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1
【关键词】实训基地;学中做;做中学;预备员工;半工半读;项目教学;蓄水池
2007年9月6日,总理在视察大连职业学校时提出:他们的职业教育应该走“学中做,做中学” 的模式,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校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办出特色。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辽宁省示范专业,今年参加全国计算机大赛,总分获得全国第三的好成绩。下面把他们在实训教学方面的做法叙述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以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一、先选企业、后建专业,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他校原来一直是通过教职工的调查,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经过一定的论证确定专业和专业教学计划。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建设根据,但是仍然有一些盲目性。为了避免出现专业建设上的不确定性,他们选定了在大连市具有一定知名程度的40多家用人单位的老总、人事部长及计算机协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分会,其中计算机分会达20人。他们每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举行由学校、用人单位、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专家及毕业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讨论会。他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目标,不仅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兼顾学生个人的个性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作为根本,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建设精密金属加工专业时,也是先选择日本的镔罗机械加工公司进行合作,然后建立了这个专业。
二、独特的产学结合、注重实践
在产学结合上,他校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大连市首创了把工厂和车间搬进校园,老师也是工程师,学生就是职工的做法。从两年前就把企业引进校园,用专业带动产业,用产业促进专业的发展。他们投资建设实训楼,企业投入设备;他们教师到企业里任职和直接参与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课教师,直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他们从学生一进校起,每个学期都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习达到企业标准的,企业录用为预备员工,顶岗工作时发给一定的报酬,实现了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他们与企业共同编制实训教材,从而达到了他校教育和用人单位用工的零距离。
三、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只注重技术,更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对企业的忠诚与信誉。为此他们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渗透在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对每个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根据职业的特点提出具体需求;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军事化管理,提出了 “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的校训,着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爱岗敬业的品质。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天24小时的行走坐卧当中去。他们的德育教育经验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在全省职业教育德育经验交流会上介绍。
四、和专业协会合作,明确专业导向
他校十分重视与大连市计算机软件行业协会、大连市CBE协会、大连计算机协会和大连计算机中心等组织的合作,其目的是广泛结交计算机企事业单位,了解计算机企业的发展与需求;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技术;让企业了解他们、走进校园开展合作;参与全市的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与规划的研究,承担科研项目。他校是大连市中等职业他们中被市计算机协会吸收的两个单位之一,是被市CBE协会接纳的唯一一所中等职业他们,是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基地”。在与专业协会合作当中,他校在大连市计算机行业中等人才的培养中的骨干作用与模范作用越来越突出。2006年大连市政府把IT实训基地建在了他校,教育部为他校投资320万建起了全国信息类实训基地。
五、以生产项目带动教学,增加实践机会
学校鼓励教师开办实习公司,宗旨是必须以满足学生实训为第一目的。由企业提供生产项目和市场,企业按照生产订单和市场价格来收购实习产品。虽然企业不受学校控制但企业的管理者受学校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外来企业在合作方面的不便。这种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学到实用的知识。例如学校教师注册的“奥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以设计软件、制作多媒体、广泛设计等为主的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设计了《图书馆图书管理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大连港沙 盘多媒体管理软件》等。在制作这些软件时,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从开始寻找、制作素材开始,到数据库的建立,代码编写,软硬件的结合,最后调试,每一步学生都能亲身经历。这比在校外企业参加的实训更能让学生了解全面系统的企业业务,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无比坚实的基础。
六、同时还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校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研修的能力上,因此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不仅按教学计划开足文化基础课,而且提出了双轨制的培养方向,即学生在读中专课程的同时开设大专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每年有95%以上的学生考入大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80%多的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同时也能取得大专毕业证。双轨制的实施,提高了他校学生在用人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建校十几年来他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8%以上。
在注重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他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商品化的产品,自己动手组装、调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004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谢照明同学在毕业实习的半年当中,就为实习企业创造了70多万元的效益。他被企业派去大连海事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办公设备设计时,被教授们误认为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他被保送上大学后仅一年的时间,就担当了万余人他们的学生会副主席、学院的计算机协会副会长;2000届毕业生贾若,在校时就组织同班四名同学论证成立计算机公司,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公司已达到十几名职工,他个人的年收入已超50多万元;2000届的毕业生丛文臣已在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csk企业中担当培训部门的负责人。
