工作,企业计算机工程师来学校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这样能使老师了解了计算机知识是如何运用于实际的,也使工程师了解了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让彼此都了解了对方的实际需求和培养目标。

3.3 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

(1)教学任务的设计。设计教学任务时也要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与社会中计算机岗位的需求接轨。采用行动导向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部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作品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技能,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过程中应多采取情景教学和分析实例的方式,同过创造的情景,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轨的环境中激起学习兴趣。计算机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取实例分析的教学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选取实例的过程中应多选择综合性强的、较为经典的例子,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来验证讨论结果;设立实训系统的知识库。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技术问题,各个企业出现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些处理问题的方案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员工的工作经验。如果学生能在学校里学到这些处理问题的经验,就能增加就业的机会。因此,有很多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学校建立了实训系统知识库,主要包括:综合性案例分析、优秀作品展示、问题论坛;(5)创新实训成果评价方式。实训的过程不仅是老师教学的过程、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还是计算机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实训成果的评价方式也必然得到完善。实训的评价主体必须是学校、企业、企业合作客户、学生共同构成,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实训的过程,而且还要全面;(6)对实训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在对实训成果进行交流总结的过程中,要集合不同企业和学生进行成果评价和经验总结,可采取辩论赛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观点。

4 结束语

以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文的实训系统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比较符合新时期社会的需求。本文所提倡的实训系统打破了传统模式,将专业知识积累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效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这个实训系统时应注意根据时代的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领域中的专业知识也一直在更新,计算机职业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引导计算机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职业教育下的学生若想就业,首先要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转变观念,先就业,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地点。

参考文献:

[1]龚宏浩.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 实训实作课 实践能力

从现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培养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旨。而实训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如何能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此,我总结多年的园林专业教育经验,认识反思校内实践教学,在如何构建完善实训实作课加强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于广大同事交流经验。

宗旨:合理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

优秀的师资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条件,也是知识与学生的中间桥梁。高质量的师资条件才能给学生传授最专业、最高品质的知识内函。所以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知识、强技能、善于创新研究、高素质教学的综合性教学人才。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创造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调整实训教学辅导模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实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层次思考、研究,使教课内容更加好学、易懂。

(1)调整实训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配师资

现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实训课时单个教师辅导的模式,应尝试多人辅导的科学教学方式。老的教学辅导模式一般是:①授课老师只负责理论课程,不负责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课由实训辅导员负责。这样的教学方式易造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产生分隔,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内容做出实践性操作和巩固;②授课老师即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虽然能两者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脱节,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问题,学校往往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轮流进行实训教学或是直接全体学生一起到实训场地进行实作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人数太多,无良好的分配管制,参与性不强,看的人多做的人少,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实训课程特点及内容进行师资合理分配,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课程的辅导力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实训教学课程中,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现场辅导以外,还要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校内师资条件再增加几名辅导老师参与辅导,让综合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得到充分辅导,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训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会因为生多师少的问题而出现对所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解答、辅导造成对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其次,辅导老师之间可以借助此机会,彼此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实训教学技能,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最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见习,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规范,使得实训教学体系松散无章,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合理的教学基础平台。注重校内实训见习,培养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见习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制订一个主体实训见习计划,以贯彻产教结合为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分配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要以实行企业化模式运作为导向。小组要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其小组的实训工作,实践技术要以产业化、标准化为基准进行。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专业的完成播种、移植上盆、养护管理、摆设观赏等一系列实训操作内容。通过专业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书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学校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合作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广阔、专业的实践平台。一是外派老师可以通过实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技工人员作实习辅导,与企业合作教学,走产教结合路线,订单式培养政策,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优良的实习平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赢。

校外单位实地学习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是学生历练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就业环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是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增加让学生进行校外合作单位实习的机会,在以往除去顶岗(毕业)实习时段的基础上积极与合作单位协调,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并已经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去校外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或是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书面理论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园林职业的特性,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回校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顶岗(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最关键的实践时段,是学生丰富认知、检验自身综合能力,联系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园林绿化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负责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查找自身不足之处,让整体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质的提高。通过毕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生进行相互选择的时机,从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实践准备。

