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1
视觉思维的应用,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方面展开.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是让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够更加夯实的一种方式.高中数学课程中涵盖的知识点比较丰富,几何部分和代数部分的难度都在逐渐加大.重要的是,两个部分间的融合与衔接越来越多,数形结合的问题在课本中非常普遍.要想让学生处理好这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获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对于各种数学图形以及图形中反映出的数字关系有更好的认知.这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将抽象知识实现转换,并且能够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运用视觉思维理论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视觉思维理论渗透至学生的学习中.高中数学研究了集合、函数、几何以及代数等内容,运用视觉思维,能够让高中学生把逻辑思维与视觉意识联系在一起,在结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视觉图形与意向效果,对抽象性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在讲“函数”时,函数图形起着重要的作用,函数图形可以帮助高中生加深对函数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这是视觉思维的一种典型应用.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获知,并且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得到良好构建.
二、引导学生构建自身视觉意向体系
要想让学生形成自身的视觉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构建自身的视觉意向体系.视觉意向体系的形成首先是基于学生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这些内容,并且透过数与形的结合与转换来高效地处理各类实际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形成比较完善的视觉意向体系,不仅证明学生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也体现了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有很好的认识,并且是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要深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视觉意向体系很有帮助.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需要画出不同抛物线图,并假设已知其中某两点的数值,让学生写出其抛物线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理解什么是焦点弦、怎样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怎样计算抛物线的弦长、弦的斜率以及弦的中点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学规律,对问题加以研究,针对不同抛物线有不同的几何性质.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良好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视觉意向体系,并且逐渐提升学生解决各类综合程度较高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学生的视觉思维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构造思想;继承思想
随着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高中课改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数教学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为高中教学注入新活力,使得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语言表达也更加精准。灵活多样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应该在有效的教学条件下,开展针对性教学,这样既能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继承和构造应用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该知识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觉得该学习比较枯燥,会厌倦该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出现该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将兴趣教学放置首位,开展教学时,能够结合情境展开,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提升之后,才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布设情境教学之后,还需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形象地展现出导数。通过图像分析,解析知识关联点。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布置适当难度的课程。学生就不会觉得该学习难度大,从而不会形成心理压力。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摒弃被动式学习方式,逐渐转向主动式学习。例如,已知一道导数数学题,当a>b>0时,需要求证,教师进行解题时,可以假设,那么原来的不等式将变成。这个时候就可以设置该数值,假设f(x)=lnx-(x-1),假设,就可以设置当x大于1时。那么f(x)在1方向上为增函数。该函数会满足f(x)
二、继承和构造应用基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初中生学习思维需要得到培养。作为一名初中教师,着重将教学重点放置首位,创新培养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函数角度出发,使用导数思维进行培养。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上展现函数构成、函数图形变化,该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还能够保障课程学习质量。学习中要不断提升导数教学效果,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导数学习。开展导数教学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PPT,在课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图文并茂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该图形。
三、继承思想
一般而言,一道简单的导数知识讲解中会涉及2~3个小题,这些小题对整道题的解答起到统领作用,一旦第一个小题计算出现错误,那么后续的计算也将白费。因此,该数学知识讲解涉及继承思想问题,只有第一道习题解答正确,才能保障后续习题计算的正确性。举个例子:已知一个函数f(x)=2x2,已知g(x)=alnx(a>0)这是条件,当不等式处于f(x)大于或者等于g(x)时,这个等式成立。第一,需要确定出a值的范围。第二,需要求证出
其中e值为无理数,而且它的约数为2.71828。教师进行该习题讲解时,需要明确习题条件,函数解析式是一个目标函数,而且该不等式已经成立。学生还逐渐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证明不等式,从而确定函数的解题方法,然后构建出函数值,这是一个函数性质,可以根据该性质得出参数范围以及不等式的解题方式。
就可以得出最终的取值范围,当a>0时,确定出a的取值范围,该范围为a小于等于4e。
总而言之,导数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它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起到决定性作用。它为学生升入高中打好数学学习之基础,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的接受能力。初中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该重视数学函数知识讲解,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做好交流互动工作,给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面对导数问题如何多得分数,掌握灵活、实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是学好导数知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炜.一节脚踏实地的高三复习课:听“导数在三次函数中的应用”一课有感[J].中学数学月刊,2013(06).
