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因具有最概括意义而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其内涵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③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④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⑤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2林业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林业的定义可概括为林业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全面利用、全面发展的经营活动,是以森林的多功能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

为了正确地理解林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林业的特点,以掌握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林业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生产周期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生产经营成果的多样性;林业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可持续林业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可持续林业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已有研究成果,可持续林业的概念可归纳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要的林业。

3.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2.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林农结合式;②造林规模化;③造林多样化。

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4.1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事实条例。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4.2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①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②立法原则的创新;③在执法方面,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认真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④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薛建辉.森林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2

1.1经费的有限性

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是靠国家的经费保障其长久运营的,而经费的来源具有单一性导致其经费处于匮乏和紧张的状态,导致很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正是由于经费出现紧张,科技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则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财力,来为科技馆增加新的展品,如何维护现有的展品;

(2)如何利用这部分经费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目前,很多的科技馆已经开始实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措施,那么此时经费的来源就需要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拨款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馆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观众的需求,以其为导向,增加科技馆的观众数量,以此来争取政府可以拨出更多的经费,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1.2公共管理中“顾客导向”原则的存在

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最早是出现在公共管理的领域当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先进的西方国家中,管理者便将“顾客导向”的原则引入到了公共管理的领域。管理者在对政府日常工作进行改革的时候,更多地引入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的生存理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同企业一样,同样需要为公众提供一些“产品”,只是政府所提供的产品更多的是服务,服务是否能够得到公众的欢迎,则由政府的服务是否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这一项原则很快在世界广泛传播,目前美国、英国两个国家的政府将这一原则落实的最为具体。可见,将“顾客导向”的原则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有利于工作机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科技馆观众就是科技馆的顾客,是科技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科技馆要以顾客为导向,更多地考虑公众需求,注意顾客偏好,重视展教方式的趣味性、启发性、互动性和科普教育营销方式的创新化、多样化。

2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观众的支持是科技馆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科技馆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观众的需求,要了解不同群体对科技的喜好,在展厅的布置,内容的设计方面都需要具有针对性。在展教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使展教内容要能够多种多样,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科技馆。在科普活动的安排方面,需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段的人们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分别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科技馆的知名度。具体有如下的一些做法。

2.1展品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流

展品是观众与科学技术接触的最直接的平台,它自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征,能够使观众通过参与体会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娱乐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每一个科技馆都离不开展品,展品是其重要的内容,因此保证展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是顺利向观众普及科技知识的前提,也是科技馆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目前很多的科技馆展品存在的老旧现象,展项设计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大部分科技馆的展品大致相同,缺乏创新性、趣味性,互动能力比较差,导致很多观众不愿意来科技馆。究其原因,是由于专门开发的展品制作公司不了解科技馆的观众需求,创新性不强,而多数科技馆又缺少专门的研发人才和研发经费,导致了展品更新率较低,缺乏创新力。因此,科技馆需要在展品的研发方面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增强自身的展品研发水平,为观众提供最新的科技展品。

2.2创新展教内容的方式

科技馆要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体验,就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展教活动。但是,很多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不多,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因此无法起到向观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在展厅就是看看展品、做做观众引导员,观众只能靠展品旁边的说明书来了解每一个产品,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很多观众就会对科技馆失去兴趣。上述现象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科技馆可以根据各类展项,了解观众的需求,掌握他们最希望获取哪一方面的知识,探索和创新展教方式。比如可以有针对性的专题,聘请专家来科技馆,结合观众的日常生活会遇到的科技点,来解释每一个展品的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展厅分为几个部分,让观众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2.3校园科普活动的推行

用观众的视角来分析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来合理设计科技馆展品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扩大我们的观众范围,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不断研发一些新的项目来吸引更多的群体。科技馆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来普及一些科技知识,因此应当重点针对这一部分的观众来设计科技馆的发展模式。在内容的设计方面,需要具有主题针对性,运用科技馆内现有的各种资源,举办定期的展览、科学知识的竞赛、播放科学知识的视频等等,结合青少年的心智,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法,来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此同时,科技馆也应当加强与各个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让科普知识能够进入到校园当中。比如在学校安置一个专门的科普展厅,结合学校科学课程开发展品,让孩子在课余时间里能够体验这些展品,加深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科技知识校园行”活动,将科技馆搬进学校中,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2.4服务理念的转变

