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色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色彩论文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1

1、建筑色彩的特点

建筑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其关键是要合理运用色质。色质包括反光、平光、哑光、透光等多种类型,使用时相互配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比例要合理分配。一种色质占据主导,其余次之,这样就会层次分明,效果明显,建筑的个性也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搭配使用时三种为最佳,不宜过多。

2、色量的运用

建筑物在色彩设计时要注意色量感。这与人的视觉体验息息相关。其中主要和色彩使用面积和色彩纯度有关。这两项均与色量感呈现正比,色面积越大,色彩纯度越高,色量感越强。在设计时,要注意室内外灯光等的影响。通过对色量的巧妙使用,能够使建筑呈现丰富的空间立体感。使建筑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3、色彩的对比

不同的颜色对于人的视觉会产生不同的刺激,色彩区别的明显程度会使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在草原生活的人们喜欢穿与绿色草原形成对比的红色和黄色。这是因为红和黄在绿色衬托下更加醒目提神。而在沙漠附近生活的人们则喜欢绿色这种颜色。这就是视觉在自觉的寻找对比性。色彩的对比可以使人产生心理的满足。对比要讲究适度。色彩对比过强会产生喧宾夺主之感。对比过弱又会使人视而不见。因此恰当的色彩对比在富于变化的同时又有统一的成分存在。而不恰当的对比又会让人产生孤立单调、零散杂乱之感,丧失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物在色彩设计时必须一种颜色占据主导,分清主从关系。通过这些,建筑会给人以秩序性等特点。

4、色彩的协调

建筑设计在色彩运用时,增加一些共性和相似性,减少相异性,色彩就会呈现调和。过分调和又会缺少对比,色彩会失去生气,显得呆板没有个性。在建筑配色时一般以三色为宜,形成三个色彩空间层次。大而平的面利用不同颜色进行分割会给人以立体感,打破单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平面较多的建筑,则需要在色彩使用时尽量简单,从而突出丰富的立面。

二、建筑设计中色彩体现时应考虑的因素

1、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中色彩搭配至关重要,并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性。没有不好看的颜色,只有搭配不协调的颜色。比如泰姬陵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如果换成别的颜色,就难以达到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色彩运用必须按照规律进行搭配,使建筑的功能和风格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建筑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进而打造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

2、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环境和气候,在对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建筑整体的影响,要注意光线等对于建筑色彩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利用光线等元素,对建筑进行色彩设计,增加建筑美感,让建筑设计更加完善。

3、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不同色彩的建筑物给人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感性、联想和象征,从而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应。刺目的强色给人以兴奋感,使人大胆、充满热情,如红色等颜色。柔和的中间色会让人放松,让人感到温馨,如米色等颜色。而冷色调会让人清醒、舒爽,如蓝色等颜色。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使整个建筑给人以舒服、良好的心理体验。

4、建筑色彩要注意地域性和民族性

建筑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上述已经提过,回族人喜欢白色,汉族人喜欢红色等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注意民族喜好。设计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

5、综合运用色彩规律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2

就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所使用的绿色建材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绿色建材的使用比较普遍:

(一)乡土建材

在传统的麦秸处理模式下,它作为农田废弃物往往都会被农民在田间地头做焚烧处理,给当地的大气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现在,麦秸作为一种主要原料可以被制作成绿色建材,经过切割、锤碎、分级、拌胶、铺装成型、加压、砂光等一系列的加工环节,再配以少量的生态胶粘剂,就能够被制成麦秸板。

麦秸板具有质量轻、坚固耐用、防蛀、抗水、无毒、取材便利等优质特点,能够广泛运用于家俱、建筑装修、建筑物的隔墙、吊顶及复合地板等的制作过程中,是建筑用木材和轻质墙板的理想替代材料,也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

稻草砌块,简称(俗称)草砖,是采用稻杆经过机械整理冲压挤击后用麻绳或者铁丝打包而成大捆状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国内,草砖外形尺寸多为高360mm、宽490mm、长300~1000mm的方捆,密度112kg/m3~134kg/m3,含水率小于15%。就我国目前乡土建材的使用现状来看,只在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冬季非常寒冷的地区农村进行少量的应用。

(二)木塑复合材料

木塑材料就是将锯末、农作物秸秆、果树外皮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技术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能够逆性循环使用的基础性绿色建材。木塑复合材料所具备的首要品质就在于它能够充分发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进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特征。这一材料的研发与使用目前也是全球范围内关于绿色建材研发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三)生态砂基透水砖