[2]刘广平,彭刚.针对只有高中导数知识基础的学生直接进行定积分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23).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在对素描教学方法介绍和对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提升对策,认为应该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与家长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和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加强师德教育,更新专业教师习惯性思维的就业观念,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高校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如何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目前一个迫切研究的课题。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美术爱好者入门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基础指导作用,将素描教学方法运用到他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素描教学方法
(一)整体观察意识
一幅素描作品缺乏整体感,一定杂乱无章,没有秩序感。因此,为了表现整体感,首先对所描绘的对象要有整体观察意识,无论摆放多少静物,始终都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对形体的分析比较,从内部结构到外观现象作出有机的联系,去粗存精,予以归纳概括,当对于所描绘的物象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般人来说,通常的观察方法是局部观察,这是一种由某一局部向另一局部单向移动的观察方法,通过局部的拼合,凑成一个表面化的形状。例如画人物头像时还没确定好头部的结构架就开始进入头发、眼睛、眉毛、鼻子的细节描绘,这样就会出现局部高于整体,造成喧宾夺主的副作用。这样局部的观察方法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处理整体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正确的描绘程序:“整体——局部——整体”。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没有具体的细节(局部)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细节的形象或具体的局部也会缺乏真实感,为了更加确切地表现形象,眼睛要时常观察到局部细节,但重要的是描绘细节时,始终不要脱离形体结构的大关系(整体)。在整体制约下做细部描绘,做到有“严”有“活”、有“虚”有“实”、有“稳”有“变”的艺术处理效果,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形体内在结构认识
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就是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理解,弄懂其结构原理并利用结构来塑造其形体。在绘画过程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作物象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如一个立方体,虽然视觉仅能看到形体六个面中的三个,素描表现也仅涉及视觉所见的这三个面。然而在认识上却应该理解到整个形体上、下、左、右、正、反、全部六个面的组合联系,这样才能够从结构的观点去透过形体表象认识其内在联系,掌握造型上的主动性。当我们观察形体时应透过其表现,推测估计它全部结构的存在。不仅要分析眼睛看得到的一切形体之朴素衔接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想得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位于背面的形体,将它和看到的前面的形体衔接起来观察其来龙去脉,有些地方表现方法可以是意到笔不到。
(三)形神兼备的感受力
形神兼备是绘画造型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与任何艺术品一样,一幅素描作品的视觉感染力是与作品的造型形式感和作者的情绪感密不可分的。那些穷于物象之形似,产生造型僵化,是失去艺术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形不准也无处求神,没有形体真实感的表现,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就无从表达。故而形神统一成为塑造成功素描作品的重要标志。有经验的画家都十分重视造型技巧中两个方面的发挥,一个是造型的形式美感,另一个是形象神态刻画的深度。因为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关键之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即使是那些强调真实甚至追求自然主义的艺术作品,也都对现实生活作了不同程度的提炼和加工。如果是分毫不差的真实,百分之百的客观素描写生,还不如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拍照来得省事、真实。
二、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全校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
艺术专业学生对新事物较好奇,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大多学生认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思维灵活,思想开放,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上课迟到早退,有不少同学因迟到、旷课次数太多而被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常常落后于别人,因此导致学校领导、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都一再强调要统一管理、强化管理、严格管理,但往往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没有了个性,而这在专业上也就难有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失败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坚持统一标准,又考虑学生张扬个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强求一致,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在床头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装饰,这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简单地以“不够整齐统一”为由一律禁止,不仅不利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遭到学生的“软抗”,往往会形成一种“虽有禁而实不止”的尴尬局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因此,他们对全校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有意无意说一些反对的话,从而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加强管理与扼杀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因果关系,而放弃管理却与风气的败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因管理的加强而逐步得到克服,放弃管理惰性就会膨胀。惰性与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素质越高克服惰性的能力就越强,越低惰性越大。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低时,决定了其综合素质也相对低些,惰性大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差。
(二)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
由于艺术类学生入学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艺术专业系院教师与学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而忽视、轻视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对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马虎应付的态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思想空洞,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基础素质仍然普遍较低,表面上有《大学语文》等常规社会文化课程,还有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打好艺术创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识,到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另外,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由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内涵,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忽视了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
(三)注意了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
显性观念认为认真学习好专业课和各种文化课,做个好的学生。隐性观念是,在学习好的同时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多接触,从思想上引导以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艺术类的学生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命清高,不能认清自我,比较突出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考,喜欢乘兴而做,兴尽而止,有兴致时,可以通宵达旦。兴致低时,也可能多日“不务正业”。特别是80后的新一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溺爱,有中国“小皇帝”之称,表现在行为上出现沉稳不足而奔放有余,情感丰富,好恶不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较明显,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且容易激动,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问题要么正面顶撞,要么消极回避;较少能冷静地思考怎样解决好问题。
而学生管理者也只是注意了学生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没有注意到当前艺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其它专业一样,不容乐观,近几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就业问题突发严峻。艺术专业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来临,精英教育时代已结束,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卖方市场,在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却还未充分与之相适应,不少人仍持有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这种思维根深蒂固,平时不加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思想上都希望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是应该大力改变就业观念的时候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三、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对策
