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 外贸函电案例教学外贸实践操作

一、外贸函电课程简析

1.中职函电课程简析

当前, 传真、电子邮件以其更为迅速快捷,方便经济的通讯成本等优势,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信函、电报、电传在国际贸易交流中获得了主导地位,但其基本格式和表达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以说外贸函电就是一封用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的信函,是一门外贸业务与英语书面表达相结合的实用英语课程。它根据外贸业务环节的实际程序,用实例系统地展示函电往来的内容、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外贸函电本身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质。

2.目前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现状

目前外贸英语函电教材和书籍种类繁多,但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陈旧。一些再版教材,内容基本沿袭旧版,有的只是做了简单修改。比如,外贸英语函电教材仍是大篇幅介绍电报和电传,但是事实上外贸业务的联络已经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进行;内容模块还是沿袭以往的介绍,报盘,还盘,订单,装运,保险,争议和解决,业务等模块,忽视了实践应对。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是不能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的。

3.外贸函电教学的现实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未来近几年需要有一大批具备外贸业务知识和外语本领的复合型人才,结合这种外在环境和教育现状,笔者认为中职外贸函电应以培养磋商业务和撰写业务函电的综合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建议在外贸函电教学上尽量结合当今商贸的实际需求及其核心问题,在信函的体例设计上更注重实际应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的建设性建议

1.案例教学的引入的必要性分析

以往的课文教材主要突显整个函电体例的流程性但较宽泛性。通过向学生交待外贸流程中的函电操作,主要是以使学生掌握商务函电的起草,书写,并且相应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目的,这种教学因没有照顾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而缺乏实践针对性。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的逐步深入,日新月异的外贸操作方式,以及争端的不断出现,都把从业者的要求从原先语言的一元提高到包括语言、流程操作能力、实践应对能力的多元化要求上来。那么这就从客观的角度上要求我们的外贸函电课程教学要结合国际贸易业务,进行案例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分析

开设外贸函电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的由来

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首推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在院长兰革戴尔的指导下,学院强调在教学中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认识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到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被美国所有的著名法律学院所采用,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案例教学的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案例的进行过程中领会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点,提高理解问题细节、灵活应对国外来函能力。

第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从多次的应对策划中获得更为贴近实际的外贸知识,而且潜意识中提高了其对于表达方式的甄别、讨论技能的改进,并且通过环境模拟还可以增强学生面对外贸困境时候的自信心。

第三,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外贸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外贸环境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将来毕业应对工作情境的挑战。

5.案例教学的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选取外贸函电中一个模块--客户抱怨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按照教材惯常的思路,通常是以客户对于产品质量,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投诉,我们是分别如何回复的,在回复中我们用一些较为固定的语句来表达。但是现在的国际贸易实际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很多情况并不一定是由于出口商单方面的原因导致以上环节的问题产生,因此实际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处理的方式也由于实际案例的产生变得不再只是机械地应对,而是基于实情调查后的解决。以下给出的是本课环节的案例和教学设计:

S.S“ Blue Sky”. MEN’S GARMENTS

Referring to our letter dated March 17, 2005,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en’s garments under contract number ACR-973 shipped per S.S. “Blue Sky ” after the goods are discharged at our port ,we found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in discrepancy ,what we need is actually the MEN’S garments but KIDS’ garments instead.

In order to support our claims, we are sending you herewith you some pictures of the goods we received.

Please give our claims your most favorable considerations and let us have your settlement at early date.

Yours faithfully

Enclosure : As stated

教学设计如下:

显然,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关于客户抱怨的概念掌握和例文中的处理应对,而如果引入了案例教学则可以针对于每一个案例情境进行细分,再做出针对性研究和解决。我们根据客户对于某一个订单抱怨的案例,给出学生一系列设问,(如下框所示)

根据笔者授课过程中逐步设问,以及学生的互动回答,讨论,展开头脑风暴(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反馈情况综合如下:

就以上情况,最后学生草拟以下文章:

Feiyon sons Co.

Rm 508-5411 Tongle Bldg

Shennan Rd., Shenzhen(51686),China

Thank you for you letter October 21.We regret very much to learn that the Men’s shirt you kindly ordered were omitted from the shipment and that Kids’ were sent to you instead .Your complain was immediately sent to our quality director for investigation.

On going into the matter, we found that a mistake was indeed made by us .The slip-up occurred in our mew automated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causing some problem during the data entry stage .Your order number was unfortunately confused with another one (ACR-943).We sincerely regret that it caused you so much trouble, especially because the goods were intended for your special sale.

We have arranged for the right goods to be dispatched to you at once. Relative documents will be mailed as soon as they are ready.

