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1
研究性实验教学以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撑。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在横向上覆盖了环境科学类专业的绝大部分研究领域,纵向上从环境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深入到各类专业课程的科研前沿。根据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由以下5个子平台构成,分别是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环境工程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给水排水工程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海洋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子平台。所涵盖的实验教学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微生物资源、有机固废资源化等几个方面。各子平台所承担的实验教学领域不相互交叉,且相对独立。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实验设备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了系统规划,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环境科学科研前沿的内容和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对该领域的实验内容的兴趣,满足了学生求知识、求创新的愿望,发现和培养了个性化、创造性人才。
二、多层次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架构
研究性实验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环境科学类专业实验课程多、课程内容难易度相差大的特点,研究性的实验教学内容需按课程教学时间和年级两个层次进行统筹安排。
1.课程教学时间层次
环境科学类专业各研究性实验教学课程所开设的实验按其难易程度分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时分配分别为总实验学时数的30%、30%和40%。其中验证性实验最简单,设计性实验比前者稍难,综合性实验最完整。
2.年级层次
对于一年级本科生,主要开设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强化对有关的基础理论的认知和巩固知识,培训其各项实验技能技巧、动手能力,以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兴趣为主要目的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通过验证性实验,深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于二年级的环境科学类专业本科生,主要开设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训其对实际实验现象的捕捉,学会利用现象判断实验结果。对于三、四年级的环境科学类专业本科生,主要开设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组建实验团队,鼓励团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和整理、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组织若干个围绕环境科学专业的课题,以科研方式引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三、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与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除了在课堂实验教学由教师传授以外,还需要在课外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外实验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从而弥补课堂实验教学时数的不足。课堂实验教学主要开设验证性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主要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研究性实验教学相关子平成相关实验内容。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了实验室管理,营造高效率的实验教学环境。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各子平台相对完善并独立,能够满足各自领域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的开设要求。各子平台的常规实验室面向全院、全校各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24小时开放,大型仪器室则采取阶段性预约开放。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创造了灵活机动的实验条件,为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支撑,满足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空间环境条件和不同课程、不同研究方向所需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和主动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四、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由于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的课外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这样教师只能对小组给出学生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部分的成绩,对每个同学的设计及在设计中所做的贡献不能有效评价。所以需将实验过程考核细化,制定出能详细考查每个同学的评价方法,这样对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和因材施教。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科学类研究性实验教学评价方法,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验证性实验成绩、设计性实验成绩和综合性实验成绩,各占总分的30%、30%和40%。验证性实验,总分30分,由每位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独立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每位学生的验证性实验成绩。设计性实验,总分30分,由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出具的实验题目,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并提交实验方案初稿,经实验教师指导后实施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初稿及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给出每组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成绩。综合性实验,总分40分,由小组自定实验题目,拟定实验方案,经实验教师指导完善后实施并在课堂开展主题讨论。主题讨论由教师随机指定小组内1名学生讲主讲20分钟,其余学生补充5分钟。任课教师根据小组讲解情况,给小组整体打分,总分35分。由于讲解人是随机抽取的,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否则将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得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班级其他每位同学根据小组讲解内容,公开质询和讨论。此时,任课教师根据同学提问情况,给提出问题的同学打分,每位同学的提问,总分5分。
五、结语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2
边讲边实验
我们不要拘泥于教材,对于那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如一些试管实验)或改进一下可以使操作变得简单的演示实验,则可以安排成“边讲边实验”;课堂教学可以与学生实验结合起来,把一些学生实验改进为“边讲边实验”。例如:钠到底有多软,不亲手用小刀切割是无法体会到的;钠的金属光泽和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因演示实验时距离太远也不易看清;钠跟水的反应即使使用投影也没有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得真切、细致,激动人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化学实验现象有声、有色、有形、有热、有光,丰富多变,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印象深刻,同时表现了极大的操作兴趣。“边讲边实验”深化了直接兴趣,满足兴趣要求,对感性认识更深刻,兴趣更浓,更能达到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实验(包括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
这些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重视这些实验有利于巩固、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能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这些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能力培养的源泉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只是图新奇,看热闹,不知道观察什么,抓不住本质。教师应启发观察内容,教给观察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细致其观察能力。对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能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要对观察记录的结果分析判断,抓住其所以发生反应的实质。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锌、铁、铜三种的金属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所以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关实验的鲜明、生动和新奇的现象,使学生兴奋甚至赞叹。由此,学生的情绪高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出现了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需求。此时,学生正处于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急切想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启发性问题,来达到点拨、诱导和拓宽、深化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推断、概括,把感性的知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以实验诱发思维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3
