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化工建设项目数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基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实际的化学工业建设项目中会存在诸多潜在环境危害及环境风险。因此,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做好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对我国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所谓环境影响评估(英文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即EIA)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简而言之,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分析建设项目施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后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和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我国是最早实施该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并于200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此给予了法律保障。

1.化工建设项目的特点

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但化工建设项目本身存在着许多客观的不安全因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较大。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有超过六百万种的化学物品,其中70%以上有剧毒和腐蚀性。例如硫化氢、甲醛、苯以及氨苯化合物等,具有致癌、致畸或者致基因突变的危险。据医学证明,在目前所知的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百分之八十,其中有毒的化学物质占八成以上。尽管化工建设项目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此也带了严重的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

1.2产品及原辅材料品种复杂,“三废”多且处理难度较大。现代化工建设项目所需要的产品及原辅材料品种比较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毒害性,较之于其他行业而言,化工建设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此外,化工建设项目所排放的“三废”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以及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成为产生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

1.3生产工艺连续性强,技术不稳定。与其他行业不同,化工行业属于生产连续型行业,具有流程性特点,生产工艺一般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一旦进入到生产状态,就只能进行周期性停止,否则就会产生安全事故或者环境污染;就目前我国化工建设技术水平来说,许多企业仍处于起跑阶段,客观条件制约着工艺设计水平和设备质量。在这种生产状况下,使得工艺与设备事故频发,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危害。

2.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基于化工生产行业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1对化工建设项目进行定性。这一评估要点只要把握住两个方面即可:首先要看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是全面分析环境影响程度的基础;其次要做“物料平衡”分析,整合各个环节的物料输入与输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污染的防御与治理措施。化工生产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三废”物质,但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御和治理。因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也成为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要点之一。

2.3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对于化工建设项目而言,环境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预测、环境风险管理以及环境防范措施与应急计划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环境风险评价机制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要点中的重点。

2.4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与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化工建设项目必须满足施工地区的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安全和环境隐患;化工企业的建设选址也很关键,必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否则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害。

2.5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实施具有引导作用,它包括鼓励发展性政策和限制淘汰性政策。前者主要是针对一些高新技术化工产业而言的,它鼓励那些节能降耗、污染少的新兴企业的发展;后者则对那些投资多、见效少、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进行禁止和加速淘汰。因此,化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要点之一。

结语:总而言之,化工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特点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化工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钰.提高环境评价质量 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解读[J].环境保护,2011(14).

[2]宋世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探讨[J].当代化工,2006(02).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热处理技术;现状;技术改造

石油机械制造产业,主要是向地质资源开发、陆地、海洋,进行提取、输送有关设备的行业。石油机械产业具有种类多样、技术性高、涉及面广的特点。石油机械的作业环境、条件、要求都十分特殊,石油机械设备都应具备耐高温、防腐化的特质,而热处理技术是机械制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1]。因此本文就对石油机械制造中的热处理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期望可以为石油机械设备长期、安全、高效的作业提供理论借鉴。

1 石油机械制造中,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1.1 热处理加热设备较为落后

石油机械热处理设备的优劣,直接的影响着石油机械热处理的效率与质量。现今,我国热处理的设备,其采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多数的产品都是在氧化氢中进行,加热设备较为落后。经由氧化氢环境的处理操作,可能会导致部分产品出现表面脱碳、氧化,以及在淬火表面发生裂痕,进而影响热处理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造成更多热处理工序的出现[2]。

1.2 冷却环节的重视度不足

现今,多数的热处理厂注重热处理的开发与性能,追求设备的热处理能力,但是对于热处理的冷却循环系统的重视度不足。在热处理中,淬火的冷却形式主要是采取静置的方式,不能满足现今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的冷却需求。因重视程度的差异性、资金投入的不同,常导致热处理中的冷却环节,成为石油机械热处理中的薄弱点[3]。

1.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现今多数的热处理厂家,仅仅注重生产效率,追求利益的获取,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较弱。多数的热处理厂,仍然在进行超标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热处理排放的污染物,具体如表1所示。有害物质以及具体的产生过程,具体如表2所示[4]。

1.4 热处理产品质量的检测、控制不能满足要求

热处理的产品,都应经过专业的步骤进行检测,看其生产性能是否满足标准。现今热处理的产品性能、质量的控制,主要是经由试棒检验表面的硬度。热处理的工艺参数的设计,主要是经由常规的钢材牌号进行筛选。在进行试生产之后,进行工艺参数的修正,这就导致了在材料成分差异大、产品种类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热处理成本变大、工作量增加、生产周期延长的问题,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5]。

