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师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1
我个人认为我从思想深处到树立育人理念上,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天性。”这句话在幼儿教育中的真正内涵,同时,拓展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路,增强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一、专家导航,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做现代创新型幼儿教师应具有以下五点:
1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创新的教育理念。
2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科学育儿知识,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合理制定教育目标。
3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爱园如家、乐于奉献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幼儿做到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教育。
4有职业幸福感,以好心态、佳状态、高姿态干工作。5幼儿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管理艺术,做孩子的示范引领者。
二、教师互动,缩短了距离的差距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方法的改进和提高。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碰撞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发现了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相信孩子,让孩子有了自由的空间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2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3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要有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工作环境,只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持续提高。为了抓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主钻研,主动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本年度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平台,以求实求效的务实精神,努力寻求学习型校园文化发展特色,引领教师队伍逐步向专业型、专家型、名师型角色转变。
一、主要亮点工作:
1、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乒乓球小组、篮球小组、足球队、声乐队的活动有序开展,并组织了学生到淄博黑铁山、足球博物馆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2、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质量,在县教育主观部门的综合中居全县上游,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学校立足校本,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日活动,以磨课为中心,打造名师课堂,2018年我校1人次获得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
3、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负提效,省研修平台、市、县教研平台、空中课堂等网络手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手段。创建了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4、提高德育素质,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1)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班主任外出学习,学习周边学校在学生培养、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优秀做法进行借鉴,与“陈庄小学”、“莲池小学”等10余所优秀学校形成“结对子”,每学期组织管理干部、班主任等不少于50人次“走出去”。
(2)崇德好少年评比活动。依托北京崇德文化有限公司的支持,结合我校作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方案。通过班主任协助制定不同的目标,由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督促完成乐学奖、友善奖、孝敬奖的评比。例如,问卷小调查发现,一个15分钟的课间收到的“老师好!”比往年至少多出50%,一个小的细节折射出,孩子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提升。崇德好少年活动的开展,真正从根源上提高了孩子的德育素养。
(3)开展各种班级“争星夺牌”的比赛活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9月份进行“文明餐桌”评比活动,各个班级就餐纪律明显好转,剩菜剩饭由上学年一盆(每天)到现在1/3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月最后一周时,甚至有的学生主动帮助餐厅服务人员收拾餐桌。“绿色校园”行动,学校的卫生环境焕然一新;“国防小竞赛”、“趣味运动小达人”……
5、家校共育新举措。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家长、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9月份一开学,面向一年级家长开课。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讲起,到如何注意培养孩子做人及习惯的养成,再到教育孩子的艺术技巧等;其它年级的家长会不再是成绩的分析更多的是教育家长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和引导教育孩子。加强后进生管理。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6、加强电化教育
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三名教师参加了NOC大赛并获奖。新建“一对一”实验班一个,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投资20余万新建高标准计算机教室一个。
7、加强美丽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建设。认真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与文明校园创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投资6万余元,栽培海棠、国槐、法桐、紫薇等二十余品种近千颗。2018年推进数字化校园提升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升级改造老化的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建立“一对一”数字班。。
