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1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互为促进,使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浅谈自己的见解。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观察周围事物。教学本课要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语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爬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电脑屏幕显示:爬山虎碧绿的叶子

师:大家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你看到的景象。

生1: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象绿色的瀑布一样垂下来。

生2: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象碧绿的湖水在荡漾。

生3:爬山虎的叶子象绿色的地毯。

师:大家的想象丰富,描述非常生动。我们去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叶子的特点的?请你找出有关的语句。大家自由读课文。

师:爬山虎的叶子有那些特点?

生1:叶子新鲜,碧绿。

生2:叶子铺的均匀、不留一点缝隙。

生3:叶尖一顺儿朝下,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你什么印象和感受?

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反思]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师呈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叶子的颜色、形状,从而感知叶子的茂盛、新鲜。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片段二]

师:爬山虎的脚是细丝还是圆片?

生1:细丝!

生2:(吵起来)圆片!

师:(笑)我们大家先来读读课文再说吧。(生马上打开书,边读书边若有所思,而后纷纷举手)。

生1:是细丝,因为书上第三段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支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说明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

生2:(不服气地)哪有脚象细丝的呀!

师:是不太象。

生3:(肯定地)是细丝!我还可以在第四段找出证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其根细丝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这说明小圆片是爬山虎的脚挨着墙以后才变出来的,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细丝。

生4:(激动地)我觉得作者比喻得不好。应当把小圆片说成是爬山虎的脚,把那六七根细丝说成是爬山虎的腿。是这样:爬山虎先长腿,也就是那“六七根细丝”。腿长长了,能够触到墙的时候,腿上再长出“圆片”脚来,巴在墙上。细丝够不到墙的爬山虎就长不出脚来,最后连细丝腿也退化了,书上说:“不几天就攻萎了。”(全班笑成一团。)

师:(故意惊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学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觉得呢?(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困惑不语)

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也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其实,爬山虎爬墙,全靠它茎上长出的那――

生:(齐答)六七根细丝!

师:如果没有那六七根细丝,爬山虎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墙,也就不能往上爬了。爬山虎的“脚”,科学的称呼应该叫茎,属于攀援茎一类,大家看呢?(生满意地点头)。

[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宽容、等待,为学生思维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言,一个学生精彩的发言激起了更多学生思维的火花。老师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又提醒了学生注意文学的形象性与科学的严谨性之间的区别。由此可见,探究时,要在时间上等待,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要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众说纷纭,对学生要暂缓评价,让有疑问的学生无所顾忌地发言。这样,学生在互相探讨、争论的互动中,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片段三]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师:爬山虎是怎样利用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读课文第四段,找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学生读课文,圈画词语,四人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电脑屏幕显示――主界面上包括:动画展示区,播放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文本出示区,内容为本段文字;移动文本的交互操作区,将相应动词拖入其中并点击观看动画。

学生从文中找出六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弯、贴,并用鼠标按顺序拖至交互操作区。在教师的提示下,分步点击交互区文本中的单个动词,观察分解动作,也可以完整观察连续动画。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课程整合;项目学习;未来课程

自2008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2010年以来,形成了“乐中学”课程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地整合课程,构建有序而又高效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一种趋势,是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和持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整合内涵

课程的本意是“跑道”。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通过课程实现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是强调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重视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三是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整合;四是强化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五是注重改进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由此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跨学科综合学习、主题化学习及实践活动课程。

目前,学校单科课程品类多,各科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学生负担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未落实,自主学习空间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实施整合课程是破解课程改革的关键策略。“整合”也称为综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在英语中整合(integeration)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成为整体、一体化等。

关于整合模式,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课程整合划分为学校本位的设计、平行设计、多学科设计、跨学科设计、“统整日”设计、现场教学六种不同的设计策略。学校课程整合的方式以学科为切入点,整合模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同一主题或相近主题的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成为一个单元、成为一个系列化、主体化的知识活动链条,打破年级界限、学科界限;通过小项目的实践,以此来落实学科整体育人,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学校整合课程的实施

1.三级课程一体化,整合再设计

学校办学理念是“乐在主动,乐在其中,乐在成长”。结合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校训,将“乐学乐行”作为学校的校训。坚持“以人育人,以乐育乐”的育人理念,培育快乐的他,特别的他。因此,“一体化”设计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学校在原有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调整。确立“课程一体化”的意识,制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方案。(见下图)

重新规划的“乐中学”课程体系,借鉴国际文凭组织PYP课程建设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设立“乐学”“乐行”“乐趣”三级课程,构建为“1+5+N”的课程结构,即围绕1个主题,5大课程领域支撑,N个小项目实施。

2.“乐学”课程项目学习,整合再推进

“乐学”课程的整合推进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项目学习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学习方式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项目内容之一:在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三大课程领域实施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指完成项目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例如一到两课时。以微项目为主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将传统讲授式、问答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微项目学习因为具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很容易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例如,在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究竟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的微项目研究,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通过拍照、绘画、描写等方式汇报关于爬山虎脚的特点,并与原文对比,在小组讨论中体会用文字描述爬山虎脚特点的准确和细致;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四边形概念时,可建立“判断不规则四边图形是否为四边形”的项目,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四边形;在二年级英语Festival教学中,学生通过用英语制作世界各国主要节日的月历,并尝试分类这些节日,学习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的相关词汇。

