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1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肖忠平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Hj200756)。
【中图分类号】TU3;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4-02
实验教学改革时至今日,已形成共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1],也是重点和难点,仍是当前各高校各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与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海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进行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海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含盖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方向,从本科培养方案上看,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主要分布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的必修课和限选课中(其实也只有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可控的,详见表1),再深入分析其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形式等其它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验教学内容仍是课中实验。从表一可以看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除了物理实验单独设课外,其它实验内容均附设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中(也称课中实验)。实验学时分散在相应的课程总学时里,基本上是隶属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极少一部分。
2.开设的实验课比例偏低,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在内的47门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有7门,占总门数的15%,实验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仅有6.8%。
3.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2]。以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实验为例,在《土木工程材料》和《材料力学》等课程交叉出现,又如简易土工实验在《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勘察与测试技术》等课程交叉重复, 每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都会重复介绍设备的使用等内容,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积极性。
表1 我校2010级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现状
4.由于课中实验各自独立,前几年也象征性地进行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但均以课程为核心,在各自课程中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简单,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学生很难“创造性”地得出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
5.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仅是理论课的补充,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看,理论课和实验课重复叙述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数据处理也较简单。同时,实验课未单独考核,实验教师仅依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供理论课教师参考,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研究性,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思路与实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地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以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建立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3]。实施改革具体是:
1.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在分析各实验课程具体内容,相互衔接及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后,把实验内容和相关课程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落实各实验课应承担的任务,减少实验内容不必要的重复、重组实验课程,形成实验课程单独设置。
2.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实验项目设计是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成败的关键, 实验项目整合的具体做法包括:(1)删除教学内容已陈旧或与培养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2)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3)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体现学科先进性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内容;(4)实验项目少而精。实验项目选定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实验项目不宜过多,加强每个实验的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5)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总课时数。
3.循序渐进和适度跳跃[3]。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基本规律。其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协调, 在教学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其二,随着实验教学层次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对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必然会有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走在理论课前面,但只要出现这种情况的项目不是太多,这种适度跳跃是正常的。可以让大学生尝试对未接触过的问题通过学习、分析、探索来解决,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恰恰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我校土木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经过整合与补充,基本形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其相对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后设置的实验课程有:
(1)《物理实验》,(2)《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含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试验、土工试验),(3)《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4)《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实践型实验),测量学、电工学保留课中实验形式,实验课程中实验项目设置基础实验项目占40%,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占40%,工程实践实验占20%,实验教学学时(不含其它实践环节)占总学时比例达到20%。
三、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层次与功能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设计,基本形成相对独立、层次分明和功能明确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按实验项目来分有以下层次及功能:
第一层次为基础型实验。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型,包含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室,简易土工实验,测量实验(习)通过本层次实验教学,学生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准确取得实验数据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了解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敬业精神。
第二层次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具备前一层次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和系统地训练实验技术和技能。综合型实验有单学科综合和多学科综合,含盖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把原来划分过细的各门课程实验项目合并,有机串联相关内容,进行内容整合,体现系统性,给学生以完整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验证一些有价值的定理,观察一些特殊的现象,掌握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学会从数据中分析现象和给出结论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层次着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前两个层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辅以专业选修课的理论与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经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2],设计型实验内容为动态设计。在这个层次上的锻炼,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建筑桩基、建筑地基、基坑监测等实验方法,能自主设计构件承载力、变形等类型实验的方法和程序。
第四层次为工程实践型实验层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3年级以后,动手能力应当日趋成熟,但工程能力的实践还远远不够,创新素质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为了给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实验教学必须面对社会需求的现实问题实施改革[3]。在工程实践型实验层次,了解实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检测的有关内容,了解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及判断依据,掌握常用的现场检测设备及无损检测方法,基本能完成建筑材料、建筑地基、建筑桩基、基坑监测、建筑结构等的检测方案设计及实施检测。