We have already faxed to inform you of this, and we enclose a copy of the fax.

The Kids’ shirt youkindly returnedreach us today. Your accountwill be credited with the invoiced value of this Kids’ garment and returning charges . Our credit note is enclosed.

We apologize again for this mistake and inconvenience caused to you.

Yours sincerely

通过以上的案例,以及头脑风暴,学生习作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给学生带出的是具体问题,最后促成的也是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培育。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2

本文把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技巧教学实践类课程统称为“教学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入门级课程,对于此类型课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课程设置是: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汉语国际教育四种课程,使用的教材分别是:刘?(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徐子亮、吴仁甫(2006)《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黄晓颖(200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周小兵(2009)《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合,这时如何处理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这些课程之间的潜在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本文将从课程现状、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三方面对课程的潜在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

1课程现状

四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1.1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课)课程是理论应用并重,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论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课)课程着重探讨对外汉语教学法,以语言教学法流派为基础,介绍了分技能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以下简称技能训练课)课程侧重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微技能探讨,从诸多方面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并附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例评析;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是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要求,符合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学通论、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语言技能课教学,并附有优秀教案示例。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通论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方法,同时也采用案例分析等一些方法;教学法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技能训练采用讲授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评价等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则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指导法等一些方法。教学手段上均除使用最基础的黑板粉笔外还使用PPT、教学视频、汉语国际教育实验室课堂实践录制等手段。

1.3课程特色

通论课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保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法课程则主要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并把这些教学法应用到分技能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课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训练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为其特色,本课程中实践及观摩内容所占比重大,汉语国际教育课比较全面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饱满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

2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从基本情况来看以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为主,配以教学通论理论课,汉语国际教育全面分析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除讲授外还运用其它教学方式,开设时间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遵循人类认识规律,考核方式也从理论考试到一般灵活多变的考查课。

但是,教学通论课作为本专业的入门核心专业理论课将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因此课时稍显不足,在除讲授方式外,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作为注重实践实例分析课也应该有除讲授外的其它授课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实践的课程并未以实践方式考核与教学目标有偏差。

(2)教学内容上看四门课程的交叉部分非常多,比如二语习得理论、教学法、语言要素教学、分技能教学等内容四门课中均涉及到了。这四门课程内在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但同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认为其中大部分内容只是在重复,因此对于学习过的内容只做简单的复习,或者只是串讲一下,有些教师甚至省去不讲,这样不但课堂利用率低而且易使学生在后来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课上形成不重视的态度,因此协调这几门课程之间的教学极为重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四门课程也趋于一致,在除讲授理论外,四门课程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是类似的,甚至可以运用相同的案例,这些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很难理清头绪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该在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侧重,教学手段也应更丰富化。

(4)这四门课程特色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均占有重要角色,通论是入门课,内容比较全面,注重理论;教学法课是通论里面讲述过的一部分但着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把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教学技能训(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练课,是对通论和教学法的进一步实践深化,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汉语国际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内容全面,在学生学习理论,进行实践训练后再回到理论上来,再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再加上学生本阶段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

3课程教学改革协调方法

(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由于这几门课程表面上内容的交叉相同,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轻视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过的内容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得不到深入和升华,所以必须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关系的理解认识。

(2)整合教学内容,应呈现一种互补的状态,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注重科学系统,同时又应注意侧重点,不能为了让另一门课有内容可讲而忽视本门课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应从不同的侧面、详略分明、重点清晰的讲解,教学顺序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能够使每门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大的整体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宏观定位后再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应该特别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继续尝试其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形成报告,将原来的讲授式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操作式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结果的最优化。如通论课以讲授为主,教学法以讲授和实践结合为主,技能训练以实践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等。

(4)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与实践指导,重视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教学方法和技能,这里的实践不仅指课堂教学过程模拟的实践,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观摩,及真实的对外国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的模拟实践是基础,是对理论知识的初步应用;教学观摩使学生通过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发现自己的欠缺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真实的实践教学则是考验综合素质的验金石,所以这三种形式的实践缺一不可。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是主要练习教学法还是练习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应该有所区分,当然最终的教学应该是综合能力的表现,但在开始练习时有步骤分部分的练习对每部分的扎实掌握大有益处。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3-06-02