项目内容之二:结合奥运社区环境和学科活动,开展学科综合性项目学习。整合若干相关学科,联系知识的不同领域,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综合项目学习。例如,设计一个关于“调查奥运村地区用水量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差异”的项目,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并分析统计图以制定节水计划;开展以培B学生阅读能力为主题的学生讲坛活动,学生在查阅资料、演讲表演的同时,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建立“我的相片集”项目活动,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整理分类,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对事物分类的策略。

项目内容之三: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在线项目学习系统,包括项目学习教师交流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在教师交流平台中,教师可以整合、共享项目教学案例,上传项目学习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上传一个项目,与全国各地教育教学优秀工作者进行在线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在学生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下载基于课程的项目学习活动材料,上传自己小组的学习材料和结果报告,与其他小组进行良性竞争;并通过分层次的基础知识训练掌握知识,在发展创新素质的同时也达到知识目标,发展基础素质。

3.主题化综合课程,整合再创新

在课程计划的实施中,学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创新实验。学校“感悟生命”主题综合课程是一种创新型课程,该课程加强跨学科的整合,加强语言、数学、信息等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立足大多数学生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整体育人的理念,联系学校周边的奥林匹克社区环境和中国科技馆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开展了以steam探究为主的生命感悟课程。通过综合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让特别的他展现风采。

“感悟生命”主题实践课程,利用一周的时间,打破学科界限、打破40分钟课时限制、借助项目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开展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学习活动安排表见表2)

“生命探寻”主题中,涉及“记录生命―观察种子”“微观生命―植物细胞”“彩绘生命―绘制细胞”,将科学知识用信息技术手段带学生进入微观的世界,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参观考察等实践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探究微观生命的世界。

《微观生命》主题课程的设置巧妙地将多种学科知识技能进行了整合,科学工具显微镜和ipad的应用巧妙结合,学生拍摄下细胞的照片,让细胞的观察更加具象,更加清晰;在绘画项目中色彩合理运用,学生大胆想象,让微观生命变得更加神奇,充满趣味;在种子的观察与记录中,学生用科学的视角进行观察,加上文学性的描述,让生命的记录更加精彩。在这样综合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猜想细胞的样子到观察细胞的构造、拍摄细胞的照片、绘制细胞彩图,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使整体育人得到实现。

三、未来课程建设再思考

构建“基于灵活”的整合机制。课程整合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障,这种机制应该体现灵活性。实行弹性课时,打破僵化的40分钟课时安排,创新作息时间。结合学科特点调整了科学、美术、阅读与写作等探究类、创作类课程的连排课时,每周两课时连排在一起共80分钟。在国家课时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教学时进行模块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增删。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面临着新挑战。一是涉及的学科领域拓宽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局限性,要掌握好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整合课程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花大量精力去学习,提高课程执行能力。三是教学内容趋向开放,整合课程的教学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开发n程资源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课改一直在路上,在评价改革领域,在师资配置方面,一部分课程市场化等都需要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参考文献:

[1]郭晓明.课程结构论:一种原理性探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3

一、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正确的树立

合作学习的反思和前瞻性研究具有的突出意义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意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存在着竞争,而部分学生出于自我的心理,不愿意展开合作,因为他们认为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出去,别人会超越他,这种思维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闭门造车的情形。其实,合作学习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过程,通过合作,学生们可以积极的利用同学身上的优势来进行自我缺陷的弥补,从而实现共同提高。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事先的教学设计进行问题的提出,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寻找。通过分组,学生之间建立了统一的学习目标,而在课文阅读中,他们可以进行彼此的帮助从而找到老师的答案。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为后续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

为了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合作学习反思中,突出的工作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使其加强合作学习。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主要方法有两个:第一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团队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的进行团队意识以及团队荣誉感的熏陶,会让学生更加的看中团队,从而积极的开展合作学习。第二是要强化学生的差异意识。通过理论指导让学生知道个体存在差异性,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将这种差异进行弥补从而得到共同的进步。学生们都是有上进心的,为了自身的进步,在老师的差异强调之下,进行合作探讨也就成为了可能。

三、设计合理的学习问题

在合作学习当中,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从反思教学的角度来讲,学习问题的设计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第一是合作学习的问题需要具备主观性。因为就语文教学而言,如果问题设置的客观性较强,那么学生的思考会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合作学习也会失去意义。而主观性问题的设计,会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对于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们的认识会更加的全面。第二是问题需要具备可研究性。所谓的具备可研究性,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探讨价值,在课后,学生们进行学习反思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内涵。也就是说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问题要有持续的研究性,这样,学生的课堂和课后学习可以得到很好的衔接。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也是小学语文合作教学反思和前瞻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为了更好的探讨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效果,需要对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而充分利用设备有两个显著的作用:第一是利用设备可以打开学生的认知世界,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加其合作学习的基础。第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的生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反思也会更加清晰,细节考虑会更加突出。比如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蟋蟀本身以及其住宅进行详细的展示,这样,学会对于课文的描述会有一个具象化的认知。在课堂结束的后续反思中,每每想起这篇课文,学生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具象的画面,这对于加深学生的学习映像效果突出。

五、多参加课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