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对环保、安全、卫生要求日趋严格,促进了TBT的发展。而TBT的影响和作用已经超出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现状等,提出了政府与企业各自的应对措施。
1技术性贸易壁垒含义及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规定某些技术上的标准以及效应的认证和检验制度,从而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TBT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可以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外部效应带来的诸如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之类的问题,对本国市场实施保护,维护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于其他非关税壁垒来说。更隐藏,更灵活,且种类繁多,不易对付。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如下:
(1)貌似合理性。它以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
(2)灵活多样性。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手续比较简便,伸缩性较大,可以针对进口商品随时灵活改变标准水平,或增加标准或技术种类。
(3)伪装隐蔽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看似公平的标准和法规中,渗入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一些人为因素,这些隐蔽性差异正成为一些国家限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市场的借口。
(4)针对性。某些技术性规章和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设置障碍。
(5)坚固有效性。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通常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要求而无法向重则向国家出口,故TBT被突破。
(6)广泛性。TBT的表现形式涉及公约、法律、标准、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极具广泛性,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7)复杂性。TBT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因而远比配额、许可证、出口限制和外汇管制复杂。
(8)利弊双重性。TBT对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利有弊。
2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现状
多:欧盟的技术标准有10万多个。德国仅工业标准就有15万种,日本199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48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
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绿色壁垒……以认证为例,仅美国就有55种认证体系。产品安全认证体系UL、军用MIL,电磁兼容、FCC等诸多认证机构为外来产品设置了层层障碍。
细:西方国家对质量指标的要求往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出口企业哪怕是在检测设备上差一点,就会因细小的差别而遭受重创。
严:FDA每月会因各种技术原因扣留3500批各国进口产品,2002年美国又出台规定,所有供应商必须进行IS09000认证,否则拒绝进入美国市场。
3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3.1政府的战略
3.1.1重视技术引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才能真正的跨越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而提高一国科技水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强本国在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提高科技水平,即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来获得技术的溢出效应。为此,政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增大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大批基础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②通过减免所得税,工业产品税,免除科研设备和技术进口关税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③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所谓协调是指以统一的形式标准化技术标准或法规,分为谈判协调与权威两种形式。谈判协调是指各国通过谈判形成一套共同的纪律来实现协调。权威协调是各国采用了一个权威的技术规范。
3.1.3建立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服务体系
我国大部分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是因为信息不畅造成的。我国应建立专门的TBT咨询中心,定期搜集、整理、国外TBT的最新动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对于贸易对象国的一些技术性限制措施的动态加以密切跟踪,向我国进出口企业提供详尽的技术壁垒咨询服务。
3.1.4积极适用WTO的有关规定
对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双重技术标准或明显歧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依据WTO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另外,可依据WTO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法规体系和贸易救济体系。
3.2企业的战略:
3.2.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其根本是要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一定要求。因此我国外经贸企业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3.2.2健全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标准化的作用就是能够“赢得市场竞争”。企业标准化工作应做到:制定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客户满意的产品标准;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3.2.3实施绿色管理,应对环境壁垒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削减Reduce、再开发Reuse、循环Recycle、保护Rescue。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分支始于亚当·斯密。1776年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说。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乃至人类认识史上,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
1941年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说的明显局限性。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保罗·A·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地基础”。
