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1

一、具体做法

(1)定期召开九年级学生家长会,提升家长的教育品位。九年级毕业班,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讲人有教育专家,有站在第一线对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的老师,有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等等。组织的形式多样,有集中听报告、分组交流讨论、分班集中与班主任交流等。

(2)建立家-校联系卡,形成家校管理的纽带。这也是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与家长会相间进行。由学校组织,以班级为活动单位,主要程序为:家长进班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班主任对近两个月工作总结、反思以及展望家长填写家-校联系卡的寄语栏目,并且思考、分析校长寄语、班主任寄语、自己孩子的真切感悟与任课老师交流班主任对此次活动总结,对家长提出一些家庭教育孩子的新要求、目标,布置下次家长会的活动主题、时间、议程,等等。

(3)发书给家长阅读,进一步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学校花钱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例如《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张文质主编),发给每一位初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建议家长一定要拿出时间来阅读,进一步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家长能站在一定的平台看待子女的教育问题,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理论分析

教育分三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教育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加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度,来弥补社会教育的缺憾。

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大框架以及历史的现实背景告诫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素质有待提高,学校不但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教育家长。因为家长是小孩教育的中心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续,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巨大教育作用不言而喻。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十分关注小孩的成长问题。但我国传统文化思维惯性告诉我们:一方面,我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们并未站在事物的两方面看待孩子成才问题;另一方面,把学习成绩视为“唯一”,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道德、品行。

我国学生的学业压力都比较大,虽然物质条件丰裕了,但他们的精神压力加大,他们的生命质量、幸福感都比较低。家长往往由关注、关爱、疼爱转变为溺爱,殊不知过于溺爱是不成功教育的源泉。“有钱难买少来苦”,不经过磨炼,不经过困苦,孩子永远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结出的果实一定是不成熟的。等孩子长大了,再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听之任之。

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如果小孩犯了错,有罚家长款的处罚。有学校-家庭沟通管理学生的渠道,也规定:不同年龄的小孩,要力所能及地为家庭承担家务活:根据不同年龄,能打扫庭院的打扫庭院,能洗碗的洗碗……总之,小孩必须为家庭作贡献。

美国有普通学校的小孩犯了三次大错,请家长带回家的处罚,并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上特殊学校。澳大利亚有对学生隔离的处罚,因为你的孩子影响了别人,隔离是为了不让你的孩子影响别人,等等。

这些事实和逻辑说明了一个道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巨大的。事实也是如此,我校通过九年级一年的家庭-学校教育模式的工作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往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尽管我校在评价上,重过程评价,轻结果评价,而且在评价上已把“好成绩作为教育评价的附属物”。但是,由于我校2009年建立了家庭-学校教育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家长的素质,而且让学生家长学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同时我校实施全校性的“教学往教育上转型”,加大班主任的培养与工作力度。这使我们学校在“高素质”与“好成绩”上取得了双丰收。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全面实施,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真正的教育——“道德教育”,必将把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这与我经常所说的不谋而合:“当一个学校从教学往教育上转型时,意味着这所学校站到了一定的平台;当一个教师从教学往教育上转型时,意味着这个教师站到了较高的教育层面。”

参考文献: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2

一、基础教育场域中的教师的学生评价观

(一)场域中不健康的学生评价观的形成

所谓的教育场域,其实就是教育中的复杂矛盾的多元位置间存在的多元关系网络,是有形和无形的整体集合与各种力量的不断重组。在基础教育场域中,基础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者和管理者是实体性质的教育要素。而这些要素虽然以互不相干的零散状态存在,却在彼此间的客观关系网络中得以互相确证。就目前来看,基础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话语权和空间权上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在话语权的分配上,教师仅对“优秀”的学生分配以少量的话语权,从而体现自身的权力。另一方面,在师生关系严重恶化时,教师会选择到办公室与学生“交流”,从而在象征身份的空间中对学生进行压制。

(二)正确的学生评价观

对于身心尚未得到完全发育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基础教育场域中的教师只有进行正确的学生评价观的树立,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具有完整的生命意义,也具有特殊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体差异。

二、教师如何展开对学生的“新”评价

(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需要遵循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依靠捕风捉影的依据,而是要有事实根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某一学生的评价时,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同过于家长和同学的沟通,从学生在家表现、在校表现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不能随意进行学生的评价。

