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对素质教育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语文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为新时代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高低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施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学生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当前的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都处于应试教育的层面,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他们在思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沿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他们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没有合格的教师,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学校就要大力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让教师充分的理解到现代教育的深刻内涵,培养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尽可能的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制定好相应的培训计划,并适时的开展相关培训。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提高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树立高尚的情操,树立高尚的人格。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教师要深刻地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刻地理解到语文的内在美,利用好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学会运用语文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善于建立语文和各个学科之间关系,实施综合性教学。只有高职语文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明确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总原则和总方向的,要明确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就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要加强对教学计划的管理。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中心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学校每一年都要制定自己的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学校的工作计划要为达标创造条件,做好服务的工作;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要为达标做好有序的安排,起到主导的作用。学校的各种计划明确以后,就要求各个部门和班级结合实际,按照计划的内容一步步地实施,一个一个的实现目标,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其次,学校要完善教学制度管理。学校要想各个计划有序的开展,制定和完善制度管理是相当必要的。因此,学校就要针对制定的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制度管理,规范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让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起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最后是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评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对教学常规和教学目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最终的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对教师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并且还可以发挥激励的作用。

因此,学校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就要建立起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教学认证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为了激励教师和学生,每一年或者每一学期设立教学创新优秀奖、优秀课程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充分的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要运用教学评价、教案评价、单元教学评价等,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性的考评。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对学校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最终考核,在检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各个教职工是否有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没有按照计划进行,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励全体教职工全面竞争具有促进作用。总的来说,高职学校要建立起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就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其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结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在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文言文理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记忆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利于这些目标的逐步实施。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阅读到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语文作为文学的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了解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高职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以阅读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结合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对文学语言的运用能力。高职语文中的教材,都是经过教育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里边的文章内容,透露出来的都是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也会受到文章中作者健康向上思想的影响,树立起健康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主、开放、探究式的教学。因此,高职语文教师也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合作式教学,把学生分为几个组,让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而言之,高职语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明确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蓉.试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升[J].科技信息,2013,14:30.

[2]刘赤符.高师中文专业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对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98-101.

[3]邹戈奔.论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与提升[D].湖南师范大学,2013.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说过:“我认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动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学,能够发展大学生对生活情感的客观体验,让他们能够掌握运用一定的舞蹈艺术形式表达情感。舞蹈创作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动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中,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与观察力,舞者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才能领悟到其韵律、风格、特点。舞蹈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动体育教育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 

首先,舞蹈教学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其次,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次,舞蹈教学与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功能,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m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四、以舞蹈教育推动美育教育 

 

舞蹈教学是推动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径。舞蹈艺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人的大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在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舞蹈韵律的把握产生抒情、联想与想象,从而唤起美的感觉,美的欲望,美的理解,进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身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 

舞蹈教育的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色彩、舞台美术、灯光和情节于一体,又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舞蹈中的动态与造型,恰恰证明了“舞蹈是活动的雕塑,流动的画卷”这一名言。 

总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由于舞蹈艺术教育以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为宗旨而展开,它不仅作用于受教个体,而且作用于全体大学生,它不仅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而且从审美的诸多方面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修养。舞蹈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使大学生获得一门专门的艺术技能,并且在体能上得到锻炼,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练,智力上得到发展。同时,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感悟力。 

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与需求,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确实具有独到的、显著的、无可替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继恩,舞蹈培训中家长心理的探测与引导[j],舞蹈,2006。(06):14。 

[2]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吴红,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教育,2007,(06):45。 

[4]贾建文,舞蹈人才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涛,浅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5):58。 

[6]刘钧,谈训练与少儿的生长发育[j],艺术广角,2000,(03):63。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3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部署要求,以深入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纲要》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载体,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为补充,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学研究,构建教育网络,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强化指导,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室、普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依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工作网络。

(二)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工作方针,制定了《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关键,强化业务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清、思路明、措施实。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和中小学分别制定了各自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学年、工作任务量化到学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规划目标、有工作机构、有专项考核、有责任人。

