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1

问题之一,管理体制不顺

《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98]7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3]78号,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开发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管委会可自行设置内部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从调查调研情况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省政府的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原批准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中,15家开发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实行了政区合一,体制和机制基本沿袭了政府的管理办法。其余48家实行独立管委会的开发区中,21家没有自行设置内部机构的权力,工作机构由上级单位或部门委派,管委会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所在地政府雷同,开发区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职能,管理成本提高,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新核准设立的82家开发区中,9家没有设立开发机构,21家仅设立临时开发办公室,从不同部门抽调3-5人,难以承担开发区的建设任务。从145家省级开发区的调查问卷中反映,68家开发区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103家没有内部中层干部任免权,中层干部由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选派,111家没有自主用人调配权,需要的管理人员由当地人事部门调配。

问题之二,职能权限不到位

《办法》和《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出口业务等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审批;负责组织实施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进行区内土地的规划、开发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2003年开发区清理整顿以前,大多数所在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将这些权限赋予开发区管委会,随着清理整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行业实行垂直管理,开发区本身又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致使许多管理权限不到位。在14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调查中,128家开发区没有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职能,133家开发区不能办理项目环境评价手续,115家开发区不能办理土地征用和规划手续。开发区普遍反映,一是原来拥有的部分管理权限上收到市、县有关部门。如项目建设规划证书发放权,2003年以前,大多数原批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都由管委会发放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目前在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一书两证”,80%以上的开发区需要到当地建设局或规划局办理。如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权,2003年以前大中专毕业生进区工作,许多开发区可以自行确定,而现在绝大多数须报所在地人事局审批。类似这样的权力上收问题还有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年检、两类企业认证等管理权限。二是应下放给开发区而至今未到位的权限。如有限责任公司审批权、注册地址在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机电产品进口审批权、建设工程招标管理权、房屋产属证书发放权、区域环境评价等,90%以上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需要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批或转报。三是到位不彻底的管理权限。突出存在的问题是中间环节多,审批效率低,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审批权、粮食、棉花、植物油、矿砂等原材料进口许可证发放权、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等,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查后转报省里,特别是设在县市区的省级开发区,需要经过县、市两级政府部门审查。许多开发区设立的“一条龙”服务大厅,不少已成为政府部门收文窗口,无形中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快捷优势已经丧失,办事效率甚至比区外还低。

问题之三,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意见》规定,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的财政、税收等管理工作;搞活园区管理人员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实行企业化工资分配制度,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建立管委会主任奖励基金制度,每年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奖励资金,由管委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但在145家省级开发区调查中,财政体制管理方面,92家开发区没有设立财政体系或职能上收,尽管许多已经进入“收获”时期,但是区内财政收入全额上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完全由所在地政府安排。在其余设立财政体系的53家开发区中,只有39家开发区成立了资产运营机构,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区内资源,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人员收入分配方面,所有开发区都没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的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当地人事部门核定的标准发放,只有极少数开发区建立了管委会主任资金奖励制度。这种分配机制,短时期内可能对开发区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下去,肯定对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对新核准设立的处于创业初期的开发区,“5+2(一周)”、“白+黑(一天)”的工作时间和不成比例的劳动报酬,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阻力。

尽管开发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以上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是各地建设发展开发区的信心没有动摇,决心没有改变。建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国际化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集中区、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区,不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给予开发区高效运作、快速发展的能力。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发区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文化层次高、外语水平高、技术知识丰富和懂经营、熟悉国际经贸业务的综合素质,才能担负起开发区对外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健康发展的重任。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开发区的组织领导和政策的决策、执行者,更要具备这些能力。建议省有关部门对全省开发区班子建设、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管理进行调研,提出加强开发区领导班子和机构建设的具体意见。参照江苏省的做法,制定考核标准,对经济发展快、拉动作用强、集约利用资源高、循环经济效果好的省级开发区,提高管委会主要领导的行政待遇,增强管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在控制编制和机构总量的前提下,赋予开发区管委会设立内部机构的自和中层及以下管理干部的任免、使用权,开发区自行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和向社会招聘的管理人员报当地组织或人事部门备案。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2