生态砂基透水砖是以沙漠地区的风积沙为基本原材料加工制成的。这一类型的建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绿色优势:首先,由于该类建材的原料直接可用,不会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消耗,所以在原料收集环节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生态砂基透水砖的制作工艺技术十分简单,没有煅烧环节,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耗用,在整个产品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第三,生态砂基透水砖的表面纹理细致密集,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具有优良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实现过滤、净化的性能;第四,生态砂基透水砖经过检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能够实现材料的不断循环再利用;最后,生态砂基透水砖具有良好的保湿功能,能够有效涵养水分,实现自动调节建筑物内部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功用。

(四)废弃陶瓷透水砖

利用废弃陶瓷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透水砖,能够有效降低工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废弃陶瓷透水砖具有极强的透水性,能够使自然降水快速下渗,有效的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及时补充。除此之外,废弃陶瓷透水砖还具备极强的透气透水性,能够起到自动调节地表温度与适度的作用,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产生,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平衡发展。

二、我国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使用的未来趋势

笔者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目前所使用的绿色建材现状以及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认为我国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的未来使用趋势应当注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

建筑用材料的生产往往导致矿产资源的开发与耗用,有的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已经使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收到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的使用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够通过实施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对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来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用原材料替代的途径来实现。原材料替代指的是绿色建材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多种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渣以及城市生活固体垃圾等来替代,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其具备达到标准的使用性能。

(二)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

节能型绿色建材指的是不仅可以使材料制作技术工艺本身得到优化,使材料制作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而且还能够保证该类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项目的能耗。降低建筑项目的使用能耗包括降低运输能耗,也就是要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绿色建材,除此之外,还应当要采用有助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降低手段与途径,比如,可以采用保温隔热型墙材或节能玻璃等。

(三)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

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建材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三废”排放或者废弃物可以被其他产业消化,在该类建材的使用过程中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任何毒害,在该类材料的使用寿命周期结束之后还可以被重复使用等。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3

1.1特征

绿色建筑材料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主要使用天然资源进行生产,如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第二,在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方面,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使用对人体或者环境有害的化合物,绿色建筑材料的配置,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并且不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第三,绿色建筑材料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第四,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实现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1.2分类

从绿色建筑材料的实用功效方面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2.1空气净化建材

使用这类建筑材料,可以实现对环境的长期净化。具体来说,通过使用将玻璃、陶瓷等载体,在其中加入Ti02光催化剂,然后通过紫外线光照,就可以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而这些游离的自由基能使VOC、S02、NO等污染气体转为无害气体,从而就实现了对空气的净化。

1.2.2保健抗菌建材

这类建筑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金属氧化物。这种材料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效果依次为:Ago、CuO、ZnO、CaO、MgO。第二,含金属离子的、以硅酸盐为载体的抗菌剂(第一代)。第三,光催化抗菌净化材料(第二代)光催化抗菌净化都是利用光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因此,这类产品在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第四,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这种新型抗菌材料,其抗菌效果要比上述几类强。

1.2.3多功能的绿色建材

多功能的绿色建材指的是,建筑材料在发挥其建筑物构成载体的同时,还能兼具其他对居住环境有益的功能。举例来说,第一,日本东陶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瓷砖,可以抑制杂菌的产生和防止霉变。第二,绿色建筑材料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有的壁砖可以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2.1绿色建材在国内的应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一些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是以传统建筑材料为主。不过近几年,绿色建筑材料已经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研制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鼓励建筑行业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2.2应用价值体现

绿色建筑有着非常好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建筑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绿色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度,使得其冬天室内温暖,而夏季则凉爽。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绿色节能建筑物,同传统材料的建筑物相比,可以减少三成的电力消耗。并且这些绿色建筑材料,对人体有益,不危害环境,使用的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物,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很小。

2.3绿色建材的应用现状

2.3.1用于墙体及围护结构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墙体材料和一些维护机构板材。通过在主体建筑物加装这种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并且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3.2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建筑物的屋顶、地板以及门窗安装方面,可以使用合适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环保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新型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安装在屋顶或者门窗上,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

3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瓶颈与趋势

3.1发展的瓶颈

建材市场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的三大瓶颈:政策、成本、认知度。一是国家没有多少政策出台,仅仅是倡导。就像世博会所使用的绿色建筑,用完就拆了。这也涉及到第二点,也就是成本。造价会让开发商难以承受。大规模生产或许能使成本降低,但在技术上尚未实现。第三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建材市场绿色建材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建材市场绿色建材厂商的不规范生产也是影响其普及的一大原因。

3.2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对于改善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人作用。可以说,未来绿色节能环保性建筑材料,其发展趋势会逐渐清晰,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4结束语