作者简介:刘丹(1982- ),女,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这个名称刚出现时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近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跨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行列,涉及的教学范围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教学涵盖了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储备力量到为不同需求的外国人打造汉语课程。伴随着这样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就显得更为狭窄。因此,一个新的名称随之孕育而生——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将这两个名称做了如下的区分:“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虽然这里用“国内”和“海外”的地域差别区分了两者,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点投向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把“国内”和“海外”融在了一起。由此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慢慢褪去青涩而日趋成熟,成为带着国际化标志的“汉语国际推广”。那么,如何让正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生“走出去”,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无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当前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走出去”在高校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育”,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学科基础是语言教学。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展现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含义,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对外汉语教学从比较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国家外交战略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但具体到某所高校,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们“走出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偏低等。先从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来说,学生的知识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自身的汉语知识和文化修养既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又需要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从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来看,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环境,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环节,绝不是坐在课堂里听了课就能够有成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与应用,但在校本科生的语言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而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又离不开自身的实践。因此,如果学生在汉语基础不扎实、汉语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走出去”,往往会带来既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多的后果。面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会选择“3+1”或“2+2”的模式来兼顾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这样的设计有其优势,可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受到质疑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有序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课堂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其次,这样的学习模式显而易见地会受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再次,建立在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前提下的匆忙“走出去”,是否会使大多数人沦入“自身学不到,别人教不了”的尴尬境地?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际教育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上搭建起中外文化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更多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并提供学习机会。对外汉语教师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针对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我们应该依照专业的自身特点来为这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储备人才的本科生量身打造专业实践途径,既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期间打牢基础,又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全国高校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依托学校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合作,派遣本专业的学生去听课;第二步为校内微格教学,本校教师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模拟教学;第三步利用本校与越南学校的合作,派遣学生出国实习。与之相比,大理学院的实践教学另具特色,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观摩教学、个别教学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成绩都有客观详细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的50%和留学生的50%构成。课堂观摩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实习生听讲、准备教案、说课、试讲、正式上课、评课、总结,每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同样,云南大学实践教学方式则是以外派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教授综合课、口语课等,同时撰写论文、日志、教案、案例分析等。综合以上学校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到,各高校均着眼于以学生学习即将结束时的“走出去”实习,以专业实习的方式取代全部的实践教学,而未能将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四年的教学全过程。因此,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将眼光放在“走出去”上,还应该从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以及实践教学的监控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本科生四年学习中贯穿始终,从而实现以国内外实习环境为基地的包含着感知性实习、提高性实习和专业性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建立基地,用好基地

建立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建立稳固的、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的实践教学基地离不开与国外的学校和文化传播机构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因此,要注意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需求、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利用实习基地的人才资源、环境资源和工作平台,努力使学生四年的学习自始至终与实践教学挂钩,从而促成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基地紧密联系的良好关系。

笔者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就尝试由实习基地员工直接参与教学和由学生分阶段、分方向深入实习基地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式。所谓“请进来”,即请实习基地负责人及员工深入课堂进行教学、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研讨。例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实习基地的教师、负责人、员工,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创业实绩,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的教育。而“走出去”,则是借助与国外学校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和国门,到这些学校进行实习、短期互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体会和学习外国文化。

2.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尤其是与理科专业相比,特征鲜明的实践教学课很少,如实验课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用心思考,建构与专业特点相吻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此,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之必须。在这方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取结合生源、专业课程、就业去向三方面,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一个中心,四个板块,四项结合”为主体思路所构建的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里,“一个中心”,即以培养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四个板块”,即理论课实践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四项结合”,即理论讲授与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习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对于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校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制作了实践教学手册,全程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成绩。每个学生都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前接受明确的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和工作记录。在完成专业实习实践任务的阶段,采用了“请进校门,走出国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汉语教学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制订了统一的实习计划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组织教学,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规定的汉语教学任务。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实习体验,实现了学生专业实习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

3.抓好测评工作,重在实践效果

抓好测评工作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测评方式的探索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关于这一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已经作出了证明。那么,怎样的测评最科学、最适用?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测评方式不失为一种借鉴。其具体做法是:第一,坚持“八个关注”,即对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关注基础课的训练落实,关注双语课的双语教学落实;对实习课的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计划的落实,关注教学内容的落实,关注文化展示的落实;对英语实践课,关注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四大板块的训练落实,关注英汉翻译四个结合中学生活动环节的落实,关注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的落实。第二,测评标准的监控,要求各实践教学课程制定具体的测评标准,并在实施中加以修改和完善。第三,以学院统一要求和规范为指导,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年度毕业论文管理操作性文件的拟定与执行,实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操作性的统一。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要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要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路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应是可供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尝试的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李毅.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3]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学研究,2007,(12).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 汉语语体 习得 回顾 前瞻

一、引言

外国留学生说话或写作时,常常出现语体偏误。例如:

(1)老师:你的手好了?

