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大学生论文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1

我国化学的基础研究逐渐开始与|世界前沿化学研究接轨,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化学科研队伍有了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良好、年龄分布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的化学研究队伍,优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形成多学科前沿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水平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曰益增强,在国际组织和期刊中任职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凸显我国化学学科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大幅度增加,自主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初具规模,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和必将作出重要贡献。国家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创新研究环境达到较大改善,具备了从事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我国在化学领域发表的文章总数和被引用文章数以及论文的引用次数逐年上升,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在化学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总量列世界第2位;2007、2008年成为SCI论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见图1、图2),在此期间论文被引用次数名列世界第四位;2005—2008年,中国在化学领域被引论文的数量超过曰本,成为重要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国家之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质量提高更快(见图4)。中国化学在国际化学界顶尖1的论文比例从1998年的0.3%增加到2008年的8.1%中国人在化学领域发表的文章从19W—2!丨n3年的9%上升到2丨104—2丨IIm年的17%(有中国作者在内的所有文章)(源于基本科学指标.汤姆森-路透影响力的提高,我国化学家在包括IUPAC重要学术机构的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化学家担任包括Acc.Chem.Res.,Chem.Soc.Rev.,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重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副主编、编委、顾问编委。

           

我国化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力口。2009年中国化学科学领域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件数已经超过曰本和美国(见图5)。

我国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升,2009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化工产品大国(图6)。

中国化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化学领域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专利申请有了较快增长,在国际化学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化学的发展与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欧美和曰本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国际顶尖科学家还很少;研究队伍在化学的各个分支研究方向结构不甚合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缺乏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发展缺乏引领作用等。因此,充分的认识目前我国化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维护我国化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

一是要保持已有优势,发展新的特色领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以化学合成及理论为核心,以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定向、高效、低耗、绿色的化学合成、能量和物质转换体系及相关技术,加强基础研究思想和方法向原理器件设计和制备技术的转化,强化探索和创新意识,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化学科学的全面发展。

二是要鼓励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鼓励变革性研究项目,对重大基础问题科学研究应给予持续性的支持,使我国在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些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使我国在化学科学的若干领域的研究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且在一些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

三是要在化学科学的前沿和新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化学科学的前沿及其新兴领域,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在揭示分子及其组装体的可控合成、设计规律、性质与微观结构的本质关系,在高性能、不同凝聚态结构化学材料体系的制备、表征、理论模拟和计算方法,在高效能源和物质转化催化剂的设计和机理,在关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药物设计和合成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四是要加强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生长点,有重点地发展一些新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瞄准化学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与结构,注重和加强化学科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推动学科建设,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赋予化学科学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前瞻性地重点部署和发展一些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例如:能源、环保、生物、催化等),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五是要面向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性成果。深入开展与化石能源高效绿色转化、太阳能和核能利用相关的能源科学和材料研究,深入开展与光、电、磁等的发生、转换、存储、输运、显示和掩蔽相关的信息和防护科学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检测、诊断和治疗药物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与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相关的农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以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等相关的分离净化科学和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地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的群体突破。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2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与污染等危机中。这些危机的产生会逐步威胁到国家发展与稳定。因此,要求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供给、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改善,最终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报告中着重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追求的科学目标,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必要基础,并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应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出发,弘扬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内容与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成为十会后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深入人心。因此,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为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校大学生们必须凝聚共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文明责任感,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汇聚生态文明的思想,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在“物质”和“精神”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社会的良好运行机制以及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成果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生态文明观进行普及和教育。生态文明观是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认知,是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生态文明一系列思想和观念的集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指导。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是首先做好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是作为培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其生态文明观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工作尤为重要,是保持我国经济快速且稳定的基础条件。

2.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大学生需培养生态文明观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科技与提升意识的双重支撑,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则是强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所以,帮助大学生构建生态文明观,重视其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对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道德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目前一些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不能认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人类中心意识严重,这样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并实际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和普及工作。

其次,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强化其参与意识、提升其参与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提升思想、更新观念,还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增强对校园周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力度。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来。

三、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其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增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选修课,把生态文明观教育加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作为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把生态、环保、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观念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生态环保节约意识的一代高级人才,从而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2.采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途径。高校通过组织班会、团活、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把十会议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传达给大学生,或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利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水资源保护日等纪念日开展经常性的生态文明宣传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把这些教育融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防止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的蔓延。