区开发区总公司

十七年来,开发区先后进行了两期共1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目前开发区的土地存量已经很少,可出让地块大都是一些零散地块,根本无法承接大规模、高质量的投资。为加快__新城建设,拓展__开发区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开发三期。

经全面回顾梳理,我们认为,开发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开发模式和开发思路经历了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其中,一期“滚动式”开发,总思路为“着眼长远,适当超前,综合起步,滚动开发”;二期“整体式”开发,总思路是“超前建设,全面接轨,聚集优势,持续发展”。在开发区总公司历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__开发区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引资超过300亿元,引进企业70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五大主导产业,税收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吸纳直接就业近6万人,成为全区经济的龙头和主发动机。但同时开发区也存在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两期开发建设都走在了周边开发区的前面,并取得了比较优势,而当前各开发区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我们也应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主动转变思路,继续谋求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二是前两期开发建设中的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三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开发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还不强。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三期开发建设中予以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__开发区又走到了发展的新起点,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三期规划和开发建设。三期位于__新城的西北部,规划总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占地13.5平方公里,将建成为京津之间重要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聚集地;功能服务及居住区占地17.8平方公里,将为新城和开发区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三期开发需搬迁徐官屯街道和东蒲洼街道的16个行政村,共5691户,17794口人,企业94个。

通过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要使__开发区取得竞争优势,使宝贵资源在近期、远期都能获得最大收益,就必须在三期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创新发展思路。首先,必须确定好三期的产业发展特色,以特色求发展,避免与周边开发区的恶性竞争。多年来,以众多开发区为主要支撑节点的京津制造业聚集区已经形成,项目主动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形势下,一方面各开发区之间基础设施和功能环境建设水平差距缩小,招商竞争特别是对优质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各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差异日渐显现,区域内大的产业分工格局下大形成,特色产业区发展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在三期开发建设中,我们必须先明确三期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并据此确定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功能定位。第二,在规划和建设中强化对特定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其量身定做环境,使每一分投入都发挥其最大效益。第三,在招商中加强“精细化营销”。即以打造特定产业高地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龙头,以高门槛筛选出高质量项目,确保产业竞争力。第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要理顺现有产业、企业与下步要发展产业的关系,做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要理顺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提高投入的科学性、实效性;要理顺企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培养的关系,提供工作、生活、学习、休闲等功能完善的环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发展的原动力。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把__开发区三期的发展模式定为“模块式”,总思路是“突出特色,明确功能,抢占高点,科学发展”。三期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重点区域,即三个功能各异的模块:

1、三期(西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三期西区北至龙凤新河,南至福源道,东至南东路,西至高王路,总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将主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包括装备制造、环保节能产品等。

西区规划思路:一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依托开发区的产业用地,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均衡,促进建设和谐有序发展,带动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有重点的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三是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西区开发建设目标:突出一个“转”字,即突破工业区的一般定式,实现由高技术产业装备园区向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型,由生产基地向生产与服务并重型的城区转变,由引进技术向内生技术型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化。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继续在规划建设、综合配套功能等方面引领__新城发展。

西区规划六个产业园区:起步区为综合产业园区;依据主导产业划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产业园;为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设立新型产业园,使规划保有一定弹性。

西区近期开发建设计划:20__年底前完成土地征转工作,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开发步骤,20__年3月底前确定2.4平方公里起步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并完成主要基础设施的专业施工设计,4月底前进场施工,上半年具备土地出让条件。年内完成起步区内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电力线缆铺设架空以及路灯安装等工程,以及供热站点和管网建设。2、三期(北区)——高端物流服务功能区

三期北区北至龙凤新河,南至京津塘高速公路,东至103国道,总规划面积为5.4平方公里。北区由物流区和高等教育及科技研发区两部分组成,规划范围以翠亨路为界,东侧为国际保税物流区,西侧为高等教育及科技研发区。

