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3 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υ= S / t变形 S= υ t;t = S/υ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马老师
日期:2012-01-04 08:16:44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
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有用功 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4、 额外功 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5、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6、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G /(n F)
= G物/(G物+ G动)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 h
3、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3W 1mW=106 W
基本方法:有意识才会给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1、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液体压强特点
4、物体浮沉条件
5、杠杆平衡条件
6、分子动理论
7、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门锁等。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灌输为主等,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教师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采用特色的教学策略—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其强调“与人的发展为本”,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教师成为指导者,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愿望,发散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下面从几方面探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新思维,希望对该岗位的教师具有实践意义。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其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本文所说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教学的基本阶段。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过程表示为表1。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通过一些策略引导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提出下面几点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感情体验,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知识点。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需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尽可能的真实,教师应该多方位考虑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让情境更加吸引学生注意更有益于知识构建。如在教授二力平衡时,可以找到一大块表面光滑的有机玻璃,让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时站上去,各勾住弹簧的两端进行拔河比赛,观察弹簧上的读数相同。这样能够生动有趣地让学生学习到二力平衡。
2.开放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使得学生终生受益,学科学习中获得解决一般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满足这一要求,并能实现创新教育。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为学生拓宽创新思维的空间;开放型学习提供创新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型教学拓宽教学内容,摆脱陈旧模式,使教育面向多学科、生活开放,使学生能够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如“光的描述”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光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LED灯、七彩灯等,让学生了解光波,然后采用一个手电筒和带有小孔的纸板演示光波传输通过纸板的过程,让带有小孔的纸板固定,老师拿着打开的手电筒照射纸板,让学生通过观察光通过纸板后出现光斑的现象提出疑问,最后教师总结建立正确光波的概念,并自然地引出本课堂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
3.类比策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物理学习策略是物理学习方法及对学习的控制的有机统一。类比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总结、反思学习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并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等。类比策略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逻辑推理总结的方法。类比策略的一般过程是确定研究对象及寻找类比对象;对研究对象和类比对象进行比较;根据研究对象的已经信息,对与类比相似的关系进行整理;把类比对象已知的知识点类推到研究对象上。如教授并联电路特性时,就可采用类比策略,找到类比对象串联电路特性,如下表2所示,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
三、结语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热潮,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开放式学习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类比策略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并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对照新改革要求,转换教学观念,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构建高效的课堂,为学生建立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归纳总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10-01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和学生看教材,知识点很容易分散且掌握不牢,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结构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用于实际学习中,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线索和各个知识点的难易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整理完整,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适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4)出题精炼,促进掌握
物理属于理科,单凭记忆是远不够的,必须做适当的练习。练习题的编、选要注重基础,要灵活。练习题的难度应有梯度,差生和优生的学习情况都要考虑,以增强信心。如果练习题过难,这样会使中等以下学生失去信心,造成学习的心理压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物理这样一门学科本身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大的前提的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具备观察大自然现象和完成学生实验的能力,这样一种要求的提出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将教材上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认真的做给学生看,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当让学生来亲自操作,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当然,物理实验学习的方法较多,教师应当结合实验本身的特点来教授给学生合适的方法,包括细致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和比较观察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较学生应用基本的物理思维,使得学生能够站在物理的高度之上来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处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能够将相对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具体化、明确化,使得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有信心并有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这也是推行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基于此来提高学生基本的读书能力。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和方式方法,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看教材中的插图,主要是看插图所表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以及该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使得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头脑中就有了基本的问题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文字部分,物理教材当中的文字部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生活当中出现的实例进行列举,并说明演示实验;二是根据生活实例或者是演示实验的分析结果来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物理结论和原理;三是对上述物理结论和原理的应用进行说明和距离,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结论和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教材文字部分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对定义和定律部分进行反复推敲和琢磨,尽可能的把握准确概念定律的真正内容,万不可走马观花扫一眼就认为懂了,这样一种要求的提出主要就是考虑到物理原理和概念往往非常微妙,一字之差就是千里之别,因此一定要把握好这样一个环节的执行。
三、优化初中物理复习方法
对于物理复习方法的要求和强调主要结合的是初中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一是物理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二是物理公式非常的多,三是知识点的分布广泛,加大了学生的复习难度。结合上述初中物理特点,在对初中物理复习方法进行优化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极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联想记忆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复习之前就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图,然后按照知识框架图的层次来逐级逐步的展开学生,从而做到不重不漏的掌握知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能够把握物理知识点本身,还能够跟进一步的把握住物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学生对于知识脉络以及知识整体又有了更好的把握,这对于学生归纳总结和整体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想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重点在于使其准备理解和把握,而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则还需要科学的训练来实现。非常常见的一种状况就是,很多学生以及完全掌握知识点,也能够记住公式的,但是遇到题目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办,无法理解物理题目中所设情景和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迁移能力十分之差。出现这样一种问题的原则就在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缺乏,针对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例题的理解和模仿,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联系,使得解决问题成为一种基本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上文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入手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方式较多,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进行锻炼。当然,同时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很难在太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因此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坚持不懈,才能够真正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学习
物理学从属于自然科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基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会反过来对生活进行指导,在生活中,必须遵循相应的物理定量,才能保持生活的稳定,反之则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生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学生在物理方面所能取得的成就。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启蒙教学和兴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
1.生活经验的影响
主要指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一方面,这些经验对物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另一方面,会对学生接受物理知识形成一定的阻碍。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塑料、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很容易就接受浮力的概念,但是同时也会对沉入水底的石子、铁块也受到水的浮力感到不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难以纠正这种生活经验的影响,使得知识的传授十分困难。
2.相似知识点的影响
