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1
中图分类号:TD9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327-01
摘要:煤矿企业生产环节复杂,占用人员多,安全性低,推广自动化尤为必要。翟镇煤矿近年来生产系统装备大幅度提高,调度、通讯、信息、生产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监控,减少了下井人员。
关键词:自动化;改造;煤矿;生产
一、生产调度、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翟镇煤矿生产调度、工业电视、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包括生产检测、工业电视系统、程控交换机和井下无线通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生产检测及工业电视系统。
矿调度指挥中心设有KJ70生产监测系统主机,调度台正前方设有监测系统的大屏显示器,井下各地点设有监控分站和开停传感器,通过大屏显示器随时显示实时生产情况。工业电视由井上指挥中心16部监视器和井下16部摄像仪组成,通过光缆传输视频信号,在重要岗位安装生产检测传感器和摄像仪24小时监测监控,利用程控电话或无线通讯进行调度安排。
2.程控交换机及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矿调度指挥中心设有第六代新型数字交换机,触摸屏显示,具有会议、急呼、录音查询等功能。调度指挥中心四部直通电话与井下电话联系,各要害生产场所及岗位均设防爆电话,确保井下各地点能够及时将出现的事故反映到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将指令下达到各采区、地点,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在井下设有一个基站控制器和26个基站发射器,通过光缆与井上无线通讯主机连接,无线通讯主机与地面程控交换机联网,实现井上下直接通话,无需转接。全矿无线通讯信号覆盖井下90%范围,满足井下通讯要求。
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主机设在调度指挥中心。井下在各采区大巷和各工作岗位、采掘工作面安设分站天线,下井人员随身携带人员定位收发机,人员通过时分站天线自动记录收发机的信号,传送到主机和终端实现人员定位的目的,随时查看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当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下达撤离命令,向井下收发机发出报警命令,收发机收到报警命令后,提示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井下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按求助按钮向调度指挥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值班调度员及时调度人员前往救援。
通过生产调度、工业电视、通讯综合信息平台可有效掌握井下生产情况,实现高效调度,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及时掌握事故时间、地点、类型、人员伤亡等情况,便于值班调度员在第一时间发出撤离人员或救助等指令,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矿井生产信息化进程,但其矿井生产信息主要以表格与平面图形信息,在三维可视化方面并没有完全实现,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建成三维数字化矿山,把安全监测监控数据与井巷工程平面图结合起来,可直观了解安全监测地点及其监测结果。主要功能是在常规CAD软件功能基础上增加图例库、线型库及元件库,具有智能制图功能,该系统通过三维立体图将工程、生产、安全、地质等多方面信息直观综合地反映出来,在一个视图上较全面地了解矿井安全与生产状态,为安全生产管理、调度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综合信息支持。
三、井下运输大巷控制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针对原信集闭dos系统易出现调度错误的实际情况,对信集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大巷运输测速传感器,监测大巷电机车运输速度,实现与信集闭控制相结合,保证大巷运输不超速;把大巷架线停送电装置与信集闭结合起来,实现远距离控制。针对信集闭、泄漏通讯系统调度指挥机车运行不直观情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井下运输现状直观的传输到地面。
大巷运输监控实现了信集闭、视频监控、泄漏通迅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相结合,提高了大巷运输控制监控效果及大巷运输效率。
四、生产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改造
翟镇煤矿建成了井上下设备视频监视、集中控制于一体的生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光缆的反馈信号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把原煤生产系统、压风系统、高压供电系统、井下排水系统、采区运输系统等系统的运行状况显现出来,在地面通过工控主机对现场设备进行远距离集中控制。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集控室人员通过语音报警或显示器判断故障,迅速采取措施,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减员提效。
1.原煤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实施原煤运输系统自动化改造,在地面可直观监视地面胶带运输机、井下采区胶带运输机和给煤机运行情况,通过监控电脑指令进行单台启停或连锁启停。连锁启车时设备按逆煤流顺序自动启动,连锁停车时胶带按顺煤流顺序停车,降低岗位人员操作不安全因素,减少人员投入,充分发挥了机控的功能。
2.高压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
翟镇煤矿原配电系统采用电磁式继电保护,手动分合闸送电,准确率低,无功补偿采用电容补偿,功率因数低。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将高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总体监控,采用永磁式真空断路器,二次系统采用以CSR系列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为主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后实现井下供配电系统电气监测、信号监视、开关分合控制操作、定值设定等,实现变电所无人值守。
3.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
排水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地面值班人员可直观监视井下泵房内排水泵运行情况,通过监控电脑指令进行单台启停或按程序启停各台排水泵。当设置为自动开泵时,根据水位控制原则,自动实现水泵的轮换运行,延长了水泵寿命,监控装置根据水仓水位及电网负荷信息,以“移峰填谷”原则确定开停水泵时间,泵房实现无人值守。
4.压风自动化控制系统。
压风机房使用的单螺杆压风机,在集控室上位机可显示压风机压风量、出口压力、温度,电机电流及电压等参数,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参数,可设定使用气压情况自动开停,高效节能,可靠性高,实现无人值守。
5.采区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采区运输系统由胶带机和给煤机组成,均采用就地控制,安设岗位多,控制难度大,电费浪费,设备损耗大。按照“井上集中监控为主,井下多点监测为辅”原则,在采区皮带机头安装可编程控制器,采集实时数据上传到调度控制中心,地面工作人员远程控制,可实时掌握各皮带和给煤机的运行状况,实现无人值守,避免了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实现自动化控制。
五、应用效果
1.可在地面实时获取系统各种运行参数,实现设备动态管理,为安全生产、调度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综合信息支持。
2.矿井自动化改造后,固定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输系统取消了岗位工,减少下井人员68人,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10期。
[2]单文飞;煤矿斜巷运输安全设施的技术改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系统设计;PLC;称重给料控制系统;模拟调节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027-03