1.1参与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研究体验和科学的文化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探索和体验。研究型教学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
1.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
放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是其主要目标所在。师生关系平等能让课堂气氛融洽,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碰撞,使学生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
1.3创造性与潜在性的统一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是一个能动、创造性地教学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寻求“主观能动性”的解答。
2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地位和实践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分享,但其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也受到学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学科自身发展不足,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效果不佳等。
2.1学科自身发展不足
近年来,区域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部分高校开设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点,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经济学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资源紧张、教材建设和课程大纲建设滞后、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框架等自身发展不足的问题。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大多是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而其理论体系建设相对较落后。
2.2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大多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多年来一直沿用一种教案和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去创新和探索。老师把学生看成接纳知识的容器,要求全盘记录和死记硬背所教内容,缺乏课堂沟通与实践教学环节。
2.3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真正学到的内容不多。课程学时普遍过短及课堂教学内容过多致使学生不能全部消化现象较为突出,还有些课程内容不能进行详细讲述等问题十分突出。其二,学生缺乏实际转化能力。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而往往忽略实际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实当中大多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学习和应用脱钩现象十分突出。
3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3.1更新教学理念
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理论而缺乏对区域经济学的应用实践应用,学生对区域经济理论没有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比较抽象的理论层面,例如,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时,更多关注的是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而忽略现实区域问题与区域经济理论相结合等问题。与区域经济学作为“致用之学”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生知晓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脉络、适用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通过定量化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应用区域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热点”与“难点”问题,把抽象化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3.2改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能力。
区域经济学作为偏重实践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2)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同样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思维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素质。
素质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践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严谨的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辩证唯物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品格、节约勤俭的品质都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
3.3转换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考试走,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活力,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更是陷入了单一化。教师的角色是教材的执行者,任务是传授知识。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将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
3.4改变考核评价
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在平时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分析应用能力,考核方法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写作、科技制作,等等。
4结束语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传统教学中也有许多精华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认真的保留与继承。传统与课改并不矛盾,这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思考,用实践的观点去把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让传统与课改和谐相生,既继承传统中精华的东西,又能很好地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才能和谐发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在不断更新,但有些教师不能正确体会课改精神,还习惯于“以本为本”,从欲设的教案出发,用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接二连三地发问,一群学生始终被这样的小问题牵引着,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轮流作答。课堂上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但教师往往充当了发令员,频频发出指令,学生只是被动的充当操作工,马不停蹄地执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完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谈讲变色”,该讲的不敢讲,惟恐一讲就被扣上“灌输”、“填鸭”等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罪名。于是,一些需要教师讲的知识也要装模作样地去引导一番,需要教师给予指正的却装聋作哑,任其自然。个人认为,传统教学中也有许多精华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认真的保留与继承。传统与课改并不矛盾,这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思考,用实践的观点去把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让传统与课改和谐相生,既继承传统中精华的东西,又能很好地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才能和谐发展。
一、约束和自由的和谐