其中,物流区的产业定位为保税物流和特色物流,将以现有公共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起步,滚动发展保税物流业务,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物流服务,建成立足天津、服务京冀、辐射环渤海的综合商贸物流基地。物流区规划五个区域,其中保税物流区主要用于开展保税仓储、国际配送、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业务,使其具备口岸功能;普通物流区为综合性的普能货物商贸物流节点,在功能上是保税商贸物流的有益补充;出口加工区用于进行符合海关规定的分拨、包装等简单增值加工;商务服务区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综合办公区主要设置政府职能部门、海关、“三检”等管理机构联合办公场所。

高等教育区引进建设一所综合类大学和一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就近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教育服务支撑。区域内将主要建设教学楼、行政楼、实验室、科研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会堂、体育场馆、产学研应用实习基地、校董及专家办公楼和住宿楼、学生宿舍楼、餐饮综合楼、综合体育馆、医疗保健楼等功能设施。

北区近期开发建设计划:20__年底前完成土地征转工作,20__年3月底基础设施前进场施工,年内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3、软体区——生产型服务业功能区

软体区位于现有一、二期之间,北至广源道,南至福源道,东至泉旺北路,西至翠亨路,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为保证软体区规划的质量,我们先后调研了北京总部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华中科技大创新科学园等类似园区。在深入研究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确定了软体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及具体发展职能。要将软体区建成全区产业基地的服务中心——成为__高端产业的核心区域,成为集高新技术研发、金融服务、软件信息咨询、服务外包产业、专家公寓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软体园区,未来发展成为京津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科技软体园。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7;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现行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到目前为止,中央政府共出台了27项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性文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

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扩大受惠企业范围;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的印花税;提高小微企业税收免征额和扣除额等。

(二)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

与小微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技术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持创业投资、鼓励就业等方面。例如:技术研发方面,对小微型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相关活动减征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优惠税率执行企业所得税;节能减排方面,小型微型企业从事节能减排和环保生产的,给予在一定年限期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融资方面,减免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等。

二、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面逐步扩大,企业税收压力相对缓解

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辖区共有小微企业269户,同比增加54户,占所辖管户总数的53.1%,税收优惠覆盖面达到92%。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从事批发零售,兼有少量小型加工业。近年,国家密集出台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帮扶开发区小微企业度过了经营困难时期,也带动了新的小微企业的创立。

(二)小微企业减免税额对总体税收的影响微乎其微

2015年度开发区国税部门共计为小微企业减免各项税收36万元,占本年度全局税收收入的0.37%,占本年度累计减免税额的0.4%;2016年1-6月共计为小微企业减免各项税收46万元,仅仅占上半年全局税收收入的0.34%。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小微企业减免的税额对本地区税收收入的影响较小,企业本身规模小,多数是零负申报,小微企业政策优惠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有限

2015年度开发区国税部门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11万元,企业所得税25万元,2016年1-6月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21万元,企业所得税25万元,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额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从优惠额度分析,微薄的减税政策,相对于企业高额的融资成本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从企业规模来分析,大型企业的利润总体较高,小微企业的利润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对优惠政策的享受可能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政策的执行层面分析,小微企业在接收到优惠政策时,如果衡量政策成本大于政策受益,通常会主动放弃税收政策优惠。

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困境

(一)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

现行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还未形成体系,仅仅是在既有的税收制度框架下的追加补偿条款,其中既涉及增值税、所得税等各个税种的应税核定和计征手续,还关联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技术研发等问题,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关联性。并且相关政策文件的法律层级较低,针对小微企业税收的单独统一立法尚未出台,更加剧了现行政策的碎片化。