在生产领域中,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原料的配比精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而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不仅可满足其精度要求,而且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效益。因此,对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系统的设计原理
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其所用到的方法和原理相对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设计时,其主要通过模拟调节器来进行,结合相关的数字运算,确定其相关的给定值,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PVnf为当前滤波输入值;Dn为微分运算值;EVn为当前偏差;EVn-1为前一次偏差;KP为比例常数;Dn-1为上一次微分运算值;SV为设定值;PVn为当前采样值;α为输入滤波常数。
根据以上的程序设定,当系统发出指令时,若是输入值PVnf比设定值大时,那么就要通过正作用执行PID算法,反之,则通过反作用执行PID算法。
2 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工农业(如水泥、钢铁、玻璃、煤矿、制药、饲料等行业)自动化称重配料设备的控制系统,通常是由带有自动配料算法软件的计算机(微机)组成,该系统的应用,既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另外,在实际生产与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物料的配料,定制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设计图
2.1 系统操作程序
在工矿企业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原料入库配料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系统中所用原料分别是粉矿岩、铁粉、石灰石,它们均来自各自的原料堆场;混合料来自预配料系统,混合料实际上是石灰石和粉砂岩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在实际运行中,粉砂岩、石灰石、铁粉三种原料均由皮带输送机1从各自的堆场送到分叉溜子2,再由可逆皮带机3将物料分别送至4、7、10号料仓中。可逆皮带机正转(向右),且分叉溜子2在右边下料,则石灰石物料送入料仓10中,若可逆皮带机反转(向左),且分叉溜子在左边下料,则粉砂岩或铁粉进入料仓4或7中。混合料单独由皮带机21直接送入混合料仓22中。料仓下设备5、8、23为出料皮带机,该皮带机的转速可调,从而调节入库的喂料量,即调节物料的下料量。
出料皮带机下设备6、9、12、24为称重喂料机,称重喂料机的称重信号经质量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出料皮带机的转速,从而自动调节入库喂料量及几种喂料量之间的比例。称重喂料机下为入库皮带机25,经过可逆皮带机31,再经回转阀32,物料喂入粉库内。可逆皮带机25正转(向右),使物料喂入粉库,可逆皮带机反转(向左),物料流入装料汽车。正常情况下,喂料输送系统运行时,混合喂料装置21、23、24及铁粉喂料设备1、3、8、9工作。下料皮带机23与称重皮带机24组成闭环系统,保持混合料下料恒定。下料皮带机8与称重皮带机9组成闭环系统,保持铁粉下料恒定。
物料在分库内混合时,其成分为细度和化学成分合格的生料粉。对生料粉取样化验,若符合要求,则系统稳定运行。若化学成分不满足要求,系统必须调整,偏差较小时,可改变混合料或铁粉的下料量,偏差较大时,可增加一定数量的石灰石或粉砂岩,此时,石灰石或粉砂岩系统投入运行,使出库生粉达到规定值。
2.2 监测系统
在设计监测系统时,需要结合以下控制要求来完成:
2.2.1 物料流程要求:各个设备之间联锁,起动顺序逆着物料流向,各设备的起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停止顺序顺物料流向,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停车时,前后两个设备的时间间隔由一个设备的运行速度及设备长度决定。总之,在正常停车后,希望各设备上的物料全部输送完毕。
2.2.2 正常运行时,入库物料为混合料及铁粉,此时设备21-25、1-3、8-9、31-32运行,分叉溜子打开左边,皮带机3反转。
2.2.3 当需要调整物料配料时,若设备5、6运行,粉砂岩原料入料,设备11、12运行,高品位石灰石原料入库。
2.2.4 粉砂岩、铁粉、石灰石是否需要,根据选择开关而定,可逆皮带机31的运行方向也需选择而定。
另外,在具体的设计时,第一,要根据控制要求,进行原料入库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I/O连线图以及PLC硬件配置电路;第二,要根据控制要求,编制原料入库系统PLC控制应用程序;第三,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过程和有关说明;基于PLC的原料入库系统的I/O连线图;PLC控制程序(梯形图和指令表),并调试直至符合要求;另外,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例如操作说明书、程序的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本次设计的认识和建议等。5、8、11、23――下料皮带机;6、9、12、24――称重喂料机;1、21、3――入料仓皮带机;25――入库皮带机;31――可逆皮带机;33、34――喂料皮带机;35――密封风机;2――分叉溜子;36――库分传动;32――回转阀。
2.3 电气控制系统
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各阀门关闭,传感器H.I.L为OFF启动操作:按下启动按钮SB1定时器开始计时,同时阀门X1打开,3s后液体到达液面L,低液面显示L1亮(传感器L=ON),3s后液体到达液面I,中液面显示L2亮(传感器L=ON),控制阀门X1关闭,阀门X2打开注入液体B,在经过3s后,到达液面H,高液面显示L3亮(传感器H=ON),控制阀门X2关闭,搅拌机开始工作,显示灯L5闪烁3s后,搅拌结束,控制阀门X3打开,液面下降,7s后液体放空,控制阀门X3关闭,一周工作结束,控制阀门X1打开继续循环工作。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SB2后,在当前的混合液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
3 优化系统设计
3.1 优化程序设置
由于PLC的运行主要通过程序来实现,并且与各种传感器结合,全面完成整个系统的监控,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仔细确定输入点和正常时的区别与不同,或者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监视,以此确定不能配料,PLC正常运行,上位机对数据可以读/写,PLC输出点有输出。
3.2 优化系统模块
首先,系统重量检测模块的设计需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要求其主要的输出电压范围在0~21.6mV之间,采用A/D变换模式,将输出电阻控制在351,并且通过AD623芯片,将系统所需要的信号放大50倍。其次,数据转换功能模块的设计要通过变频器将PLC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转换,使其成为模拟信号,控制下料电机的转速。最后,参数检测模块在电机运行时经过485接口,将相关的功率、电流以及效率等数据进行转换,并且传送给上位机以及PLC。
4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PLC的称重给料控制系统主要是以PLC为控制中心,配置相关的操作程序,保证系统的自动运行,实现系统的自动监测。一般而言,整体系统属于一个闭环控制,利用编程方法,结合功能扩展,优化流程设计与接口设计。
参考文献
[1] 董军豪,杨孝虎,刘彦滔,马光,赵晨.可编程控制器在煤矿应用的安全性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1.
[2] 李克俭,侯鸿佳,蔡启仲,李丹丹.PLC装置用户基本指令编码与测试[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 倪文兴.在电工实习课中引入PLC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3
剖析了我国煤矿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概述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对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成、功能、应用实例的介绍,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通信技术;煤矿生产;系统;运用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煤炭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的水准,成为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石。虽然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整个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上仍然存在分散性、不连贯、不系统等缺点,不能通过运用通信技术获取相关生产信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将通信技术运用于我国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去。