四、加设选修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依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工程监理、模型制作、标书制作等实训实作课以提高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有更充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可以更加自信的加入到工作岗位中。为社会园林建设培养更专业更多才多艺的人才。

五、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在以往实训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导师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所讲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示范。这样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思维,间接抑制了学生创造和分析事物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如园林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要让学生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独立思考设计出不同造型,做到因材而异并亲自动手修剪完成操作而不是单一由老师照课本来示范完成。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职业操作技能。其次,如果是园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如学校附近公园、校内绿化带、附近小区绿化带或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就其现有园路的形式、结构、组成等进行实地观察,要现场探讨,解析互动,要让学生研究它的构思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解说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六、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学科的特性,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以达到实训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单位改造建设等让学生完成实践,要让学生从实地勘察;勘察后设计;依据设计放线到最后施工整个过程全权负责来完成,在这一完整的实践流程中,既让学生了解了上岗后的工作内容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劳作精神及专业兴趣。

七、结合实训论文题目有针对性的安排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整个学程中重要的是综合实训部分,教师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达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实训任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及实际情况来计划、制订、落实。指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后再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爱好和专长来确定其实训的内容及论文题目,一定要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根据论文的要求,深入到实际生产第一线,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提交知识小节论文报告。可以以知识点、章、节或是学期等形式,多让学生总结实训学习实践报告,首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写论文内容了解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其次,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其在实训课程中可以更认真的来完成实践操作,因为只有认真操作实践才可以写出合格的论文总结,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八、结论

以上这是我多年从事中职教育以来,从本专业出发,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些研究及见解。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根据当前形势,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

一、引言

实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关键,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应用能力为重点。而这些目标的真正落实,都离不开实训这一环节的良好实施。本文以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实训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二、原有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有十年时间,在这期间对本专业

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实训计划做过多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但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自有的特色。我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不多且利用不足

我院现有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只有1个基地是超过3年的长期稳定基地,每年共可吸纳实习生约100人,这相比于我院年平均毕业400人的规模是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

另外,学校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仅限于提供学生为企业服务,并在实习开始之前组织和支持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校主要充当一个沟通者的角色,对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成长过程了解不够,而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参与不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缺乏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关注。

(二)校内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由于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大部分学生的实训阶段都要在学校完成,由专职教师负责指导。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很多还是主要满足验证性实验的需要,与能力培养、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这就使得实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培养的仍然是“会此实验、不会彼工作”的学生。

(三)师资队伍的不足

校内教师大多缺乏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实训课程的能力,而校外企业专家又无暇顾

及学校教育,这就使得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异常困难。校内教师一方面是受学科教育影响太多,很多教师仍然存在思路上的局限,对高职实训教学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三、实训模式的改革目标

北京吉利大学的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经研究决定实施“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其思想精髓是:就业导向、强化通能、注重应用、品格发展。高职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要求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对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要与产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上岗就业所需技能完全接轨;要强化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成为守法、诚信、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公民和专业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要引入企业元素,要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面向工作岗位的实训课。校外实训要在原有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四、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思路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学校要积极挖掘企业对实习生的真正需求,考虑企业利益,争取在双赢的前提下,扩充基地数目。对已建立的实训基地,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定期收集和反馈学生培养情况,与企业商定共同为学生负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外,学校专职教师要与企业专家建立联系,在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积极与企业沟通,在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下自愿为学生提供企业所需培训,与此同时也提高自身实践工作能力,并逐步创造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机会,从而创造机会将自身培养成为双师型人才。

(二)校内实训课的改革

校内实训课由校内教师承担,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首要的,这主要包括对高职实训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院要通过培训、论坛、竞赛和指标性任务管理等方式来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在设计实训课时,应结合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环节或活动进行教育,也应注意实训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实训课可以破除传统的学科壁垒,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

在实训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心理特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适当调整实训课的实施方式。同时,也要保证任务目标的明确性,不要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随意删减原本安排好的任务。

在制定实训课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时,绝不“一张卷子走天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评价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某项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总结

实训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前所述,在加强实训建设方面,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校外实训要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对学生培养过程的关注;校内实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训文化的营造,改善实训课的实施方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落实这两方面的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达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5

