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1

(一)分层教学

所谓的分层教学,往往是结合教师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能力水平应用过程中,注重学生群体的科学分类,在分层策略应用中,体现出相互作用的一种全面和谐性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以从教师备课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外辅导分层、作业布置分层等方面进行。1.教师备课分层。所谓的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对课标和教材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确定,对基本要求合理把握,并在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基于一种相对较高的要求,做好整体学生的全面合理掌握。在分层教学合理设计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注重特长学生潜能的积极发展。教师通过对教材以及课标内容进行合理的确定,基于三维的角度,结合知识能力的基础目标,并结合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分层备课才能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教师上课为完成任务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备课时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因此,要从学生的差异中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之前,我们必须考虑分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了解,进而实现教学的合理化。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在课堂上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提问内容、课堂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闪光点,感受成功的快乐。2.教师目标分层。学生的智力往往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分层目标的制定中,更要结合全员目标,在结合个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出一种目标分层教学。全员目标往往是基于全体学生的角度,体现出各个层次学生的一种个体性的发展,注重互相促进统一体的发展。而分层目标在实际的确立过程中,更要体现出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学生的不同起点差异性能力特点,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确定,体现出不同起点能力的综合性发展。分层目标盲目性和随意性确立过程中,体现出个体发展目标的一种合理应用,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中,注重合理教法的采取,实现因材施教。3.课外辅导分层。结合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并依据非智力因素,做好知识基础和实际技能的分析,在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遵循中,将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全面摆正,对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予以尊重,分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应用。如七年级下册课外诗歌鉴赏《江南逢李龟年》要求全体学生背诵默写过关,A类学生还要学会名句赏析,理解思想感情。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结合课内辅导,实现个别的纠正和启发。4.作业设计分层。我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作业也提出了不同要求,A等生的较难,B等生的适中,C等生的则较容易。课堂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对A类学生而言,智力的发展往往有着高层次的要求,一旦存在相对简单的设计,会产生一定的自满情绪。C类学生往往存在较大的压力,一旦学习目标较高,将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我班的《木兰诗》教学中,通过对诗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并在背诵的基础上,对通假字进行了解。另外布置课外讨论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通过课外讨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的过程中,给予分层教学的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采取,将因材施教全面体现。作业批改以及课外活动小组,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基础指导全面加强,实现学生整体性的优化和发展,做好学生个性特长的合理应用。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绿色蝈蝈》。导入新课之后出示粗读感知题目:(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资料。(2)学生交流与本文相关的简介,教师用PPT课件总结。(3)课前大家已预习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让C类学生完成,培养自信心和成功感。然后出示精读揣摩题目:(1)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问题:对于绿色的蝈蝈而言,有着怎样的外表特征,同时存在哪些习性,并对作业描写的习性特征进行分析(A、B、C三类学生共同完成)。B类学生要把对绿色蝈蝈的所有称呼找出来,对情况进行分析。对A类学生而言,举例说明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对蝈蝈的描写的?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A类学生完成)最后出示拓展活动题目:1.搜集关于昆虫的故事;2.课外阅读《昆虫记》,举行故事比赛(ABC类学生共同完成)A类学生积极带动B、C类学生,让BC类学生此时也处于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愤悱”状态,通过A类学生的激发,教师的鼓励,B、C学生也能掌握。通过激励启发,让学生参与,在训练中,通过老师的点拨、纠正,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写作意图。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三)分级评价

所谓的学生编组,往往是在分级评价的过程中,将教学中的针对性全面加强,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在心理因素的应用中,结合调查过程,做好分组处理。分为A组、B组和C组。例如,本人根据语文科课题研究的部署,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分级评价的探讨。我班学生有50人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命名为“自主组”、“自学组”、“自立组”、“自理组”、“自励组”、“自警组”、“自信组”、“自爱组”、“自尊组”、“自强组”,评价内容主要有加分项目积极举手发言、完成作业、默写过关、检测合格、笔记认真、参赛获奖;减分项目:上课睡觉、点名批评、未完成作业、检测不过关等。各小组轮流设立小组长(A类学生),小组成员包括A、B、C三类学生。小组长主要负责每周统计各组得分和排名,监督各小组登记分数的准确性,检查落实各小组的各项登分情况。小组长负责每天加分和减分的记录,统计一周小组的总分和平均分,科代表负责每周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和每组两名积极分子,括A、B、C三类学生都有获奖机会,然后在下周颁发奖状和奖品。

