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1

一、介词

介词造成的语病有两种情况比较典型:一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淹没,二是错误使用介词。如:

(1)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江西卷)

(2)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全国大纲卷)

【解析】(1)句“关于《品三国》”是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的主语,该句属于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淹没,应该去掉“关于”。(2)句“对……都纳入监督的范围”,是错误使用介词,应该把介词“对”改为介词“把”。

二、关联词

关联词的语病主要有三种: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二是关联词位置错放,三是关联词不合语意。如:

(1)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辽宁卷)

(2)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广东卷)

【解析】(1)句用了关联词“如果……那么”,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应把“如果”调至“一个”前。另外,最后一句中的连词“和”也不恰当,应改为“或”。(2)句用了关联词“即使……也”,后句陈述的应是“农药含量”,应把“也会”放在“农药含量”后。

三、否定词

通过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来设置选项,是语病试题的一大特点,滥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表意相反。如: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山东卷)

【解析】句中出现否定词,尤其两个以上的否定词易出现语病。“忌”本身含有“不要”的意思,该句中“切忌”、“不要”、“不”三个表否定的词,由于否定混乱而导致表意相反;可以删去“切忌”或“不要”,也可以把“切忌”改为“切记”。

四、两面词

提承关系的句子,要分析前后是否统一。两面提单面承,一面提两面承,这样的句子是不统一的。如: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安徽卷)

【解析】病句试题中出现“能否”“好坏”类的两面词语,需要关注这类词语是否造成前后适应的问题。该句前句“能否”一词表明是从两面提,而后句“重要保证”是“能”一个方面,这就是两面对一面,应当删去“能否”。

五、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包括主宾不搭配、主谓不搭配、述宾不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词不搭配等情况。如:

(1)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四川卷)

(2)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江西卷)

【解析】(1)句主谓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依然十分严重”不搭配。(2)句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六、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的毛病主要指中心词前面的多个修饰语次序不当,或句群中某些成分的语序不当。如:

(1)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四川卷)

(2)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东卷)

【解析】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其本身结构完整,表意基本清晰,因而需要认真辨识。(1)句“建造、设计、开发”词序不当,应改为“开发、设计、建造”。(2)句“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词序不当,应改为“排查在前、预警在前、排险在前”。

七、成分残缺

指句子成分不符合省略条件而省掉,或缺少必要成分,导致结构不完整,包括主语、宾语、谓语等残缺。如:

(1)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天津卷)

(2)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北京卷)

【解析】(1)句最后句主语残缺,应在“对”前加上指示代词“这”。(2)句“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跑来”后加上“的场景”。

八、重复赘余

重复赘余指语句中出现词语重复多余现象,或在表意中加上无关成分,使语言表达不简洁。如:

(1)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辽宁卷)

(2)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湖北卷)

【解析】重负赘余是病句中较有难度的病句类型,由于一些重负赘余是习惯使然,常具有极大的迷惑性。(1)句“大衣可充当被子”已表明“盖的”意思,前面再加“盖的”多余,应删去。(2)句“随风生长”属赘余之笔,且与前面的“自然与人”不搭配,应当删去。

九、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病症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语句有歧义,造成多样理解;二是表意不明了,让人费解。如:

(1)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山东卷)

(2)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全国新课标卷)

【解析】(1)句存在歧义,可理解为日本在野党的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也可理解为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2)句最后一句令人费解,应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十、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等病因。如:

(1)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全国新课标卷)

(2)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安徽卷)

【解析】(1)句“造成……遭到伤害”杂糅。应为“造成……的伤害”,或“使……遭到伤害”。(2)句“把……为目标”杂糅,应改为“提出把……的目标”或“提出以……为目标”。

十一、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包括并列不当、强加因果、主客倒置、自相矛盾、不合事理等。如:

(1)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天津卷)

(2)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江西卷)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2

好句子是可以在高处或低处诵读的,是可以在远处或近处回味的。日月精华、山河故人,但在回首之间,却又能在明朝路上。

我把这些喜爱的句子作出分类,并主观评点,愿与朋友们赏析。

1.质朴的句子[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

一斧砍完又一斧,终于砍倒大橡树

(大真理常是大白话)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民谚多比喻,世事很明了)

