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复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师复习计划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3E系统;演化;因子分析;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4.5;F224;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7-0037-05

3E系统是由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有结构与功能统一、开放动态的复合大系统,其不仅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而且系统内部结构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比一般系统更为复杂。在该系统中,经济是核心,能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空间载体。经济子系统在3E中处于主导地位,

能源和环境子系统服务于经济。

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另外,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提高能源效率和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能源子系统是3E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经济发展和实施环境保护提供动力支持。发展经济离不开能源,能源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的血液,也是推动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动力。由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储量逐渐减少,全球都面临着能源资源紧缺的问题,在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能源要素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物质资源,同时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界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产生的废弃物(如CO2、SO2等)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然而能源也是进行环境保护而投入的一种重要物质资源。环境子系统是3E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能源和经济子系统的空间载体,为经济发展和能源生产消费提供活动场所。

对能源、经济和环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指向“人类生存系统”[1],还有的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2]。在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中,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随着持续开采和利用,其储量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水平受到能源价格影响而起伏波动,能源要素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逐渐认识到应该把能源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开创了一系列用于研究能源规划及其预测能源供求的模型,如MARKAL模型、EFOM模型等,而且注重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3]。环境因全球气候变暖而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能源和经济二元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因素,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进行研究[4]。

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从两个大方面进行了展开:一方面对3E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拓展,例如日本大阪会议提出了FEEEP(即食物、能源、经济、环境和人口)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还有的学者提出了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系统[5]。另外,众多学者从模型方法上对3E系统进行了拓展研究。由于大部分国家都编制了自己的投入产出表,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3E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利[6]。尽管投入产出分析比较完善地描述了国民经济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但是并不能反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因此同时考虑能源持续利用、经济和谐发展和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7]。在3E系统的研究中,CGE模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型基于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把经济主体、商品和要素通过价格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即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又体现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模拟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互动影响。然而,目前对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方面还缺少统一的价格核算体系。

在3E复合系统中,能源、经济和环境相互之间存在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关系,其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协调既具有管理控制的涵义,也反映了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共生,具有合作、互补、同步等多种关联关系[8],体现了复合系统有序的结构和状态。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认识到将能源、经济和环境两两耦合或者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的重要性,形成了3E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从模型构建、协调性等角度重点研究了3E系统演化关系,演化周期和演化机制等内容。然而,上述3E系统的模型对演化规律的研究还处于抽象的概念模型阶段,很难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实证研究[9]。另外,为了便于研究只选取少数几个典型指标描述3E系统的演化路径,但难以全面了解系统的演化规律[10,11]。为了对3E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全面分析,本文首先建立能源、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来浓缩数据,构造3E系统及其子系统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数,最后建立Logistic模型,并对3E系统及其子系统演化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1 3E系统及各子系统指标体系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海南 换花节 经济价值

府城元宵换花节,是公认的海南岛情人节,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民间传统节日。特别是海南建立特区,建立国际旅游岛后,换花节的经济价值凸显,在这里略作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换花节的起源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关于”换香节”的起源有以下说法。

1.”换香节”的爱情起源传说

“换香节”,俗称“驳香”(谐音,海南方言)。至于“换香节”的由来,民间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较为流行的一种是说,很早以前,海南琼山府城人一生出娘胎,媒婆就上门订婚(俗称搭命)。男女成亲前很难遇上一面,等到完婚后,发现对方有缺陷也无可奈何了。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东青年唐宾,不甘愿父母的搭命,偷跑到庙堂烧香,祈求婆祖保佑他找个好娘子,正碰到城西来的少女林香,也抱着同样的心愿烧香,两人互诉心事一见钟情,并私下订立婚盟。当时只有香火在手,他俩就作信物互换,祝愿来年再相会换香。从此,府城元宵节换香的习俗便一代代传了下来。 “换香节”现实说