学生:痊愈了。

(2)我想询问他一件事。

(3)邀请信:我们在12月6日晚上举行结婚,请老师来玩玩。(常敬宇,1999)

上面所列语体偏误并非个别现象,这说明关注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非常必要。

学界对语体的界定很多,可以参见林裕文(1960)、王德春(1987)、黎运汉(1989)、王希杰(1996)、李泉(2004)等等。本文“语体”是指语言运用的交际功能变体。人们在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场合等的不同,在选择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材料等方面会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言语表达形式。不同的语体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都各有特点。

二、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研究的价值

就汉语本体研究而言,国内对于语体的认识并不一致,汉语语体问题仍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陆俭明,2005)。因此,从学习者的视角对汉语语体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认识。

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而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一直都是语音、词汇、语法的习得研究,对语体习得关注很少。评价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成效有“正确、流利、得体”三个标准,学界多侧重“正确、流利”,常常忽视了“得体”这一标准。“得体”则与语体密切相关。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如何加强语体的教学,提高学生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汉语教学面临的难题。因此,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研究,对于国际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研究可以为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将有助于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深刻认识汉语语体,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的语体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体交际”的最终实现。

对于留学生语体习得的研究,不仅能拓宽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增加研究视角,而且研究成果也将更直接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研究留学生语体习得现状,进而探讨各种相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符合汉语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建议,探讨教学新思路。

三、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研究简要回顾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语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有学者开始重视从语料库出发、运用量化的方法研究语体特征标记,例如:曹炜(2003),黄伟、刘海涛(2009)。基于语料库的语体风格研究是语体学科的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可能是其奋斗的极终目标(丁金国,2009)。与国外英语学界相比,现代汉语关于语体特征标记的研究还有一些差距。Biber(1999)首次研究了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的口笔语语体特征。Leech(2001)初次揭示了口笔语语体中词汇频次的差异。

从语体教学或习得角度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运用语体量化分析法对教材的语体分布情况进行考察,如张莹(2005)、吴越(2007)、韩莹(2008)。2.重点研究留学生汉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如胡晓慧(2008)、张春玲(2008)、刘圣心(2008)、韩莹(2008)、张憬霞(2009)等。研究如何避免留学生书面语体中口语化倾向问题,从教材编写、词汇分级、练习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如曾毅平,2009;王福生,2002;王晓娜,2003;汲传波,2009。3.泰国学生语体习得及语体能力培养研究,如周芸(2010、2011)。

根据韩莹的调查(2008),在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文献数据库中,词汇研究有2113篇相关文献;语法研究有3500篇相关文献,但语体研究仅有206篇相关文献。由此可见,语体研究还没有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对外汉语教学语体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经验总结阶段,量化分析、实证的研究非常少。相对而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体研究更为深入,如Petch-Tyson(1998)、Cobb(2003)文秋芳(2003)都通过选取语体特征标记对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体习得的规律。

综上所述,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体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体教学”,而针对学习者的“语体习得”研究仍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缺乏科学性。已有的针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研究,仅有国别的成果(周芸2010、2011),缺少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留学生的整体情况的考察。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是质的研究,很少有基于大型中介语语料库的量化研究。即使有个别量化研究的成果,所采用的语料样本很少(张憬霞,2009),只是针对中介语书面语语料库的部分研究,没有针对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的研究。因此,今后的语体习得研究,需要在以上两个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对象的国别应该多样化。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应该借助大型中介语语料库,并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近年来,大型语料库的相继建立并且免费开放,为该研究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研究前瞻与设想

(一)研究目标

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研究可设定两大目标:其一,通过语料库分析,发现学习者汉语语体习得规律;其二,根据发现的规律,制定针对学习者语体习得现状的教学对策。

1.发现学习者汉语语体习得规律

研究可利用现有的大型中介语书面语语料库、中介语口语语料库,通过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中介语与现代汉语语料(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汉语口语语料库(美国语料共建会LDC所收集的汉语电话语料、自建的现场访谈节目语料和中国传媒大学音视频语料)进行比较,将留学生抽象的语体能力用数值体现出来,首次全面地描写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的总体状况。该研究将从留学生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口语中的书面语倾向、语体特征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规律。另外,还将比较不同水平、不同国籍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的异同。

2.制定针对学习者语体习得现状的教学对策

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视角分析造成留学生语体偏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二)研究内容

该研究将从学习者和教学对策两个方面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进行研究。

1.学习者研究

(1)留学生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研究

我们假设留学生书面语中有口语化倾向,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留学生书面语中的口语词、口语句式逐渐减少;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利用中介语书面语语料库,利用语体特征标记,对随机抽取的大样本库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并与现代汉语语料进行对比,发现留学生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为保证中介语语料有较强的书面语特征,需要选取议论文体裁的语料。相应地,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也应选取议论文体的语料作为书面语的代表。研究采用语体特征计算方法分为两种:计算标准化频次和计算百分比。另外,还将就自建的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学术论文语料库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语体偏误。

