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数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数学论文范文1
本文作者:任改霞工作单位: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提高初中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索然无味之感,如中长距离跑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启发教育,培养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有的学生天生好动,活泼开朗;有的娴静不爱动……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说服教育,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进行,必要时协同科任教师或家长来全方面地进行,让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注释,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本身深刻意识到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做保证,就失去了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想具有健康体魄的愿望,教师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技巧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灵活训练,激发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又如在讲授篮球挡拆过人技巧时,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的若干小组,具体如下:2人进攻,1人或2人防守,攻方2人相互配合,1人由前方推进,另1人看准时机上前挡住防守人,待本队队员运球过防守人后,向后撤步接球准备投篮,传球队员迅速向篮下跑动,准备接第二传或抢篮板球。投篮不中或被对方抢断,则攻防位置互换。将此配合融入于游戏中,既提高了运动技能,又激发了学生兴趣。肯定成绩,提升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因人而异,维护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需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总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所在,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实施创新教育第一,体育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创新是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成果为依托,这就要求我们体育专业老师要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同时积极融汇当代体育科学的最新成果;第二,教师是教育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只有在体育教师教育中努力实施创新教育,才会有其培养出体育教师在学习体育工作中的教育创新。因此,教师教育的创新在全面的教育创新中应该领先一步;第三,创新教育是体育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当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的重要因素。3.2.2变更体育教学的观念学校和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延用、改造和变化,使动作方法多样化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内容是老一辈体育工作者实践积累下来的结晶,是对以后教学内容的指引。在延用老一辈成果的同时,对其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内容生活化、生动化,更适合现今学生的需求方向发展。师资力量和学校管理加强加强体育教育学科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发展体育教学的突破口。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注重培养和引进科学带头人。体育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必须切实是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必须具有相关的学术背景。二是加强协作,注重吸收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有益之处。中学的课程改革已不是学科单一化转变那么简单,要求整个体系的转变。在整个洛阳市的初中学校中,各个学校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而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形成集团优势,可以以有关单位作为各个学校的教师凝聚起来,设立中心,加强中学体育老师的纵向联系,体育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科研与大家分享研究讨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科研获得持久的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的培训一体化方针,使教师更加适应现今体育的教学工作。洛阳市的各个学校都应该加大在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量,更新办学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原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树立以素质教学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完善学校在体育场地和体育教学用品与器材方面不足的情况,并对体育场地和器材加强管理工作,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全面的进行。洛阳市各个中学间加强体育工作的沟通,互相学习对方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地方,适时开展些学校间的体育交流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的投入到体育当中去,帮助学生锻炼出一个优秀活泼健康向上的心理。
中考数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解题技能;联想;把握问题实质
每年初中数学会考,一般都把试题分为容易题(基础题),中档题以及难题。近年初中数学会考中,难题一般都占全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强,难题不突破学生是很难取得会考好成绩的。
初中数学会考中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思维要求有一定深度或技巧性较强的题目。2.题意新或解题思路新的题目。3.探究性或开放性的数学题。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无论解那种题型的数学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对定理公式的理解,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初三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但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复习效果才好。
有些老师认为,对全班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那些智力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那些智力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白白浪费时间。其实,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的多年的实践证明,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复习得好,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较大的。对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对学生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不只针对会考,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只有多反思总结,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定相同的。
