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
该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大局意识强,工作中积极进取,敏于学习,努力钻研,敢于创新,乐于奉献。
该教师主抓学校教科室工作,能严格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 ,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认真履行教育教学管理职责,深入推进集体备课,开展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加强课题引领,回归课堂,关注课堂,倡导的“闲聊式”评课,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浓厚了教研氛围。工作中“服务”在先,“指导”与“互学”并行,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和老师们并肩作战,一同成长,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屡创佳绩,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因工作出色,该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科室主任、教研先进个人、课题管理先进个人、一师一优课组织先进个人等。
该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担任六年级两百多个学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重任。该教师刻苦钻研,创新教法,着眼课堂和实践,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教学落实,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屡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所教科目在全县质量检测中成绩显著,该教师多次被评为学校教学能手、突出贡献教师,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2
她多年担任九年级教学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历年中考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多次组织“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欢天喜地迎三八”等活动,鼓舞师生士气,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她用她的付出,将整个年级的师生凝聚起来。她愿将满腔的爱赋予学生,她相信每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爱与责任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也正为这,她虽累,但乐在其中。2007年就在她带的班刚上九年级时,被查出子宫肌瘤,并患有严重的贫血,医生要求立刻手术,可她硬把化验报告一揣,又站在了讲台前。尽管身体非常虚弱,可她像不倒的青松,她要为学生中考保驾护航!那段日子里,学生更加信赖她的真诚,爱与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那年中考成绩更加突出,居全区首位,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
二、爱洒学生,用真情从教
她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她总是想,做一名教师就应该深爱每一名学生,给每名学生都创造一个成才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拥有一片阳光地带。她认真执教,为人师表,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关爱学生,和学生做心贴心的交流,努力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唤醒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学校是温暖的,学习是有趣的。
她不光爱学生,还把她的爱中注入艺术的成分,13年来,她的倾听,不知让多少学生将烦恼释怀,她的话语,不知打开了多少学生的心结,她的关爱,不知给多少学生送去了温暖……就这样,虽然面对的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但是,她一直用智慧的爱去感悟他们,教育他们。她一直以教师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至美的人格浇灌着教育之树,让它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民主之果。她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她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她将更多的爱与关怀给予学困生,学困生都最喜欢上她的课,在她的课上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因为老师脸上信任的笑让他们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用信任的笑将爱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得到了爱的回报,一届又一届送走的毕业生对她念念不忘,上了大学,工作了还一直牵挂着这位“小老师”,这是她的幸福,更是她用爱浇灌出的硕果。她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她的得A率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组织的“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中,她一直位居榜首。2012年,在XX区XX镇举行的师德演讲中,她讲述的教育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经过选拔,最后荣获一等奖。
三、担当排头,带优秀团队
2009年至今,她在担任九年级思品课的同时,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工作,这期间她带领全组教师认真研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的经验、社会生活纳入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学生的思考、体验和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收是美丽的,奉献是更加美丽的。她常想,她要把她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周围的同志,奉献给所深爱的教育事业。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的伸出热情之手。她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其他老师,有的老师初教课时摸不着头脑,不会备课,不会讲课,她就给老师讲解备课的方法,深入到她的班级讲示范课。有的老师文化知识、业务知识都很强,就是上课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学生。她就帮助她说:“教师不但要备课,更主要的是备学生,不能让每名学生适应老师,老师应该适应每名学生”……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姚丽老师XX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王洪环老师参加XX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 四、潜心钻研,强自身素质
