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1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接到文件后,教体局召开会议安排了此项工作,要求局团委全面负责活动的开展。局团委把关于开展此项活动的文件,转发到全县各学区、中学、县直各学校,要求要把这项活动作为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他们缅怀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增强心向党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1、组织学生参加了“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在“文明网”上进行网上鞠躬、网上献花、发表感言等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活动期间全县38所中小学校全部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参与学生人数24000余人次,留言12000余人次。

2、组织开展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共筑中国梦”主题班(队)会,积极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书籍,观看革命电影,重温革命先烈的英勇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激发爱党爱国、奋发有为的思想情感。

3、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各学校开展了不同的纪念活

动,县镇二小北校区举行了“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诗朗诵读活动,南校区举办了“清明祭英烈放飞中国梦”演讲比赛。胜利中心小学举办了“缅怀革命先烈”演讲比赛。铁东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武河小学举办“感悟清明,诵读经典” 诗歌朗诵比赛。同时,各中小学校还利用升旗仪式、班会、黑板报、手抄报、讲革命先烈的故事等各种形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三、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能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向英烈们学习,沿着先烈足迹,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为使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2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一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我校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和抒写感言寄语、网下清明祭扫等活动为载体,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各班级通过班会宣传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二、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微机课以及发动能上网的同学和父母在家一起开展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等祭奠活动,引导他们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学习英模等事迹,寄语留言,表达心声,抒发自己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三、开展祭扫革命烈士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发动同学就近就便到附近的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培养爱国情感。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祭奠共携手志愿者活动。

学校中国年级成立文明祭扫志愿者活动小组,走进家庭、社区宣传倡导用种植草木、敬献鲜花、清扫墓碑等文明形式和网上祭奠、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新型祭扫方式来寄托哀思,引导家庭亲友、社区居民不乱烧香烛、纸钱,不随意在街头、社区、公墓外、林地等处焚烧丧葬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认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保护环境,为倡树健康、文明、环保、平安的祭扫新风当好义务宣传员。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二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为了号召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创文工作的实际情况,大拱桥学校开展了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接到创文办关于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学校非常重视该活动,拟写了关于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就网上祭英烈活动做了安排部署。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1、统一组织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培训。

少先队员在校少先队的组织下登陆了信阳文明网、中国文明网,参加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培训。让学生到网上阅读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网络方式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致敬,表达追思缅怀之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同学在网上祭先烈活动中写到: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今天我进入了中国文明网,看到全国的小朋友们用网上祭先烈的形式发表了清明节感言后,我很激动,你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蒸蒸日上!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接过先辈的旗帜,迎接明天的灿烂辉煌! 这样的追悼形式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参与的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思念,意义深远。

2、以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组织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

在清明前夕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活动中,每个班级(中队)都出了一期以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手抄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年龄段反映了孩子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决心;各班还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开展了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网上祭先烈活动。

三、参加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学生人数统计

学校现有612人,参与598人,参与率97.7%。

四、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活动使每名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保卫祖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三

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安排,积极制定活动方案,以 网上祭英烈为教育主题,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月30日下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对此次网上祭英烈活动作了动员和全面的布置,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上网祭奠英烈,网上献花,寄语留言等活动。

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中组织活动与同学分散在家活动相结合。在学校里,信息技术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家里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在家访问中国文明网参加活动。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3

古往今来,清明节就是缅怀先辈,祭拜祖先。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就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这一天是祭祖和扫墓。按照旧时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在那一刻, 我们都在缅怀着我们的先辈,表示着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杜牧的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把我带进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就个人而言,在我狭小的知识范围里,我一直以为清明节的习俗是祭奠先辈,然而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才明白,清明节的习俗不单单只有祭奠祖先而已,还可以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等等。在清明节,除了祭奠先辈,我最爱的就是踏青。那时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的心灵接受一次春风的洗涤。最重要的就是在踏青之余,除了可以缅怀故去的亲人,还可以缅怀那些在中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怀念那些因抗灾而消逝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清明之韵,书写了一片片壮丽的英雄赞歌。

