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学案;问题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2011年9月,本课题被立为虹口区区级课题。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一年,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施与研究,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为目标,全力投入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等工作。2012年9月,本课题顺利结题,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探究出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现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成果等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能够进行有效地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一支能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师生共同承担教学的任务。两者和谐合作、互利双赢、相得益彰。

第四,形成校本教材。

二、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法

资料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

4.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再通过座谈、听课、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5.案例研究法

一是研究教师个人教学行为案例,二是研究一些能够体现师生协作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加强教科研的学习,参加相关的课题培训会。

(2)了解学生的状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构建课题目标与确立课题内容,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设计、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11~2011.12)

本阶段实施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并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与课改实践结合起来,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注意经验积累,撰写有价值的文章;经常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认真提炼,完善课题方案,将课题研究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2.1~2012.8)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汇编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我们以问卷形式,对本校13个班级、400个学生做了调查,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喜好”一题为例:选择“老师讲,学生听”(31%);“学生讲,老师听”(2%);“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分析”(9%);“老师从不说教,而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15%);“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允许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老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不是含糊其辞,而是能够从正面解答学生的问题”(18%),“老师知识丰富,讲述从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有趣地讲述分析,把道理分析得通俗易懂”(25%)。

从中不难看到:学生一方面对目前的教学有较大意见,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老师不知怎么学习,无所适从。

2.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针对学生情况,我们利用备课组、教研组际等活动,在围绕《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的主题研讨中,了解其他教研组关于学案的实践进程,借鉴其经验反思后,课题组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与设计问题系统,编写教、学两案。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

我校的基础化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工科类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化学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为校精品课程。基础化学实验以基础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及实验操作技能为其主要内容。通过基础化学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素质和实验能力,为有关的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

基础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当将其置于整个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在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或是在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上,都要拓展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从而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1 基础化学实验的预习方式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预习的目的是通过文字表达方式来督促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地学习实验教材和检查其预习的效果,对实验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和安排,为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让学生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仪器与试剂)、操作步骤(以箭头表示)、注意事项、计算公式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方面的内容全部写在将来要交的实验报告本上,既是实验预习的一部分,也是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学生对本实验的基本原理、所用的主要试剂、操作步骤及所需记录的实验数据等内容都有了全面的了解,避免了“照方抓药”的盲目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检查学生预习的质量,强调学生的实验报告从预习到数据记录以及结果计算的书写规范。实验预习报告本身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还可避免学生为完成写预习报告的任务而额外花费较多的时间,学生可真正达到看书预习思考的目的。教师改变过去单独讲解的方式,采取实验前提问的形式评判学生实验前是否预习,学生在实验预习中,甚至要自学某些理论课的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比较关心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提问进行重点讲解,并逐个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对有问题的报告逐个指出并纠正,使学生在实验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

2 基础化学实验的内容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采用的教材是由本课程主讲教师担任副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化学》。此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十五” 规划教材。《实验化学》将大学化学所涉及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胶体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等,从相关化学课程中分离出来,进行高度综合,建立化学实验课程的新体系,形成一门系统、完整、独立的新课程——实验化学。既有实验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立性,又照顾到与相关化学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提升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和实践教学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选,对原来无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消了过去单纯性课堂内容的实验以及与其它课程实验有重复的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起点,加强了基本操作训练,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内容。通过对实验的调整改革,既节约了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又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

在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中,采用由宽到窄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实验数的方式介绍某一个知识点及其有关方面;实验方法上也从一般通用方法到具体实验方法,如果实验方法有多种选择,则将几种主要的实验方法做分析、比较式地介绍。实验中,坚持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原则。通过严格规范的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数据当堂提交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离开,并采用实验数据教师与学生一式二份的方式,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化学实验教学网络环境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我校非常注重在网络教学环境方面的投资,拥有十分完善的校园网和良好的上机环境,有专门维护校园网站的部门。校图书馆专门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供学生课余上机学习之用,并且于2005年在校园网开放了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间、课后学习知识的实时互动。为使该网络平台发挥最大的功效,目前网络宽带已进入我校各个学生宿舍,学生可以在学校任何地方都能上网进行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已建立了教学网络,教学内容均已上校园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控制和调节实验部分的内容。