继而。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对上述理论的挑战。围绕里昂惕夫之谜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力度。在雷布津斯基以及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逻辑严密,形势完美。但是这也正是其缺点所在,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如其想象的完美。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产生、发展及特点
(一)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内涵
新贸易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Paul·Krugman等人创立的新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环境问题与公共物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狭义上看,仅指以Paul·Krugman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克鲁格曼曾形象地概括说,如果要举一个什么是新贸易理论的具体事例的话,就可能是传统贸易理论将世界贸易看成是完全发生在像小麦这样的商品上,而新贸易理论则将世界贸易看成完全发生在像飞机这样的商品上。
(二)新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工业发达国际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4.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迅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当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如上所列等新现象后,人们首先往往希望能够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当贸易理论家们将这些新情况与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加以对照时,发现这些理论不能或者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因此,也必然会引起贸易理论家们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行现实修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保罗·克鲁格曼、迪克西特、诺曼、兰开斯特、赫尔普曼、埃西尔、布兰德(Brander)、斯潘塞、伊顿和格罗斯曼等等。
17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了《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一文。该文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者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D—S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生产中存在无止境的规模经济,而消费者则具有多样化的消费偏好。这二者实际上存在着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两难冲突。而从这一角度考察的结论就是,即便不存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对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需求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D—S模型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70年代末期,Paul·Krugaan首先将D—S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分析中并大有所获。克鲁格曼借用了D—S模型的分析方法并做了少许修改。首先较为系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嫁接人国际贸易中针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条件,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差别产品等范畴来构筑新的贸易理论模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克鲁格曼在“以进口保护促进口”一文中证明,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采取较高的进口关税这种战略性政策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幼稚产业,当本国市场容量足够大,将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出口。这就是影响广泛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一大批经济学家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这些论著都大大丰富了新贸易理论,使其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在贸易理论界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关注和影响。
(三)新贸易理论的若干创新特征
1.理论假设前提:逼近现实。首先,市场结构的假设由完全竞争转为不完全竞争,同时放弃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承认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按克鲁格曼的话说,“这种不完全是经济学家认识的不完全,而不是真实世界的不完全。”其次,将分工模式由高度抽象的2x2X2模式,回归到现实中,大胆地探索了J×N×M模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格局。
2.全新的结论。国际贸易纯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方面,即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构成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在以上理论假设前提下,我们来看新贸易理论给出的结论:
首先,贸易原因。新理论从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关系角度进行了解释。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的产生和结构的影响是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上的空白。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运用“人均收入水平”这一概念,论述了需求偏好相似对于国际贸易的地理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影响。
其次,贸易构成和贸易量。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相比较,由于市场的规模变得更为庞大,产品变体种类增加,消费者可选择空间更大,为达社会福利最大(至少更大),两国必然互相进行对方的变体商品,于是,产业内贸易产生。而传统贸易理论则只考察了产业间贸易,忽视了产业内贸易,与现实相距甚远。就贸易量而言,根据林德的“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最后,关于贸易结果,也就是贸易利益的产生与分配。传统贸易理论不考察动态利益,是一种静态贸易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新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潜在动态利益:(1)基于规模经济的生产效率效益。贸易使报酬递增产业由于市场的扩大而扩大,规模经济增加提高了效率;(2)生产集中。贸易使报酬递增的产业,集中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生产;(3)生产的合理化。加剧不完全竞争行业的竞争,优化资源配置;(4)产品多样化。整个世界市场比之某一国内市场而言,其规模优势明显,全球各企业竞争的结果是相异产品种类增加,增进了世界福利。