(二)从发展眼光出发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发展眼光展开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看待学生,而是要客观的对学生在现阶段的表现展开评价,从而避免学生因一时的评价而受到一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变化,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作出及时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动力,进而进行评价应有的作用的发挥。

(三)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摆脱基础教育场域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遵循着整体性原则对学生展开评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到学生在成绩上的不足,而是要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光点。而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得到尊重,也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一方面,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能以统一标准进行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人特点有所了解,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展开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有目的的展开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不仅要保证评价的正确性,也要使学生接受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抱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并持以诚恳的态度。

(五)善于采取激励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展开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采取激励学生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努力的态度,对努力学习但仍没有取得效果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得以增强。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出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评价,从而保证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进而发挥这种评价方式的效果。

三、结语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3

幼师学生在学校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取基础理论,自身的素质培养将会停滞不前。全面并且扎实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不但可以协助幼师学生们充分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使得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前取得先机,更贴合当前社会需要。刚入学的幼师新生们,怀抱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告别了初中生活,对幼师生活充满着各种幻想,但当他们正式接触学习生活时,他们发现还是以文化课为主体,枯燥的学习很快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现实和操作性,可以有效促使学生重新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见习,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比对和引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另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社会,可以使学生提前产生就业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对社会工作进行思考。

在幼师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程中,必须培养出幼师具有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与合作意识,幼师不仅对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解,还需要有对应的专业技能,并且培养出灵活的应激变通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堂的学习中获得各种理论知识,但各种实践的技能以及应变能力,都需要在社会上工作时得到培养。而且,和同伴的合作意识,也需要通过日常工作的实践得到培养。

职业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迅速投入到幼儿老师的生活和情境中,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幼师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职教结合,学生的准备更加充分,可以较快培养出职业意识并能初步订立下以后的职业方向。从学校学生到职业的老师,准备的时间更长,与以往毕业后再接触社会不同,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幼师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意识教育现状

在幼儿师范学习的学生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第一理想和志愿是幼师。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学生被迫选择幼师师范就读。或者是根据当前就业情况,认为幼师行业有前途,在父母的要求下选择幼师这个专业。而无论出于哪种情况,对于幼师学生而言,对幼师专业的热情度和主动性都是非常缺乏的。学生背负的压力和对未来工作情况没有规划,会导致学生非常迷茫。导致学生有可能对专业学习放弃和妥协,在学校中荒废学业,为毕业而毕业。因此,幼师学生的心理都比较稚嫩,无法深刻了解社会,也无法经常进行自我思考。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年,到三年级的时候,中专生茫然的选择毕业实习,在幼儿园干3到5个月,实习工作结束后,大部分人就结束了自己的幼教生涯,因为他们没法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而大专生继续在学校学习,他们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很忙,忙着社交、参加社团、打工等,但还是没有深刻的职业意识。甚至讨厌学习专业课,以疲惫的方式应对各种学习。等他们真正意识到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时已临近毕业,一切都来不及了。

三、对幼师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建议

自信是克服“习得性无助”心理的途径,丧失自信是“习得性无助”的一大心理特征。尽管许多“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对学习上的失败和行为上的偏离,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因此,鼓励自信,树立信心是克服“习得性无助”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并对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归因方式给予指导和纠正。最终,使学生达到完成任务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过分地担心失败的结果而产生焦虑情绪。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而是重新审视所运用的方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失败的归因上,强调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其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鼓励,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坚定他们的自信心。最后,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是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作为的。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4

关键词:博弈论;学生;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54-02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师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才是最直接的方式,而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会使评价效果更明显、更直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亦称对策论,可以看作是多人的决策理论。任何博弈都有三个部分:

1.一组参与者。

2.参与者采取的行动。

3.参与者可能得到的好处。

每个参与者都会选择最佳的行动,以获取最大的好处,而且每个参与者总是会认为,其他参与者也在设法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1.基本假设

(1)教师与学生理性。在作出任何决策之前他们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动态博弈,学生评价的好坏是根据教师是否认真授课来决策的;

(3)监督总是存在;