沮水桥山元祖大河黄土中华黄陵帝庙古柏英伦游子国家

(黄帝陵内一碑文,皆为名词却是裹挟风云)

每一代都要亲身体验,才知道炉灶是烫的

(最深切的哲学来自皮肤上的痛感)

2.浪漫的句子[可爱的傻、纯情的痴、无所不在的快乐]

痴想以绳系日

(齐白石印章。不可为而为之,拙而刚)

来呀来个酒,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

人哟西边黄河流(现代歌词。大写意里见细部性情)

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古人诗句。狂狷之士坦坦,青天之事朗朗)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台湾现代情诗。爱得别出心裁,惊心动魄)

3.深情的句子[人生极悲极乐处的极念想]

父母去了,我们就永远无法言孝

(挠不到的痛,是大痛)

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寸草心里三春晖)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推却千山,掬起一草,千石染翠)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见光、见血、见血性)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悲喜尽在对比。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4.悠然的句子[独钓喜江雪,采菊遇南山]

太阳虽有众多行星环绕依赖,犹能发散光热使葡萄成熟,仿佛宇宙间并无它事分心

(上苍只手,触及众生;一圈涟漪,波光万里)

竹密无妨流水过,山高不碍白云飞

(风土、风致、风流、风骨)

款客之道,不外是一点炉火、一些佳馔,和无边的宁静

(通古人幽径: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

(与苍天下棋,输赢在身外)

5.旷达的句子[真旷达是历经磨难后仍能大笑]

几许沧桑含在眼里,看那太阳初生的美丽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我从不忘记光是活着就是乐趣

(清风明月不要钱)

睡起莞尔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一幅"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国画里,"豆人"亮出)

如果机会不来敲门,做一道门

(岁月虽有憾,激情却无敌)

6.悲怆的句子[哽咽英雄擦拳时]

只有在提到自由两字会怆然涕下时,人类的情况才会好转

(珠在蚌中,殇在爱中)

英雄的血始终是无味的国土上的人生的盐

(让一辈辈热血后生受滋养再抛洒)

一个人的饥饿,比世界上所有的书籍都意味更多

(一滴水有海之咸)

欢乐算什么,一万个欢乐也赶不上一个痛苦

(痛苦使人类进步)

此身欲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虽说是汉字里日月为"明",却不料秋下一心"愁")

7.沉雄的句子[寒梅独笑,落日浑圆]

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

(不能言真,宁可沉默)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江山,我们的父母兄妹、朋友情侣)

只有用心灵弹奏的曲子,才能让人同歌同哭

(风雨同舟,悲欣交集)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云与月

(境由心造,阴晴在我)

有些雨一定要滴进你的生命里

(命运之水猝不及防)

8.哲思的句子[一角冰山,沉潜万千]

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的那天,你就成熟了

(初生时由内到外是哭,历练后由外到内是笑)

物换星移不及一个小孩在谷仓一角沉思麻雀之死那样动人

(小小含大大)

大多数旅行最好的部分是期待和回味,实际旅行时,往往会发生遗失行李之类的事件

(满怀期望上路,胜过抵达目的地)

生命并不是一条直线,像树一样,我们

之中大部分人必须移植才能开花

(即使固态物质,内核也有布朗运动)

在朋友身上,我找到第二个自我

(朋友是你自己结交的亲戚)

9.警示的句子[突然一朵莲花]

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

(第一大书《圣经》的第一平常语)

衡量一个人,莫过于看他可以完全从心所欲之时的所作所为

(暗处知亮)

要是我们不认定无论谁当权,他迟早必会把权力用至极限,那我们就没有把历史读好

(前边一些无法无天的家伙已把历史弄得很惨)

出名要趁早啊

(张爱玲语,真性情,大警句)

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你能够改变的一切

(年月还长,有时还得学会妥协)

10.逆挽的句子[卒章显志,跌宕成瀑]

满载苦难一样多的财富

(世事总平衡)

人之刚硬胜于钢铁,坚实胜于石头,而

脆弱却胜于玫瑰

(一人三性,百变之身)

马比风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

(包容大于锋利)

悲观者提醒我们百合属于洋葱科,乐观者则认为洋葱属于百合科

(心态决定姿态)

