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1
1977年3月,向世术老师由村上的经济保管员被推荐到____镇长春村担任民办教师。开学没几天,老校长巡视到向老师教室,一看板书就火了:“你这样乱七八糟的书写,学生能看得懂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当时向老师被训得哑口无言,的确,字歪歪扭扭,板书实在是太差了。经过这件事,向老师看着同事都是绕着走。这一打击使向老师动摇了,是留校继续教书,还是回村上干经济保管员呢?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向老师暗暗下定决心:要干就一定干好,绝不半途而废,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名优秀的老师。向老师先从练字上下功夫,每天课余时间,就在办公室临摹钢笔字、毛笔字,还向写得好的老师请教,下午放学就在黑板上练习写粉笔字。那一年,光练字的本子就写了二十几本,毛笔写坏了至少五支,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向老师终于能写一手漂亮的三笔字。
作为一名教师,只是能写一手好字当然是不够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每上一节课,向老师都提前向前辈们请教,再结合教参和同年级老师的教案,形成自己的教案。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家离学校相距较远。为了辅导学生,检查作业,向老师每天早上都提前半个小时赶到教室。白天紧张上课,晚上忙于备课、批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老师工作的第二年的期末考试中,所教班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均居顺河公社同年级十二个班的前三名。
高考全面放开后,也给民办老师带来继续学习的好机会。向老师白天教学,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复习初中、高中知识。向老师当时只有初中文化,又毕业好多年了,重新拿起课本学习高中知识其难度可想而知。他一边自学,一边向其他老师请教。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题甚至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请教高中老师。经过几年的艰苦准备,向老师于1991年顺利考入__师范学校,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向老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坚持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培训进修的机会。这几年,看着年轻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老师感到了危机感。于是利用课余时间他向年轻老师请教,怎样下载教案,怎样做ppt,怎样使用多媒体,虽然没有年轻人那么顺溜,但慢慢弄,做个多媒体课件还是得行,打字也再不是“一指禅“。在课堂上用着自己制作的课件,学生能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快乐学习,向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向老师喜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喜欢与纯真可爱的孩子呆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的岗位上,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无怨无悔!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服从学校的安排,勇于承担最艰苦的教学任务,为学校排忧解难,从没有叫过一声苦,也没喊过一声累。并且将工作做到最好,以回馈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他先后在长春、龙泉、朝阳、金埝、水井、石马等村小担任包班教学,要知道那时的村小一个班也有三十多人,每天从早到晚要一直与这三十多个娃娃待在一起,没有一节空余的课拿来休息,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脑袋嗡嗡作响,但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能亲眼看着孩子们在自己手上一点点地成长,那也是苦的心甘、累的高兴。地震后向老师调入牌坊村小任主任教员,这里是一所完小,虽然不需要再包班教学,但除了他就是两位生病的老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一群女娃娃,因此他就主动担任毕业班的数学、科学教学工作,一直到现在。
每当看到学生天真的笑脸,纯真的神情,求知的渴望时,向老师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他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上他坚持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努力探究新的教法与学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探究;课余时,与孩子们一同嬉戏;活动中,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生活中,与孩子们促膝谈心。这两年,__二小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每周三都要家访,作为主任教员,他总是走到”前头“,全村小149名学生,他至少去过100个学生的家里,连家长看到向老师的摩托车队,打招呼都是:”向老师你们今天到哪家子去家访?“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那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__年春学期,二年级学生杨思宇在课间活动期间,不慎摔倒,起来时感觉到肚子剧烈疼痛。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叫,向老师知道必须尽快送孩子到医院。他急忙背着孩子与