据府城老年人介绍,从他们年幼开始,每到元宵夜,家里老人都会都叫全家人上街走“八排”,意为出门逛街,求来年平安。每人手里面都拿着点燃的香火,寻找家里男丁多的人换香,并互送“发丁发财”祝福语。

因为换香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在换香中不小心烧到人;经过政府部门大力倡导,1984年元宵,把香火换成了鲜花,府城换花代节也随之代替了原来的”换香节”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换花节”开展的形式,规模,影响

1.开展形式

正月十五,琼山市区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许多,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海南建省后,内地来海南的人增多,每年在府城闹元宵的都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玫瑰是换花的主要品种,人们希望通过换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祈愿。随着20世纪90年代府城“元宵换花”被艺术家搬上舞台,加以艺术化,府城元宵”换花节”知名度逐渐扩大,它那独特的民族节日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街头换花的人群中也出现了不少老外的身影。 开展规模、影响

现在的元宵”换花节”的地域和规模都不断扩大,延伸到红城湖、海府路等府城周边地带,万绿园也成为”换花节”的活动场所。从2003年起,参加府城”换花节”的人数出现递增状态,到去年突破18万人,而且文明换花的气氛越来越浓。2001年,省对台办、省民委在琼山举办“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欢度”换花节””活动,40多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来到府城欢庆节日,这一年的”换花节”,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来的特有意义,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会。而近几年的”换花节”活动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多彩,除了换花这一传统内容,还增添了万花迎春(盆景花展)、千灯照春(街巷灯展)、醒狮催春(舞狮摘星)、艺苑唱春(琼剧表演)、游园戏春(游艺娱乐)等内容,被赋予新时代特色的”换花节”,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换花节”在弘扬琼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海口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今府城元宵”换花节”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研究、特色、充实和拓展方面做了五年保护计划,保护措施有:组织民俗专家开展”换花节”原生态内容调查、出版”换花节”摄影艺术作品集、把”换花节”文化活动内容纳入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换花节”庆交流,以达到进一步扩大”换花节”知名度等预期目标,琼山区政府为此将建立长效机制,专门成立了科研和推广机构,并且投入20万元建立”换花节”历史展览馆。

三、“换花节”隐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换花节”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形式,在海南岛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号召力,在市场经济视觉下,背靠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换花节”具有多种可以开发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经济形式。

1.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由于”换花节”在海南的知名度家喻户晓,”换花节”的名气已经深入每个海南人的骨髓,所以如果把”换花节”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打造成海南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都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有句俗语说的非常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拿到海南来也是一样,”换花节”作为海南省土生土长的独有节日,在国际旅游岛大旗的号召下,随着海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崛起,重拳打造海南本土民族品牌的时机已经到来。”换花节”这个品牌一旦拿出来必定成为海南省一个耀眼的明珠。当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的时候,品牌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将会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 利用品牌效应,活动联系经济实体

“换花节”的巨大品牌效应和人气吸引力,让很多商家垂涎欲滴,每年的”换花节”主会场都是人山人海,巨大的人流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各个会场都是人满为患。但是政府并没有把活动中植入广告,巨大的商业价值白白浪费,对于很多想在岛内创品牌的商家来说,他们都愿意出相当一部分资金在”换花节”这个机会中宣传自己,如果政府能把这部分潜在价值利用上。政府将不用再往活动中投钱,相反还会有不菲的收入。 缩短”换花节”周期,充实”换花节”内容

“换花节”要得到品牌在国内的大幅度提升就要改变现有的运作方式,现在”换花节”还采用古老的时间周期。每年一次,对海南省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每天都有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海南,对于他们绝大部分人来说”换花节”只是个传说,很少有人能一饱眼福。亲身体验更加不可能,政府应该把”换花节”是时间缩短,把一年一次改成一月一次;”换花节”的地点也应该从现在的场地扩大的全岛,每个市县都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举办这项活动。让每个来海南旅游的游客都有机会感受下”换花节”的浪漫气氛,增加他们对海南热带旅游天堂浪漫感觉。 开发换花产品

