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干部任用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干部任用考察报告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先进性和能力建设的要求,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才选拔到校级后备干部的队伍中来,为徐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干部保证。
二、推荐条件
1、年龄:一般男48周岁、女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
2、学历:大学学历以上。
3、职称:中学一级教师职称以上(40岁以上一般应当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4、经历:有班主任经历,有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经历,并有本校中层等岗位经历或相关经历两年以上。
5、身心健康。
6、其它:政治素质好,且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区教育系统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破格。
三、推荐名额
1、梅园中学可推荐校级后备干部1名。
四、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党支部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学习领会推荐工作的意义,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计划,并在全体党员会议上征求意见后确定。同时,党支部梳理出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全部人员。
2、推荐工作
(1)第一步推荐
①党支部召开教职工民主推荐会(教职工的参与率要高于90%),对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全部人员进行民主推荐。
②确定建议人选名单:党支部在汇总推荐情况后填写《徐汇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原始排序汇总表》,并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对原始推荐情况综合分析后,按规定名额1:2的比例列出组织推荐建议人选名单。
在第二步推荐前,党支部要与相关人选进行一次谈话。
(2)第二步推荐
①推荐、测评。党支部负责将组织推荐建议人选名单(附个人基本情况和简历)在一定范围(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上干部、全体党员和派代表)内进行第二步推荐,并进行测评。党支部负责汇总第二步推荐、测评情况。
②进行考察。党支部组织实施考察访谈,访谈不少于15人(要求:教职工数30人以下访谈不少于10人,30人以上访谈不少于15人),被访谈人员的构成要体现广泛性、代表性。
③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要反映出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同时注重被考察对象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主要不足等。
④确定拟上报人选名单。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根据第二步推荐、测评结果、考察情况以及各单位推荐名额,确定拟上报人选名单。
3、党内公示拟上报人选名单。党支部可采用在党的组织生活会上通报或征求每位党员意见等形式,将拟上报人选名单在党内进行公示。
4、确定上报人选。党支部根据公示情况,确定上报人选名单,填写《*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组织意向排序表》,根据上报人选的人事档案填写《*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表》。
5、总结推荐工作。党支部认真总结民主推荐工作的情况并填写《20*年*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汇总表》。
五、上报工作
1、上报材料
上报材料包括《*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原始排序汇总表》、《*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组织意向排序表》、《*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表》(每人1份)、考察报告(每人1份)、《20*年*区教育系统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汇总表》。上报时,须交书面稿和电子稿(交盘片,所有资料保存在一个以党支部名称命名的文件夹内。其中,一寸照片的电子版用被推荐者的姓名命名并以jpg格式保存)各一套。
党支部对破格推荐的人选要另附破格推荐报告。
上报的书面材料须由党支部书记签字并加盖党支部公章。所有原始材料由党支部保留备查,。
2、上报时间
于9月29日(星期五)前完成材料上报。所有上报材料均交至教育党工委组织干部科。
七、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
党支部负责本次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工作,党支部书记是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上报材料负责。。
干部任用考察报告范文2
一、四项主要工作
