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师资情况和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以及大学的文化内涵、积淀等相对于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而言不具优势,甚至在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处于“尴尬”的处境,这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也是最基本的共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理位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原来高专升格,所以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居多,从地理上看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困难肯定比传统高校要多。虽然,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而且有些高校还形成了“本土化”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受“升本”前院校的影响,抹不去“师专”或“高专”的痕迹,非常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有些高校可能有提及,但不深入,也没能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有些高校只有“标语式”的内容,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流于形式。首先,应该是部分高校领导的观念没有转过来,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高校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层面,没有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再次,就是学生本人,还是以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及内容创新不够

虽然,随着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顺应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有些高校还取得了“本土化”的经验和富有个性的模式。但从总体看,其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还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授课,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也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偏向宣讲政府各类政策、讲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或个人案例分享等,缺乏体验式的学习环节设计。综合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不够———最典型的就是从案例的角度看,现在很多教学案例都是围绕成功人士或大集团、大公司的运行情况来介绍的,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创业起点比较低、形式比较散,和所讲述的案例之间相距较大,不切合实际,也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三)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这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高专或高职升格而来,其总体的师资就是非常薄弱的,距离本科教学要求还比较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为了应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各种检查和考核,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力引进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竭尽全力。但是,人才引进主要还是考虑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极少会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原来的高专教师转型而来,他们相对来说职称、学历偏低,虽然近年引进的高学历优秀辅导员充实到该队伍中去了,但尚缺乏教学经验,总体来说,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本身属于传统的以教学为主营业务的师资群体,自身没有创业经历,在实例讲授和实践操作中无法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创业故事分享,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势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知识或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而是需要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的综合素质提升,例如该教育涉及了创新精神培养和工商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审批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必须要处理好几种关系,这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和高校专业教育中去的首要条件。

(一)知识普及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而言,关键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即“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所以,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定它们的比例,合理掌握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本科教学体系尚不成熟,仍然在探索中,特别是原来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环节设计上,始终走不出“师范教育”的影子,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也采取单一的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先考虑起来,侧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实践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专业课程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大,而新增加的一门专业课程。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尝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创业热情,传授创新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从低年级学生入手,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与培育重点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尝试创业,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树立创新意识和学习创新技巧,极少部分学生真正在大学期间尝试创业或是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重点学生提升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次,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完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平台还没有搭建好。所以,我们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创业人才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众化、重点化和特色化结合起来,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要对具备创业热情和基础的学生开展实际的创业指导和培训。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建设专业、稳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较大缺陷,在队伍建设上应当以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指导实践背景、工商管理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为主,吸引部分有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经验的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学校该项教育的核心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和研究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同时,鼓励教师前往其他高校学习成功经验,再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此同时,要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投资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示范、激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还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所和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训练和项目孵化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就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总体课程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内容,将“创业基础”纳入公共必修课,启动校级重点教材开发项目;开设SIYB、KAB等课程,在通识课程中逐步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数量;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鼓励开设若干门如管理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创业教育选修课,针对特殊专业(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增设为必修课程。

(三)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

在学生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后,由学生自主申报,从中选拔出创业热情高、创业资源丰富、创业基础较好的少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实验班。这部分学生仍然归属于原二级学院,再通过一个学期左右的课余时间接受更为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如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经过一年的专业训练,最终确定以创业为方向的学生,以创新创业实践代替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经过试点,取得成功后,可以逐步开设单独的创新创业实验班,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开展一系列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活动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经验积累。课程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总学分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条件成熟后逐步增多学分,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管理规定,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整体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体系,推行学分替代制度,试行将学生创新创业标志性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和课程修读制度。

(五)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2

何为“TRIZ”

TRIZ是什么?它是俄文缩写转换为拉丁文字,其意义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也有中国专家给它取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叫“萃智”理论。

“举个例子,要让干果、种子的外壳和果实分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专家对许多物理现象和发明专利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缓慢加压(大气压)然后瞬间减压,就可以使紧贴在一起的物理性状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掌握了这个规律,许多问题就触类旁通了。TRIZ就是这样一门研究发明创造背后的规律、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创造学专家张武城教授说。

据介绍,TRIZ理论是前苏联学者阿奇舒勒历经50多年,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的一整套实用的理论方法体系。

在前苏联,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

目前美国、韩国、日本和北欧及西欧一些国家,不仅在高校开设TRIZ相关课程,还面向不同年龄青少年开展相关创新教育。

在我国,以TRIZ理论为基础的创新教育刚刚起步。高校开展的TRIZ理论教育培训,都选择了与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创新产品业务部总经理林岳,就是中国第一位专门研究TRIZ理论的博士。