4 综合实验改革的设想

开设基础实验,目的是训练基本实验技能,要求的是遵守和服从,这的确是训练基本操作的经典好方法。以前所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包括所谓的综合性实验,都是分别取自于基础化学一门课程中的知识点,只是将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各种知识点和各种实验基本操作在综合实验中加以综合应用,几乎处于同一个层次。这对于兴趣多变的年轻学生来说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在学完了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以后,将基础实验组合或扩充为一些层次稍高一点的、涉及多门化学课程知识点和实验操作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设计和安排实验的余地,使其变成学生自己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兴趣。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和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选择与操作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条件和选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较宽阔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使其可以发挥各自的思维与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受到启发与锻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我们在实验内容上将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期望学生的实验态度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改革后的预期效果:学生可能比较有兴趣,但是开始时也会表现出不适应。首先是没有了实验教材这根“拐杖”;也没有“画瓢”时可参照的“葫芦”。学生做实验到了较深层次时,对怎样将实验内容做得更丰富可能会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但是,为了完成好一个综合实验,肯定需要比基础实验更多的思考和设计,可以将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缺陷暴露出来,让学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也将学生在未来很有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提前到做综合实验的阶段显现出来,让学生从现在开始不断地修正和拓展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的报告格式可从老的实验报告格式改革为研究报告的论文格式。学生也可获得论文写作的学习和训练。综合实验改革的成果可能将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和研究生阶段体现出来。如果将来学生的综合性的实验能力增强了,我们改革的目的就到达了。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3

1.单招新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

从调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情感态度有很大区别,大部分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但是学习化学实验的目的各有不同,有85.7%的学生进行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提高能力。

2.高中阶段实验的开设情况

从调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按教材规定开设实验的只占22.12%,对于没有开设的教材上的实验,黑板讲解代替实验的比例占30.97%,观看实验视频占58.41%,未能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很多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只是依靠老师在黑板的讲授或实验视频的观看,学生学习及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的机会较少,忽略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意义。

3.已具备的实验能力

从调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预习实验;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只占20.07%;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人数占6.8%,表明绝大多数的单招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不好。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等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中涉及的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达不到实验大纲的要求。

4.对大学实验教学的期望

从调查表的数据看出,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选择在试卷上考核的人数仅占到7.9%,希望在实验室考核的人数占到56.3%,说明学生希望实验考核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要体现实验考核的特点,希望在实验室进行考核。在希望通过化学实验提高的能力方面,只有4.3%的学生希望提高创新能力,63.4%的学生选择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可见在实验教学培养能力的认同上,大多数同学仍然停留在较低的认识水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将提高创新能力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实施建议

1.严格按照授课计划安排实验教学,确保学生的实验训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执行授课计划时必须确保化学实验开设率达到100%,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实验训练,提高化学实验技能。

2.改善实验室条件,确保学生喜欢做实验,有机会做实验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在高中只做过很少或根本没有做过化学实验;1/3的学生是3人或多人一组进行实验,还有学生觉得实验室味道太难闻,其原因就是高中的实验室条件有限。因此,只有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满足实验需求了,才能顺利进行实验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3.加强学生预习实验、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

高中的实验教学是教师一把抓,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因此学生总是被动地去做实验,甚至有的学生是应付实验,从而在实验课中达不到提高多种能力的预期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验预习工作,让学生在做到心中有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后主动收拾仪器和实验台面等良好的实验习惯。

4.精选化学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重点选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应用较多的实验。例如:在硫酸亚铁中铁含量的测定以及氯化物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许多基本操作(称量、加热、溶解、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移液管使用)都有所涉及。这些实验能帮助高职新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次,在实验安排的顺序上要先易后难,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并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能主动、自觉地进行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当堂课做实验技能的操作练习,并逐一检查、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及时考核,使学生重视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较难但又很重要的操作技术及某些仪器的使用。

5.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

对于化学实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想准确、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水平,必须对平时的实验过程进行量化考核,规范实验过程。因此,制订合理的实验过程量化标准十分重要。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来对实验成绩进行量化,按百分制进行考核,各项指标如下:预习报告10分,考勤10分,实验卫生10分,实验操作30分,测定结果及记录20分,实验报告20分。

6.开设化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4

一、实验前准备

(一)教师做预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结果的验证和思考可以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而许多实验现象由于环境、仪器、试剂、条件的差异会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预备实验。在预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找原因,属于实验药品的问题更换药品,涉及到仪器的问题调整仪器。只有这样,在学生的正式实验过程中,才能避免实验现象只要与教科书不符,学生就慌乱而不会找原因的现象,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化学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联系起来。