我们之所以拥有现在的幸福安康的生活,就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为我们铺垫而来的,他们是我们最可亲的人,在中国***的领导下,不畏前面的艰难险阻,只为他们的后代能够过得更加幸福美好。或许他们的名字不被我们所熟知,但是他们却会被我们深深铭记,因为他们是党的忠诚卫士,是祖国以及人民的英雄。

历史的轮子在不断地向前滚动,他们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历史就像一本需要我们翻阅和领悟的一本书,只有我们自己切身的去体会才能够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我最希望的是当我们在缅怀先辈和那些名族先烈的时候不要忽略了我们的亲人,或许一个电话,一句简单的问候就会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我们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崎岖,我们都要学习先辈们那不屈的精神,明确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敢于面对,因为生命是不允许后悔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用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天地。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4

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忙碌之中得一时小憩,这9月美好的一天倒也有几丝“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清爽和恬静。但在70年前的这一天,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个值得欢庆,值得歌颂,值得喜极而泣的特殊日子。艰苦卓绝的在这一天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之际团结一致,力挽狂澜,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书写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者战争中最壮丽的一页篇章。这一天的假期虽然不长,却意义非凡。

为这特殊的一天设定一个假期,可以让我们牢记历史。“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自古以来,牢记历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必修课。“靖康耻,犹未雪”,南宋人民不忘亡国之痛;“国虽破,山河在”,抗日军民毅然捐躯赴国。受教育以来,的伟大胜利永远被铭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不是胜利者的骄傲自负,而是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崇尚民族大义。历史淹没了许多故事,留下来的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重要。是否还记得“九一八”的耻辱?是否还记得的第一声枪响?是否还记得几次大会战的惨烈?南京死去的同胞、长沙漫天的火光、还有重庆如疾风骤雨般的炮弹?时光渐渐冲淡一切,但因为有了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也是对其忠诚、自由、文学造诣的敬仰才会历久弥新。有了9月3日这个特殊的假期,的伟大胜利才会真正成为世世代代被人民传唱的光辉史诗。

设定假期,让更多的人缅怀先烈。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是这和平却来之不易。无数英烈奉献生命,轰轰烈烈地为民族存亡而战死沙场,尸骨和祖国河山连在了一起,却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至今,许多抗战老兵依然生活在寻常巷陌的角落里,昔日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每一位老战士,都是一部活着的传奇。但是时日无多,在被彻底遗忘之前,是该呼吁年轻人们行动起来,让这些“传奇”延续、传承了。此外,当今社会充斥着利益,欲望,权力等元素,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感慨似乎已远离我们的现代生活。我们迫切需要从先烈的事迹中提炼和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百折不屈的气节以及担当危难的民族情愫。

祖国尚未统一,民族分裂问题依然存在。9月3日纪念胜利的假期,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达着一份热忱的爱国之情,唤醒人民的民族意识,让人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相信有一天,再一次面对民族存亡的时候,无数的中华儿女会再一次凝聚在一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5

通过系列活动,宣传胜利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国人民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矢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2015年5月—9月。

三、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主题宣讲活动

1.5月11日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解读系列活动方案。

2.5月11日开展以“铭记历史,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旗下讲话。

3.5月下旬,刊出一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黑板报,让学生收集为作出贡献的烈士及其英雄事迹,宣传中华民族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现场作文比赛

以“缅怀抗日英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现场作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记叙和歌颂的辉煌业绩,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缅怀和颂扬抗战先烈不畏外敌入侵,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百折不回的崇高民族精神,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表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愿。

1.现场作文选拔赛分为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2个组别进行,各班选送2名选手于5月20日下午2、3节参加现场作文选拔赛。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获奖学生名单于21日送德育处。

负责人:XX(中年级组)、郭其平(高年级组)。评委老师另定。

2.XX老师负责于5月22日前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报名登记表》报送教育局德育股(见附件1)邮箱:XX。