1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探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说明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但是,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主产国相比较,我国仍有10倍的差距。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煤炭地下开采量占比高达95%之多,小煤矿占比多,灾害频发,另一方面,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1]。因此,我国亟需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受益良多,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中的运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生产调度是核心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中,电话是获取各种生产动态的主要途径,日常各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存在着工作琐碎、信息传递不及时、误差大、记录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基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煤炭生产调度管理平台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
1.1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利用VPN构建一个煤炭企业的内部加密网络,厂矿领导通过对整个VPN网络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的有效运行[1]。在内部网络中,各生产部门或者科室是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计划科、安监科、通风调度、综采队、掘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内部网络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生产调度信息的各部门采集,获取产量、掘进进尺、外运、瓦斯抽采、煤炭洗选、安全情况通报等信息。其通信连接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2]。
1.2系统功能简介
1.2.1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上传在保障煤矿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安全上,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3]。普遍应用于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瓦斯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系统等,在预警方面不能及时预警,不能满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保障。因此,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非常迫切。而基于通信技术构建的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检测,掌握各项安全信息,并汇总上报,以备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各班次的生产开采情况由采煤队和掘进队通过系统本队组上报数据;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科组织信息上传;矿井安全动态、通风情况、瓦斯情况由安监科统计上传。
1.2.2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如日、周、旬、月、年生成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安全情况等数据,使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项生产信息,对已经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及时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不断完善。
1.2.3合理分配各项资源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可对作业劳动力,设备、雷管、炸药的使用进行合理调配,既保障了供应,也实现了节约生产,同时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的生成系统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填报的调度信息日报表,全面系统地显示出全矿的生产情况,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而言,查找方便,错误率也大大降低[4]。各项数据清晰明了,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相关的生产信息非常有意义,极大减少了信息处理者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上报。
2利用通信技术构建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解析
2.1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全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调用目前,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基于矿井无限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制、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研制成功了基于WIFI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这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下人员与地面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生产等相关问题。该信息可由安监科进行报送,保障矿井安全信息的及时通报、共享。
2.2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井下人员位置的监测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对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而且可以考察作业人员的出勤率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保障。基于GPS信号无法覆盖全矿井,以及无线传输在矿井巷道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等,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探测系统中得到运用。其技术要求体现在: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大于10m;识别卡位移速度要大于5m/s;识别卡并发数量要大于80个;系统漏读率要小于10-4;识别卡数量要大于8000个等等。其装备要求体现在:将分站安置于每个人员出入井口、开采重点区域出入口,以及以下盲巷等限制区域;为了准确监测持卡人员的移动情况,需设置2台以上的分站或者天线,并且在巷道分支处设置分站或者天线。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利用生产管理部门和厂矿领导及时跟进人员位置信息,做到人员监管实时监测,心中有数。
2.3通信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煤矿供电、排水检测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充分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生产工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信息的及时报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保障厂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文刚.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12):9-40.