市场营销是一门语言与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依托专业英语的前提背景下,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拓展过程,更是营销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实用的过程,是为了培养市场营销领域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在进行教学项目的相关设计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为依托,进行对口项目内容考虑。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咨询与指导。而以情境为依托即是指当下比较流行的情境学习理论。简单来说,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由此衍生出情境学习应用的两种模式:其一,为学生创造相似的背景环境,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训联系;其二,将学生真正带入社会大环境中,以本文为例,即带入国际营销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在实习中得到提高。

2高职市场营销英语实训项目初步设计

撇除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的相关内容,由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某些方面是区别于一些理论性专业的相关内容,因此,如若只单单考虑英语实训的角度来说,从实际交流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听、说、译三方面的内容,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即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对方需要什么想表达什么”、“说出自己要表示给对方的意思”、“给其他人翻译出交流中的整体意思以及在相关文件上能够译出相关内容”。而在项目设计中也应该突出这几方面的特点。综合上面实训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实训项目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虑。其一,以高职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关系入手,为学生们提供实地参与国际营销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程序、技能与注意事项,并在完成实习之后撰写实习报告,深入分析在实际岗位实习的经验与收获。其二,通过相关模拟软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软件进行相关实训环节的练习与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对话。其三,通过在教学课堂的大环境下,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对话、交流环境,即以学生自主组合为单位,学生模拟双方交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人对话与实训。从三种模式分析其各自的利弊,第一种模式的好处非常明显,也最能够获得实际经验的积累,切实了解到实际国际营销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和相关注意点,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然而它的缺陷也很明确。首先,学校在教学环节很难提供这么长的实习时间,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本的2+1模式很难提供这样的时间;其次,就算能在实际校企合作资源中找到相关的实习资源,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第二种模式,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的模型、图表等等构造出自己的营销经验与知识专业体系,特别是在英语交流应用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种交流模式,然而他的缺陷在于,人机对话毕竟是人工设定的,他的实训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也缺乏灵活度,基本上以应用软件模式进行,只能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很难上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的英语营销实际交流能力。第三种模式虽然也是以人人对话交流为基础,在模拟营销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灵活性、多样化的情境设定,但是由于该种模式的交流双方均非学生主体,交流不规范、程序不合适等等问题均有可能存在。但是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无论从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来分析都具有极大的相关度,能够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当中贯彻学习内容的相关主体。

(2)能够安排全部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更好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模拟英语营销的环境当中来。

(3)在学生主体的人人交流环境当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发现自我学习的不足与优势,更好的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这三种都是可行且比较好的实训项目,本文将以第三种模式为例做具体分析。基本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时为48学时,实训课程时间应当占总课时的50%,即24学时左右,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时间不同可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营销典型案例及理念分析。主要让学生们通过查找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以跨国企业为主)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经典策略与理念,并根据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形成相关文书报告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或团队的看法。(5课时)2)国际营销环境分析。选定特定的课题,对某一领域某一商品的具体国际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也可结合具体国际公司进行SWOT分析,研究成果可以模拟产品竞标会的形式进行,以各个小组为一代表团队,进行对竞标相关内容进行阐述。(8课时)3)实际国际营销模拟,即以上两者为背景基础,在前面分析报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真实营销环节的相关对话,并鼓励在这一过程中使整个团队加到交流的环节当中来。(8课时)4)实训总结及自我分析。(3课时)注:以上的模拟环境均在英文交流环境背景中,如若可以,可以形成英文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应当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即全部参与课程的人员分为6至8个小组(具体视人数决定),在每个团队人数的决定上,也并非是人数越多团队越好,有时候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反而使得有些同学不能在实训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目测人数以,5至6人为一团队为适。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团队的讨论作用,也要做好总结发言的观点凝练工作。在评分方面,教师应当参考实训的各个角度进行评分,包括个人的参与情况、意见情况,以及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情况、完成质量与时间等等,综合个人因素与团队因素的综合考评,确定团队分,并对表现出色的个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3结束语