指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与后继学习的知识点相类似,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这样的现象也就越来越频繁,对相似知识的辨识越来越困难。例如,在学习压强的概念时,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而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pgh,之后再讲气体压强,使得学生的认知混乱,难以区分,导致学习效果无法提升。
3.抽象概念的影响
物理是脱胎与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都是从物理试验或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学生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加上知识自身多涉及公式或定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使得学习困难。例如,初中物理中的静电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摩擦生电,学生往往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摩擦生电的原因,则表示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其涉及到电荷的转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进而对之后电流形成的原因,也就是电荷的移动表示更加难以理解。
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措施和方法
1.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只要掌握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五个基本方面:
(1)感悟:要引导学生立足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感悟,改变原有先下定义后强调的教学方式,通过试验或现象,引导学生自行感悟新的知识,加深记忆。
(2)思考:思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思考的学习知识死板的记忆,没有任何意义。
(3)活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以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为主,在教学中多运用试验和事例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之中加深理解,明确认识。
(4)生成: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对学习经历,生成技能的过程,知识点和技能应当在学习中不断生成,并进行重新组合,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
(5)应用:同活动一样,必须提升动手能力,切实保证对知识的应用,并在应用中深化认识,进行反思和巩固。例如,在对长度测量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刻度尺,对其规格进行规定,如材料为硬纸板或布条,测量范围0~10cm,整体宽度为2cm,分度值为1cm等,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
2.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必须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安排,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也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将内容相似或相连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探究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践
物理学科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几乎都可以进行实验验证,这是物理学科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对课本上得来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总结,加深学生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学习的强烈愿望。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可以自主对知识进行预习、梳理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知识点之间相互连结,使得记忆更加牢固。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生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摘要:物理是初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学习好物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教学法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文章对比较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比较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88-02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涌出,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前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要不断探讨各种教学方法,并获取理想的教学成果。比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比较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目前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对物理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物理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加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十分乏味,学生无法投入到课堂当中。有些教师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获取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师的问题比较传统,没有新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采用比较教学法之后,将课堂与课外相互结合,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潜在的物理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互结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开阔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精神。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有限,若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只是对教材进行讲解,远远达不到全面提高成绩的目的。在比较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之下,要求教师要拓展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课外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进行物理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虽然可获取一定的成效,但是收获甚微,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即便是课后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教师也需要做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收集关于物理方面的资料,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知识面,毕竟教材中的知识有限,课外阅读可补充物理各方面的知识。另外,在比较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物理问题,不断进行探索,总结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三、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1.利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来证明理论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比较强烈,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因此,进行物理实验是让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最好的方法。由于很多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不展开实验,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实验,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知识。因此,当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实验时,教师要尽可能安排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来固定物理知识。例如,当学习到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用实验准备好的小车来拉质量为0.1kg的物体,让学生亲自感受拉力的大小,然后再采用质量相同的小车来拉质量为0.3kg的物体,比较两者哪个费力,这样学生便轻松掌握到摩擦力相关的知识,认识到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透彻地明白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教师准备好实验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或是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便可向学生解释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
2.降低学习难度。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由于课改的原因,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但是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解释,对一些知识点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入到课堂当中,这样可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在学习功率这部分知识时,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若是抽象思维不是很灵敏的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向学生解释功、功率这两个概念,可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从实验当中来理解这两个知识点,或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可以举搬运东西的例子,东西搬起,但是并没有搬动,就是没有做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真真切切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对功率的概念进行分析时,教师可采用机器挖土方、人工挖土方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做功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便可轻松、快速地掌握功与功率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清楚地明白功与功率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比较教学法,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差异,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发觉,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更乐意从生活小事去发现物理知识。
3.对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区分。物理知识存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各个知识点之间都相互联系,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若是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区分,找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差别,避免学生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冲昏头脑。例如,在学习电流表与电压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者使用的差别,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看法,对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这两者都需要将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而且被测的电压值与电流值都不可超过最大的测量值范围,不然会烧坏测量仪器,这是两者的共同点。而不同点则是,在电路中,电压表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则是串联;在电源的两极,不可连接电流表,但是可以连接电压表。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找出电压表与电流表之间的相异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别两者,避免出现两方面知识混淆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深化,让学生思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电路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比较教学法下,要求教师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不但可对知识进行总结,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比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正在慢慢被教师所采用,物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若是教师无法很好地展开物理教学,学生则会对物理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灵活采用比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佳孝.素质教育评价的策略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05):158.
[2]郭立荣.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林区教学2009,18(2):111-122.
[3]骋.比较教学法浅议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6(01):110-111.
[4]许卫成.浅谈“比较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19(0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