(2)留学生口语中的书面语化倾向研究

我们假设留学生口语中有书面语化倾向,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留学生口语中的书面语词、书面句式逐渐增多;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口语中的书面语化倾向存在差异。将借助中介语口语语料库,利用语体特征标记,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并与现代汉语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发现留学生口语中的书面语化倾向。

(3)留学生语体特征变化研究

以上研究是从共时的角度对外国留学生的语体习得现状进行描写,本研究则是从历时的视角观察留学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语体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方法也是通过对中介语语料的量化分析,对比中介语语料和现代汉语语料,发现其中的规律。

(4)留学生语体转换实验研究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针对留学生的语体习得情况进行研究。测试试卷的编制主要采用前文研究得出的结果,把留学生典型的语体偏误情况制成问卷,对留学生进行测试。该研究的目的是对量化研究的验证和进一步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语体习得状况研究、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语体习得状况研究、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语体习得状况研究。以上三个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语体习得进行分国别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

2.教学对策研究

(1)汉语教材编写对留学生语体习得的影响及其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有影响的几套教材的语体情况进行分析,试图解释留学生语体情况的原因,并对于今后教材编写提出建议。本研究不对教材进行穷尽分析,而是随机抽取大样本进行考察。

(2)汉语教学模式对留学生语体习得的影响及其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重视正确性、流利性,不重视得体性)进行分析,解释留学生语体偏误的原因,提出今后教学模式改进的建议。重点考察目前已经出版的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示范课视频等成果中有关汉语语体的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汉语要素教学与语体习得、汉语技能教学与语体习得。

以上两种研究是从汉语要素、汉语技能教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将词汇、句法、听说读写的教学与语体能力的培养结合。我们将重点考察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案例、对外汉语要素、技能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汉语语体内容。

(三)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法

用于对比分析的学习者语料来自四个语料库,分别是中介语书面语语料库,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料库,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研究可选取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的若干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2.语篇语体量化分析法

本方法是确定语篇语体属性的研究方法,将学生抽象的书面语能力转换成具体的数值表现出来,分析对比各个分数阶段、各种文体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同时从语言的词汇、短语、句法及篇章层面对学生的语言使用特征进行考察分析。

3.问卷及测试设计

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体能力进行测试,对外国留学生的语体意识以及语体学习策略进行调查。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问卷设计,主要调查教师对于教学实践中语体教学现状的认识以及持有的态度,并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语体意识。

4.个案跟踪

采用跟踪录音的方式对高级班的留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下来所有谈话录音,转化成文字,再运用汉语语体特征标记进行考察。

5.描写、分析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这一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和解释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语体的中介语系统,主要包括:根据不同的语体偏误类型来分析各类偏误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对偏误(或回避)的原因做出一定的解释。

(四)研究步骤

在针对学习者的研究方面,本研究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体习得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共时的研究重点是对中介语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具体研究步骤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测试、中介语的取样分析,确定典型的汉语语体特征标记。这些汉语语体特征标记包括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确定了汉语语体特征标记之后,重点是对中介语的书面语、口语语料库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各语料的语体值即正相关总值和负相关总值,并分别和与之相应语料的语言结构总数相比,求出它们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得出该语料中语言的正相关成分的比例和负相关成分的比例,而两项相抵则得出该语料的语体量值。通过对语体量值的分析,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留学生语体习得情况进行全面的描写和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对汉语教学来说,外国留学生的语体习得不能没有时限,不能没有标准,否则,教学就无据可依,乱无章法。语体的习得应该有一个低、中、高的标准,不能拿对中国人的标准要求外国留学生。对外汉语语体教学,除了应该有高低语体的标准之外,还应该有理解与表达之分。即,应该理解的语体层面要高于表达的层面;表达的层面应该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对汉语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找语体的核心成分。

历时的研究重点是针对外国留学生语体特征变化的研究。其一,采用中介语语料库,考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留学生汉语语体特征的变化情况。其二,采用个案追踪调查的办法,观察分析留学生的书面语、口语发展情况,重点考察其语体习得发展情况。

在教学研究方面,可以针对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汉语各要素教学、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形成留学生语体习得现状的原因,提出教材编写、教学改进的建议。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进行分析。这包括对中介语语料的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关系中,二者不是平行的,而质化研究是基础,量化研究则必须在质化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舍此将一无所获(丁金国,2009)。本研究将在前人使用的汉语语体特征标记(彭宣维,2000;张莹,2005)的基础上,借鉴英语学习者语体习得研究的成果,确定本研究分析中介语所使用的语体特征标记。这些语体特征标记分为词汇、句法、语篇等几个层面。

另外,还需要对“语体特征标记”分别在中介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确定留学生语体习得状况。研究难点是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需要借助SPSS,计算某些词、句法格式的标准化频次和分布比例、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等。

五、结语

为了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我们认为必须将“语体意识”(stylistic consciousness)的培育(acquisition)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地位(丁金国,1997)。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分析了语体习得研究的现有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目标与设想。我们深知,虽然外国留学生语体习得研究非常有价值,但由于其研究难度非常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参与。

(本文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2年科研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差异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2]曾毅平.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修辞学习,2009,(5).