11.妙趣的句子[幽默如兔,撞猎人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不能没有钱

(而金钱是额上的汗珠,抹去了又来)

战争就是用牙齿解开政治上的结---当舌头无能为力的时候

(天大的事,一口解决)

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

(而官人们更多好饭……)

小镇是这样一个地方:人人都知道谁的支票靠得住,谁的丈夫靠不住

(妙)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3

关键词:重视 朗读 背诵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正如中国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英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1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必要性

1.1受我国语言环境的限制影响。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说,更谈不上应用。因此我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严重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1.2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1.3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1.4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有的同学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课文不会读,而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初一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很自觉的去朗读、去背诵英语,自然不用愁学习英语的问题了。

2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方法

2.1朗读的具体方法。朗读也可以说是第二模仿,所以也要求字正腔圆。朗读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切不可又回到他们原有的音调,同时要求自己坚持用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来教学。这样时间长了,可形成比较固定的带有"洋味"口音。在学生朗读时可以把声音录下来,听一听,这样你就会找出学生的差距,发现学生的弱点。模仿和朗读是练习口语的第一关,一个连朗读都结结巴巴的人,口语也肯定不会好的。朗读材料很多,比如各种比较浅显易懂的口语经典篇章,包括各种口语教材,听力教材,精读课本,甚至一些泛读课本都可以。

2.2背诵的具体方法。练习口语免不了要背诵一些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大量背诵篇章、结构,但是时间证明,很多初中学生不喜欢背诵。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个方法归属到熟读和复述两个方面来。首先熟读原文,然后按复述步骤进行。朗读次数多了,又进行大量的复述,也就能背诵了,而且其实际意义要大于单调的背诵。但是背诵一些名篇名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可以以某句型某惯用法为样本,口头多造一些句子,以巩固之。

2.3把握朗读和背诵的最佳时机。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只要我们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实用的英语句子,形成一定的语感,英语成绩照样也可以较快提高。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4

关键词:巴赫;小步舞曲;音乐美学;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86-01

巴赫被世人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在复调音乐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但由于在18世纪时,乐谱印刷是非常昂贵而费时的,所以巴赫经常手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以供自己研究或娱乐。甚至,他还对这些作品进行各种改动,有时只是细微的更改,有时则扩展演绎出自己的版本,这些作品时常与他自己的手稿混杂在一起,并且没有标明原作者的姓名,因此即使是巴赫亲笔的手稿有时也许并非巴赫所作。

1720年,巴赫的前妻去世;1721年,36岁的巴赫再婚,娶安娜――一个在事业和家庭上给了巴赫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的女人;1750年巴赫去世,安娜从此无人过问,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不得不住进救济院,十年后,也离开了人世。

一、作品中的音乐美

音乐作品的美,包括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形式在音乐艺术美的构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的形式具体、规范而严格,它包括音乐的音响组织和音响表现形态,其构成因素主要是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的艺术手法和体裁等。音乐内容相对抽象、宽泛而朦胧,它是作品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家审美创造与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相统一的精神内涵。

这首钢琴小品共有32小节,单纯、质朴的旋律线条,澄静、忧郁的音响效果,给人清新的感觉。旋律一开始就从bb音二度往下走,勾出主人公略微忧伤的心情。连奏与断奏、级进与大跳之间对比游离,16小节的第一乐段在g小调中结束。第二乐段,随着b E音的还原,曲调走向光明,转到g小调的近关系调――F大调上。第25―28小节,开始犹豫,开始为回到主调上做铺垫,反复强调G音,直到D音开始的模仿第21小节上行的音阶的出现,乐曲正式回到主调――g小调,再次强调了主题,再现了主题音调,完满终结了全曲。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五线谱形象的记录着那些优美的音符,它们时而紧密激动,时而舒缓温和。随着音乐的起起伏伏,松松紧紧,我们的情绪也深深的被感染了。这些,就充分体现了音乐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完美结合。

二、演奏中的音乐美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作曲家的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个媒介,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记录音乐的乐谱,不同于记录语言的文字,他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唱或演奏,使广大听众获得审美体验,故,音乐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