(一)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按照素描整体观察意识,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全校统一严格管理与艺术类学生局部特殊性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家庭教育相配合,在观念更新方面走在前面,胸怀宽广,具有一些能够容得下艺术专业学生某些个性和异端的雅量,从大处着眼,从培养学生做人、培养高级审美趣味的高度要求学生,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注意严格管理,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强化集体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要实现保护艺术专业学生个性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实现平衡,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
(1)严与活的关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中有方,严中有活。严是管理的立足点,是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性、纪律性、刻苦性的总要求和理性的培养。但严的同时要注意严与活的统一,即制定制度要严,提出要求要严,贯彻执行要严,而教育管理内容要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活,活是艺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艺术化表现,也是素描理念中的局部表现;
(2)稳与变的关系。稳是条件,必须创建一个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及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秩序。变是指管理要适应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以满足艺术专业学生新、奇、特的追求;
(3)虚与实的关系。虚指的是正面的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实是指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实”,即着眼实际,坚持实干,狠抓落实,从日常工作抓起,下功夫真干、苦干,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习惯性以为严格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而事实上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判断一个学生要看“整体”,如果“局部”地认定一个学生不可救药,那么这位学生有可能就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而如果认为一个学生是块好材料,缺的只是精心加工(老师引导和同学帮助),尽管他自己有些小缺点,那么老师宽容、耐心会使他自律、自束。要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询问家庭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加以引导,这样更能有效地把学生工作做好、做活。
(二)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借鉴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加强教育工作,应用素描结构认识的知识打比方、举例子,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在学期间,认真学习各种文化与专业知识,重视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平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就业的准确定位。学生们如果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能实现,反之,要求越多,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应该先解决生活问题。向学生说明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就如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提到有看到面要认真刻画,没有看到的面,也要“表达”出来,每一笔每一笔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一笔一笔认真去画,才能完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因此,每个艺术专业学生应该和其它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破除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期望值。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艺术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
艺术系(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专业教师的国内就业形势学习,更新教师就业观念,让教师树立不一定专业技能尖端,而不重视人文修养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就是当前社会可用之才,反之,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为重要。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注意加强教师个人的道德风范和修养,讲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及系院要创造条件,让各大学之间,相互开放课程并承认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相邻的不同大学间自由选择;尽可能地邀请各地著名学者、艺术类教授、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演出及艺术作品展览,以弥补无法“亲炙大师”的缺陷;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趣味,尽可能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尽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教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而不是因噎废食,为防止学生沉湎网络而禁止带电脑进校园。积极鼓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能有大量接触学生的机会,象梅贻琦先生所说“大鱼带小鱼”的感觉一样。这样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影响感染学生。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发挥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所没有的某些工作优势,弥补他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群体意识差、比较散漫,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素描的感受力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统一的管理和枯燥呆板的说教,应该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兴趣广泛、表现欲强、参与性强、有文艺特长的特点,扬长避短,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内涵,做到形神兼备,既让学生的专业优势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展示,又潜移默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特有的导向和教育功能。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歌咏、舞蹈、音乐欣赏等文艺活动的编排、表演和鉴赏,可以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评论,可以是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园活动,也可以是与典型人物的座谈交流或社会考察等等。特别是艺术创作类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在策划组织、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中,既可以受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思想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应用素描教学方法理念指导艺术类学生工作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里,使他们心服口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践,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3]张海峰.改革教学管理模式促进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0).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4
所谓数学建模,从字面意思看,其以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为教学重点,其教学内容的设定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力求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体会数学理论知识.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建模教学,在国外被重视的时间早于国内,我国1993年的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才首次提出“建立数学模型”的议题,2003年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才明确了数学建模这一学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正式明文提出有关高中数学中的建模教学的相关内容,但在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不少高中对于这一议题的实施常常会因不同学校的差异、这样那样的实际情况限制等条件而不完全落实指导思想.加之高中学习阶段的紧张性,常常会形成建模被冠以浪费时间的名号而不被应用.然而,就现状分析来看,高中生们对高中数学的应用能力远不如预想的好.相关教育者及研究人员也逐渐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终于将眼光投入到建模教学对于高中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以“高中数学,建模”为关键词查询2000年至2014年十余年时间内的研究理论文献,得出结果29600篇,这一结果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高中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其有效实践方式及效果分析.就建模教学对于高中数学的意义而言,具有多重性.首先,建模教学的内容特殊性可以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性制动系统,也就是说,老师们在研究建模教学具体操作时,会多方面权衡各方条件及因素,对于课堂设计有促进意义.此外,通过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建模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高中数学的非智力因素.目前,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难点在于多数教师并不具备数学建模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在不断尝试,因此,数学建模的收效性一般.