改革后的培养方案中,保证实验教学四年连贯发展。基本形成一年级学会设备使用和仪器操作,二年级能够组织实施验证性实验,三年级能够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四年级可以进行工程实践实验层次,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准备。
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施效果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2010年初步探索后,配套有关教学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近二年的实施,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后,教师承担实验课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高,原来只担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原意承担实验课程了,突出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和中心地位,体现和贯彻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二是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后课堂质量可控,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 与理论课一样实行不及格重修制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三是实验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原意将自己的科研课题邀请学生参加,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四是从12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看,选择有实验内容的毕业论文题目比例增加15%,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结语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大土木”背景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探索培养适应于地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沈小雄,韩理安.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1(3):78-79
[2]白文辉,梁超锋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考.高等建筑教育[J].2009,18(6):25-27
[3]朱 林, 郭剑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74-176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3
重庆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属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域,1996年重庆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重庆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震源浅、烈度高、震害严重、易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等特点。由于重庆乡镇人口集中,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地区。因此逐步提高农村防震能力是当前迫切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一、重庆农村民居防震设防应对措施
农居抗震设防历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在前几年确定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时,是以城市为重点,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当时农村的抗震设防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震对农村经济破坏的加重,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突出重点、全民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2007年重庆市建委、市地震局提出了全市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2008重庆市政府拟出台文件,要求按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提高重庆市新建、改建大楼的防震标准;2009政府又安排300万元专款,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开展农村民居经济实用抗震技术和农村民居巴渝建筑风貌特色研究,编制实用技术标准。目前,区县的抗震民居示范工程已经逐步启动。
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建筑(本文仅指不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居民建筑)建设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房屋结构也由传统的土坯或土木结构逐渐改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多数建筑在没有规范设计和规范施工的情况下就已建成,留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在于:一是目前重庆市村镇建筑多由居民自己出资,在自有土地产权范围内建设,一般不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建设管理范围,大多无正规设计标准,房主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依照自己拟定的功能、开间尺寸、进深尺寸、层高、层数等来进行建盖;二是施工方大多属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盖过程中,凭建房农民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甚至是错误的经验就把房屋结构建盖起来;三是建筑经费使用不合理,主要追求住房的高大、宽敞、明亮,在外表装饰上投入过多,在结构抗震上过分省钱,有的甚至不与考虑过房屋结构的抗震问题;四是地基选择不合理,地基挖掘深度不够,处理方式简单,大多数仅在地面下50公分左右填埋碎石或片石,很少打地圈梁,基本没有加钢筋,多层建筑大多没有圈梁;五是承重墙厚度达不到要求,有的砖混结构承重墙仅是l2墙,普遍存在砖木结构房屋层高超高,达4~5米;六是砂桨比例不合理,粘接强度差,建筑质量差,忽视抗震设防标准,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从重庆5个乡镇民居的调查统计分析情况看:个别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房屋建筑情况相对好些,主要以混合和混预结构为主,采用了圈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约占调查总数的10%;以砖混合预制结构为主的农家自建楼房,建房过程中根本未考虑抗震设防因素,施工人员技能普遍很低,特别是部分房屋的选址不科学、地基不稳定,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虽然这类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很脆弱,约占调查总数的25%;在有些偏僻山区的情况相对较差,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以土木结构(土坯房)为主,少部分为砖木结构,房屋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约占总数的65%。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十分脆弱,推广和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工作十分必要。
三、推行民居抗震设防工作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在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其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到人。在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参与设计,组织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机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其综合抗震能力。
2、领导重视。少数乡镇政府对农居抗震设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推广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农居档案,心中无数,这种现状对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极为不利。
3、严把五关。严把选址关:严格规划选址实行统一规划、分栋(分户)自建,严格按建设程序审批。规划选址用地避开山洪、风口、泥石流、洪水淹没、风景区核心景区、地下采空区、高压输电线路等,并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方便生产生活;严把建筑设计关:住宅方案供农民选择使用,免费向村民提供住宅设计图集,住宅设计一般为2~4层,达到国家技术标准,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严把施工关:以镇为单位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持证工匠施工,杜绝无证施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聘请监理公司或区质监站对农房建设进行监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由镇村管所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建房业主代表三方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进行质量监督;严把建筑材料关: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及构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4、加强宣传教育。农村长期存在防震抗震知识不足,对建房质量认识不能到位,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的自觉行动,增强市民防震意识。
5、加强监管,保障农村民居抗震质量。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工程审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强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
四、结束语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加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的一种基本措施。同时,积极宣传,提高农民认识,让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做好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服务是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东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高原地震,2007.1.