三、新贸易理论的创新之处
新贸易理论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新现象时,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完全做出解释,需要理论创新的时候,一些经济学家对传统贸易理论继承修正并建立新的模型从而提出的。我认为,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考察:理论创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垄断竞争与产品种类内生化的模型,这种研究方法的创始人是迪克西特,把它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是克鲁格曼。政策创新:在贸易改策方面,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所谓的对策贸易政策理论或者战略性贸易政策,即以著名的“波音一空中客车”的例子为模型所引出的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新贸易理论中重要的政策理论。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3
关键词:科技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输出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全球同行越来越看好中国的图书贸易市场,这是对我们本土市场需求增大的一种良性反应。从1999年至2005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从7343种增加至9382种,其中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从1113种增加至2182种,在总引进版权中的比例从15.2%增加至23.3%。但是在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制约因素。在版权输出方面,虽然版权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从2001年的12.6∶1缩小到2005年的6.5∶1,但其中科技图书的输出却是极为有限的。科技图书的版权贸易工作仍将是任重而道远的。
一、制约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因素
虽然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日渐繁荣,但是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却不容忽视。
1.国内读者对科技图书的需求与国外的差异影响着国内各出版社对科技书版权引进的信心和兴趣。纵观国外各专业出版社的科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工具书、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学术专著和极少量的实用技术类图书。其中学术专著是国外出版社的主要出版方向。
而在国内的科技图书市场中,现阶段读者主要关注实用技术和培训类的图书,这类书需求大,销量多,是各出版社实现赢利的主要产品。目前国内已引进或即将引进的科技原文书多数是学术专著,这类书在国内的读者群相对要小,销售量也有限,对国内的出版社来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风险。从数量可观的版税,到出版后存在着成本无法收回的可能,都使得各出版社对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持谨慎态度。
另外,国外的科技书,尤其是很多机械类图书,存在着与国内技术标准不同的情况,这类外版书虽然有一些内容很好,但是如果引进,势必会造成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同时,国外的相当一部分工具书,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相比国内的需求来说,过于浅显。比如《Marks''''StandardHandbookforMechanicalEngineers》一书,从数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热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到运输、建筑结构和装置、电机和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内容上可称是无所不有,但是读者却无法依靠此书进行完整的机械设计。
2.语言障碍限制着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目前,国内各出版社引进的科技图书多数是英文版,从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非英文版的科技图书比例很少。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德文、法文、日文等的科技翻译资源稀缺。在我国掌握德文、法文、日文的人员不在少数,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能够翻译专业图书的人员却非常有限。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一家著名的德国科技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高分子方面的书籍在业内很有盛名。然而国内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译者,甚至连样书的评审人员都不易找寻。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科技出版领域,从负责版权业务的人员到策划编辑,能够熟悉德文、法文、日文的人员非常少,对于德国、日本出版社提供的科技新书目,几乎没有办法阅读,这使得我们在科技图书引进的源头——在对外版图书的筛选阶段,就不得不放弃大量非英文的科技书。这一现象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即可见一斑,在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出版公司英文版科技书的展台前,版权业务十分繁忙,但在非英文的科技图书展区,几乎无人驻足。
语言上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大批优秀的外版科技图书进入我国读者的视野,对国内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的全面开展。
3.国内图书的低定价给科技图书的引进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与国外科技书相比,国内的科技书存在着低定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图书的定价方式与国外图书不同,外版科技书定价的方式多和书的内容相关;而国内科技图书的定价方式通常按照印张计算。其次,我们的GDP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读者的购买力有限,现阶段还无法接受高定价的科技图书。另外,现阶段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一本优质的科技书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往往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书中的许多关键技术甚至可以直接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科技图书的出版应属于高附加值产业的范畴。
目前,国内出版社通常按照既有的印张定价方式来预估引进后翻译书的定价、需支付给对方的版税等,但是国内较低的科技图书定价必然导致较低的版税额,它往往难以满足国外出版商或机构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甚至导致版权引进工作的失败。