七、通过各类比赛强化专业技能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加之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一般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往往并不比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失利的原因除了非智力的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偏科很厉害。而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常是头脑聪明,可以在一个技术领域中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对特殊技术学生的培养,组建学生计算机学委会,根据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培训,并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计算机大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特殊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评价》 龚孝华和徐勇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2
一 机构设置
印度审计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60年,英国殖民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在印度设立了审计长一职,负责政府审计和会计工作。1919年为制约腐败,避免纳税人的钱浪费,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总审计署的职能,确立了印度审计长独立于政府的地位。1935年,印度政府法颁布实施,该法规定设立审计长,成立印度审计会计部(Indian Audit and Accounts Department),即主计审计长公署。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审计进入新的阶段。
印度审计会计部实行垂直领导、分级负责和归口管理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主计审计长公署、联邦审计、地方审计(会计长审计办公室)、地方会计(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和培训机构组成。最高审计机关是主计审计长公署(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 Ceneral of India,简称CAG),由主计审计长负责,设在德里,共有6万多员工,在全国各地设有各类专业机构104个,其中大约有3.5万员工和68个单位从事审计上作,每年审计工作经费大约5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亿元)。每年要审计84000多家单位,向管理部门提交77000多份调查报告并向国会和邦议会提交80份审计报告及300份专题报告。
①主计审计长公署(CAG)包括会计和审计两部分职能,不涉及具体的审计业务,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国际交流,考核和培训审计人员。CAG设主计审计长一名,对国会下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委员会负责。
IA&AD组织结构示意图:
②联邦审计机构指CAG下设的多个“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和一个“企业审计局”。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负责对中央政府部门与机构、海外机构、国防、印度铁路、印度邮政电信局等联邦政府部门的审计。企业审计局由副审计长领导,专门负责审计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公司和企业。
③印度地方审计局指“会计长审计办公室”,负责审计邦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账目,审查地方国有企业和一些自治机构的账目,根据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计划,承担对联邦政府设在行政区范围内的机构和组织的审计项目。
④印度地方会计局指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主要负责邦(省)一级政府的会计和拨款审批事项,如为大多数邦级政府编报账目,发放工资、津贴和退休金,制定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等。从1996年3月起,联邦政府和一些邦级政府已经开始自行负责会计账目的编制。
⑤培训机构包括CAG培训局、一个国际培训中心、国家审计会计学院和九个地区培训机构。印度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分配具体工作岗位。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还要进行专业化岗位培训,并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二 审计职责和范围
1.审计职责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包括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根据规定,印度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可概括如下:
(1)政府支出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国库账的所有支出进行审计并报告,确认各账户中支出的货币是否获法律批准,且用于法律批准之用途,确定各类支出是否与批准的要求一致。
(2)政府资金流动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的所有资金交易进行审计并报告,包括债务、各种存款、沉淀资金、预支、吊销账、汇款账、工商业的损益账等。
(3)负责记载中央政府的各种账目,但与铁路、国防及各邦有关的账目除外。
(4)准备反映中央和各邦年度收支的各种账目,并将其交与政府有关部门。
(5)准备财务总表,并交给总统。
该表反映每年度的各种账目,如总统要求,还反映各类余额、过期未付债务及其它有关资料。除宪法中规定的这些职权外,还履行其他一些职权,包括由议会通过的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与政府公司账户有关的职权。如对政府审计员的任命及重新任命,必须征求审计总监的意见。有权对公司账户进行补充性或试验性审计。可根据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对某些政府部门或机构的账户进行审计。要在财政管理领域内捍卫宪法和法律,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支出,客观地估价财政领域的执行情况。
2.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可以扩大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财务方面(会计错误、舞弊、财务控制、财务报表的公正性等等),合规合法性方面(忠实地执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政策和规定等等)、以及工作绩效方面(经营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引自《审计与实践——税收审计》,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具体包括:
(1)中央和26个邦政府部门和机构。
(2)政府性的商业机构,如印度铁路、印度邮政通信公司。
(3)由中央和邦政府控制的大约1200个公营企业。
(4)由中央和邦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约400个非盈利性自治机构。
(5)4400家靠联邦和各邦拨款的机构和团体。
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国家银行、印度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等不属于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范围。
三 印度国家审计体系的特点
1.地位崇高,独立性强
印度国家审计体制采用的是立法型审计模式,最高审计机关CAG隶属于立法机构,直接对立法机构负责,薪金及其他行政费用由印度统一基金交付,勿需议会表决批准,对政府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印度《宪法》(1949年11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1979年9月25日第四十四次修宪法令最后修改)专门以一章篇幅规定了印度审计长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总审计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议会立法机关,监督和确保行政部门收支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另一方面代表联邦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开支“有法必依”。作为印度审计署最高负责人,总审计长地位十分特殊,他由总统直接任命,监督公共财政,并对总统负责,级别和待遇与印度最高法院院长等同。如果出现行为不当或失职等情况,只有议会两院以2/3票数才能罢免总审计长,程序等同于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的罢免。各邦审计长是主计审计长的代表,执行主计审计长的命令。1971年印度还制定了《主计审计长法》,赋予审计工作广泛而独立的权力。正是总审计署地位独立特殊,因此在近年来印度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总审计署加大了对各级政府的审计力度,查起来毫不手软,取得了显著成效。
2.合理的审计准则体系
