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1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17
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
蜿蜒曲折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浪淘沙
想象:银河
牵牛织女家
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
啼莺
绿树
红花
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之景
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
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
院外:一水
两山
田园美景
恬淡心情
护田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2
一、改变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加之古诗的语言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因此传统的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陈旧和保守,教师总是习惯做“加法”,不懂得做“减法”,唯恐讲得少、讲不透,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而事实上,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古诗教学的定位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处在起始阶段,喜欢游戏、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而六、七岁又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节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古诗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诵诗,学生的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中就把诗歌背了下来。虽然他们现在还可能不太明白诗歌的精妙之处,但大量的经典诗文积累必将为学生的人生涂上厚重而亮丽的底色。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教学离不开“读”。要想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单调枯燥的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的状况,必须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接读、比赛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还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
1.想象画面读,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山水田园诗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诗意图,提升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性认识,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学习《田园乐》时,我出示诗意图,用语言描述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再进行诵读;学习《绝句》时,我充满神秘感地问学生:“想不想随杜甫去春天的田野里游玩一番?”唤起学生的渴求,而后让学生闭眼想象,最后出示画面,更加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学生的诵读自然就入情入境了。
《饮酒》(其五)是从原诗中节选的两节,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首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让你来画诗中的景色,你想画什么呢?”学生边说,我课件中边出示相关的画面,融意象于绘画中,学生越说兴趣越浓,对诗中的意境美有了深刻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想象画面来读诗歌,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读起来就更绘声绘色了。
2.打着节拍读,体会诗歌节奏之美
《田园乐》是一首六言绝句。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辉映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田园乐》时,我采用了打着节拍读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拍手读、同桌间拍手读,既动手又动口、动脑,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六言绝句的节奏特点。
3.配乐唱古诗,体会诗歌音乐之美
唐代的诗皆可歌,宋代的词皆有曲。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们和着音乐来唱一唱,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更轻松地把诗歌背下来。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3
一、创设情境亲近美
精练的语言、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古诗的这些特点需要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型来确定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如教学《小池》一诗时,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初夏,风和日丽。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有一眼清泉,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好像泉眼十分爱惜它们,不愿多留一点似的。在明媚的阳光下,高大的柳树好像是用玉石装饰成的,清风徐来,一条条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好像很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正在照镜子呢!满池的荷叶正从春困中醒来,小小的荷叶刚探出水面,轻盈可爱的蜻蜓就迫不及待地飞过来,停在它的头上,翩翩起舞……
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品字析词理解美
如果说语文教材是深邃的夜空,那么古诗就是这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诗人在诗中使用的字词十分讲究,字字推敲,我们应该紧紧引导学生从品析中领略古诗流光溢彩的自然美。
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中的“铺”,为什么不用“映”“照” “射”等词?除这些以外还可用哪些字?这些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的意境?为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展现这样的画面:一道残阳照射在水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的颜色,一半呈现出殷红。通过欣赏,学生领悟到“铺”字的妙处在于写出太阳照到江面上的面积广大而均匀,光线柔和,位置极低, “铺”比 “照、盖、洒、射”更形象,更生动。一个“铺字说明诗人不但能发现美,还能用准确的文字表现美,这正是诗人的绝妙之处。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品析关键字入手,抓住诗中的 “铺”,全方位地感受美、挖掘美,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震撼,又领略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三、启发想象感悟美
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一组图片,教师配乐朗诵:在美丽的湖北大地上,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分外耀眼,那就是烟波浩渺,雄浑壮阔的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水天一色,烟水茫茫,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摄人心魄。远望洞庭,“山是峰峦聚,水是烟波横”,它永远是一幅鲜活、灵动的天然山水画。学生通过欣赏一张张优美的洞庭湖风光图片,体会到诗人所描写的优美意境,学起来兴趣很浓。学完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想象这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一个人漫步在洞庭湖边。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的对象,学生就会从中发现美,并积极地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美的图画。
四、反复吟诵表达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把古诗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图画,让情境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节奏、韵律、激荡的情怀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诗中的韵律,从而给人一种美感。
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很有帮助。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瀑布壮观的景象。瀑布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那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在数里之外,就能听到,似千军呐喊 ,似万马奔腾,从震耳欲聋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随即画面上出现字幕“飞流直下三千尺”。接着教师再播放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做示范。学生很快领悟到“生”字应读慢一些,重一些,突出香炉峰的一团团烟雾不断地从山谷中向上升腾的动态画面。 “飞流直下”形容瀑布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因此吐字要强劲、响亮,“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读时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疑”字是诗人大胆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应该重读。在学生基本掌握朗读技巧后,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4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万米高空,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面对记者提问很有感触地说。
从的话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古诗的重要性,但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古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陶冶情操。而现在古诗词教学只是单纯为应付考试,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使老师的教法单一,只注重学生的背诵和解题;学生也觉得学习古诗非常枯燥痛苦,缺乏学习热情。个人认为,教师应在古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增强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和文化味。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引发其求知欲,营造兴趣氛围。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理解了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让学生找出作者是怎么形容这些景物的,再让同学们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仔细体会,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 ,让学生勾勒出一幅画面(有绘画能力的可以画出来),老师展示学生理解古诗后表现出的画面。