现在在换花不应当仅仅限制在交换鲜花上,历史已经把“换香”改成“换花”,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加以再次更改。开发出换花的系列产品,有鲜花再配上合适的绿叶,让参与换花者体验一份浪漫的情怀同时得到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信物,信物里面一定要有浓郁的海南元素。产业链的开发又将解决很多人的就业的发展问题,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添加助力。

结语

作为府城元宵”换花节”民俗已具备了历史性、群众性、民族性、娱乐性、艺术性、地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对提升海南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如将其文化底蕴进行挖掘,拓展内涵,利用其隐含的经济价值,将对海南岛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宣传作用,并为海南经济起飞助力。

[1]庄长宽:从营销学视觉探析武术的发展之路[j].时代经贸 2009.2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韩国;农业信息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22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XIANG 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system in Korea,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main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releas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manner, farmers'' access to information way. And proposed tha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Kore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engthene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d agricultural database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 Korea;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spiration

随着经济市场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内、国际市场的约束。因此,不仅发达国家继续重视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为本国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并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根据本国发展的特点,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韩国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连接政府、市场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韩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韩国政府在农业信息中的主要作用和角色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韩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把农业信息化提到议事日程。

1.1 韩国政府和公共机构在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起主导作用

首先,加大对通讯设施的投资,尤其重视通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的建设,1986年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高达20亿美元,占政府投资总额的7.7%[1]。

其次,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带宽)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民营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韩国为了方便农民上网还制定了专门措施,比如农民上网的费用白天比市话便宜30%、晚上比市话便宜51%,以及农林水产信息网农民可以免费使用。

1.2 政府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

1993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韩国出台了《农业基本法》和《农渔业振兴计划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两部重要农业法律[2]。为鼓励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1994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实际上废除了原有的《法》,打破农户拥有最大土地面积的限制。同一年,还推出了《农渔业振兴计划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加强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投资。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过程的作用。

2 韩国政府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韩国农业信息化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和深入发展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信息化起步阶段( 1986─1993) , 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为农业信息化初步发展阶段( 1994─1999) , 主要是加强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三阶段为农业信息化深入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 , 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及应用效果。目前,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共同为农业的现代化做贡献,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建成了一个全天候为农民提供迅速、准确信息的服务体系。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4

一、突出预防调查的针对性,构建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一是针对重点领域开展调查。石化系统是龙凤区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区,2009至2011年,龙凤区院共查处石化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3件21人,占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41%。对此,龙凤区院将石化系统确定为预防工作重点,针对物资采购、销售、工程招投标、财务管理等职务犯罪高发领域,大力开展预防调查工作。预防部门先后深入大庆石化公司及其下属二级单位化建公司、物资供应处等34家企业开展预防调查,通过调查,撰写了《石化企业职务犯罪调查分析报告》,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完善预防制度、强化监督机制等6项具体预防措施。大庆石化公司根据我院的建议,下派纪检监察员入驻二级单位,建立与检察机关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联系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是针对典型案件开展调查。龙凤区院针对石化系统的典型案件,分析发案原因、特点,根据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预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如根据自侦部门办理的大庆石化公司物业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员朱丽华贪污通勤费案件,预防部门深入物业管理中心开展预防调查,实地了解企业现状,查找发案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通勤费报销制度存在明显漏洞,通勤费发放标准不统一、费用监管出现真空,为朱丽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此,预防部门撰写了《朱丽华贪污案调查分析报告》。向发案单位提出规范发放标准、领取、支出、保管程序的4项对策建议。大庆石化公司根据该建议,制定《职工通勤补助费用管理办法》,确保了该项资金安全。