8、学校对饮食、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与维护,新购笔记本两台,点读笔10个,并新购5000余元教学用品,另对校园文化进行添置和更新,花费65000元安装了石头凳子休闲椅,花费4300元疏通了下水管道,花费8434元安装西厕所自来水,花费5300元对校园路面进行平整, 花费9500元为音乐教室铺地面砖,花费1700元对教学楼个别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门窗进行更换,花费1000元对教学楼污水池进行疏通和改造。为保持校园美观及消除安全隐患,对教学楼前车棚和教学楼防盗门进行了拆除,确保了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正常安全使用。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到位。
9、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群众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贴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10、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了办园水平。4月份学区统一给每个班级购置了毛巾架、水杯架、保温桶、烧水桶,为每个幼儿购置了小椅子、小缸子;7月份给西马幼儿园每个活动室配备了空调4台,9月份又安装了电暖器,实现了冬能暖夏能凉的保教环境;10月份为每个班级购置了消毒柜。关切教工核心利益,提高幼师待遇。7月份开始给幼师上调工资100元,9月份又给幼师上调工资100元,人均工资达到了约计2200元(含各类保险等);对2018年暑期进行保教活动的幼师,发放补助人均800元。
11、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活动,举行了“我的中国梦”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情系祖国,我的中国梦’班班有歌声”比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含义。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1、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某些设备利用不合理,造成人为浪费现象,如空调的使用;保教意识不够,幼儿园曾经存在短时间内的无人看护现象;门卫执勤不能履行职责,存在会客登记不严格、“八佩戴”不执行、甚至出现脱岗现象。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4
精美的培训师资——以合作凝聚团队心智力
教师培训师队伍是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的核心要素。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培训师队伍建设,坚持“本土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发展方向,经历了从“全部外请师资”,到“以外请师资为主、本土师资为辅”,再到“以本土师资为主、外请师资为辅”的发展过程。近年来,该校创新本土培训师队伍建设模式,提高培训师能力,以合作凝聚团队心智力,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
革新培训师队伍结构。专职培训师方面:学校共有专职培训师59名,中、小、幼学科教师配备齐全,全部经过教育教学一线的长期历练,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经过专业的培训师培训。
兼职培训师方面:学校面向全区基层中小学(幼儿园)选聘了近100名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培训师。为了加强对兼职培训师的管理,学校制定了《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对具体工作进行登记造册,兼职教师每年承担大量的教研与培训活动,学员满意度高。
创新培训师队伍建设模式。近年来,学校集中力量,加大培训师选拔、管理和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培训师队伍建设模式。
创立“海选式”培训师选拔模式。龙岗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师选拔每两年组织一次,在龙岗区教育系统各单位开展选拔工作,并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主要从工作业绩、分享意愿、课程开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性和责任感、个人形象等方面考察。首先由基层单位预选推荐,然后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复审,选拔出优秀教师,入围区教师培训师候选人员库。根据龙岗区教师培训任务及需求,不定期在培训师候选人员库中挑选教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师专业培训后,聘为学校兼职培训师,并颁发聘书。
构建“晋级式”培训师管理体制。按照培训师的能力、资历与工作情况,我校把培训师分为储备培训师、初级培训师、中级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四个层级进行管理。培训师可提出晋级申请,参加晋级评聘。满足一定标准的,可申请晋级评聘。
精致的培训管理——以机制激励发展内驱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是激励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是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的培训系统管理。
教师培训的管理网络平台。2008年启用了“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具有培训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系统统计等功能。管理系统教师注册人数达到11000人,实现了网上选课、报名、课时认证,为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教师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了可供教师学习的“微学习网络系统”,遴选全区基层学校教师和我校教师的优质学习资源,经过系统优化后,上传至“微学习网络系统”。全区教师均可在此平台上学习,并加入讨论,将自己的学习、讨论成果(如微课程、微视频、微策略等)上传分享,在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中,教师的学习时间进一步灵活机动,学习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同时可收集整合大量优质学习资源,使教师从单纯的教育资源消费者变成了创造者、生产者。
教师培训的网络交流平台。学校现有龙岗微课程群、高质量学习研究群、龙岗幼师家园群、龙岗课题群、龙岗科技教育群等QQ群,很多培训班也建立了班级QQ群。利用QQ群的互动,既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也增进了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能及时了解教师的培训反馈和新的学习需求,实现了“教”与“学”和“供”与“需”的良性循环。
规范化的培训过程管理。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协助区教育局制定了《龙岗区教育人才建设五年规划》、《龙岗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等12份教师培训指导意见(方案),分类别、分层次指导全区普通教师、教育干部、新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类培训;制定《龙岗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指导意见》等3份校本研修指导意见(方案),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制定《龙岗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指导区内教师专业成长方向。