只有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才具有可信性,审计意见和建议才会受到认真的考虑和执行。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具有衡量和改进绩效的标准。主计审计长公署编制了《主计审计长公署工作守则》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s Manual Standing Orders),确保了审计实务有章可循。其除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外还包括审计规定和指示、审计原理和逻辑以及审计程序。印度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标准和审计指南两个层次,审计标准又分为一般标准、作业标准和报告标准:(1)一般标准,主要规定审计人员任职要求和审计机关质量保证机制。(2)作业标准,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和对审计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框架。(3)报告标准,对审计报告阶段的框架性规定。《审计指南》是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准则得到遵守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费用支出审计,收入审计,公共部门的附属商业机构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电算化审计,绩效审计,中央和邦政府的预算和拨款账户的审签以及铁路等重要审计领域的单项指南(包括铁路审计指南、邮政电信部门审计指南、联邦政府收入审计指南、公营商业组织的审计指南等)。
3.独具特色的补充审计制度
补充审计,即指政府审计人员运用测试审计的对注册师审计过的国有进行的补充审计或追加审计。印度实行混合模式,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根据1971年主计审计长法,主计审计长有权对国家控股51%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印度的公营公司分为司局级企业、政府公司和法定公司(引自《公营企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或执业会计师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指派,可对政府公司进行审计。为了对注会审计结果的正确性负责,CAG建立了独特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制度。审计委员会由政府审计师和专家组成,有重点地对注会已审的国企再进行一次补充审计。审计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已审计的企业财务报表,公司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其资格等。补充审计完成后,国家审计人员把补充审计结果通知注册会计师和被审企业,并给予两周时间征求对补审结果的意见。CAG最后要把所有企业补充审计中发现的报送议会。
4.卓有成效的绩效审计制度
印度审计的主要类型有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审计是对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鉴证意见,主要审查有关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看其是否合规、合法,并对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活动、财政状况以及是否遵守了有关的会计制度等发表意见。绩效审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考察有关项目是否有效地使用资金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印度自称,印度已由过去的财务审计,发展到测试评价政府活动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效益,即测试其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阶段。审计委员会对国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除年度财务审计外,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绩效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和成本控制制度、价格及财务状况等。由于印度绩效审计往往能披露出政府或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执政党、在野党的重视,公众也很关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给予了绩效审计较高的评价;被审计的单位可以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这项工作也容易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例如,印度节油协会(具有印度官方背景)为推动能源节约,确保石油产品高效合理使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该协会把对企业的“能源审计”作为协会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点战”。2005年底,由印度节油研究协会向政府提交的2004年石油节约项目成绩单中,已确认石油节约总额达到了22.7万吨,总价值29.7亿卢比(摘自200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国际版《印度能源审计显成效》)。
5.初具规模的机审计制度
当前世界审计办公自动化工作,主要集中于审计计划自动化,审计管理工作自动化,审计统计自动化,数据传递自动化,计算机编制审计表格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印度是世界第一大软件生产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处理系统,印度审计部门已开始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一是电算系统开发审计,包括对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规范和标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成果的审查等;二是电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三是对电算系统程序的审查,评价控制功能是否恰当、逻辑流程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四是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查,包括纸性数据文件和磁性数据文件的审查。例如,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India,简称ICAI)理事会最近在新德里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2005版《银行审计指南注释草案》(Draft of the Guidance Note on Audit of Banks),就包括电算化审计方面的内容。
6.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
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每年,总审计长会就联邦政府账目向总统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总统转交议会两院审议,此外还就各邦账目向邦长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邦长转交邦议会审议。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由主计审计长确定,除了提交联邦政府的预算与决算的鉴证报告、法定公司的审计报告外,还按部门行业提交分类审计报告。分类审计报告也称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题审计报告,是对某个待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的专题审计所编写的审计报告,如公共分配系统绩效评估审计报告、综合发展规划评估审计报告、扫盲绩效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武器装备审计报告等。审计报告由立法机关下设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审查研究,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审查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账目,公共企业委员会负责独立经营企业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指出各种浪费及资金的不恰当适用,并按财政原则进行明确评论。如已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损失的事项,新的服务支出及与各种程序及先例相背离的事项等。审计人员还将编写的重要问题备忘录(问答表形式的)随时提供给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以便政府对审计报告中做出的调查结果给予具体的回答,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和改正方法。
7.近乎苛刻的人事管理制度