(三)加强业务指导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班组、进家庭的“三进”,先后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个,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同时,实行基层教研员联系学校、定期听课指导制度,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深入基层联系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督促各学校明晰思路,提高认识,开展工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为

坚持以心育人、全员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课

结合学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每年不少于12节,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节,督促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教材,细化课时。为确保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利用开学、教育督导、综合检查等契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指导,查课时、查教材、查档案、查活动记录,确保全部开设、不留空白。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和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实行全员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及时回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结,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育教研

发挥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围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圆满完成“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表现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8项,分别获得省、市奖项。同时,加强校本研修,先后编印《小学生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案例》等心育书籍二十余册。新华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国家级课题鉴定。近年来共评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画两百多个,教学设计三百多个。

三、加强教师配备,心育工作有队伍

教师是最核心的资源,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16-02

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1]。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2015年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年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2]。

一、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与课程设置的纲领,而课程设置又是教学工作开展最直接的方法与手段。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表现。为此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的合理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袁贵仁部长曾指出:要想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必须要完善和修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在当今创新创业大潮中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具有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是诸多教育工作者实施和探索的重点。自2009年我国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不断摸索和探究,现已形成了课内课程设置“三三制”,课外培养“联合制”,全员评教“持续制”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课内“三三制”

专业学位硕士要求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像学术型硕士在本领域中具有较深较系统的造诣,为此在专业型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中,采取“三三制”,即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公共课程中除设置必修外语和政治课程之外,增设了选修课程英文科技阅读、英文数据库检索、专业外语、职业道德等课程,扩大学生的学识视野。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必修课程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选修课程生命科学进展、基因工程技术、现代生物学方法论等课程,并根据吉林省产业经济结构开设了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生物制药校内实训实验、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车间设计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中除各学生根据专业不同设置不同的必修课程外,还增设了选修课生物合成与调控、药物动力学、制药过程自动化、生物药剂学、微生物药品新品种筛选、海洋生药学、药物设计概论、药物代谢化学、药物生物利用度控制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4]。

三、课外培养“联合制”

专业学位硕士就意味着所培养的学生将从学科导向的系统性转向了应用导向的宽广性,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学生培养的模式中将侧重学生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与企业联手打造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学校教学和科研资源,与吉林修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延边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吉林派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中生集团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大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或博士后联合工作站,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提高了实践技能,也为他们就业或继续深造拓宽了渠道[5]。学生进入企业后,浓厚的企业文化深深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良好职业素养的追求与向往,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科研素养。学校携手校内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共同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先后与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科院农研所、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科技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吉林省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模式动物工程中心、省重大疾病与化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建立校院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研究生质量,开拓学生视野。同时科研院所与院校依据自身优势,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达到多位国内外专家济济一堂,进行学术讨论,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

3.与相关协会联合锻炼实践能力。依托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吉林省遗传协会、吉林省微生物协会等省内科协下属协会联合举办各类竞赛、论坛等社会实践性活动锻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现已参加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青年科学家论坛6届、吉林省生物医药创业计划大赛2届,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四、全员评教“持续制”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5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

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

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双语教学 双语融合教学 会计专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精通英语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如何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会计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高教[2001]4号文件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成为全国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着陆点,双语教学能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成了教育界的关注点。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将满足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

中国公司大量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需要一大批能够理解与熟练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提高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在全球会计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双语融合教学有利于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发展眼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会计专业人才。

(三)促进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的国际融合是大势所趋。实施双语融合教学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或者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高校讲学。这些都既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又有利于促进高校会计学科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满足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尽快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这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一大批具备一定双语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级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二、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的实施

(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双语融合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明确双语融合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这些教学资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适应双语融合教学的节奏,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三)恰当安排习题答疑、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在双语融合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授课得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课和答疑课的时间。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双语融合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来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但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并用,因为在教学中有些推理过程用板书逻辑更为清晰,也更能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平台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等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二)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双语融合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点、引导、启发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会计学是一种方法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业务实践的桥梁,使知识的传递更加主动、迅速、高效。这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和讨论,外出调研等多种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其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决定了会计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采用双语融合教学法,改革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探索新的高效优质地培养出会计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会计专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云鹏.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路径[J].财会通讯,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