[3]常敬宇.言语得体性与对外汉语教学[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编.汉语速成教学研究(第二辑)[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4]丁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5]丁金国.基于语料库的语体风格研究——兼论量化和质化的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2009,(4).

[6]韩莹.中高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书面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7]胡晓慧.试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口语体倾向[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

[8]黄伟,刘海涛.汉语语体的计量特征在文本聚类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29).

[9]汲传波.中级综合汉语教材语体不对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6).

[10]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11]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1).

[12]林裕文.词汇、语法、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13]刘圣心.高级阶段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培养与考察[D].广州:暨南大学,2008.

[14]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15]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6]王德春.语体论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

[17]王福生.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等级的划界问题[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

[18]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9]王晓娜.第二语言语体能力的培养与教材虚拟语境的设置[J].汉语学习,2003,(1).

[20]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21]吴越.中高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口头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22]张憬霞.高等HSK考试中学术书面语能力考察与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23]张春玲.中高级阶段越南学术汉语语体偏误分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

[24]张莹.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中高级听力教学模式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5]周芸,张婧.泰国学生汉语谈话语体能力习得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3).

[26]周芸,张永芹,张婧.论泰国学生汉语语体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2).

[27]Biber,D.Johansson,S.Leech,G.Conrad,S.& Finegan,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28]Cobb,T.Analyzing late interlanguage with learner corpora: Quebec replications of three European studi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3,59(3).

[29]Leech,G.Rayson,P.& W ilson,A.Word Frequencies in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变调;儿化韵;教学

一、变调

1.1何为变调

所谓变调,是指音节之间相互影响使声调发生的语音变化。汉语普通话在语流中会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声调变化,这就是存在于汉语普通话中的变调现象。声调教学的难点在于声调本身的调值和在语流中调值不同的矛盾,于是变调教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变调教学强调语音流畅性,变调问题在对完汉语的词组和短语教学中给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所以也成为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重点之一。[1]

1.2对外汉语中的变调教学

变调在汉语普通话的表现有两种:第三声的变调、“不”和“一”的变调。在实际使用中,四声并不是按照原来的声调进行发声,人们往往会对其作出简化处理,即对上声进行处理得到半三声。如果出现两个三声连读的情况,这时第一个三声就要变成二声。如果在句尾遇到两个上声连读,读成全三声。

“不”和“一”的变调与此不同。如果在语流中遇到“一”的情况,如果“一”不是用来表达序数词或者被用在词尾句尾,那么这种时候就需要对“一”进行变调处理,如果在语流中遇到“不”的时候,如果“不”不是单用或者在一、二、三声前面,那么这种时候都需要进行变调,变调为二声。“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变读为去声,如果“一”出现在去声的前面,这是声调就变为阳平,这种情况下,“不”的变调处理与“一” 一致。通过总结这些变调规则,学生在遇到该变调的情况时就会按照规则进行处理,简单直观。

吕必松先生说过:“学生学好声调,一是靠模仿,二是靠记忆。”[1] 初级阶段的学生在做语流听辨声调的练习时,遇到“上声 +上声 ”的变调情况,如“你好”,对该词熟悉的同学可能会判断出该读作 35调值的是 “你 ”,是上声的变调,应记录为上声;但不熟悉该词只能根据所听声调的实际发音来记录调类,这样就会跟正确答案不一致。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明明听到的是升调,而结果是上声呢?如果根据实际调值来判断声调会产生错误的话,那么到底该根据什么来辨调?我们认为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听到的实际调值来记录调类,如果最后结果跟自己的记录不同,则要在字典中查找该音节所代表的词的词汇意义,并记下来,通过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方法减少下次辨别该音节的错误机率。