新课改提倡给学生以个性自由。发展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自主探究,或同伴合作,或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必然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开放,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倡创新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课改精神。为了让学生活跃,解除了多年来课堂上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禁令:听课不必认真,回答问题不必先举手争得老师同意后再发言,讨论问题可以到处乱跑。我们看到的课堂:学生东张西望的,窃窃私语的,甚至还有打打闹闹的,几乎有相当的学生的身心游离于课堂之外。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成功=智慧+纪律,看来美国人也是十分重视约束的。
二、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受课改精神的影响,“你喜欢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是目前课堂中使用最多的一句话,用一位教研员的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新课改需要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漫无边际的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她的讲座里曾举这样一个实例:一位语文教师在上《矛与盾》时是这样提问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打仗的武器?”学生回答十分积极,但都是枪炮坦克类的现代武器,就是没人说矛与盾。这位教师没曾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人回答,埋怨学生不配合。试想如果她再加上一个条件,即古代的兵器,那结果该是个什么样呢?所以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细的预设。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对结果要了然于心,对过程要多做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教师又该怎么引导?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预设的精彩。所以,真正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预料之外。可见,预设与生成并非互相矛盾,也不是水火不相容。关键是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找到平衡,让二者和谐共处。
三、独立与合作的和谐
小组合作学习理应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首选方式,它正日渐为广大教师所重视。于是,在各级各类观摩课和示范课中,小组合作学习频频使用于课堂。有的一节课反复使用合作学习,教师一会喊开始,一会喊停;学生一会向后转,一会向前坐,整节课忙得不亦乐乎。像这样浅尝辄止的合作学习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探究。独立、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学习,必须以独立探究为支点,独立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得以验证、完善。不经过独立思考,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交流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作学习成为形式。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会退化、个性会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培养,在开展对话时,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与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珍惜这段沉寂。诚然,默默思考远没有各抒己见热闹,但在这默默思考中却蕴藏着心灵的对话,有思维的碰撞,有对文字的理解,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句话,不能以合作取代独立,要让合作与独立相得益彰。
四、探索与接受的和谐
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对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无疑是明显的,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获得。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让学生探究可以得到,有些内容是约定俗成的,决不能靠学生去发现,而且也发现不了。如导体、绝缘体,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接受式学习也有让其它学习方式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首先它能使学生迅速、大量的掌握知识,又可以避免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结果,让学生去重复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因为一些内容不但不可能,也没必要。再就是接受式教育,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充分有效地利用科学知识的结论,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5
什么是情景体验呢,情景体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进行切入性的深层分析,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吸收、领悟理念和知识,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学生自己的理解,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内容创作相关情景体验活动;第二,老师课堂展示情景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结合教学内容,请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三,请学生发言和谈体验感受;第四,老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强调讲课内容及重难点。为了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活跃课堂气氛,笔者采取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现场加分的考核机制,并不定期地将所有听课班平时成绩进行对比,以此激励各班同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通过设计特定的情景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知识转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学习风景园林学专业理论的有利途径及通向实践的桥梁。
二、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课程反映风景园林学专业教育走向,培养学生专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其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特殊情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情景观察、思考,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基因。也就是说,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活动,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每次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都需要提前精心地组织,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知识点。在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据此规划和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列出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二步,设计情景框架,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构思能够包含知识点的情景体验轮廓,设计出情景体验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非常熟悉,清楚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情景体验框架。根据设计出的情景体验框架,应用各种创设方法,如:购买教学片,现场拍摄录像资料,自编自演情景剧,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等。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一种方法创设情景。第三步,实施情景体验教学,启发学生学习。实施情景体验教学是将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做适当的前导工作,向学生点明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融入情景体验。情景展现完成后,学生带着相关的知识点及问题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进行适当形式的讨论,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情景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情景,全面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加在情景中。创作情景时,为了使创作出的情景体验场景更加全面,可要求教师集体备课,相互补充,相互讨论,使情景体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五步,评价与归纳总结。每次情景体验教学实施完毕,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加以集中、归纳和点评,以理论与情景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在本节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技能得到升华,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情景创作途径