创新理论应用成效明显

“TRIZ是解决发明创新问题最有力的理论工具,而CAI(计算机辅助创新)是解决发明创新问题最有力的信息化工具,二者的结合解决了无数的工程难题,也为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现实路径。”林岳说。

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与安世亚太公司合作,引人TRIZ和CAI开展创新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展的TRIZ理论相关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选修课或与高校开设的设计类课程相结合,选修课一般32个学时,学生修完可获得2-3个学分;另一种形式是以TRIZ理论为指导,结合CAI,辅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辅助有课题的在校师生进行创新设计。

TRIZ作为一种舶来品,能否与中国教育顺利嫁接?林岳介绍说,前苏联国家的TRIZ教育重在数理分析,而中国高校在开展TRIZ培训时,弱化推理而强调兴趣引导,注重生活案例和工业案例分析。

在开设TRIZ课程或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具体问题,在学习期间运用TRIZ理论获得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一大批成果脱颖而出。200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在毕业设计中引入CAI高校解决方案,学生全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刘峰完成的“手机电池弹片塑料热熔焊接机设计”目前正在申请专利;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创造学课程中开展创新能力拓展培训,20余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申请了专利;东北林业大学31名博士、教授在TRIZ师资培训的过程中,申请了两项专利。

与此同时,一大批接受TRIZ培训的学生在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

创新教育需进一步拓展范围

创新理论教育要想在高校中产生更大影响,尚需进一步拓展范围。在日前举办的一场创新教育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TRIZ理论培训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和“方法论”,不仅仅适合理工科学生,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据了解,复旦大学正计划将TRIZ理论引入艺术人才的培养领域。

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加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一次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议上,70多所高职院校的领导表示希望引人TRIZ理论培训。将创新理论教育与高职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头脑思维灵活,富有创意。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佳木斯大学自2005年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定位准确,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办学特色,遵循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三年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实施 “教学质量年”、“课堂教学年”、“学科建设年”主题年活动,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狠抓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要充分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符合国家专业目录要求的基础上,应具有自己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基本业务规格要符合我省的经济情况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际。课程设置要与该专业的基本业务规格要求相一致。

我校十分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关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根据高等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依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三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修订工作中坚持培养应用性本专科人才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推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学分制、职业资格证书制、专业+方向等培养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形成立足边疆办学,充分利用综合性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依据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突出融合与创新

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佳木斯大学办学指导思想是立足三江、服务龙江、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佳木斯市地处东部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机制造基地、煤炭生产基地、煤炭机械制造基地和北药开发基地。建设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也是四大经济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专业设置涵盖了十大学科门类,其中优势特色学科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专业可以为我省东部地区煤电化基地、大项目和高精尖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学校根据黑龙江省、和三江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更努力加强专业建设新和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了文管结合、医理渗透的专业格局。并根据定期的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合理确定年度专业招生计划,确保所设专业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专业内涵改造。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以及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分期分批对已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置课程,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强化技能训练,围绕应用能力和就业需要,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自主开发理论课和实践课教材。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重点课程,1个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试点专业,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专业设置上重点进行突出融合与创新,充分利用合校后各学科融合的有利条件,发挥优势,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更新专业内容,融入高新技术内容,调整专业方向,有些市场需求小的长线专业可隔年招生或调整专业方向。

积极探索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实行归类为人文、理、工、医、管理五大基础平台之前,在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化学与药学院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试行以学院为单位的基础教育平台,实施“平台+模块”教学模式。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化学与药学院可适时试行以五大平台为基础的大类招生模式。前二学年(或一年半)不分专业,进入基础课平台学习,后二学年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社会导向选定专业,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专业方向模块,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精神,发挥我校传统办学优势与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①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际间交流,采用“借读培养、联合培养”等模式,避免近亲繁殖,扩大学生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大培养创新人才工作的力度。

②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中心”,为学生创新实验、创业发明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保障,鼓励支持自觉主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新发明。

③树立创新观念,强化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参与竞争。

采用多种渠道和措施,本科生实行末位淘汰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实施完全盲评,让学生参与竞争、树立竞争与危机意识,支持学生做出创新成果。

④科学组织进行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的评选、推广工作,鼓励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每年评选出7-10门校级精品课程,遴选3-5门推荐参与省级精品课评选,组织评选优质教材,参与各级各类学术评奖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强化学生创新技能的研究与实践,建有5 个科技创新小组,2 个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培养示范基地2项,共获资助100万元;在校期间研究生四、六级外语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6.5%的较高水平。应届硕士生考取博士平均比例在35%左右,其中100余名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大多数毕业研究生现已担任科室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各级学会要职和单位的领导等职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近几届毕业学生随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我校毕业硕士生素质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肖来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论坛 2001年11期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 Thinking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Major