3.获得一等奖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各5名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县教育局在6月上旬举行的现场作文比赛,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三)讲故事比赛

围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以抗日英烈事迹、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引导广大学生从小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讲故事比赛分为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2个组别进行,各班选送2名选手参加9月上旬举行的讲故事选拔赛。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获奖学生名单于9月10日前送德育处。

负责人:郑丽真(中年级组)、周丽雪(高年级组),评委老师另定。

2.郑丽真老师负责于9月11日前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报名登记表》报送教育局德育股(见附件1)邮箱:XX。

3.获得一等奖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各5名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县教育局在9月中旬举行的现场讲故事比赛,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四)歌咏比赛活动

以“牢记历史,圆梦中华”为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利用音乐课、班队会、校园文化节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青少年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梦的优秀歌曲,把歌咏比赛活动作为纪念抗战胜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形成“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

1.组织各班传唱《寄语歌》、《核心价值观记心间》等歌曲。

负责人:各班主任、全体音乐老师

2.组织学校合唱队(50—60人)参加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在5月下旬举行的“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将推荐优秀代表队参加6月中旬举行的XX市中小学生“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和9月下旬举行的XX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活动。

负责人:XX

3.XX老师于5月15日前负责将参赛报名表(详见附件1)发至教育局德育股,邮箱:XX。

(五)读书心得展评

以“弘扬抗战精神,肩负时代使命”为主题,结合“一起测评”悦读活动,通过阅读推荐有关抗战题材的书籍(见附件2)和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共同感受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忍不拔、威武不屈、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抗日英雄事迹,牢记抗战革命历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结合起来,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各班级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一起测评”悦读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抗战书籍和撰写心得体会。网上读书心得展示评比分为中年级组(3~4年级)、高年级组(5~6年级)2个组别进行,各班选送2篇优秀读书心得参加6月16日举行的网上读书心得展示评比。学校将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获奖学生名单于6月18日前送德育处。

负责人:评委老师另定。

2.XX老师于6月19日前负责将获得一等奖的10篇读书心得以电子稿的形式发送至XX德育网“在线投稿”栏目进行网上投稿,并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报名登记表》(见附件1)发至教育局德育股。邮箱:XX。

3.县教育局将依托XX德育网于6月份开展网上读书心得展示评比活动。

4.县教育局推荐的抗日书籍由总务处、图书馆负责采购。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班要把“纪念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活动广泛开展,取得实效。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活动,引导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加强宣传,增强实效。各班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特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咏歌会、诗歌朗诵、书画摄影、座谈交流、瞻仰吊唁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积极性。

六、总结表彰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范文6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价值;内涵溯源;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14-02

我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是祖先们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总结,是在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凝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资源。以这些传统节日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失为一条捷径,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德育工作者,洞悉传统节日的内涵,寻找发挥传统节日德育因子作用的合适途径,让其润泽学生的灵魂,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内涵溯源:“情”满节日

传统节日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的史籍中就记载了除夕、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其中的价值观念、民族文化、道德伦理等也逐渐形成并完善。在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的精神气节和教育资源,是扶正人们价值观念的好教材。溯源这些节日中的正能量,探析其中涵盖的“情”,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一)回溯爱国情

爱国是一个国家人民最光荣的权利和义务。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写下了爱国的华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作为德育工作者,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愫,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能增强他们热爱民族的意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等,不同程度地传递出我们祖先的爱国情结。

(二)上溯敬长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炎黄子孙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上溯文化的源头,我们不难在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中找到答案。重阳节历史由来已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流行于汉代、唐朝正式定为节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重阳节时,人们佩戴茱萸、登高望远,以抒秋怀。每到这一天,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搀扶老人,攀爬山峰,以祈求老人的健康与长寿。另外,到春节时,千里万里以外的人们,都会回家过年,履行孝亲敬长的义务。