(4)教师认真授课,则课堂教学情况良好,会使学生获得更多受益。

2.具体分析过程

(1)变量假设

假设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授课的预期收益为E且E=R*(1P),其中R为不认真授课的轻松闲暇所得,P为不认真授课被处罚的概率。不认真授课被查处后对教师进行惩罚给其造成的全部损失计为M,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净得益是指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和损失之差,预期净得益=R*(1P)M*P,由不认真授课引起的教学损失为N,打击不认真授课行为所挽回的教学损失为K,教师认真授课给学生带来的得益为S,此时学生享有监督权,而教师正常授课所得的薪金为T。

2.具体博弈分析

在分析中,引用动态博弈模型(如下图):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师在授课时,对授课的利益得失权衡比较。若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大或不认真授课之后得益小于不认真授课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他们则选择认真授课。此时,教师的得益就是他们的薪金T;若权衡之后发觉不认真授课后的得益大于其损失或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小,则他们会选择偷懒授课,此时的得益要看学生的决策选择。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教师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进行差评后教师被处罚的概率为P,不处罚的概率为1P。若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期末成绩而没有进行差评,则其得益为教师不认真授课带来的教学损失N,而教师的得益为其正常薪金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之和为T+R*(1P);若学生进行差评,则学生的得益为差评后所挽回的损失减去教师所造成的教学损失KN,教师得益为的薪金收入T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与损失之差即T+R*(1P)M*P。根据动态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对于学生来说,其差评的得益肯定要大于其好评的得益,即由上图看出KN>N。若教师不认真授课惩罚后的得益仍然大于不认真授课之前的得益,即T+R*(1P)M*P>T,那么这样的惩罚显然是无效的。此时,需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3)教学评价条件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排除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学评价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1)在教学评价制度上,如果教学评价制度比较完善,这种上课不认真的行为就不会出现。然而,预期得益中的R是导致其偷懒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一个课堂教学透明、实效的评价制度下,这种预期收入不可能很高。

(2)在监督上,如上分析,如果监督不到位,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比较小,即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

R*(1P)较大,而处罚损失即M*P较小,这无疑会增加教学评价不认真授课的概率。

(3)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也即处罚后教师的得益与不认真授课之后的得益相比,相差不大或是甚至更高,那么这种处罚也就徒有形式,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如上,教师的正常收入为T,在不认真授课被处罚后,其得益为T+R*(1P)M*P

三、提高教学评价效果的对策

1.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在这方面,学校应该设置一套完备的,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制度,规范教师行为,设置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2.实效透明的监督机制

在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只是走走形式,评教大多流于形式,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当重视学生的评价结果,把它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让评价结果发挥实效。如可以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打分,归纳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希望、要求和改进的建议。

3.适度严厉的处罚机制

这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就会出现一系列后发性问题,这会使教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最终使得处罚苍白无力。当然,如果处罚过度,又会伤害到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这无利于正常的教学。所以,把严厉的处罚机制适度的实施很有必要。

当然,通过这些客观的方法还不能够完全的纠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发生的概率,如果要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主观上予以配合:

1.教师自主提高教学积极性

作为教师,应当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整堂课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就会使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作为接受新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无疑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应当主动提高教学积极性,做到对学生负责。

2.加强学生的公正意识

作为学生,应当端正自身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上给予教师最真实的反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博弈的过程中两者都想获得彼此利益最大化:教师一直认真授课,学生一直给予好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就需要二者从主观上和客观上给予配合和制约,才能实现双赢。

[1]汪贤裕,肖玉明.博弈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5

关键词: 机器人社团教学 学生能力提升 科学素养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机器人社团教学已经近十年。社团成立之初,我们就认为机器人社团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在技术上如何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动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面对困难,自己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策略。注意培养每个人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创新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最终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世界观。

通过实践研究,目前我们对机器人社团教学围绕“引入情境―掌握知识―引导探究―交流评价、反思成长”这一教学模式展开,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情境

社团学生对于处于前沿的科技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处于前沿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2016年3月,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击败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让全世界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AlphaGo的胜利,可以说是进行机器人教学一次非常好的情境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在社团课中作为教学导入的相关情境,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联系,即必须来自他们身边可以接触的情境,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唤起他们的共情。这从某种意义上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专心于他们即将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