她是大家公认的“学习型教师”,每年自费订阅多种杂志,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她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培训,曾先后到邯郸、石家庄保定
等地学习,学校经济困难,她就自费去,她就像一株干渴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次学习归来,她都会认真的总结、反思,并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勤奋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使她逐渐成熟。她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园。
她坚信百炼成钢,几年来,她多次在市、区讲示范课、优质课,而且讲课 “常讲常新”,是公认的教学能手。2007年《学会理解父母》在第四届行知杯全国课堂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理想之光,照亮征程》在XX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XX区骨干教师。 她一直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敢于创新的教师,不仅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而且,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积累。2005年论文《走进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获河北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教学设计《自我新形象》获XX区二等奖;2007年教学设计《少年能自强》获XX区三等奖;2008年教育案例《2008中国奥运年》获XX区一等奖;2008年教学设计《学会理解父母》获XX区二等奖;2009年教学设计《良师与益友》获XX区一等奖。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3
一、乐业,热爱本职不动摇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矢志为提高农村孩子的素质,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奉献自己火热的青春。
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学期都担任两个教学班的数学,还兼副课),微薄的工资收入和清苦的学校生活,丝毫没有动摇她的工作热情。家在县城的父母和亲戚,设法活动找关系,想为她工作转行,她一一婉言谢绝,坚决表示自己已深深爱上了这份平凡的工作,更离不开了自己喜爱的学生。后来父母为了使她早日离开山区农村,托人为她在城里介绍对象,却遭到她的坚决反对。为坚定扎根山区教育的决心,与志同道合的同行喜结连理,在同一岗位上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双双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二、敬业,脚踏实地创辉煌
她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师德高尚,兢兢业业。她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几乎是初三数学的把关教师,同时还带一个非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质量总是本校同年级同学科的一或二名,每年被评为校、乡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她担任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班级建设抓得实,抓得细,班风良好,学风扎实,总是被评为先进班级。
她的教学方法集中体现在如下四点上:
一是把“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
她认为:“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结构或顺序的理解。因为结构性地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直觉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她十分注重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不一味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常规。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多练,一节课讲授时间绝不超过20分钟,而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充分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因此她带的学生肯动脑,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成效。
三是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她认为: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她把这种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让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松绑,为自己教学方法上改进提供条件。把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成了她迫切的追求。从而坚决摒弃题海战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她在这方面的主要作法是:课堂上的启发式、讨论式;课后的个别辅导点拨式。
四是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驾驭教学的能力。
历年来,她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体验认真归纳总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XX年《xx》教学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XX年《xx》论文获市级三等奖;
XX年《xx》获市级二等奖,并已报省级评奖。
三、勤业,一丝不苟出佳绩