[2]罗书山.山地城镇防震规划初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4.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4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of building materials is a necessary experimental ba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daily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ff,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laboratory in similar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laboratory of building materials; bas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土木工程材料是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且这门课程的实验操作课时占了全部课程的1/3,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实验方法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1]有很强实践性和工程应用针对性。许多高校建筑材料实验室除承担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教学外,还承担相关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及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工作,因此其建设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以及科研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其管理经验和对策。
1 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基础建设
1.1 实验室功能分区和布局
通过对建筑材料实验室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可以使试验过程合理化,规范化,同时也有利于日常管理和实验室安全。
建筑材料实验室可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区布置,高校一般开设的实验大类有混凝土配比及性能测定、水泥及砂浆性能试验、砖砌体材料、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钢筋物理性能等。由于部分原材料在实验教学中使用量较大,因此料仓及实验废渣池在规划中也需要考虑。如砂、石不仅用量大且自身重量较大可一次购买多次使用,建立储料池集中存放,而水泥等颗粒细小的材料容易受潮结块失效,一次购置数量不宜过多,若使用?g隔较长还需密封存储。
此外建筑材料的配制过程和测试手段也是各不相同,如混凝土搅拌、筛分实验等产生较大噪音,需在隔振隔音良好的区域内进行。沥青加热会产生有毒物质,需将相关实验安排在独立封闭的实验室,设置通风设备。部分实验如水泥胶砂成型、水泥试验等需要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因此房间还需配备恒温恒湿设备。
1.2 实验设备购置
为保证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建筑材料实验室需配备基础实验设备,如材料成型使用的搅拌机及振实台(混凝土、水泥胶砂、净浆等)、混凝土恒温恒湿养护箱、干燥箱、振筛机、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抗压抗折一体机、沥青软化点测定仪、沥青延度仪等。基础实验设备购置申报,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并对拟购置设备的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设备的选型应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部分大型设备可兼顾科研需要,既不能盲目追求高端进口设备,扩大功能,又要保持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满足实验室设备配套的整体性。实验教学一般按照一个行政班30人左右进行实验,学生按照3~4人一组进行试验,因此仪器设备要确保一定的台套数。建筑材料实验室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考虑增补适量科研设备,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等创造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2]
所有的设备在购置之前,需对其安装条件进行了解以便落实满足设备安装的建设地点,如设备对安装地点的承重及面积要求,对水,电,气、环境温湿度、消防安全等要求,[3]未落实好安装场地的设备的一律不允许购置,以免不能正常安装使用造成浪费。
2 建筑材料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2.1 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建筑材料实验室承担土建类各个专业的实验教学课,设备利用率较高,设备故障在所难免,教师授课时需告知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规范仪器的使用方法,防止不必要的损坏。实验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如实记录仪器使用状况,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实验员需进一步了解仪器故障的原因,及时排查尽早进行维修。
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良好和避免故障发生,实验员除按照设备保养手册,定期对仪器设备做好除尘,上机油,通电,拧紧螺丝,加水等保养工作外,还需要对仪器的工作状态,运行原理有所掌握,以便于对常见故障进行处理,高效服务师生。
2.2 耗材的管理
由于实验耗材是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笔必不可少的经费支出,并在本科教学业务费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如何合理使用耗材经费以及降低耗材的损耗是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合理使用耗材经费,除在申报耗材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结合库存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还要对耗材预算进行总体控制。以我校为例,学期初各学院负责人将所在学院承担的实验教学所需的耗材进行汇总审核报送资产处,资产处二次审核后,根据相关规定采用竞价或校内招标等方式来实现对耗材经费总体的有效控制。
建筑材料实验室耗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耐用型耗材,如量筒、模具等,这类耗材可周转使用,维护得当的话可使用很长时间;还有一类就是损耗型耗材,如水泥、标准砂,一次性手套等。根据耗材的特点进行科学化管理,可降低耗材的损耗和浪费。如消耗较多的主要有砂石等,其特点是重量和使用量较大,如果购买量较少的话,其运输费用可能超过了其本身的费用,因此砂石可根据储料池的大小一次购置几个学期的量。水泥使用量也较多,但由于保质期较短易受潮,因此需每学期购置,为避免浪费可将相关实验集中安排在2~3月内。模具类耗材可要求学生脱模后将试模清理干净,并对其涂油阻锈,减少试模的锈蚀磨损,增加其周转次数。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实验员都要对消耗损坏的材料和用品进行记录,填写在工作日志内,定期进行汇总入台账,并对耗材库存量进行盘点。
由于耗材种类多,范围广,因此耗材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琐碎的工作,除了学校以及院系层面对耗材费用进行总体控制外,更需要任课老师和实验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经验,摸索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来降低耗材的损耗和浪费。[4]
3 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不仅与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是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5]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验室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有丝毫懈怠。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一般高校都是三级责任体系,从学校、院系最后到实验室,逐级分解权限,明确权责,将实验室的管理和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应建立起具有实验室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化学、生物类实验室特点不同,化学试剂数量使用相对较少,实验员可以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妥善保存,安全隐患更多的是水电火事故、机电伤害等。如建筑材料实验室经常进行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制备成型等试验,水泥凝结硬化后难以清理,因此水池除进行沉淀设计外,在清洗相关仪器用具前应刮净多余尚未成型的水泥类拌合物,禁止学生在水池内直接冲洗,以免造成水管堵塞,用水不畅。部分设备使用还要谨防其机电伤害,例如混凝土搅拌机在工作时,叶片的搅拌动力很大,严禁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掏料,避免程控失灵或误操作造成伤害。第三重视实验室的安全保障设施及文化氛围建设。建筑材料实验室除消防、通风等安全设施外,还应针对特殊的设备及环境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4 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验师资队伍一般指承担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实验室教学和管理的效果。