4.翻译工作对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的影响。成功签订版权贸易合同只是外版书引进工作的第一步。优质的翻译工作、精良的编辑加工、后续的出版发行和营销推广的结合都是决定能否最终成功引进科技图书的要素。特别是翻译环节,准确而流畅的译文将直接影响引进图书的品质和市场销售情况。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的“哈利·波特”系列,前6册的中文版累计销售达1000多万册,优美的中文文字是本书成功引进的关键之一。对于科技图书而言,专业词汇的翻译是否精准、是否符合行业的使用习惯以及翻译内容能否达到“信、达、雅”的要求,都是关系到引进版图书是否令读者满意的大事。目前不少专业出版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签订了版权合同,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译者或者因为译文不理想而不得不拖延出版甚至最终放弃、违约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内出版单位的形象,给今后的图书版权引进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策略
在我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过程中,虽然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版权引进贸易,但出版社仍然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
1.提升出版的社会效益,带动科技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版权引进工作对出版社而言确实存在着一定经济风险,但是出版社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签订图书版权贸易合同61种,2007年1月至8月,就已引进图书127种,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存在着经济风险的学术专著。但机械工业出版社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积极地开展科技图书版权引进工作。
2.建立出版基金。例如,有些出版社为高水平著作(包括引进版图书)设立了出版基金,以保证那些对我国科技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学术专著的出版。
3.调整版权贸易人员结构,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在从事版权贸易的人员中,可以增加精通德文、日文、法文等小语种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有利于和国外出版社建立联系、开展版权贸易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图书编辑更加广泛地选取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求的外版书;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开展专业培训,定期邀请产业和行业的专家作相关介绍,鼓励图书编辑关注国外科技出版领域的动态。
4.加强和国外出版机构的互通有无。在图书定价方面,我国图书定价的方式已经相对稳定,不论是出版单位还是读者,都已接受并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要克服由此给版权工作带来的障碍,需要出版单位的版权贸易人员不断地和国外的出版商加强沟通,使之充分了解我国出版业的现状,并接受我们的定价水平,消除版权工作中的隔阂,促进优秀科技书的引进。以笔者最近的一次经历为例,一本出版社只能承受1000欧元版税的科技书,而一家德国出版社却要求支付4500~5000欧元的版税,多次协商都无法达成共识,最终我们只能放弃此书的引进。但在随后的工作中,版权贸易人员多方努力,多次和该出版社沟通,使之接受了我们可以承受的版税底线,从而保证了其他图书引进工作的顺畅。
5.完善版权引进的后续工作。为提高引进版科技书的翻译质量,需谨慎选择译者,并建立译者资源库,培养优秀的翻译队伍,将相关领域中具有良好翻译基础和工作背景(如,归国留学人员、曾有访问学者经历的专业人员)的译者纳入进来;严格执行审稿要求,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扩大翻译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促进科技图书版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6.加大引进版图书的宣传营销力度,提高销售码洋,降低出版社的经济风险。比方说,大量引进的学术专著其读者对象多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而这一人群很少有时间光顾书店,出版社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将图书的宣传页直接送到这些终端用户面前,既提高了引进图书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图书的销售。
三、加强我国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
与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相比,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是一项更加艰难的工作。中西方语言、阅读习惯和出版体例等一系列的差异,我国现阶段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以及向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版权输出成本很高、收益较少的现状,都制约着我国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
我国近年来输出的一些优秀图书多数集中在传统文化领域;在科技出版领域,国内拥有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出版社,每年都出版许多反映我国科技和学术界最新成果、在行业内乃至在国际都具有先进水平的专业图书,版权输出的空间很大。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建社50多年来,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版权合作。20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焊接词典》、《英汉机电工程》、《日汉大辞典》、《日语外来语大辞典》等专业工具书的版权输出;2003年,《现代弧焊控制》一书的英文版权被Springer出版社买走;2004年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联合编写了《私人轿车与中国》英文版和中英对照版,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英对照版。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机械工业出版社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积极开拓版权输出的渠道,大力向境外推荐我国原创作品。2006年,邀请了在国际汽车工程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德国的亨宁·沃伦托维茨撰写英文版《汽车工程学》(Ⅰ、Ⅱ、Ⅲ卷)一书。英文图书的出版无疑为下一步的版权输出提供了便利。这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在版权输出领域中开辟的新途径。
我国各专业出版社虽然都在积极开展科技图书的版权输出,但鉴于该项工作的长远性,还需要综合政府、出版社、编辑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围绕一个目标形成政府支持、出版社积极运作、编辑成为版权贸易复合型人才的立体战斗力。整合各出版社的专业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形成合力,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他们在北京国际书展期间,将各科技出版社用于版权输出的图书都做在同一本书目上,增加了影响力。还可以在引进版权的基础上,与国外出版社建立良好关系,进一步促进科技图书版权输出。
参考文献
[1]王然,袁越伦,杨平.2005年引进版图书综述[J/OL].中国图书评论,2005(9).[2007-07-02].