过去,有些初三毕业班的老师,在会考复习中,找来各地各区的模拟题对学生进行一轮轮的训练,练完讲,讲完练,师生都很辛苦,但效果却不很理想,这是因为这种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题型的针对性都不足。学生没有体现学习的主体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有些老师觉得,会考难题难度大,考试题型新而难以捉摸。对难题的专题复习就是把今年会考难题以及当年各地各区的模拟考试题中的难题讲练一次。这种以题论题的复习也难以使学生解难题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初中数学会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只是笼上几层面纱,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把握它的真面目。程咬金用三道板斧能在战场上取胜,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解题技能,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得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关键是,我们对学生的复习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同时,我们老师的得当的引导,学生训练后的反思总结,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把握各类数学难题的实质――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对难题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对数学难题跟基础知识的联系的把握能力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迅速正确分析出解题思路这一点上,并从中培养学生解题的直觉思维。应当先把难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训练。在课堂上不必每题都要学生详细写出解题过程,一类题目写一两题就行了,其他只要求学生能较快地写出解题思路,回去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我认为可以将初中会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类: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
这类难题,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紧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直到把问题解决。
第二类:综合多个知识点或需要一定解题技巧才能解的难题。
这类难题的教学关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运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一定的解题技巧来解答。
第三类: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难题。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探索性的数学难题,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第四类:新题型(近年全国各地初中会考中才出现的题型)。
中考数学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刘秉忠,《干荷叶》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少时为僧,改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王朝灭金后,刘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归隐武安山。后随名僧海云禅师一同晋见忽必烈,很受器重,遂留在忽必烈身边,赐名秉忠。他参与设计草定国家典章制度,为元朝开国名臣,谥文正。诗文词曲兼擅,有《藏春集》6卷传世。
刘流传至今的小令有十二首,即【南吕·干荷叶】八首,【双调·蟾宫曲】四首。元人散曲不入本集,故此十二首小令首见于《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和前集卷二。《蟾宫曲》的真伪问题后人并无异议,但对于《干荷叶》中的第五至第八首是否为刘所作尚有争议。由于刘秉忠早年有出家为僧的经历,且为元代大臣,故后人对小令的风格、写作时间等提出怀疑。
这八首【干荷叶】最早见于元人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标明为“刘太保”所作,且《阳春白雪》是公认的较为可靠的本子。
对于第三首和第六、七、八首,持否定态度者认为这几首小令风格多市井俚俗之气,恐与刘的经历、人格不符。
【南吕·干荷叶】
其三“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其六“脚而尖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手儿纤,云鬓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欢,直恁风流倩。”
其七“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蘼科,绊倒花抓破。”
其八“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中认为其三和其八两首“始词性质极明,有可能就是当时流传的民谣理歌,至多为秉忠所录而已”,其六和其七“市井气与秉忠人格大相径庭,刘秉忠十七岁出家,入世祖潜邸直至拜官前,一直以僧人身份侍问左右,恐不会有如此之作”[①]。查洪徳也认为“第六至第八首,其所写内容与秉忠人格做派不合,其语言风格也与秉忠语言大异其趣”。[②] 关于这一点,尹红霞《论刘秉忠的学术与文学》[③]中的解释较为中肯:刘乘忠的两首诗,《佳人》“佩兰袭袭生风韵,怀玉温温辟雪寒。别后佳人渺和许,倚楼空咏碧云端”,及《春日效宫体》二首,其二:“婀娜腰肢窈窕娘,云鬓十八斗新妆。曾怜歌舞留香阁,乍学笙萧入洞房。”均有俚歌性质或市井之气。且诗歌既有效仿宫体之作,散曲就亦有可能效仿民间俚曲之作论文范文。另外,关于他的僧人身份,并不能说明他就泯灭了世俗情感,他的诗词已流露了他的丰富情感。又卢冀野的《曲雅》中论曲绝句云:“我意独怜刘太保,藏春二字见平生”,也说明了刘并非心如死灰。
这八首小令前四首显然是一个整体,描画了荷叶在深秋由柄折、根摧、到最终倒枝柯的过程,传达出一种萧疏寂寞的情怀和繁华易逝的人生喟叹。是作为一位参与过大元帝国设计、并且有过归隐经历的政治家,在更高层次所表露的对人生世事的鸟瞰。对于谢真元,聂心蓉所认为的将前四首和第八首看做一个整体,写女子“色衰失宠”(前四首)和“表现了一个求爱女孩子复杂微妙的心理”(第八首)[④],笔者认为不必拘泥于“干荷叶”在元人习语中是“失偶”之意,而将前四首简单地看作女子失宠的哀叹,并忽略了小令中体现的萧疏寂寞之气和传达的繁华易逝之情。且前四首看不出任何民歌气息,是纯粹的文人格调,并非谢和聂所说的“是文人对善用比兴之法的民歌的学习和模仿”、“语言风格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色彩”[⑤]。后三首的确体现了鲜明的民间俚歌风格,且运用了许多民间口语,但将它们看做“依调填辞”为宜,描写了女子风流娇俏的形象和市井俚俗之气。另《阳春白雪》中八首小令的编排顺序也说明了前四首和最后一首不是一个整体,故而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关于争议最大的《干荷叶》第五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现在可见的最早对其提出怀疑是杨慎,《词品》中说“此借腔别咏,后世词例也。然其曲凄恻感慨,千古之寡和也。或云非秉忠作。秉忠助元凶宋,惟恐不早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而复为吊借之辞,其俗所谓斧子斫了手摩挲之类也。”杨是从作品表现的情感来推测的,而非来自版本的证据。现今学者认为非刘所作,原因也多是“此曲是凭吊已灭亡之南宋王朝的,其时秉忠已死”[⑥]。
然而把此曲看作凭吊南宋王朝,是因为将“两度江南梦”理解为南宋的灭亡。历史上在江南(杭州)建都的王朝只有五代的吴越和南宋,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为悼宋之作。实质上恐怕不能将文学创作完全与历史作对应。试看《藏春词》中的一首《木兰花慢》: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笻。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澹澹没孤鸿。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千年事业一朝空,晓闻钟。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归来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尘事休随夜雨,扁舟好待秋风。
这首词为刘所作无疑,但词中“千年事业一朝空”句,恐怕更容易理解为南宋的覆灭,但事实上这只是文人表达世事如过眼云烟的惯用方式而已。由此看来,在未有新的发现之前,依照《阳春白雪》将《干荷叶》八首小令归于刘秉忠名下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
