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1
据广州日报11月19日报道金融海啸、跨国公司裁员,让瞄准外企的名校尖子生乱了阵脚。在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招聘“调戏”后,他们发现还是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靠谱。然而,百万雄师都想挤过独木桥谈何容易,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他们自嘲是“国考炮灰”。
何谓炮灰?按报道主人公周悦的话,“炮灰的意思就是做无用功,陪着冠军跑的人。”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由此可见,“炮灰”之说,尽管有些悲情,客观上却是一种实情。
“炮灰”一说的流行,反映了大学生求职的悲怆与无奈。按理说,公务员考试只是众多就业渠道中的一条,但由于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户口、福利等安定职业的关键要素,这几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都是求职热点,报考人数犹如芝麻开花,以至于今年中国残疾人组织建设岗位供需比达到4584∶1,夺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就业简直是“华山一条道”,考上公务员无异于中了彩票。
“炮灰”一词,还暗示了一种渴望就业的焦虑情绪。就业问题原本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难上加难。一方面,企业在校园的招聘需求大幅缩水,有些公司的校园宣讲会成为“形象宣传会”;而另一方面,今年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0万,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去年上升4万人,如果再加上省外大学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在粤“找饭碗”。在僧多粥少的求职环境下,毕业生们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公务员考试只是在“就业无门”彷徨无助的时刻紧紧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创新,创新型经济,驱动,模式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创新型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 创新型经济的概念
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是创新型经济理论的鼻祖,其在191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1]”,并给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包括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二重含义,其中创新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第一次运用到经济中去。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并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率经济学论文,而不是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在不同的群体中分配,并利用价格信号来扩大稀缺资源分配的效率。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创新是外生变量——黑箱,对价格信号单独起作用,不能被积极主动的经济政策所引导的。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描述了与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不同的经济学及经济制度,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应该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中心,制度、企业家和技术变革是这一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创新是市场的进化过程,创新、制度、文化、规范、法律等这些在以往的经济学中是难以模型化的因素皆是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2]。
基于熊彼特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型经济理论在最近15年才受到足够的重视,创新型经济(或新经济)提法也零星出现,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经济发展分为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四个阶段[3]。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重新定义的经济规则。我国洪银兴教授认为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物质投入(资本、劳动、土地)推动转向创新(知识、技术、制度)驱动,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介入技术创新体系[4]。
创新型经济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如何创造新形式的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来扩大财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知识、技术、企业家精神、创新是这一经济模式的核心,在创新型经济下,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大量创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笔者认为:创新型经济是指经济增长主要由物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驱动转向主要由创新(知识、技术、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制度)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动态的、弹性的网络式创新系统之上,以灵活、快速、个性化的反应为基本特点,企业、大学、各类研发机构、政府、服务中介、顾客是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成为其主流产业。创新型经济意味着革新,决胜于不断地向前突破,经济增长不是来源于更多的投入及提供更多的同类产品,而是源于相对较少的投入,高效率的创新(新价值、新产品、新服务、新程序、新管理模式)。但创新也有负面作用,创新能力越强,知识不对称将一直存在,且会加速危机的爆发经济学论文,但同时,知识不对称将成为创新的最好来源。
2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
创新型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义,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经济模式
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
关注物质资源(资本、劳动、土地)和分配效率
注重无形资源(创新、知识、技术、智力资源)及长期的优质的经济增长
封闭的创新系统
开放的、网络式的创新系统
当地集聚
全球集聚[5]
追求成本最小化,通过纵向一体化来缩减成本
注重高价值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增加,通过灵活的外包减少成本
生产不同内容产品的企业间分界清晰
边界变得模糊,所有的企业联系在一起
被迫快速变化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足够应付快速变化
顾客接受标准化的商品、遵从大规模生产,非常有限、固定渠道的选择(注重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及附加价值,多渠道的选择,并获得授权,成为创新的主体之一(注重顾客知识管理)
个体重点关注技能、工作、职业
高质量的工作及可观的人均收入及学习和职业生涯的灵活性
关注大企业,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
关注企业家,人才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注重灵活的商业发展模式,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所有制歧视