[2]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管理处.近年引进版图书宏观形势统计与分析[R/OL].[200-7-07-02].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这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进行贸易保护。本文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应对TBT障碍提出几点对策。
统计显示,从1995年到2007年,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通报的贸易措施达到23879件。其中技术性措施16974件,占总数的71%。中国企业在这样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步履维艰。针对日趋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如何积极主动地应对这种新的挑战,应该成为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通过苛刻的卫生、安全和技术标准以及严格的检验程序等措施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它主要有3个特征:广泛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
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各国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盟农产品开始从短缺向过剩转变,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欧盟开始对某些农产品实行配额控制,对撤出市场的产品予以补偿。1992年欧盟又实行了新的共同农业政策,但保护的主旋律并未改变。
(二)客观原因:WTO贸易条款上的问题
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O并不禁止个别成员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正当目标而制定技术法规。WTO/TBT2.2条款明确阐述了正当目标: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我国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一)标准体系落后是遭遇TBT的根源
我国产品标准建设和发展的相对滞后,这是我国入世后应对TBT的“硬伤”所在。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国家标准约2万项,由我国起草的10多项标准已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另有20多项草案已交ISO审议。但这两项只占ISO和IEC标准和草案总数的1.8%。
(二)企业认证制度和合格评价制度步伐进展缓慢
WTO为了规范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在协议中将认证制度扩展为合格评定制度。取得合格评定的出口企业在商品出口时较少遭遇障碍,反之,往往会受到限制甚至其产品不得进入市场。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企业总数较少,有些企业仍未意识到进行合格评定的重要性,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技术水平的落后是我国产品屡遭国外TBT限制的深层次原因。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上,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初级产品的生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企业无力或有意回避承担污染治理工作,这违背了TBT协议中有关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规定,使得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四、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据上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首要非关税壁垒。在应对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企业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对于由于传统习惯和技术水平的差异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走“科技兴贸”战略,为质量管理国际接轨打好基础,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二)提高环保水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强化绿色管理,树立清洁生产机制,加强绿色环保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要积极转向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建议政府建立“绿色银行”或“绿色基金”,为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同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三)培养熟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门人才
加强培训工作,聘请国外高层次经贸和技术专家,引进国外智力,就经贸规则、技术含量标准、企业产品认证、贸易和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等问题举办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培训企业管理人员。
(四)提高创新能力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这就提示我们,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应对挑战。要注重科技创新,开发我们的核心技术,建设自己的“创新”壁垒,使外国企业无法与我们站在同一竞争平台上竞争。
(五)灵活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有关条款保护企业自身权益和民族产业利益
在所有的WTO/TBT各项协议中,都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优惠待遇条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可以根据有关协议条款,在一定时期内暂缓履行某些义务,为我们改进管理和技术进步赢得时间,此外在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充分利用WTO/TBT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的解决的条款,进行磋商和裁决。并且,建议政府要根据本国利益灵活设置技术壁垒以限制进口,在不偏离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原则的条件下实施。
五、结语
总之,我国有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应高度认识到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同时,还要灵活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款保护企业自身权益和民族产业利益,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序言:第3,5,6,7节.
[2]夏友富,于雄飞,李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研究.2004,1.
[3]金德有,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4.P103-115
[4]全毅,翁东玲,张旭华.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分析、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夏先良.面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的战略措施[J].国际贸易.2007,7.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商品贸易浪潮的掀起,上世纪八十年中期技术进出口贸易逐渐苏醒。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阶段和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等三个阶段探讨了我国技术贸易出口内容的变化,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根据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定义,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前款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民经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步伐,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水电站、公路、机场、地铁、邮电等基础设施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自有技术力量不足,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型机组、设备、系统只能依赖进口,而伴随而来的外国专家技术指导、中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精密仪器的技术专利使用、运行软件等技术含量的贸易进口大大增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规划建设的广州地铁一号线由德国西门子总承包,几乎全部设备和技术以及管理模式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地铁建设经验。由于国家对大型先进设备引进的鼓励,这些与硬件进口相配套的技术贸易进口享有免除海关关税及增值税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技术培育和发展。这种伴随着大型硬件设备引进而产生的技术贸易进口占据了全部技术贸易进口的绝大部分,并逐渐持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在九十年代的大发展时期,绝大部分传输、交换和数据设备均在国家的免税鼓励政策下,引进美国Lucent、瑞典Ericson、德国Siemens和加拿大Nortel等国外电讯厂家的产品和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硬件水平已经逐渐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才,技术力量的增强让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引进国际技术服务。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鼓励进口免税目录的变更缩小了设备免税的范围,对国内已经具备成熟生产能力的设备不再给予免税优惠政策。上述因素都让国内的采购方思考并逐步转变进口模式,从原来的全盘引进,转变为进口重点设备、核心部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利权,应用于配套设备的自行生产以及原有设备的扩容和改造,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发挥技术贸易进口的优势,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进更是加速了我国信息化事业的进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技术贸易进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经过多次国际知识产权纷争后,国内的进口方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技术使用权的合法性保护,注意专利权、软件版权、商标使用权等知识产权的合法转让,大大促进了我国技术贸易进口的规范性发展。国家在政策上也对知识产权的技术贸易进口给予大力支持,例如专利权的转让免征全部营业税和所得税,软件进口仅征收10%的税费(远低于设备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对于完全于国外(offshore)形成的技术内容,免征全部国税和地税税种。
