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

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范文1

“文言文比较阅读”作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所谓“文言文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阅读,它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的目的,又有有效的区分度。比较阅读的总体原则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课内文言文阅读水平决定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结果。学生只有在能够对课外文言文疏通文意,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信息,才能够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道理进行判断和推理。具体而言,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点(狭指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我们以为其实与现代文对比阅读类似。它包括内容(主题、观点)、形式(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语言(语句)、古今(侧重现实意义)等几方面。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备考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命题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加强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

1.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古文和现代文一样,都是由信息组成。考生在疏通文意、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理、情等信息,并能提炼表达出来或对文中的表述加以评价。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阅读中能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文章内容的要求,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3.揣摩写法,探究观点

文言文阅读在疏通文意、感知内容之后,应揣摩全篇的写法,包括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等。如《孟子二章》中《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议论文论证的顺序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爱莲说》中用牡丹的反衬和菊的正衬来写莲。对书中观点的怀疑和探究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如:《爱莲说》中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平时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否矛盾。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理想的辨证分析,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的客观评析。教者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对课文观点的探究、评析,注重今天的现实意义,批判吸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更透彻地领悟观点。

二、紧扣教材,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中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多数取材于课内。课外的选文比较浅显,大多选取与初三学生认知水平接近的文章,且考查的词句在课内文言文中很多是出现过的,考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掌握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就奠定了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坚实基础,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备考的关键。复习必须紧扣教材,引导、组织学生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累文言实词。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出现在书下的注释中,因此,应指导、要求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的关键词。同时,还要归纳整理一些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通假现象等。要提醒学生的是,古今异义应重点熟记古义;词类活用应熟记语境义,语法现象不宜深究;通假字应读本字的音。

2. 积累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掌握的虚词有:“之、而、以、于、则、虽、因、其、为、且、乎、然、焉、者”等。

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虚词的积累,都应该摘出词语所在的原句,结合语境掌握,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积累文言名句。文言名句的积累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背诵默写,做到不漏字、不增字、不错字。

4.积累文化常识。古代礼俗名物、人物典故、名号称谓、历法时节、历史地理、官职科举等,考试时不一定直接考查,但在文言文阅读尤其是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会经常出现,掌握它们,无疑会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 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理解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浅显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翻译文言句子是对其理解的最好检测方法。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信、达、雅”,对初中生翻译的要求是“信”(准确)和“达”(通顺)。翻译时可以采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做到准确、通顺,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语言优美,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应要求学生翻译时注意文言句的句式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等,注意译文保留文言文的原有语气,还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准确把握文言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受现代文阅读的启发,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考查更加突出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复习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体悟文中的思想、感情或所蕴涵的道理,并力求能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 强调诵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而且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的。从备考的角度来看,诵读的工夫做到了,解答默写、断句、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就容易了。就学生来说,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诵读也比单调、枯燥的题海更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习的质量。

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阅读课;反思;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9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60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纸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然而纵观现在的阅读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弊端:1. 对文章中的单词处理形式单一。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读、背、记,导致学生单词记忆效果很差,影响了对短文的理解。2.对短文内容的处理时教师逐句翻译,让学生记录,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译文。3. 针对文中的短语和重点词的处理方式是,举例讲解,学生记笔记。学生缺乏创新性的练习,也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短语和词。

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调整阅读课模式。

一、在使用教材方面,要开阔眼界

1.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过易或过难。

2.课外阅读材料要有趣味性,要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学生都喜欢的话题。

3.要选择带有时代感的与时俱进的语篇,话题要有新鲜感,不与现代生活脱节。

4.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还要注意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内容要涉及生活、科普、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新闻、广告、文化习俗、传说故事、人物传记等方面。

5.在选择上还要兼顾各种体裁,如表格、海报、图画等体裁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课的材料。

6.对阅读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我认为要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材料

二、激励动机,启发思考

在阅读课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读、愿读。比如在阅读课前设置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充满好奇与期待,忍不住要读下去。对于单词学习,采取与短文捆绑式的教学,不必再单独地讲解单词,而是在文中让学生去理解,去猜测其意思;让单词学习不再孤立,从而有益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中考的阅读理解中,每篇稳重的生单词量是3,而且实际上比这个数量还多。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训练学生通过语境来判断词义的能力,在考试中势必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三、细化阅读步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首先,是朗读。大声朗读在阅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教师要示范朗读。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完一遍后,学生会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其次,学生细读,教师要提问点拨。第二遍要求学生自己慢慢细细地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出巧妙得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其间,也可对学生采取个别指导以训练他们的联想思维方式。最后,让学生们共享交流,各自发表不同见解,最终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