一、引言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其发展不可能主要依靠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多数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及其它间接融资方式获得流动资金。因此可以说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颁布多项法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例如2003年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2005年至2006年银监会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放宽政策,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兴趣点所在。本文关注的是融资放宽措施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更有利,还是对私营、外资企业倾斜更有利?同为中小企业,受益于逐渐宽松的间接融资环境,非国有中小型企业是否遭到了歧视。
许多学者将所有制歧视作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①],但是国内学术界使用的数据证据多是来自局部地区企业的问卷调查,或者中小企业板块企业年报。例如,徐洪水(2001)经济学论文,郭斌和刘曼路(2002),虞群娥和李爱喜(2007),都以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都较为成熟的浙江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都选择了问卷调查。梁冰(2005)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的1105 户中小企业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田东霞(2005)等专门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做了经济与法律等多方面的论述。此外,2002年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调查系统及国经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IFO等联合项目)获得的数据也被很多研究所使用,例如康立(2007)。以上的研究方法是企业个体层面的调查,能够获得第一手详实数据,但是仍然存在有两个缺点:首先,问卷调查准确度难以保证。问卷调查高成本与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获得样本量的有限。多数只能得到各种间接融资渠道选择比例,并不能获得实际间接融资变动的精确数字。其次,问卷调查方法难以实现持续性,并且抽样方法也因人而异,造成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统一的关注中国。也有学者使用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研究的,比如刘建勇和杨浩(2008)就对2006年一年的中小企业板块企业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得到规模歧视大于所有制歧视的结论。康晶(2007)选择了单个上市企业进行融资研究。赵英军(2006)从单个城市信用社角度出发,研究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还有一部分研究建立在银行贷款流向的统计分析上,例如李凯慧(2003)就研究了国有银行对非国有企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例问题。但是简单的统计比较具有很大的局限,难以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针对以上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考虑采用中小企业面板数据对所有制歧视的存在进行验证,对近几年来的政策效果做一个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使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文献极少。陈晓红和刘剑(2006)的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是有意义的尝试工作。他们主要考察的是银行贷款余额,这一点与本文的关注点不同。凌智勇(2004)对上市公司的多年平均数据做了相关回归分析,其中使用到了短期贷款、长期贷款、流动负债率等变量经济学论文,并控制了贷款额度增加额与总资产之比为因变量,这一点和本文有相似之处。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无疑会给研究带来很多好处,尤其是调查数据时间上的持续能够反映各年度政策效应的趋势,并且由于统计口径一致从而能够被不同研究者验证研究成果。
本文以下安排为:第二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第三部分是文章的计量模型分析和估计结果,第四部分按照实际控股类型重新定义企业所有制,做了稳健性的检验,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②]处理
如前所述,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政策分析,分析对象是2001年至2006年间有关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有两个关注事件: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银监会2005年7月的《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银行等金融业的间接融资放宽政策,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的“两台一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等等。以这一段时间的政策效果为研究对象的国内还有应展宇(2004)等,但是这些主要是用文字论述政策变迁的影响。
表1: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指标
单位
中型
小型
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人
万元
万元
600~3000
3000~30000
4000~40000
6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人
万元
500~3000
3000~30000
500以下
3000以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人
万元
万元
300~2000
3000~30000
4000~40000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人
万元
400~1000
3000~30000
400以下
3000以下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人
万元
400~800
3000~15000
400以下
3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人
万元
100~500
1000~15000
100以下
1000以下
批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人
万元
100~200
3000~30000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4
随后的几秒钟,一定没有人注意到我脸上掠过的一丝尴尬。那个平头的“男生”,径直走向了中间的空位,坐了下来。听了几秒,开始了他不容置疑的讲演。我知道,那个“男生”,才是会议的主角,周鸿祎。
因为那一丝没有人觉察的尴尬,才让我对那次与奇虎公司会议记忆良久。翻看那一次的会议笔记,显示信息量巨大,同时决策重要。正是那天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中国互联网标志性案件的开始。这个案件也成为我律师生涯中或许最为戏剧化的案件之一。
2014年10月14日,那次会议三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终审驳回奇虎360公司针对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指控。奇虎并没有等到那个期待已久的胜诉判决。
吴晓波写过《大败局》,从失败中可看到的教训远比研究成功来得醒目与深刻。作为这个案件的一审人及二审参与者,我仅从我的视角,分享下案件,聊做谈资与回忆。
奇虎为什么会输?
奇虎选择了一流的律所、聘请了顶级的反垄断法专家,还重金聘请了国际经济学机构。这个腔调和档次在国内的诉讼中已然是黄金战队。更重要的事,腾讯二选一事件的恶劣性质毋庸置疑。不仅工信部曾经下明文谴责,民间也是骂声一片,近乎达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程度。一审证据中,我们特地准备了组证据,搜集各地的电台、广播在事件当晚针对腾讯的“骂娘”,嬉笑怒骂,畅快淋漓,至今听起来仍然过瘾。然而,就是革命形势这么大好的情况下,奇虎一审、二审却怎么就是赢不下这个案子呢?
