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晏子使楚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1

关键词:探究实验设计对照。

1 《种子的结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

听了多次《种子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之后,发现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直接陈述的、呈现的,只是教学手段上由最初板书教学转向了多媒体教学,有了更多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料,实验探究部分进行的也不够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不多,STSE之间的联系引导不够。

1.2 具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考虑上课前的现实排与设计也有所欠缺。如,在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候,速度过快,没什么效果。

第二,实验部分的安排与设计不足,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虽然教师会呈现有关种子解剖的一些注意事项, 但是解剖针的使用等注意事项并没有说明。实验过程中,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很明确的指示,比如对玉米种子纵切,有两种,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不是非常的积极。这样的实验探究方式起到的往往只是对学生表面上的兴趣, 并不能达到真正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

第三,没有把握知识、技能的内化规律,如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没有让学生来总结,照若由学生进行试验之后,然后总结才会更易掌握。

第四, 师生关系尴尬。与学生的互动并没有表现得非常自然,学习互动环境也不够轻松、舒适,对本节课实验部分的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对《种子的结构》中实验的教学设计。

2.1 教材、学情、教学条件的分析。

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教师的意愿顺利的开展下去, 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对所任教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整体分析就是从整体上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包括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纵向逐渐加深,横向逐渐拓展);分析教材的过程、方法和能力结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基本技能、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内容(思想观念内容、人格品质内容)。其次,分析教材教学活动结构,使客观呈现的教材内容,比如一些事实、概念、原理、方法、过程等成为教学活动的资源, 即成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机组成。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探究与建构过程、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过程来分析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局部分析即对教材某个章节内容的分析, 是进行单元或课时教学设计的重要步骤。包括章节教材本身四个维度内容、重难点、教学活动结构、深度、广度的分析,以及与前后章节之间联系的分析。

以《种子的结构》教材分析为例:《种子的结构》是华师大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中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中的一个实验。一个种子萌发之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种子的结构是种子萌发这章内容的重点。教材是以菜豆和玉米种子为例,首先将种子的结构阐述清楚,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 最后归纳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处,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由于种子萌发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是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玉米种子内部大部分为胚乳,仅相对于胚乳对侧基部的一角为胚,比较难以观察清楚,因此玉米种子的胚的观察为教学难点。

第二,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不能准备的选择一些探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以及分析该年龄阶段学生的人格资质特点。

第三,教学设备、条件的分析。要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该课时的教学,也要依赖于学校的设备与条件。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②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3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因此,要正确的把握好该实验内容所需要的课时数。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过多的课时数,会造成每节课的内容相对减少,教师因此会加入更多的题目来充实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就会降低实验课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以及好奇性, 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度。相反的,过少的课时数安排,势必会使得课堂教学时时处于高步调阶段,学生会感到非常疲惫,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探究技能的掌握。针对《种子的结构》笔者觉得1 个课时是比较合适的。

2.4 重难点的把握。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难点:观察芸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其中玉米种子中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更是难点。

2.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首先,可以在2 分钟之内完成导入,通过几十秒的幻灯片《种子发芽》视频的播放,导入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对象。

提问:种子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成功导入。

其次,在实验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分别解剖两种种子,并且对每一种种子的解剖进行讲解,提示注意事项、实验仪器的使用,特别是解剖针这个危险性比较高的仪器。同时也要有意无意的提示学生观察种子的哪些部分,并且说出一些观察到的种子结构。“同学们,你们也动手看看,你们观察到的种子与我观察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将实验观察结果填在桌上的表格之上。”

教师活动要求:双子叶种子选择书本中的菜豆,单子叶种子选择课外的水稻种子。时间应该控制在8 分钟之内。

学生活动:由于学生已经在教室的演示实验中吸取了经验,因此,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比较娴熟。时间一般可以控制在12 分钟之内。这里学生实验的对象是:芸豆和玉米。并且将观察结果填在纸上,以及画出实验解剖后的种子图形。

师生互动:由个别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小组的观察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四种种子分类, 区分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最后回到最开始的视频,种子中各个结构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功能。时间15 分钟左右。

这样设计的原因:首先,教师选择一种书上的种子和一种课外的种子是因为,双子叶种子本来就比较容易观察,因此,学生就可以根据以吸取的经验观察其它双子叶种子。而单子叶种子本身就比较难以观察,而玉米种子是比较典型的单子叶种子,相对于其它单子叶种子来说又是比较容易观察的, 因此教师选择课外的水稻种子学生则观察书上的玉米种子。而且两种不同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加容易得出双子叶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结构的差异。