(二)税收优惠力度较弱,优惠面偏窄

小微企业优惠额度还不够大,政策扶持作用不明显。例如财税〔2015〕34号文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减免税额的绝对数较小,只能起到一定的救济作用,相对于高额的融资成本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且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部分税收政策门槛较高,有很强的行业和技术限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因提交资料和审批环节繁杂,申请热情也不高。例如,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限定标准较高,对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来说都“望尘莫及”,因此政策帮扶作用并不明显。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4

一、我区山野菜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山野菜分布情况

乌伊岭区(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麓,国铁汤林线终端。总面积308.127公顷,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据资源部门统计,我区林下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 多种,其中山野菜62种。山野菜主要生长在山野荒坡、林缘灌丛、田头地旁、沟溪草地,分布广泛。

(二)山野菜种类

资料表明我区共有25科62个品种的嫩芽、茎、叶、块根可供人食用。主要有蕨菜、猴腿菜、黄瓜香、蛰麻子、酸不溜、灰菜、猪毛菜、刺五加、刺龙芽、水芹、小叶芹、老山芹、叶沙参、轮叶党参(白蟒肉)、桔梗、柳蒿芽、老牛错、刺儿菜,山莴苣、燕尾子、苣卖菜、蒲公英、鸭跖草、小根蒜、山葱、山韭菜、黄花菜等。

(三)已经开发利用的山野菜主要品种

目前我区开发利用的主要有蕨菜、山葱、刺五加等品种,2015年蕨菜采收量 750吨,山葱采收量1280吨,刺五加叶50 吨,据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和伊春林管局资源局调查,我市在62种山野菜资源中被人们普遍利用的只有不到10种,现已开发利用的几种山野菜可食用部分总储量就达84万多吨。

二、山野菜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一)蕨菜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我区蕨菜散布在全区各个林场低丘山头,集中盛产区以克林、英雄岭、长青、比邻的嘉荫沪嘉乡、逊克县宝山乡为主,据调查统计全区蕨菜加工的企业只有小兴安岭食用菌厂一家,其余都是临时外来企业小作坊有近10家,主要以晒干品和腌制加工为主,然后通过山东、大连、沈阳、延吉等地商出口到韩国等国家。我区蕨菜采集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集、加工、生产过程有一个多月。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鲜蕨菜立即送往收购点,直接换取现金,不愁销路,2015年全区采摘下来的鲜蕨是1150吨左右,仅占鲜蕨产量的1/3,我区有大约200多人从事腌渍和晾晒工作,所以从事加工鲜蕨的劳动力总收入为近50万元。

(二)山葱的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山葱生长在全区各个林场低丘山头,采摘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一个劳动力每天最多可采200多斤,每天大约收购山葱3吨左右,据伊春政府网站报道,2015年1-6月份,伊春办事处检验检疫出口韩国盐浸山葱6批,重量191.8吨,货值34.5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181.2%,202.6%。作为绿色、健康的伊春山特产品,山葱经过几年的采集、加工,质量安全稳定得到韩国市场认可,出口量连年上升。

(三)刺五加叶的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刺五加生长在向阳山坡上,在我区分布较广,各个林场(所)施业区内均有分布,其中连片的储量较多的是移山林场和林海林场,刺五加叶的年采摘量年在500吨左右,现在我区刺五加叶除了部分经过挑选包装成鲜食产品出售外,大部分经炒制成五加参茶叶。区内现有五加参茶叶加工厂一个,年加工五加参茶 5吨。每年从事刺五加叶采集、加工的人数近五百多人。

(四)老山芹、蒲公英、柳蒿芽、燕子尾、黄瓜香、蛰麻子在我区产量虽很大,但多数停留在百姓的餐桌上,少量在自由市场上有交易,自给自足,下游加工产品基本没有。

三、我区山野菜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山野菜资源丰富,品种质量好。山野菜是季节性产品,年年可以反复采摘,我区大部分的山上均有山野菜,并且质量高,无任何污染,口感好。