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第一,遇到了神级对手;第二,遇到了两个世界级难题;第三,人策略局限。
腾讯以一种认真、死磕、膀大腰圆、财大气粗的方式应诉,加上很高规格的奇幻装备,确实战斗力一流
认真、死磕。一审中,奇虎提交了四次证据大约3500多页。腾讯也不含糊,证据材料也有3000多页。对每个问题也近乎锱铢必较,寸土必争,争得几乎有些矫情和痴嗔。腾讯就奇虎专家证人是个局长还是副局长就在三次开庭中累计死磕了1个多小时。虽然其间也有些乌龙,但腾讯这种全方位的肉搏战,可以确保气势和心理不输。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可没有请外部律师,全部是内部in-house完成一审(传说中,这个团队和微信团队同列为腾讯2012年的优秀团队,年底拿了40多个月的奖金,加深了仇恨)。
财大。除了发奖金,聘请经济学家的费用也必不菲。本案涉及主要的是“双边市场的问题”。为了阐述清楚,团队疯狂恶补了多篇经济学论文,正沾沾自喜,自以为意的时候,忽然听到腾讯所找的经济学家是芝加哥大学的David Evans,禁不住倒吸了几口凉气。这就像刚学会了太极拳,却要听到要和张三丰过招的感觉,找抽啊。刚刚读懂的论文一多半是Evans写的,他正是这个领域的开山鼻祖。那么,聘请David Evans需要多少钱呢?不得而知。但高通向发改委提交的经济学报告就是David Evans、张昕竹和另一位专家完成的。可以搜一搜高通花了多少银两,牛逼闪闪的名字背后一定是金光灿灿。
气粗。其实互联网时代,双方又都是不省油的公司。台前幕后,吵吵嚷嚷的公关战难免。奇虎的方式是准备了不少案件相关的搞笑段子发在微博。至多,有几篇文章发在当地报纸。腾讯的腔调高得太多。一审庭审结束后3天,马化腾和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就是写《失控》的那么那位),谈笑风生,畅谈反垄断与人生~~虽然Pony的观点和庭审观点差不多,可这逼格,真得是高攀不上啊。
装备奇幻。腾讯的奇幻装备也战斗力惊人。第一,我们和某经济学家签订了专家证人合同,专家已经带领团队工作了几个月,可是开庭2个月前。该经济学家突然肚子痛(是的,奇幻的肚子痛),寻死觅活就不愿意替奇虎作证了,逼得我们不得不临时聘请国外机构救急。第二,奇虎和某数据调查公司已经商定,其会在我们提取的数据上盖章以作为证据提交。可是,公司告诉我们,公章找不到了(是的,奇幻的公章找不到了)。不久,我们看到了那个红色章印在腾讯的证据中熠熠生辉。第三,……
时代局限,反垄断经济学的进展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经济学的工具可用于互联网相关市场的界定,导致两审法院认定相关市场的反复
实际上,优秀的对手只能激发更为强大的斗志。两审的败诉不是因为腾讯太狡猾,而是没有弹药。反垄断法所依赖的经济学竟然没有可行的论证方式适应性地应对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导致法院决定绝对难以捉摸。
众所周知,论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三部曲,相关市场的界定、支配地位的认定,以及滥用行为。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论证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证明腾讯具有垄断地位又落脚于于相关市场的界定。
反垄断法发展了100多年,尤其是近30年,对于相关市场的界定,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方式。主要利用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交叉需求弹性,采取假定垄断者测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比较确定相关市场成立与否。
然而,这些成熟的方式本案竟然没法适用。经济学最最基础的是什么?价格。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书,最基本的定理就是价格定律。所有的反垄断法经济学工具,如需求弹性,垄断者测试的前提就是依据市场既往的价格信息,建立模型,进行推论。可是,即时通讯,乃至互联网的绝大多数服务面向客户端是免费的。所有的成熟的方法就根本不能直接适用。实际上,本案涉及相关市场,即经营者降低一边市场价格,甚至使一边市场免费,吸引用户,从另一边市场收费取得收入。腾讯将即时通讯设为免费,从广告端或者其他方式获取收入。经济学在近十年初步研究了双边市场的性质,这个问题逐渐成为显学。甚至,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也曾经发表篇文章说明可以在双边市场的一边将另一边作为外部效应内部化。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学发展而言,没有可用的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可以确定双边市场该如何界定相关市场。换言之,没有现成的经济学工具可以界定即时通讯市场是否可以构成独立的相关市场以及相关市场内支配地位的认定。
作为学术研究可以没有答案,可作为案件,我们绝不可能把这样的答案丢给法官。因为没法算就落入了举证责任解决的问题。原告必然败诉。没有工具怎么办?在既有的资源和框架之类,我们与经济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以应对本案残酷的现实。