[2]夏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1:672-676.
[3]周艳平,王科鹏.DMIS系统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模块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12(6):35-37.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4
(淮北矿业〈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信湖煤矿筹备处安全生产信息中心,安徽 涡阳 233600)
【摘 要】为了提高煤矿通风安全仪器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以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祁南煤矿为试验区,反复调研、设计与调试,构建了数据存储、业务流程和用户授权验证三方面的模型。采用Grid+Report技术实现了数据综合查询与报表;采用智能刷卡与相互绑定技术极大简化了仪器发放与回收操作。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能显著提高矿井通风安全仪器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并推动矿井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 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管理系统设计; ID卡
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是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提供煤矿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实行生产与安全经济核算的基本保证。煤矿通风安全仪器主要包括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风表、测尘仪、天平、一氧化碳测定器、两用仪等。它们种类多、数量大、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但现场环境恶劣,损坏和故障率高,管理维护任务十分繁重,历来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当前,煤矿通风安全仪器多采用人工管理方式,突出问题表现在:台帐和记录众多,仪器信息的查询、检索和修改因难,统计分析与报表制作难度大,同时人工台帐不规范,失误和信息缺失严重,无法有效地跟踪仪器使用状态。本文以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祁南煤矿为试验矿区,针对如上所述问题,通过充分调研,进行了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建模与设计、关键技术点攻关,采用Delphi结合SQL Server技术进行了开发与应用。
1 系统目标与功能需求
系统目标是通过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让通风安全仪器的管理全程业务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把人、信息和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大幅度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试验区相关部门业务流程调研,可知系统应满足如下基本功能:
1)台帐管理:记录仪器的基本信息和使用信息,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家、用途、检定周期、报废日期等,提供相关数据的录入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2)周期检定(校准):对由检定部门强检后的《检定证书》进行集中管理,能对每台通风安全仪器检定情况进行跟踪,自动生成《周期检定(校准)表》。
3)维修维护:实现通风安全仪器的日常维修维护跟踪,管理相关配件库,并将仪器与配件消耗相关联,对库存量能够综合分析,实现缺货报警。
4)日常校准管理:对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的日期校准情况进行管理,将日常的校准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为管理人员仪器的性能提供数据依据。
5)矿工管理:建立矿工身份数据库,每位矿工分配一个专用的ID卡编号做为身份识别码,所有矿工使用该识别码领用仪器。
6)刷卡发放管理:是日常最频繁的业务操作,主要实现仪器的刷卡发放。在每台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的内安装智能芯片,作为该台仪器的标识码。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系统通过能自动进行分辨,自动记录仪器发出、交回时间,另具有对单台仪器使用情况的汇总统计,在单位时间内该仪器被领用次数,使用时长,平均使用时长以及累计使用时长。以便于维修人员掌握仪器的使用情况,给维修工作做出指导性意见。
2 系统模型的构建
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模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数据存储、业务流程和系统授权验证。