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2011年以来。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07年底,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11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局又下发了2011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创新突破”总体目标,2011年初。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印发了市规划局2011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方案》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11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1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先后组织制定了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干部任用考察报告范文3
第一条 为配合本公司发展目标,充实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发挥潜在智能,以提高效率,特订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业人员的培训由管理部统筹执行下列各项:
1、 综合并直辖市各单位培训计划,拟定全年度培训计划;
2、 依全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
3、 收集及编制培训教材及辅导资料;
4、 检查各项培训实施情况并分析成效。
第三条 培训范围:
1、 新进人员的培训;
2、 市场业务人员的培训;
3、 督导人员的培训;
4、 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四条 培训的实施:
1、 主管人员应利用会议、面谈等机会向下属进行培训;
2、 公司开展的培训或参加公司与其他单位共办的培训;
3、 选修大专院校研究所的有关课程;
4、 参加国内培训单位所举办的培训;
5、 参加国内参观考察;
6、 选派国外受训或考察。
第五条 培训的考核与奖惩:
(一)考核:
依实际情形分为:
1、测验;
1、 提出考察报告;
2、 提出受训报告;
3、上课情形或受训后应用成果评定。
(二)奖惩:
1、受训成绩优秀者除发给奖状外,可加发奖品以资鼓励;
2、受训人员必须按时到训,因故未能参加者,应事先请假,并转报主办单位,无故不到者以旷职或旷工论处。
第六条 培训费用按各单位参加人数分摊,其项目及标准如下:
(一)讲师酬劳:
1、 本公司从业人员担任讲师者,可酌情支付讲师酬劳,但如为职务范围内者,不另给酬;
2、 顾问担任讲师者,可视实际情形支付钟点费;
3、 外聘的讲师,其酬劳依实际情况支付。
(二)受训餐点:由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酌情供应受训人员餐点。
(三)受训差族费:赴外地参加训练或担任讲师者,依国内外出差办法之规定办理,但勤务时间除外,接受训练者,不以加班论。
第七条 本办法经呈准后公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二、 培训方法
培训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型:
1、教学法
即以语言启示,如:讲演、讨论、会谈、讲评等方式,辅导教学;然后再运用讨论方式讨论,沟通或树立正确的观念;而后再依人员与环境的各种情势作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以适应其需要。故此法又分为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两种。
即以示范、体验、协作等方式,辅助受训人员自我形成,以养成正确的习惯、态度、技能、行为;例如活动指导、生活辅导、共同作业等。其要领在于以身作则,由受训人员试行模仿,再检讨得换,同时协调其养成标准行为。此法适用于动作性内容的培训。
2、情境法
指导用情境的影响力进行培训。例如自然观察、
社会调查、团体活动、工场参观、文物展览,放映影片等,使受训者在动态环境中体验、顺应,从而达到培训训练的功能。
3、案例研究法
此为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创,目的在使参加受训者对工作实况的处理,作广泛深刻的思考、研究和学习。其具体内容是提出实务问题或个案,由大家参与座谈讨论,提供意见及解决之道;其原理在于通过交流,提出各种不同看法,以交换经验、沟通思想。
以上各种方法,具有普遍的可行性,但其如何应用,视实际需要及训练内容而定;进行时,应把握培训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原则。
三、 培训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应考虑到有关培训实施的许多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何时需要培训:
培训是公司产生某种人力资源需求时才提出的,这些需要包括:
1.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提高员工的士气;
2.确立在同业竞争者中的优越地位;
3.提高营销技巧;
4.促进产品销售;
5.提高公司营运的效率;
6.改善业务内容与工作流程;
7.职员晋升;
8.提高技能与开发新技术时;
9.要担当职责以外的新任务时;
10.公司有新进员工时。
(二)培训总体计划包括:
1.明确地指出培训的必要性与目的;
2.造成实施培训的气氛与环境;
3.确立培训方针,并在公司内彻底施行;
4.决定负责培训者与确定培训组织体系;
5.拟定培训计划与准备关联业务;
6.拟定培训内容的详细计划与准备必要的教材;
7.培训的实施与进展;
8.实施后效果与内容的评价、检讨。
(三)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所谓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就是在设计培训实施应该考虑那些具体的操作内容,即所谓培训的七W要素:
1.WHY培训的目标是什么?
2.WHA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3.WHO:谁负责培训?
4.WHOM:培训什么样的人?
5.WHEN:培训的时间及所需时间?
6.WHERE:培训的场所设施?
