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1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时刻思索的现实问题。本人认为,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本人置身于生物教学的整体情境中,从教学设计、观念、方法等多个方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与教学实践相适合,不断反思教学目的是什么、课堂该准备什么教具、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生物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如对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我们面向的教学重点对象,也是教学发展的最终对象。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决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对新教材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自己要通览新教材的四个模块,俯瞰全局;其次,要做到细读教材,把握两个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各种课外教材,多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外的内容胸有成竹,才能透彻地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与实际教学的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通过这样的反思,生物教学才能更有序地进行。
二、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指导教学实践。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2)每组学生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师生关系;教学目标;课改反思
高中生物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所以是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反思,进行了一些切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探索与反思。
一、反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提倡转换教学理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提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的教学环境才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了,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教学气氛是否民主了。这种民主的气氛不是营造出来的,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生发出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就应设法营造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学生不自觉地循声观望,我马上提问,“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学生纷纷缄口,看来教学的民主还没有达标。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应该继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实践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保证的前提,班级学生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学习基础相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导学案的方法,在新课学习前,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由学生先自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讲解。
如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将一些教学重难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等,列出提纲,为学生的自学作铺垫。如“生长素发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都向着太阳生长,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通过这样的程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较高的学习效率。
三、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是否学到了一些知识,是否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教师应该反思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可通过测试和课堂反馈等形式进行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从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标志。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桥梁。所以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善于反思,特别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这是教学核心内容的反思,对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教学反思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积极反思的教师才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进行反思。在反思别人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才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生物课堂走向积极高效。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效果
反思性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的不足,根据方案解决问题,反思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所感悟,也要让学生反思感悟,才能达到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反思性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新课标在目标上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统一。在师生角色上,更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因此,在设计好教学方案后,就应通过反复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各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等等.例如:植物生长素发现这部分内容,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阅读分析讨论得出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后通过教学反思,觉得这还是较抽象,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决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植物向光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去探究原因,领悟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理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从而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处理,植物生长情况。这种设计使学生理解了书本上科学家的实验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又要兼顾两头,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高中生物有的学生作为选修科目,有的学生作为必修科目,教学上做到因班施教,课后辅导做到因人施教。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不能掌握的现象。 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而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因此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例如: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攻破知识的重难点。
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演示、讲述、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它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我们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只要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好问题。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而在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
学生学知识,关键“会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根据约翰逊等人的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竞争,看谁做得最好;二是独自学习,不注意不关心其他同学;三是合作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相互学习满怀兴趣。第三种模式是我们提倡的。在教学中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课堂教学反思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时,开展分组讨论学习,教师明确讨论的内容,寻找每一个环境因素,并说明原因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比较谁的发言更精彩,学习效果好。这样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责任感,锻炼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要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由此在课堂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意见、学会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理念;教学;优化;反思
一、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学习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在网络上关于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数量也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前学习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工具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必修1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人体衰老、细胞衰老、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自我收集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自主组建学习小组,调查人体衰老的特征,研究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和细胞衰老的特征。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上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学结。针对一些错误性信息及时给予指正,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精心设置学习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运用探究性学习理念,教师就需要精心设置学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生物综合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探究问题时,问题难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设置,不可以设置难度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课时,提出问题:1.同学们看过《绿巨人》和《钢铁侠》这两部电影吗?请大家比较分析一下这俩位英雄超能力形成的原因?2.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郭涛和石头、林志颖和Kimi既有比较像的地方,也有与父亲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大家自己跟父母比是相貌是否相同?你分析可能原因是什么?通过利用学生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引入变异的概念及类型,促使探究性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在当前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独具开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互助的形式展开学习,此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加强班级凝聚力。如: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山车俯冲视频,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如下问题:“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随后,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引导学习小组展开分析讨论,一组到五组讨论人体缺水时的反应,六组到十组讨论人体饮水过多的情况,小组委派两名代表上讲台展示。教师需要随机抽取两组学习成员来具体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其他学习小组则在座位上进行记录,并为其打分,竞赛结束后分数高者胜出。需要注意的是,丘脑是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而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可以运输到全身所有细胞,但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此激素是下丘脑产生的经垂体释放。此种教学做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信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积极培养学生勇于假设的能力
当前阶段,大部分高中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普遍不敢进行假设想象,不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此种教学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身为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学习假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因为,实践操作作为实现知识内化迁移的最佳方法,只有实践操作才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学到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在一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只有这样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开展探究性教学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并不是指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而是教师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解决学习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三维目标;模块式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生物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各项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有这样的经历:从生活走向生物,再从生物走向社会。学生不仅要学习到生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接受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并且需要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教师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学生由原来的死读书、读死书转变为通过积极的自主探究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借此提高技能培养情感。
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程被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它们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还有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必修模块,是学习生物的其他模块的基础。而学习这一模块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点: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和学,如
何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后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如何开展好本模块的教学工作,我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实施标准,做好模块式教学的整体
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是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等的依据。进行模块整体教学设计,需要认真研读《标准》,熟悉模块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的教育价值及其它们凸显于哪些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有哪些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模块的主要科学方法,它们应该通过哪些内容和探究活动来培养?模块主要的、贯彻始终的科学思想观念,应在哪些教学内容中重点体现?