3.利用信息技术开辟教育新渠道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抓住网络阵地。高校可以利用QQ群、飞信、人人网、辅导员博客时时有关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最新新闻,并建立有关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专题网站定期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动态。与学生沟通,不断了解学生的相关思想动态,并及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

4.以大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以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高校通过增设国情学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或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善恶感、良知感和正义感。增强其民族责任心和自豪感,把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为自身行动的方向,从而肩负起实现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5.健全制度为实现科学目标提供保障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把生态文明意识、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写入学生手册。组织学生、教师认真学习,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使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6.邀请专家、知名环保人士进行讲座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学校团委和大学生社团组织还应定期邀请专家或知明环保人士来校做有关生态、环境等方面最新情况的讲座,使同学们从更加直观、快捷、真实的角度去认识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保护环境、能源节约的紧迫感,从而强化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3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CUBA各个球队运动员学习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管理部门对文化课学习的监管不严格,规章制度未能严格落实;对CUBA运动员文化课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措施,应制订相关制度。

关键词:河南省 CUBA 调查研究

1、引言

CUBA随着1997年11月28日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组委会的成立而诞生。经过十一届联赛可以看到,CUBA虽然处于新生阶段,但是却表现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特韵味,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问题以及处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学校所培养的基本还是运动员大学生,学生来到大学以后还是以运动为主,而对于文化课学习很难抓起来,这样的结果是队员的文化课素质比较低下,文化教育达不到正常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所应达到的水平,究其原因,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管理制度出现了漏洞。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CUBA中国大学生联赛河南赛区的5所学校7支球队为研究的调查对象,CUBA运动员学习管理制度问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 “文化课学习制度”以及“CUBA运动员文化课学习”进行搜索,作为本篇论文的支撑依据和理论支持。

2.2.2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比较等逻辑方法,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的学习、招生管理问题

根据调查,河南省招收高水平篮球队的高校都是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招生办、教务处、体育部、学生处以及运动员所在的院系一同管理球队,各部门分工不同,球队日常的训练比赛由主管部门来负责,由教练员去具体执行,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由教练和辅导员共同负责,学习由学院以及教务处负责,招生由教练员体育部领导和招生办共同负责。

3.2教练员对运动员学习的监督问题

从对河南省CUBA运动队教练员的走访中看到,大多数教练员对学生的文化课只是单纯的口头监督,并没有付出行动去督促运动员学习,教练员只重视他的竞技水平与取得的名次。这种现象在全国可能是普遍现象。

3.3学校对运动员学习的奖惩制度与学校对队员的特殊政策

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中原工学院五所学校奖惩制度基本一样,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在奖惩制度上的统一性。

3.3.1奖励办法:运动员训练刻苦,认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比赛成绩突出者,按各个学校对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运动队体育竞赛奖励办法和学生奖惩条例,给予表彰,并且酌情给予物质奖励。

3.3.2惩处办法:运动员不能认真,刻苦训练,经过帮助教育仍不改正者,由主管院系,报经学校批准,取消高水平运动员资格或进行其他相应处理。

3.3.3高水平运动队考试特殊政策

在考试特殊政策中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前三名的学生,文化课考试按卷面成绩*70%+50分-考勤分=最终成绩,而在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前八名或者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前四名的考试成绩按卷面成绩*70%+45分-考勤分=最终成绩,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取的前八名或者河南省冠军的队员考试成绩按卷面成绩*70%+40分-考勤分=最终成绩。

3.3.4高水平运动队免交学费特殊政策

经过篮球专家和主教练认可技能水平确实很高,在队伍中能够起到核心无法替代作用并且团队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前八名的主力球员的队员,可以酌情申请办理免交学费。

3.3.5高水平动队队员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特殊政策

CUBA篮球队的核心主力球员,比赛成绩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前八名的主力球员的队员,由于文化基础太差,确实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文化课考试成绩仍未达到学校毕业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思想表现好,有教务处、学生处审核同意,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可酌情处理授予该队员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管理部门对文化课学习的监管不严格,规章制度未能严格落实。

4.1.2对CUBA运动员文化课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措施,应制订相关制度。

4.2建议

4.2.1调整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各高校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以缓解学习和训练的矛盾。

4.2.2国家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的条件,进行统一性的强制性的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课管理条例。

4.2.3在改善学校训练条件的同时,加大文化课教学管理的力度和倾斜度,加强文化课教学硬件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定.