这首小步舞曲,在对位式句法和双手做出多样性的轮廓方面,对演奏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乐谱中较长的句子使用长句标记指示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曲是以四小节的分句进行的,长句子与内分句必须完全的融合在一起。想要达到此效果,一定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内分句都得要仔细的勾画,同时每个分句的感觉都与长句子相融合。

此外,要弹出沁人心脾的旋律,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开头。每一个长句子的开头都是节奏性呼吸的自然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时间的拖延或者完全的停顿,它的感觉应该和自然生理上的呼吸一样。心里时刻想着长句子,音乐的情绪才能最成功的表现出来。要避免节拍式的重音,打扰到内心的连贯旋律。

优雅而轻柔是这首小步舞曲的特点。断奏与连奏同一性存在,却又产生对比,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断音不要打乱长线条诗意的特性,它是包含在歌唱性的线条当中的,这里最好采用一个轻柔而不是过于短促清脆的断音。

演奏者不应是单纯的遵照乐谱,娴熟地演奏,作为音乐的二度创作,演奏者应该加入自己新的东西,那就是情感。当然,每个演奏者对于同一作品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演奏者在不同时间也会对作者产生不同的情绪。正所谓,“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世化发展的”。因此,演奏者应在不失原作大体情感方向的同时,加入自己的创新,从而让音乐作品被更好的欣赏,让欣赏者体会到音乐美。

参考文献: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5

关键词: 涉外导游词;文本特征;英文导游员;翻译策略

涉外导游词是指英文导游员在旅游景区景点向境外游客(这里特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入境旅游者,下同)介绍情况、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一种口头表达语言,是英文导游员开展解说工作时运用的基本导游语言类型之一。它以词汇、语句和语音为构成要素,以流动的声音为表现形式,以知识和情感信息为内涵,以现实旅游者(显性旅游者)为主要接受对象。可以说,涉外导游词是实现境外游客旅游需求的主要工具。

一、涉外导游词的文本类型

涉外导游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类型。它是通过英文导游员以口头形式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旅游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的蓬勃兴起,导游词大量产生。导游解说词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纷呈,描述手段变幻莫测,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料或见闻。涉外导游词是为英文导游员在途中、景点、娱乐场所、商店或餐厅时向境外游客进行口头讲解服务的,它与即兴发挥的“现场导游”(on-the-spot introduction)和“途中导游”(on-the-way introduction)有较大的区别。前者一般是可以“预制的”(pre-translated),后者则需要现编词(排除预先准备等因素)。尽管前者是可以预制的,但它和一般的笔译又有所不同。因为旅游业是直接服务于旅游者,根据旅游者的特定要求和期望,优秀的导游词应包括informative(充实性)、intriguing(生动性)、realistic(真实性)、practical(实用性)、cultural(文化性)、educational(启迪性)、humorous(风趣性)等要素。此外还通常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诗情画意的散文、娓娓动听的故事,显示出较强的文学性特征。涉外导游词是依赖具有情感性和灵活性的人(即英文导游员)通过口头传播(oral presentation)的。故此,它还同时具有随机、随感以及鼓动性等相关特点。也就是说, 涉外导游词具有相对较强的主观性。

由此,依据现代翻译学理论,涉外导游词应看作是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表达型(expressive text)和祈使型(vocative text)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文本类型。

二、涉外导游词的文本特征

要探讨涉外导游词的翻译策略,就必须先对它的文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涉外导游词的主要文本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现实性、繁杂性、交互性、变化性和配合性。

1. 现实性

涉外导游解说工作是在现实场合中带有强烈实用色彩的导游工作,因而导游解说语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1) 导游词必须在旅游景点现场运用

就涉外导游解说来说,必须在旅游景点现场才能够使用,脱离旅游景点就无法使用或者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一位英文导游员在境外游客还没有到达旅游景点的时候即使口若悬河地大谈该处风景之优美,旅游者还是没有获得直观的感受,也就谈不上对该景点的评价如何。

(2) 导游词的信源和信宿都是现实的人

涉外导游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游客都来自于现实社会,导游员的解说服务也不能脱离开现实社会。导游员解说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由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也是由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导游解说方法的安排必须考虑到境外游客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

2. 繁杂性

涉外导游解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与旅游景观有联系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浩瀚繁多,这就导致了导游讲解语言的内容同样繁杂多样。