科技馆一般都是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是有事业编制的,还有一种“铁饭碗”的思想,在工作中服务意识不强,对观众缺乏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精神。因此,科技馆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工作人员在服务上的老观念。科技馆可以参照企业里的一些奖惩措施,根据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激发工作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观众服务的能力。

3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3

1.1金谷生产历史

金乡谷子种植历史悠久,史称金谷。1932年,全县种植9333hm2,每667m2产94kg,总产1300万kg。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全县种植面积均在6500hm2左右,总产量1120万kg左右,仅次于小麦、高粱、大豆。1960年后面积逐渐减少。1983年种植268hm2,平均每667m2产262kg。1990年种植601hm2,平均每667m2产284kg。金乡谷子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麦茬夏谷,1990年金乡县成为著名的大蒜之乡后,谷子种植多为蒜茬夏谷,并且由1970年以前的春谷为主,发展为蒜茬夏谷占主导地位,春谷仅有少量种植。

1.2金谷发展现状

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后,1997-2001年连续5年在马坡中心区实施千亩金谷优质高产开发项目,进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包装销售,激发了群众种植金谷的积极性。2010年马庙镇政府又申办了“马庙金谷”地理标志。以马坡为中心的金谷种植,现已形成方圆1000hm2的种植面积。而且,金谷种植方式也大大改进,由原来的用人畜力播种耧播种改为机械播种,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成立了多家金谷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了企业+基地+技术指导+农户参与的管理模式。马坡金谷米被国家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按照绿色产品种植标准进行种植。尽管金谷生产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2金谷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品种混杂退化,产量和品质降低

目前金谷的栽培品种有菠菜根、竹杆青、旱八斗、拔谷等,这些品种虽然品质优,商品性也较好,但产量较低。单产没有突破性进展,仍在4500kg/hm2左右徘徊。农户大多自己留种,只有少部分是商业品种。由于长期自己留种,不注意进行提纯复壮,加之个别农户在收打中不实行单收单打,导致种子纯度不够、生长能力减弱、优势不强,加上多年的重茬连作,并且随着现在种植密度、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的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程度加重,而导致金谷产量和品质均有所降低。

2.2生产方式落后,有待于引进新技术

金谷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栽培技术没有新的突破。谷子播种以人工和半机械化为主,谷子间苗、收获和脱粒几乎都是人工进行。虽然金乡县成立了金谷合作社,但目前金乡的谷子生产大多仍属小农经济种植模式,管理较为粗放,由于大多是蒜茬夏谷,前茬大蒜施肥量较大,谷子就施肥较少,基本不施土杂肥和有机肥,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另外由于谷子是小杂粮作物,科研力量投入较少,只能进行少量的简单试验,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尚处于空白状态,对谷子进行开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2.3谷子种植效益较低,无法进行规模发展

与当地主栽作物棉花相比,目前金乡的谷子播种面积较小,仅限于马庙及周边地区。虽然小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保健作用也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种植效益低,用途单一,销量较小,主要用来熬汤,因此无法进行规模发展。加之随着农村劳力的转移,谷子这一相对需要劳力较多的产业始终不受人们重视,农民投入生产的热情不高。

2.4产品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

目前金乡县农民谷子专业合作社有26家,但只有圣丰源和永源商贸2个加工企业,且加工能力弱小,仅限于简单的小米加工,在谷子精深加工方面几乎是空白。还主要停留在简单的谷子脱壳成小米的初级阶段,只是在包装大小及与其他小杂粮搭配上有点变化,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利用差,科技含量低,应该说加工业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加工,生产的产业化水平还较低。

3金谷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对现有金谷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品种改良