2 石油机械热处理的技术改造措施

2.1 加大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热处理技术,因受到热处理环境问题的影响,其技术水平不高[6]。尤其是盐浴炉、空气加热电阻炉的处理,更是制约技术提高的主要原因。现今,伴随着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的推出,增大其推广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石油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可以改变电阻炉的加热形式,用电阻带替换电阻丝,提高电阻炉的加热效果。同时可以升级改造电阻炉,可以选用轻质高强度硅酸铝纤维,进行耐火材料的更换,提高热处理的效果。

2.2 提升冷却技术水平

冷却工艺,是热处理工艺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机械零件的性能,与冷却质量的优劣直接相关,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冷却技术的水平,进而提高产品的性能[7]。现今,我国有专门从事淬火冷却设备的研发企业,可以满足产品的冷却需求。

2.3 大力推行节能环保技术

我国工业的生产状态,一直处在一种高耗能、低产出的模式,传统的石油机械制造热处理技术,付出、收益存在严重失衡问题,因此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技术,是未来石油机械制造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较为先进的石油机械制造热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激光热处理技术;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低压渗碳热处理技术[8]。

2.4 不断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

现今,对于石油机械设备的生产,应不断的提高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应不断的增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机械设备生产的资源配置,不断的实现石油机械设计、生产的专业化、大型化与综合化。

3 结语

热处理技术,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工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9]。相信在未来,伴随着石油机械设备的作业承载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不断的提高石油机械的热处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丽月.关于我国石油机械处理技术现状与未来探讨[J]. 中国石油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05).

[2]卜斌.关于提高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的几点思考[J].化工管理,2016,2:178-179.

[3]赵影.石油机械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7).

[4]赵曦.热处理工艺绿色性评价与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4]王建友.石油机械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4, (03).

[5]戴拥军. 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7:196.

[6]赵影.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7).

[7]曲景权.石油机械制造中热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技术改造[J] .技术研究,2014(06).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有机波谱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有机波谱分析是我校应用化学、精细化学和分析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波谱仪器的普及使,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已经成为鉴定有机物和测定其结构的重要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微量、准确、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化、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化学工作者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为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实践效果良好。

一、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有机波谱分析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MS)。近3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物理技术的发展,有机波谱分析方法以其快速、简便、准确、微量化等特点已成为有机分析方法的主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UV、IR、NMR、MS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四谱特征,掌握应用四谱知识进行结构解析的基本程序和解析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考研深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有机波谱分析》课程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容理论性强、繁杂、抽象、难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把波谱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内容里面,力求与时俱进。

二、采用“引导发散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采用“引导发散式”的方式。首先对有机波谱整体内容作一个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有机波谱所要讲解的内容。接下来对每一章节进行具体的阐述,而具体讲解的过程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一节进行具体讲解,而是以一个中心为起点,然后向各个小节的内容进行扩散,体现“引导发散式”的教学模式,由简单到复杂。通过采用这种“引导发散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整体知识和每一章节知识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掌握,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面向问题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

在学习有机波谱分析这门课程之前,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化学,也能够写出许多化学反应,并且能够利用一些结构理论赖解释许多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但是当遇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时却不知所措,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特别是那些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新的化合物。因此,在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解决有机合成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从合成开始,经过对样品进行纯化处理,选择分析方法,直至最后的谱图解析。通过“面向问题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知识,而且在对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手段,加强学生对四大谱图数据重要性的理解,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

四、采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内容理论性强,非常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相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难学的课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使学生一目了然。譬如:IR中基团的不同振动形式,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将基团振动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示出来,这样学生非常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这个平台,强化了教学效果,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是从事化学、化工、生化、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鉴定化合物结构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对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令芝,龚淑玲,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

[2]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嘉谟,丁一刚,陈金芳.论毕业设计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J].化工高等教育.2002(4).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化工企业 作业成本法 应用