(1)旅游景观的表象信息繁多

旅游景观的表象信息是指旅游景现外在形象上的各种信息,这是导游员在讲解景观时首先要向游客介绍的内容。旅游景观的类型多种多样,其表象信息也十分繁多。

(2)旅游景观的内涵信息繁多

旅游景观的内涵信息是指旅游景观借助外在的表象而具有的知识、情感和思想等文化层面的信息。旅游景观的内涵信息一般包括三种类型:知识内涵,即旅游景观形成或建造所依据的科学规律,如山川河湖的地质成因、生物的发展演变、古建园林的造园艺术和物品器具的使用功能等;情感内涵,即旅游景观在形成或建造过程中融入的能使观赏者产生主观情绪变化的象征意义,如自然景观的传说故事、节庆仪式的典故来源、纪念建筑的建造原因等;思想内涵,即旅游景观所反映的旅游地精神文化。

(3)旅游景观的从属信息繁多

旅游景观主要包含的信息是表象信息和内涵信息,但英文导游员在解说旅游景观时,为了帮助境外游客更好地理解旅游景观,经常会提及一些该景观并非直接包含的内容,这就是旅游景观的从属信息。在涉外导游词中,应用较多的旅游景观从属信息主要是相关的地名历史、名人题语、风俗习惯、社会现象等。

3. 交互性

涉外导游词必须在使用者(英文导游员)与接受者(境外游客)之间及时实现双向互动才能达到目的,如境外游客在听了导游员的解说之后发生一些心理变化(如增长见识、愉悦心情等积极体验),而这些变化也必将反馈到英文导游员身上,使导游解说语言随之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因此交互性成为涉外导游词的又一个鲜明特点。涉外导游解说语言始终处于英文导游员与境外游客之间交叉传播的互动过程之中。

从信息的发出与反馈流向来看,涉外导游解说语言的交互过程还可以表现为导客交互过程和客导交互过程。导客交互过程是指英文导游员先向境外游客传播信息,然后游客反馈信息回到导游员的交互过程。很多涉外导游员解说语言都表现为这种信息流向模式,有的时候导游员还可以通过主动设问来加强信息的交流。客导交互过程是指境外游客在导游解说过程中突然发出信息,然后导游员反馈信息给游客的交互过程。这种信息流向模式发生的几率也很高,需要英文导游员在解说之前就尽可能地做好准备。最常见的就是境外游客突然发问,要求导游员立即予以回答。

4. 变化性

涉外导游词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导游语言。英文导游员即使所要讲解的是同样的内容,也必须掌握多种具体的讲解方法,以多变的方法来开展讲解工作。

由于涉外导游词是一种现实性和交互式的导游语言,英文导游员必须根据所接待的游客来源地、所处的场景、所安排的旅游行程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导游讲解语言。

5. 配合性

英语导游解说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信息,但同时也要辅以必要的其他手段,导游员所说的话中也包含了很多辅助内容。

在涉外导游解说时,英文导游员除了注意导游解说语言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恰当地使用副语言,这也是涉外导游解说语言在运用时必须配合的语言因素。副语言是指口头语言的语音、语调、音量和语速等。严格说起来,副语言并非一种可以独立使用的语言类型,但它却是各种口头语言使用时必不可少的配合元素。外语导游员讲解时必须重视发音是否准确,以免境外游客由于没有听清而产生疑惑;在解说中抒发感情时必须使用合理的语调,否则游客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三、涉外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由于涉外导游词具有其它类型旅游资料的共性特征的同时,更兼有其自身的排它性文本特征,所以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里探讨以下六种,并分别举例说明:

1. 意义语境和引申

导游词的翻译实质上就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中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复杂之一便在于意义语境。语境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中文的词义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英文导游员在对导游词翻译的过程别加以注意。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襄樊的古城池始建于汉代,周长7公里。

译文:The ancient city wall in Xiangfan, with a perimeter of 7km, was first built in the Han Dynasty (206 B.C. ~ 220A.D.).

襄樊在战国时为楚国的重要城池。

译文: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Xiangfan was an important city of the State of Chu (907 ~ 951A.D.).