其次,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指出了该观察实验的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的主次,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一些危险性的后果,以及有利于增加实验的效率。

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更加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包括对种子观察过程中技能掌握的印象以及种子内部结构的印象。回归到最初的视频播放,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时间大概为37 分钟,还有8 分钟则作为灵活时间,由于不可能很好的算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因此,留出八分钟作用的时间,有些环节也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不将教学时间算的过于精确。

3 科学实验设计与安排的教育价值。

在四维目标的引导之下, 新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难题,但是很多时候,又习惯于从前的教学方式,亦或是为了节约时间,避免占用教师自身的休息时间,所以,很多时候,科学教师们所设计的实验往往不是面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只是一味的从一些参考资料或者网络资源上直接下载利用, 这中间虽然也运用了很多技能,但是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设计,所产生的效果是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 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科学实验的类型有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析因实验、定性试验、定量实验,每一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期待实现的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来确定实验类型,进而设计实验,突显各类实验的教育价值。

第一, 科学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实践途径。它是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是智慧与方法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是探究与过程的结合。

第二,科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的重要环节。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性技能。因此, 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把积极思维渗透到实验练习的全过程中,这是其它任何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第三,科学实验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在动作过程中,更易形成稳定的认识,经过时间养成的能力更加持久。

第四,科学实验更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因此, 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安排实验,如何组织实验小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实验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彭蜀春,林长春。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3]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4] 周勇。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6.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2

我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在执教者身上,以前比板书和教态,现在是比口齿和应答。诚如《破译教育的密码》所言:当我们或为教师的一个有预谋的应变喝彩,或为教师以普通话背诵全文而鼓掌的时候,我们早已经忘记了我们坐在这里的目的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观看演出。即使我们偶尔把目光投射到学生的身上时,我们所作的评价,也只是学生表演的绝对值的大小。也就是说,学生发言积极,热烈互动,这就是好课;反之,学生磕磕绊绊,静思默想,那自然就不是我们期待良久的“优质课”。

一、无意义表演费时又无效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乌鸦和狐狸》,看着教师夸张的面部表情,听着教师嗲声嗲气地学着狐狸的腔调,我就猜想:这节课,表演肯定少不了。且不说教师本身就给人以演员之感,单看孩子们一个个不安分地瞅着桌肚子,小手在里面来回鼓捣的样子,就能窥出几份端倪来。果不其然,上课时,教师对表演的重视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她不只是准备了一套头饰,而且是人手一套。

表演环节到了,学生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头饰兴高采烈,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提出要求:将头饰戴在头上,与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扮演狐狸,另一个同学扮演乌鸦,有感情地将课文中狐狸和乌鸦的对话读出来。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角色对话,但我却观察到了“不和谐”的音符。

现象一: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于是要跟同桌换头饰,但是同桌不同意,于是两人就在座位上“悄悄”争抢起来,把读课文的事抛在了脑后。

现象二:我身边有一位学生与同桌商量起头饰的“所有权”问题来――你说这节课上完了,老师会不会将头饰收回去?

现象三:远处有一对同桌并没有进行“表演”,而是在“修理”头饰。细细看,原来有一个头饰后边的夹子松了,不修一下戴不住。两个小家伙修理头饰还挺“专业”,桌面上有小刀,还有胶水。

静观课堂表演,就会发现许多与语文无关的个案时刻发生着,这样的表演对语文学习造成了干扰和伤害。如此角色扮演、内容演示、情境创设等,虽然形式上很热闹,但无法掩盖空洞的实质,是当下课堂上费时又无效的花样。

二、标签式表演画蛇又添足

我有幸观摩了某教师的展示课《晏子使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品晏子的语言,小结出晏子是一个机智的、应对巧妙得体的人。之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提问:晏子说的话哪些人听到了?他们分别会怎么想?选其中一个人,把他们想说的话和同桌交流,演一演。

学生们配合默契,十分熟练,完全不似两分钟左右的排练效果。要知道这两分钟,他们得先想有哪些角色,每个角色会怎么想、怎么说,再分角色排练。一句话,这样的表演完全是课前排练好的“过场”。这样的“过场”,看似精彩,可意义不大。

其一,是否有必要。表演是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安排表演,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它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为理解还是为运用?划不划算?本案例中,学生的表演只是把前面品悟环节中的口述训练的语言重新复述了一遍,而这些,教师早就通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换位思考、推理补白、感情朗读等方式,细致而又贴切地揣摩了人物的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教学目标早已实现,此时安排表演只是画蛇添足,毫无实效。

