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1

本学期担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以下是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四、用扎实双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2

一、解读课题,画龙还需点睛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课文内容,或反映主旨思想,或表明观点态度,或凸现人物特点。有的文本,抓住课题,“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题目深有含义,“自己的花”蕴藏了一种奇丽的风景,“是让别人看的”,一个“让”,点明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我们应充分朗读课题,做到“三读”:一读课题,读准读通,二读课题,重读“花”,想象花的美丽,三读课题,重读“自己”和“别人”这一组反义词,推测这是一种“让”的境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作用,猜测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要表达的境界。再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就是文本要表明的观点,直接揭示了“真理”和“一百个问号”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善于发问是因,获得真理是果。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精神”,扣紧单元主题。

二、解读语言,卓逸不群任翕张

语言有温度,风格见真知。作家不同,风格不同,老舍的语言不事雕琢,幽默风趣,京味浓郁,从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中可见一斑。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如议论文,因其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特性,语言具有简洁概括、严谨准确的共性,偶尔使用修辞,又有生动形象的特色。这些不同特色的语言,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不同的范式,为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语文应用的规律展现了广泛的天地。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独具魅力,“朴实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多么朴实无华率性真诚的词句,却蕴含着一种境界,无私奉献深入民族骨髓的境界。同时,又不失典雅清新之调,或联想丰富,如“花的海洋”引人遐想,或引用典故,“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或辞藻修饰,只靠两个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足以描述视野中的绮丽景色。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萧红的语言清新明丽,稚拙鲜活,充满诗意浪漫。“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富有感彩,充满童真童趣。“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自己做主,自由快乐。

三、解读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认真研读新课标,我们得知低年段注重词句教学,中年段注重段落教学,高年段则注重篇章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1],这是语文循序渐进学习的要求。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行文思路清晰但各有不同,《山中访友》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出所访之友;《山雨》按时间顺序,重点写出山雨到来时的盛况;《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化身为一只小虫,移步换景中写出所见所闻;《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先概括后具体,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几个并列的方面突出索溪峪的美景。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因为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议论文,课文篇章的布局和段落的布局都很清晰,适合迁移。篇章方面,课文按“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行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观点,主要通过三个事例论证了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段落方面,三个事例的大意都是这样:谁从什么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真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所举事例的构段方式一致,都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真理”来行文,每一步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也是一一对应的,即“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这也是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四、解读词句,一字一词未宜忽

语言有温度,字词亦知冷暖。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要引领学生透过字词去发现词句背后的奥妙、揣摩作者的用意、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有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字词,如“敏感”“敏锐”,以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与课题有什么关系,需要深挖。特别是几个“反复”的使用,简洁概括,却不见实验的过程,这也值得深思。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其实在“得与舍”“情感与道德”之间做了一个阐释,坚守道德就是得。课文先写“得”,“得鱼”“得意”,再写“舍”,“舍鱼”“不舍”,将“得鱼―争辩―舍鱼”这样的叙事思路和“得意―急切―沮丧―不舍”这样的心情起伏融为一体,最后写“启示”,“启示”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抵得住不正当的诱惑;一个是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勇气。这是“得理”,更是“得益”。其中,“是留还是放”的争辩是叙事部分的焦点。儿子要留,是出于情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一种情感放纵;父亲要放,是出于道德,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道德坚守。“情感与道德”的抉择实际上也曾是父亲面临的问题,一面是爱鱼心切爱子情深,一面是让儿子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才会有那意蕴深长的一“盯”。

五、解读表达,言意共生潜有境

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怎样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崔峦老师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2]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明确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描写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言、行、心、神、貌。这个单元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人物表达特色呢?我们仔细解读,梳理了本单元有关人物塑造的表达特色。具体来说,《少年闰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描写,四种奇特的元素:亮丽明艳的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悠远辽阔的空间――天空、沙地、一望无际;机智勇武的少年;狡猾凶猛的猹,构成鲁迅最怀念的画面。以至三十年后,他仍对闰土充满着温暖的记忆。接着重点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照先果后因的结构,也有详有略地写了四件事,但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一面》是典型的一事一人,多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有“一面”胜似数面之感。《有的人》则通过对比,凸显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文本解读,解决了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如“阅读教学”的根,只为成就美丽的语文人生,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只为那一树树的花开。