(二)销售渠道畅通,市场行情看好。我区山野菜都是直接卖给外来的收购者,少数经过加工出口后,在韩国市场获得一致好评。

(三)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以2013年的数字来看,年采摘2000多吨,只占储量的很小一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四、发展山野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区政府主导下做好山野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山野菜产业是我市在经济转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替代产业,是具有林区特色的标志性产业。我区应把山野菜产业确立为将来长久发展的产业,提高至战略高度,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统筹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思路,产业发展的一切行为,必须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区的土地、林地资源,搞好开发利用。

(二)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优势。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企业诚信、质量安全的标志,拥有知名品牌,就能占领市场。因此我区在发展山野菜产业时,要特别注重“绿色、天然、健康”品牌的创建和推广,积极主动的迎合现代人崇尚绿色、追求健康的心态,大力推动地方特色品牌战略。

(三)扩大产业规模,做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全产业链的重任。目前,我区山野菜产业下游的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起点低、综合能力弱,缺乏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优势。因此,区委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信贷、税收、用地、用房等发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几个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山野菜加工企业,使之充分发挥技术、设备、资金、销售等优势,逐步做大做强,带动整个山野菜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科技含量,做好产业的科技支撑,用科技推动资源优势的加速转化。

产业发展的好坏,科技含量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支撑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山野菜的精深加工,是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主要方式,是改变山野菜产业粗放式生产经营的有效手段。不断调整经营思路,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注重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加工新工艺的研究应用,不断开发新项目和新品种。依靠科研院校的科技力量,在产、学、研方面围绕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提质增效上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五)鼓励尝试大规模种植山野菜。

山野菜种植较常规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明显,伊春区东升农场种植蒲公英和柳蒿芽就非常成功,友好区开展的蕨类植物培育种植也取得成功,我区也有多年少量种植蒲公英和老山芹的历史。温室或大棚栽培蒲公英每平方米可产蒲公英4公斤左右,亩产可达2400公斤以上,一冬可生产三茬,价格卖到10-30元/公斤,亩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柳蒿芽、老山芹房前屋后、温室大棚都可以栽培,且好管理,每平方米可产2.5公斤左右,亩产达2000公斤,而且种植一次永远不用再种,如果冬春季节在大棚温室里种植,能卖到18-40元/公斤,亩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这样就解决了山野菜是季节性食品,平衡上市时间,成为反季节食品,效益更加可观,能有力的促进我区职工群众脱贫及林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六)成立山野菜产业协会。

通过协会组织,规范、协调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行为自律和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帮助,一致对外的发展模式,共同争取产业效益最大化。协会要顾全大局,善于协调关系,团结行业人员,提高协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凝聚力。确保山野菜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山野菜交易的公开、公正,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此推动我区山野菜产业的有序发展。

(七)拓宽销售渠道,推广电商营销方式。

电商时代,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我区的山野菜产业,除了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原有的销售渠道外,应加快建立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和实体连锁销售服务平台。

(八)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5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4月4日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经开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与百姓民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经开区破解“三农”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指明了方向。曹臣同志作为二道区人大代表、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社会发展局局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的各项决议,求真务实,创新工作,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积极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了“三农”工作的新突破,计生、卫生、民政及“创城”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构建稳定和谐经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少数自理口粮户多次集体访、越级访和进京访,特别在撤村建居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要求享受村集体组织成员待遇。因为上级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文件精神指导,面对这种情况,他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自理口粮户进行摸底调查,分析类型及就业情况,切实掌握自理口粮户的实际困难,积极查找相关政策法律依据,提出了《关于妥善处理自理口粮上访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及时出台了《关于妥善处理撤制村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所涉及的自理口粮户问题的意见》,着重帮助其解决户籍问题和就业问题,各项措施得到了全面落实。同时,从解决自理口粮户实际困难入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经开区,哪里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曹臣的身影,哪里群众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曹臣的办公室。他常说: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我神圣的职责。由于经开区建区较早,城市进程较快,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三农”工作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生活和就业问题反映强烈。而且经开区的撤村建居工作是全省首家开展,是全市第一个试点单位,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已经成为经开区发展中的棘手问题。2005年末,按照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指示精神,曹臣同志带领同志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认识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一揽子”解决农民问题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破解经开区“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他的主持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开区相继完成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开和谐发展》等八篇调研报告;起草并制定了《经开区关于“一揽子”解决农民问题的工作方案》、《经开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转非人员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社区(村)调整工作意见》、《关于撤村建居的工作意见》、《经开区关于村级(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被征地群众获得了城市市民的待遇。在组织实施四个试点村的撤村建居工作中,他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对37790万元的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妥善处置,保证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流失,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开发区调研报告范文6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环保局个人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XX年,在局党组的领导,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我处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及实施