班主任一道来到公路旁拦车,大叫“救命”,手也拼命地摇,往来的汽车却视而不见,反而加大油门绝尘而去。孩子豆大的汗珠与泪水混在一起不停地流到向老师的背上,痛苦的声一声比一声弱。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送孩子到医院,就多了一份希望。不行!必须拦下一辆车。他背着孩子,和邓老师跑到路中间,组成了一道“人墙”,也许是被这阵势吓到,也许是这样才能让司机看到孩子的伤情,一辆灰色轿车停了下来,把他们送到__医院。由于杨思宇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向老师就先行垫付了医药费并与她爷爷一直守候在医院里。第二天早晨,晨曦透过窗户照在杨思宇渐渐红润的脸庞上,孩子平安脱险了。看着孩子正在熟睡,他悄悄离开病房迎着朝阳赶回学校上课。 从93年起到现在向老师一直担任村小主任教员,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他还要协调管理好村小的事务。在村小的管理中,不管是课程的安排、师生的管理,还是维修水电、清运垃圾,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把村小管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是村小,但在管理上却和中心校的要求是一致的。每天的签到,坐班,每周的“六认真”村小内部检查,每周一节的听课,每一个月各科的教研,每一天的调课记载,外出请假,都是一一落实,登记在案。有些老师不理解:“村小山高皇帝远,干嘛那么较真?”他就一遍遍耐心解释:“我们虽然是村小,但我们面对的同样是家长的期待、信任,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们的工作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没有责任心哪里行?”这一年多学校组织了画风筝、画灯笼、校园艺体节、讲故事、校园诗歌节等一系列活动,虽然是村小但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所有的活动他们一项不落,不仅出色地完成,还有张智慧,廖心如等同学的作品代表__二小在县上的比赛中获奖。
牌坊村小是一所老学校,校园中有几颗高大的柳树,绿柳垂荫煞是好看,可到了秋冬天却是柳絮飘飞,铺满整个校园,如果遇上雨天,柳叶与水泥地更是“难舍难分”,给做校园清洁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不影响教学时间,他们只有把做清洁的时间提得更早,这时作为主任教员,作为这群青年老师的长辈,向老师的示范引领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每天天微微发亮,他就最先来到学校,拿起扫帚刷刷地扫起地来,慢慢的,一把、两把、三把……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了进来。在上早读课之前,校园已是一尘不染。
在学校老师的口中,向老师还有一个称呼——“向摩托”。
向老师家住__,30多年来,一直骑着摩托车奔波于__和__之间,每天往返几十里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先后在朝阳、水井、石马、金埝、牌坊等丘陵地区任教,这里路陡弯多,稍不留神就有摔倒的危险。虽然路途远,他一直坚持早到校、晚离校,夏天不是遇着暴雨连连,就是烈日当头,冬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出发,夜幕降临才能赶回家里。
11月的天气算不上冷,可向老师穿得却很多,同事们都会开玩笑似的数数他每天穿了几件。 一天傍晚,蒲彪老师乘坐向老师的顺风摩托车到__,还没上车前,他就把头盔递给了蒲彪说:“天冷,戴上。”蒲彪拍拍胸脯说:“我一个年轻人,还怕冷哦?”,他却执意给他戴上了厚厚的头盔,路程行驶不到五分钟,蒲老师身体就蜷缩成一团。风!全是风!侵袭着身上每一寸肌肤,一个接一个的寒颤。从此以后,办公室同事再没一个人去数向老师的衣服件数。
__年12月20日早上,为了避让一辆急转弯的货车,向老师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路边,当场昏了过去,过往卖菜的村民将我送进医院,看着摔破的额头和红肿的双腿,学校领导和家人强忍泪水,劝他多休息几天,可学校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临近期末了,孩子们的课怎么办?再说几个实习老师马上就要走了,正缺人手,怎么能耽搁呢!第三天,虽然腿还有些红肿,但他还是一再坚持回到学校。
家人见向老师上班路途遥远,危险性大,起早摸黑这般辛苦,好几次要求他调工作,以便离家近一点儿,可他一直没有同意。从参加工作起就在__二小,在这块阵地上奋他斗了几十年,同事们尊敬他,领导们关心他。这里的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有些家庭甚至是老中幼三代。他对__二小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在这里他收获了荣誉,感受到工作的自信,工作的快乐,他哪里舍得离开呢?__二小就是他的魂,魂若不存,皮焉附之?