目前金谷的栽培品种多为地方品种和一些传统农家种,由于连年种植,农户在收打时不注意单打单收,也没有进行提纯复壮,造成了某些品种混杂退化,病虫害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金谷的品质和生产效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谷子品质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对现有金谷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确保种子的纯正度;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并引进一些优良谷种,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生产、栽培条件,培育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虫害品种。

3.2进行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适宜的栽培技术是发挥优良品种种性的保证,通过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将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由于谷子是小杂粮作物,经济效益较低,科研投入力量相对较少。已有资料表明,目前在金谷的栽培技术方面仅进行了精量播种和种植密度的初步研究,谷子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机械化收获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开展,通过这些试验研究形成金谷的配套栽培技术,建立金谷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区,实行标准化生产,以保持金谷的优良品种种性和品质。

3.3发挥原产地优势,突出品牌特色

金乡县马庙镇是金谷的发源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马坡金谷既然被称为贡米,就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品牌文化特性,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附加在自己的小米品牌价值中,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全力打造“马坡金谷”品牌。目前金乡县成立了多家农民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技术指导+农户参与的管理方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带领农户科学种植金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谷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种植一些特色谷子,如富硒小米、有机小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保健类型小米等等。

3.4建立绿色金谷生产基地,扩大种植面积

“金谷小米”作为全国闻名的“名、优、特”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了保证“金谷小米”的质量和产品安全,应建立高标准、高效益的绿色金谷生产基地。从金谷的播种、管理、一直到收割全程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评估,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切实做到产品安全、优质。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还应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种植面积。

3.5开发小米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4

对林区内进行规划整改和资源配置,是林业资源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调查研究,只有运用科技手段才能确定林地内各个区域的用途,对多样性的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择,利用最为合理的应用方式,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2林业科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来,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战略实现了深化的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手段先进、服务林业、适应性强、灵活高效、配置优化的林业服务体系,在实际的林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进一步推进运行机制。

2.1强化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

林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要加强相关林业管理机构和组织部门的建设,发挥出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为林业科技手段的实施提供技术引进、推广和吸收的服务,同时加强技术咨询等服务,带动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流通和整合,建立科技项目与示范基地,形成辐射与带动作用。林业科技成果主要流向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民,所以要结合林地实际情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的实行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指导活动,定期对农民的掌握情况进行回访,利用管理机构的优势和便利,积极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和林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技术指导、咨询、培训活动,教授农民最为实用的技术手段,印发各类宣传手册,高效的普及林业科技常识,在实践中促使下乡活动的规范化,更好的实现林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林业科技应用的推广不能单靠技术人员口头说教,一定要为农民亲自示范,才能让林农真实的看到科技载体产品的优势,愿意主动学习新技术,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真正起到作用。

2.2实现林业科技应用的信息化

现阶段林业科技应用存在着信息滞后的情况,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在第一时间向林农传递最新的技术指导和动态。所以要充分的利用通信手段,建立配套的信息数据库,及时传递相关政策和服务信息。林农在实施科技手段时遇到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和疑惑,要通过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情况反馈,相关管理机构和部门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定期进行问题记录和汇总,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和讲解。对一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要组织和协调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从而帮助林农实现无障碍科技应用发展。

2.3实行林业科技应用推广项目的战略目标

在林业科技应用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对林业发展项目进行战略制定和目标规划,培养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合林农生产加工等一体化格局。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建设和完善林业科技应用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服务,提升林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对潜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在推广的同时,要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选拔和筛选,培训和储备适合林业科技研究的专业型人才,确保林业科技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切实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和经营水平,最终朝向生态林业公益化的方向积极发展。

3结语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5

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经济与艺术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学习,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当然,我们不能沉浸于现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我们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此,作为一名中国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我想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谈一谈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EnglishSummary)

MyknowledgeaboutcivilengineeringhasbeenbroadenedsinceIbecameastudentofTongjiUniversity.

Civilengineeringisaformofhumanactivity.Humanbeingspursuedittochangethenaturalenvironmentfortheirownbenefit.Buildings,transportations,facilities,infrastructuresareallincludedincivilengineering.