第一,否认即时通讯是双边市场。我们主张,即时通讯就是一个单边普通市场。传统领域用户支付钱,而即时通讯用户支付的是看广告的时间而已。在此基础上考虑,腾讯以独特收购了用户的看广告时间。这样方式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只要将“钱”换算成“时间”就可以恢复经济学的计算神功。剩下的就好办了。
第二,我们强调原告不应承担界定相关市场的举证责任,法官应先释明相关市场为何,原告再行举证被告在该市场内是否有支配地位。没有任何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相关市场”是原告的举证责任。“市场支配地位”是事实问题,原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但“相关市场”只是一个法律假设与推定,故不应该原告举证,而应由法庭释明。
第三,我们主张,对于反竞争明显的行为,不需要界定相关市场。美国确实有案件不需要正式完整界定相关市场(FTC v. Indiana Fed‘n of Dentists, 476 U.S.447,460-61)。美国2010年《横向并购指南》也淡化了相关市场的认定,而着重在反竞争效果的分析上。由此我们认为,对于腾讯这种十恶不赦的行为,根本不需要界定相关市场,直接认定滥用行为就够了。
一审法院,完全无视我们的三种方案,直接认定相关市场无法成立。二审中,最高院法院部分认可了第三种方案,认为相关市场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并最终认定通过一系列的认知确定了相关市场的成立。虽然这个议题的解决上获得了胜利,但毫无疑问是惨胜,耗费了大量的诉讼资源和精力,也导致其他问题的难于解决。
奇虎过于先烈,以肉身探寻互联网领域认定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为捉摸不定的标准
《反垄断法》传统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方法主要是考察是否能超越竞争性水平定价以及市场进入是否容易两个角度。
而互联网的特点在于对用户的免费,以及制作软件低廉成本。因此,如果仅从定义看,没有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实际上,只有考察双边市场的性质,从企业整体收支、盈利的角度考察,才能涉及到支配地位的根本。本案中,腾讯的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两点:1.用户侧巨大的粘性。腾讯的支配地位体现在很强的网络效应以及平台效应所带来的用户粘性。腾讯可以利用QQ用户强大的网络效应从一个经营模式转换为另一个经营模式。例如,微信的发展有重要一部分的因素即QQ的无缝对接。2.盈利侧,携巨大用户数的强大变现能力,如在广告市场、网络游戏市场的变现能力。其他经营者进入了即时通讯市场,没有办法迅速盈利,实际上并不能说构成了有效进入。就好比说,你卖苹果,虽然延街送了许多苹果,但不代表真正能建立起销售苹果的网络,真正盈利。
但这两种能力如之前所述都不是传统认知具有支配地位的方式所涵盖,也缺乏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感知却无法言明。我们也真得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策略的局限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人,也有值得检讨和反思的地方。
第一,对困难估计不足。虽然想到了案件会证明困难,但从未想到整个经济学领域会发生结构性的断档,没有工具可用。当我们再次面对另一个反垄断案件,华为诉InterDigital案件时,我们充分注意了案件的理论困难,提起布局,避免再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
第二,没有大胆去创新,没有勇敢打破一个旧世界。在做这个案件时,我们总渴望在一个安全的边际范围内拿捏好此案,总渴望从国外的案例中寻找可以支撑的元素。尤其,我们想充分地借鉴01年美国诉微软案件,将其案件思路整体移植,并期待相同的结果。然而,我们当时没有充分意识到,微软操作系统有双边市场因素,但其主要的市场交易行为仍可以在传统框架下解决。而本案中,奇虎必须在理论上做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才有可能取得胜诉。不敞开进攻,想打漂亮的防守反击是难以取得胜算。
第三,没有充分利用好法院第三方的调查程序。实际上,我们一直想向法院申请,由法院委托第三方进行问卷调查或者经济学分析。此举至少让法院了解原告的难处,进而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但是,因为对形势判断的过于谨慎以及对法院客观中立性的不正确的怀疑,最终没有申请,至为遗憾,至为遗憾。
当然克服了前述缺陷,恐怕本案也难言胜诉。但确实,前述遗憾实在如鲠在喉。
选择、不败与成就
案件败了,遗憾而不意外。我想,或许就是奇虎求仁得仁的方式了,案件缘起、展开和结局都充分符合了360(250加110)的气质和风格。其实专业人士明白,如果奇虎选择“反不正当竞争”而不是“反垄断“提起这个诉讼,案件几乎可以100%胜诉。甚至广东高院的一审判决,在毫不必须的情况下也把腾讯行为的不法性严肃申斥了一番。
反不正当竞争是个安全的选择,是一个为了获胜而获胜的选择,但,这不是个互联网公司的选择,不是互联网精神的选择。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为了社会的微小但确实的可能的改变而勇敢尝试,这才是选择。
选择有错么?