三是针对犯罪趋势开展调查。通过分析石化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规律,发现石化企业人员在业务往来中,索要、收受供货方回扣、好处费案件呈多发趋势,且多为系统串案。根据这一情况,预防部门开展专项预防调查,抓住采购类案特点、规律,撰写了《石化系统物资采购职务犯罪预防调查报告》,建议大庆石化公司实行物资采购公开招投标,电子商务公示,检察机关、纪检部门现场监督等制度,并帮助制定了《大庆石化公司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制度》,有效堵塞了物资采购环节的制度漏洞。

二、突出预防调查的监督性,探索惩防结合的工作模式

一是在预防调查中为自侦部门提供案件线索、侦查方向。预防部门在调查过程中,时刻注意收集案件线索,发现职务犯罪高发领域,为自侦部门贯彻“系统抓,抓系统”工作方针提供有价值信息。例如在对大庆石化龙化新实业公司进行预防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该单位修理厂每年都从市政府领取废旧汽车报废补偿金,但未纳入单位财务账目立项管理,存在白条支出现象。预防部门根据这一案件线索,向反贪部门提出初查建议,反贪部门仅用一周时间,就侦破了该单位经理娄广成骗取废旧汽车补偿金贪污案件,以及大庆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副主任袁景学,违法发放废旧汽车补偿金这两件大案,并由此对历年来大庆市政府商务局发放的补贴款进行了审查,发现违法发放补贴款600余万元,相关受补贴单位人员贪污补贴款案件2件3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

二是通过预防调查,协同纪检部门加强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在预防调查过程中,预防部门对暴露出的问题,认真梳理、研究,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行为及责任人及时提出处理建议。三年来,共对预防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行为11件17人次,向大庆石化公司提出了处理建议,并均得到了落实。如在对该公司财务系统进行预防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财务处对税务机关返还给企业的纳税代办费,多年来均未入单位财务账,而是体外循环,用于部门福利支出,缺少监管,易发职务犯罪,应予禁绝。同时认定该行为属于私设“小金库”违纪行为,应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因此及时向石化公司纪委通报了情况,明确提出了将该款纳入财务账目统一管理,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的处理建议,后石化公司及时将该笔款项专立科目、专项管理,对负有责任的两名副处长给予了纪律处分,使得预防调查的法律监督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突出预防调查的实效性,强化预防调查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一是注重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如在分析大庆石化公司储运公司市场部主任刘永革受贿案时,该案涉及石油能源专业领域知识较多,调查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针对这种情况,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调查结论的分析工作,通过“专家会诊”,撰写出了《石化产品市场销售环节职务犯罪案件调查报告》,并提出完善资金审批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电子商务公示、接受职工监督等9项预防措施,得到了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建议区内石油企业推广实施。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政府信息化 基层政府 评估 保障 电子政务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都达到数百亿元,而且投资额几乎都以年百分之十几速度增长,在取得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指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尚需加快建设,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应用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同样针对政府信息化的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探讨,探讨重点也有所不同,众多理论研究成果对基层政府信息化实现并加强具有指导作用,很遗憾的是大多研究是以政府整体信息化为出发点或是对政府信息化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展开的,很少有文献对基层政府具体行为方式进行明确系统论述。

本文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分析,以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将基层政府作为切入口,探讨我国基层政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信息化起步较晚,随之出现的问题调整进展缓慢,例如行政体制、职能调整等问题,在中央与省级政府信息化基本建成时,作为第三层结构的基层政府还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政府整体信息化进程(图一: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电子政务的模式分析)。伊莱恩和约瑟夫・奈(Elaine Ciulla Kamarck and Joseph Nye)在分析21世纪政府变革的趋势时指出,未来政府变革必须放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时代潮流,即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可见信息化对政府改革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将对政府信息化所探讨的重点问题的研究理论进行梳理。

