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科大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科大学论文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1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讨论

3.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3.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3.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4本研究的缺点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建构主义;课堂提问;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27-0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很早就得到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和应用,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课堂提问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办法。

1 建构主义理论,可理解输入理解理论和互动假设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可理解输入理论是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途径,学习者总是遵循自然顺序,通过理解比自己的水平稍难一些的输入习得语言。

Long(1983)的互动假设在肯定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又特别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Long认为“双向交际”比“单项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因为前者会促使交谈双方进行意义协商和互动调整,从而提高语言输入的量和可理解性。

2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现实意义

根据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言语是课堂活动的的主要内容,而教师课堂提问又是其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专家的研究归类,课堂提问可以归纳为:1)按照提问内容(Barnes),可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2)从认知角度(Kathleen),可分为高认知问题和低认知问题;3)根据学生对答案的理解程度(Long、Sato和Brock),分为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4)按照问题在课堂中所起作用(Ri-chards),可分为程序性问题、聚合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1]。

虽然问题的分类不同,但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与其所学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作为课堂语言的主要成份,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1)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最根本的就是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具备理想的学习状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堂方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好的提问类型和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产出丰富的语言输出,增进师生交流,从而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千万,引导他们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课堂提问有助于增进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语言的输出。作为教师话语的主要成份,课堂提问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好的提问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输出。

4)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3]。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师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欠缺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以此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必要的调整,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5)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更好衔接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让整个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层次清晰,有逻辑、有组织的统一体。另外,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集中,时刻准备着问题的思考,无暇顾及其他,从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据以上三个理论,不难发现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构建知识和语言输出的学习资料和资源,也是连接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纽带。而且提问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而实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对课堂提问的探讨和研究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

3 课堂提问存在的普遍问题

提问运用得当可以促进教学,如果提问带来的是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简短应付,那么提问就一定存在问题[4]。目前国内对课堂提问的众多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有所增加,说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课堂提问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笔者调查分析发现问题: 课堂提问总数多,高质量的少;课堂问题针对课文理解的多,与学生个人现实情况相关的少;低层次问题多,推理分析性问题少;教师问题分配不均衡,一部人回答和集体回答或教师自问自答现象多;教师提问的预留时间短,学生缺少思考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少必要的有意义的反馈。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教学内容避免“满堂灌”现象,教师不能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避免低级的、重复的问题;提问要清晰,不能让学生无法回答;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要与课堂内容相关,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课堂提问要兼顾全体学生,不能只提问部分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中肯的反馈评价。

4 小结

本文分别从构建主义、可输入理解和互动假说理论角度论述了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归纳并就此提出笔者的些许建议。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摸索实践,才能找到合适的提问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从容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大学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2]王庆玲.高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3

英文名称: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368

国内刊号:32-1442/R

邮发代号:28-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综合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可综合类处方药广告的期刊之一。本刊创办于1956年,其前身是《苏医学报》、《南京医学院学报》,1996年随校名更改为《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4

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1957年,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12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康达学院。在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等地拥有21所附属医院和40多所教学医院。

目前,学校在校生总数达1.3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00多人。有在职专任教师674人,有教授217人(含附属医院,下同)、副教授575人,有博士生导师185人、硕士生导师812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学校的科研水平快速攀升,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迅猛增长。2010年,我校获得14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3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全国2000多所申报机构中名列第34位。 2010年全校发表“SCI”录取论文498篇,再创历史新高。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是科研和研究生主体教育中心;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470亩,是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心。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5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主管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0287

国内刊号:34-1166/R

邮发代号:26-14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医科大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国内外 英语考试 课题总结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医学生而言,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GRE考试、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类职称考试……林林总总的国内外英语考试让医学人士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大多数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如何从医学人士的角度为其提供关于在不同阶段选择考试的建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但四、六级英语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医学人士的英语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向阳副教授的课题“国内外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与探索”进行研究。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前期全体小组成员(李维丽、刘萍萍、魏亚非、林心宇、朱丽莎、李亚琼)共同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出两份调查问卷《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医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看法之调查问卷》。李维丽、刘萍萍负责组织问卷调查、资料整理;魏亚非等其余四人负责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二、研究成果

(一)论文《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

针对目前大多数国内外英语考试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而种类繁多的国内外英语考试常让医学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在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后,撰写出《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此论文概括性介绍了在本科生期间,医学生们主要需要通过的四六级这两个基本的英语考试,准备考研者需要的考研英语;在职医生需要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对于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医学人士主要需要参加的TOEFL或IELTS,GRE,GMAT,LSAT,MCAT,PET5,CGFNS,USMLE等各种考试。从本科生、研究生、医务工作三个阶段,按毕业、升学、晋级晋职、出国留学、出国工作等需求为线索,总结出医学生及临床医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

(二)调查报告《“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医学人士的英语学习动机,对相关考试的看法及建议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1.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现况学习英语态度和动机功利性强,而态度和动机被公认为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部因素,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性。2.普遍认为,举行CET这种全国性统一的英语考试并不能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考试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和深化,以使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真实能力,促进学习动力。3.应让学生走出考试的误区,并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考证”的热情。另一方面,社会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考试的效度、摆正各类考试的位置,不过度夸大其作用。

(三)调查报告《医学生之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改革的期望,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论文随机选取200名医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英语

四、六级题型改革基本认同,认为这些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且他们期待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化

英语考试接轨,以及把口语同笔试并作一起考试以督促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能力。

(四)论文《医学本科生看四、六级考试对毕业从医的影响》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近59.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需要;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并在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报考对象、考试性质、考查侧重点上来说明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原因,并且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五)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英语考试发展分析及展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出国热”、“外企热”、“评职热”,各种英语考试在我们身边掀起一阵阵新的“英语考试热”。此论文重点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分析较为风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托福考试(TOEFL)、雅思考试(IELTS),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等考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语考试热仍将继续,而获得就业竞争优势、出国深造机会和晋升资格依然是推动这股热潮持续走高的主要动力。同时,在英语考试改革方面,考试类型多元化、考试流程人性化、考试题型生活化将成为主流。

三、意义

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出版物和问卷等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并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人员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另一方面结合国内英语考试现状、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医学生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创新性建议,使其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引导英语教学更加实用,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医学。

参考文献:

[1]王青青.医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1(1).

[2]洪江.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教育,2003,4(2).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4]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