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治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势政治课论文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1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往往会使整堂课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以小品、歌曲、新闻等形式引出教学主题,通常是不错的选择。

2.小组合作,以我为先。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制定了“小组合作、以我为先”的课堂新形式,并制定了小组工作细则和优秀小组的评比标准。这种学习方式让大家倍感兴奋,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主动、积极。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带动其他组员完成任务,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们更上进、更努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不甘落后,争取良好的表现,维护小组利益。

3.赏识激励,增强自信。

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适时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同时也增强了信心与责任感。

4.多彩教学,多元互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小品、歌曲、故事、诗歌、散文等资源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自编小品,放手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使课堂变成了大舞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兴趣这一突破口,使学生在快乐中求知,求知中升华,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理解尊重学生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前提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互信互助,课堂气氛和谐。在平时教学中扮好为学生服务的角色,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敞开心扉,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找到自信。

1.了解学情,把握现状。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这种意识指导下,我采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的工作策略,主动适应学生、强化细节指导,先看态度、再论成绩。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自如发挥,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

2.促膝倾听,心灵沟通。

同样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时,师生之间开诚布公,交流想法,学生向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见解。秉持着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将一些工作细节加以调整,并安排好学习任务和目标,各尽其责。正是在这种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下,学生的学习更加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各项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完成得相当圆满而且屡出新意,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也包括我们的学生在内。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有一份贴心的包容和理解传递给他们的时候,自尊与自信就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并能调动他们的潜能。我们对学生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很可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何乐而不为?

3.换位思考,贴近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并不是对师道尊严的否定,而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案制定得更客观、更可行、更有效,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学有所得。反之,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更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正是对师道尊严的维护和体现。新时期的教师角色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在民主与平等中实现蜕变,成为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三、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必备素质

1.继承传统,利用科技。

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与粉笔的经典组合,依然要继承,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掌握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共同活跃起来,以达到拨天见日的效果。教师要想自如地完成每一个课件,除熟练地操纵电脑外,还要掌握制作和剪辑视频、Flash制作等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2.方法得当,注重创新。

我们在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充实课堂的时候,要注意适时适度的原则,并能根据学生实际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尝试。例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和《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时候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亲身实践并动手制作视频、课件为大家展示讲解。这些崭新的教学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锲而不舍地学习钻研,勇于创新进取。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必须要由原来的专业型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教育者。具备多种能力既能满足个人的教学需求,也能契合学生对课堂形式丰富多彩的渴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与热忱。

四、学习与实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途径

1.掌握理论,加强专业。

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课堂、现代教学艺术等理论的学习,教师的再教育培训等等,无不积极参加。与此同时,教师不但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我们不应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要对知识系统深入地把握,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信息。这些依然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环节,不能轻易抛弃。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摒弃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让教师除注重知识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素质与技能的提高,着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理论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思变、勤于思考,躬身求教。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专业知识更要与时偕行,满足国家和学生的需要。

2.虚心求教,不辍实践。

取百家之长,才能长己之慧。在工作中向同事虚心求教、提高正能量,走出校园学习名校,增长自己的经验阅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论的指导下,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摸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真意激发学生,用真诚帮助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平等、自由、信任、务实的课堂气氛,感觉到教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是自己共同学习探索的伙伴。理论联系实践是教师成长道路上不变的真理。武装好我们的头脑,奋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五、结语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部分大学生缺乏“吸引力”

高职院校虽属于高校系列,但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其他的高校是有实质的差别。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却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计划、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考核标准等。而我们教师的实际教学处理能力有限,及部分教师对高校教学的盲目崇拜与模仿。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深奥、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下,难以内化。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但在一些方面缺乏生活性和时代性,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难以有效的解答;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矛盾。相当一些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呈递减状态。譬如:在教授《毛》课时,沿用了高校侧重理论教学讲授的模式,注重理论的深度、难度的讲解,与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脱节,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再就是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讲授,忽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进行教学,做不到因材施教,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厌学的情况,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一个方面。

二、社会不良行为风气的影响――你讲你的,我信我的

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其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迅猛推动,多种价值观念冲突的情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与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扭曲,形成老师你讲你的,我信我的。

三、网络信息的不准确性影响了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

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然成为网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等汇集,使一些虚假信息隐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中的一个敏感和脆弱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统驭能力还不强,主观控制能力较为薄落,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这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冲击很大,一旦他们不能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进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从而造成道德人格上的缺失。

所以,网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外来思想缺乏“判断力”和“辨别力”。

四、个别教师缺乏人格魅力、职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的榜样作用源自于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调查得知,现有的教师不能以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部分教师教学热情低下,心态冷漠,对社会现实不满,甚至有些人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这些现象,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教师尽管有自己的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不求上进,缺乏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弱项,因此对于思想活跃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代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太“OUT”了,对于社会中的一些情况不了解,闭门造车,对社会不良现象不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和剖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直接地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五、教学方式老化,实践课落不到实处

虽然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其中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但是仍然有一些老师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及缺乏创新的问题。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多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深化和提高,否则这些知识难以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当然,客观条件也不许。

六、考核方式单一、机械化

高职院校的很多模式,就是一个中学的升级版。在绝大部分学校还一直沿用中学一样的考核方式。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相背离。于是就出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怪现象: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窃窃私语,甚至呼呼大睡。考试之前,学生只要死记硬背,把书本上的知识强背一番,就能及格,也就算是完成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任务。这样的考试表面上看学生取得了好的分数成绩,但是实际上其教学效果甚微。学生既不能深刻理解教材知识也不能掌握理论,更不会运用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高分的学生,有可能并不信仰,也有可能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而真正信仰的、道德品质好的学生却并不一定能够获得高分。有的同学几次补考,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思想品德不好。这样的考核导向,一定会抑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七、课程设置边缘化及某些内容本身的不足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的人才为目标,个别的领导及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可有可无,在课程设置上,能挤就挤,逐渐使其边缘化。加之,思想政治课程中内容有脱离实际的情况。教学内容和当前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但是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存在滞后性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实践的发展予以补充和完善。然而在当前的部分教师中,对教学内容仍只是一味灌输,不能把教材内容自然地转化为学生喜爱的、真心接受的、为学生所真切需要的生动知识,这就加剧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认同。