二、初中语文分层差异教学的实施效果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2

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流去我在小学里的六年光阴。转眼寒假又将成为过去,新的学期来临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肯定有着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向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同行中一个优秀的人。是啊,谁不希望成为有出息的人呢?但是秋天的果实需要靠春天的辛勤耕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需要留下一串串踏实的脚印。

我的新目标将会就像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引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红:在上课的时候,我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和同学交头接耳,要力争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全部消化。对于疑难问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橙:我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做到一丝不苟。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也要按时并独立完成。

黄:要做好语文课的课前预。对于预习字词,成语,要先查字典把它认会,弄懂意思;还要给课文分段,用最简短的语言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每篇课文的课后题,要先试着去做;对于不理解和不会做的地方,要先把它记下来,第二天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讲,必要是还可一向老师、同学请教。

绿:做到课后复习,要背的地方要熟背,多做些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青:多读课外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见多识广的小少年。

蓝:要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继续参加写作、奥数、英语等课外辅导。不轻视每一门学科,争取给个学科齐头并进,永争第一。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3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依然是如此的活跃。

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教学工作

安顺市第六中学给我安排的是七(2)班的语文课。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吵闹,有些学生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的,我想这主要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刚上初一童稚未泯的使然。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文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论语》是要重点讲的课文,我在给学生讲《论语》(十则)的时候,就给学生所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个文学家叫毕沅,他在陕西当过巡抚。一天,他到庙里去住宿,看见一位小和尚在念经,于是就问他:“小师父,请问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小和尚说:“回大人,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我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孔子的言论之多,不想有个学生下去动手查了查,说有201个左右。在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做解释的时候,我就顺便对古代贵族分类以及贵族和平民的差别做了简单分析,学生也饶有兴趣。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也证明了这些方法是可行的。这样,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4

一、优差兼顾,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 “齐步走”的教学模式,采用“一锅煮”的教学方法,致使班中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现状。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失调,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所谓“后进生”其实并非“朽木”,兴许在某些方面还是特长生,而“优生”也不一定是样样都行,比如有人成绩很好,可是作文并不出色、字写得不够漂亮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让好的更好,挖掘后进生的潜力,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为了优差兼顾,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小组比赛竞争制

在教语文课文时,我将比赛制贯穿于教学始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3大组,然后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名字,如:“白鸽小组、鸭鸭小组、燕子小组”。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按照无错字、有感情的标准评出最优小组,并象征性地给予胜利小组一个队徽;3个小组还可以各派一名代表进行个人朗读比赛。课后的问答题采用迅速抢答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可以按照大纲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多读多练的机会,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探究制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体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现学生个体间的互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3.小组师徒一帮一制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练习,辅导中,我将学生在分大组比赛竞争、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又进行“一”帮“一”的师徒小组学习制。是优秀生与学困生一帮一,中等生互帮互学。在这种教学辅导下,好的更好,差的也有进步,是老师减轻压力,能更好的辅导中等生,达到抓“中间”促“两头”的效果,使学生能全面发展。

通过这几种方法我发现:学生由于好胜心强,对这种变化了方式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等生的学习,进步较快,促使优、差两头的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动力,更大程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这种变化了方式的学习特别感兴趣,采用这些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又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从整体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在指导学生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1.精心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地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的学习环境。

2.分组学习,齐头并进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不公平”的竞争,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进步。