(一)行政组织结构。

现代政府普遍采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模式,政府组织就是一个分工细致、等级严格的纵横交错的庞大金字塔体系。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官僚制向网络式变迁,这不仅是垂直方向扁平化,更表现在水平方向的组织合作上,信息技术降低了组织合作成本,克服了组织合作障碍,增强了凝聚组织合作的社会资本(陶文昭,2003)。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息化是实现政府变革的工具。被称为“当代马克斯・韦伯”的曼努尔-卡斯特(Manual Castells)认为信息时代的组织形式是网络化(network),卡斯特指出组织模型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从垂直的官僚系统转变成水平式公司(Horizontal corporation)[3]。教军章(2003)分析了政府信息化所带来的政府组织运行方式、内容和行政组织中的公务行为方式的全方位变革,证明政府信息化引领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政府信息化使多层少点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演变成层少点多的扁平结构[4]。拉塞尔・林登所倡导的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就是对组织结构的一种改变。总之,有效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政府信息化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正如美国著名决策家赫伯特・西蒙所言:“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

(二)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李军国等人(2008)将二次建模方法应用在政府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工作中,提出了在任务分解时,首先从需求中分解出独立特征和具体业务特征,再从具体业务特征中分别抽象出共性特征和具体业务的个性特征,并对共性特征和独立特征与具体业务的个性特征分别建模,从而提高政府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覃燕梅(2009)提出不但要重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注重对政务信息的二次开发管理,这是直接避免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在一开始就流于形式的有效措施,也是电子政务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要务。将信息作为资源资源对其进行管理,标志着信息管理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但传统管理、技术管理与其同时并存。行政信息管理是推动政府信息化进程、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政府信息化的前提(谭芝灵,2010)。王知津等人(2011)以我国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基点,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提出了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模式。

三、基层政府信息化必要性及其特点

基层政府作为一线政府,是与社区和民众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一级政府,只有加强这一级政府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为其管辖的社区及民众提供更具关怀、更具创造力的公共服务,真正做到注民生、汇民意,使政府“向策于民”,在“政民互动”的基础上提高政府整体行政能力。

在了解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的基础上,将我国基层政府信息化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基层政府信息化是基层行政管辖区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基层政府有义务为民众提供政府和社会现有的与预测的信息,基层政府信息化能够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责,同时信息化将会成为基层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工具。

(二)基层政府信息化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创新管理的必然选择。

基层政府在自己的辖区承担着管理者角色的同时也承担着民众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协调员角色。一方面要执行与落实上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还要及时把民众的需求反映给上级政府。

(三)基层政府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实现政务公开。

基层政府与自身特点结合制定、出台规划、法规等,基层政府将公众关注的问题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达给民众,遏制政府出现信息垄断现象、政府工作人员出现“寻租”行为,切实保护民众的利益,实现政务公开。

(四)基层政府信息化带动当地全面发展,政府适度调控得到完善。

基层政府通过信息化帮助中小微型企业克服信息不足、品牌知名度低等不利因素,通过发挥网络外部性效用,让企业之间做到公平竞争,使得政府调控得到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的信息化对于促进行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带头作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四、基层政府信息化的建立与完善

(一)内部。

1.办公自动化

不能将实现办公自动化等同于保证部门内部计算机得拥有量。在部门中组建信息化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在信息化进行前期投入后,进行必要的运维,建立内部信息通信和信息平台,实现办公活动无纸化、工作流自动化和文档实现电子化,还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自动化处理与管理。

2.克服“信息孤岛”

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信息体系应该以政府使命为纲,进行业务重新梳理分层,构建信息资源整合的支持平台,再进行部门业务、资源、服务的有效整合与集成,促使整个政府的扩大部门协同合作,我们可以借鉴SOA架构思想来构建“逻辑集中,适度分布”的政府数字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3.人员

(1)培训

加强各机构管理人员对信息整合系统的理解,树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全新行政管理理念,包括知识共享及创新等方面,做到收到信息不耽误,及时高效的决策,及时的回应民众,满足民众对有关信息的需求,避免出现预料外或灾难性的后果。