7.HOW:如何进行培训(包括培训的方法、方式、资料、工具、教材等)。
另外,还需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与工作业务的关系等,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订出详 细的培训计划。
四、 培训的分类操作
(一)职前培训(也称为岗前培训)。职前培训是培训实施中的一个环节,指的是对于新进人员或初次寻求工作人员所初设的一种任职前的短期培训,目的在于配合组织特定的需要,传授某种专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任职需要。而在所谓教、考、训、用的人员管理体制中职前培训是人员任用的前提基础。
1、职前培训的目的和功能
新进员工即使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但由于缺乏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训,必须加以职前培训,才能配合未来任用的效果。职前培训的主要理想目的。可归纳出下列几点:
(1)提高管理效率,以合理提高企业投资之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与实际成效之间的适当比率。
( 2)发掘并鉴定新进人员的才能,以补考试方式之不足。其目的在于使人尽其才,量才使用,并使人员适才适所。
(3)不断改进求新,
以奠定训练的基础标准。
2、职前培训的内容
实施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解公司历史、业务性质、现行政策、产品特质、工作流程等等,以表明组织机构稳定情况、声誉及未来目标。
(2)说明工作规章,使新进人员明了工作条件、本身地位、工作职责,以建立员工自尊心及工作重要性的观念。
(3)发工作手册、沟通重要观念,并授予基本技能。
(4)表示对员工意见及需求,直接永久接触的意愿。
(5)介绍公司环境及器材设备的利用法则。
3、职前培训的方式
(1)推行委托合作。途径有三个:委托和知名高校代为培训、企业高校合作培训、企业自己培训。企业为储备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必须与企业外的知名经济管理商学院保持联系,以保证人才合理储备。
(2)实施专业培训。为实际培养熟练的技术员工,企业多向外公开招考一批人才,予以一年至二年的专业培训,培训某种专门课程和特殊技能,甚至派赴国外受训,此种专业性职业培训,对于科技性质工作,尤其适用。
(3)新进员工的始业培训。此种职前培训方式是对于新进员工予以短期的讲习或培训,使之明了企业的组织沿革及业务概况,并告之其所任工作在本企业全部工作中所占地位及其与其他部门关系。此种方式为期较短,大约是一周至一个月,然后分发到各部门实际作业。
(4)实践性培训。即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详订课程及进度,实地培训,并指定专人指导。可分为巡回实习及指定实习,前者使受训者获得各方面知识与技能,依实际办法及进度,进行定期实习训练,并考核其实际工作成效。后者指定在某部门或数部门实习,期满合格正式任用,不合格则予以淘汰。
(二)在职培训
1、在职培训的类型。员工的在职培训,就其内容及目的而言,可以有三种范畴:(1)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2)灌输新知识、新观念及新技术的培训;(3)为晋级准备的培训。
(1)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此类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对下述人际关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往;员工自己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况;员工对单位、整个组织的认同感或疏离感;以及组织内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关于人际关系,
组织方面所要求的,一般是合作、协调、忠诚以及员工具备高度的感受力等。总括来说,就是要求员工的态度必须倾向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2)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培训。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果要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随时注意环境的变迁,随时灌输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给员工,否则员工必然会落伍。
因此,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培训也就成为公司在职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3)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公司中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由于编制的扩充、人员退休、离职等各种原因,较低级的职员一定有机会晋升。
大体上,一个员工在刚刚接任一个新的职务时,总是觉得很生疏,不知所从,这是难免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来减低其生疏感,并增加其信心和适应力,这就是我们对于新进员工要施以职前培训的原因。同理,当一个员工要从他久任的旧职晋升到未曾担任高的新职时,其情况是和新进员工所具务的职务陌生感相同的。因为,为了让即将晋级的员工,在晋级之前先有个心理准备,并且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料等,组织必须对其施以培训,而此种培训也是在职培训的一种。
2、在职培训的规划。举办在职培训,必须先明确组织目前的状况及所需要的培训是什么,这些都一定要在事前加以规划妥当的。
通常,这方面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业务分析。了解组织目前的业务状况,把生产或服务的业务按顺序列出步骤,然后依工作简化法盘查这些步骤,认为无必要的步骤就应该加以汰减,使公司的业务分明。
(2)组织分析。组织的状况会影响个人与集体的工作成绩,如果将组织加以分析,发现它的弱点,就可以找出个人和团体需要培训的线索。组织分析应包括:目标是否达成、计划的执行是否混淆、授权是否不当、纪律是否不严、赏罚是否不清、工作是否有标准、人事是否正常、工作的配备是否合理等.