Thedevelopmentofcivilengineeringhasalonghistory.Ourseniorshadleftalotofgreatconstructionstous.Forexample,ZhaoZhouBridgeistherepresentativeofourChinesecivilengineeringmasterpieces.Ithasahistoryofmorethan1300yearsandisstillserviceatpresent.

Civilengineeringhasbeensorapiddevelopmentoftheperiod.Alotofnewbridgeshavebeenconstructed,andmanygreaterplansareunderdiscussion.Chinaisalargecounty.Andsheisstillwelldeveloping.SothiserawillbebothexcitingandrewardingfortheChineseCivilEngineers.Andofcourse,civilengineering’sfutureispromising.

However,civilengineerswillbefacingmorecomplexproblems.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growingpopulationandalotofdeterioratinginfrastructures.Weshouldprepareforthepossibilityofnaturaldisasters.Tomeetgrowneedsinthefuture;weshouldalsotrytoupdateallthetransportationsystems.

Todealwiththeseproblems,wewillhavetodevelopinnovativeandenterprisingskills.Andweshouldchooseawaythatwecangocontinuously.HazardMitigationmaybeagreatchoice.Notonlycanitsavemoneyinthelongrun,butalsoavoidgettingintoanembarrassingsituationinwhichwehavetorebuildallthebrokenbuildings.Andweshouldalsousemoreenvironmentallyfriendlymaterialswhendesigningorconstructingnewbuildings.

Well,tobeabrilliantcivilengineerisnoteasy.Today,engineeringisasyntheticsystem.Itnotonlydependsontraditionalmechanics,butalsocloselyrelatedtoadvancedscience.SoPhysics,Chemistry,MaterialScience,ComputerScienceandperhapsmoreareallinourcivilengineeringprogram.

Tobeagoodcivilengineer,weshouldhavetheabilitytoapplytheknowledge,todesignasystem,acomponent,oraprocedureofconstruction.Weshouldalsobeabletoconductexperimentsandexplaintheresults.Furthermore,anengineerneverworksalone,soweshallcooperatewithworkingteam,andtryourbesttocommunicateeffectively.

I’mverygladtobeastudentinthiswonderfulfield.AndIwilltrymybesttobeasuccessfulcivilengineer,tomakecontributionstoourmotherland.

1.对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1.1.1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于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上地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1.1.2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期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和金门悬索桥,至今仍不失为伟大的土木工程。

1.1.3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

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对于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计算机的一体化,施工过程中,不论是上天、入地还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碍了;而焊接技术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钢结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土木工程造就的举世瞩目的建筑有:我国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塔楼,法国的诺曼底斜拉桥等。

1.2对土木工程的现状的认识

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日益结合成为整体。

工业建筑物则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防尘、防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

另外,高层建筑大量兴起,地下工程高速发展,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出现,并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高速化、水利工程大型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具备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条件,如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水利工程。

1.3对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

2.我的感受和认识:中国的土木工程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的土木工程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项大资源被13亿一除即变得微不足道,而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大问题。”刘西拉教授此语切实道出了我国的困难之所在。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能源、教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四大严酷问题。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而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16000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师,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

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2.3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我国是20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

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

对此,日本的爱知世博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材料方面,世博会的各种建筑材料表面上看很高档,但是很多都是废物利用。许多木版都是由建筑用木材废料加工而成,到处摆放的坐椅,是电视机壳粉碎后制成。丰田展馆内壁由回收的废纸加工而成,长久会场日本馆,既追求了人与自然和谐,也节约了经济开支,所使用的大部分钢材和木料,都可以回收利用。同时,竹壁的优越性在3到9月爱知的酷暑也显现无遗。竹子本身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室内温度,空调的使用也明显减少。这一点给了我众多的思考:在建筑选材方面,在合适之处应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与建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日本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茧状日本馆为减少热负荷,利用墙面绿化、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和间伐木材(森林中被砍掉的细木材)实现了环保功能。以“自然的智慧”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展馆建设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突出环保性和功能性,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而这,也应当是未来土木工程师要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我国建筑中,李国豪教授设计的扬浦大桥也堪称经典。引桥部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节约人民币数亿元,是土木工程实现经济性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我们依旧还是要创造经典,但是绝不能建立在挥霍金钱,建立在耗费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上。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3.身边的土木工程实例