就业实训总结范文6

(一)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尤其是就业指导实训教学做出了详细、具体的指示。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除了在实训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时段安排、实训平台建立、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提供条件外,特别要重视开展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是要充分认识实训教学内容构建的重要性,认识到内容问题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认识到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能够成为学校联结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的永续发展产生助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及提供研究条件等形式,规定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内容研究的顺利进行。三是提供内容体系实施的条件,如课时安排、实训场地与设施配置、实训基地建立、实训过程的人力物力支撑等。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律

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计划,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实施全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阶段实训教学计划,实行模块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在新生的一、二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职业世界认知、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训;第二阶段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训,在大学生的二、三年级开展。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进行职业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实训;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获取实训,在大学生的毕业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信息的获取与选择、求职简历的撰写与使用、求职面试等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规划,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

(三)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职业教育实训经验

长期以来,各高校高度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比较系统、科学。据笔者调查①,部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25—30个课时设置中,一般安排6—8个实训课时,主要开展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目标职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训活动。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中,各学校都安排了课时和指导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实训;在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与实训方面,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安排学生职业体验、进行顶岗实习等,形成了较为实用的内容体系。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内容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训内容,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指导实训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内容链在板块之间出现断裂,而断裂部分恰恰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不系统、不科学和不实用。这种情况不仅制约着实训教学效果,也使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师资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二)存在孤立性

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游离于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之外,缺乏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也很少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仅把职业教育实训看作是一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三)缺乏可操作性

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是由不同阶段的各个具体活动组成的,每次活动的内容安排都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应由教务处进行课时安排和教学督查;由学生处或就业处安排指导教师和具体进行组织、实施及效果考评;而实训内容中的各种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由团委参与组织,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应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等。而目前的实训内容设计,只靠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较少联系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致使很多实训活动有名无实,难以开展,即是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在全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要求,所形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一)第一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实训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目标职业,根据从业要求明确自身差距,根据自身差距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学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同时进行,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实施。本阶段实训应安排三次活动。

职业匹配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势与劣势,进而选择相适应的职业方向;本次活动使用360°评估和网上测评两种手段,采用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网上测评、小组讨论的形式;实训效果为两点:一是学生总结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劣势;二是选择出3—4个相匹配的目标职业。

职业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对各个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进行了解,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己与目标职业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决策。本次活动采取企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职场情景模拟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职业定位意见书。

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目标、实施措施建立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实训采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的形式,其效果是学生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第二阶段: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训

本阶段实训是学生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手段,是实训内容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积累职业的通用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实训时间为学生(本科)的第三至第六学期,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每学期安排一次活动为宜。实训以学生专业为单位组织,把目标职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职业体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其具体安排为:

从业技能条件认知实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中的目标职业应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聘任条件,明确自己与从业技能条件之间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实训时间为第三学期的第4—6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如学生的职业方向是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就应了解和掌握同类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产品服务对象与质量标准;目标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从业必须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企业外部的市场细分情况,市场用户群的特点及所处地域等。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从业计划书和岗位技能训练计划书(技能训练的目的、措施、步骤和要求)。

一般职业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训内容为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执行力、诚信、法律意识、沟通交往技能、心理调适技能等,实训时间为第四学期的第4—8周,实训安排应结合学校相关教育计划(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心理调适训练计划等),重点安排沟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说话、学会倾听、交往一般礼仪等),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纠正交往中的不良习惯。

岗位特殊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熟悉工作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互信关系。实训内容应根据不同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来确定,选择核心技能作为实训对象。实训时间为第五和第六学期的第4—10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特别强调的是,实训应根据学生目标职业的岗位要求来安排,采取针对性的实训形式,如高校教师岗的实训,主要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训练,采取备课、说课、试讲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实训措施的策划和落实,如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计划,包括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实习过程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果的评定、实习应注意事项等。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通过不断地训练过程,具备岗位的从业技能条件。

创业教育实训。目的是让具备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潜能和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掌握创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积累创业经验,有条件地开展创业活动。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的第4—8周为宜,与创业教育课程(选修课)同步进行,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市场调查、生涯人物访谈、校内创业实训平台训练及创业实战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实操总结书。

(三)第三阶段:职业获取实训

本阶段实训的目的是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技能,熟练运用求职面试技能,及时就业并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6—8周,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具体安排两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