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性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思想,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趁势,掌握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技能,熟悉各种园林景观类型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利用其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立完成城市某一地段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应围绕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设计,其中,情景创作是关键。一个好的情景,应本着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再现,紧扣课程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给学生创作空间的原则进行创作。那么,对某一课程进行情景体验设计,其创作途径有多种,这里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实际加以介绍。
1.现场教学。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根据要讲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园林景观较好的场地,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体验,然后根据真实情景,指出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比如,讲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时,教师处在真实情景中,找出该环境中的各种园林景观,通过这些景观,逐一讲述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通过这种真实情景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师拍摄教学片。教师可以在校外选择环园林景观设计较好的住宅区或城市公园等环境,根据自己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拍摄一段视频,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相关情景,然后将准备好的视频带入教室,学生观看视频,不但能观赏视频中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能思考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进行课程总结。
3.图片模拟情景。图片模拟情景是指教师在讲述某些重要理论,而且有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如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有针对性、能体现景观设计手法的图片,并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进入此图片的情景体验,思考所设计的问题,得出该问题的最初答案,再结合该主要内容,进行现实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完全掌握该理论的目的。
四、情景体验式教学的评价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范文6
情境式教学法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以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检查和护士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所需要的护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扮演好病人的角色,课前学生要认真复习布置的病人有哪些明显的症状、体征,巩固了旧知识,在护理评估中要认真全面分析病人的情况,明确做出护理诊断,并且制定要达到的护理目标,具体的护理措施中涉及的基本都是同学们所学过的各项护理操作,一般每一个系统的疾病找出一个典型病例去开展情境式教学,便于同学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找出学生的毛病,并及时纠正,而且主要是让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处理病人,使其学会综合分析病情,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2情境式教学的步骤
2.1病人情境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常以一个系统中典型病人为例,如:颅脑疾病中以脑挫裂伤的病人为例,颈部疾病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例,胸部疾病中以胸部外伤造成急性血、气胸患者为例,腹部疾病中以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为例等。课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交代给扮演病人的同学扮演什么样的病人,这样演病人的学生回家后就要把病人的症状、体征复习好,这样才能把病人扮演好,使大家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做出护理诊断,才能实施主要的护理措施。
2.2护理查房情境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要准确,能够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概括能力,让其他人通过护理检查,能够自己做出护理诊断,并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这样其他同学就要复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并且要附带把有关该病人的护理措施当中涉及的一些护理操作步骤全面复习,有可能老师会让学生做某一项有关的护理操作。如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我们在评估中第一要问健康史,即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的部位、伤时的姿势等,有利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受损。第二要评估身体状况,问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局麻药过敏史,因为患者可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有哪些症状体征,经过检查确诊为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并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处理什么问题,然后做什么护理,逐步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操作。并且通过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医嘱对病人做出辅检查,例如取血标本、尿标本等,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以及需要治疗的各项措施等。
2.3实施护理措施的设计经过全面的评估患者,我们应该首先为病人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那我们应该先选定插管的部位,一般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定位后局部消毒,局麻切开1-2cm逐层分离,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血、积气引流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另外一名学生立即进行静脉穿刺,大量进行补充液体,以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这样需要学生必须按照基础护理学当中关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执行核对制度,而且要求双向核对,尤其需要输血的患者核对要求更加严格,以免出现溶血反应。在执行操作中要求学生学会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加强心理护理。待病人的病情稳定以后,将病人安置舒适。并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手术的患者,马上进行术前准备,例如备皮,下胃管、尿管,打静脉留置导管等操作。
2.4教学效果评价全部操作进行完之后,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执行的各项护理操作有哪些不足之处,错误在哪里,然后老师再详细地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若时间允许可重新做一次规范的示教操作,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记忆。主要是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密切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不至于照本宣科,不能死教书,而是针对于情境的变化,能够灵活应对,使教师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并且可以随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详细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护理程序,主要也是从评估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操作效果五大方面进行,这样护士进入临床以后就会自如应对病人,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我通过几次情境式教学的试验,觉得这种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团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很容易进入临床的实习工作,也能够成为老师信得过的护理人员。确实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能够培养出社会有用的技术人才
【摘要】情境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是病人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模拟病人的症状体征。第二是护理查房情境设计,主要评估病人的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态、辅检查和治疗方法。第三是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方法适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