另外,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初期阶段,拼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老师应当尽量少选择可能会出现变调的词语进行听写练习。[1]比如在听写“shóu gǎo”(手稿)一词时,教师朗读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音变,对于没有学过变调的留学生就会很困惑。另外,教师应刻意避开“二声+三声”类词语的听写,否则也会使留学生大惑不解。比如在停歇“liú shuǐ"(流水)是学生不知道究竟写"liǔ shuǐ”还是"liú shuǐ”他们并不知道才子的具体含义,自然也就不会存在语感一说,面对liú shuǐ的多种组合方式他们就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教学难题,老师要善于从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成年人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变调规律进行总结,再加上长时期的刻意练习,进而使学生掌握变调。

二、儿化韵

2.1儿化韵

儿化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 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er有时与韵母结合而成构成的儿化韵同样是令留学生分外困挠的语音问题。儿化韵在规定普通话采用北京语音做为标准音之前并不常见,现代汉语中儿化韵的使用受到北京方言的极大影响。儿化韵是汉语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首先,在汉语语法意义上,儿化可以区分词性,例如量词“个”在儿化之后变成指代身高的名词“个儿”;其次可以区别词义,例如“盖”是动词,表示从上而下蒙蔽遮住的意思,而“盖儿”是指器物的上部用以进行遮盖的物体;此外,在词汇意义上,“儿化”可以形容物体细小、轻微等的性质和状态。[2]

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儿化韵的掌握是相当困难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儿化韵发音的不规律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儿化韵的使用通常会根据不通的口语习惯或者实际语境进行变化,有的词语必须儿化,比如在“哪儿、等会儿”。有的可儿化可不儿化,如“花盆(儿)、面条(儿)”,还有儿化需视情况而定,如“胡同”和“胡同儿”,“一条路”和“一条儿香烟”等。由于组合方式差异或者交流对象的差异,儿化韵的使用也有所变化。另外,儿化还因为不同人的使用习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等而使用方法各异。正是由于儿化韵的变化本身无规律可寻才导致了现阶段各对外汉语教材中儿化词收录混乱的现象。

2.2儿化韵教学

在儿化韵的教学阶段,教师应首先确保学生对于翘舌音er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包含儿化韵的句子进行强化训练。[1]大部分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er”这一读音时不得要领,往往会将韵母和er分别发声。对外汉语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应采取老师示范、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韵母和er结合之后的发音。掌握汉语发音的关键在于能准确模仿标准发音,当然必要的语音知识也是非常有用的。此外,将语音知识的与语流教学相结合也是一个学习“儿化韵”的绝佳方法。[2]语音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时期的累积的过程,单单依靠老师的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汉语教学中因为声调、变调的存在变得更加复杂,留学生只有经过长时期的刻意、反复训练,才有可能让汉语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儿化韵”与“变调”的教学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总结前人的教学经验,将理论性教学策略落到实处,为留学生创造了一道跨越语言障碍的通途。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3.

[2]喻 江.声调教学新教案[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77 -81.

[3]王汉卫.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43 -50.

[4]吴迪.探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金田》,2013年第3期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6

关键词:互动假说;输入;输出;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是一项能产性的(productive)技能,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较难的工作,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1.互动假说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是Long(1981)在可理解性输入、调整后的输出和会话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参与会话互动能促进二语学习。

而二语习得领域对互动的研究始于Wagner-Gough&Hatch(1975),他们最早指出会话(conversation)在二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语言学习源自如何开展对话和如何进行交流,会话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是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让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出的机会。

2.我国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在中国对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的技能,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则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说的技能的。但是,中国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是:

一、起步较晚

直到1995年由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提出针对专项技能采用专门方法训练,把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专门目标的‘口语课’从其他课型中分离出来,才产生了专门的口语教学。

二、重视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口语教学任务的大多是在读研究生(当然,这是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的产物),他们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相对来说较弱,因此,口语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3. 口语教学的特点

口语课是专项技能课,就是为了训练、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因此,口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学习者的开口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堂口语课的成败关键就是看学生能不能开口。也就是说口语课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都想开口说话,都能开口说话。

4.口语教师的职责

4.1 对口语教学内容的处理

关于口语教学的内容我们的前辈学者已做过许多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陈建民(1984)、王若江(1999)、赵金明(2004)等。而我们今天的口语教学基本上都有一本指定的口语教材,因此,不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纠结太多,但是我们认为一味的照本宣科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高万丽(2004)通过对P.C.Tung(佟秉正)&D.E.Pollard(卜立德)的《汉语口语》(这部教材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编写、试用,1982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专为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编写的汉语基础课教程。20多年来,已发行四万余册,现仍被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以及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的部分大学采用。)课本进行分析后指出:一部好的口语教材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并涵盖这个阶段应教授的语言要素(汉字、词语和语法点「句型),这是评价一部基础语言教材的首要标准。二、语言要精致、活泼、有深度,这是决定一部教材成败的关键。“精致”是指课文、对话、例句,句句精到:词汇语法不出格,又通顺、自然、有寓意。“活泼”是说课本的语言活灵活现,充满中国情趣。“有深度”是说课文、对话、例句不是停留在幼儿语言似的句型模仿操练上,而是可以引起和保持学习者的浓厚兴趣,字里行间创造接近真实的情景,让语言贴近学习者,学了就可以描述自己周围的事物、事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以致用。三、注重文化内涵。这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了解和逐步接近一种文化;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学好这种语言的条件之一。

