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制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制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制图总结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技术制图师IHK 实践教学体系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德合作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项目是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由我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引进德国工商业联合会(Deutscher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tag,简称IHK)技术制图师IHK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技术制图师IHK资格证书项目学制3.5年,通过两次考试后可获得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和难度与德国本土考试一致,因此该证书在全世界享有很好的声誉,代表一个人的高技术水平。本文主要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几个要素出发,介绍技术制图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1 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开展中外合作技术制图师IHK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全面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此次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突出两个“高”:一是高素质、二是高技能。合作办学技术制图师IHK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其实质是就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这主要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根据技术制图师IHK的基本要求和最新发展,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法

2.1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形成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力度,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独立的教学实践体系

实践环节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发展理论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特殊的作用, 是完成学生培养计划和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课外科技创新、专业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金工实训、认识实训、生产实训、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3 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继续学习,鼓励老师跟踪当前最新的技术、与从事机电行业的企业合作,利用各种机会聘请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坚持完成赴德国连续三年间断学习三个月的师资培训。取得德国IHK颁发的师资培训资格和考评员资格。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3.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承担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作用;(2)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3)凸显“技术制图实训”的核心地位;(4)定位于学生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需要;(5)定位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

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为背景,技术制图师IHK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对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制图师IHK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应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即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我院的毕业证书又能获得德国IHK颁发的技术制图师IHK资格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地方经济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经济特色。

3.2 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2.1 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技术制图师IHK教育培养的是在社会生产一线服务的专门性人才,其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欲构建适合本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就需要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以此确定相应的实训环节、实训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实施体系等。

3.2.2 技术制图师IHK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能够熟练掌握手绘及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方法,能够将别人的设计要求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2)能够与他人进行技术交流,能收集技术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选择和使用技术资料;(4)能够从产品功能、结构要求、加工技术、装配技术、实用价值、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性综合分析;(5)能够独立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实施工作并检验工作结果;(6)能够借助CAD、Word和Excel等软件完成绘图、文档、图表等技术文件资料的制作。学生对上述能力的掌握,除在教学中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要素进行学习外,其余大部分均从实践教学中获得。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2

《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中继续培养和提高能力,使他们获得绘图和读图方面的初步训练。围绕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笔者阐述如何开展制图课的教学工作。

1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并贯彻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制图规格,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1.1严格认真传授制图要求及标准

为规范图样,便于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图标准。作为一名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掌握这些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上的一条线的疏忽或一个数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返工。所以,授课过程中严格认真地对制图要求进行讲解,强调标准的重要性。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练习任务,掌握好制图的每个细节要求和标准。通过制图要求和标准的贯彻,要把学生培养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力是制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当中可以制作一些形体的三维模型图片,与二维的投影平面图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更易于分析清楚立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想象出各个投影面的投影;再离开形体,让学生根据各面投影形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板书与挂图教学方法,这样做之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采用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速度加快,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与消化的时间会减少,反而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制图这门课,多媒体可以演示形体的投影、绘图的步骤,但是学生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演示的速度,讲解的时候听懂了,而实际做作业时根本无从下手。所以说,针对制图这门课,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绘图的步骤及作图技巧,老师还是要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1.3借助辅工具,构造空间模型,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工具,比如粉笔盒、水杯、粉笔等等,这些工具相比与二维的投影来说,都很形象、很具体。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应该能很好地把形体的立体与投影联系起来。比如,讲述到圆柱体及圆柱体截切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借助教师上课时带的水杯进行讲解。再比如,讲述到构造三面正投影体系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教室的三面墙面或者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书本进行构造。对于更难于理解的形体,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切割、拼做一些简单模型进行组合,边组合边分析,这样做更容易加深同学们对形体投影的理解,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1.4课堂上预留练习时间,巩固教学内容

对于每节课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会预留好学生练习的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些针对性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讲课深度,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效果。

2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把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和画法贯穿于其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绘图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高度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训

制图课理论知识部分授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这门课进行实训。老师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及要求,明确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实训就是让学生独立练习,独立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少数同学不理解或不掌握的话,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把问题解决掉;只有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老师才会去帮助引导和解决问题。

2.2开展制图和读图比赛

为提高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可以开展一些制图和读图方面的比赛。比如,建筑制图比赛时,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建筑制图标准完成一幅建筑平面图;而建筑识图比赛时,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读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图中的内容。

通过这些比赛,要求学生注意严格遵守制图标准,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仪器,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很好地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CAD课程 考核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3-02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娴熟程度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课程下培养的学生离企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教学,对此,应结合新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过程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不注重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未全面贯彻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建筑CAD原课程标准下考核体系中,评价内容未注重识图读图能力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也没有将房屋建筑制图规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绘制出的图形不规范。如果学生贯彻制图标准,每个学生绘制出的成果图应该会很相似,也轻易就能判别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形成优质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文件便于共享和管理。

第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原课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样一来,两次考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70%。这极易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不重视学习过程,学习马虎应付,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出现了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综合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各种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考核不全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原课程的评价方法没有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任务,同一评价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仅仅两次考试,难以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水平,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二、改革后课程标准下的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项目的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编写,各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个项目后编制了一个实训项目,用来作为过程考核,避免了旧考核体系中的弊端。

新的考核体系总体思想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新课程体系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20%,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取消了期中考试,转用阶段性的项目实训成绩代替。通过阶段性实训测试检测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同时,也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阶段性、过程性技能实训考核评价的构建