1)数据模型是在对现实世界向信息世界抽象的过程,建模的关键在于分析现场业务中的数据构成规则,提取数据实体及其之间关系,并确定这些数据实体和关系的属性组。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的实体主要包括通风安全仪器数据(台帐、周期检定、日常维护、日常校准)、通风安全仪器职能管理数据实体(仪器发放、交回)、用户授权验证数据实体(系统操作员、矿工、权限与角色);实体之间通过仪器编号、矿工编号、操作员编号、权限编号、角色编号构成联系。
2)业务流程用于描述的系统的行为特征。在信息系统中,最为根本的业务是数据管理,一般围绕数据模型构建其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和统计报表等操作方法,再增加针对行业特征的业务操作。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业务操作包括台帐管理、仪器管理、仪器发放与交回管理、人员及其权限管理、数据检索查询和报表管理。
3)系统授权验证。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权限分为三类权限组:管理员、维修工、发放工。每一组有特定的权限,即该组系统操作员登录以后只能做预先设定好的操作,不允许操作不能完成。例如,管理员负责台帐、检定记录、维修记录、职工信息管理全局信息管理;维修工负责设备维修和维修记录的登录;发放工负责仪器的发出和交回。每一权限组可以添加若干系统操作员用户名和基本信息,它将对应到现实中科室的工作人员,从而在为每一个员工分配操作用户ID时,限定了其权限,即工作分配。
3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点
3.1 系统设计
依据数据模型构建系统数据库,其中包括大量实体、关系表,例如:仪器管理台帐表、仪器管理台帐表、仪器基础信息表、启爆器参数校正表、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验证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校正表、报废管理表、配件采购消耗表、周期检定表、矿职工人员表、系统操作员表、发放记录表、仪器丢失处理表、证件丢失处理表等。建库建表完成后还需要为它们设置适当的索引与约束,提高执行效率。
接着,依据业务流程和系统授权验证建模情况,设计系统由台帐管理、仪器管理、仪器发放与回收、矿职工信息和系统授权验证五大部分组成构成,加以扩展,如图1所示。
3.2 关键技术点之一:数据查询与报表技术
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大量的数据查询与报表功能,例如:仪器台帐查询、待检查询、检定台帐查询、发放记录查询、故障仪器查询、维修记录查询等。Grid+Report提供了一个具有超强数据展现功能的数据网格(DataGrid)部件,使得各种数据报表的开发过程极大简化,可以让报表的查询、显示与打印一次实现,既提高了开发效率又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部分源码如代码1所示。
代码1 Grid+Report数据查询与报表技术部分源码
//数据加载
procedure TYiQiTZCX.GridppReport1Initialize(Sender: TObject);
begin
//数据集dat
3.3 关键技术点之二:智能刷卡与相互绑定技术
仪器发放与回收操作频繁,工作量大,是直接关系整个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传统键盘录入方式效率低下,失误多,也操作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矿工和仪器均采用刷卡方式,描述如下:(1)一张ID卡拥有唯一的编号;(2)一位矿工绑定一张磁卡,作为其唯一标示;(3)一个仪器或者仪器组绑定一张磁卡,作为其唯一标示;(4)当对矿职工做注册、注销、查询、维护等操作时,通过刷卡锁定到对应职工记录,然后进行界面信息操作完成;(5)对仪器进行发出、回收、查询、报修、送检等操作时,可刷卡锁定到对应仪器记录,然后进行界面信息操作完成;(6)领取设备、交回仪器涉及到对领取人和领取仪器的绑定操作。在领取设备时,先刷人员ID卡,读取人员信息,再刷仪器ID卡,读取仪器信息,并将人员信息与仪器信息绑定,记录发出信息;在交回仪器时,直接刷仪器ID卡,读出绑定信息,待确认仪器后,记录收回信息,解除绑定。如图2所示。
4 系统的应用效果
煤矿通风安全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于2014年3月开始在祁南矿通风区发放室试验运行。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功能强大、操作简易、智能化程度高,已能满足祁南矿通风区发放室现场所有业务需要,成为集台帐管理、安全仪器管理、周期检定管理、日常维护管理、日常校正管理、仪器安全发放与回收智能管理、科室职责分配、相关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部分界面如图3所示。
由于系统严格遵循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计量器具管理文件、国家计量法规等规范标准,极大的简化了繁琐的仪器发放与回收过程,提高了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智能化,深得系统操作员和各级领导的好评,获得了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淮北分局领导、集团公司通风处领导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韩书,胡彧,李彤,等.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4,40(5).
[2]韩书.基于物联网的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谢俊生,张晶.煤矿数字式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及巡检管理系统[J].煤矿安全,2010,41(7).