3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经济欣欣向荣,国民生产总值晋升世界前十行列,生产力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提升期,钢铁、交通、通信、能源等各大基础设施产业的设备需求已大部分国产化。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经过一号线的建设和学习,擅长钻研的中国人迅速成长,从二号线开始70%设备国产化,仅部分核心高尖端技术从国外引进,到现在的七号线、八号线设备招标采购,国产技术和设备已经占据了地铁建设设备组成的绝大部分;再例如广东移动和广东电信出于对技术差距消失和节约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设备采购对象已由原来的国外供货商逐渐转变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家为主。因此,与硬件相结合的技术软件贸易进口在这一时期大幅度减少。
随之而来的技术贸易进口表现在设计领域的技术服务进口。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康,必然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一路高歌到现在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众矢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房子外观越来越漂亮、内部功能越来越实用、园林设计越来越精巧,而这正得益于房地产热潮初期,房地产商对国外人居设计的引进和使用。国内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广州南沙整体规划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CBD几大核心建筑的设计均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采纳了国际的先进设计理念,引进了国外设计师的国际化审美和实用性设计方案。在工业领域,从“做大”转为“做强”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了更加优化生产流程、增进管理效率、控制工艺精度和风险,不少大型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设计,例如惠州LNG电厂的新建,就是采用了日本先进而成熟的工艺流程设计,从而大大节约了流程改造成本和避免了安全风险。
在我们不断开展技术贸易进口的同时,我们也一直不断地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贸易出口和技术援助。在中东、非洲等国家都有我国的国际援助承包工程,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通讯、电力甚至油田灭火、救灾抢险等技术劳务服务。随着我国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企业的技术贸易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工程承包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华为、中兴等通讯器材企业,在占据国内运营商市场的同时,产品远销国际市场,甚至为中东、非洲等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从通讯网络设计到设备供货、安装和管线铺设,最终建成整个区域通讯网络的网络工程承包服务;我国的建筑工程、电力设计等行业企业均具备了雄厚和丰富的技术能力,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将我们这几十年来引进和研发的技术不断沉淀、提炼、成熟、改良、完善后再反馈到国际市场,以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技术出口的价值。
如果说国际工程承包在出口技术的时候还包含着相当大比例的劳务输入,那么我们的火箭为欧美国家发射航天卫星就是典型的纯技术活儿了。每年于深圳举行的高交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是中国技术产品展示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最好舞台,中国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显示了我国在科技与生产力之间转换的强大实力,成交额的逐年攀升也告诉世界,中国技术贸易的出口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总结
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提高,技术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中国应该要以技术领跑、带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转变以往商品出口的低值低端粗放化,形成以技术开发为导向的出口模式,才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国际贸易高品质发展。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知识 经济 对贸易壁垒的影响主要是从知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新的贸易壁垒对我国 企业 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内涵,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 发展 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网络 贸易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国际贸易逐步从 自然 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贸易壁垒的争议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知识经济领域。
相对于传统的贸易壁垒,知识经济时代贸易壁垒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识和技术成为影响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 科学 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贸易壁垒逐渐向知识化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wto的《tbt协议》承认为了合法目标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
二、绿色壁垒在贸易壁垒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绿色壁垒也即环境壁垒。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体现在高科技为特征,贸易壁垒的知识含量的增加,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的逐渐增强,贸易壁垒还体现在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的层面上。环境壁垒有合理成分,而且世贸组织协议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技术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为准。但新的环境壁垒又经常被某些发达国家过度使用,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
三、贸易壁垒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增加
一方面,新的贸易壁垒比以前更隐蔽。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知识经济时代的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由于各国产品标准制定随意性强,要求苛刻。而wto等国际组织又没有很好的对各成员国的tbt及时审查并采取制裁的有效措施,这就导致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的贸易情况不合理的乱制定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并且形式多样、涵盖范围广。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
在以知识 经济 时代为主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把握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 发展 的新趋势,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内涵,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dale w. jorgenso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age[j].progress on point,2002,(4)
[2]冯宗宪柯大钢:开发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经济 科学 出版社,2000年版。
[3]魏浩马野青:新型贸易壁垒的类型、特点与启示[j],经济问题,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