其二,是否要指导。课堂表演的主体大多是学生,他们不是演员,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临时表演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走向相反的效果。而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这时的教师指导尤为重要。在本案例中,教师走马观花似的巡视了一遍,就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表演时,教师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观众,课堂上完全看不出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看不到学生提高的过程,以至有观课者发出“要听真实的课”的感叹。像这样走过场式的表演,语言表达收效甚微,实属得不偿失的“花架子”。

三、从表演到表现,我们究竟还要走多远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3

【关键词】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材改革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从不同版本和特色的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教育改革的侧重点,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动力十分强劲,对于未来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现阶段要将优秀地方教材之中的特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和归纳。长春版语文教材因为知名度较差,在业内很少得到关注。

一、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

(一)保持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我国悠久的历史角度出发考虑内容编写的问题,在教材的内容上与选文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扬。首先,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古代作品中有:《古代神话六则》、屈原的《国殇》、选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现代作品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光未然的《黄河颂》、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其次,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加入了很多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的课程内容,其中主要体现了初中生尊老爱幼、团结、拼搏、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向上、乐观人生、重义轻利等良好品德,保持了孔子的儒家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课文有《论语八则》《论语九则》。

(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容编写与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学习兴趣入手,选一些关于学生真实学习需求的内容进入课本,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积极性与发展动力。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帮助许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很多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独有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大多数都建立了一种灵活的学习思维,在尝试中学会了一种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

(三)选文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的选文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进步和科学精神,体现多元文化,架起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生命、学生与生存、学生与世界的桥梁,帮助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具备民族性与典范性,而且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如无私、坚强、友爱、宽容、敬业、诚信、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尊重环境、保护环境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现代的先进理念。

二、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对策

(一)完善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

现阶段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但是在学生后期或者是课堂下的复习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一些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保持集中精力和较强的学习动力,离开课堂就无法独立完成语文作业和学习任务。

对此,作者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完善语文教学内容的后期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语文教学的导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而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在书本之中加入总结和归纳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下面,通过自我的独立学习,认真分析知识的要点。

(二)加强校本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和制度化

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过去的设计理念与编写经验来看,语文教学内容渗透进入一些道德思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操就已经是最主要的教学重点了,然而这种思想时过境迁,随着经济发展和地区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差异和地方文化需要在内容之中得到体现,让更多的人掌握到本土风情的知识和文化。

因此,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校本教学理念,从研究性教学内容入手,在内容中加入本区域的文化知识,结合地理优势给出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研究能力,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扩展学生见识,让学生自我研究与深入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进修一体化的发展稳定性。

(三)提高教师自我素养,保持现代化教学能力

时代是不断前进和变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保持一定的前进动力,提高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节拍,保证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不会被社会所淘汰。长春版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传统过程中的确是采取了一层不变的办法,教师自我的培训与提升自然也变得少了很多。

未来,长春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要抓住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所提供的锻炼与积累的平台,不断充实与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积极向上的校本研究的大环境下,主动和同仁合作,并积极开展个人行动研究。在课堂上,多多观察自己和学生的反馈;课后,及时把授课过程整理到自己的教案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法,这样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丽芳.浅谈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继承传统[J].科教文汇,2009(17).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语;有效性

一、转变评价观念,合理评价学生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要解决课堂评价语的对象单一、内容片面的问题,首先要转变陈旧的评价观念,深化新课改的评价理念,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将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1)评价对象全面化。在实际课堂中存在教师过分关注对优等生的评价的现象,对此,教师要转变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新课改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的评价也要面向每位学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针对优等生的,集中于对优等生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即使学生经常犯错误、调皮捣蛋,教师也不能给其贴标签,否定这类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以偏概全,否定学生的优点。

(2)评价过程重视化。目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定终身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评价语多一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关注过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评价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师要结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窦桂梅老师在主题教育中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即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有动态性,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李吉林老师在讲《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有这样的片段:

生1:我知道“苍苔”指的是青苔,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2: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

李老师没有立即表扬学生的回答结果正确,而是先肯定他的学习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促成了学生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本人,对其他学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丰富评价语言,提高评价技巧

教师要使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树立新课改理念还不够,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艺术水平非常重要。为了改变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表达流于形式的现状,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提高评价语的语文性。语文性是语文学科永恒的话题,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材具有语文性,教师的语言也要有语文性,当然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课堂中对学生使用评价语时,一方面用词要准确鲜明、讲究修辞、节奏分明,使评价生动流畅、娓娓动听,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应该与课堂意境相符。讲授不同体裁的文本应该选择相应的评价语,要使自己的评价语犹如诗歌语言一样精练、散文语言一般优美、戏曲语言一样传神、小说语言一样生动、论文语言一样鲜明、说明文语言一样科学。教师使用这般优美评价语就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运用语言的榜样。