(2)绩效

网络平台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团队,以作为政府网络信息共享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此类政府工作人员考核绩效,就应该关注其是否把握好自留信息与共享信息效用的编辑替代率等概念,并将此作为对其绩效考核的依据。

(二)外部网络构建。

注重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挖掘工作,运用知识管理模式为民众提供多项功能,严格减少政府网站单方向信息,对只提供严肃、静态信息部门给予批评规范,避免高成本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普恩斯(J・E・.J・Prins)认为,电子政务就是要使公众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获得政府信息与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重视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人民。

通过网络形成品牌效应,尤其对主动提供信息的市场主体开放展示窗口,进行链接,通过对信息工具的改善,市场主体即商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市场供求, 通过信息网络迅速地做出对应决策,改变自己的生产数量和价值。 达到最大限度的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是较过去更完整的信息下的博弈。实现基层政府网上采购,我国现在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很好的证明了信息化政府可以更有效率地适应市场化,并进一步实现有机发展。

五、监督保障体系

(一)财政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在多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运维资金,第十九条要求年度报告必须包括电子政务运行维护资金的使用的说明,第五十条电子政务运维资金应当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列出并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第五十五条对不为电子政务项目提供运维资金保障部门的主管部门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公民监督。

民众通过查询当地政府的评级和排名,了解该政府对信息处理的真实、公开水平,可以选择线上和线下的咨询,通过上线率了解网站的日常工作情况,这种民众“用脚投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对政府工作产生了监督效果。美国学者库珀(Phillip J・Cooper)曾作出评论,“一个民有的政府如果没有广泛的信息通道,或者公民没有得到这些信息的方法,那么,这个政府只能是一场闹剧或悲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结果。”

六、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工作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关于信息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协调公众的信息行为,构建属于信息化的第一道防线。其二,加强信息安全监管,从组织和制度角度入手制定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系统评估以及安全认证等程序。其三,提高技术防范,对重要信息采取加密的方法实施保护,完善信息确认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等。

参考文献:

[1]Elaine Ciulla Kamarck,Joseph Nye. : Democ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M].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

[3]Manuel Castel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lobaliz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 discussion paper No.114, September 1999.

[4]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司有和.行政管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27.

[6]康虹,王敏.从知识管理视觉整合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模型[J].情报杂志,2008,(3).

[7] J E J Prins. Designing E Government: on the Cross road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1,92.

[8]徐晓林.政府信息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2,(11).

[9]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R].电子政务,2009,(7).

[10]Phillip J.Cooper. Public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nd edtion [M].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1988.

[1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2]谭芝灵,郭敏.我国行政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J].中国行政管理,2010(7).

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设计;道镇

Abstract: the dongguan double transition period, an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ity of fin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way the system of the urban design of beijiao exploration research, so as to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services company.

Keywords: fine; Urban design; Way of beijiao tow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东莞市进入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时期,对城乡规划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关系,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转为内部挖潜,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功能区完善和品质提升。现有的法定规划体系不能满足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适应精细化建设与管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近年来中心区城市设计、三旧改造、成熟社区、地块包装等规划设计的逐步推行体现了规划思路的转变。然而,如何搭建和完善精细化规划体系,如何协调与法定的规划体系的关系,是值得探索研究的。

1国家法定规划体系与特点

国家法定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解决城市(镇)与周边城市(镇)的区域协调,确定城市(镇)的性质、定位、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框架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细化各项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市政管网,着重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以便实施土地开发强度管理;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控规确定的地块指标为依据,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为各项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法定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主要以控规作为具体项目审批管理依据。但是控规指标体系具有普遍性与一般性,没有就地块与城市之间在空间、建筑形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政府难以把握、统筹城市空间品质的建设,公众难以理解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态,造成下一层次详细设计方案审批依据不足,难以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