CAG拥有一大批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他们具备执行审计职能的广泛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激烈的竞争并从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中挑选出来的,如管理、会计学、成本计算、和工程学等。其附属机构人员的更新也要通过竞争考试来完成。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人员招聘制度。印度国家审计人员(辅助人员除外)都是通过招聘录用后才安排到审计员、审计监督员、审计总署官员等岗位。其中,审计员由大学文理工商等科毕业生通过“政府人才选拔委员会的考试”录用;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由审计员通过“基层审计考试”或社会招聘两种方式产生;审计长和会计长从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中选拔;印度审计会计服务局官员由“联邦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竞争考试”产生。另一方面,实行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在印度要想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岗前培训,包括四个阶段:(1)四个月的行政管理培训,在国家行政管院基础课(在印度,所有高级官员都要学习这些基础理论课程)。(2)十四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印度审计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3)地方专业审计局、财政局、计划委员会等单位的实习;(4)年度结业考试。实践证明,严格的录用、培训和晋升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它使印度政府审计人员保持着较高的素质,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
「
[1]印度驻华大使馆网站indianembassy.org.cn
[2]Office of the Accountant General,Haryana网站aghry.nic.in/
[3]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indianconsulate.org.on/ch/index.htm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3
从1991年创立至今,东软在创业的征程中行进了20年。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
任职长达15年的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王莉,和她的财务团队一直保持低调,尽管谁都明白东软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与之适配的财务体系。东软上市后不久,王莉即加入东软并筹划参与了东软股份的增发、配股,数次从证券市场成功融资。之后,东软的每一次资本化运作都离不开王莉率领的财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在这些复杂而庞大的资本运作中,作为CFO,王莉从战略构思、方案设计、审计、评估、税务、对价的谈判与确定、资金等各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使公司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融资目的及重组计划,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同时也是对她的财务团队的一次次提升。
作为一位女性CFO,王莉开创了财务介入经营、参与战略决策、筹划资本重组和以价值为导向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何景霄: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兼CFO
用友成立于1988年,是管理软件、ERP软件、集团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内部审计软件等软件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也是企业云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咨询及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提供商。
自1985年起何景霄从事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16年,2001年加盟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总裁兼销售管理总部总经理、副总裁兼企业规划与管理部总经理、经营机构管理部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兼CFO。因为他兼具深厚的教师、计算机技术、销售、管理等综合背景,使得这份工作做起来,有着别样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主导并参与用友公司的企业战略规划、客户经营模式设计、服务产品及模式设计、公司流程与制度的设计、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与推广、公司内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创建公司的销售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体系、项目全成本核算体系等,管理公司的业绩及组织绩效考核。此外还建立城市经营模式及构建产业链,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建立项目全成本核算体系,有效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何景霄认为,CFO这一职位责任重大,需要具备综合能力。
陈登坤:金蝶集团执行董事、
高级副总裁兼CFO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陈登坤曾获得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深圳市南山区人大代表,现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班,并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安徽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与硕士研究生社会导师等社会职务。陈登坤2000年加入金蝶,先后负责过审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质量管理、财务、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运营与IT及基建等工作。
陈登坤认为,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五大转型:战略转型、运营转型、研发转型、文化转型、企业家转型。在这样的转型时期,特别在今天欧元危机和美国债务危机后,以出口拉动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再次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CFO对于企业战略转型、运营转型的价值更加凸显。在转型时期CFO会身兼三大角色:第一个是风险与内控的管控者、第二个是价值整合者、第三是管理变革的推动者。
王舜德: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
兼CFO
金山软件是中国知名的软件企业之一,是一家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目前,金山软件在珠海、北京、成都、大连四地分设研发中心,创造了WPS Office、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剑侠情缘、封神榜等众多知名产品。同时,金山旗下拥有国内知名的大型英语学习社区爱词霸网以及在线游戏交流社区逍遥网。金山软件创建于1988年,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2011年,对于金山而言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求伯君正式宣布退休计划,雷军接任董事长一职全面掌管金山发展;这一年,金山还引入了张宏江和王舜德两位重量级高管,完成新领导团队的组建。王舜德,51岁,2011年9月30日出任金山软件CFO,他于 2007 年 4 月 30 日担任金山独立非执行董事,持有英国兰开斯特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及澳洲 Charles Stuart University 会计学硕士学位。同时,他也是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资深会计师会员,及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资深会计师会员。自 2007 年 8 月起,王舜德于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集团财务副总裁及财务控制。
徐祚立:奇虎360 CFO
奇虎360创立于2005年9月,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安全软件与互联网服务公司,曾先后获得过鼎晖创投、红杉资本、高原资本、红点投资、Matrix、IDG等风险投资商总额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公司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奇虎360拥有360安全浏览器、360保险箱、360杀毒、360软件管家、360网页防火墙、360手机卫士等系列产品。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4
一、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风险无处不在,企业需要始终关注、规避和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所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应对风险的必由之路。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全员参与的工作,而内部审计则是这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席伍吨•安德森博士,在2004年5月25日的上海报告中指出: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认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协助风险估算程序;二是对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价,对风险管理的适当程度做出保证。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各阶段的作用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逐步变化和延续发展的过程。