二、掌握知识

在学生明确相关的学习内容后,就要给他们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学习的资源,以便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相应的能力。有些难度系数小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难度系数比较大,学生自行摸索必须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但仍然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部分辅导,以便学生尽快掌握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比如我们在给学生讲授传感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请学生们先回忆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情况。在讲授亮度传感器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将亮度传感器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让他们读取相应该的数值并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他们尽快理解并熟悉掌握亮度传感器的方法打好基础。灰度传感器、距离传感觉器、声音传感器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微课平台上通过自行观看相关的视频进行学习。通过学生各组汇报交流情况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情况很不错。

在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关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相关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其主动分析并思考在问题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

三、引导探究

学生学习、探究的时候,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前,要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应用学到的知识构思应对的策略,将思想策略变成可以落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探究,有时需要指导替换某些算法或者更换传感器,以解决问题。

四、交流评价、反思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282-01

生理学是一门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基础学科[1],概念和机制都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性,且难讲解、难记忆。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不能满足时展对创新素质培养的需要,系统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化生理学教学改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实现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势在必行。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将板书和绘图难以表达的抽象生理学理论、概念、过程和机制等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辅以配音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清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可绘制脂质双分子层的图片,膜上镶嵌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膜两侧存在物质的浓度梯度,小分子物质可以顺浓度差被动跨膜转运,而主动转运过程是需耗能的,细胞消耗1分子的ATP提供的能量,可将细胞内的3Na+逆浓度差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2K+泵入细胞内,在演示其转运过程时可设计成动画演示,这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暂停、慢放或重复播放所需材料,并对同步播放的视频画面加以讲解说明,使教学动静结合、生动有趣,使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感知认识和交流,把课堂教学激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形成学习动机。

2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边板书边讲解,受教室黑板空间、课堂时间及书写速度的限制,所以教师往往在授课时字唯其少,意唯其多。多媒体课件是提前制作,时间充裕,因此教师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精心制作,在文本的设置、图像处理上精益求精,色彩对比鲜明,多媒体课程不等于“教材搬家”,而是要求简单、快速、有效地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不在于技术含量高,而在于辅助教学好,媒体不会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送的食物不会比马车运送的食物更有营养。例如在讲授肌细胞收缩这一知识点时,内容多,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教师将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肌细胞的收缩机制等放在一张主片上,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用子片分别详细介绍具体内容,形成一个链条式的结构。每张幻灯片内容要单一,制作好幻灯片后,在每一子片与主片间设置超级链接,这样每讲完一个子片都回到主片,形成系统的体系。在讲完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点。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注意学生的反应,重点内容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标明,难点问题详细讲解,放慢放映的速度,便于学生思考和理解,记笔记。了解的内容可快速讲解,通过这种“突出重点,详讲难点”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授课过程中循序地放映幻灯片,类似于传统的板书,便于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若将大段的内容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往往疲于抄笔记而忽视教师的讲授,结果造成学习困难而听课疲惫,上课时感觉听得明白但课后脑袋空空,这是因为学生在听课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兼顾思考和记笔记,影响了其课后复习所致。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在介绍难点、重点内容时结合提问、启发等方式,建立新型的“教师――媒体――学生”的教学模式。

3 拓宽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是一种符合人类思维特点的多层次信息系统,能超越时空限制,提供大量信息,学生采用超级链接方式任意选择或调出各类信息资料[2],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将有限的教室空间与无限的网络连接,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后续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普遍对临床知识感兴趣,教学中不妨引用临床病例,讲解一些基本的临床知识,联系疾病与正常机体活动的关系,结合这些知识点制作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机理通俗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如讲牵涉痛时可以涉及到心绞痛、阑尾炎等疾病的一些表现,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理念,学生可既巩固所学的生理知识,又对将学的临床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可提出一些与临床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充分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提供的便利,查资料、提前预习,真正的把生理课学活,拓宽知识面。

4 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讲授相同的内容,多媒体教学节约了30%的授课时间,因此,每次备课教师须查询大量教学资料,精心选择素材,不断更新知识,打破以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局面,增加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根据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新的多媒体技术,组合与加工,取长补短。做到对各章节自由选择,顺序自由调整,各版面之间容易跳转,方便使用。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完全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讲解、板书、交互时间的关系。总之,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教师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应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