我们看到,正义女神虽然又白货了一把,但反垄断这把达摩克里斯小刀的威慑力已经不言而喻。腾讯收起了“抄袭——搭售——限制“的三板斧,以投资人身份含情脉脉地关注起创业者的屌丝生活。
我们看到,高品质的司法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互联网的繁荣又促进了司法的进步,两者相伴相生,良性循环。
我们看到,互联网大、小佬们的争斗已经越来越文明,“用户至上“已经奉为圭臬,不大可能再是做一个“艰难决定”的借口。
我们看到了3Q案所引发的反垄断学术文章的铺天盖地,看到了互联网投资生态的天翻地覆,看到了互联网所代表的自由与热情的深入人心。
弗朗西斯培根(我最爱引用的名人)说过,人,不是因为不败,而是因为选择,而成就其伟大。
尾声
记忆有些模糊,但依稀记得三年前的会议是在一番温暖而动情的演讲中结束的:
“腾讯是个伟大的公司,多少中国人因为QQ而接触了互联网。腾讯开启了一个时代,他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向互联网的窗。我们感谢腾讯。但,不能因为腾讯的伟大,而扼杀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同样,下一个伟大公司也没有理由扼杀下下一个的伟大公司。生生不息,这就是互联网,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5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征
(一)含义美国会计学家雪普(Karherine Schipper)1989年在其发表的《盈余管理》一文中对盈余管理做出如下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为了获取某些个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而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干预。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使管理经济学论文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美国另外两位会计学教授玻尔·哈利(Paul M.Healy)和詹姆斯·瓦伦(James M.Wahlen)在1999年联合发表的《盈余管理文献的回顾及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一文中通过对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的回顾,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作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二)性质和特征从上述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大体归纳出盈余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1、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要将企业的财务报表从其“应有”状态转换为编表者所“期望”呈报的结果,以满足编表者或部分人的利益需要。改变的结果将会使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分离的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公共产品。随着上市公司的股权的高度分散化,能够参与并影响公司对外报表呈报过程和结果的参与者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和有关的利益集团的代表,而广大的中小股东一般只能依赖公司对外呈报的财务报表来获取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方面的信息并据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经济决策,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的结果将会使公司的真实状况不能全部反映在对外呈报的财务报表中,这必将会使广大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发生错误,从而做出非最优甚至错误的决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盈余管理是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的。
2、盈余管理和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是相对立的。虽然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合法的,但是,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雪普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提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些私人利益,这显然是与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相对立。现代财务报告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中立性原则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报告的不偏不依。盈余管理的结果将背离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向。
3、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即公司的经理、董事会以及其他有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为拟发行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提供中介服务的券商、会计师和律师。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上述主体有权利和机会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或对上述选择施加影响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另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把每年上市企业数作为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力度会明显加大。
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多样选择性、会计估计事项的不确定性,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利管理的时间因素。在一定的目标导向下或利益驱动下,对上述客体进行组合就可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的。但是,上述行为最终的着眼点在会计数据本身。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最终的结果都要使损益表中的利润金额发生预期改变。
5、盈余管理得以实现是因为会计准则中存在漏洞、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存在多种可选择性,从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盈利,但可以通过对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应和分布。盈余管理行为主体只不过通过对经济交易的事前人为安排和策划将这种潜在的条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行为,它只不过利用了这些漏洞和选择性而已。
