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1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更强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大量的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为基础,显得枯燥,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大动力,它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能动和最积极的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学会在把握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尝试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将其他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注意的问题

1.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该原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必须遵循的要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形象思维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带有趣味性,让学生参与进入到情境中去,增加情境的趣味性,这样会活跃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新旧知识要紧密联系

在情境创设中,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的情境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而又要带有启发性,能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有思考的空间和基础。切忌直接引入新知识的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对情境没有兴趣,反而使情境成了多余,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应用性,所创设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必须是学生可以理解的情境,而且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或能亲身接触的情境。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设置不能超越生活和学生实际。

4.难易程度要适中

该原则是情境教学中的较高要求,所设置的情境与数学知识学习和学生实际要相符合,情境中问题设置必须难易程度适中,问题数量不能过多,不能有太多的推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进行思考与学习,通过情境的探索发现新知识。

三、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类型

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情境法

概念情境法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和概念有关的数学关系,利用动画直观演示来设置情境,以便学生能形象理解概念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为了使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关系,在讲“正负数”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艘潜艇在海平面下 40 米处,一条鱼在潜艇上方 35 米处,一只海鸟在鱼的上方 20米处(课件展示位置示意图),请用正负数表示出他们的高度,相互的高度差为多少米,学生看到后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动笔开始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继续进行了课件的变换演示,由学生完成计算过程,这样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并为下一步的正负数计算打下了基础。同样,初中数学中数轴、不等式、全等、相似、函数等概念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情境教学法来完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2.生活情境法

生活情境法是根据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法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情境直接获取新知识的情境教学方法。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习中,教师以课件展示长方形,让学生归纳长方形的性质,然后在长方形中添加线形,让学生继续进行总结,再利用动画课件将添加线形的长方形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随着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化,所得出的性质不变,就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到了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问题情境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所有内容的教学中。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后进生 成绩提高

初中阶段相比于小学阶段,其学习科目明显增多,教学内容也随之加深。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后进生,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后进生,我们只能转化,不能放弃。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化后进生,那么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后进生的原因,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取逐步推进的形式,有步骤、有计划的帮助他们转化。

一、变抽象为形象,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摆脱了小学阶段一目了然的特征,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这是学不好数学以及害怕数学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让后进生数学成绩逐步提高,必须先从教材内容入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组合,问哪几组铁丝可以形成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悟出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导出上述性质。这种直观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后进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比其他的学生要弱,其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在讲课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知识中的难点分散讲,以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还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内容时,书本上定义很抽象,教师在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然后缓慢的将双手并合,同时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这种以实际例子的形象展示,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其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处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例如,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对于所有学生的要求是要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而有所不同的是,对于优等生,要能独立完成一些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应用题,并且能够清晰的说出解题思路与过程;对于中等生,要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一般性的题目;对于后进生,可以由教师引导,让学生以读题填空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出题中的数学关系与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予后进生一定的表现机会。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注重对后进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对后进生在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中所出现的问题,要给予细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逐步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练习的质量。此外,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有所区分。通常可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三组,后进生完成A组,中等生完成B组,优等生完成C组。其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实现共同提高。与此同时,还可将班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一帮一”互助小组,以优带弱,让优等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这样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又能起到提高了后进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作用,还能使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进而发奋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

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其依赖性强。他们在学习中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低效的,比如死记硬背等,而不擅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因此,对于学到的知识不能长时间在脑海中保存,当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时,便不能迅速地在头脑中再现,进行再创造。有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马上就问老师、问同学,有的甚至干脆扔到一边不管。对于后进生的这一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逐步让后进生学会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直接给予现成的答案,要及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使后进生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主要是结合已有知识阅读教材。具体的方法是:先略读,大体读懂教材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再细读,找出其中的重要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和方法;最后悟读,即对所读的知识感悟、升华。此外,教师应指导后进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后进生普遍不会在学习之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把所学的知识点同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其异同点。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不同的解法,就什么样的问题该选择哪种解法,师生可以共同归纳总结其特点,然后由教师选取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思考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求解,最后再实施具体的操作。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科学的教法,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因材施教,不断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后进生实施认真、细心的培养,从而努力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总之,只要对症下药,坚持不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我们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侧重;教学落实

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不仅仅因为数学是基础学科,而且学好数学可以开发潜能,开拓思路,对提高全面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内容,必须坚定不移实行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为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情感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要求都需要教育部门,根据政策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落实。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侧重

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首先是作为承上启下的过度,加深小学的深入学习,有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已经不单单像小学一样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而是按照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将侧重点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侧重于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本上的知识永远都不是学生自己的,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学会知识并得到应用,真正学会一种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学习欲望是基础,这是最基本的端正学习态度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还包括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诱发创新的动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首先是在教师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时刻思考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坚定的意志品质,创造机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实际的认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趣味和成就感。

2、侧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就我国现在的教学国情来讲,仍有很多地区初中数学教育处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进步,教学方法亟待改进。因此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着重解决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

根据一线教师以及各界教育学者的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一些创新有效的教育方法。包括分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等。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差异教学发,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使生基本齐头并进,全面进步。分层教学需要老师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特长发挥。分层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备课过程中就应有分层的意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拟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时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难度级别进行,合理设计分组以便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之间也能有所促进和帮助,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进行完备课之后,课堂中的分层就容易把握一些,主要是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按计划进行合理的学习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落实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尤其从各种国际数学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来看,我国初中学生数学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高分低能现象,书呆子现象等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没有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实现教育人士提出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行。我国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日渐深入,成果显著,但是实际应用情况堪忧,因此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切实落实初中教学方法的理论。