我已经在上文中提及了许多土木工程实例,也述说了我对它们的一些认识。下面,我想注重谈一下对苏通大桥的了解。

苏通大桥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如今正在显露雄姿。这座全长32.4公里的大桥,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

据苏通大桥建设副总指挥何平介绍,苏通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大桥总投资约64.5亿元,预计2008年底建成。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将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并创造四个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苏通大桥为斜拉桥。斜拉桥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世界上已建成的各类斜拉桥有200余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苏通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

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

最高塔桥。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苏通大桥塔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的桥塔。

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为577米,最大重量为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苏通大桥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将成为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

4.土木工程专门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四要素”,即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

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首先,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定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并且,在熟悉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也必不可少。

其次,优秀工程师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工程数学、流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都要有扎实的理解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第三,还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不论是从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还是建筑工程,每一个工程师都要对所偏重行业有着先进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土木工程离不开实践。因此,工程师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譬如:制图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工程测量技能和结构检测技能等。

作为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学生,我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掌握好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技能,珍惜每一个上机实习的机会,并在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中掌握一般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结构检验的技能,做好技术实习、课程设计,争取在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奖。

此外,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不同在于不仅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还会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工程技术人员的的每个工程方案的完成都是某种“社会活动”,绝不可能靠一个人在房间里单独完成。因此要有足够的能力与社会打交道,遵循好社会规律。

在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学习中提升工程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提升管理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中培养出科技开发能力并在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上多下工夫。

不过,这些技能还构不成一个真正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师。因为工程师最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身祖国的事业。为了国家的荣誉,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备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有蹋实、严谨、苦干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土木工程师。

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譬如国内的不少高层建筑(包括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其工程设计几乎全部由国外承担,钢材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也大多由国外承担,只有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工作由国内单位承担。获得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实现工程建筑的国产化,赶超国际水平,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完成!

作为祖国未来的土木工作者,我将努力做到:

1.达好基础,学好外语,承认不足,不甘落后,不断在创新、质量和美学上下工夫。

2.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敢于参与国际大赛并获得奖项;

3.工作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考虑由于人口负担过重造成的能源不足、水资源和耕地缺乏。特别注意不使西方发达国家在他们发展过程中由于当时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造成的错误与严重后果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

我将不断提升能力,鼓足干劲,与其他同学一道,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发展之路,共同将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推向新的!

附录:

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英)斯科特(Scott,J.S.)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木建筑文献检索与利用》肖友瑟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总论》丁大钧,蒋永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木建筑工程概论》王继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

《土木工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概论》上海交通出版社

《土木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INTRODUCTIONOFCIVILENGINEERING》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听课纪录:

2007.09.19朱合华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

2007.09.26刘西拉21世纪土木工程师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2007.10.10周顺华铁路的现状与发展

2007.10.17陈以一建筑与结构

2007.10.24吕西林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高新技术

2007.11.07卢耀如地球、科学、人生

2007.11.14楼梦麟水利工程与水工结构

2007.11.21孙立军交通运输工程概况

2007.11.28范庆国现代施工技术

2007.12.05孙柏涛地震的研究与预防

2007.12.12项海帆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新进展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6

一般而言,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大多数家族企业家的文化素质较低、知识匮乏、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不能够主动和快速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创业初期,主要靠敢于冒险的精神和经验闯市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文化素质偏低的弊端就逐步显露了出来。有的经营者在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仍然简单地照搬创业企业成功的经验,最终失败;有的则盲目实施“多元化”扩张,最终失败;有的缺乏长期稳定发展、合法经营企业的思想意识,经营目标狭隘,急功近利,致使企业最终没落;有的不重视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决策中甚至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全然不顾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些无疑会对家族企业的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经营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最终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管理模式粗放