[4]王婴,谢俊生.煤矿通风工区瓦斯巡检管理系统的研制[J].煤矿安全与环保,2009,36(6).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科技查新 质量评价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HAP) 实证分析
科技查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的要求,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围绕项目科学技术要点,针对查新点,判定其新颖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具体而言,科技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的,首先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手段查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再对查出的相关文献与被查课题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被查课题的“新颖性”进行判定并作出结论[1]。科技查新的结果,是为被查课题出具一份包括检索过程陈述、检索结果分析和新颖性结论等内容的“查新报告”。科技查新的开展能够避免科学研究项目的盲目立项、科技资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重复研制,有利于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科技查新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取决于查新质量,查新质量是科技查新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质量,查新工作在科研管理中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因此,科技查新质量的评价是查新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查新工作机构自我完善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科技查新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本校科技查新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1 南昌大学科技查新质量评价
南昌大学科技查新中心是具有部级查新资质的理工类科技查新机构,是2009年教育部批准的“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L25)”,也是目前江西省内唯一的部级查新工作站[2]。它主要面向江西省以及临近省份的高校、政府机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为省内外科研人员在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层次分析法中的指标分层方法和模糊数学的理论相结合,它集层次结构、模糊数学、权衡比较于一体,在科学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方法中判断矩阵的模糊性弥补了AHP的缺点,简化了人们判断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复杂程度,并借助模糊判断矩阵实现决策由定性向定量化转化,直接由模糊判断矩阵构造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使判断的一致性得到解决[3]。FAHP对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进行分层归类,构造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指标相对于上层目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关系矩阵得出评价结果,将底层的评价结果作为上一层的原始数据,再使用模糊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最终结果。
本文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1-9标度法(见表1)建立评价标度,对不同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w,根据公式Mi= ,j=1,2,3…n; ; 计算,确定权重为:w111=0.104729,w112=0.258285,w113=0.636986,w121=0.139648,w122=0.332516,w123=0.527836,w131=0.5,w132=0.5,w141=0.104729,w142=0.636986,w143=0.258285,w211=0.2,w212=0.2,w213=0.6,w221=0.069416,w222=0.29801,w223=0.29801,w224=0.29801,w225=0.036554,w231=0.5,w232=0.5,w311=0.75,w312=0.25,w321=0.833702,w322=0.099514,w323=0.166298。
针对近两年的科技查新工作,咨询了10位专家和课题项目委托人(主要针对曾经向南昌大学查新站申请过课题项目查新的委托人)评价南昌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质量现状和满意度(其详情见表2)。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判断其质量状况,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表中数字示意:例“用户满意度”所在行的数字为3,7,0,0,0的含义为10位专家中对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的用户满意度的情况有3位专家非常满意的,7位比较满意,0位一般,0位不太满意,0位不满意。依此可知其他数据的意义。根据上表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到R11、R12、R13、R14、R21、R22、R23、R31和R32。
R11= ,R12= ,R13= ,R14= ,R21= ,R22= ,
R23= , R31= , R32=
根据单因素判断矩阵和指标的权重,利用U= •R模糊评判该层次的质量:
U11= 11•R11=(0.104729,0.258285,0.636986)
=(0,0.46213,0.453226,0.084644,0),U’11=67.55
U12= 12•R12=(0.139648,0.332516,0.527836)
=(0.066748,0.60049,0.266258,0.0665032,0),U’12=73.35
U13= 13•R13=(0.5,0.5) =(0.25,0.65,0.1,0,0)
U14= 14•R14=(0.104729,0.636986,0.258285)
=(0.191096,0.338578,0.406628,0.063699,0),U’13=83 ,U’14=73.14
U21= 21•R21=(0.2,0.2,0.6) =(0.24,0.68,0.08,0,0)
U22= 22•R22=(0.069416,0.29801,0.29801,0.29801,0.036554)
=(0.610228,0.382831,0.006942,0,0),U’21= 83.2,U’22=92.06
U23= 23•R23=(0.5,0.5) =(0.45,0.45,0.1,0,0)
U31= 31•R31=(0.75,0.25) =(0.6,0.2,0.1,0.05,0.05)
U32= 32•R32=(0.833702,0.099514,0.166298)
=(0.3,0.703273,0.046484,0.049757,0),U’23=87, U’31= 79,U’32=91.04
所以起始环节的质量评价U1、中间环节质量指标评价U2和最终环节质量评价U3计算如下:
U1= 1•R1=(0.304593,0.047332,0.097001,0.551074)
=(0.304593,0.047332,0.097001,0.551074)
=(0.132712,0.418806,0.384423,0.06403,0) ,U’1=72.4
U2= 2•R2=(0.104729,0.258285,0.636986)
=(0.465202,0.456739,0.07387,0,0) ,U’2=87.5
U3= 3•R3=(0.833333,0.166667)
=(0.55,0.283879,0.09108,0.049959,0.041667),U’3=86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和上述评价结果,该校的科技查新起始环节的质量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水平之间,中间环节质量是比较满意的,最终环节的质量一般,因此,总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2 问题分析
2.1 起始阶段质量
起始阶段质量的总体质量偏低,主要受文献资源质量、网络环境的不稳定以及查新人员对课题掌握的不够全面、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的影响。专家咨询和单因素评价结果显示: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起始阶段的总体质量为72.4分,处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5位专家对南昌大学馆藏纸质文献比较满意,3位专家认为该校的馆藏文献一般,2位专家对该校的文献馆藏量不太满意,2位专家认为南昌大学图书馆中早期的文献资源的数量不够;对于南昌大学查新站拥有的网际联机系统现状,4位专家比较满意,5位专家认为一般,1位专家不太满意该校目前的网际联机系统;2位专家对南昌大学的网络环境的稳定性比较满意,6位专家认为网络环境一般,还有2位专家认为网络环境不够稳定,偶尔不能进行网上文献传输,影响到用户查阅文献的时间。查新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科技查新起始阶段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位专家认为查新人员对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2位专家认为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硕士以上查新人员的数量不够,需要提高查新人员的学历。
2.2 中间阶段质量