第一,在企业目标设定时,内部审计可以参与高级管理层设定目标的过程,充分协调、考虑企业的风险偏好,并以此为依据设定合理的目标;在各部门经营目标设定时,内部审计根据各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应达到的标准进行分析,使部门目标与战略目标一致,各部门风险总和在企业风险偏好范围之内。
第二,在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与实施控制活动时,内部审计人员采用通用风险分析模式及方法,包括COSO提供的分析方法等,识别企业自身风险和重要合作者的风险,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风险的假设条件、计算方法,提供专业意见分析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接受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的哪一种,同时测试控制程序的有效性。这样所识别并评估的风险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风险,看待正面的机会与负面的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在评价改进企业风险管理时,内部审计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证明风险信息是否准确及时地传给相关人员,通过分析环境和风险变化,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已更新,是否能控制新的风险,并针对控制薄弱和不完善环节进行建议。
(二)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独特作用
1.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客观地管理风险
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 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 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 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内部审计人员由于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 独立于业务部门, 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 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 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实现之间的调节,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管理层重视
有些企业尽管也有风险管理部门, 但它属于管理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层的压力。例如风险管理部门对某投资项目分析后发现风险太大不适合投资, 而如果总经理力促项目的实施,就会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 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 这会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规避风险和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上对内部审计存在偏差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时间不长,不论是企业管理层、企业各被审计部门还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都比较片面。这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发展。
第一,我国内部审计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并不是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加脱离了委托关系中的治理需求。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账,与管理机制无关,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
第二,对于企业被审计部门和人员来说,内部审计人员经常打断他们的日常工作,并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错误或低效的地方记录并报告给审计委员会或上级,使被审计部门倾向于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找麻烦,他们会很谨慎,不敢与内部审计人员坦诚地交流,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配合甚至抵制。
第三,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自身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错防弊,怀着对被审计部门不信任的态度开展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关注的重点局限在财务账簿,很难将视野转向风险管理。
(二)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较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作用形同虚设。这种组织机构将导致的问题:一是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站在最高经营管理的角度,从企业全局出发来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三是审计意见或建议因缺乏权力保证而执行缓慢;四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使得其只能进行较低层次的监督职能而无法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评估。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构成不合理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的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风险意识较差,对风险的分析评估等工作可能很难胜任,提出的问题难以切中要害。西方国家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想构成是:经济管理专业占1/3,工程技术专业占1/3,其他专业1/3。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经济管理专业(含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及其它经管专业)占绝对统治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以财会人员为主,造成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具有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的技术方法还比较落后,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五)内部审计范围狭窄,以风险管理为对象的审计活动较少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较少开展,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未能及时得到识别,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内部审计范围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以查错防弊为目的职能上,很少站在企业发展全局上审视企业面临的风险。公司治理没将内部审计完全纳入到其框架中及公司治理运作的不规范,致使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能依据公司治理的需求进行调整,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无法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就无法提前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
三、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内部审计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迅速兴起,内部审计应转向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制度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并且真正重视内部审计的结果, 自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 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要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协助管理层有效履行职责的责任,就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代表产权主体的利益进行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改变以往内部审计无力的现象。当前世界各国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其中以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模式 。