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三位一体的特点使企业的创业者能够掌握着公司的决策权和控制权,高效快捷地制定出经营策略,进而把握市场机遇,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家族式”管理在创业期能够促使企业快速地成长起来。然而,由于家族企业工作人员的血缘、亲缘关系错综复杂,虽然企业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这种以人情代替规章制度的管理方式中,其结果往往是各种规章制度仅仅是摆设,或者只对家族外人员起作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是部分家族企业主没有制度意识;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规范;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的形式,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因此,随着企业的发展,粗放式和原始化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已经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创业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其难以逾越专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的门槛,致使企业发展缓慢,虽可维持但难以长大。可以说,家族企业的粗放管理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

三、用人机制僵化

家族企业在用人问题上,长期以来难以摆脱“先家族而后企业”的观念束缚,不少企业在人员的安排上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安置家族成员,却不认真考虑这种人员配置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对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起到有效作用等。这种用人机制上的僵化和人力资源的排他性,是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进一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正如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才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论资排辈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致使企业内家族成员为利益的分配产生矛盾,产生“内耗”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引发了待遇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不利于吸引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公司治理结构虚幻

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的行政配置成本低于市场中的要素配置成本。尽管一些家族企业也有现代公司的组织结构,比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是家族治理的机制还在起作用,这些组织机构实质上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在这些公司制企业里,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控制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具体实践上,判定一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和家族式管理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观察企业的最终决策权是否掌握在“家长”的手中。

五、产权模糊

在家族企业中,产权模糊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在创业时期,由于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缘、血缘关系,往往很少进行产权界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界定产权时,家族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提出界定产权的要求,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产权纠纷,形成“内耗”,增加企业运作的交易费用。当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因产权不清造成的交易费用随着成员间的利益矛盾而急剧上升时,产权在自然人之间做出界定和分割的要求就提出来了,也因此导致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动荡和分家现象。二是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不清。在旧体制下,政府政策对家族企业存在着歧视的倾向,家族企业在诸如许可证发放、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不能同国有或集体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因此,家族企业为了获得为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往往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下,成为戴“红帽子”的企业。家族企业与挂靠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不清,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错综复杂的法律争端,使家族企业陷入“产权官司”的困境,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小私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展,资金短缺日益成为制约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企业规模小、企业信誉度低且经营变数多,再加上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无政府担保,使得商业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风险比大企业大得多。此外,大多数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认识上偏见,对其放贷条件非常苛刻,贷款手续繁冗、贷款额度小、归还期限短,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族企业的融资难度,限制了其资本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展。因此,家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即企业的利润滚动来获取资金,银行的信贷资金、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及政府的相应资助等外部融资几乎不可能。这种融资手段使得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不利于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够

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然而,家族企业的软肋就是产品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产品、技术创新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2%~3%,微软公司的研发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20%,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1%。投入不足导致了家族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的要求,在创新的大潮中被淘汰。这些在创业之初所选择的进入行业往往是简单加工工业或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基本特点是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结构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有些企业甚至仅凭一个产品打天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能力非常差。

八、企业文化缺失

企业文化是沉淀于企业体内的内功和能量。它虽然无法直接创造价值,但可以通过凝聚和裂变的循环过程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从而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契约的而是伦理的,缺乏向现代化企业过渡的文化底蕴。目前多数家族企业的文化还处于自发的文化管理阶段,现有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价值理论多是在长期经营中自发地积累而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任人唯亲和唯意志色彩。企业主在用人机制上强调人情、聘用亲友,接班人是儿子或家庭成员。尽管有的企业设置了管理部门,聘请了专业人才,但他们往往是有职无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还是企业主说的算。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但多是些模仿性的文字,缺乏个性和适应性,很难付诸实行,在企业中真正实行的仍是家族企业主长期自发形成的价值理念。

研究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中小私营企业家族式经营的局限性,推动家族企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全局性理论课题。只有克服制约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也才能使家族企业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湘桂:家族企业成长的障碍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2]陈红芳: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蜕变”之路[J].企业经济,2003(2).

[3]刘华:论我国的家族企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

[4]杜晓斐、张一蓉: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鲁行经院学报,2003(5).

[5]张继良: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