中间阶段质量主要受文献检索质量、专家学科背景和咨询保障率的影响。文献检索质量是科技查新质量的重中之重,专家们对南昌大学科技查新过程中检索策略、命中密切相关文献率、查新点逐条分析率和密切相关文献引用率比较满意,但是3位专家和1位专家认为南昌大学查新人员选择的检索手段和检索范围一般。“对专业性查新,将查新定位于创新点上时,专家参与查新咨询就成为必要。科技查新提出信息与专家相结合的捆绑模式,即信息检索+同行专家=初步判断+反馈”[4],专家学科背景以及专家咨询保障率影响科技查新中间阶段质量的可靠性。分别有1位和2位专家认为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的专家学科背景和专家咨询保障率处于一般水平,还有待于继续完善和提高。
2.3 最终阶段质量
最终阶段质量中,档案管理查询的自动化程度和查新知识的宣传力度是影响查新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科技查新档案的自动化程度和查新用户知晓率可节约查新人员对类似课题项目查新的时间和精力。2位专家对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的档案查询自动化不太满意,认为该校尚未建立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5位专家对查新用户知晓率不太满意,用户填写的查新委托书不明确,在查新技术要点中常常填写课题项目的具体内容,不利于查新人员判断课题项目的创新点,最终影响科技查新质量。
3 建议与对策
针对南昌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在科技查新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3.1 文献资源、人员素质、文献检索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3.1.1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南昌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是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现有图书文献270万余册,电子图书108万余册,订购中、外期刊1 338种,引进EI、SCI、ELSEVIER等数字资源40种,其中自建“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南昌大学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6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重点学科文献建设为中心,理、工、医、农、文、史、哲、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虽然具备了科技查新站文献资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还应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确保科技查新的文献保障支撑作用。
3.1.2 不断提高查新人员业务素质 查新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决定文献检索质量和查新报告质量的关键,其直接影响检索策略的制定及其完善程度、检索效果的满意度、查新点综合分析对比和查新结论的言语表达能力。结合本地区学科特色,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科技查新人员队伍,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查新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查新业务的学习,提高查新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查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南昌大学科技查新站的查新人员在文献检索时,应注意学科的交叉性和相关文献分布的分散性,加强联机检索中的测词与选择数据库的学习与运用;重大课题进行团队联合查新,注重加强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注意检索结果整合的层次与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的训练,保障查新结论有层次、通顺和简练。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安排查新人员参加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业务培训,以便查新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共同提高查新质量。
3.1.3 不断提升文献检索质量 文献检索质量涉及到检索策略的选取和检索式的制定。检索策略是依据查新项目内容和数据库系统选择合适的检索词、检索途径、组配符号,应具有可重复性,满足机器语言的需求。检索式的制定要符合项目内容,逻辑层次要清晰,从检索式的列举中可以反映检索项目的研究内容。
检索范围应注意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检索文献的年限根据不同的委托查新项目类别、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而定。在检索过程中要做到机检为主,手检和机检相结合,并根据检索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检索策略,使检索结果符合用户的查新需求。
3.1.4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查新需要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设施支持。联机检索对于网络畅通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网络,手动检索质量是非常有限的。为确保查新咨询质量,查新机构应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和更新必不可少。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查新机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3.2 专家咨询机制和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建立
3.2.1 建立专家数据库,提高咨询质量 科技查新涉及学科范围广,为提高查新效率,查新站可建立查新咨询专家库,聘请相关学科专家作为科技查新的咨询专家,进行查新的学科专业知识指导。为保证查新结论的准确性,减少查新人员因专业知识缺乏而造成的查新质量下降,各查新工作站应利用所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将院、系中从事科研的教授聘为咨询专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弥补查新课题专业覆盖面不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及时解答查新员在查新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保证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的质量。南昌大学查新站虽然聘请了江西省相关学科带头人担任查新咨询专家,但咨询专家学科背景覆盖率不高,此方面的工作还应予以改善。
3.2.2 建立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 查新机构应建立查新咨询档案自动化管理数据库,实现查新咨询工作的各项数据的登录、修改、核查、检索以及打印、统计、备份等功能,并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每项查新工作完成以后,都有一套完整的项目资料、项目档案,包括查新合同、查新项目的主要科学技术资料、查新咨询专家的书面咨询意见、查新人员的工作记录等。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保障每项查新课题有案可查,每个流程有迹可寻。
3.3 科技查新知识的宣传
查新站要加强对科技查新知识的宣传,使用户明确科技查新的目的与作用,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通过科技查新活动,论证委托查新课题在论点、研究开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可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提高科研立项水平,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以保证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全面的信息。
查新站要加强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宣传与培训,发挥科技查新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持作用。科技查新可为学科研究方向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为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保障,为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及推广应用等提供客观依据,专题情报服务整合还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建议教育部职能部门建立查新门户网站,共享人才与文献资源,缓解忙与闲业务量不均衡、质量上难以保障的局面。作为链接67所教育部部级查新网站的平台,可通过联合协同的服务模式,向社会公开提供查新服务,凡具有查新证的人员可凭业务能力产生优先级别,上网从事查新项目,进而保障服务质量。
科技查新是国家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承担完成。查新不只是一项专题文献调研,更是一门专题信息咨询技术。需要查新工作承担单位拥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获取能力以及很强的国际、国内联机检索支持能力,以保证对相关领域的检索能达到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完备、实用的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时俱进地指导查新工作,实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科技查新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2010-11-01].calis.省略/educhina/libnav.do?page=servicenav.