(三)拓展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强化风险管理审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减少其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应是企业管理的咨询师,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由过去注重财务领域向风险领域转变,使审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素质,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第一,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并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通过内部岗位轮换、实行审计业务交叉、开展研讨促进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内部审计人员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同时,通过考核、竞争、激励等管理手段鼓励和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维持和强化自身的基本技能。另外,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资格考核,获得专业任职资格,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最后,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具有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以及企业、部门规章制度、会计和审计知识等方面的变化信息,加强对税法、经济法、企业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应积极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技能,处理好与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业务水平结构、年龄结构
在专业技术结构方面应尽可能做到各种专业技术资格的人相配合,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风险管理专家),以组成具有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组。在业务水平方面应根据需要配备各种水平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即业务水平高级、中级、低级都有,且要有合理的比例。在年龄结构方面应做到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审计人员与富有革新精神的青年审计人员合理结合,取长补短。
(五)革新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1.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
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因此,必须积极改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和良好的审计理念,在审计方法上由过去注重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内部审计工作应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2.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程序
随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审计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力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得以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专门配备或外聘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或机构,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提高审计效益,更好地为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控制服务。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5
一是人才素质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应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通行规则、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是人才技能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应具有采集全球信息、组织网上信息资源、为世界各地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技能。
三是人才市场国际化,指图书馆馆员日益成为全球性资源,并将逐步形成国际性人才市场。
四是人才竞争国际化,指国内人才竞争国际化,国际人才竞争国内化。图书馆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那么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2l世纪的图书馆馆员不应再是传统的图书资料员,而是信息工作者,是信息处理能手。
图书馆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计算机、外语和图书情报知识外,还要掌握最新信息和该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与该学科相关的各种技术;不仅能够为我国国内的读者服务,帮助他们跨上信息高速公路,检索全球信息,还要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服务,帮助他们远程登录以及查阅世界各地图书馆或网上的信息资源。因此国际化图书馆人才必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运用高新技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为此,图书馆人才国际化发展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图书馆行业中,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例如: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把专业资格证书作为准入图书馆的先决条件。而在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没有正式建立,这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更不利于图书馆走向国际化。所谓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判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行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图书馆行业对从业者的准入控制,成为广大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标准、依据和凭证,从而使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水平、服务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图书馆人才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就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学科背景,又非常熟悉某个或某类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所选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帮助的学科文献专家。广大读者对知识和信息都有迫切的需求,他们通常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信息。而一般图书馆馆员往往无法解答其各种提问,或表现得“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学科馆员的职责包括掌握所负责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文献资源的建设及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应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服务方法、有学历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已经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有助于缩小我国图书馆人才与发达国家图书馆人才的差距,使我国的图书馆人才逐步走向国际化。