(三)漫溯尚美情

在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里,有着浓厚的人情伦理意味,其中的诚信、友爱、和谐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贵和尚美的重要内容。所谓“尚”,就是崇尚、崇拜,所谓“美”,即美好,其中含有很多让人心仪的、温馨的祝福和祝愿,简而言之,“尚美”,就是崇尚美好的生活、品德等。传统佳节春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屈指算来,悠悠四千载。每到春节,人们收拾庭院、预备新衣美食,张贴春联窗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就涵盖了人们对未来深深的祈福之情。新春时节,拜年是最重要的习俗,在祝福的表达中,促进了友谊人情,消除了隔阂,所谓“一笑泯恩仇”,春节是最好的时机。

(四)追溯怀远情

近年来,国学之风的盛行,向我们道明了向远古的经典寻求道德精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怀远,来得尤为重要。传统节日文化中,有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的活动。对古人的崇敬和祭拜,体现了人们礼敬祖先、敬畏生命、尊重往昔的可贵感情。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有鲜明的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每到元日,舜帝就到祖庙祭祀祖先。由此可见,缅怀先人,是由来已久的事情。杜牧有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佐证了唐代就有念祖扫墓的行为。追溯古人的祭奠、追思等一系列怀远行为,折射了后人的感恩和责任的意识。在传统节日的习俗中怀远,能够修身、正心,将美好的民风民德代代相传。

二、途径探究:“行”之有效

歌德曾经说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该行动。”作为德育工作者,明白了传统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还应该以其为载体,采取合适的德育途径,弘扬和培育核心精神,让青少年接受这些传统文化光辉的沐浴。面对这些宝贵的资源,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扬光大呢?笔者认为,应该聚焦现有资源,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系列行动,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把脉教科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教师的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教书,二是育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在教书过程中,将育人有机地渗透其中,也就是说,在学科教学中唤醒学生,让其获得积极的人生感悟,便可事半功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有不少课文是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渗透了重阳佳节的习俗,课文《春联》则介绍了春节的习俗之一――春联的情况,课文《但愿人长久》则记叙了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事情。在教学中,把握这类课文的情感因素,便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影响。

(二)设计趣味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下转47页) (上接14页)“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德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教育者一味地灌输思想、赋予正能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效果肯定甚微。相反,在传统佳节来临的日子里,德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趣味比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明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取得德育实效。春节前夕,组织书法水平较高的学生走上街头,义务为市民写对联,比一比,看谁的字最规范;在元宵节时,每个学生设计字谜,然后在全班举行字谜竞猜比赛……在比赛中渗透德育,避免了呆板的说教,还能让学生刻骨铭心。

(三)巧用班队会

小学的课程表上,班会、队会课是赫然排列其中的,教育者充分利用这样的课型,预设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强化等环节中,深化主题思想,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清明节前夕,德育老师给学生布置好班队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清明时节忆英烈”这一主要内容,设计好活动的环节,在讲故事、写誓言中,开好这节课。五月初五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走进端午”为主题的队会活动,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探究端午的来历及蕴含的爱国思想。教育者以班会课、队会课为依托,在传统节日中汲取精神精髓,能够指引学生思想的航向。

(四)亲历情境中

大教育家孔子,在春天来临之际,带领弟子来到泗水河畔,以分析水的性情影射学生,学生们触景生情,深受启发,各言其志,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学生在葡萄园里学习,在草地上学习,并命名为“蓝天下的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将学生带入教育教学的情境,让学生亲历亲为,在感同身受中受到良好的影响,能规正行为。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在这样的日子里,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们梳头洗衣,为老人表演节目,继承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感悟、体验、铭记敬老爱老的重要性。清明时节,教育者带着学生,去烈士陵园里扫墓,在庄严的活动中,让学生追思怀远,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发愤图强,为建设祖国而读书。

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现有的德育资源,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挖掘其中的文化精华,选择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让文化精髓助推学生成长,让学校德育走向新的高度,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铭松.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凝聚功能[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