完善培训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编印了《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管理制度汇编》、《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管理手册》,明确各项目主任、研修员及文员的工作职责。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培训组织严密、服务周全、严格考勤、考核并有记录。培训结束时,所有培训资料如培训课件、培训照片、学员反馈表、总结、反思、学时统计等,必须及时归档,必须由相关人员提出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精细化的培训细节管理。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工作实现了模板化、工具化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细节的完善追求整体的卓越。
培训管理的模板化。对培训的流程进行凝练固化,编制出相应的培训流程模版,如《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管理执行标准与模板》、《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外出培训流程模板》等8个模板化的工作流程,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细节和具体责任人。
培训管理的工具化。学校编制了《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管理执行工具》、《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等级标准评估表》、《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现场表现评估表》等教师培训管理等方面的细节性管理工具,切实提高了教师培训管理的效率。
精进的专业引领——以和谐激发教育生长力
近年来,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实力和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对龙岗区教育事业的专业引领作用也逐步显现,充分体现在指导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指引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和特色创建、积极协助政府教育决策、主动服务社会等方面,营造了区域内教育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当地教育的发展培育了旺盛的生长力。
引导教师教科研工作。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学校主管领导深入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并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校长、各部门主任、各项目负责人必须亲自下校给学校教师做培训,上示范课,组织学校老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平均每学年达50多节;各部门、各学科专职教师每学年按计划开展各类教学指导活动,如:下校视导、跟踪视导、校本培训调研、观课议课,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另外还针对性地送课下校,帮扶薄弱学校。
加大优秀教师经验推广力度。龙岗区目前有省名师、省市名校长、市科研专家主持人8人,市名师15人。学校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本地教育专家资源,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传播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如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带教、名师讲学、名师论坛、名师辅导和课题研究、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举办专题讲座,逐步形成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设讲座的制度;组织名师送课下校,推门听课、评课,执教观摩示范课,开展校本研修等。教研室的“跟踪视导”、名师项目组的“田园式培训”、民办教育研修室的“三级联动模式”更是把优秀教师的经验推广到了课堂。
引领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和特色创建。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指导意见和校本培训管理办法校本培训指导方案等,统筹规划区域内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指导全区中小学制定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手册资料。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提出了“联片校本教研”、“研修活动课程化”、“研修活动分层分类多元化”的策略,进一步规范了校本课程审批、修改、反馈的程序,加大了对课程申报者及师训专干定期培训的力度。在全区层面定期组织校本研修的专项检查,做到前期有计划,过程有检查,中期有调研,结束有考核,评估有反馈。
同时,学校还加强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设立“学校特色与文化研究指导中心”,聘请全国知名教授、有经验的校长等为顾问,深入到中小学,诊断学校发展状况,破解发展瓶颈,提炼学校特色。在2010年深圳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资格评审中,龙岗区共有12所学校14个项目获得市级特色学校创建资格,被深圳主流报纸誉为“最大的赢家”。
精彩的培训特色——以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从建校伊始,就把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几年来,通过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的大胆创新,对内开创了本区教师培训的新局面,对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凸显了学校的发展优势,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培训机构发展理论之培训树模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龙岗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的理论——培训树模型。在培训树模型的指引下,“光足土肥、根深干壮、枝强叶茂、果硕花香”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光足土肥”。“光足”,指积极主动寻求上级部门政策支持。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以突出的业绩赢得了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土肥”,指充足的资源。
“根深干壮”。只有根深干壮,大树才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作为进修学校,培训能力是发展的核心,“干壮”就是要提升学校的培训能力。“干壮”须“根深”,“根深”就是使培训师资更优秀,培训管理更有效,培训课程更卓越。师资、管理、课程是立校基石,也是拉动学校发展前进的三驾马车。
“枝强叶茂”。“枝强”,就是加强学校四部、八室的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通过赋予四部八室“树枝”级决策权,给予四部八室充分的自主空间,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谋求独立发展,以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又能在“树根”级决策的基础上整合功能、协调发展。