3.图书馆学与外语的结合。图书馆国际化使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流机会大大增加。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是培养图书馆人才的一个基本目标。中国学生在外语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之多的,但一般而言效果不太理想,图书馆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就更少了。图书馆学与外语的跨学科结合,主要是加强图书馆专业学生外语的运用程度以及外语在图书馆专业的运用程度,通过图书馆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来促进两类学科的结合。这种结合依赖于教学环节的改进,要加强图书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专业上使用外语。据统计,世界上80%的最新科技与最新信息是以英文发表的,因特网上95%的信息是通过英文传递的,不懂英文,就不可能开展工作。而就目前图书馆界来说,大多数图书馆员的外语水平不高,满足不了网络信息的知识管理,必须花大力气努力提高。
4.提高图书馆员的网络信息技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国际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运行的方式。作为高层次、国际化的现代图书馆人才,必须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把握图书馆业务演变的技术路径,并有效地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为图书馆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在今后的图书馆中,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新的标引技术等的含量比重越来越大,如同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分类编目技术一样重要。不懂这些技术,许多业务将无法进行。现在信息采购、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都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资源是国际范围内的、多语种的,服务的对象是多民族、多国家的。因此,对图书馆员要求比较高,需要高层次、国际化的图书馆人才。
计算机协会任职报告范文6
不可否认,我国实施职称制度以来,在发展和稳定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尊敬知识、尊敬人才,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激励各行业人才成长和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职称评审制度暴露出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行业评审标准不统一导致评审结果不公平;有些行业论资排辈之风盛行,只要年限够、资料齐全,一般就能评上个工程师、助教。职称评定体现不了个人水平和业绩能力,有时连庸才也能评上个高级职称,造成职称贬值的怪象出现。
由于职称具有一种“品牌效应”,“含金量”褒贬不一,在某些专业成为人才追求的“终极目标”,比如教师、医师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中、高级职称资格后一旦被聘用,就可以相应地晋升工资,在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退休年龄延长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有些人却嗤之以鼻,比如在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即使评上工程师、研究员的职称也享受不了加薪、住房、医疗等优厚待遇。正因如此,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得到相应的职称资格,削尖脑袋花费了不少心思,使本来非常严肃的评审工作也变了味,走了样。
一项科学评价人才的职称制度,在正常的工作中却变了“异类”,剖析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职称评价缺乏科学性。现有职称评审办法不能与被评审者的岗位能力、业绩、实际贡献和敬业精神完全挂钩。职称评审不严密,缺乏科学性,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就给一些投机分子在评审材料中掺假创造了“良机”。
二是职称评价缺乏公平性。被评审对象的职数限制,使许多参评对象蒙受了不公平待遇。在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的单位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报评定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较集中的单位由于受到岗位职数额度的限制,造成一些优秀人才长期难以“露头”的尴尬状况。
三是职称评定抽象单一。目前采用的资格评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外因素的困扰与影响,涉及能力和业绩的标准条件又比较简单和抽象,评委们面对一大堆申报材料无法量化考察,只好将评审注意力侧重在学历、资历、论文、计算机等硬件上,这无疑淡化了人才的真实水平和贡献。
四是职称评判标准不一。国家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但在同一地域、同一行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里,由于评委对评审条件的理解和把握尺度不一致,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使同一层次、同一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
在今后的职称制度改革中,职称评价不良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遏止。
一是推行专业资格结构评价。在职称评价体系中,按照“模块化”运作模式,将评价条件分解为品德、学历、资历、学识、技术、能力、业绩等若干要素,分别实行量化评价。其中为了充分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学识、技术、能力和业绩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占总分的60%-70%,并且将取代学历、资历、论文等成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对在职称评价中业绩平平、能力低下、达不到规定条件和分数的专业技术人员,则不授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是调整与完善职称评价制度。为确保职称评审质量,应实行科学的社会化的评价机制。要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称工作,逐步过渡到由行业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评价中介机构承担,避免或减少官方干预。政府人事职能部门要从微观的职称评价工作中脱离出来,着力发展和规范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指导制定或调整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等宏观管理工作。同时,改革传统、封闭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职称系列或专业,分门别类,采用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区别对待。如对职业性强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制定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规定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等具体标准,经相应组织形式,直接竞聘上岗,把职称评审所引发的连带矛盾和问题适度化解。在修订评审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料演示、成果展示、面试答辩、现场“说课”、实地考核、调查评估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分类量化,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将更加客观公正。
三是实行特殊评审政策。将职称评价向企业或特殊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专利,并且专利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职称评审一步到位;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对论文达不到规定要求者,可提供能反映其能力和贡献的科技改造、技术创造、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项目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替代,进一步突出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等奖项之一的主要执行人,或获得两项以上发明专利的主要持有人及省级以上优秀企业家等称号者,可组织专家评委团,以面试答辩的方式,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四是相关职称制度的配套政策。科学制定职称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将研究型与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收入分配机制分轨,统筹兼顾相关利益主体,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创造和谐共享的社会氛围,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更好地提高和促进我国社会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