虽然以上两个句子当中都有“城池”,但“此城池非彼城池”,意义不一致,故导游员在翻译时也需要区别对待,做不同的处理(英文下划线部分)。

此外,英文导游员在解说过程中会遇到某些连在词典上都难以找到适当对应词义的单词,这时绝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使译文晦涩难懂,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时英文导游员需根据上下文,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选择较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比如:

在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里,奇峰三千,拔地而起。

译文:Zhangjiajie national geopark boasts no less than 3,000 vivid-looking peaks shooting out from the ground.

在此例当中,导游员面对“拔地而起”这个中文词语,完全可以依照其原本含义引申开来,这样处理起来就不难了。

2. 文字重复和简练

中文有时为了明确、强调或生动,往往需要将一些关键性的词加以重复。这么做有时是修辞的需要,但大多是出于中文本身固有的特性。中译英时,则要尽量使英文简练,要符合英文习惯,不必要的应毫不留情地省去,不然画蛇添足,反倒成了蹩脚的英文。如: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境内,因其山势逶迤秀美、状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译文:Mount Emei is in the suburbs of Emei City, Sichuan Province. Its undulating and beautiful contour resembles the eyebrow of a beautiful lady (Emei in Chinese), hence the name.

在此中文例句中,“峨眉”二字重复多次,导游员在翻译时如能将句末做如上处理,才算真正把握了英文的简练美。

3. 主语省略和增添

一般来说,英文中省略主语是有特殊限制的,如祈使句和感叹句,大多情况是一定要有主语的。比较而言,中文在主语省略这点上要自由得多。所以,碰到这类省略主语的中文句子,在译成英文时,要特别注意主语的确定,也就是要增添句子的主语。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如果站在恒山脚下朝上仰望,悬空寺就仿佛悬在空中似的。

译文:Examined from the foot of Mount Hengshan, Xuankong Temple seems to be suspending in midair.

此句如果是以Examining开头,那么还是要以人为主语;但导游员在处理时,显然用Examined更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4. 语态被动和主动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被动句,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很广,凡是遇到不想说出主动者、没有必要说出主动者或为了便于上下文连接的时候,都可以用被动句。相比之下,中文被动句不如英文里的那么多见,使用范围也狭窄得多。中文的被动句一般是不得已的,只是少量使用。导游员在翻译导游词的时候,不要受到中文主动句的严格束缚,有时可有意识地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这个地区风景如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This picture-like region is blessed with a moderate climate of distinctive seasons and rich produce.

此例如果不用被动语态进行处理,则很难将它翻译得很“英语化”。培养熟练使用英语被动语态的意识,可以使导游员充分减低翻译时的决策风险。

5. 英文句子的形合

在中译英时,要揣摩句子间的内在意义关系,不要因为已习惯于中文的并列结构而在英语中也过多地用连词,这样句子单薄而平淡无味。我们应注重英语形合的特点,在理解透中文的意思后,再选择适当的形合方式来组织句子,这样译文才会既准确又生动。关键是理解透原文的意思,再用另一种语言并通过符合这种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注重意义而不能拘泥于形式。例:

壶口瀑布高20多米,宽20-30米,流量1000 m3/s,滚滚而下如天河倾泻。

译文:The Hukou Cataract is over 20 meters high and 20-30 meters wide. With a flow of 1000 m3/s, huge amounts of water seem like pouring from the sky.

此句导游词的翻译,充分考虑了中文原句的并列结构,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处理好了其内在意义关系,翻译后取得了较好的形合效果。

6. 句子的结构合并

中英文句子构成方法不同,中文是意合的,有很多并列的、无关联词连接的分句;英语句则是形合的,一般比中文句要长。因而中译英时,如果想让英文流畅自然,我们需将意合的中文句进行结构合并处理。如: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枕燕山,西依太行,东近渤海,南面平川。

译文:Beijing sits o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with Mount Yanshan to its north, the Taihang Mountains to the west, the Bohai Bay to the east and vast plains to the south.