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或过程;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论文库尽管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区别:
(一)法律法规的认可不同鉴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或规范时,都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其目的是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这种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成为可能。盈余管理行为尽管不是准则或会计规范制订者最初所期望的,但是其至少在形式上没有违反会计准则或规范,没有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范围,它是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框架之内进行的,具有合法性和合规性;利润操纵则是通过采取违规违法的行为达到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因此该行为为法律法规所禁止。
(二)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所以手段的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利用应计制中存在的会计判断,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安排交易发生或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营运资金的管理进行盈余管理,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利润操纵则是以不合法的手段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利用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在年终搞假销售,长期潜亏挂账等。利润操纵的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就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
(三)行为的动机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两者的动机有较大的不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乎法律规范的利润调整,是管理者希望通过该管理而使企业的盈利能趋于预定的目标,其目的不外乎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
(四)导致的后果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动机和手段的不同,使得两者导致的后果有明显的差别。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在现代委托关系下,由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当局须以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为了自身和利益安全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运用得当,常常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而利润操纵的后果恰恰相反,利润操纵者由于不顾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弄虚作假,虚构利润,最终将会损害企业诚信,坑害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同时也必然会使自己受到行政法律的处罚和制裁。
三、研究盈余管理的现实意义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规则的制定和规则的执行在某种程度上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执行者之间的一种博弈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由于受到一定空间和时间环境条件的制约,任何一项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当一项新的规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台后,规则的执行都将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则的漏洞和缺陷以谋求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这种利益关系现行规则难以调整的时候,规则的制定者就会充分吸收规则执行者的“智慧”对规则做出修订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当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到修订后的规则无法规范的时候,一套崭新的规则也就为期不远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也遵循上述博弈规律。盈余管理能够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发现准则的不完善和漏洞,这一点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还将对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变革,甚至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西方国家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是还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金为王”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界非常普遍。现金流量表和“现金为王”的观念为什么会在8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开来,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但也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研究发现了大量的人为地操纵盈利的行为,会计数据成为数字游戏。通过研究还发现了操纵盈利的行为主要是来自企业管理层小心翼翼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钻了很多应计制会计的空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将现金收付制发展成现金流量基础。
(二)盈余管理的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沟通摩擦是盈余管理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发表经济管理论文为什么会有沟通摩擦,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要改善这个问题,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新准则的立项和制定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