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环节,或出示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这要比让学生单一地去背诵古诗的含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应该是学生乐意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再比如,在教学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老师可以播放同一主题的歌曲,让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针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最后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地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勾勒出诗中的情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会得到激发,必定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我们不强求学生勾勒的情景是否和诗中的完全相同,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恰恰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想象之花必定灿烂绽放。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机地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完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直接引进语文课堂。这种多媒体信息的成功能恰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草原》一课,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草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课前,我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地展示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真切动人的画面,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勾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草原,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草原美丽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学习呢?学生体验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学文后我让学生再次观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通过欣赏、体验,画面转变成十分美妙的语言,学生们有的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有的说:“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真令我们向往。”还有的说:“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我真想去那儿旅游啊!”这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诱发了学习动机,才使得学生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产生多元化的感受。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
每篇文章都有其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也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既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把教学中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琥珀》这一课,介绍的是科学家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的特点,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从而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这篇课文的知识离现实生活、这个时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将信息技术与课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松子球”、“化石”、“琥珀”,以及地壳的运动,复杂的难以描述的琥珀漫长的形成过程,用几秒钟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又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我在Authorware编程中先把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出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行驶,这种直观的演示,无须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自会了解到“人字形”线路的奥秘所在。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绝妙设计,自然被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深深折服。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古诗作者在经过自己的千锤百炼后,把丰富的思想、深厚的情感已经融入到极其精炼的文字中。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教师有时也难以表明。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课堂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使学生欣赏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涵,很快领悟到“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起来仿佛阵阵春风扑面。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加深对诗境的理解。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互联网拥有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桂林山水》一课,笔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桂林山水,对桂林山水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因此,课上我就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桂林的秀丽风光。然后又出示了大量的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句式练习说话。学生说:还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接着我设计填空,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天上的白云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接着我又让学生以文中“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整堂课,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掌握和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6
整个课文所选古诗的以律诗居多,其次是绝句和古体诗较多,所选古诗形式往往比较短小精于,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琅琅上口,单纯让学生背起来似乎也并不难。可是如何让学生在寓教寓乐的学习中背诵古诗?如何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又如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则把以前学习古诗的课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活动。它安排了三项活动,即:(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又归纳了学习古诗中的几项活动,即绘声绘色讲古诗、饶有趣味唱古诗、自编自导演古诗。
在多年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我就是以这六种活动来贯穿整个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它们对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很有帮助。这里,我将自已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古诗学习中,我将此项活动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诗课文上选择一两首学生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配上大家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诵读。也可让学生自己根据意境来诵读,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诵读比赛,让人人来参与,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诵读者,选出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此项活动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同时对于提高他们背诵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写诗时,往往都会有自已的写作背景,或者诗中则蕴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动的故事。因此,还是本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时,我总会用一分钟左右给同学们讲讲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或由这首诗引发的故事。如学习《赤壁》这首诗时,由于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把彼处当成此处。因此我先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讲作者来到赤鼻矶游览的背景,由此再谈到作者借题发挥带出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这些故事一讲,学生诵读情趣非常浓厚,诗中赤壁之战,东吴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着我赘述,学生在诵读中早就对号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个古诗从讲解、诵读到背诵不过10分钟左右。当然,有的诗歌也可由学生由此及彼讲讲有关的故事。如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学们中开个小小故事会,举办一次“绘声绘色讲古诗”活动,讲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办此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汇编的资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台讲诵,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自编自导演古诗
此项活动是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编剧、自己演出来活化诗中的人物形象,把诗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这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次体现。我在上《过零丁洋》时,学生把文天祥被俘,敌人威逼劝降和他宁死不屈,提笔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些过程全都绘声绘色地演了出来,不仅博得了班上同学的掌声,在学校文艺汇演中也赢得了殊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古诗的劲头更浓了,哪怕只是一首纯的抒情诗,他们也往往会带你声情并茂地领略一番古人的闲情逸致。
四、分门别类辑古诗
这项活动是专门为古诗有着浓厚兴趣活动的学生准备的,有兴趣的学生可将已读过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制成一本专题诗集。但作为小学生他们读过的诗相对来说较少,即使兴趣浓厚的学生编辑古诗的内容仍显单薄。因此,此项活动可视其情况让个别或少量学生课下辑录,教师可适当引导。
五、别出心裁品古诗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许多诗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绘成画,谱成小曲,编成舞来欣赏。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根据王菲所唱的这首古曲和这首词的意境可请音乐老师指导学生编一段舞蹈。
六、饶有趣昧唱古诗
由于所学古诗被谱成的曲较少,这项活动往往可配合“声情并茂诵古诗”和“别出心裁品古诗”进行。如学习《蒹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等这些诗词时,可给学生听听这些已编配了曲调的古诗,甚至还可教教学生唱唱这些古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领略了唱古诗的那一番别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