参考文献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3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为学生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在提升小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启发性的语文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真正使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在本篇文章中,我通过分析三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模式,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一、在引导质疑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所谓的“质疑”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分别要有所思考,并对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消化,提出自己的题和想法,聆听教师和同学的观点,从而真正贯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穷人》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找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渔夫夫妇所具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穷困的悲惨境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在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首先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穷人的含义是什么呢?那本篇文章为何要用穷人来做题目呢?”其次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学生要针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即“课文中到底写了哪些穷人呢?文章中的两次‘沉默’的含义有何不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贯穿全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解决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在激发兴趣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给学生插入兴趣性强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地球上资源的图片,然后再播放《保护地球的宣传片》,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通过给学生展示出地球遭到破坏的相关数据,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只能去保护她”。学生经过学习形成新的思考并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三、在自主学习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匆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读一些重点句子读出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本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语速阅读本篇课文,使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即“文中作者所说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文章中哪些句子是表达‘匆匆’的含义呢?文中写作的具体线索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流逝的诗句有哪些呢?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合适的答案,并在同伴之间进行分析讨论,理清学习的思路,并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学习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组织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引导提出质疑教学模式,兴趣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能力,促进语文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4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个性的人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课程标准规定:要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呢。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任何一名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得到真诚的关爱。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作到公正,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理解和关爱,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激发出学生对学校生活、对课堂教学产生无限的激情。例如我教学《神奇的克隆》一课后,就“你认为神奇的克隆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同组学生先进行了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学生讨论成果。汇报完之后,已准备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突然有学生举手发言,他说:“老师,我看到过一部电影,那里面克隆怪物统治了人类,并残害了人类,那么克隆技术的发展不是很危险吗?”他这一提问立即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我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笑声,并对他的这一提问表示肯定,表扬了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带头全班同学对他这一提问鼓掌,并就他的这一提问,再次展开了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位学生,让这位学生感到不已,并促使他奋发向上。

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创造、大胆展示自我的个性风采。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应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可估量的创新潜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为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展示自我的个性风采。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的进取心,不畏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旧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点,具有创造解决,有独特的创新能力的人。我在任班主任期间曾多次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队活动。如教师的墙报设置。我们班学生开辟了一组墙报为“手与手的合作,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在此栏目中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各种作品,也可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展开心声公开交流。这一活动既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我个性,又促进了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和谐发展。再比如,今年秋天,我组织了本班学生展开了一次“同一片叶子,不同的精彩”班对活动。学生走近自然,采集五彩多姿的树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叶画”、“树叶手工作品”。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其实组织学生展示自我的活动形式非常多,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抓住各种契机,充分相信没一位学生,努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世界,学生就会在自主求索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三.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思想驰骋的充分自由。

教师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比如:成功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创造性教育模式等。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要学会赏识,赏识学生的“胡思乱想”和“异想天开”;学会放手,给学生思想以充足的自由驰骋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思想感觉到充分自由时,他们才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会宽容,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做事,找自己喜欢的朋友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一课时,允许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找自己喜欢的朋友,结合成队,互相评改作文。课堂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活跃,在一种平等、自主、和谐、自由、互助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自由的想象,积极的思维,友好的合作,亲密的交流,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见解。课堂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营造班级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激励多元的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而民主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则功在平时。课堂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才能使学生愿意表现、敢于表现。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使师生关系变的民主、平等,使学习氛围显得宽松和谐,使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和谐可亲,从而消除展现自我的思想顾虑。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尊重教师,把教师看作父母更看作知心朋友,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健康发展。

另外,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改变陈旧的、单一的课堂评价标准,采用多元的、激励式的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滥竽充数》一课,组织学生总结文章的寓意时,既肯定学生总结出的“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的人,是迟早要原形毕露的”。这一观点,同时也肯定学生总结出的“像齐宣王这样对自己的下属不能明察秋毫的君主,是没有作为的”。这一观点。这样看似抵触却不矛盾的多元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总之,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中,应如我校、校训中所言: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功;帮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鼓励每个孩子尝试成功;支持每个孩子自主成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提供能让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才能培养好学生的良好个性,塑造好他们健全的人格,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他们的生命演绎出不同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山西教育》2004年第19期26页荆竹玲老师的论文《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2.《神奇的克隆》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5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课堂气氛营造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我们小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们教师决定的,营造适宜的气氛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气氛,用以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营造气氛 提高 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学生字词句篇的理解应用。而当今的小学课堂上我们的许多老师单纯的教学书本知识,认为在一节课上能把课文里的字词句篇给学生讲解,就算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看似真正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平时的语文课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我们课本上的字词句篇,那么等到实际生活中就会无话可说,无字可写了。因此我们的语文科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充分营造气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上营造气氛呢,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下面和同仁一起探讨一下:

一、课前气氛的营造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个教师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学生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进入一节课的学习更是关键的关键。笔者曾经对我校二十多个班级孩子进行过问卷调查,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在教师轻松微笑的氛围下听课,不喜欢老师板着脸中规中矩的进行授课,同时孩子们刚从课间活动中进入课堂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老师或者话题,他们会很难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这就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应该在课前就要去进行气氛的营造。如你在进入班级授课前,你可以去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更可以让孩子来常唱唱歌,当然我们最好把和孩子的交流与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对于你下面的授课还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班级。例如我在教学《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时,在课前的氛围营造时,我和学生交流有关孩子喜欢的故事是什么时,由于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多是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工具,孩子们大部分对这个民间故事没有一点概念,所以我在课前先给孩子听了一首《千年等一回》歌曲,孩子们在听歌过程中就有问我这是什么歌曲,我给孩子们讲了《白蛇传》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上来了,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给孩子们在讲一个民间故事。这样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学生积极参与了你的课堂教学,你的教学就很容易的开展下去,学生也会很轻松的学到该学的知识,这样很自然的提高了你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中气氛的营造

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自觉的进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来。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课中适宜的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课中气氛的营造。一个笑话、一段课文的录音、一个小故事、一段小视频等等都可以成为课中气氛营造的素材。例如我在教学《船长》(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以及救人的感人画面,让学生体会在那种生与死的关头船长是如何进行安排的,学生的感情随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达到了最高的升华。接着我让学生去体会雨果笔下的船长,学生自己进行对比自然而然的感知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舍己为人、恪尽职守的光辉形象。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气氛的营造

我们已经习惯于每节课后会给学生留下一些作业,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如果是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会让我们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其实我们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后气氛活泼起来。我仍然以《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为例,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由于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的民间传说有一点不同之处,于是我给学生安排了七夕这天我们还有哪些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据说在这一天我们在哪里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等等问题,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在你的氛围下想去解决问题,那就会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这样问题得以解决。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我们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我们创设的气氛中快乐学习,只有孩子们能在我们创设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我们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

【参考文献】

【1】叶 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6

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语阅读;缺失;对策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在阅读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个性的看法、作出自己个性的判断。然而,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篇章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当下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轻写作方法的揣摩与领悟;重内容理解,要点概括,轻说明方法的了解和训练。重情节了解,朗读感悟,轻要素的创造性描述和品味。针对这一现状,语文老师应该走好走实阅读课的三个课时:一是,强化初读,突出认读感知,扎实上好第一课时;二是,走进文本,突出理解感悟,充分上好第二课时;三是,走出文本,突出写法领悟,认真上好第三课时。第一课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老师要以主要内容的把握,中心思想的理解,基本写作方法的初步领悟为指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走完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一步。第三课时教师要紧扣中心思想,以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向,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品味关键词句的佳妙之处,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走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一步,从而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二、学法指导的缺失与对策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纠正,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技能的过程。课程标准中虽然对于学法指导有所强调,但笔者认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材中涉及较少,难辨系统。致使当下的课堂教学“一路高歌”,很少静下心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适时提示、总结、强化语文学习中的规律性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强化学法指导意识,加强习惯的养成训练,点点滴滴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教师应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段意必须是完整、全面、明确、简洁的一句话。可以采用摘句法、分层归纳法、提问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概括。中高年级很多课文的段落都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最能概括语段大意的中心句,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就可以用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并由此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结构,掌握这样的概括段意的方法,试着学习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再如,六上《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节次较多、内容较长,但段落分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时即可采用“分层归纳法”。如三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老牛开口告知牛郎与织女相会,织女的身世,以及通过交谈互相产生爱慕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分层归纳成———“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知和相爱的经过。”

三、综合训练的缺失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目前,高年级阅读课,教师双基“训练”意识淡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所缺失。课堂上说得多,读得多,听和写的训练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之相互促进,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做到全面训练,有机结合,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最优化。“训”就是老师提要求,教方法,训是老师的事;“练”就是孩子根据要求去做,去实践,练是孩子们的事。要做到有练必训,练前面向全体“训”,练中面对个体“训”,练后要检查和评价,也是“训”。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时,在精读四、五两个自然段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自读要求:读,默读4、5自然段;想,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写,在词句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说,把你写下来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在这样的自读要求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阅读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读”前“训”,学生在“读”中“练”,实实在在地经历着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四、鉴赏性阅读的缺失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