制定了XX年局系统各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细则,并指导局系统各部门、单位制定责任制目标分解方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执法人员,保证了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并于半年对局属单位、各区、县(市)环保局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进行了通报。

二、立法协调工作

协助市人大开展了《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提报了该《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条例》已经于5月16日公布并实施。起草并提报了《哈尔滨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草拟稿,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开展了立法调研。该《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哈尔滨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年内可公布。

加强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25件立法项目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

针对基层提出的法律问题,分别向省局、市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提报请示,并及时向区局和基层单位转发,对基层单位在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给予指导。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1、年初制发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关规定》,对处罚案件办理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指导和规范全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为了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机制,与监察室等部门联合起草并实施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预防和查处环境执法人员违法执法、作为不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结合“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制定了《环境违法案件移送转办规定》,

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1、加大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力度

配合省、市人大组织开展了以水资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和呼兰、双城等重点区、县(市)所属开发区进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组织了两次专项执法检查。

2、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重点检查了我局驻市行政审批大厅工作窗口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管理中心在实施许可的过程中,执行许可公示、监督检查、许可听证等相关制度以及使用行政许可文书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许可文书填写不规范、检查监督文书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3、严格行政处罚案件审查

审核局系统各执法单位提报的一般程序处罚案件83件,对其中12存在证据不充分、执法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的案件,退回办案部门重新办理。对部分案件存在处罚畸轻畸重、量裁不当等问题,经与办案部门沟通后,按局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另外,对立案后,要求销案、变更处罚额度等问题严格把关,计划明年完善相关处罚变更审查程序。

4、积极协调市、区法院,推进强制执行工作进展

为了给一线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与市法院、道理区及新成立的松北区法院沟通协调,取得支持。今年向法院共申请强制执行立案22件,其中已执行到位7件,执行金额7.5万元;以往立案的案件执行到位5件,执行金额4.2万元。

五、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的应诉工作

依法办理了3件行政复议、1件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一件行政投诉案件。依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3起复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对相关区环保局行政审批中乱作为或不作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分别做出了不予受理、终止复议和复议维持的复议决定。对于哈尔滨市阳光数码影像中心因不服我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出的行政复议,已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环保局提交了答辩书,省局已做出复议维持的决定。

六、环境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开展了对新修订的《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宣贯工作。邀请市人大法工室对《条例》进行了讲解和现场答疑。

认真做好环境法律咨询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全年共受理来自社会各界和基层环保部门的各类环境法律咨询300余件次,每一件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回复,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七、做好政研和调研综合工作,为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服务

1、完成了XX年市委、市政府、局重点调研课题的申报及分解落实工作。

2、完成了XX年度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筛选整理并开展了调研报告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37篇。

3、完成进行了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推荐工作,共向省局推荐14篇,并对5篇调研报告修改后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

4、参与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法制调研工作,完成了王世华市长布置的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6项重点调研课题的协调工作。

5、完成了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在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并与农垦总局环保局就环境管理问题进行了协调和对话。

八、创新性工作

1、针对集中式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实际,今年采取了按需施训方式,上门开展培训。培训采取典型案例讲解、执法人员疑难问题问答的互动方式,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对提高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受到基层环保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2、针对执法薄弱区域重点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