4.1 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很多高校把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为教学辅助人员,待遇低,职称评定难,培训机会少等种种因素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对此高校管理者应进一步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将其整体归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当中,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6]其次实验室技术人员本身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加强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添了许多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因此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努力提高维修、保养仪器的技能。第三学校应积极提供各种提升平台,如跨院校的交流学习、实验设备展销会、相关实验室管理培训会、实验技能培训班等,多途径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4.2 加强实验教师的队伍建设
近些年来高校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对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具有较强的掌握和预测能力,可结合学科建设特点和最新科研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7]如浙江大学就将混凝土“第五组分”、“第六组分”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测试手段引入到本科生实验教学中;[1]大连理工大学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设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实验和气凝胶研究及应用演示两个选作实验。[8]高校应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资助,鼓励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淘汰过时的实验,开设出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设计型、创新型实验。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work in 2 0 for many years, certai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but energy saving effect or not very ideal,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is the highest building model, promoting the gree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can really do put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throughout the global, from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layout to single building structures ar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social morality and conscience up to future generations is responsible for.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用最少的资源和最低的污染创造出最大的建筑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良好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要求在设计时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1.1 整体和谐
建筑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处于一种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中。因此,建筑物必须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通过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互动达到动态的平衡,从而构成一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为此,设计时必须强调采用本地文化、原材料以及建筑资源,尊重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让建筑展现出地域特色。
1.2 健康宜居
建筑物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使用功能, 即宜居— — 宜于居住、办公及其他需在室内从事的活动,这是建筑物之为建筑物的价值所在,不宜居不成为建筑物,这是建筑设计的归宿。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好采光、通风、换气、采暖、降温以及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问题,做到污水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1. 3 利用充分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是高能耗低效率的行业,对各种资源和能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采用最优的方案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节水、节电、减少房屋的采暖和制冷方面的能源使用,这是设计时的关键环节,否则整体和谐和健康宜居无从谈起。因此,要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加以严格控制,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通过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余热回收等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争取利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得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2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2.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供热、发电;采用保温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低耗的设备。
2.2合理利用资源。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对地下水、雨水等加以循环利用;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
2.3回归自然。建筑外部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有机协调、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要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周边的水体、植被调节小气候,改善热环境。
2.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利用安全的对人体无害的健康材料,营造舒适宜居的热、光、声、空气环境,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5全寿命周期对策毕业论文。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废弃物的处理,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对环境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的新型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2.6与历史地域人文环境相结合。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继承并发扬当地的传统建筑中的绿色经验,尊重使用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3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建议
3.1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源头 因此积极开展绿色设计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我国的围情,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2)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3)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4)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3.2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企业在施过程中,要加强施现场管理。
(1)是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施T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2)是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T,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提高施_T能源利用率;
(3)是采用施工节水T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施T用水进行定额汁量;
(4)是施T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3.3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
力求建筑施T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以免破坏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和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3.4积极采用绿色节能新技术.