[②]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③]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④]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⑤]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⑥]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中考数学论文范文4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更积极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高三数学的一轮复习,既是巩固旧有知识又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是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常用方式。通过课堂有效的问题设置可以实现提问、思考、答疑、练习、掌握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从教学的双方来说,数学课堂的问题设置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设置了种种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所以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培养了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当然,课堂问题设置绝不是简单的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更不是教师的提问贯穿始终,学生却单纯机械地记录答案,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何让数学教师的问题设置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呢?那就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一、设置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让学生的思考有价值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意启发性。启发性教学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师设计一些能拓宽学生思路,引起丰富联想,开展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为了做到难易适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全班一大片同学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有老师自问自答。从表面上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于教于学两方面都没有什么益处。相反地,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举例)。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彻底消灭数学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假象。
那么,如何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简而言之,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二、设置的问题数量要适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除了遵循启发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是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客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在准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性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凉席,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要求设计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的理解知识点。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白准确。首先,提出的问题的已知判断必须是真的,若是假的,则所提的问题就是不合理的。其次,问题范围大小要适中。一个问题一经提出,就限定了答题范围,若范围不适中,指向不明确,就会使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再次,问题中的概念应是不相容的关系,否则也使人无法找到答案。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这些都是遵循科学性原则所应注意的。
三、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让学生有思考的激情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要做到面向全体,首先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血神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他们攀登的勇气。其次,可以变换训练的方式。不能总是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回答。教师可以指答,学生可以齐答,可以轮流答,可以重复答,可以跳答,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目的都是让全体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
四、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评价,让学生获得思考的快乐
提问中的评价,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要评价好不好。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室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获得,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还有的教师在评议时常常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性评价,这就有可能给提问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做到:
(一) 以表扬为主。
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也许一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未答对,还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如色,而应循循善诱。老师的表扬激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求索的精神动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表扬的内容不一定是答案本身,学生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体态、同学间提醒补充的友爱精神等等,都可以是表扬的内容。
(二) 鼓励求异
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之类的结论。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学生的“另类”答案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
(三)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中考数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我国有关通过情感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巨大影响,实施良好的情感教学策略能显着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效果[1],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能使数学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积极体现。
为了印证已有的研究结论在本地区的适用性,更为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情感教学策略,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现状的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学实际与调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共12个班)564人显示,在学校设置的九门课程中,最喜欢学数学的仅占2916%,认为学习、研究数学有实际用处的占15%,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努力了的占43%,努力学习数学但成绩还是不好的占27%,数学学习上没有努力是因为自我原因不努力的占40%,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影响自我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占78%,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占4713%,认为自己数学课上注意力基本上能集中的占3318%,做数学作业时常感到没劲的占5319%。
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大部分学生(约占60%)数学学习情感特征的现状中往往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价值认识缺乏,数学学习毅力不足,对数学有畏难心理,对数学教师有情感依赖现象等。因此一致认为,了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相关因素,针对当地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些共性,从而对症下药,选择和调整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从情感角度来优化当地数学教学,构建出适应当地学生的情感教学策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突破点。
2实验研究及其结论
2.1实验理论与设计本研究中优化教学的情感策略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以往各教学变量注重或偏重认知因素的状况下力图从情感维度上进行优化,以求情知互促并茂[2]。这里仅以建议的形式提供情感教学各策略的操作思路。以下策略的划分是相对的,仅仅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便于教师本人更好地掌握要领、易于运用。