(3)设备分析。了解工作人员操作机器的情况,以决定何种新技术、新知识是为工作人员所必需,同时,也可以知道,设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更新。
(4)确定培训的需要。以上述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考察,并举行团体会议、面谈及问卷调查等,再配合人事记录、组织的政策和发展计划,就可以制定出一套符合业务需要的在职培训计划。
3、在职培训的方法。规划好员工的在职培训计划之后,剩下的就是执行计划的问题;也就是要以何种方式来实施在职培训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可以就两方面以讨论:
(1)组织自行实施的培训。一般而言,只要是稍具规模的组织一定会自行举办员工的在职培训。其方式有所谓的工作轮换、批派特别业务、举办专业研讨会、聘请专家学者演讲或讲课。
(2)委托组织以外的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利用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训的方式,具有很好的效果,它在组织在职培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 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在以下五方面:
1、熟悉开展工作的环境。对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对于公司的经营性质、管理制度和所分配部分的工作性质要充分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2、注意团队生活的培养。在团体中生活,向具有经验的老手或干部学习工作经验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所以,培训各级管理人员要先打入团体,成为团体的一分子,直接参加团体活动和生产行列,在工作中获得经验。此外,工作的安排最好由最基层干起,
使他们确切了解基层人员的工作情形、心理状态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疑难。这在将来的主管工作中是最好的经验。
3、提出工作报告。在初期的培训工作中要求被培训人员定期提出工作报告,最好以三天或一星期为一期。内容至少要有工作日记、心得报告、专案报告和改善建议等事项。每份报告均需向其工作的主管提出并经逐层详阅,使每一级主管人员均能了解该人员的学习进度和深度,以便作必要的高速和加强训练。主管人员必须对每份报告内容了解后,以疑难的方式予以解答或指示如何自行发掘答案。有错误的要改正,有合理的建议的意见要立即实行。
4、随时进行工作考核。除了定期的工作报告外,主管应以随机测验的方式作不定期的考核。这种测绘方式可使主管更深入了解被培训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培训成果。主管人员更可藉此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
通常工作考核可由被培训人员的逐层主管进行,但主管有必要自己亲自了解其部门内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这种随机测验的方式可以以单独会谈的方式进行,使被测验人员不至于因紧张拘束而影响其表达。
干部任用考察报告范文4
一、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eterDruker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认为人是具有企业其它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随着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的到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其收益更为显著。这样就刺激投资转向知识领域。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全球企业管理的一次创新性革命,这也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Bartlett和Ghoshal指出:“随着企业投入到越来越激烈的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战争中,随着具有专业型知识、高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被视为稀缺战略资源,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成为组织企业战略统筹、计划、发展和传递的关键因素[1]。”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来极为重视,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原因以及国情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取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与美国、英国相似的历程,但是它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以及对其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的影响有所区别。Sherman和Bohlander概括出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40(福利和管理):在这个时期的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稳定,此外其农业、制造业产品中的一部分稳定地输往英国和欧洲。虽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部分影响,但是社会基本上稳定:失业率保持低水平、工会组织较活跃,主要起到协调劳动者工资和工作环境的作用。人事管理的职能局限于管理范畴(例如薪酬记录、员工福利等)。直到1927年,Martin在悉尼大学建立了澳大利亚工业心理学学会,才推动了澳大利亚的行为科学和工业心理学的思潮。第二阶段1940~1970中期(福利、管理、人员配置和培训):第二阶段的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特点是开始运用专门人才和专业方式来处理人事管理。由于二战导致了劳动力的稀缺,特别是关键工业例如军需品供给行业和食物制造行业的劳动力匮乏,除此之外现有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战后经济的发展。所以,二战后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其中,政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澳大利亚政府在战后经济中通过政府职能部门Postmaster-General来吸引和保留员工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澳大利亚结合自身特点,从50年代开始,建立起一批有着人事管理培训标准的商业学校以推进人事管理改革的步伐。除此之外,科学管理、管理统计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员工和管理的测评与发展的方法:如工作效率测量、管理计划和心理测和员工动机理论等。许多澳洲企业都开始启用专家来开展招聘、培训和福利活动,而一线经理不再承担这些职能工作。第三阶段1970~1990后期:澳大利亚企业逐步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澳大利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面对一个欧美竞争力不断加强和亚洲市场不断崛起的复杂的经济环境时,如何保持持续的发展成为他们注的热点。“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时期被企业逐渐认识、接纳。人力资源管理视员工为企业的资产,除招募甄选、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比较琐细的具体工作之外,逐渐涉及绩效评估、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与组织,以及其他人事制度的制定。澳大利亚的企业从企业管理时间、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员工关系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海外人才、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澳大利亚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至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层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性化的福利机制。例如,Westpac银行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生活咨询服务、免费午餐、福利医疗、人寿保险、低息贷款等。另外,职工享受的假期有法律规定的公共假(一年除法定假期外允许有20~40天)、病假(一年两周全薪假、两周半薪假)、奖励假。
(2)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