因此,口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对课本内容酌情处理,适当取舍、增减。

4.2 对输入、输出的把握

4.2.1对输入与输出的量的把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输入和输出的量的问题业内学者已达成共识:胡明扬先生(1993)指出:“目前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大都要求‘输入’和‘输出’同步,要求‘输入’等于‘输出’或‘输出’大于‘输入’,也就是说要求‘学了就用,学了就会’。就有限的目标、有限的学习时间而言,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不这么学恐怕就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就常规的学习而言,这种直接违反一般学习理论和原则的做法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吕必松先生(1997)也指出:“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许应采用‘输入’不但要先于‘输出’而且要大于‘输出’的方法。因为就语言习得规律而言,听和读(输入)的习得总是先于说和写(输出)的习得,因此听和读的训练应当先于说和写的训练;就语言交际的需要而言,听和读的能力必须大于说和写的能力。”

我们不难看出,业内学者们所说的输入大于输出指的是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包括语法课、阅读课、听力课等所有其它课型的输入,而绝不是只有口语课的输入。也就是说要力求避免将口语课变成语言知识的满堂灌,让学生忙于记笔记,无暇开口。

4.2.2 在互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输入

备课时,教师可以参照Gass & Selinker (2001)概括的语言输入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即:一、对当前的假设进行肯定或拒绝的时候,输入导致整合。二、当输入的语言信息已经是学习者内部语法的一部分时,这种输入的信息可以被用来加强学习者的内部语法规则知识或进一步确认假设,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接触语言范例来实现对知识库语言信息的自动提取。三、在输入的语言信息没有被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被储存起来以待下一步整合。四、由于学习者未在有用的层面上理解语言输入,导致对输入的语言信息的不使用。)并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目的,适当增补内容、合理预计学生的困难所在,有所侧重。同时,在口语课上的语言输入也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案宣讲,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语言输出,不断地做出调整,不可以将自己的输出强加于学生。 4.3 课堂教学策略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口语课教师常会有一种不尽如人意的感觉:在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又要适当控制少数喜欢发言的人,积极启发不愿发言的学生,以尽量得到全体学生的互动,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均衡发展,而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对课堂控制不力。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去Gass & Selinker (2001)概括的语言输入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之外,还可能是学生的性格心理、情绪状况等原因造成的。

对此,我们认为:一、教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强制性的要求,学汉语时,只用汉语进行交流,其他语言都是非法的;将课堂发言情况作为 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每个学生势必都要用汉语发言。二、在设计话题时要考虑让所设计的交际任务能令对话者之间存在信息差,让学生感到有交际的必要,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比如:初级口语的话题应以简单的日常生活话题为主;中级口语的话题应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稍微带点儿“方向性”的话题,比如环境保护、日常工作、爱情、婚姻等;高级口语的话题应在中级话题的基础上使“方向性”更强一些,适当增加一些非交际性或者叫潜交际性的话题,比如讲故事、做一个小的调查报告等。

5.余论

语言心理学认为,说话活动是由人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控制的。说话者在说出话语之前,会先形成思想,组织所要说的内容,然后从储存在大脑中的言语信息里找出合适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列起来,最后,将这种排列有序的信息转换成一套运动指令,发出声音,产生句子。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是口语产生的基础,而对某种语言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和语用规则熟练掌握以及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则是其产生的条件和手段。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任重道远,希望本研究能裨益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世界汉语教学》连载 , 1995年。

2、陈建民 《汉语口语》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3、王若江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反思》,《汉语学习》 1999年第2期。

4、赵金铭 《“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吕必松 《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1997年。

6、胡明扬 《语言和语言学习》,《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1993年。

7、刘晓雨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年第2期。

8、许力生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旧问题探讨》,《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版) 1995年第4期。

9、﹝英﹞高万丽 《试析P.C. T’ung&D.E.Pollard课本的几个特点》,《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4年。

10、Michael McCarthy 《Spoken Language & Applied Linguistics》 《口语与应用语言学》 剑桥大学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8月

11、Gass,S.M.& Selinker,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12、Long,M.HInput,Interaction,and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H.Winitz (Ed.), Native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