(二)学生写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重点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就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涉及到的药品、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报告中画出相应的实验流程图。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改变以往每做一步实验都要看一下卖验教科书的状况。另外,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每次实验内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略讲,减少讲授的时间,这样能够留下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教师都根据学生书写的预习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百分制记录到预习报告成绩单上,作为学生每次预习报告的原始成绩,并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预习报告的书写质量。

学生们提前写实验预习报告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的质量差,只是简单抄实验书上的内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把预习报告质量关,最好指定学生预习报告书写的具体内容:如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严格要求一定不能简单地抄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书写。另外,在书写预习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查阅本次实验药品及仪器的相关使用信息,并做重点记录。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前一直釆用的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即教师在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仪器的演示都给学生讲完,然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及要求进行实验,基本上就能得到书中的现象或结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讲解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实验的讲解鼓励以学生讨论式或问答式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所以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重点就不必放到实验内容上,节省的时间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或教师提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或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的具体事项。对于课堂讨论或提问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及回答情况打分并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无机化学实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之一。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我院的本科生实验室一般最少能够容纳40人同时进行实验,由两名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时如果遇到问题,就请指导教师过去帮忙分析,两位教师前后跑来跑去,这样容易造成某些时候实验室不是井然有序的状态,一些不喜欢做实验的学生极容易浑水摸鱼,不好好做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把巡视教师和学生固定分组,即每名教师在每学期的实验中巡视指导固定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样改革的好处体现在:第一,教师巡视指导较方便,更容易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会涉及到使用移液管精确地取用液体的操作,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移液管,使用起来不熟练,甚至出现用大拇指堵移液管顶部的错误操作,教师发现后可及时纠正并让学生进行移液练习,直到操作规范为止;第二,对于所巡视指导的固定学生,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的考核打分也能够进行对比,分数相对客观公正;第三,教师指导固定的学生,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便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讨论。

实验教学改革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不同巡视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存在教师间打分的差异,应该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量化统一标准,每个指导教师均可根据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

三、实验后总结

(一)学生总结及书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本次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逐项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到每名学生对实验整体内容较熟悉。课下书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考核打分后及时记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又一项内容。

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心情比较兴奋,加之忙着打扫实验室卫生,因此实验总结环节在改革之初做得不够好,应该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

(二)教师自我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每一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或可取之处,并在下次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改进的措施。要善于总结,加强总结,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才会更有意义。

四、结语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索的实践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学习的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总结和分析,对于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尤为重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但长期以来师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无机化学实验中与高中化学联系较多,还存在实验理论简单、药品常见、器材普通、操作简单等特点,很容易忽视无机化学实验。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也存在“按方抓药”完成实验,没有多大难度,作为一门考查课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长此以往,学生不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把完成实验当成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七年的教学实践,对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全面和专业技术能量强的人才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稍显不足[1]。综合素质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内化于心,再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人能力和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素质,不是简单的直接从书本上获得,而是要把新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自己。结合七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写的《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较为适用于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在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时,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的经验的基础上,也考虑到所招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制定除了合理的可行的方案。教学内容中要注重体现下列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机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化学原理部分和元素部分。上学期开设的化学原理实验多数可以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下学期开设的元素性质实验内容一般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且有的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重复,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也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尽量做到废物的无害化排放,如存在有害物质的产生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做到实验的绿色化[3]。在实验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其实是个很好的办法。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可以包含:实验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反应原理的证明和测定、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制备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不强,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训练。作为未来的化学教师,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来。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不用太多,只列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即使实验步骤也要简单化,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解决问题,把教学重点从老师“教”转移到学生“做”上。除了参考书上的实验,实验教师也可以结合无机化学理论和自己的科研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开展创新型实验,给定几个题目,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老师在全程起到“导”的作用。实验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改进也要融入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无机化学实验方面的实用新型发明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有想法的化学教师。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师讲授实验理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下边被动的听,这种模式和理论课程的形式非常相似,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参与课堂较少,学习兴趣一般,教学效果不显著[4]。实验课程的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同样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前留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给出答案和建议。这样可以检查学生之前预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化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有高素养的化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当老师。在第二学期可以选择个别简单实验,让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备课,讲解实验,课堂演示,之后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指导教师再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在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比传统的方式有更好的效果[5]。一直以来,课堂板书和课堂演示是实验教师常采用的两种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课堂板书有限,内容有限并且大多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略显枯燥。在课堂上,学生与指导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实验颜色较浅或颜色变化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不突出。如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动画演示实验操作颜色鲜艳,可以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观察理解。我校在每年的第二个学期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参加竞赛的学生先通过理论测试选拔,然后再参加实践测试。理论知识测试主要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知识,参加选手主要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生物等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实践测试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综合实验,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技能大赛已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也促进了实验教学。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无机化学实验虽然是必修课程,但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或实验操作情况。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勤、预习实验报告、课堂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核(理论考试或实验操作考试)。对于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全面,但要真的全面考核一个学生还在执行上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对于出勤问题,笔者认为正常的实验课程就应该参加,没有按时参加的可以通过做来解决。对于出勤,在总成绩中可以体现,但比例应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于预习实验报告的去留问题很多老师观点不一,预习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对实验的开展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不思考、不认真查阅资料,预习实验报告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预习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实验报告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有无必要再次书写?本人觉得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可以合二为一,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思总结。二者统一的关键的是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表现是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在实验总成绩中应该占较大比例。由于最近几年扩招等问题,学生分组后,每组的人数在20人左右,每小组1人,独立完成实验,仅靠一个实验教师来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可以想象。类似的问题许多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都存在,可否减少小组学生数或增加实验指导教师,这也是以后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实验报告反应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要鼓励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比例。对于最后的测试,在学生的实验成绩中可以占一定的比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同时开展实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课堂表现考核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考核的工作量大,直接影响考核的准确性[5]。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改革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更一步完善合理可行。