“果硕花香”。“果硕”就是促进全区教师的快速专业成长。“花香”就是要突出特色建设,彰显竞争优势和影响力。“枝强叶茂、果硕花香”,塑造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在“培训树”模型的指引下,全校教师各就其位、各司其责,使每个个体在拥有独立空间的前提下,同时追求团队的默契协作与优势互补,为学校提供了强劲而持续的发展动力。
特色课程之微课程。微课程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主要包括策略方法类、故事类、现象类、影视类等,目前我校已开发约500门微课程。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快餐化——单次学习,四五分钟;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音画结合,视听享受。微课程自从推出以来,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好评,目前,微课程培训团队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培训的足迹。
特色培训模式之新教师“田园式”培训。教师生活题材的“穿越”情景剧、小品表演、激情演讲、才艺比拼……从编剧、排练到演出,整整一天的节目全部由新入职的教师自己设计完成,这是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次新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的情景。这些新教师在迈上工作岗位开始,龙岗区对他们开展了为期3年的课堂“田园”新模式培训。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5
首先,园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的原则,要从行动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努力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建平台。教研工作在幼儿园管理中必须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形成“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班级教师分层管理,自上而下联动参与的管理模式,让教研工作成为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板块,成为全园参与,人人是主角的常规活动。这就要求园领导尤其是分管园长、保教主任要随时深入班级、教师及家长中,才能发现保教工作中很多隐在问题,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研讨主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如上学期针对公开课中发现教师组织教学时谈话、提问随意性大,无效提问、不具启发性提问情况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安排了“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效能”专题研讨,运用课堂实录的视频片段,让教师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从“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启幼儿的思维”、“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领悟教学语言如何做到既浅显生动、又具启发性,从而树立加强自觉教学语言修养的信念。我们还开展了“主题墙布置月月评”的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通过每月的班级主题墙布置过程、效果展示,老师们布置的教学主题墙在教育性、美观性,幼儿参与性、可操作性上都有了突破。在教研管理中,园领导还要舍得“放权”,放手给保教主任、教研组长自主探讨、实践的权力和机会,放手让组长和组织多样的活动,增强教研的积极主动性,真正为教师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其次,园本教研必须坚持“立足实践,服务保教”的原则,教研的主题和内容要根据保教常规要求和课程的实施不断跟进。除了全园性的集体教研外,集体备课是年级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要求对每个月的活动主题有三次教研,按照 “主题前的预设构思――主题活动中的疑难探讨――主题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思路, 每个主题教研组长都有周密的安排。首先,各年级组的教师共同确定大主题,制定主题活动目标,搜寻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筛选、确定适宜的课题,制定出主题网络图后,由班主任根据网络图制定周教学计划,对重点课题、思路不够清晰的课题,进行集中探讨,集思广益,各执教教师再按照计划组织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集体备课的形式,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共享,可以说,经过集体备课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集中了本组教师的智慧,教学设计越发趋于完美,真正发挥了教研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当然,幼儿园的教研不能走“教研活动就是备课+听课+评课”的狭隘模式,在我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环境的创设以及家长工作经验的分享等等,都应该成为教研的主题和内容,甚至一个主题一个内容可以进行多次研讨。教研的方式除了集体备课、说课、议课等传统形式外,还有“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等主题研讨,另外还有“民间游戏大家玩”、“优秀绘本(好书)推介”等主题沙龙,有针对某段时间内幼儿集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开展问题诊断。
幼师研修总结范文6
“游戏课程”建构于1989年,是上海学前教育多元课程模式中的创新之一。作为“游戏课程”研究的主要基地,南西幼儿园对“游戏课程”进行了长达18年的探索实践。十几年来,南西幼儿园在贯彻《规程》《纲要》精神,落实“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上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生成和预设始终平行分离”、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活动难以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等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指导策略。
上海市南西幼儿园,随着“游戏课程”的创设而声名远扬,与之同时为大家知晓的还有一位教师的名字:徐则民。1995年,25岁的徐则民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她又成为静安区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她设计的活动《让热水快快变冷》人选“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在中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此外,“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幼儿园教师”“首届上海市骨干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令人歆羡的荣誉,都曾经接二连三地降临在年轻的徐则民身上。她,有着怎样的教育研究经历,为什么成长得如此迅速?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近了徐则民。
记:徐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对于您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一位有能力、有成就的优秀教师我非常敬佩!据我了解,您是随着南西幼儿园的“游戏课程”研究一起成长的,是吗?