自成本会计诞生以来,“标准成本”、“预算成本”、“差异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多种成本核算法相继推出,各种成本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从二十世纪八十以来,各生产领域逐渐实现自动化生产,经济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成本核算的精度也遭到质疑。基于此问题,不少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由美国学者罗宾?库伯与哈弗大学教授卡普兰提出的,随后这种方法迅速被西方许多先进企业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也成为ABC成本法,其中A是指成本管理中的重点,B是次重点,C类也就是一般作业,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按照巴雷托曲线所示意的曲线对各种作业进行主次管理,它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商业、人口、物资等行业,在管理过程中它既能兼顾到重点问题,也能兼顾到一般性问题,从而实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实现最高效的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也就是以生产中的各作业单位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生产需要作业,作业需要资源”,作业成本法通过对各个作业所需资源的核算,能够帮助企业将更多的间接成本合理的分配到产品的生产中,使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从而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单价的确定、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真实的信息。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的区别就在于作业成本法能够将更多的间接成本有效的分配到生产环节中,同时在分配过程做使用了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而不是单纯的机器小时或是人工小时,因此得到的结果更加合理也更加准确。

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消耗量,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消耗量,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确定各种资源的整体消耗量,将资源的消耗量归纳到各资源库中

2.2确定主要作业单位,并建立作业单位成本库

2.3确定作业单位的资源分配动因

2.4根据各作业单位所消耗的资源动因数,将个资源库中的资源平均分配到各个作业单位

2.5确定各作业单位的成本动因,再根据各作业的成本动因计算动因分配率

2.6根据各作业单位的成本东因数将作业单位成本库中的价值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单,完成产成品的成本计算

3.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而设计的做业集合体,各个作业单位相互串联形成作业链,生产中的各作业单位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然后这些资源形成一定的价值并且传递到下一个作业单位,最终形成产成品提供给客户。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的资源消耗与作业产出的结果就是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就有必要对这个作业链进行控制,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作业过程,并从作业中找出调整企业的途径,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也就是作业成本法的最终目标。作业成本法依靠作业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成本信息,使企业可以有效的区分哪个作业环节是增值作业,哪个作业环节是贬值作业,从而安排生产环节的取舍;以价值链为分析依据的作业分析,能够以客户为导向,帮助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改造,从而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

二、成本作业法在化工企业应用的现状及环境

1.化工行业的特点

中国化工行业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度,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石油化工业、精细化工业、农药化工业等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一世界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国化工企业与世界领先化工企业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得尤其迅猛。化工行业属于连续性较高,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的生产企业,而且各作业环节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就相当合适。作业单位的生产特点如下:物料采购,化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其实并不复杂,为了方便原材料及时稳定的供应,一般每种原材料都会有多个供应商,而且化工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物料运输,化工企业的原材料一般都是液体、气体、粉状物质,而且运输量较大,因此化工行业的材料运输一般都会选择水路运输;工艺流程,化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品种较为固定,生产设备的投资较高,生产过程是靠调节工艺操作参数来确定的,生产流程的高效、连续、高产是化工企业的重要保障。

2.中国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以前,中国的化工企业只注重生产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人们眼中只有经济概念没有环保概念,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当中国的太湖、长江、黄浦江等数不清的河流被污染后,政府才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现在的企业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投资也加大了。进20年来,中国化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主要表现在:对成本管理观念的改变,现在人们普片认识到,进行成本管理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发到国家的企业管理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国情,对优秀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对传统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一些化工企业推行了严格的成本制度,根据西方的标准制度与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成本制度,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少化工企业运用了逐步结转与平行结转相结合的方法,它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不仅可以计算出成品的成本也可以计算出半成品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成本核算的步骤,便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对成本指标灵敏度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不少企业也划分了小核算单位,通过成本责任单位的划分,有效的组织各个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这也是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有效监控。

三、总结

各种法律因素、竞争因素都要求现在的化工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充分利用资源,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的同时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业成本法就是当前最适合化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通过化工企业引入成本核算的分析与具体的计算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多重因素,计算出最精确的资源利用情况与作业成本值,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做有效的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沈建华.作业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探讨[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3、12、01.

[2]陈东明.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2(12).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 机械工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 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2,3]。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主要研究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具有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经营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4,5]。

1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众多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械工程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体系

2.2 课程群建设

14个模块对应着不同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

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通过这个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基本技能模块是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模拟和计算夯实基础;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模求解、设计计算、系统分析与预测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底。

专业基础模块是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

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是通过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通晓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是在综合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本行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

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是通过TRIZ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创新设计与创新制造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

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是通过各种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前沿知识讲座、企业管理讲座,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机械工程企业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市场经营工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课程群,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云沛.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10-30.

[2] 韩毅曈.工科院校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5-35.

[3] 李和平,肖忠跃,罗淑平.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提升高校工科教学质量的探索[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9,30(6):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