1、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首先应该从教师的能力入手。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导师,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也是很重要的地方。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就是因为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需求将自身所学全部教给学生,而不是有些专家涂有知识而无法传授出来。加之初中数学所处的特殊重点地位,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切实落实教学方法的基础。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以及岗前培训时务必把好关,教师的质量决定教学的成果和学生的未来,因此决不可懈怠。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参加各种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在全国各地初中基本上都能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实际教学应用率很低。经验总结得出结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感觉身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最终全面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建立数学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多多举办数学竞赛、师生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提意见,多学习多创新,构建起一种培养数学能力的体系,以各种活动刺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强化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总结:

自从我国新课程标准以来,各界人士都十分重视,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教育者来说,分析数学教学内容的偏重十分重要,并且将这些重点部分付诸于课堂中落实下去更加重要。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树立起责任心,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进行分层教学。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全面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将新课标初中数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培英.中日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2]沈九强.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焕发活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3]蔡跃阳.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与认识[J].福建中学数学.2005(09)

[4]闫新峰.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与合理引导[J].文理导航(下旬).2010(10)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探讨

1引言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大量对象的各种属性中,提取了最本质的属性,然后经过概括而形成的。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出发点。同时,它也是进行数学推理、逻辑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

2概念教学的运用探究

学生在正确的理解概念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往往会忘记概念的正确含义,因此,需要不断地复习巩固概念,而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运用概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提高。概念教学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学习新概念的机会复习巩固旧概念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特例,具有四边形的共性,而矩形、正方形、菱形等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性,这种连环式的概念教学,将有关联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既掌握了新的概念,又巩固了旧的概念,而且容易从概念中归纳出共性,有助于记忆和总结。

(2)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学生能更清楚地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将不懂的概念以及关键词、句划分出来,在课堂听讲时就能进行有目的的听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先安排概念题的解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重点的概念要反复练习,相关的概念在同一个例题中结合起来联系,找到相同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练习,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

(3)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概念教学同样离不开解题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进行解题是非常必要的。基本概念的正用、逆用、变化应用等都要熟练掌握。培养学生提高普通计算、变形计算的技能,能从题目中快速挖掘出需要运用的概念,准确、快速的解题。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进行指导、纠正,首先纠正概念方面的错误,再解决方法方面的错误,从根源上进行改正。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解题的机会,更要注重题目的解析,综合提高学生利用概念解题的能力。

(4)进行总结,并把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概念的总结,可在教师的指导安排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将这一阶段学习的所有概念都复习一遍,将有共性的概念放到一起类比学习,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从各个角度透彻的理解概念。同时,可以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概念后,通过总结,可以得到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概念,让学生分别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实物属于这些图形。再如学习完“方差”概念后,就可以利用本班的同学,编写一道需要用到方差概念的应用题,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解题情境中,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实际联系起来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充分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利用数学知识去解题的重要性。

总之,数学概念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正确、熟练的应用数学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数学概念运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概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吉佩宽.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现代阅读.2011(6).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思想转化 措施

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提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由于学生先天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再加上后天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而受这些问题的制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两级分化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承前启后阶段,各学科的知识难度在逐渐增加,更容易产生两级分化问题。数学学科也是如此,数学学科作为初中科目的三大主科之一,是一门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其特点是抽象、逻辑性强和应用范围广,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是因为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加上学生所学课程科目增多、知识量增加、以及学科能力要求提高,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掉了队,这不仅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数学成绩下降,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结,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作业也不会做,最终影响了他们的综合成绩,尤其是对于理化这两门学科的影响更大。

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导致他们成为了学科中的后进生,这不仅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更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目标的落实,因此,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际上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寻找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就目前来看,虽然造成学生变为差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普遍的也是共同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经过调查得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自身学习习惯的障碍因素

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多、知识容量大,这需要学生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加上学习态度没有从小学相对放松的状态转变过来,应付心理严重,导致开始阶段就没有学好;同时因为学习得不够投入,导致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后进生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喜欢具有趣味性的学习。

二、管理者的压力因素

家长和学校对于学生过高的心理期待,特别是“望子成龙、名师出高徒”这些观念的影响,使家长和教师带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大容量、超负荷的学习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畏难心理加重,害怕学不好,进而害怕学数学。教师教法呆板、教管不得法,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只重视那些优等生,教学进度和方法照顾不到后进生,学不懂、学不会的状态造成后进生的厌学。

三、学生自身的能力制约因素

初中数学在思维能力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思考问题角度单一、思路窄,而且领悟能力弱,这就导致对学过的知识常出现负迁移与双基差,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概括能力差,不善于在研究问题时通过联想使头脑中的知识复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对于后进生数学成绩差的心理分析来看,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大部分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能够得到解决的。结合学生现实教师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目的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是数学教育的真谛,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说教所能产生的,更主要地是靠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广大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把更大的精力花费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二)加强师生心理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现在我们只谈数学所特有的。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思考的性格和讨论争鸣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于后进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会为其提供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差生以表现的机会,并不为人知的加以点拨和启发。即使所答远离所问,也应巧妙地给予“肯定”和帮助,从而使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做到:(1)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对难度、坡度过大的内容要进行适当分解,设计好台阶,使其易于差生接受。(2)数形结合,利用必要的教具、模型、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图、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富有情趣、幽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成本核算成为“小能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或适当安排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参观访问,搜集数据自编一些与现实有关的应用题,这样的自编题题材广泛,知识新颖能拓宽学生视野并端正学生学习的目的、提高其学习自觉性。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使当今社会正迈向信息社会。所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走向社会的参与意识和适应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转化差生的必要手段。如居民住房的买卖需要科学计算、权衡利弊、作出决策。这就提醒我们教学要增强实践性,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走向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良好心理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