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了总成绩的50%,如此大的一个比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建筑CAD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直观地体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人才的选拔,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结协作、自我管理、改革与创新、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内容。该课程设计十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后设置一个实训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来计量,各个项目从简单的单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运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各个实训子项目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流程,每个项目均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来进行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实现了真项目真做。针对每个项目设计了不同的考核内容,在内容设计上分为两大模块,一块为专业技能训练,另一块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阶段性过程化的考核。

1.专业技能占60%。在专业技能的内容设计上主要是看学生将项目完成的同时,对各个项目的知识是否熟练掌握,包含绘制图形的能力与编辑图形的能力,同时每个项目都将识图读图能力贯穿其中。

2.职业能力占40%。在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上,设置了自我管理能力(纪律)、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组织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了技能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后发现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团体实训项目上的互评是小组长进行评价,各组的组长以组内成员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合作项目,而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荣誉,也会主动地去教没有学好的同学,这样形成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而个人实训技能项目的互评则是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总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教师评价除沿用以往传统的做法外,还可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成员参加,选择一些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让企业技术人员评价在这种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建立实训评价表。每个实训后都可以建立一个实训项目评价表,让学生完成实训后在电脑上填写评价成绩。自评成绩由本人根据实训的内容对自我进行打分,考核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本人填写完自评后,写出本次课的总结,看看本次课的得失,有何进步,自己发现了什么操作技巧,有什么问题待解决。实训成果展示,则将本次课的实训成果图形展现出来。在一张评价表上,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这次实训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看到本人的作品,让学生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小组互评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互相评价,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换成小组之间互评,小组与小组之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就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性。

教师评价是在学生提交完实训成果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填写。三项完成后,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会自动进行汇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40%进行自动计算,在10个实训项目全部完成后,将10个实训评价表汇总到一个文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实训总成绩,最后以50%的比例汇总到建筑CAD课程的总成绩中。下面用表1来展示学生的评价。

表1 实训项目八评价表

项目名称 办公楼立面图的绘制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计算机绘图室 机号姓名

任课教师 实训班级 评价得分

评价项目 自评

30% 互评30% 师评40%

专业技能(60%) 绘制图形 (25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13轴立面(10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3-1轴立面(10分)

能熟练地创建楼层表(5分)

编辑操作 (25分) 能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替换门窗阳台(10分)

立面图上多余的线条删除、少的线条添补上(10分)

熟练地进行图案的填充(5分)

识图能力 (10分) 识图准确、并能快速进行图形的绘制(10分)

职业能力(40%) 自我管理能力(10分)

团队合作能力(10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革新、创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10分)

小计: 0 0 0

总结: 综合评价 0

学生成果展(要求展示1-13轴立面图)

(四)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手段与方式。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除采用平时评价、实训过程评价、期末考试评价外,在期末总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进步的权利。而学生往往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对待二次测试的过程。二次测试就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重新拥有了自信。

课程结束后,指导教师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成才.《CAD制图》校本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2]王黎军.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建筑CAD教学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研分析: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图样的识读,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上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为后续学习《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1.2 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依据“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编制水利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如下(见图1)。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理解水利水电行业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5)能识读枢纽布置图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关系。

(6)能识读常见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中工程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8)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

1.2.2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应用制图标准相关规定的能力,具有识读水利工程图中所示工程形体的形状与尺寸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水利工程图样的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应用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通过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促进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性”是指本课程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课程不能代替。“实践性”是指该课程与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相连。“实用性”是指该课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应用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课程如此开发循环进行,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3 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1 制图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标准及有关规定,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1.2 形体构成与表达模块教学要求

(1)能阅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

(2)能依据三视图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

(3)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3.1.3 水工图模块教学要求

(1)培养绘制、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1.4 计算机制图模块教学要求

熟练使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命令,快捷、准确绘制水利工程图。

实训内容:以二维图形的绘制为重点, 将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3.2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1该课程的重点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组合体的绘图与识图;

(2)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3)水工图的识读;

(4)计算机绘图。

3.2.2 课程的难点

(1)制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应用;

(2)组合体视图识读;

(3)水工图的识读。

3.2.3 解决办法

(1)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及读图搭积木,通过150多道组合体的搭积木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读图能力,为突破立体表面的交线难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参观水工模型陈列室、实际水利工程,进行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现场参观,提高了学生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3)计算机绘图按照实例图形的绘制特点讲解相关命令,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在计算机绘图理论课后安排18学时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达到熟练、快速、准确绘图的目的。

4 该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构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科学素质中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以下教学环节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我们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即成为水利行业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轻学法、重进度轻效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应用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专业制图识读能力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兼顾问题提问法、读图搭积木实训法,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堂学习气氛好。

(2)专业制图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水工模型室,灌区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3)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结合,与计算机制图大赛相结合,综合实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制图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导向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

4.2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反映图形图像的内容较多,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工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工程实体展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2)开设开放性实训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等内容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开展技能比赛、计算机绘图职业资格考试。

4.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识图绘图训练与作业;制图综合实训(含参观水利枢纽工程2天)、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合体视图识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的模型搭建法教学模式,专业图识读采用“项目导向实训”模式,用灌区实际工程图纸作为学生制图综合实训的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实训指导书读专业图,通过现场教学图――物对照,最后按老师指定的水工图做模型,并且手工绘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图。

这种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学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科学课程考核方式

制图课程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30%,专业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业、答辩、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专业图综合实训成绩评定以答辩、小组互评、老师点评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习的过程控制和最后的总结提高。

4.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教师通过多渠道如课堂气氛、学习积极程度、作业、测验、实训课成果获得反馈信息后,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恰当的调节,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

5 结语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5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下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方法为线索,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制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以应用为主导,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针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强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实训实践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5]

    推进学长制

    学长制是学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两化”原则的教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机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土木工程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模型;结构识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郑庆波.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科汇,2011(0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