(1)课堂讨论中的“不公平”。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设计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构思要巧妙,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新知识的导入部分或简单的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班上的尖子生回答,这样通过他们对新知识的阐述,即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作业题型与量的“不公平”。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进行分类:A为必做题,B为选做题,C为智力题。

(3)课外辅导中的“不公平”。为了更好地解决“成绩悬殊”的现象,在课外辅导时我总是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争取赶上一般程度学生的水平。

这三方面,表面看上去不公平,但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主旨思想。

三、避实就虚,因材施教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情境

自新课改实施之后,很多地方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并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仍在止步不前,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农村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

这些年,有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结合课改要求在课堂中实施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这种模式有着其自身的有点,但未必适合所有的语文课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其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中采取了“体验式教学”

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生存过程的体验;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三是创造性活动的体验。因此,体验性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将课堂中的知识点结合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们积极寻找语文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之外,我还积极开展了很多的文学活动,以及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办班报,每周由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班报的制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动脑和动手能力,喜欢绘画的学生们尝试着使用各种漫画来设计样式,喜欢思考的学生找来很多语文的课外读物思考如何加入班报中,在这种体验下,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多,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活泼,学生们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一直坚持着使用体验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

(二)扩展式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艰苦,学校各方面配备不齐全,学习资料有限,学生无法像城市的孩子一样走进图书馆和使用网络资源,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语文素养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尽量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在课下,我会查找一些有益学生语文学习的文摘、名著,如《意林》、《青年文摘》等,并列出一些列书单,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同时,我还在班级上开展读书活动,将这些书单列在黑板上,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购买,然后大家相互借阅观看,鼓励有书的同学积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阅读的都不只一本书,这样几个月下来,学生们的阅读量提高了很多,语文知识也不再只局限于书本,有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们补充些知识,增强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以往,我们都是采用传统落后的单一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书本式的教学,也不管学生们能否吸收,只是一味的灌输,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也很难实现和完成,长此以往,只会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落后,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困境,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将语文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起来,除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外,我还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他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方式,如“情景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等,我们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到积极的辅导和指引作用,而不能是课堂的主角,只有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其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充分学到知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为以后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三、总结

总之,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无论从备课、上课,还是课外辅导上,都应以“实”为重,突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潜能,语文教育者有必要利用资源,增强实践;注重建构,强化效果;形式多样,有效体验;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参考文献:

[1]俞津婷,胡健.科技史引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探析

一、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那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在一遍遍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中,变得沉闷与乏味。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的因素, 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这种教学必将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情感是语文学习形成兴趣和动机的力量,而情感教育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就没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像白居易《琵琶行》教学时的文本演绎,教师深情投入,倾情诵读。一开场诗人那令人同情的被贬遭遇的“小序”的抑扬顿挫的表演,就赢得学生一阵阵掌声,为诗歌那声未开,曲已动人的艺术魅力。诗开始,秋日江边送客的感伤无语,萧瑟环境的渲染烘托,学生被深深吸引了,又由衷地鼓掌,为诗中的悲情,为环境烘托所创造的特有意境。接着,学生为欲说还休的琵琶女高超的弹奏、为精彩的音乐描写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而唏嘘、惊叹。到音乐结束,琵琶女满腹的抑郁通过音乐倾泻而出,“唯见江心秋月白”时,学生沉浸在音乐表达的丰富情感中深深触动,鸦雀无声。当到琵琶女自诉身世之悲,学生神态庄重。再到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引发同感、自诉遭遇,学生是一脸严肃。一直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生寂然无声,良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完全被作品感动了,学生陶醉了,师生一起走入了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共同进行着体验。这种完全的投入、刻骨铭心的深入体验,正是范读的艺术魅力所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情感,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当师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盼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一旦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是教师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冰冷,学生不敢亲近,对他的课兴趣自然不大,随之学习成绩下降;反之,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他,对他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去学,独立探讨,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而情感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这些文章我们可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让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美的感受达到对文章由衷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文并茂,充分展示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发挥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注重和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