可以看出,中文为了变化的需要,用了四个动词“枕”、“依”、“近”、“面”,而英语中由于恰当地运用了介词短语,使文字言简意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英语文字的简练原则。

四、结语

涉外导游词在文本特征上与其他文本类型尤其是其它旅游宣传文本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其翻译策略必须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本文讨论的翻译策略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上,对于涉外导游词的英译,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远远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的要求和满足海外游客量和质双重增长的需要。希望能见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英文导游员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陆乃圣.英文导游词实用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4]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

即使也造一个句子范文6

现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学生从对一种外语一无所知到最后学会这种外语,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语言充满着各种语言错误。我国中学生学英语又是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究其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受母语的影响。一个孩子对母语知识的获得及应用是下意识的,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原来从母语中所学的东西也会不断地、下意识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语言错误。例如,在汉语中“虽然……但是……”是连在一起用的,而在英语中“虽然”不能与“但是”连用。学生往往会造出这样的错句:“Although he is young,but he knows a lot.”。第二,文化背景的影响。由于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在某些场合,就不能把母语中的话照搬到英语上,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在英语中不能把“Have you had your meal?”用作问候语。第三,语音、词汇、语法基本功不扎实。例如,把“professor”拼成“professer”,把“He has a book”说成“He have a book”等。

那么,外语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呢?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犯错误看作语言学习中的正常现象。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既不能采取每错必纠的方式,又不能放任不管。抓住学生的语言错误不放,过度频繁地纠错最终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而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放任不管,听其自然,只注意语言的流利性,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则会使学生误认为自己理解了本没有理解的知识,或者毫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结果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张口便出错。因此,对错误应分清主次,小错不纠,大错宜纠。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选择纠错的时机和场合,采取妥当的方式。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错误。

一、暂时不予纠正

一般来说,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和连贯地回答以内容为主的问题而出现语言错误时,教师不宜纠错;尤其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进行纠错。因为此时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传递信息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同时学生需要一种不间断的语境进行流利的交际,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教师打断学生连贯的思路,影响其英语表达,甚至对于某些腼腆和内向的学生,打断他们进行纠错会使他们不敢继续说下去。例如,汉语的动词不体现时态,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总是不记得用动词的过去时,说出“I go to see the doctor yesterday.”这样的病句来。这样局部的错误实际上并不影响交际。对于这类错误,教师可以在学生把话说完

后,在集中总结时稍加提醒,或者不予理睬,学生自己在对话中会慢慢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二、不要当众纠正

有些学生在说外语时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常常为自己发音不准或口语不好而缺乏自信,害怕说得不好或出错而引起别人笑话,认为与其在众人面前“丢丑”,还不如不说为好。这样的学生特别容易受伤害,因此教师要特别细心,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即使他们出错误,最好也不要当众指出。如果他们的语言错误影响了信息准确表达不得不予以纠正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选择比较好的方式进行纠正。如等到课后,找这个学生个别纠正。这样就不会使这个学生在众人面前难堪,同时又达到了纠正错误的目的。我上大学时的一位美国籍外教就非常注意教学方法,他的课堂总是非常活跃,学生都抢着发言。细心观察他的教学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不当众否定学生的回答或当众纠错,即使学生的发言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他最多也只是说“Not exactly”或“Almost”。在他的课堂里,学生完全克服了害怕出错的心理障碍,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立即纠正

前面谈到了学生在进行连贯的英语表达时不宜纠错,但是,如果在进行以学习语法为目的的句型操练时,学生出错应予以立即纠正,并且要在班上多举几个正确的句子。例如,学生对be used to和used to 这两个词组的搭配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在讲清这两个词组的用法后,学生造句时依然出错的话,那就应该立即纠正并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对正确的句子加以肯定,对错误的句子加以指正,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四、让学生自己纠正

除了教师帮助纠正外,有些错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纠正。尤其是学生做书面练习时所犯的错误。虽然学生在做书面练习时比口头表达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检查,但也经常出错。对于书面错误,我们的做法是在批改作业时,用红笔划出错误并且用一套特定的符号标明错误的类型,如:Sp(spelling)代表拼写错误,T(tense)代表时态错误,C(collocation)代表配搭错误等,然后让学生自己改正,并在下次批改作业时,检查上次错误改正的情况。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所犯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自觉监督自己,尽量少犯错误的习惯。那种帮助学生改正所有错误,服务到底的做法只能是吃力不讨好,还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五、让学生互相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