2构建适应精细化建设与管理的规划体系

2.1东莞市现有的规划体系衍生

东莞现有的规划体系是由国家法定城乡规划体系衍生而来,衍生的规划类型包括“三旧”改造规划和“地块包装”。“三旧”改造规划是结合省、市“三旧”改造政策衍生而来的,包括“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分别对应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为依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的需求,在镇街范围内对“三旧”改造进行统一部署和整体安排。“三旧”改造单元规划是以“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为依据,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制定近期改造片区的详细规划,提出具体的改造要求和实施安排,达到城市设计的深度。“地块包装”是为适应精细化城市管理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地块包装”也叫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咨询,是在控规之后、土地出让前,由规划局组织,土地出让方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根据拟出让地块的现状环境特征、上位规划要求,通过意向性方案比较验证,综合提炼形成地块的规划控制要素,经规划局审议通过后,作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规划控制要素包括用地性质、功能、强度、空间、形态、环境、交通、市政等方面。

2.2东莞市现有的规划体系补充建议

在衍生的规划类型中,“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和“地块包装”都强调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其控制要素在地块控制指标基础上增加对城市空间、建筑与环境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控规的不足,体现了精细化管理要求。然而,无论是地块包装还是三旧改造单元规划主要是针对局部街坊或地块展开的,在缺乏片区城市设计指导的情况下,其城市空间研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周边为非建成区时。因此,有必要在现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和完善精细化的城市规划框架,为精细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主要是对应国家法定规划体系,在宏观层面编制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在中观层面编制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编制地块包装或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对应总体规划,从总体上提出城市空间形象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格局和人文环境景观的总体框架,并提出城市设计重点地段。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可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展开,其研究成果以专题形式纳入总体规划,使其成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而发挥其作用。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依据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研究,针对特定地区,进一步策划城市功能,深化完善片区的空间景观、形态结构,组织公共空间系统等,其土地功能、地块的强度和高度要求、环境景观要素和公共空间系统等经过提炼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达到管理控制目标。地块包装、三旧改造单元等依据控规和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对城市局部街坊或地块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环境小品、人文活动场所和交通市政设施等进行详细设计与安排,提炼出控制要素,形成控制管理图则,作为核发用地批准书的依据,从而实现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目标。

图3 东莞规划体系补充建议框图

3城市设计体系在道镇的实践

随着东莞主城区的进一步辐射扩散及东莞大道延长线、西部干道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道镇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道镇适时提出城市发展要以城市规划为纲,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管理、强化建设力度,提升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品牌,最终实现建设现代和谐水乡新城的目标。由此,道提出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城市设计体系,在二维城市规划管理基础上引入三维城市规划管理。

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道镇初步实践与精细化规划管理相对接的城市设计体系研究,包括道镇总体城市设计研究、道镇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结合项目建设需求的地块包装和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并与道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有效对接。

3.1道镇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从与总体规划对接出发,确立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如下图:

图4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与总规的关系图

规划通过现状城市核心风貌资源分析,确立了“岭南古镇,河岛绿城”的总体定位,提出“一结构五系统”的总体城市设计体系(即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景观系统、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立体空间系统、城市体验系统和城市色彩系统),通过“一结构五系统”具体设计要素的控制与引导实现总体设计构想。

道镇总体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完成初步成果后开展的,在充分解读总规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特色、城市空间美学、人文活动和观赏体现的角度补充完善了总体规划的定位,优化了用地功能、空间结构、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等,其研究成果反馈到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深化编制中予以落实。

3.2道镇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根据道资源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建设重点,提出5个重点控制地段,并对其开展了概念性城市设计。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在总体城市设计“一结构五系统”的指引下,细化重点地段的功能、空间和特色策划,对土地使用、绿地开敞空间、用地强度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建筑风貌与特色、建筑界面和重要节点等进行了普适性的控制和引导,为控规编制或调整、地块包装或三旧改造提供依据和指导。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如下图:

图5 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关系框图

3.3地块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