建筑色彩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匾联;百匾堂;收藏;赏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和历史见证,是巨大的实物性文化资源。在陕南安康民间收藏家程时银的“百匾堂”中,陈列着搜寻自安康民间的从清乾隆五十七年到民国期间的近百幅匾额,它不仅填补了安康文化历史收藏的空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陕南安康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佐证。这一方方匾联就是挖掘不尽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其丰富而厚重文化内涵,启发我们联想出更多关于匾额及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提示我们对民间收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定位和立场进行新的思考,启示我们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在“收藏 保护 研究 传承”的主导思想下,主编李焕龙等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人士将百匾堂”中陈列的百幅藏品拍成照片,进而组织专家学者对匾文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编撰《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作为一部建立在文物收藏基础上的地方文化专著,该书《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对“百匾堂”堂主程时银先生的文化收藏行为的记录;其二是对“百匾堂”藏品的形象呈现和含义诠释;其三是对“百匾堂”匾文的文化研究。

收藏是一项需要耐心、耐力甚至赤诚的工作。在本书后记中,主编李焕龙先生写道:“十多年前,安康商人程时银在山区施工时,偶尔发现有人将祖宗遗存的巨匾当做厨房的‘案板’、当成睡觉的‘床板’,甚至用作茅厕的房盖时,当下萌生了为保护而收藏的念头。于是,便有了随其足迹的延伸所收来的一块又一块匾额,便有了随其号召力的增强所追随的一个又一个藏友,便有了建设‘安康百匾堂’的梦想,便有了安康匾文化的传播。”解先生的《程时银的百匾堂之梦》、李焕龙先生的《聚集文气 传承文脉》详细而深情地记述了程先生的匾额收藏历程和保护文化的心路历程,记录了百匾堂匾额的搜集、收藏和陈列乃至本书的出版等一系列行为,并呈现了其中所包孕的程先生对安康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作为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图”当仁不让地在全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的主体之一是百匾堂藏品赏析,匾额照片的拍摄便成为真实而且艺术地呈现藏品的关键环节。文物摄影不同于普通的静物摄影,它是要把文物拍摄下来再现给人们去欣赏、研究,这一目的决定了百匾堂的匾额摄影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以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之需, 同时还要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以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为此,摄影师王晓群先生在拍摄角度和光线处理上经过了精心的艺术构思,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这部书收录的一百多幅匾额照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方方匾额以及书写其上的文字,更看到了画面中所透出的历史的时代感和厚重感。摄影师王晓群先生一方面根据匾额的大小、木质、底色、完整程度、纹饰、色彩以及雕刻技法等特征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以一个最佳角度真实再现匾额;一方面通过光线的照明, 运用摄影的手段, 把匾额的轮廓、形状、质地、纹饰、色泽,乃至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风蚀剥落的痕迹以及匾文书法和雕刻的刀笔走势、力度、阴刻线条凹凿和阳刻底部肌理都立体地反映在画面上, 全面、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匾额的面貌,为欣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真实具体的视觉感受和感性资料。

从匾额的表意信息——匾文来看,百匾堂的匾文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文字对称、体制短小、结构灵活,深藏哲理,耐人回味。准确地解释语义成为本书编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郑继猛副教授本着信、雅、达的原则,对大部分匾文进行了语义解释,并对所涉典故做了较为详细的注解,以期为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提供较为便捷的赏读途径。同时,在其他学者的部分论文中,也渗透了对匾文的语意分析和赏析。

对百匾堂藏品的匾文化研究是一项基于匾文赏析的安康地方文化研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及其成果,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而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面非常广。本书所论的匾文化是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之下、基于百匾堂匾联的匾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它几乎关涉语言、艺术、哲学、宗教、民俗风情等各种文化形态。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它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固然重要,专家学者对文化成果本身的文化价值的宣传、研究和挖掘同样重要。《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即是在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百匾堂藏品的文化价值的发掘和研究这一目的驱动下的成果。本书编撰出版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程时银、李焕龙先生是多年来致力于安康地方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文化人士;其撰文者既有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和安康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有执著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同时还有书法研究者和摄影艺术家。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产物,它既是融道德教化、历史佐证、学术研究、装饰实用、商贸广告、艺术鉴赏多重价值于一体的珍贵文物,又是集语言、书法、建筑、雕刻之美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安康的历史文化一方面从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又具有安康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搜集自安康本土的百匾堂匾联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凝结和表现了安康文化在物质、精神方面某些特征。匾额多功能的文化载体性质,使得安康百匾堂的藏品具有了超出一般藏品的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和研究价值。