Wang Qian

(Zibo Technician College,Zibo255013,China)

Abstract: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orien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orts.The face of the needs of society,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according to their own reality,to grasp the market demand,extensive research training model,re-positioning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restructuring the new curriculum,the reform of teaching,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with the actual targeted to innovative teaching,breaki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so that employers can not be satisfied with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major;Teaching reform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往往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缺乏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二)大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模式上,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的开设无法与社会需求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相结合,学生学不到实际的知识与技能,造成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的讲授,坚持以理论的积累和记忆为目标,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重新恢复学生的自信。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较差。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恢复学生的自信,不仅是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对他们的将来、他们的人生发展,都会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基本素养,恢复他们对人生、生活、学习和自我的自信,从而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但他们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比大学生要强。因此,我们的培养重点是要把握住市场动向,培养出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硬、软件课程,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硬、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突出专业特色。

(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因此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因此,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四)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该逐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以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曾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果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演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特别是扩大教学规模,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授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六)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创新意识。职业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2]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编.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J].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5

摘 要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依据心理学、管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有关的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联机检索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目前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建议:足球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系统化与综合化、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等。

关键词 高校 足球 选项课 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开展和现代传媒技术的提高,足球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足球选项课正是其了解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感受足球文化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足球选项课应如何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合理解决教学目标与学生价值取向、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是本课程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国内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建设越来越完善,而在乌鲁木齐普通高校的研究尚见匾乏,本论文将为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八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了从199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足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字,并查阅了1998-2004年全国体育期刊有关足球教学方面的文章。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需要先后到自治区图书馆、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查阅了有关社会学、教育学、创造心理学、创新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文献资料。并阅读了有关《学校体育学》、《常用体育统计学》、《现代课程论》、《创新教育论》、《体育多元分析》等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资料,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广泛深厚的理论支撑。

2.专家访谈法

与疆内外一些足球以及群众体育方面的专家进行沟通和请教,向新疆各高校体育领域相关专家、博士交流。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依据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的方法,制定了本文研究所需的问卷。并向乌鲁木齐八所高校担任足球课程教学的教师发放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88.9%。

4.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并将有关数据进行了常规处理。

三、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程的现状

(一)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程设置状况

基于本研究的内容,对乌鲁木齐八所高校的足球课时数进行调查(图3-1)。各高校在足球教学时数方面大致相同。60%的高校都在26―30学时,有30%的学校课时在32―36学时,仅有10%的学校开课时间较少,课时仅为20―24学时,这主要是综合类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变化,导致足球课时数减少。

对足球课教学时数是否满足教学需要进行调查(图3-2),认为每学期的教学时数满足教学需要的占15.3%,基本满足的占71.2%,不太满足的占8.1%,不满足的占5.4%。由图3-2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现阶段,学校的足球教学安排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同时,也有许多教师认为,每学期的教学时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尽可能地多教一些内容,但进度显得比较紧,基本上没有时间去进行较系统的基本功的教学。

从各项调查可以看出,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在足球课的教学学时设置方面比较合理,但在调查中也发现,足球理论课教学时数明显偏少。为了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去传授足球的相关知识,从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入手,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现足球课的教学目标,高校足球课的教学时数一学年应不少于64学时。高校的足球教学目标应使学生有步骤地、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足球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获得更多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不断发展自身能力,力争达到最佳的锻炼和学习效果,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足球教材是足球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媒介物,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特定的教材为中介,就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课程均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课时计划,也都有各自的教材。表3-3显示:在本次调查的8所高校中,在足球教材的选择中,有62.5%的学校选择全国统编教材;有37.5%的高校选择高师统编教材。

(三)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课程辅助教学手段使用情况分析

体育教学手段是指体育教学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媒介物,以及发展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操作物。即指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方法效果而采取的实物或设备。例如场地、器材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合理的教学手段能沟通教学双边的活动信息,进而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效果。体育教学手段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的而创造的,其作用是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因素。在足球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体育教学手段和运用体育教学手段来实现足球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表3--2可以看出:目前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在足球教学中采用录像教学的学校占到了75%;只有1所高校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将传统、录像和电化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手段也只有1所学校使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在足球的教学中还应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力度。足球教学的直观性很强,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凭借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及不够直观的缺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足球课程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开发与利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科学的将传统、录像和电化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辅助手段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

(四)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课程考核评价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乌鲁木齐普通高校足球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技术成绩、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选择技术成绩占80%、理论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0%的学校有5所;技术占70%、理论成绩占20%、平时占10%的学校有2所;选择技术成绩占60%、理论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的学校有1所。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乌鲁木齐高校足球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还是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考核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过于强调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评价,对定性评价重视不够。这种与当前提倡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四、乌鲁木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程发展建议

(一)应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提高选项课教师整体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充实师资力量,为足球选项课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二)在配套完整足球选项课教学文件的同时,必须保证教学大纲能够严格执行,确保足球选项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落实。

(三)足球课教学应转向学生体育能力、习惯和终身意识的培养,课程设置应以学生需要为依据,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证学生的主体。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要人性化,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体现为原则。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注重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五)各高校应逐步加大足球教学经费的投入,落实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逐步完善足球场地的配套规划和建设,尽可能创造较优的外部环境条件,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民.国际足球发展现状简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04.