[2]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教学与学籍管理规定.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4

题目(中文):影响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大学体育社团是大学众社团的一分支。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形成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生自发组织,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它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为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团体。它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体育社团已成立多年,目前已蒸蒸日上发展,但随之也暴露出其社团管理混乱、种类单一、活动经费有限等不足之处。

所以在当前我校体育教育日益注重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性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更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本人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和网上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现将所查文献阐述如下:

1、体育社团的现状

王利涛在《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文章中对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发现:体育社团种类比较单一;多数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对社团的长远发目标没有一定的概念、眼界不够开阔、综合能力较差,造成社团也比较平凡;指导教师在社团的开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的没有时间;通过对高校社团成员参与社团组织的出发点进行分析,主要以娱乐性和目的性为主。

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9)中提到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是,多数体育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缺乏对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以近期和短期行为开展活动。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组织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财务管理和开展活动的秩序较混乱,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停滞不前。

2、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李明,刘继志在《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10)中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体育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体育社团参与者与参加者的性别比例发展不平衡,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原因。

黄林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012)总结了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学校对社团活动的限制,很多高校规定学生社团活动仅限于学生活动,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办公和活动场所的限制。内在原因。体育社团自身组织机构不健全。社团干部选拔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缺乏岗位培训和岗位机制,导致社团干部责任意识较差,选的干部经验不足,不能担当重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对社团成员吸引力不够,导致很多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平时很少关注社团活动。

3、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王惠在《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2008)文章中提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对体育社团实行宏观管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

张登峰在《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09)总结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身的组织机构与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经费来源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自身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建议。

刘强德在《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提到我国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内容有:员流动性大,种类过于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体育社团的物质条件差、团干部差异大,服务意识差。

4、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梁平,王林等人在《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中提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有:1转变认识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生活化也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的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入有偿体育服务,使大学生体育社团向体育产业化方向发展。2变组织结构。管理原则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的统一思想指导下,形成各个项目“随需而发”的宽松局面,为学生充分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3优惠扶持政策。转换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在活动的各个方面提供有偿服务,给予优惠和扶持,逐步提高社团(俱乐部)的生存能力,为社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下扎实的基础。

周艳,顿志强等在《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2002)提到要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系列完善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是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本人通过对有关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后发现,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关于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高校体育社团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到我校体育社团目前发展也存在各类问题,阻碍了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以上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分析:体育社团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结合实际出发对我校体育社团进行全方面分析,旨在为我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帮助。以上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将会为本课题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现状

1.1我校体育社团各分社的基本情况

1.2社团人员管理、运行基本情况

1.2各社团开展活动的效果情况

2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内部因素

2.1社团的结构、规章制度

2.2社团的管理模式及规划

2.3社团的指导老师、学生干部的专业技术及引导影响能力

3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因素

3.1社团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宣传体系

3.2社团的参与者与参加者的积极性

3.3学校制度对社团的影响和各级领导对社团的重视程度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

2.调查法:对部分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和负责学生进行调查。

3.数据统计:对调查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对最终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二、技术路线:

收集文献资料和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整理资料—制作问卷和拟定相关访谈的内容—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回收问卷—整理问卷—分析结果—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

三、可行性分析:

1、本人对该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2、本人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并且参加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更深的体会社团中的现状。

3、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多,可以对研究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能为研究顺利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五)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1)20XX年1月确定指导老师,确定课题,搜集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2月下旬,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方面实现质的跨越,完成论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请导师审查。

(3)20XX年3月,继续开展研究,完成论文修改稿,并请导师审查,送系部预审。

(4)20XX年4月,接受导师审查鉴定,结题验收,论文定稿。

2.主要措施

(1)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期刊、参考最新论文范本,收集资料;

(3)指导老师的指导,与老师沟通。

(六)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王利涛.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1,(10):80.

[2]李明,刘继志.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黄林.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1):231.

[4]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硕士论文].厦门大学,2008.

[5]张登峰.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体育与艺术,2009.

[6]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

[7]梁平,林葛.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8]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9]周艳,顿志强等.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

[10]伟巍.高校体育杜团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51.

[11]丁斌.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12]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1).

[13]汪桂花,赵永魁.影响新时期大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05).

