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感悟亲情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1
亲情,永恒的主题,千百年诉说着感人的话题。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此近的距离。
从小到大,一直是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长大了,很少和母亲一起出门,那天去外婆家,马路上的指示灯坏了,母亲习惯性的拉起我的手,我被这突如其来般的这双手吓了一跳,下意识的甩开,母亲显得很是窘迫,但还是以命令的口气告诉我:“注意车!”过了马路,回想起刚才的一幕,有些惭愧。想起那双牵着我的手,冰冰的,粗糙的,岁月将每一年的时光如树的年轮般,一道道印记在母亲的手上。
想起那双手,就想起了很多事——小时候,也是这双手,当然是比现在细腻的的手,每天拉着我,来回于家和幼儿园之间。每天下午放学,车辆尤其多。母亲会便拉着我,边细细叮嘱我:注意来往车辆,不可以一个人过马路……那时候,妈妈的手就是我的依靠,拉着这双手,心里也就踏实了。长大了,这双手也变了。可是我却怪癖了,当被妈妈牵着过马路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甚至有些不安。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2
如果我是绿叶,亲情就是供我源源不断养分的枝干;如果我是帆船,亲情就是那推我不断前进直到胜利彼岸的劲风;如果我是夜行者,亲情就是那照我寻找方向的北斗。
亮白的灯光照在课本上。十点了,我仍然埋头在题海,心情愈加烦燥,突然把笔往桌上一扔。妈妈听见动静,走了进来问:“怎么了?”“烦!”我用手捂住了脸,深深地叹了口气。妈妈静静地看着我说:“烦了就不写了,洗洗睡吧!”“不行!”我跺了一下脚,“如果不好好复习,考试别人超过我了!”妈妈摸了一下我的头,说“你是个好强的孩子,但要劳逸结合。”说完拉起我的手,说:“来,妈妈陪你去阳台转转。”打开窗,深吸一口沁凉的空气,麻木的头脑轻松了不少。妈妈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暖暖的感觉从手心传到我的内心,烦躁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焦烦苦恼时,有妈妈的陪伴,神清气爽。
“妈,以后我不想参加长跑比赛了。”一进门,我气呼呼地和妈妈说,“妈妈你看!”我挽起裤腿,露出磕得红彤彤的膝盖。妈妈蹲下身子,用心疼的眼神打量了半天,跑到屋里拿来芦荟膏,小心翼翼地涂抹在膝盖上,温柔地说:“这次摔伤是不是长时间没锻炼,跑起来腿发软,以后还要坚持锻炼啊!”听着妈妈的叮嘱,享受着妈妈手指留在皮肤上的温暖,心中涌起热流。
受伤疼痛时,有妈妈的抚慰,温暖心房。
妈妈,我迷茫无措时,是你那严厉的声音,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狂傲自负时,是你那响亮的呵斥,修正了我人生的道路;心浮虚荣时,你那犀利警醒的眼神,安抚了我狂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妈妈,是您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3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4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读课文;尝试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91-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此言不虚,且不说学生写好作文将来可以会大大便利就业,为自己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就是现在的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也为作文尖子生敞开大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考试题量增大,对写作功底提出更高要求。有人说“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状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陈旧,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要教师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主要依托所学课文,从课文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在此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来谈谈我的尝试。在《背影》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最关心你的人是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他们那么关心你,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女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集中表现父爱之深?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语句,边有所思考。经过一阵自由发言,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这是一段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感人情景,细针密缕地勾绘出他行动艰难的“背影”,字里行间充溢着他对儿子的舔犊之情。“蹒跚”反映他的肥胖体衰,步履艰难。“探”显出下去时的不利索。接着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他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他爬上月台的艰难。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同学们意识到:生活中要用心观察人物的行为,抓住其形象特征,找到其典型的动作细节,写出其鲜明个性。最忌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第三个环节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二、三自然段当律师,“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些句子,于淡淡的描述中,勾勒出家中光景的惨淡,为下文描“背影”渲染气氛,也为让读者去体会生活如此不如意之时那份父爱的深沉、细腻做下了铺垫……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就是运用的辅的表达技巧的段落。如: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悬念对比、抑扬手法、正侧互衬等)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个环节是“品读全文解构亲情”。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接着鼓励同学们说:瞧,经过大家这么一辩护,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保留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各部分内容是通过“背影”这个细节联系起来的。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便弄得很明白了。
第五个环节是写亲情。明确了学习的东西,结合此时同学们胸中涌动的亲情,我让同学们进行课堂小练笔:选择你的亲人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件小事、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感受亲情,抒写亲情!通过此环节的设置,同学们把心中的情和课上学到的小知识相结合,在抒写亲情中,感情得到熏陶和提升,更好地实现了这节课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感受生活,通过写作反映生活,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那么写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哪些东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学习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学习本文一见钟情的细节;学习本文一挥而就的白描;学习本文一唱三叹的结尾,结尾要余音缭绕,耐人深思,可以采用抒情结尾,议论结尾,叙述结尾,做到首尾呼应。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5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主体,培养个性。
作文教学素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每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大多数作文教学都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又如何结尾等等。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像力严重受到了压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
一、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我的一些做法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学会观察。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亮子和一个瞎子同时爬楼梯,爬到顶层时瞎子能说出楼梯的级数,而亮子不能。要说亮子看得见,应该能说出来,为什么又说不出来呢?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心观察,一个是无心观察。常言说:万事留心皆学问。一开始,学生可能想观察,但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这时,老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事物。如观察一朵花,可让学生先看花的形状、姿态,再看花的颜色,然后用手摸一摸感受花的质地,最后用鼻子嗅一嗅体会花的香味,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比较比较这花与其它花有什么不同。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还不一定形成能力,因为他还不一定形成习惯,只有让观察方法变成一种观察习惯才能转化为一种能力。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实践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听乐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设计想象擂台赛,如根据“雨天、网吧、羽毛”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 笔者曾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过作文课,题目是《亲情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围绕此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然后又让学生听歌曲《为了谁》,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学生通过想象两个歌曲的画面,很快就理解了本次作文应写的内容:本次作文既可以是小家庭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故事,既可以是真实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虚拟的亲情故事。之所以这样设计作文教学内容,是因为初一的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很有可能把思维停留在“小家庭”的故事范围内,而只写小家庭的亲情故事就会落入俗套,当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闸门时,学生就会从聚合俗旧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自然在作文中就会其乐融融,创作出奇篇佳作来。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为作文汲取源头活水
常见有这样的现象:命题作文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倾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选写学生能够作的题目给学生习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唤醒其沉睡的心灵呢?