[2]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3]刘黎明.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看中国足球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4]武军,张信.浅析中国足球现状及教学与训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贫困地区;初中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了重塑中华创新之魂,教育责无旁贷。

但是当下,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的不良倾向也困扰着当代中国的教育。其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弊病也暴露在世界教育大众中。如世界著名航空专家、美国普里斯顿大学教授陈心一访华时对有人说,美国教授在招收博士生时,往往宁可录取分数较低的西方国家的学生,而不愿意录取分数较高的中国、韩国学生。原因就是东方的学生管于啃书本、抓分数、墨守陈规。因此、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首当其冲的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教育必须创新,创新教育必然应运而生!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

创新教育也是面向世界的教育。

创新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中学阶段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是获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阶段。所以中国中学生的创新教育是中国创新教育的重点。那么贫困地区创新教育的发展是否能跟上国家创新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本文就以我国贫困地区初中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作为我们观察、研究和探讨的对象,并对此展开研究型的论述。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黑龙江省六大贫困县之一的汤原县创新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首先,了解一下汤原县的一些主要情况。汤原县县域342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为26.5万人。在科学教育方面:科技兴县战略得到大力实施,科技贡献率进一步增大。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中等专业学校一所,在校生约2000人左右。普遍中学17所,在校学生约10000人左右。小学78所,在校学生约20000人左右。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在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在教学软硬件设备上

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汤原一中的教学楼比较旧,教室内的书桌也比较陈旧。校内图书馆也是比较落后的,管内藏书也不较少。校内食堂和学生宿舍条件都比较艰苦。从总体上看,汤原一中的硬件设备都不是很令人满意,处于较落后的状上态。而在软件设备,汤原一中能够做到每个教室都安有一台计算机,并配有投影仪。但不能确保让每个教师的计算机都能连上互联网。教师的办公室都有配备计算机,保证了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都安有一台能联网的计算机。在学校的微机室内大约有50台左右的计算机,但都未联网。

二、在课程设置上

除正常的主科与副科科目外,还有艺术类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课外活动主要是上劳动技能课,学生们可以在劳技课上学到许多动手的技能。劳动技能可是在学校以外的劳动技能中心开展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技能。这些技能课包括布艺、陶艺、烹饪、面点、电子、驾驶、雕刻、编织布、插花、等20多门课程。这种课外技能课能促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让学生学到了亲自动手的技能,丰富了他们初中时代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在教师观念上

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我们了解到汤原一中的教师在创新教育之一方面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这一观念的体现还是相对较少的。但偶尔也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利用新的角度去思考,或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讨论和课外手工等。

四、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汤原一中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式的探究。相对来说,平度市某中学在教师教学手段上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创设一种与挡墙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入学习环境。(二)教师导航,教师导航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三)搜集信息,通过“教师导航”环节,学生已经明确,要想顺利的完成任务,就要认真的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相关资料中学、从网上搜索、还要从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合作中学。(四)上课讲解,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以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主要问题要求学生重要掌握。再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保证学上能够全面掌握课程规范对学生的要求。(五)课堂小结,对学生推荐出的最佳结论进行欣赏性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收获进行交流,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正的建议。

五、在教学方案、教材建设方面

教师的教案中很少涉及有关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方面。主要体现的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的,而关于创新教育中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相对甚少。在教材建设方面,没有专门的关于创新教育的适时可参考的资料。但是,有一些教材中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思考题、小手工等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等能力产生有利影响。

通过对汤原一中创新教育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发现,汤原一中创新教育在教学软硬件设备上、课程设置与实施上、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案及教材建设上、学生课堂表现上、教育评价制度上等各方面,与我国中学生创新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创新教育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儿童的发展,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应加强对我国贫困地区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支持力度。使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有机会培养自己独立创新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延伸到生命的每个阶段。是自己成为一个真真正正“会创新的人”。“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所在,才能促进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所以,所以我们要重视创新及创新教育,更要重视被一度忽视的贫困地区的创新教育。因为在那里一定会存在被埋没的金子,会存在未来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

[1] 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就,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李世海 、高兆宏、 张晓宣:创新教育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 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5] 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6] 李鹰:创造教育:理论实践与教学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