提升绿色建筑市场竞争力绿色建筑要在未来的国内外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为此.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适时更新陈旧设备.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丁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的特点,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艺、新材料。注意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吸收周际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 力争在太阳能、电能以及高层住宅和建筑的发电系统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艺的部件技术,在绿色建筑智能气侯调节与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等单向生态技术的成果基础上,形成地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沼气以及风能建筑一一体化,使建筑区域内的绿色能源得到综合使用。
3.5合理规划城市。立足自身特点。
建造绿色生态城市城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城市应当是现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但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追求现代性而忽视特色性。建造绿色生态城市就要从两方面来人手:(1)是以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为基础,作为城市的自然生态涵养区.形成天然的城市生态屏障。(2)是在城市内部应当有科学的城市设施,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保持城市内部的合理循环。生态型城市是一种绿色的城市形态,是环境优美的城市,而不是一种环境污染的城市,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4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研究已成为国际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与施工应当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特点,以求“降低环境的负荷”、“与环境相融”且“有利于使用者健康”,建造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汪勇军;绿色建筑节能浅析 [J];建筑节能;2008年07期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范文6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文章分析了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以便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有效措施
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或在建筑施工当中所产生的劳务或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结就被称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若干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预想、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规划、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控、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计算、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剖析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考察核准等等。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往往在建筑施工中牵涉很多的施工人员、财务工作、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因此建筑施工涉及的范围太广,这些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非常复杂,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与坏,就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的多与少,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非常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当今,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从国外陆续传入一些先进的国际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要把其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它包括从建筑工程施工经济成本的预测到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本的最后考核等各个环节,所以,我们企业必须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要落实全面的管理。所谓落实全面的管理就是在全过程中成本管理、在全方位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全布人员中进行成本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原则是指因经济成本所涉及的人财物众多,因此各个相关部门有权力对它们的管理对象产生的消耗加以节制和调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都要严格遵照自己的管理责任对自己管理的经济成本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管控,并对管理不善带来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与赔偿,权利与责任以及利益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完全的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制度与原则。在合理地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还要以及实际采取和引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施工之前的成本设计与控制也要管理到位,再者,企业内部也要全面的开源节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结余不该或者能够节省的资源与成本,避免不必要或者可能避免的损失,最终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控制成本与经济合同的签订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出来后,在企业对整个成本预算没有其他的意见后,就可以与有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另外施工方在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认真的对合同的文字进行简短的研究,为了防止施工企业在合同里面玩文字游戏 ,在签订完承包合同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一个系统的预算过程和计划出一个完整的成本计划书,并总结出开展此次工程的任务清单,以及去筹借或购买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器材等等。
2、实施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做为最基本也是最开始的一项,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那之后的每个工作将无法展开。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里的成本核算人员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并且还要调动其他同属于成本核算成员的积极性。工程是需要抓进度和质量的,在这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进行严抓。
3、工程材料的管理
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材料的成本往往都占据总成本的55%以上。工程项目在获得竞标后,企业和项目部的人员就要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施工预算,并上报审批,在审批通过后,项目部的人员就要对工程所需要的实际材料制定一个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在以后工程的实施中,严格按照上面的清单进行使用材料。企业还要专门设立一个监控小组,就是防止在计划内的材料被任意损坏和肆意浪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4、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所有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企业应该选择一支信誉比较好的并其具有很强实力的劳务队伍对工程进行一次详细的评判,而在今后还要不定期进行考核。企业可以选择劳务分包招制度进行招标,施工企业可以为此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使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做评委,并且旗下还有一些工程人员。最后由招标小组拟出一份招标说明,并在某一个时间段邀请不低于三家劳务队伍进行投标,最终根据劳务队伍的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劳务队伍。
5、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
强化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企业的职能部门对那些缺少工作素质的、工作能力不强的、大局观不好的工作人员等都给他们安排适当有效的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企业在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约束他们的规章制度,为那些上进的工作人员制定一些勉励制度。成本核算是一个可以计较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细致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在进行成本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次在核算完一项工程项目的时候都要对本次核算写一份报告,并上报审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整个工程的一个成本的控制。企业授权于项目经理管理这个工程项目,首先要求项目经理这个带头的人做到有责任感,不能将权力派送到素质松懈的人手上。因此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层面的水平,同样对整个工程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三、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实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的向前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意义,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上,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也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良好的经济成本管理能使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就进行经济成本管理,才能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学昌,奚涵川.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J].建筑经济,2007(11).
[2]柴东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6(02)
[3]周中意.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0(12):29-31
[4]祁生春.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10(24):487-488
[5] 孟庆福.煤矿企业成本管理[J].企业导报.2014(20)
[6] 郝伟.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施工企业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
[7] 叶琳.二次经营中项目现场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4(32)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13(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4]李明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