[1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博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5]解会娟.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硕士论文].山西.山西大学,2005.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语伴模式 有效性 环境因素 情感因素 供需现状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24-02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到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汉语言学习的浪潮逐渐升温。同时,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与世博会等一系列事件也表明中国正逐渐转型为一个外向型国家,更为开放,更注重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外语对大学生来说是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也是升学、求职的必备条件,更是提升大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语伴模式的有效性

(一)语伴模式中的环境因素

外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外语习得成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动机、态度、学习能力等,客观因素包括环境、教材、教师等。在众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外语习得的外部条件,又是外语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外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语伴,即一起学习语言的伙伴,是指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外国留学生用某种一方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或交换使用各自语言,以帮助对方提高这种语言能力的学习方式。对中国大学生来说,取得这门大学必修课的优秀成绩和等级证书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和动力来源。中国大学生是典型的怀抱工具型动机的在本族语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者。他们对外语在他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学习动力低下,语言习得的输入输出数量较小,质量较差。语伴模式的建立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它较于其他语言学习方法的独特性和有效性在于成功的将语言学习者从本族语环境转移到了目的语环境。它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提高了外语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外国留学生虽然处于目的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汉语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伴随着这种汉语习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们面临着人类语种进化历史最长的汉语给他们带来的高难度挑战,汉语不能在短期内快速掌握,因而日常生活用语的习得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语伴模式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过渡方式,为从本组语言环境到目的语言环境的转化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语伴模式的双向对接特点,有效满足了中国大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双方需求。

(二)语伴模式中的情感因素

不可忽视的是语伴模式有的情感因素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指出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很大影响。Krashen(1985:3)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人并不是全部吸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语言的态度、自信心、焦虑、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筛选。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大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实用型目的(utilitarian purpose),如为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工作机会等。而具有综合型学习动机的人对所学的语言和它反映的文化都感兴趣。语伴模式通过架接语伴学习者双方的桥梁,以一种频繁接触外族人的方法构建一种目的语境的环境,诱发语言学习者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愿望,并激发他们与之交往的意愿。此类情景下,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从工具型的学习动机转换成了综合性的学习动机。显然,这种动机要更强烈,也更能够持久。而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心理情感因素的障碍愈小,语言的输入越顺利,学习效果也就越好。语伴模式将有效抑制大学生在书本学习等静态语境下产生的焦虑与挫折感,降低外语学习中的心理情感因素障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

二、语伴模式现状分析

(一)语伴供需现状

以实地走访、分层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为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选取北京高校区为调查区块的研究得出,语伴模式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推广意义。87%的中国学生和91%留学生希望通过找语伴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外语学习水平。这从正面反映出了现阶段大学生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适稳定的语言环境来提高自己的外语口语水平,提高外语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能力。75.5%的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于发展长期的语伴关系,他们认为长期固定的语伴关系更为稳定,更利于克服语伴间的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建立长期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更利于口语水平的提升。只有8%的中国学生会选择一星期左右的短期语伴。而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68%的留学生倾向选择一月内的中短期语伴,他们认为在半年或一年的短学制留学背景下,短期语伴更利于他们快速适应中文语境,在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

同时,64.8%的中国大学生倾向选择一个固定的语伴,他们认为一对一的学习更利于相互间的了解与情感的维系,有助于克服文化差异,更利于语言学习。只有小部分倾向于多语伴的交流。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63.7%的外国留学生倾向于建立3个以上的语伴关系,他们认为小组制的语伴小组学习更为有效,并且中国学生的都比较繁忙,建立多个语伴关系更利于在中文学习上的时间安排。64.8%的中外学生都愿意提供各自的语言帮助。从数据上看,北京高校区的语伴供求状况是较为均衡的,语伴的匹配度要求是可以满足的。

(二)现存语伴模式形成途径的缺陷

对现存的语伴形成途径的的调查发现,虽然找寻语伴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种种文化差异以及客观局限性,在实际上寻找语伴的有效途径还是比较局限的。以现存应用最为广泛的5种语伴形成途径为例进行分析。通过熟人介绍的语伴形成模式,即通过朋友、同学相互介绍中外学生组成语伴,其优势在于安全性较高且较为便捷,但它的劣势也较为明显,即信息量有限,花费时间较长,语言水平匹配性较差。这些缺点使得这种模式的受众群体较为狭窄,不具有推广性。随意搭讪,提出请求的语伴形成模式为多数外国留学生采用,他们倾向于在咖啡馆、餐厅等地点随意搭讪,提出语伴请求,因为这种方式能使他们方便快捷的找到语言水平匹配性好的语伴。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具有人员范围限制的缺点和人员断层信息遗失的风险。而网络论坛途径虽然信息获取范围大,但安全性较差,使用率低,且大部份网络论坛上都显示出中国大学生“一头热”的现象。总而言之,语伴模式虽然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仍缺乏一种成熟的形成途径。