十几年来,她的勤业精神在师生中有目共睹,每学期坚持出满勤,从不缺学生一节课。上班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夜深了还在案头批改作业,准备明天的教案。她总是视工作高于一切,把关爱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结婚时,仅休婚假三天就走进了课堂;生小孩时,仅25天就坚持上班,早晨喂小孩一次奶,就要到晚自习后回家再喂(当时她家住民办中学,而上班在清江中学),小孩全靠父母照顾。而她对学生的关爱,超乎师长,胜似母爱。学生有病,她亲自护送就医,带到家里服药;学生有困难,她无私资助。
对学生学业上的进步更是倾注心血,除想方设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XX年获国家级《xx》;
XX年获国家级《xx》;
XX年获全国《xx》。
四、精业,更新知识不停步
走上工作岗位后,她深深感到,要作一名称职、合格的中学教师,现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紧迫感和危机意识鞭策她,那就是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
在31年的教学生涯中,李庆华努力钻研业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来,她所教学科升学成绩都名列年级第一名,她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在多家教研杂志上发表,同时她还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除了教师这个身份外,李庆华还是一名优秀志愿者。20__年,她加入了广安义工联合会。平时教学任务重,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走村串户,走访贫困孩子,甚至还到校区外走访特困生,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送到“蓝天下”助学网站,为面临失学的贫困学子能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创造条件。
在20__年下学期的一次语文课上,学生陈青兰脸色苍白,无精打采。通过仔细询问后,李庆华得知,陈青兰的妈妈在她才4个月大时就离家出走了,至今也没有回过家,在外打小工的爸爸也不关心她和奶奶,从没有寄钱回家。汶川地震时,陈青兰家的危房不幸垮塌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才得到重建。陈青兰的奶奶常年多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建房款一直难以偿还,婆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苦。
得知情况后,李庆华利用课余时间到陈青兰家走访,看到的情况远比听说的还要严重。陈青兰家的屋檐下有一个简易的蜂窝煤灶,家里空荡荡的,卧室里仅有一铺床。李庆华把调查的资料发到“蓝天下”助学网站,很快陈青兰就[,!]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从此以后,这个原本内心充满自卑感的孩子上课也爱回答问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测试中,陈青兰还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庆华与众多爱心人士、志愿者一起捐款捐物,并多方募集善款52万余元送到灾区,资助了200多名灾区孩子。芦山地震时,李庆华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募集资金20余万元送到灾区贫困孩子手中,受助孩子都甜甜地叫她“爱心妈妈”。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5
她叫-----,一名普通的教师。她1999年师范毕业,已经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14年。14年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她的事业,洒向她的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每一天,她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职业、教育为事业,没有一天虚度;每一天,她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都过得那样地忙碌和充实。特别是领导的信任、器重,学生的尊敬、爱戴,学生家长的寄托和感谢,都令她欣慰无比,不断奋进,促使她在这三尺讲台上,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
一、忠于职守、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在三尺讲台上,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我爱我所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闻老师的确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对“学困生”,她会给予更多的爱。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以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友好、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还能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严寓于爱,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回头看看过去的十多年:闻老师多少个休息日曾舍小家为大家,顾不得自己休息,不管风雨,不计得失,来到学校教导培育学生。以心换心,换来的是学生对她的尊重、信任、爱戴。有许多学生都愿意把不愿讲给父母听的秘密说给她听;许多学生愿意把心中的烦恼向她倾诉,希望她能指点迷津;许多差生在她的教育下重拾自尊、自信,努力学习,而变成“上进生”;许多学生家长反映说她说的话最为灵验……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信赖是建立在师生“互爱”的基础上的。
三、业务精湛、敬业爱岗。
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她所带班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师。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闻老师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成绩更加突出,从教以来多篇论文获奖,主讲公开课多次获奖:2001年在全县第二届电教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2、2003年连续两次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2007年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辅导奖,并多次在学校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奖。