学生独自阅读文章时,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阅读全篇,了解文章大意。2.带着问题快读,找出文章主旨。3.带着问题细读,分层理解,解决问题。4.快读,得出重点词和重点句型,可用笔划出,并练习使用。

四、阅读课要体现人文情怀

在《新课标》中,不仅规定对英语语言知识有了解掌握,同样也强调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那么,在我们的阅读理解课中也要体现这点, 以下是我关于提炼教材的几点想法:1.以人文为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升华,帮助学生对情感和人文素养的理解。2.以情感为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拓展,引领学生读情感和人文素养的思考。3.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学内同进行情感加工,激发学生。4.以生活为纽带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内化。

中考地理常识考点总结范文3

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学习之间,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一些特点:着重学习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老师的心中都很清楚哪些考、哪些不考,利用不断的反复讲和练,让学生对考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老师在考试前会讲一些应付考试的“秘诀”,有的学生在英语能力不强、掌握的词汇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懂得怎样使用“秘诀”,就会拿到基础分,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使得学生在初中考试中很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并不能说就是高能力,这就出现了高中学生常说的初中考试很好,怎么到了高中考及格都很困难。这是因为高中英语课程相对于初中,在难度上提高一层次,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感到听不懂英语、念不顺句子、译不出文章,学生学习心理英语的落差就会很大,就容易产生焦虑的症状。因此,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总认为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总是不断地说学生的底子不好。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初高中在英语教材方面的要求不同。(2)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不适应。初中生依赖性较强,加上初中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并且课上练习时间相对充裕;而高中教材内容有很多的增加(课文的长度,习题,练习等),同时上课的课时很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为主,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3)初高中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相差较大。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高中教材内容比较多和丰富,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和多变,加之课时比较紧张,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去完成任务,更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探讨,借助词典和参考书等工具书解决大部分问题,教师仅仅是适时指导、点拨疑难。因此,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就成了高一新生入学后急需教师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尽快、尽早地适应高中阶段知识跨度较大的英语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

一、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衔接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归为“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并且放到重要位置,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对英语的兴趣变成稳定的学习英语的动力,促使他们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形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精神”。由此可见,进入高中后,教师能否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为进入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和利用新教材的特点

教师学会利用学生对高中英语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高中新教材的课文内容更贴近现代的生活(例如:Unit1 friends and friendship),有很多很好的话题如关于名人、音乐、体育、友谊、幽默等都是同学感兴趣的(老师要很好地挖掘和利用,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方法充分挖掘课本的趣味性,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学Book I Unit1“friends and friendship”,让学生交流对友谊的见解,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一种交流,分享他们的一些观点。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常识,但并非每位学生都能简明扼要地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用英语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风俗差异。如:In China,the Chinese always like to greet their friends by asking some questions such as:Have you had your dinner?Where are you going?But sometimes westerners will think you want to ask them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or you are asking something about their private things.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多种多样,所以他们可能提供各种各样的答案。除了用英语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图片等方法。总之,教师可以用一切可以帮助学生的方法,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及多媒体

学生进入高一,英语教师更需要利用电教多媒体去创设更多的情境(这样可以把很多问题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有利于学生很快将语言材料与生动的交际情景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如教学Book I Unit3 “travelling”这一单元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作者描写的关于喜马拉雅山的情况,当看到雪山、牦牛、羚羊和藏民等出现在屏幕上时,自然能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和兴趣,对喜马拉雅和有更多的了解。

3.充分利用高中的社团课和英语活动

经常开展一些英语的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演讲、讲故事、英文诗歌朗诵和英语歌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第二课堂,比如英语话剧社和英美文化等,也是保持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不胜枚举,只要教师肯留心,就一定能做,并收到实效。

二、重视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团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一致,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从而直接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所以进入高中阶段,要注重让学生养成下列学习习惯:

1.注重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前的准备(是为了能自己解决和发现一些问题,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课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找出问题,查资料和字典,自主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难题留待其他同学或老师解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充分体现了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事实证明,课前做好预习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要比那些没有预习的好得多。

2.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要为主体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指导学生,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眼、动嘴和动耳的习惯,切实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活动为中心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授Book IUnit5“Nelson Mandela”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曼德拉的视频和图片,并附上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如age,place,time,work,lawyer,prison等。学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然后提问同学问题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各幅图,再让他们阅读课练习。之后可让学生讲解课文内容,指出重难点,并要求他们举出适当的例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强调某些重点并纠正不当之处。当然,还要使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三、英语技能和知识的衔接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英语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做好初高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衔接,是保证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1.注重学生的在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衔接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阶段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都作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熟读通《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对比新《英语课程标准》各年级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发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进入初中和高中,要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的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机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际的活动方式转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初级阶段的阅读水平向较高层次过渡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课文阅读材料为中心,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适当地选择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重视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