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另外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 的内在价值。比如以“平常的一天”为话题写作,有位学生正有感于初三生活的枯燥,母亲的絮叨,却因母亲买回的一盆水仙花在书桌上吐香而发现:生活本身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的绚丽多彩。
三、张扬学生个性,为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
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象变了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为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如本学期我大力倡导自由写作、凸现个性,学生积极性很高。如有位学生在《我看唐玄宗》一文中用对话的形式,从容不忙的评说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在那一页发黄的史书中,我看到了你,唐玄宗。你知道吗,你是继武则天之后最出名的唐朝皇帝,是你让唐朝兴旺,并使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因此有了“开元盛世”之称;但也是你,让唐朝逐渐衰败,走向灭亡,成为唐朝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分水岭。
感悟亲情作文范文6
关键词:生活作文 体验 内化 升华
我校“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是通过引导学生“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通过走进生活,感悟体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空泛的突出问题,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自由放飞心灵,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在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表达生活”的基础上,突出“感悟体验”,能真实、清晰、富有情感地表达生活,表达自我,同时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的实践研究。
以师者的感化来引导体验,以生活域界的宽泛来促进体验,以言意情智的深化来凸显体验,以师生交互的升华来提升体验,应该是涵化教育的理念引领下新一轮“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目标得以实现的理想措施之一。
一、以师者的感化来引导体验
1.梳理生活,确立主题
人们的写作都是有目的的,或是为了传播思想启示世人,或是为了表达自我愉悦身心,总之不同的写作目的将产生不同的写作成果。我们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共同研讨确定写作专题。专题的确定可依照以下原则:一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写作重点。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深层次地思考。
2.整合问题,制订计划
选择好专题之后采用叙述、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写作的专题提出来。然后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或在全班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专题进行分析,筛选出主要问题,教师制订出本学期的写作活动计划。
二、以生活域界的宽泛来促进体验
1.积极创设活动,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直接体验
在进行体验作文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作文提供“活水源头”。
第一,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精心设计绘画、实验、制作、操练、表演、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引导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加强观察、认真体验,用简略的文字加以记录,然后综合成文。
第二,在群体交往生活中体验。学生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同伴、老师、社会成人等交往的活动体验,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描述和人际交往活动的素材。
第三,在家庭亲情生活中体验。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设计家庭生活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我校曾开展过“为妈妈洗脚”等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后,写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
第四,在社区实践生活中体验。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以参观、劳动、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校一年一届的“生命践旅”活动在让学生感受自然魅力,磨练意志的同时,体验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积淀了丰富的情愫。
2.引导学生阅读,诱发学生间接体验
在阅读中,我们感悟了人生的真善美,认识了人间的假丑恶;我们体验了人生酸甜苦辣,阅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满足,一种喜悦,一种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习得各种文章图式和写作技法。”可见,阅读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把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以读导写,以读促写。”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要通过别人的文本来解释写作的规则,并要不失时机的联系到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指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和类似的范文进行比较,从而加深体验的深度,这样表达出来的语言才能更铿锵有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定期布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和写作,这样在交流的同时既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再体验也能对别人的体验进行反思。
三、以言意情智的深化来凸显体验
1.感悟动情
体验作文“返璞归真”的根本也就在于学生能否用心观察、用情体验。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多一份心思、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2.酣畅表达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说是写的前奏,是从体验到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体验是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的源泉。教学过程中,依托“说”一次次拨动了学生的情感涟漪,推动他们心中的情感波澜,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淀丰厚起来。在交流时,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看。他们体验的表达不仅是把意思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感染了别人,从而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学生亲身体验了一回,此时仿佛又置身于事中。因为是亲历的事,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感。
四、以师生交互的升华来提升体验
现代课程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信息传递不仅是多向的,更强调信息主体的交互反应。涵化教育理念昭示的是,言语活动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在场”。由于“在场”,活动中主体在缄默和有形有声的交互中咀嚼溶化已经历与生成的体验,使得涵化的品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