通读教科书,熟悉模块单元。理想的模块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主题单元,但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分若干个单元。当我们把一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时,每一个单元就是这个模块主题下分解的问题,通过解决每一个分解的问题,从而整体上解决模块的问题。在进行模块整体教学设计时,要通读教科书,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熟悉模块单元。
规划本模块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模块的教学,自己准备在哪些地方积累经验,并尝试做理论上的概括和提炼?如何将教学中发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提升为课题,把教学和教科研融为一体。例如,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其中又有: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等专题可研究。在提高“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效性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什么是“核心概念”?如何确定“核心概念”?为什么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如何开展核心概念的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概念掌握理解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要一切为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只能作为辅助
第一,在教师讲授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的表情可以随学生的表情变化而不断变化,眼睛里面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通
过交流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第二,教师应随时关心学生的反应,给学生们足够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要过分注重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些“程序课件”或只注重自身的讲授,甚至是陶醉于自身的表演,在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多学习掌握一点东西,所以教师就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多思考学生的需要和偶尔出现的课堂需要,及时地把自身的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服务,为自己的学生服务。
第三,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与生物学的联系,将生物学的知识逐渐渗透到生活中去,用心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标准》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做的工作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和总结。
三、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这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大特
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可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相长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将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而且使之便于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使学生看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自主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从学校以外的众多渠道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和教师双双获益。
2.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品格。学生收集的素材大都与社会生活有关,且很多是社会热点,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使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在高一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甜白酒的制作及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高二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不同容器对酸奶酿制的影响》,这些课题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这些课题的趣味性较强,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再如,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生物课,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项发展的、复杂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环境和条件限制的活动,更要求生物教师们从自身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自我反思,得到更准确的、更切实可行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生物教学科研作贡献,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自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断地探索、创新,提出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以课题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在推广。虽然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验,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学案导学的设计应避免问题化
学案导学的设计问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案内容变
成问题的罗列。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似乎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上套”,学生则顺着教师布置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2)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缺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学案不杜绝问题,但是如果走了极端,那么课堂就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的初衷是为了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和梯度性,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还
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学案导学的内容避免习题化
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设计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习题,“学案导学”成了习题课的变形。这是教师对“学案导学”的曲解,表面上教师一直在“导”课,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成为做题的机器。所以“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一份作业,也不是一本“练习册”,编制学案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的思维训练避免浮泛化
无论学案“问题化”还是“习题化”,伴随着的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学案中的问题或习题蕴含的思维训练浮泛化。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实践,而学案知识问题化、习
题化,都是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了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生物学科的形象化的特点,也失去了生物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驰骋的工具又要有驰骋的空间,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思维、才有机会创新。
四、学案导学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试用学案导学的初期,有些教师整堂课师生只用一份导学案,生物课本不翻一下,甚至误导学生认为导学案比课本详细、重要。这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对“学案导学”作用的过度夸张,对教科书作用的忽视。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点是:插图丰富,直观形象;实验有趣,激发探究;难点问题,启发、质疑层层深入;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案导学绝对不能替代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学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启发学生结合书本进行知识构建、实验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可循,有学案可依,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才能振荡于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五、学案导学避免公式化
这种现象体现为:(1)学案导学形式流程固定不变,缺少差异性、阶梯性。学案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式、框架,教师设计学案不过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课改的真谛,桎梏了“学案导学”的效能。(2)什么课都用学案导学,不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这种形式是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违背了新课改“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3)学案导学的设计过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毫无意义,变
成了为了探究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