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实效性,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学习也违背了《课标》指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初衷。
3.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比如有次在学习《鸿门宴》时,翻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有几个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回答,笔者就简略的带过去,但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又重新问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忽视。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分析如下。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学生学习态度的漠视
对于语文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对其态度比较漠视,想听就听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多数原因为语文题目答案模糊,做题无成就感,而理科的题目既能带来刺激,又能带来成就感,因此学生更喜欢做此类的题目,从而对语文越来越“冷淡”。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2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完美,充满着遗憾。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说目前高中课改在强力推进,高考语文分值也将大幅提升,但实话实说,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积淀的顽疾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根除。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4、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集体会诊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微课实践反思
翻转是有一种敢叫传统换新天的勇气。从孔子开讲之始,二千多年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似乎定格在课程——讲授——作业——考试这种仿佛工厂生产流水作业的态势之下,万变不离其宗。如今,翻转来袭,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日渐涌入人们的视野。于是,笔者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引进微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意义及价值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1]。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这一变革,有它的意义价值。首先,教师是翻转学习的设计者,通过微课能够对学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学生是翻转学习的主导者,通过自测评估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家长是翻转学习的督促者与陪伴者,通过微课家长可以加入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督促陪伴孩子学习。
二、微课是实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关键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课微效高”的微课精选重难点突出的与教材同步的基本知识点,配以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电影,教师讲解词,微课关注学生学法,优质微课形成知识链条,让学生学习流程重新建构,更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课微效高,使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学习效率增大,正是有了微课视频,高中语文课堂才得以真正实现翻转。
三、高中语文微课在《鸿门宴》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1《鸿门宴》为例,谈谈在Moodle平台下怎样应用微课的。
(一)课前,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学习《鸿门宴》之前,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以《鸿门宴》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指引”板块的学习任务单指引,观看“学习资源”的微课,读懂全文音准,知晓司马迁与《史记》的介绍、写作背景、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鸿门宴座次表、名家对《鸿门宴》的解读等资料。
(二)课堂,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本中的难点文言知识。鉴于《鸿门宴》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较长的文言文,为此,笔者针对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系列微课。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制作了特殊句式如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微课;制作了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微课;制作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的直译和意译等微课。每一个微课至少包含例题分析和规律总结两个要素,如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微课内容有:首先让学生写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夜”、“日夜望将军至”的“日夜”、“吾得兄事之”的“兄”、“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等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这属于哪一类的词类活用,最后找出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是:“名+动”,当名词不作动词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状语。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的观看微课,解决自己的疑惑。当然,如果观看微课之后,依然不明白,学生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老师就能以“再回复”的形式帮助解答。
(三)课堂,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答错题目的原因。为了检查学习成效,笔者针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设置了15道选择题,并将每题的分析都录制了微课,学生在Moodle平台检测完后,平台会自动显示对与错,也会显示正确的答案,倘若看了答案还不明白,就可以点击相应的微课看详细的分析,便于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课后,微课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学习内容。学生只要下载了微课,这个学习资源就能够永久保存,其具有的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再次学习。
五、结语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的优势。首先微课视频的群体容量没有限制,教师可呈现数倍于40分钟课堂内容的资源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观看,就能够将个性化学习进行到底。同时,引进微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Moodle平台的讨论功能,学生就可以对不懂得地方进行质疑,通过不停的发现、质疑和探究,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另外,微课视频所具有的灵活性,能让学生较为自由的支配学习时间,。正如黎加厚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學方式的变革》中提到:“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用数字化的手段把他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存在的问题。语文老师毕竟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学校的硬件配置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微课的需要。无论是使用电子产品下载,还是在线观看,上网时间均需延长,家长们不一定全力支持。把微课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当然,让学生有准备的(带着问题、带着课前观看微课的笔记)进入课堂,对老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个考验。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这何尝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良好契机呢?所以,只要能够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积极研究和探索,相信可以让微课以最佳的姿态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全面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至“我要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惠萍.教育心理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2011:301-30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分析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寻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对策,调查分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以求准确把握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让我们以更开放的眼光更发展的思想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反思
新课改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仍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教研中对上述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表述如下,供广大读者们交流、商榷。
(一)不问学情,教学活动实行一刀切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千差万别,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而我们不少教师仍采用单一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齐步走等。这些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春秋时期的孔子尚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新时代的教育更应重视适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二)课堂教学陈旧老套,没体现新课改精神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死气沉沉地听、记,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殆尽。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学生自主性过度,课堂纪律涣散
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一些选修课教学,不少教师过度放开学生,致使部分学生把现代阅读、古诗词赏析等高中语文选修课当成了活动课,课堂纪律涣散,缺少明确课程目标,更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评价。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课堂气氛过度活跃,一会儿是书画展示,一会儿是音乐欣赏;不是多媒体展示,就是影视欣赏。花样频出,令人眼花缭乱,哗众取宠似乎成为了教师在公开课上的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只能让教学带来一阵热闹,毫无把握地让学生讨论,结果却收不回来,反而乱了教学阵脚,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改革要脚踏实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否则语文教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让学生对语文更加不感兴趣,远离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改革,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角色,正确定位
有些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尝试过程中,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监督控制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是失去控制,就是被局限其中,打不开思维。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新课标要求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
(二)要多种元素相结合
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偏重讲课,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考点,尽力使自己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讲得越多,学生越觉得厌烦。本来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自己的阅读、写作、探究,现在这条路被堵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从何而来呢?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听说读写都尽量用上,这样比一成不变地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三)多用心,少用课件