二、高中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多方位影响
(一)拓宽学习范围,以数学为中心融合进其余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视野范围的扩大.数学学科以基础学科的身份在其余学科中常常出现,比较常见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而表面看关联不大的语文学科也处处体现着数学的思想.原本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学生们的思维局限性.而数学建模的出现对这一现状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其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建模教学可以集合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是美术的问题来供学生们思考.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呼应关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更能起到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余学科内涵的作用.学科间的交叉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建立建模意识,有利于学生们思维的发散性发展.
(二)以创新性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模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明显特征在于其创新思维的引入.通过课堂上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促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面对贴合实际的理论问题时,学生们会受到建模思想的印象而自发地运用多维度分析、辨别能力,这对于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很有益处.而建模教学中的创新性并不是空谈,其有实际的理论支撑以及丰富的知识源储备作依托.同时,建模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刻度与灵活度也有一定要求,可以在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自觉寻求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三)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区别于传统高中数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建模教学不再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局限于接受传输、记忆要点、模仿练习的枯燥过程,而是将自主探索、主动实践、合作学习、多样性自学等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心理条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几种建模教学的常用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思维养成中的主动性的培养,改变传统教什么做什么的呆板模式,令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初期引导、学生后期再创造的愉快过程.此外,多样性、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高中生思维的锻炼有很大帮助,在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可以令学生掌握很多学习之外非常有用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议题要点概括
建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建模思想被广泛重视的时代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需要注意自身对于学生们的引导方式及方向.以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建立对应的、恰当的数学模型.值得注意是,在当前建模教学依旧处于探索期的阶段,教师们或许需要借助于传统教学与建模教学的对比方式,在效果及便捷性方面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以明显的实践结果令学生自主体会建模教学的优点与优势.此外,在建模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的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高中数学的建模过程所包含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能以学生较难接触到或不具备普遍性的生僻现象作为建模对象,否则将因与实际生活脱节而增强学生对建模过程的反感情绪.此外,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与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相对不高且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高中数学中的建模过程不能设计得过于复杂.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中;作用;意义;研究
一、数学建模概述
数学建模的概念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近似转化的方法,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象形符号与数学结构,可以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直观地表达出来,有利于数学难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将科技理念融入高中教学中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等人才的培养,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中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数学建模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将数学模型运用于高中数学教育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智力与兴趣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数学建模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当今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的支持,而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要靠良好的数学素养来实现,高中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阵地,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成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数学建模活动应运而生,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推动了数学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
(二)丰富知识结构与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数学建模作为新的数学思维被引入教学中,具有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纷纷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以往高中教学中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掌握理念与公式的同时,拓展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有逻辑的归纳、总结与运用,不仅丰富了知识结构,还能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们逐渐学习并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数学建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数学建模,教师务必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与结构,对数学教学进行重新认识与实践创新,研究如何通过建模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真正发挥数学建模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建模的_展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的求解一般需要借助计算机,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数学建模经常借助到科研论文来展示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论文写作和表述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生仅靠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需要查阅资料并使用文献,因此,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查阅并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洞察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建模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巩固,养成严谨创新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团队合作与方案优化能力
很多高中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素质,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如,组织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运用,在数学建模的竞赛与教学中,学生的挑战与吃苦的精神也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集体精神与品质.学生们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收获了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使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断进行对问题的思考与方法的挑战,从而总结出最优的方案,达到方案的优化与调整.
3.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与兴趣
传统高中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高中数学实践问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验、小组合作等模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这时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通过数学建模,学生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提取有用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从不同的问题中窥视出本质,有利于快速地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以及论证运算能力,使学生在思维逻辑上得到了强化,并且养成独立思维与探索的精神.
三、结语
高中建模为解决大量复杂的数学难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建模做出了具体规定与要求,通过对高中知识理论与数学模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应重视建模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探索、学习,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烨.高中数学建模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29.
[2]陈金邓.高中数学建模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3]胡海.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阶段数学建模六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史秀群.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日常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高中数学应用论文范文6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高中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学生的高中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高中数学素质的提高,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四川省安县中学作为一所重点高中学校,除了以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展示给世人外,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是其自身硬实力的一个方面,为此,本人在高中多年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探索,其中“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当前师生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现形成于文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高中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3)高中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4)高中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5)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化,建立高中数学模型。3.会转化——能对高中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高中数学思想和高中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高中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高中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高中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创设-尝试-自主- 反馈情境-引导-解决-梳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高中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高中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高中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高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高中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高中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高中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高中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高中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高中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高中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高中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高中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高中学生独立完成,使高中学生体会到运用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高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高中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五)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高中学生求知欲,使高中学生主动参与高中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3.问题的选择: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4.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高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2)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地主动权。
(六)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高中数学问题;(2) 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 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 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 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2.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高中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高中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高中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高中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高中学生的高中数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