211匹配认知心理策略基本原理:尽可能的使教学内容成为能匹配学生认知心理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所谓心向,也就是学生学习有关教学内容的意愿,即主观上是否乐意去学。
操作要点:1、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采取相应的形式,巧妙组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富有成就、自我表现的形式选择。
2、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启发、诱导,来改变学生原来的对教学内容与自己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调节学生学习心向的目的。
212超出预期思维策略基本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要点:1、将看上去似乎是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2、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情绪。3、将看上去似乎是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深层内涵,产生欲进一步琢磨、推敲的兴趣情绪。
213发掘文化情感策略基本原理: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品味,寓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于情感化的讲解之中,以赋予其情感色彩,让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或内容背后的历史素材得以尽可能地发掘,利用情感的信号与感染功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有陶冶情操的目的。
操作要点:1、教师本身要不断钻研,塑造自身科学文化素养。2、对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欣赏要有一定的品位。3、要了解和善于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和历史素材。4、要善于通过想象引感,要善于表达情感以引发感染。
214诱发美感情感策略基本原理:是指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提炼,让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悟性情感因素为学生所尽可能地感悟到,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该策略所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认知评价在情绪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操作要点:1、需要教师把自己对该教学内容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向学生表达出来,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2、一些教学内容完全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本身不含显性情感因素,但却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种因素。如和谐的美、对称的美、简洁的美和奇异的美等,在教学中则往往需经教师点拨才能使学生感悟到。3、要帮助学生建立评价美的标准。即启发学生运用诸如和谐、简洁等特定的科学美的特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想象、去判断。
215积极性评价策略基本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性地评价学生课上课下的表现,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德国的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
操作要点:1、对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以学生自己原有的成绩为背景而不是以学生同伴的成绩为背景描述他们现在的成绩,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
2、对那些取得成功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才完成困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则更应该给予表扬,而且在表扬时要注意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暗示将来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注意鼓励他们进行内源性归因。3、当学生的课堂回答基本正确时,固然要予以积极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确时,也应肯定其合理部分,鼓励其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当学生的回答基本错误时,也要肯定其有敢于回答的勇气,并告知如何得到正确答案。
216师生角色转换策略基本原理: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暂时充当“教师”的角色,通过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以达到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感融入的效果。
操作要点:要求教师改变惯常的角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担当“教师”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协助、纠错,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双向的信息交流。
217有张有弛调节策略基本原理: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和调控课堂气氛,使不同的课堂气氛有节奏地交替转换,并与认知活动相对应,从而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丰富和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知情互相促进和交融的效果。
操作要点: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中将一节课的不同认知活动阶段与张弛不一的氛围组合,并在教学中有效把握。随着不同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相应的交替,使学生处在一定的情绪氛围中。在一个课时中安排多种认知形式或活动形式,为每一种不同的认知形式或活动方式设计一种情绪氛围(紧张、好奇、有趣、轻松),教师应有情绪化和感染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出相应的情绪氛围。
2.2被试对象被试对象是德宏民族中学高中一年级172班学生。选择在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171班作为平行班,他们都由笔者执教数学教学。学校在高一新生入学编班时,已作了严格的平均分班工作,各班的情况基本一致。实验班(171班)53人,民族生10人。对比班(172班)51人,民族生13人。
2.3工具(1)教学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上)与第一册(下),教师根据各情感性处理策略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
(2)测试材料认知前测和后测:以实验开始前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前测成绩,实验过程中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后测成绩,比较认知方面的数学成绩变化。两份试卷均由出题组提供,校教科处审定,难度适中,略高于会考水平。课后认知测试题:用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中的《高中15分钟随堂训练》中该小节课测试题。每节实验课后进行认知测试,以观察出策略在该课中对学生的影响。
情感前测和后测:在实验前和实验末分别进行同一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用以比较学生在数学学习情感方面的变化;课后情感问卷调查表:自己设计、编制的,主要用于调查学生情感在教学中受感染的程度和对教学内容的倾向程度。
实验变量:对实验而言起主要制约与影响的变量。自变量:优化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策略。因变量:①学生的认知因素变化,主要是认知学习方面的成绩变化;②学生的情感因素变化,主要是实验期间的情感变化。
2.4处理过程实验周期一学年(200319—200415),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数学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认知方面的要求在两个班上也是一样的,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题、相同的认知和情感测试反馈方式。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班上,教学中运用了情感策略进行教学,而在对照班里,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均不知道正在进行实验。
