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1

关键词:校中厂;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的现状考察

1.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之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是“双轨制”创新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学习阶段,学校将会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实施前六个月A组学生由教师带领在教学课堂学习专业课。同时,B组学生被分成2组,B组的其中1组在“校中厂”承接实际项目,另1组学生则在新加坡某企业实习,各安排三个月,三个月后互换。六个月后A、B两组学生再互换教学场所和学习与工作形式。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资源合理利用,教学和实习的形式丰富且灵活,促进了学生学业完成和“校中厂”项目的有效实施。[1]

1.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层是学校董事会,校事董会成员包括来自教育部、大学、局机关、相关企业等代表,校董会担负着监管院长、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新系、新专业、审查学院每季度的运作发展情况、年度财政等情况。他们以社会最前沿的信息和其丰富的经验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招生、教学、实践等重要环节以很好的引领。

(2)师资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引进上,除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外,更看中应聘人员的在企业实践或工作的背景,非常严格地要求教师都具备5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如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也可考虑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师资的实践和研发能力。学院同时还很强调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都要求教师完成学院规定的一定培训学时。

(3)校企合作保障:采用“校中厂”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企业强大的资源,实现“企业融入学校、项目融入教学、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岗位”,为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关键的实战训练基地。同时企业也会将新的一手研发的资料与学院共享,以校企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开发项目、项目研讨、实施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2.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2.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论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3“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3.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

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3.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3.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

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4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探索公司管理、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在校园里就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也加强和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社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晋保山.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 蔡袁强,戴海东.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温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10).

[5]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6] 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

[7]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5).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2

一、基本概况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引领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三、具体做法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