(三)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自身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盈余管理研究本身在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促进了会计与资本市场、审计、盈利预测、行为会计以及所得税会计等领域的研究。实际上,在研究这些领域时,也常常会遇到盈余管理的问题,即有许多交叉的地方。
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6
无洞“房”可进,屡战屡败苦不堪言
1982年2月,牟华出生在苏北某贫困县农村。自打懂事起他就刻苦读书,立志改变自己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19岁那年冲刺高考时,牟华被南京一所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在大学里,牟华也丝毫没有放弃努力学习,他不仅当上了班干部,而且每学期都获一等奖学金。
牟华文质彬彬,长着一幅帅模样。本科学习阶段有意和他接近的女生不在少数,但牟华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他没有过早恋爱,而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本科毕业后牟华被学校保送上了本校研究生,专业依旧是他喜爱的应用经济学。牟华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到研三时他就发表了多篇很有见地的经济学论文,其中有的还获了奖。
2007年年初,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的牟华听从了导师的建议,决定暂时放弃就业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将来能在经济学研究上做出一番事业。
这年春节过后,牟华结识了南京姑娘陈媛,她是南京另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当时已与用人单位签下聘用合同。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感觉都很好,但就在要正式确定恋爱关系时,陈媛却因父母的极力反对而变卦,这其中的根本原因竟是牟华没实力在南京买房子。
初恋因无房而告终,令牟华感到十分痛心。从这以后,他也多次看过楼盘,当时南京城区的房价大多在每平方米万元上下,即使离城区较远的江宁和江北地段每平方米也要5000元左右。牟华家在农村,父母无力支援他,为了读书家里已经尽其所能了。即使买个70平方米的远地段房子,他也解决不了首付款的问题,买房的打算只好因此放弃。
而就在张榜后的一周,牟华经本科同学介绍又结识了一名女孩,这个名叫刘慧的女孩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考进南京一家省级事业单位工作。牟华对刘慧的自身条件较满意,而刘慧对他的发展潜力更是看好。明确关系的火候似乎到了,为吸取上次教训,牟华决定先把自己没有房子的实情告诉对方,以免到时自找难堪。
一个周六的傍晚,牟华邀刘慧到秦淮河畔散步,两人聊得正投入时,牟华转移话题把自己没房子、且暂时也无力买房的情况坦率地告诉了刘慧,“那没房子以后怎么办?我也没能力在南京买房子呀……”见刘慧突然变得犹豫起来,牟华开导道:“不行我们就先租房子呗,反正以后我肯定能买得起房子的。”刘慧没有表态也没有当面拒绝牟华,但尽管如此还是让牟华意识到了不妙。
大约在一个月后,刘慧终于委婉地回绝了牟华,事后牟华从同学处了解到,刘慧仍然是嫌他没有房子而和他分手。房子,成了压在牟华心头的一块巨石。如今他越想越急、越想越怕,因为也就短短几个月时间,南京的房价又向上蹿了一大截。
也就在这一年的年中,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的房地产业,牟华当时显得很自信,原以为这下房价肯定会往下掉了,可他这个经济学博士再次失算了,伴随政府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南京的房市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不久即又开始了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疯涨的房价已直接影响到牟华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情急之下他将自己的研究和判断写成文章向媒体投稿,指出城市过高的房价不仅会造成金融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人才居留和引进,这必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牟华的呼吁在现实面前是徒劳的,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此起彼伏的房价“涨”声所湮没。
和许多年轻人的择偶心理一样,失败的次数越多内心也就越急。但与别人不同的是,牟华一直认为自己除了没房子、缺票子外,其他方面都极具优势,为此他坚信一定能在南京找到志同道合有发展眼光的女孩。
情投意合,但越不过无房这道坎
2009年3月的一天,牟华在电脑前撰写学术论文,不经意间一个网名叫“开心草”的南京女孩闯进了他的QQ,于是牟华便不紧不慢地和对方聊了起来,当得知女孩是本市一所部属重点高校经济系的研究生时,牟华一下子来了兴趣,讨论的话题也就更加多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两人聊得更加投机,不仅互通了真实身份,而且还交换了通讯方式及各自发表的论文。
“开心草”真名叫吴芸,比牟华小3岁,老家在苏州市区,在所在学校上完本科后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应用经济学。吴芸是个自身条件很优秀的女孩,尽管追求她的男生不少,但她却没有选中最为满意的。
在相处近两个月后,牟华开始向吴芸求爱,当时吴芸对他也有了好感,于是这年的“五一”,两个人相约到玄武湖公园的情侣园。五月的情侣园,海棠花盛开,当两人都以期待的心情走到一起时,一切都显得顺心如意,牟华的帅气和健谈征服了吴芸,而吴芸的美丽大方同样让牟华倾倒。在明确关系前,牟华照旧把丑话说在前面,称自己暂时买不起房,但将来又必须留在南京发展。“没房到时我们就先租房结婚呗,这有多大事呀!”难得遇到这么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孩,牟华激动得差点要跳起来。
和牟华确定关系后,吴芸向父母通报了情况,因担心父母有想法,她特意没告诉爸妈牟华没有房子的事。获知女儿找了个名校博士,老两口满心欢喜,急切地要女儿把小伙子带上门来看看。5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吴芸将牟华带到苏州见自己的父母,交谈间老两口还是问起牟华在南京有无房子的事,牟华没有隐瞒实情,但表示会在南京买房。老两口对牟华样样满意,唯独对他没有房子有些想法,但也没有明说。
和吴芸的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后,牟华仍放心不下,说白了他还是担心没有房子而会失去吴芸。牟华其实一直在关注南京的房价,他发现与一年前相比,南京的房价又往上蹿了几蹿。原本家人承诺买房可以支援个五六万块钱的首付,但如今房价涨到这个份上,牟华真的不敢想了。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牟华想避免吴芸日久生变,唯一的办法是先把两人登记结婚的事搞定。
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牟华摆出一幅很认真的态势,向吴芸求婚,但吴芸没有答应,理由是还没征求父母意见,况且两人相识时间不长又都没有工作。吴芸虽没提房子的事,但事实上这是主因。遭到吴芸的拒绝后,牟华很不开心。几天后,他再提结婚要求,但吴芸还是以同样的理由婉言往后推,但牟华固执己见,态度显得不可逆转。