近几年,学校老教师居多,教体局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困难分配来大量的年轻人。向老师认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为了帮助新教师成长,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顶梁柱,他带领新教师从最基础的读课标、钻教材、做班务抓起,平日里坚持听课,进行课堂随班指导,还常常给新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把几位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人培养成了业务骨干。蒲彪老师__年分配到学校任教,开学不久向老师去听他的课。课堂上学生乱成一锅粥,打的打,闹的闹,有个学生甚至趴在课桌下玩,一堂数学课下来,学生竟然没做一道练习题,作为老师的他都没听明白到底讲了什么。看到这种情况,向老师邀请蒲彪下节课来听他的课。听完课后,他结合刚才的课从课堂组织、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上一一给蒲彪做了讲解,蒲彪听得频频点头。趁热打铁,向老师又到他班上,把他上过的这堂课从新上一遍,从这两堂课的对比帮他找问题,想方法。这个小伙子也好学,没课时,不是跑到向老师的课堂听课,就是跟他交流、请教。没两年,蒲老师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彭华、刘莉华、蒲彪等几位老师早已考入__、县城里的学校,参加工作仅一年的王亚丽老师也脱颖而出,在片区低段备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彭芳老师更是主动勇挑毕业班的重担。
牌坊村小在__年前没有食堂,大多数年轻人又不会做饭,为了能让大家吃得上香喷喷的饭菜,向老师就主动担任大家的炊事员。年轻人都亲热的管他叫
“向叔叔”,说:“向叔叔你不仅管了我们人,还管我们的胃,管得宽哦!“虽然是玩笑话,他听着却很受用,这些娃儿跟他儿子大小差不多,又远离自己的父母,作为她们的长辈,就是要——管得宽!这些年轻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归属感,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老教师退休了也才有接班人。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范文2
我村远程教育接收教学点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将远程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的推动了和谐新村建设步伐。
一、按照“五好”要求,规范站点建设
我们多方筹措资金8万余元,对党员活动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扩建了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办公桌椅,添置了投影仪、电视柜,配合电信部门技术人员,对网络信号线、电源线进行重新布局,支部研究制订了远程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季度及每月学习收看计划,修订完善了设备使用管理、学习收看等规章制度,确定了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党员担任专职管理员,活动室达到了“八有”、“五防”、“五好”的建设标准。
二、改进学习方式,抓好播放收看
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求“实”。我们把远程教育内容划为党建理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政策法规、文化娱乐等五大块,做到学习有计划,教学有提纲,课前有考勤,课中有辅导,课后有实践,使教学内容服务于不同产业、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是在学习时间上求“活”。支部除每周三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收看外,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根据全村阶段中心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收看内容,不定期向党员群众开放。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四个一”工作法,即:每月组织一次科技讲座、每月安排一次课后实践、每月提供一次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每月组织收看一次娱乐节目。
三是在学习形式上求“新”。主要是将以前“灌输式”向“菜单式”延伸;将“远程网教育”向“互联网教育”延伸;将收看节目向专家辅导延伸;将课堂教学向基地实践延伸,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
四是在学习对象上求“异”。对老龄党员群众,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娱乐方面的学习;对年轻党员群众,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学习;对村“两委”班子成员,主要提高开展基层工作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学习教育;对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知识,组织产业大户“重点学”;对有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党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学”;对有特殊需求的党员,安排他们“随时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远教的吸引力。
三、围绕新村建设,抓好学用活动
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根据我村生产分散,信息不灵,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产业大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培训,对党员群众进行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培训活动,努力培养“懂耕作、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使群众在家能增收,在外有创收,拓宽了增收的渠道。
二是培育富村产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教育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致富门路。目前,全村良种核桃建园累计560亩,优质柿子建园累计300亩,大红樱桃建园102亩,种植药材398亩,预计年收入90余万元。蛋鸡存栏5万只,发展千只以上养鸡大户45户,其中万只养鸡大户1户,年饲养量6万只,年收入120余万元,千头养猪大户3户。
三是抓好政治理论培训,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农村大部分年轻有文化人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些文化偏底的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等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加大对农村政治理论、法律法规、风俗文化、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是进行文明新风教育,促进村容整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先后投资150余万元,为236户接通了自来水,改造硬化村组道路4.5公里,修建便民桥2座;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室、农民图书室和规范卫生室,修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和文化长廊。实施庭院、门户改造222户,修建垃圾池9座,建沼气130口。投资20余万元村标志性建筑望云亭和溪园垂钓休闲园即将完工。栽植花果型庭院经济树木4500株,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村环卫队,形成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治理了“三乱”、“三堆”,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面对着农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发出了内心的感叹:“现在走路不湿鞋、饮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庄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