(三)语伴模式的应用展望

外语学习是一种以交流为目的的学习,而中国的的语言教育使大学生语言学习过程越来越与目的相脱离。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学习的语言有效的运用到交流中。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体制都十分强调语法的学习。结果语法学得很精,但确说不上几句流利的英语。但是,基于语言学习的目的,提高语言的听说水平成为提高语言能力的重中之重。大部分中国外语学习者会感到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突破听说都特别不容易,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讨论上过于肤浅了。其实中国外语学习者听说能力提高慢在于环境,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外语交流环境是提高外语学习的最有效的办法。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都是来中国学习汉语,而且学习时间不是很长,2―6个月的居多。加上外国留学生对于练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有着迫切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寻找中文语伴练习中文的诉求,这决定了他们迫切的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和他们交流的语伴,能够帮助他们在短时期内提高自身中文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目的与手段合一的语伴模式,其应用前景无疑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武宏波.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需求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 (S2).

[2]束定芳,华维芬. 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安毅.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学理论・下, 2009(7).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6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队伍的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任务与内容,从书籍、期刊、中国知网、百度百科查阅了与教练员言行和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相关资料,得到素材,为论文选题提供理论依据,为文献综述提供参考材料。

2.2.2问卷调查法

按照论文需求设计了《排球项目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以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队伍为例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

2.2.2.1问卷的效度

为了检验问卷的有效性,设计了《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将调查问卷分别呈送给排球教研室10位排球运动教学、训练专家,请他们对问卷的整体设计、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做定性评价。得出问卷整体设计平均结果为很合适;内容效度平均结果为合适;结构效度平均结果为合适。评价说明《排球项目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以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队伍为例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有效性。

2.2.2.2问卷的信度

对问卷的信度采用了重测法进行检验,即采用同一份问卷,对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前后测试两次,求出前后两次的相关系数(又称稳定系数)。对10名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队员发放问卷,间隔两周后对再次对这10名队员,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收集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两次填答结果的相关系数,结果证明问卷的相关系数为R=0.97。由此可知两次调查存在高度相关,此问卷的信度符合体育科学研究要求。

2.2.2.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根据研究需要,发放问卷总共50份,回收49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问卷回收率98%,有效率96%。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7.00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采用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因子分析

3.1.1因子确定

通过问卷调查后,使用SPSS17.00软件对问卷的所有因子进行因子分析,根据要求KMO系数>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对量化的样本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主要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08%,后面的数据初始特征值小于1,因此提取意义不大。最后确定为4个因子,这4个因子基本上能反映总体变量的信息。

3.1.2因子的命名

第一个因子包括:教练员对的运动员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非常关心;教练员能够及时协调队内的矛盾,并做出妥善处理;教练员在你无法完成训练时提出严厉地批评3个因素,因为这三个因素与沟通有关系,故命名为沟通行为因子。

第二个因子包括: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会遭到停训、罚款;教练员的侮辱、打骂行为会使你对训练失去信心2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的行为是粗鲁、武断的,故命名为教练员武断行为因子。

第三个因子包括:教练员可以准时到场,从不在训练中吸烟、接听手机;教练员会把个人情绪带到训练场上2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与教练员的职业素养有关,故命名为教练员职业素养因子。

第四个因子包括: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会让你在训练中更加积极努力;教练员训练中经常很耐心讲解分析,以提高你的技战术能力2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在训练过程当中通过教练员言传身教对运动员起到激励的作用,故命名为训练激励行为因子。

3.2沟通行为因子

3.2.1沟通行为因子分析

沟通因子包括:1、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非常关心。2、教练员能及时协调队内矛盾并做出妥善处理。3、教练员在你无法完成训练时提出严厉批评。

从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非常关心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3.85%,认为正确的占38.46%,共计42.31%,认为一般的占57.69%。说明教练员对队员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有一定的关心,但是有50%以上的运动员认为不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由此可见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关心力度不够。部分教练员会认为运动员只要努力训练其它与训练无关的事都可以不管,其次,通过访谈得知,在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的业余时间中教练员很少和运动员接触,这也就决定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交流过少。