四、率先垂范,无私奉献。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闻老师事事亲历亲为,以身作则。由于学生年龄小,自理和自制能力都很差,于是她不厌其烦地亲手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她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班风正了,学风浓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经学校评比,她所任教的班级多次获“最佳班集体”、 “优秀班集体”等光荣称号;所任教的学科一直名列前茅。这一切,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最好的回报。
闻老师担任我校低年级段办公室主任,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在她的带动下,办公室全体老师团结一心,积极向上。走进办公室,窗明几净,老师们工作井井有条,这一切,与她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范文6
一个瘦弱而又坚强的女人,在一所边远山区的学校里,领导着这所学校,包一个复式班的所有科目,当班主任,扶助一个残疾的丈夫,拉扯大两个发育不全的孩子,二十八年的风风雨雨,铸出钢铁般勇敢而坚强的她——××同志。
一、她呕心沥血,辛勤耕耘,迎来了教育事业丰硕的成果。
××小学地处××县东南边陲的贫困乡镇——××镇最偏僻的小山村,临近××村。昔日,这里是典型的“三无”村庄,无自来水、无电、无公路,低矮潮湿的房子再加上几张简陋的桌椅,就成了学校的全部设施,几个老师分来了,又背着行李匆匆地走了,而她?当她放下行李,走上讲坛第一天,她就梦想着自己能为学生演奏一支动人的乐曲,让他(她)们的小脑袋变得丰富、充实,在她的带领下能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这个理想,陪伴她,一陪就是二十多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从1984年至1990年,由于学校规模小,她既是班主任老师,又是科任老师,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担任1-4年级的数学、全校的音乐、三年级思品、自然等学科的教学。她是一根火炬,默默地燃烧着;超负荷的工作,使她喘不过一口气,累、苦,是生活的全部写照,但她从无怨言,乐观的脸上蕴藏着温和而自信的微笑。“生命诚可贵,事业价更高”,也许人活着就要有点追求,她追求的是——生命的燃烧。
乡亲们常说:何老师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话可一点不假。1987年,何老师刚生完第二个孩子未满月就去计育办结扎,不到一个月又站在了讲台上。身体本就虚弱、严重贫血的她一进学校,再没有休息的时间了,备课、批改作业、试卷,做思想工作,她像一部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每天六节课,天天如此;每周三十节,周周回复。1987年4月20日上午,由于过份的劳累,她晕倒在讲台上,两眼发黑,嘴唇发紫,多亏同校的匡喜连老师连掐人中,及时送到医院,才脱离危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1998年起,××学校一人一校,每年她任教的四门主科中,科科取得好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为100%,科科超镇平均分,校名次为全镇第一名,成为全镇老师中教育教学的“本常胜将军”,曾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教改的春风送来了她欢愉的笑容,也送来了累累的硕果。
二、她温和慈祥,爱生如子,融洽了师生美好的情感。
优等生成绩好、品德好,人见人爱,而对后进生,她用自己温和的心,帮助后进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奋起直追,绝不掉队。后进生是撒在泥土中的金,只要老师用极度的耐心去“筛”,才会淘出闪光的黄金。就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她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块玉,用高度娴熟的技艺去雕琢,将她(他)们筑成一块块艺术品。
匡建军,父母离异,家庭环境极糟,养成了一种既自卑又自傲的性格,吊儿郎荡,对什么都无所谓,动辄撒野,是班上有名的刺头,何老师没有冷落他、疏远他,而是敞开慈母的胸怀,对他寄以深厚的爱。“他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但没有失去被爱的权利,他是我的学生,应该在我这儿得到慈母的爱”何老师如此说,她在他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学习、生活,为了帮助建军树立自信心,改掉弊病,她安排他做劳动委员,增加了他与同学们的交往,学习生活中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和成绩,就及时充分的肯定,热情的鼓励,精诚所至,顽石也能开窍,刺头儿变了,有人味了,生活自信了,学习成绩提高了,由原来的科科挂红灯一下子提高到了科平均80多分。〖1〗
三、她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忘记了丈夫、孩子和家庭。
她爱学生,也爱孩子;爱事业,也爱家庭。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的心是失重的天平。然而,当她千百次地询问亲情在自己心中位置轻重与否时,得到的却是千百次更响亮的回答。亲情在她心中,并未远离,原来,是她的手把她描绘成一幅更博大、更精深的爱的图画;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或许,只有这样一道风景,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位人民老师无私的胸怀;只有这种意境,才能让人感受到爱的真谛。
大儿子一生下来,患有先天性佝偻病,到两三岁的时候还不能站立,曾多次中风、昏死。在孩子两三个月时,有一次中风,儿子需送到长沙儿童医院急诊,婆婆、丈夫带着孩子去了,她把眼泪流在心里,还是坚持陪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着每一节课。星期六终于来了,她匆匆踏上了长沙的班车,在急诊室的门口,她看到了儿子,无助地躺在病床上,她的心碎了,一行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孩子啊,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博大的母爱将温暖全世界的孩子。
祸不单行,1988年2月,何老师的丈夫在田里耕田时,不慎把右脚轧在耕田机轮子里去了,血肉模糊的他被村里的人送到医院里,被确诊为“粉碎性骨折”。右腿必须锯掉,才能保住命,丈夫的痛苦可想而知,多么需要妻子的抚慰啊!何老师,她强忍心中的悲痛,丈夫住院的35天里,她没有耽误一节课。医院里,婆婆在守护丈夫,而学校,离了她学生就要停课,就这样,白天,她依然在学校的讲台上,两个残疾儿子丢在家里,饿了自己找饼干、方便面。放学回家后,搂着瘦弱的孩子,她又一次失声痛哭。
日子在平凡中飞逝,1997年,县里“两基”检查,何老师又犯难了,70年代的土砖房,千疮百孔,四面通风,县检查确定为一级危房,并下了停止使用通知书,学生只好搬到附近的民房分散教学。何老师一边把自己积攒的两万元拿出来,准备“充公”,一边做村干部工作,走村串户磨嘴皮子,她大公无私的精神使全村人感动了,她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短短一个月,筹积资金四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