徐:是的。1988年我从上海幼儿师范毕业,就被当时的校长点名留在了幼师,附幼,也就是现在的南西幼儿园。我到幼儿园的第二年,华东师范大学林茅老师在南西幼儿园启动了游戏课程的研究。从那一年开始,我成为实验班的老师参与了课程研究。回顾这18年的研究,我深深地感到,我是伴随着“游戏课程”的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游戏课程”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可以离开它的任何一张叶片,而任何叶片离开树就会“零落成泥碾作尘”。
记:1989年,您参与课程研究时,刚刚从幼师毕业一年,作为一个新教师,您直接进入了课程研究,成为第一批参与实验的教师。您当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过困难吗?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徐: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进入研究的状态。因为当时从思想上,我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并不认同游戏研究。在我看来,搞教学就挺好的,给孩子上一节活动课,儿歌、制作……全都教会了,多有成就感!而且,当时的我也不觉得游戏教育对孩子发展有什么重大作用。但是,当时主持研究的幼儿园园长和华师大的林茅老师却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游戏课程”一定能够开展起来,南西幼儿园一定能够、也必须把“游戏课程”的研究开展起来。当时的我只能在她们的推动下前进――园长和林茅老师来了,我就跟随领导认认真真地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她们走了,我就踏踏实实地开始自己的教学活动。不过,尽管当时自己对游戏研究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但那一段时间在园长和专家的“逼迫”下,我还是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且我必须承认当时所做的这些工作,包括案头的、包括实践方面的,对我以后的研究或者说专业成长打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记得当时园长和林老师给我的任务就是“还孩子游戏”,每天按时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内容上她们不作要求。当时,我和搭班老师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样的要求。因为没有样本可以参考,我们就干脆放开手来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常常,我们会问孩子:“还想怎么玩?”孩子们说完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准备材料、创设环境。等他们真的玩起来了,我们就在旁边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三五年后,看到自己带的两届毕业班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确实超出别的孩子一大截,我这才开始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意识到我的这些“日常小事”其实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不小。
事实上,在那几年的游戏研究中幼儿园也面临着外界巨大的压力,许多来参观的同行对我们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小班孩子做做游戏还可以,中、大班的孩子也需要这样做游戏吗?面对这样的质疑,作为“游戏课程”实验班的教师,我努力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我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天天和孩子互动在一起、游戏在一起,并对中、大班幼儿的游戏进行记录。1996年,我整理了我所带的班级中、大班两年的游戏记录,共开展了64个主题;1998年,我再次整理了我所带的班级中、大班两年的游戏记录,共开展了72个主题。我真的很高兴。游戏研究在这些孩子身上再次获得了成功,孩子们玩得尽兴,也玩得有意义。此时,我也在其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越来越认同当初园长和林老师关于“还孩子自由,让孩子真游戏”的信念,这种信念引导我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不断努力去做一名深受孩子欢迎的“玩伴”。
记:伴随“游戏课程’’研究的开展,您在许许多多的公开课中亮相,使得徐则民这个名字和南西一起声名远扬,在研究和展示的过程中,您有过失败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面对困境的呢?
徐:坦诚地说,这么多年来并不是每一次公开活动都“赏心悦目”的,十多年前,一次失败的公开活动就令自己终身难忘。当时还懵懵懂懂的我对幼儿游戏一知半解,连“到底给孩子玩什么?让孩子怎么玩?要让孩子从中获得什么?”都还没想清楚就上场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我的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同行对“游戏课程”的一片质疑,我第一次感受到我“闯了大祸”,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我和游戏课程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但,这一次没有击倒我,更没有摧毁“游戏课程”。为了坚守我们的信念,为了更好地建设“游戏课程”,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关起门来潜心搞研究。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再进行任何公开活动,而是从“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游戏的形式?”“孩子怎么游戏?”等等最本源的问题开始反思和调整。我真的很怀念并感激那段时间的孤单与沉默,因为它让我们整个团队能够沉淀下来潜心地去思考幼儿游戏教育。让我们重新寻找合适的方法和内容。
记:从您的成长历程来看,似乎比其他老师要快很多。您认为目前自己达到了一种怎样的教育状态,又是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您的秘诀是什么?