为留住高层次人才,澳大利亚各企业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均设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政策。如悉尼科技大学设有组织忠诚奖,奖励金额最高可达年工资的25%。以悉尼科技大学一名副教授为例,其工资水平一般为年薪10万澳元,加上组织忠诚奖全年最高可达12.5万澳元[2]。因为这样的奖励机制,讲师的年收入有时会超过教授。
(3)澳大利亚政府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机制。在澳大利亚,多方面的终身教育观念正得到全面和广泛的接受,在企业、机关和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及社区教育领域中,这种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例如,澳大利亚大部分企业都会给自己的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长短有企业自主确定,最长可达三个月之久。1997年,该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入达40亿澳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8%;1998年,澳大利亚有150多万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占澳大利亚15~64岁人口的12%以上[2],这种特色鲜明的教育不但为该国各阶层人士所接受,而且为澳大利亚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奠定了良好人才智力保障。
(4)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晋升机制。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都建有自己的人才评估机构,对本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分类,以便为企业提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为员工职业进步的提供发展空间。
二、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启示随着企业成功的关键从规模、组织能力和技术积累向思想、个人能力、新技术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能力转变,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有必要进行变革
中国企业必须开始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结合,刚性制度与柔性文化的糅合,个人竞争与团队精神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提升到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战略地位。澳大利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进变化过程,对于正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转变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首先,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从最初的福利管理到现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是完全符合澳大利亚本土的宏观经济发展、文化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不可复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当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
建国后,我国的企业人事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经验到科学、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其具体模式为:1978年前的计划型管理模式、1978年后的过渡型模式到现在的构建现代型的管理模式。虽然在现阶段,招聘模式和激励机制都有了不断的进步,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其独特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各行业、各企业在发展初期,对企业的行业特点,成长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从而在战略高度上形成一套与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转型时期的劳动市场特点、中国雇佣制度)和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发展模式。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应特别强调绩效考核是报酬分配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实现培训考核与工资分配挂钩,注重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招聘、录用开始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其次,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人、知识、经济三位一体,互相包融,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此,各国都不得不把经济持续增长的着眼点放在了人力资源的争夺上。在竞争人才的时代,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澳大利亚政府在吸引、留住和培养人才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鼓励和推广终身教育制度,普及合适各层次人才发展的培训系统。此外,澳大利亚政府也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如《培训保障法》规定,年销售收入22.6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113万元)以上的企业(雇主),应将其预算总额的1.5%用于员工培训。超级秘书网
近年来,澳各大企业积极培训适应信息化及海外经营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他们在国际化经营中认识到培训和开发作为较低成本的投资,可迅速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对于企业的成功和竞争力的增强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在持续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十分关键—由以前的行政干预向市场监督和服务转变,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除了推动平等竞争和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外,还要提供各种优惠办法,积极参与各国人才的竞争,从而做到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第三,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已经被提升到了战略地位。我国企业只有更加重视人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地吸纳、留住和使用人才,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竞争日趋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注重加强政府、企业、学校的沟通,并借鉴西方发达人力发展模式,形成一个有效沟通,不断促进发展的大环境。综上所述,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参与竞争,我们需要借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Nankervis,AlanR.HumanResourceManagement:andprocesses.5thed.SouthbankVictoria:Thomson.2005
[2]江苏省国际化人才管理培训考察报告2006
[3]Lubit,R.Thekeysto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tacitknowledgeandknowledgemanagement,OrganizationalDynamics,29(3),164-178.2001
[4]PeterF.Drucker.ThePracticeofManagement[M].NewYork:Harper&Brothers,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