“百匾堂”的匾额大致可分为贺匾(包括祈福、祝寿、旌表、祝贺等)、德行匾(包德行、德政、褒扬、奖励、教育)、功名匾、祝颂匾(祝颂、颂祖、颂神)、堂匾等几大类,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孙鸿女士在《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所言:“从这些以简洁的文字、诗化的辞藻和深远的寓意,或藻饰升平,或褒奖德行,或祈求祥瑞,或褒扬功德的匾联中,推想出建筑的精气神,体味其深邃的文化意蕴和生动的文化生命。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安康历史的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在通览并研读百匾堂的百方匾额后,本书的作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百匾堂藏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郑继猛先生的《匾额中的文化》从匾文的内容、赠匾制度入手,探究了匾额中蕴含的制度文化、职官文化、民俗文化。罗焕玉副先生的《漫谈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着重论述了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并探究了其彰表称颂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密切关联。李婷女士的《试论“百匾堂”德行匾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深意》从德行匾对“为行以德”的儒家行为规范、“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思想以及“为教以德”的儒家教育理念的体现等方面探究其文化意义及其对安康本土文化的影响。 曹刚先生的《浅谈“百匾堂”寿匾中蕴含的福寿文化》以百匾堂匾文的所体现的福寿文化为切入点,探讨道家思想在安康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及其对安康文化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此较为广泛和深层次的匾文化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挖掘和研究,对于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匾文化研究都将具有一定意义。

从匾额的物质载体——匾牌来看,匾文是书家真迹, 经过工匠刻、雕、绘、喷等工艺制成,具有书法和工艺美术价值。百匾堂的藏品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被收藏之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匾牌大多油漆斑驳脱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难从匾额的物质呈现形式本身领略它的风采。百匾堂的匾额以质地论多为木制;以色彩论有木质本色、黑字、红色、黑漆金字、黑漆红字、红漆金字、红漆黑字等,象征金银富贵的金色、传达热烈喜庆的红色、呈现厚重沉稳的黑色与匾额的匾文和书法构成了完美的组合;以制作方法论有刻、雕、喷等工艺;以雕刻技法论有阴刻阳刻,其对阳刻底部肌理和对阴刻线条凹凿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匠人们以刀,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我们不妨设想,这些工匠或书者中,一定有能书会刻,融刀与笔之功力为一炉,合书法家与能工巧匠为一体者,倘或如此,匾文书法与雕刻工艺的美便有了更高层次的水乳般的交融结合。尽管这些匾额即将褪尽从前的色彩,尽管它们的木质正在风化,但是相信读者凭着对中国匾额的了解,再借助本书所呈现的百余幅藏品图片,定能想象并还原那一方方匾额的美,从而领略其中所透出的大气、厚重的美学风格。

作为匾额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书法一方面体现了某一时代或一地域的书法审美崇尚及风格,另一方面体现了书法与匾文之间意与境的结合。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是语言书面形式的一种升华。百匾堂匾文的书法字体以正楷、行楷为主。正楷和行楷易懂、易辩、易写、易于制作,因而成为匾额书法的首选字体。正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规范,在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当、结体紧凑;行楷笔道流畅、潇洒多姿、运笔巧妙。百匾堂匾文书法风格或朴拙厚重或洒脱秀逸,或浑厚饱满或平和典雅。它们不仅以笔韵生动的书法为载体传达文字的内容,而且具有画龙点睛的装饰功能,匾联与环境、建筑之美融为一体的美学效果可想而知。李增宝先生的《安康百匾堂匾额书法艺术漫议》从赏析角度,对百匾堂藏品的字体、书写风格及书家修养进行了介绍,指出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运用汉字记事,表达思想,抒感的同时,充分发挥提、按、行、顿,在墨和纸的使用中,显现出线条的浓、淡、干、湿、焦,使墨分出五色,从而使汉字升华到艺术的领域。当这些充满书法艺术的字落墨于牌匾,就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品味”,认为百匾堂匾额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个缩影。该文为欣赏者体味这些匾额的书法艺术之美进行了导引。

从赠匾制度或习俗来看,赠匾、受匾的仪式本身传递着人情、亲情、友情,渗透着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习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制度文化、官职文化、风俗文化。“似续永年”匾的上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赠匾制度或习俗以及匾文化的重要资料:

“……往往于筑室落成及称觞介寿之际,裒集嘉宾,相与宴饮、吟咏歌之,顾绎其文辞,要皆歌功颂德已耳。……姻翁顾三先生乐善君子也。好行其德,绰有父风,不惮勤劳,修和功叙……恒见称于宗族乡党焉。近年来交游益广,生当日荣,先生乃增修正簉堂室,凡数十间,为贻厥孙谋,一劳永逸之计。非夸美也。兹值告厥成功,适逢先生六旬晋六荣筵,戚族宾朋,少长咸集,群称庆于先生之堂。时余亦在座……众宾复谓余曰:‘今日之宴,介寿而兼落成,盛事也。不可弗志焉,乞综括厥文而为之字,大书特书,命匠氏镌诸扁额以志喜,而彰无穷之闻,先生以为何如?’余应之曰:‘可。’盖余性素疏狂,乐道行善者也。况与先生交最久谊,曷容辞?故言虽不文,燕殿计焉,遂直序其事,书以赠之。”

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如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社会实践和意识中长期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如文学、艺术、哲学、道德、宗教),官方彰表和民众崇尚的社会需求构成的社会功能层(如伦理道德观念宣传、人际关系协调)等等多重功能和内涵,均包含于赐匾、挂匾、赠匾、受匾一系列制度或习俗中。

值得一提的是辑者在目录中简化为“德修寿永”的序体匾文:

“今观余姑丈姚公兴、姑母雷老孺人周甲增禄,算亥添寿,益信德修者寿必永,理得者数自符也。……(姑父)持家则性好俭约,衣不需帛,食不求珍,而乡里有嫁娶难完、丧葬无资者,则慷慨仗义,不惜解囊以赠其后。名登国学,为乡邻排难解纷。……邑中兵燹后,逃避军民日盈于门。姑母时年逾七旬,而增灶煮食以赡。逆族亲督其事者年余,非惟不吝资财,抑且不惮劳苦。……宜其五男挺生入黄宫而膺国典,诸孙林立,光祖烈而继前征。凡若此者,孰非姑丈之善教以致之,姑母之佐理以致之,又孰非姑丈舆姑母之能修其德以致之乎?是以九如五福惟二老之克全,介寿扬言非一人之阿好。余谊属葭莩,又系西席,闻见颇真,爰质言之,以表其懿行之大略云。是为叙。”

此匾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颂赞受匾者的德修寿永、理得数符,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趋尚,更重要的是它生动、详细记载并再现了安康民间慈善义举和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研究安康古代慈善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的地域性包括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以及人的语言风格、生活方式、气质个性禀赋等各个方面的地方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百匾堂的匾额中,是其匾文从内容到书法及工艺美术风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在具有中国匾文化共性的同时,都会打上特定的安康自然环境的烙印和地域文化的烙印。百匾堂的藏品对于安康地方文化而言,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批宝贵的文物艺术珍品。我们在品读、鉴赏这些匾额时,不仅可以从多角度获得怡情审美的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它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根脉,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李焕龙先生的《“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在分析了匾额本身的记史、教化、励志的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

“首先,是观赏功能。凡来参观者,都可按其兴趣或文化指向而尽情赏析,从中认识历史,了解风俗,判断价值,得到教育。善民俗者,可了解社会;善人文者,可了解历史;善书法者,可仿习书艺;善思考者,可丰实思想。不同的需求,均有所得。

其次,是研究功能。一块匾额,有无数的研究路径,其间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仅从文化角度出发,就涉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甚至还涉及而当下热门的地域文化、旅游文化……所以,匾联的传播功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也正因为此,这些匾联仅有馆藏是不够的,我们应从影像、书画、文本等方面施以现代传播手段,使之在大众传播、社会传播的广阔途径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效应。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在孙鸿女士的《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对百匾堂匾额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是阐释:“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其安康历史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这两篇文章立足于宏观的视角,对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之一的百匾堂匾额的文化收藏价值和意义,及其文化传播与保护传承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以期启发读者在欣赏其匾文、书法的同时,认识到它的政治教化和历史佐证功能、树立楷模并育人自勉的教育功能、观光助兴及增长知识等诸种功能,从而深刻体会其与建筑、书法、民俗、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而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上促进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书对百匾堂匾额的匾文赏析以及匾文化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这些匾额的政治教化和历史佐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装饰实用价值、艺术鉴赏价值,同时为安康地方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梳理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它提示我们:所谓地方文化的传承,就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要传承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的一切美德、思想、精神, 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宽厚平和、注重和谐、爱国统一、勤劳勇敢、诚信友爱等都记载在民间文化里;我们要传承的是学术资源,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信息和资料;我们要传承的是知识系统,因为地方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民众的生产的技艺、生活的智慧与经验都蕴含其中;我们要传承的是情感宝库,因为中华民族重情重义, 珍视人情、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情都完好地保存在民间文化之中;我们要传承的是道德资源,因为中华文化的许多道德资源,如忠、孝、节、义, 团结、勤劳、真诚、守信之类的道德资源既蕴藏于上层文化之中, 更蕴藏于民间文化之中,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