[2] 南昌大学图书馆.[2010-04-20].lib.省略.
[3] 潘宏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夏萍,汪凯,霍永忠,等.专家可靠性分析在建立定点医院医疗保险业务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运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8):922-923,921.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 :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要点;
[abstract] :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project quality target characteristics of decomposition, and to th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 co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guidelines;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国内能源中煤炭依然占领主导地位,因此煤矿企业的发展在中国还仍然存在较长时间,煤矿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是安全,只有安全了,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煤炭企业的建设工作依次是资源勘探、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生产准备、工程验收和交付使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研究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生产厂商、政府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咨询单位等。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从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优化设计、合理施工,努力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低成本完成,能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快煤矿基本建设速度、提高煤矿建设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煤矿施工管理的意义及所存在的问题
在煤矿的现场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看似很小,但是往往这些小问题就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在煤矿的基建工程中,尤其要注意现场的安全管理,它是工程项目的基础。只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煤矿基建工程的顺利施工。在煤矿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工作经验,有效地找到现场施工所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基建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不到位极易造成事故隐患。加强对煤矿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方法得当,还可以对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程工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在同领域中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总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人综合素质,对煤矿基建工程施工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前,某些小煤矿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基建工程的安全管理置于脑后,置施工现场安全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于无物,完全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些煤矿中,人员管理松散、流动性大、生产材料不足、管理不严、施工流程不规范;另外,施工没有严密的计划,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重要资料管理不善等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安全形势令人堪忧。这样的施工现场管理,极易造成安全质量事故,使煤矿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严重时则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煤矿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煤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是工程项目建设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施工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更重要的是影响工程竣工后的使用。
2.1煤矿工程项目质量特点
由于工程分项多、工程庞大、条件多变、原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建设周期长,煤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等技术经济特征,故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复杂:项目建设过程就是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因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对工程项目质量形成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质条件、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管理、工人技术水平诸项因素,均会对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
(3)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波动性大:由于地质条件多变及施工材料的特性影响,使其建设过程不易控制,建设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故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很容易产生波动。
(4)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隐患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环节多和隐蔽工程多,每道工序施工不合理都易产生隐患,因此,只有严格控制每个工序和中间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其最终建设质量。
(5)工程项目质量评定难度大:工程项目建成以后,实体工程不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拆卸开来检查其内在质量,如若在项目完工后再来检查,又只能看其表面,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因此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否则就会产生项目质量隐患。
2.2煤矿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分解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对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检验和验收。通常工程项目质量是由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三者构成,因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必然也是上述三者。为了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必须对这三个质量控制目标做进一步分解。
1)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工作质量是指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人员,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所表现的工作水平和完善程度。故该项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管理工作质量、政治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四项。
2)工序质量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每道工序的质量,必须具有满足下道工序相应要求的质量标准,工序质量必然决定产品质量。故该项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五项。
3)产品质量控制目标
产品质量是指建成的矿井必须具有满足相应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属性。故该项质量控制目标可分解为;建设、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四项。在一般情况下,工作质量决定工序质量,而工序质量决定产品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序质量,从而达到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工程项目质量实质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产品质量达到项目设计的要求,并满足矿井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因此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切实保证最终工程质量。
2.3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必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由于构成最终工程产品质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对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按照该系统的进展阶段进行分解;它通常可分为: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项目施工程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如何在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使之充分适用基建工作需要,以提高矿井建设安全的保障水平,还必须进行一系列尝试;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在煤矿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还需在实践中去验证,但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把煤矿基建施工的管理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崔锋基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8(32)
[2]蒋文多略论煤矿基建的前期技术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