八、学生思想认识的不到位,能动性差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经历了小学、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认知能力。正确的观念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反之,不利于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同学对这门课没有新奇感,导致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体能动性的消失,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愿望变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乏甚至无效。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功利性很强,往往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只要过关就行,即便追求高分的同学也是为了奖学金而学,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了抵触、漠视、逆反的心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现更加艰难。

[参考文献]

刘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学术期刊网.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3

1 在激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3 在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4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高中 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

传统政治课堂教学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说教,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提高等。新课标指导下的生活化课堂需要教师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下更多地进行创新,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政治课实行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1.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

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书本上的一些原理枯燥、空洞、无趣;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相脱节的现象,要将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营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尽量丰富学生现代生活经验,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学方式,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2.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政治科目所包含的不同的主题单元,在数量及内容上实现了政治课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实施中,生活化教学将政治学科的先进性要求与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知识功能与实际功效相统一,既着眼于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在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同时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教给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经济学常识、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理论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实现不同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3.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经济生活告诉学生如何驾驭市场经济,政治生活使学生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化生活使学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主题单元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

二、政治课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生活认识论认为,生活世界最基本的含义是我们个人或团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因此,课堂教学被看成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教学的出发点,从而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2.创设体验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重点。

“生活化课堂”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实景。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的学习中,一位老师创设如下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投资人―老大爷”,“股票专家”,“债券顾问”,“保险顾问”,让学生从这些角色中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一方面不拘泥教材,使知识点高于教材,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整合教学资源,是生活化教学的手段。

全方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育者必须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素材资源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等多种因素,尽量利用学生的身边事、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在多媒体素材展示上,要注意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合理运用,以期收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4.革新评价方式,是生活化教学的亮点。

生活化课堂需要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学习和内化新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课程评价中,不妨将学生的小论文、小调查、课堂讨论等也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例如,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前,可以预先布置一项调查:分小组调查家的周边菜市场的主要商品价格,并通过电视、家长、报刊、网络等途径整理近期肉类和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并撰写成小论文,在班级辟出一角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最终结果将成为学生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灵活多样的生活化作业既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利用校本课程,是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研究。如让学生在教室不定时地收看12点的“午间新闻”、不定时地“新闻调查”;还可以根据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适时举行热点专题讲座,如“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北京奥运专题等。当然,政治老师平时要多听多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关心国事,理解世界形势,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引入新事例,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情景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31.

[4]王恒富.新课程理念下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6).

[5]赵新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导入法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理论修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而抽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感觉很枯燥、抽象和乏味,导致学生对我们政治课不感兴趣,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学得进,我们的高中政治课才能真正起到比较系统地对中学生进行常识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成事之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

在政治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此,选择导语十分重要,导语的内容必须得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形式可多种多样。

例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时,我讲述了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他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脸红耳赤,不敢出声。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出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

所以说,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拓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二、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也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是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一)增加实践活动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

(二)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

中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教育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引用时事政治材料,增加国情和形势教育

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往往需要运用学生感兴趣,又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来说明。而时事政治的材料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地地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从实际生活中悟出哲学道理。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兴趣

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要由在台上唱“独角戏”的演员转为“导演”,安排、布局整台“戏”,教师又好比打仗中的指导员,随时都要做出英明、果断的决策。因为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可能会在学习当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法,如果教师拘泥于标准答案,这样就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了专业知识要过硬以外,还要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文化修养。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如果政治教师具有很广的知识面,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那么,政治课也会变的更具有吸引力,就会培养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改变以往课堂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之向主动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转变。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这当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才能将政治课讲深、讲透,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多媒体白板教学既能图文并茂,又能声像兼备,既有立体感,又有亲切感,既能刺激多种感官,又能增加信息量。多媒体白板教学的最大优点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将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能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不仅强调知识技能,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智力发展得到提高,人文素质也得到有效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是一项高超的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才能使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韩清林《课程与教学论》

河北省教师教育教材

河北人民出版社

[2]旷红艳《新课改下如何讲活政治课》《海南教育》海南出版社

形势政治课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课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如何提高职校政治课教学实效,让职校政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多方面接触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职校政治课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较少,而思想政治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等。如果不接触学生,不深入了解学生,又怎能做到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问题呢?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的那种只靠上课接触学生为平时经常接触学生,变过去的“守门诊”为“上门服务”。比如,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操场走一走,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等等。从而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素材。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老师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他们的视野,积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更加发奋学习。

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作学生的领路人

现在的学生思维是扩(发)散的,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亚于教师。如果政治老师不看书,不看报,那只能是学生所说的“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教给我们”的那一类教师了,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了。真正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创设乐学环境,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在这里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政治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从中吸收知识的营养,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付之于行动。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开放式教学首先是指思想政治课应当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必要的经费,相应的安全保障等等。根据目前职校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可以采用辩论课、讨论课、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式,这样可使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可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时,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常规教法,由于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会厌烦“说教”,抵触心理会较大。可以先用两个课时讲述理论,第三个课时就以“发展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道德的沦落”为辩题开展了一堂辩论课。在辩论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辩论课开展之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再要求多开几次这样的课,认为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四、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