四、结语

当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全面展开,时代对化学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是化学专业学生人才,是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于高校化学教师来说责无旁贷。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对教师也是提出了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校教师经长期的实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很多实验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给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不断总结教学,开拓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力强、素养高、合格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宋仲容,何家洪,徐强.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96-98.

[2]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231-233.

[3]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24-26.

[4]王利勇,韩媛媛,丁士文,王静,丁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3):28-29.

[5]宝金荣,朱晓伟,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3,16(2):49-51.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分析化学;化学;实验

1分析化学实验在应用化学专业中的现状分析

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分析化学实验的开设非常有助于促进学生去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相关的基本操作实操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的概念。整个过程的训练对于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至关重要。因此,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发展和探索实际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把握分析化学实验质量和发展方向方面[1]。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分析化学实验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定量分析的能力,因此分析化学实验的实践环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显得尤为重要[2]。现有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上的安排仍然是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是关于滴定分析的一些基本操作练习、验证滴定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综合性实验。从整体内容上来看实验内容和分析方法上相对单一,每个实验的相关性较少,且相对孤立。综合性实验仍然存在“照方抓药”的操作程序,缺乏对学生科学性思考的有效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此外,学生对“量”的概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尤其在滴定终点对终点判断不准确,常常出现滴定终点滴过的情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分析化学实验在内容上进行了深化改革,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分析化学实验应该从实践的内容安排上、方法多样性上、难度维度方面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认知从而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煤化工、医药、新能源领域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3]。