一位教师讲授《草原》一课时,面对学生对“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蓝,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句话的朗读给予这样的评价语:“读得可真好,在你的朗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漫步的牛羊。也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这美丽的草原之中的欣喜、兴奋和激动。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乐趣吧。”

教师虽然是在回应学生的发言,但好像在写一段抒情散文,运用浪漫而有诗意的语言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将学生带入无限遐想的境地,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样富有文采的语言何尝不是对学生语言修养的陶冶。

(2)增强评价语的新颖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但雷同现象非常频繁,无论什么回答情况,教师都采用类似的简单评价语。学生听多了难免会麻木,评价语就会失去效果。每节语文课堂的内容不同,问题和答案也不断变化,教师一方面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事先预想一些教学情境,精心设计一些课堂评价语,课后反思总结评价语言。另一方面需要在课堂中思索练习,拟定评价策略,要用心感知课堂情境中的细节,抓住情境特征给予新颖的评价语。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窦桂梅老师在讲《晏子使楚》时,要求学生学楚王苦笑。

师:哈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笑)。

师:(面带笑容)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们课前背的诗来说就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江湖”。

窦老师没有像很多教师一样,简单评价学生笑得好与不好,或者是好到什么程度。而是用“这苦笑装得不容易”来肯定学生的苦笑之妙,在评价中不仅引用诗句,还贴近生活用语,新颖而又有个性,怎能不受学生欢迎?

(3)提升评价语的委婉性。教师评价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即使是批评犯错的学生也要尊重学生。要想使教师的评价语既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他们乐于接受,那么委婉的评价语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向学生表达否定意见时,灵活地使用一些否定词,或者使用能提醒学生纠错的委婉语言评价,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语。比如,李吉林老师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此时,教师认为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但是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一个反问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思,学生很快思考并得出了新的答案。这样的评价语简单又委婉,也避免了课堂中的尴尬,一举多得。

当然,为防止高度评价某位学生而遭到其他同学嫉妒和排挤,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也要委婉一些。如当学生给出精彩答案时,教师不要直接表扬,而是先侧面点评。于永正老师在讲《落花生》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但是学生们受到第一个学生提问字词意思的影响,产生了思维定式,他便启发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H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我不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想,就这句话我们起码可以提三个问题,你们动脑筋想想看,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提出来。

于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生的优秀表现,然后及时指出她所提问题的重要性,再强调,根据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三个问题。这样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从心底里认可教师对该生的高度评价。

(4)增加评价语的幽默性。幽默的课堂评价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缓和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学生如果犯了错误,不要大发脾气、严厉批评。让幽默的评价语来缓和尴尬的气氛,缓解师生对立关系,当学生对抗的心理得到转变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结果。尤其是面对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幽默的点评,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羞愧感,还能帮他树立信心。

比如,于永正老师在讲《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的一句话:“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位学生读得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这样回应学生:“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这个学生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后来这位学生耷拉着脑袋,读得真的有气无力了,得到了于老师的表扬。

于老师幽默的评价语不仅指出了学生朗读的缺点,并指明了改进方向,而且该生也得到了及时的进步。评价语的有效性显而易见,同时还为其他同学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其在启发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评价语反思,积累评价经验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评价语言,提升评价技巧,为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只有对经验的反思才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要想提高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对课堂评价语的反思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前与课后都要对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进行回顾、诊断、反思,给予肯定与加强,或者否定与改正,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课堂评价语的能力。

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首先要善于总结课堂评价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后及时反思自身原因,引起下次课堂的注意。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利用教师的权威而独享评价权,不给学生评价的权利;反思自己是否在课堂中根据主观臆断集中评价某些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反思自己的评价语言是否单调重复、是否具有幽默性;反思自己在瞬间做出的评价语是否有伤害到学生,是否需要及时找学生沟通,了解原因并耐心解决,及时弥补自己不当的评价语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平常的听课活动,还是观看名师视频,要有意识地及时了解他们使用课堂评价语的方式方法,观察他们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机智使用评价语的精彩教学片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四、结语

无论是身边的优秀教师,还是耳熟能详的全国各地的名师们,他们都有良好的记录教学反思的习惯。如窦桂梅老师不仅会记录听课中的心得与随笔,还会记录对学生的评价语,她在当班主任时,期末就把对学生的评价用书信的方式呈现,将道理糅在了故事中。记录是回忆,也是激励,更是鞭策。这种习惯能让教师记录得失、明确方向、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与五重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