牟华迫切要求登记结婚的举动让吴芸大为不解,毕竟两人目前既没收入来源也没固定住所,她的打算是起码等两人有了工作再结婚。虽说吴芸很生气但她又不想伤害牟华,于是只好耐下心来做对方的工作,但牟华就是听不进,为此两人还几次发生激烈争执。
为缓和矛盾,吴芸作出了让步,即答应带牟华去把用于办理结婚登记的合影照拍好,以便让牟华吃下定心丸。10月5日两人拍好了合影照,并将一张放大的照片挂在了卧室内。然而就在当天,牟华又得寸进尺提出了同居的要求。吴芸被纠缠得没有办法,最终只好答应牟华。考虑到牟华经济上不宽裕,次日吴芸出面在靠近牟华学校附近租了一小套房子,由此两人开始了共同生活。
同居一室后,牟华总算平静了一阵子,不过这样的日子不长,他要求结婚的心情又变得急切起来,之所以出现反复,还是因为房价疯涨的因素使他定不下心。进入12月中旬,牟华天天嚷着要登记结婚,正在找工作的吴芸被弄得非常烦恼。
一天晚上,牟华极不耐烦地“逼”吴芸去和他办理结婚登记,吴芸不答应,牟华就气势汹汹地质问她:“都睡到一张床上了,凭什么不肯去登记结婚?”见牟华说出这种话,吴芸便没好气地反问道:“你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整天想着结婚结婚,你我具备结婚的条件吗?你房子、工作一样没有,结婚住哪又靠谁来养活?”吴芸的话戳到了牟华的痛处,于是他第一次对心爱的人动了粗。
次日,受到欺负的吴芸赶回了老家,把近来牟华强求她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听毕顿时火冒三丈,怒斥牟华这个博士读糟了,在处理婚姻大事上草率鲁莽,这说明他是一个不可靠的人。爸爸还严肃批评了女儿考虑问题简单,并过早与牟华同居,弄得现在骑虎难下。母亲更是直截了当地要女儿趁早与牟华分手,认为他连房子都买不起,将来跟他过不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父母的一番批评告诫,使吴芸对牟华的态度产生了动摇。
12月31日晚间,牟华得知吴芸回到南京后,即赶到吴芸所在学校并找到吴芸,见面后两人又因结婚的事引发正面冲突,导致许多人前来围观。次日吴芸的父母赶到南京找牟华谈话,但牟华避而不见,打电话也不接。当天下午吴芸正式提出和牟华分手,但牟华不答应。
此后的一连几天,牟华不是找到吴芸的学校就是堵在她的租房门前,用尽一切手段迫使吴芸与其和好。吴芸被弄得没有办法,只好于1月5日回到苏州躲避牟华。事到如今,牟华仍心存侥幸,并暗自发誓,不管吴芸提出分手的态度能否改变,都必须要让她成为自己的老婆。怎么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牟华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
找人顶替“结婚”,弄巧反而成拙
经过一天一夜的绞尽脑汁,牟华并未能设计出挽回败局方案,就在山穷水尽之时,牟华突然间想到自己手头还有吴芸租房的钥匙,于是一下子来了灵感。牟华知道,吴芸的身份证、户口本等个人资料都在其租房内,如果能拿到这些东西并找到合适的女孩顶替吴芸,岂不一切就搞定了,而一旦办好结婚登记吴芸也就别无选择了。
设计出这个荒唐的计划后,牟华随后来到了吴芸的租房,敲门无人应答他便开门进入屋内,轻易拿到了想拿的东西。取得吴芸的证件资料后,牟华立马赶回自己的住处上网,打算通过网络物色一个合适的吴芸替身。
牟华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苦苦寻觅,终于在新结识的6个女网友中找到了合适人选,这个自称叫蒋玫的女孩是南京某民办高校的大三学生,长相酷似吴芸。牟华自称买房登记需要结婚证,但不巧的是女友正好出国,故愿出600元雇请蒋玫出面配合,得知牟华领证无须让自己拍合影照,涉世不深的蒋玫也就答应了。在网上谈妥的当晚,牟华与蒋玫见了面,请蒋玫用过餐后,牟华又将她带进一家发型设计中心,要美发师仿照吴芸照片上的发型为蒋玫做了头,如此一来蒋玫这个替身更逼真了。
1月8日上午11时许,牟华与蒋玫手挽手走进了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大门,由于有事先拍摄好的办证合影照,工作人员在查验了吴芸的身份证、户口簿后,又比对了面前“吴芸”的长相,并询问了相关问题,均未发现其中的疑点,于是让牟华和“吴芸”签名画押,很快办妥结婚登记。当拿到那两个向往已久的小红本本时,牟华紧张的神经总算松弛下来,走出婚姻登记处的大门后,他兑现了对蒋玫的承诺。
弄到与吴芸的结婚登记后,牟华随后又由喜变愁,愁的是该如何与吴芸重修旧好。不过这回牟华已不像先前那样急切了,他计划要稳扎稳打让吴芸回心转意。接下来的第一步,他主动找吴芸道歉认错,并表明爱她的心丝毫没变,但这项努力尝试多次,吴芸的态度却始终不变。岂肯死心的牟华又转变战术,期待以温情和关爱的方式来感化吴芸,但仍然无济于事。两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这让牟华预感到前景的暗淡。这之后他又托人做吴芸的工作,但还是不能让吴芸回头。由于不堪骚扰,后来吴芸主动约了牟华一次,彻底把分手的话说明说死。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牟华也渐渐被“磨”通了,明白了“强扭的瓜不甜”这个理。
本来可以一了百了,但因自作聪明却又惹来新的烦恼,因找人顶替办理了与吴芸的结婚登记,牟华不知该如何收场。因为对法律的无知,如今牟华好担心自己会因此坐牢或要到法院打离婚官司,一想到这可怕的结果,他一连多日吃不好睡不香,专业研究也失去了信心。
牟华鼓足勇气来到婚姻登记处寻求解决办法,找到相关负责人后牟华开头就说:“我是来投案自首的,因为我找人顶替办理了与分手女友的结婚登记,我错了,求你们帮我撤销登记并不追究我的刑事责任……”一个博士生居然做出这种事并说出如此无知的话,弄得婚姻登记处的领导哭笑不得。在对其严肃批评教育后,他们告诉牟华:“按照法律规定,认定婚姻无效须由受害一方到法院,由法院判决确认。”一听说这事必须由吴芸出面告自己才能解决问题,牟华急出一身虚汗。
4月21日,没有退路的牟华只好硬着头皮去见吴芸,两人在吴芸学校足球场一角相见后,牟华实话实说并向吴芸赔礼道歉,开始吴芸还不太相信牟华说的是真话,当亲眼见到二本结婚证后,她气得发疯似的跑开了。因害怕吴芸想不开而出事,牟华只好拼命追赶吴芸,快追到吴芸宿舍楼时,牟华一把拉住了她,气极之下的吴芸突然回头狠抽了牟华几个巴掌,牟华的脸上被打得火辣辣的,他不但没有回手,而且还当着旁观者的面“扑通”一声跪在了吴芸面前:“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我请求你到法院去告我,否则你我都受影响……”吴芸被气得大喊“你给我滚走,我不想再见到你这个无赖!”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牟华大哭了一场,他后悔不懂法而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来。平静下来后,他给吴芸写书面道歉信,在信中他再次恳请吴芸上法院自己,并承诺愿意赔偿精神损失并承担诉讼费。末了牟华还特别强调:“这场官司非打不可,否则往后你我都没法重新结婚。”
吴芸收到牟华用快递寄来的书面道歉后去请教了律师,律师告诉她:“这官司的确非打不可,但只要,赢是必然的。”吴芸没有办法,从未打过官司的她也只好承受名誉受损的压力上了法庭。
4月27日,吴芸自拟诉状将牟华告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请求判决原、被告的婚姻关系无效,判令被告支付精神和名誉损失费1元,并向原告道歉。法院受理案件后,牟华又很快向法院递交了向吴芸的书面道歉声明及引发本次纠纷的详细经过,并承认“责任全在自己一方。”
5月20日上午,鼓楼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此案的审理和判决创造了该院历史上的两个之“最”:即用时最短和被告方主动要求认输。也许是牟华的表现感动了吴芸,最后时刻她撤回了精神名誉赔偿及再次要求被告道歉的两项诉讼请求。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认定被告牟华找人顶替办理的与吴芸的结婚登记,既违背了双方自愿的原则,也非原告吴芸的真实意思表示,故当庭依照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判决两人的婚姻关系无效。
又回到了起点的牟华在签收完判决文书后对法官诉苦道:按照南京目前的房价,再等10年我也不定能买得起产权房,如果真的这样那我岂不要打大半辈子光棍?!■
(文中牟华、吴芸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