2分析化学实验方案探索

2.1实验内容环节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是为内蒙古煤化工、新能源行业培养分析测试方面的人才,为了符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内容上紧密联系行业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传统实践内容和行业发展现状相结合,加强了交叉学科间知识的相互结合与渗透[4]。实验内容主要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展开,设置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验证型实验以及提高创新型设计实验,具体实验安排见表1。2.1.1基本操作实验部分在基本操作实验部分首先开设了天平的使用,了解了天平的结构原理,练习了三种称量方法以及天平使用的规则。其次,巩固了滴定分析仪器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做的准备,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正确的读数。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基本操作能力增加了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通过上述练习的设置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化的训练。2.1.2验证型实验部分验证型实验开设了5个实验主要涉及到四大滴定方法,在实验的设置上由简单的酸碱滴定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逐渐增加难度,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酸碱滴定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学生实际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在滴定操作不规范,在滴定终点“一滴”和“半滴”操作掌握不好,从而造成终点滴定过量最终误差增大。针对在实验过程出现的上述的情况,在新的内容中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首先是设置了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对滴定规范操作进行基本训练,让学生对终点判断有所初步认知。其次,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安排了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实验,第一步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在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微红色作为第一个等当点,整个滴定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的判断要准确无误,然后在上述的同一份溶液中加入甲基橙作为第二种指示剂,由于第一个等当点的颜色为微红色,再加入甲基橙后溶液颜色的叠加会使溶液颜色呈现不完全是甲基橙的颜色,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此时溶液颜色并做好记录,双指示剂实验的开设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滴定终点的判断,而且加强了滴定操作规范化。在上述酸碱滴定实验中,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的基础上,通过自来水水硬度检测的实验让学生掌握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同时进一步练习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水硬度的测定其本质是Ca2+、Mg2+离子与EDTA发生了一个络合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加强认知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深化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培养[5]。在间接碘量法测定硫酸铜溶液中铜含量的实验中,由于体系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多种颜色物质的混合,造成溶液颜色叠加致使学生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存在很大的偏差,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要提前做实验演示,让学生对颜色叠加产生的变化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以标准样品颜色作为基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成功率。2.1.3设计型实验部分团队合作设计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已经学习到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6-7]。在完成上述基本实验操作试验的训练后,以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实验作为设计型实验,设计这个实验的方案首先需要了解HCl和NH4Cl的性质,盐酸是一个一元强酸而NH4Cl是一元弱酸,基于上述的性质当它们作为混合物时可以进行分步骤滴定。在了解上述的内容后还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NH4Cl能不能直接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具体确定一元弱酸的滴定方法。通过整个设计实验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的激发,知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也得以加强,有益于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改进实验实施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实施方法主要以板书讲授的形式,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量”的概念不够直观,对反应终点的判断不够准确,同时机械性的操作、单调的流程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提高学生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8-9]。分析化学实验实践环节的核心是把握量的概念,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为了做到上述这点需要改进传统的实验模式,譬如:在实验的预习阶段引入虚拟仿真环节,学生预习实验阶段可采用可视化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用各种分析实验的滴定仪器模拟实际操作中的实验仪器设备,再按照实验步骤在虚拟实验平台上组装成一套完整的与实操实验相符的虚拟实验装置,并在此虚拟平台上按照步骤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10]。学生在此虚拟的分析化学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真实做实验的感觉,并操作虚拟的分析仪器设备来完成整个分析实验,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实验过程、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对滴定终点的颜色判断更加直观从而建立学生定量的概念。

2.3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非常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真实反映出的情况有助于分析化学实验实施环节的进步并不断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传统环节中分析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环节,实验预习和实验结束对实验反思的环节有时候会忽略。因此,常常会出现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所做实验印象不深,甚至对实验现象记错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验考核部分在重视实验操作的前提下也应该加强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部分。每个实验开课前学生都要按照要求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中要写明反应原理,实验步骤部分要做流程图,分步骤的流程图(框架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机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环节要细化打分细则,对于关键操作步骤要设置打分点,譬如:指示剂滴加的量,滴定速度,滴定手法,读数是否正确,终点“半滴”操作是否正确等方面,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滴定关键操作步骤的重视度。此外,对每一组学生数据记录要进行规范要求,养成良好科学的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数据要进行处理,还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对实验失败进行反思找出导致实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如何可以规避。通过上述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督促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热爱,同时也可以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2.4实施效果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方案对实验内容,实验预习用虚拟仿真平台和预习报告相结合方式,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加强反思和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了调研统计,对学生知识度掌握的情况以及满意度都做了回访(表2),同时调研了此次研究方案对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帮助。从表2中可以看出,分析化学实验新方案实施后,学生在知识点构建满意度、实验动手能力,参与科研工作以及参与创新项目较之前都明显提高。

3结语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方案在实验内容、方法上的探索与研究,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的建立很有帮助。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方案实施更是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易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敏锐力的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科技的创新意识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在煤化工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慧林,谢襄漓,金文英,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4,42(4):196-197.

[2]张莉,何春萍,向德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广州化工,2018,46(16):170-171.

[3]李岭领,赵瑞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山东化工,2021,50(15):214-215.

[4]张楠.分析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94-195.

[5]周晓霞.转型发展背景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化工研究,2018(2):95-96.

[6]曹尔新.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教育,2019,17(33):153+155.

[7]陈海春,王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8(4):84-86.

[8]苏丽鳗,冯起国.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与出路[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12):97-101.

[9]韦庆敏,罗志辉,陈渊,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J].大众科技,2017,19(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