从教练员能及时协调队内矛盾并做出妥善处理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30.77%,认为正确的占34.62%,共计65.39%,认为一般的占34.62%。超过50%以上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能够及时协调队内出现的矛盾,并且做出妥善的处理,但仍有部分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不能很好地处理队内矛盾。队内出现矛盾时教练员不能及时了解,运动员也不会向教练员说明此事,因为教练员发现冲突后可能会对某些运动员进行一些惩罚。

3.3武断行为因子

3.3.1武断行为因子分析

武断行为因子包括:1、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会遭到停训、罚款。2、教练员的侮辱、打骂行为会使你对训练失去信心。

从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要求会遭到停训、罚款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7.69%,认为正确的占57.69%,共计65.38%,认为一般的占15.38%,认为不正确的占11.54%,认为很不正确的占7.69%。只有小部分的运动员认为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不会遭到停训、罚款的处罚,但是有超过50%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要求会遭到停训、罚款的处罚。某些教练员认为这种“铁血政策”能让运动员踏实肯干,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和技术动作等,他们这种行为也是延续曾经自己作为运动员时期教练员对自己的一种手段,而性格上的不冷静和较低的文化素养也是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从教练员的侮辱、打骂行为会使运动员对训练失去信心的数据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0%,认为正确的占19.23%,共计19.23%。认为一般的占23.08%,认为不正确的占23.08%,认为很不正确的占23.08%,共计38.46%。说明有不到20%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的侮辱打骂行为会让他们失去信心,但50%以上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的侮辱、打骂行为不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教练员一些消极的行为对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影响不大,而这已成为专业队的一种常态,运动员早已适应,他们更多的认为教练员的一些消极行为是对他们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从而促使自己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3.4职业素养因子

3.4.1职业素养因子分析

职业素养因子包括:1、教练员可以准时到场,从不在训练中吸烟、接听手机。2、教练员会把情绪带到训练场上。

从教练员可以准时到场,从不在训练中吸烟、接听手机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30.77%,认为正确的占34.62%,共计65.39%。认为一般的占34.62%,认为不正确、很不正确的占0%。说明教练员在训练中迟到、吸烟、接听手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认为这些事情无伤大雅,但正是这些小事显示出了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

从教练员会把个人情绪带到训练场上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3.85%,认为正确的占15.38%,共计19.23%。认为一般的占19.23%,认为不正确的占42.31%,认为很不正确的占19.23%。说明教练员基本不会把情绪带到训练场上来,但仍有少部分运动员认为教练员会把情绪带到训练的环节中。教练员还是非常注意在训练中尽量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训练场上来,以免影响到运动员训练时的情绪,同时这也是良好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

3.5训练激励行为因子

3.5.1训练激励行为因子分析

训练激励行为因子包括:1、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会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积极努力。2、教练员训练中经常很耐心讲解分析,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从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会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积极努力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15.38%,认为正确的占69.23%,共计84.61%。认为一般的占7.69%,认为不正确的占7.69%,认为很不正确的占0%。绝大多数运动员认为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会让他们在训练中更加积极努力,然而15%左右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让他们觉得没有任何动力。因此教练员要从全队的角度出发,在目标设定上要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响应教练员提出的训练安排和目标,从而提高训练积极性。

从教练员训练中经常很耐心讲解分析,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来看,认为很正确的占23.08%,认为正确的占46.15%,共计69.23%。认为一般的占30.77%,认为不正确、很不正确的占0%。超过50%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训练中经常很耐心讲解分析以提高他们的技战术能力;30.77%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不会在训练中耐心地讲解分析。教练员对某些运动员不够耐心地予以指导,这样就会使运动员对教练所安排的目标不能更深一步的理解,进而导致技战术无法提高,影响到运动员对训练的信心和热情。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影响中国大学生女排联赛4强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教练员的沟通行为、武断行为、职业素养、训练激励。

4.1.2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过少,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关心程度不够,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要求过于放松,从而导致了一些矛盾的出现教练员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沟通行为是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4.1.3运动员在训练中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会遭到停训、罚款的情况经常出现,势必会影响运动员对训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练员侮辱、打骂的情况会让少数运动员感到沮丧,但绝大多数运动员认为对他们训练积极性影响不大,反而会越挫越勇。这说明适当地武断行为可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4.1.4教练员在职业素养方面有待于提高。教练员的个人行为决定了运动员对教练员的看法,好的职业素养会塑造一种典范对运动员造成积极的影响,从而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4.2建议

4.2.1教练员在训练场地之外应多与运动员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需要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建立一种亲和力,可以让运动员在训练时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