教学设备的改进,网络的盛行,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少用电子课件似乎与现代教育背道而驰,其实不然,事实上,不少教师并没有领会课件使用的真谛,往往过于追求形式,部分教师上课过度地使用PPT、Flash等课件,甚至用它们替代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了师生之间眼神的交流,言语的对话。当美丽的粉笔字和包含情感的声音被机械的鼠标、炫目的视频取代时,学生还能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吗?不如师生一起用声音去阅读,用眼神去交流、会意,用心去感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收获颇丰。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现阶段教学改革冲击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家现在已经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按照时代的需要、新课标的要求,责无旁贷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总结,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
(一)“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新思想的萌芽,是创新的摇篮,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一个学生如果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抛弃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应付考试去单纯地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多元化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大胆质疑权威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辩证地去思考,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角的理念。我们目前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加之教师的适当引导、穿针引线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够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集中于高考,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5
一、关于语文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来说,保持一种谦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的基本条件。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语文学习,端正语文学习的心态,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优秀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二十道题目,其中有8道题目是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为了真正贯彻新课改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科学有效地总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学方法,探究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为了实现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性,带动各个学科实现综合教育共同发展,所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偏好、外界压力、学生情感等)中,对学生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前三种因素分别是学习爱好、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主动性,三种因素相加超过了总数的半数以上。通过该项调查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被主动学习知识,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程度不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案准备不充分,课件制作粗糙,也是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有大约60%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整体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来自外界的压力也是制约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家长的殷切期望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高考的恐慌与迷茫,在压力之下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和考试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且年级越高,压力也就越大,越接近高考,学生越显得浮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现阶段制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个别同学有抵触心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化、科学化和人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教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前提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意识。
二、教学设计中体现优化学习方法和高效学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的小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联。其中在针对高一学生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被动”。在高三的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也认为“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围绕高考内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手法、习惯,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最优化教育,运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其基本前提。此外,在语文课堂上,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职欲望,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记录,及时反思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效益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成这一目的,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教学设计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既要考虑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其实效性。科学、有序、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是遵循《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具体的学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制订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前后勾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四、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魅力
语文课程属于人文教育,承担对学生思想塑造和人文修养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要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个人表达能力,充实思想与知识储备,进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形成个人的内在品质。
一、铸造语文的灵魂
高中语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较高,语文素材也相应提升难度,在扎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着重拓展学生的能力。语文课程除了依靠课本外,应该充分挖掘更加广泛的人文资源,高度重视通过知识的传播来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通过语文知识和人文资源的学习,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感性思维,去感悟、体会、总结、表达,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品格,如李白一样自信洒脱,如李清照一样婉约柔情,如鲁迅一样理智犀利,通过学习别人来提升自己,让语文知识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学生畅快淋漓地感受,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成为学生渴望积极参加的一门课程。
二、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熏陶,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文章的阅读,从文字中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韵味,同时在反复研读和与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还能够与教师进行情感互动。情感因素的熏陶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对世界产生最真实的情感,领略国土情、家乡情、社会情等最真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情感因素的调动不仅来源于文学作品本身,还有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情感互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进行问题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和教师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使师生情感连线,情感与人融为一体。
三、突出语文“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的素材,这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合理引用,给学生展开良好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让生活做学生最好的老师,去感受去领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拉近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最真实最透彻最发人深省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自身的探索和感悟,通过掌握一手材料,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和抽象上升为自身的感悟和理解,通过思考来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参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其中的关系,并通过学习具备相应的感性思维,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学习与实践中去。
四、情境教学自主探究
语文学习应该具备相应的学习情境,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行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里,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例如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让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环境中,不仅学习知识还要提升相应能力。那么,教师应该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丰富的教学背景。通过声音、图画、文字的联合运用,使学习素材立体化,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内容所传递的信息。
在情境教学以外,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教学模式过分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忽略了真正的主体即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学生的主人,是知识的接受者,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动手做、动手写、动脑思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本身是一门极具魅力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没能完全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应该积极探寻新思路,改变教学现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樊平.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考试周刊,2015(22).
[2]崔钢.给课堂注入活力创设魅力语文课堂[J].高考:综合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