2.5数据分析和结果用SPPS15统计之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学成绩及格率、数学成绩平均分前测和后测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实验班还出现了滑坡趋势,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及格率方面从相差2148%下降到了812%,平均分从相差2137下降到了6104分。但经过一学年后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提高及格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及格率从相差812%提高到了12148%,平均分从相差6104提高到了7109,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实验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从第6升到第2名,对比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保持第5名。
第三,对平均分差异进行了Z检验。前测平均数差异不显着(Z=-01669,P>0105),而后测平均数差异显着(Z=31203,P<0105),说明该教学实验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方面效果是明显的。
(2)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前后测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前后测.情感教学策略实验,对汉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同样,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前测平均分差异不显着(t=-013445,P>0105),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t=31312,P<0105),说明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实验,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是明显的。
(3)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情感问卷调查表在实验班与对比班分两个时间段发出,第一时间段是2004年9月25日,实验班发出53份(实有人数),收回52份;对比班发出51份(实有人数),共收回51份。第二时间段是2005年5月22日,实验班发出53份(实有人数),收回53份,对比班发出51份(实有人数),收回51份。2.6结论从上述统计的结果分析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发展两大方面。
(1)情感策略对学生认知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验班上运用各种情感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情感处理,一改传统的理科教学的风格,提高了学生认知学习的效果。在认知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认知成绩没有显着差异(Z=-01669,p>0105),但经过9个月的实验教学后,实验班学生在有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比对照班学生好,认知后测的平均分成绩两者相比有显着的差异(Z=31203,p<0105)。
(2)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发展有促进作用情感策略的综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对学生的情感积极发展有促进作用。从情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参见实验结果分析表3],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提高,数学学习信念增强,数学学习情绪能在学习过程中比以往有了良好的体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还有影响作用。(3)情感策略对民族学生的认知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由表3的数据分析统计,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前测的平均分差异不显着(t=-013445,P>0105),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t=313126,P<0105),表明实施情感策略对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建议
(1)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素养。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情感教育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可从情感态度、情感能力、情感品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情感态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简述: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升华魅力。3、刻苦钻研,提高水平。4、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2)要钻研教材,领悟其情感内涵;要能通过研究学生,掌握其情感表现;特别要注意和认知目标和谐统一的情感目标,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教材内在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3)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握住“抓联结点,以激感为动力,启发主动性”这一“维度”。其做法是:在引入新知时,创境激情;在引导学习中,启智动情;在培养习惯时,晓理定情;在渗透思想时,以意示情。
(4)教师自身不良情绪因素的调控: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1调控的方法有:1、理智调节法:理智地对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既看到问题的本身,又看到它发生的原因;既看到其危害性,又看到转化的可能性。2、言语调节法:当激情快要爆发时,通过内部言语加以控制。也可轻声提醒自己:“冷静”、“制怒”。3、注意转移法: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可快速回忆一件愉快的事或转换一下教学活动方式,也可利用请学生读、讲、写之机,赢得控制自己的时间,平息愤怒。4、爱心化解法: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很多事情皆易化解。
(6)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有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的趋势,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体验的机会逐渐减少,学习积极态度也逐渐下降,作为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学习成功体验、保持持久性的情绪注意力。情感教学策略的应用是一种选择的理想教法。
(7)在研究实验中,有些实验课是须花工夫的,课前须做一些必要的教学准备(如道具、画图、分组、学生准备任务等),因课堂时间的限制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各教学因素的权重,应有恰当的安排。
(8)实施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检验与评价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试评价,往往更为可取.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一节课或一阶段数学教学达到的目标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3]。
(9)“以情优教”中的“情”是教师应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教学因素,要据情况“用之有度”。不要为了讨好学生使用此法,结果可能使得其反。有时真诚的消极评价也会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10)现今教育教学方法可谓百花竞放,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信息的多元化,不能以某种固定眼光与教学模式看问题,尤其是对数学教学来说,重要的不是你使用什么手段策略,而是你是否达到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数学内容,是否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影响,是否促使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形成这一目的。
本专业从事教育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数学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汝发1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1数学通报119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