徐:我现在很喜欢和孩子一起游戏,而且总是尝试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准确地找到回应的方法。过去,游戏对我而言是我必须执行的作息制度,是一个教育手段;而现在,游戏已经成为我观察幼儿生活的一个平台,成为我走进幼儿世界、调整教育步骤的一个依据,我努力在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间寻找到平衡。
如果说我和孩子做游戏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三个“学会”: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回
应――学会认同,就是认同孩子的世界,要能够“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不仅仅是身子要蹲下来,心也要能蹲下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学会共享,就是教师要“当真地和孩子玩”,这种玩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做给孩子看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要还给孩子六个“自由”――角色选择的自由、主题选择的自由、情节选择的自由、同伴选择的自由、玩具选择的自由、交流选择的自由;学会回应,就是教师要回应孩子关注的热点、学会对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这是考验教师情感和智慧的问题,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种睿智的思考是绝不可少的。
记:您能谈谈除了这种必不可少的思考之外,还有什么支撑了您的研究不断深入地开展吗?
徐: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非常有幸的。因为不仅有一个课程支撑着我的发展,而且在我成长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引,幼儿园的几任园长工翠兰、俞慧珍、洪晓琴。幼儿园的一些老教师,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潘洁、朱家雄、华爱华教授及我的导师徐苗郎等,都给了我点拨和鼓励。事实上,和他们探讨是快乐的,他们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实践困惑,是他们教会了我“把自由还给孩子,租孩子玩起来”,是他们教会我“用崇拜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游戏”,也是他们真正让我发现孩子的“那口井”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得多!
记:经过了这18年的“游戏课程”研究,现在您发现自己和其他老师正在开展的游戏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您认为您的研究成果对其他老师有什么样的意义?
徐:我和千千万万个幼儿教师一样是奋斗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老师,唯一不同的是,18年来始终有一个目标鞭策着我,有一项研究陪伴着我,让我不断思考、不断调整。18年的研究让我认识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尤其是2000年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冲击下,我对多年的游戏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2003年我主持了市级课题“游戏课程中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的研究”。几年的课题实施,让我更加坚定了三句话:“要还儿童自由、让儿童真游戏!”“让儿童玩中学、促儿童真发展!”“善于观察倾听、知儿童真想法!”总结和幼儿一起游戏的实践体会,我觉得教师落实“快乐共享”“睿智回应”“有效反思”这十二个字是关键。
记:南西的“游戏课程”研究目前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您和南西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您理想的游戏教育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差距吗,差距何在?
徐:18年的研究,南西幼儿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我们都留下了自己的经验与反思。目前,幼儿园已经出了四本书,1989年~1992年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探索》、1993年~1995年的《幼儿游戏集锦》、1996年~1999年的《幼儿游戏观察指导》、2000年~2003年的《快乐家庭快乐园》。现在,2004年~2007年的第五本《快乐玩有效学》正在准备出版。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很清晰地记录着我们的研究轨迹。
18年来,我们整个团队从“一穷二白”到积累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和做法,再到现在研究各年龄段的游戏特征,并根据不同班级及幼儿游戏的不同情况生成不同的回应策略,形成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经验体系,这样的过程对一个幼儿园来说并不容易,但这样的成果离我们的理想还有不少差距!
说到理想,南西幼儿园整个团队的最大理想就是建设一个游戏学校,我们不仅要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还试图让幼儿真正拥有“快乐地玩、有效地学”的过程。
目前,上海市学前教育唯一的“游戏教育研究所”设在南西幼儿园,我在主持这个研究所工作,我希望通过南西幼儿园这个平台,通过研究所的运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上海、全中国的老师都能把游戏的权利真的还给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真正地享受游戏的快乐!
采访后记:
到南西的时候,徐则民正在和出版社的一位同志谈《快乐玩有效学》一书出版的事情,她的“合作伙伴”洪晓琴园长在和编辑“较真”:洪园长认为教案中提到的“6斤”是符合孩子生活和教育逻辑的,不肯将之改为编辑要求的3千克,并且很执著地跟编辑说:“这是我们幼儿教育生活化的一面,绝不能改,如果不行,我来跟你们主编商量,我相信我能用幼儿教育的理念来说服他。”一位很有韧劲、很实干的园长。后来和徐则民聊到她的成长时,她也提到了洪晓琴园长,因为她的韧劲和她曾经坚守的信念也深深地打动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