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1
时光真是如流水一般就在眼前缓缓流走,更是让我有些搓手不及,三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这短短的三年时光更是让我对未来的生活会有着更加不一样的期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一
转眼之间,三年的大学时光已经结束,对于我而言,这是非常圆满的,通过三年的学习,有了不一样的经历,让我在学习生活当中更加的用心,也明白了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些客观的经历,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我也清楚的知道需要给自己一个客观的交代。
我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生活当中也非常的端正,相比之下,我愿意跟一些作风优良的学同学接触,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下面,自己也能受到一些影响,作为一名大三毕业生,我回顾过去三年的学习时光,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三年的学习时光到现在已经结束,这对于我们往往都充满着非常大的诱惑,跟同学之间相互的帮助,有什么问题一同解决,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感情,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当然,这大学三年的生活当中也有非常多的不如意的.地方,但我通常能够调整好心态,如果生活当中有一些不好的情绪,一定要切记,我从来都不会让这样的情绪带入到生活,这是一定的,这一点没有丝毫的妥协,大学三年的生活,让我无比的充实,现在也让我无比的激动,虽然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也非常的期待,也很留恋。
在学习当中,我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因为作为英语学生来讲,我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方面,自己一点点的去积累知识,还有很多需要去细心体会的东西,这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长,也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东西,也事情肯定不能够强求,更加能够用一个不好的心态去应对,对于我而言,在这些方面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学习当中,我跟同学们去请教自己不会的知识,我一直都能够耐心的请教,因为我知道这对于我而言是帮助最大的跟老师们相处的时候,也非常虚心,能够保持好状态,时时刻刻都用一个稳定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锻炼来,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专业知识上面也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地步,我相信这对我自己以后需要很大的帮助,无疑必须要去赶集,这几年的学习因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面沉淀了很多,虽然现在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可是我依然充满着信心,我对自己也非常坚定,相信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变的对待自己,一定要要求高一点,保持好一个倔强的状态,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咱俩的大学时光,我没有丝毫的怨言,我很感激。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二
时光真是如流水一般就在眼前缓缓流走,更是让我有些搓手不及,三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这短短的三年时光更是让我对未来的生活会有着更加不一样的期待。
三年前我刚踏入学校的大门,感觉自己完全脱离父母的管束,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精彩与幸福,同时也让我对生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期待。如今传说中的“美好时光”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三年也还是如从前的时光一般眨眨眼就过完了。
对于学习,自己还是有遵照着教学安排好好的完成,并且自己也是有非常努力的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慢慢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感知与体会。同时自己也是顺利的完成了每一项学习任务,并且也是获得了老师对我学习方面的肯定。当然我自己也是参与了一些老师所举办组织的活动,让我在其中较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我对生活有了非常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同时也让我与老师间的情谊更加的深厚,更是对我的学习方面有相当不错的指导。
在大学非常必要的社交活动上,自己也是参与了不少,同时也在这些活动中让自己的各项能力都有锻炼到,并且也让我在这些的活动中收获到不少的友谊。在参与社团活动中更是有很好的放开自己,让我完全的投入到活动中,更是无比的活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积极去面对的劲儿头。我非常开心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生活中有这般的收获,也是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大的期待,我想这就是大学生活的魅力吧。
平时自己也是会较多的去寻找一些兼职来增多自己的零花钱,也有让自己提前去感受这个世界,更是在工作中找寻到一些面对社会的方式,或是一些简单的工作技巧。也正是这些兼职让我的生活变得无比的幸福与快乐,让我不至于每天都处于一种没有精神的颓废状态。现在的生活让我每天都一最好的状态去展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让我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感触与体验。
马上迎来的毕业让我整个的生活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职场,但是这一切都还是让我对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期待。我相信在大学中尽力了这样锻炼的我定是可以非常好的面对这些,也能让我在这样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接下来的路更是需要我自己去坚持往前走,我很是期待接下来生活中努力奋斗的自己。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三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xx师范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xx师范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xxx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xx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xx师范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xx师范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师范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四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作一个总结和鉴定: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回顾大学四年我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
该同学性格开朗,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与同学相处融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有爱心,帮助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学校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2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影响因素
1、主观影响因素
其一,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占全部劳动者的比例还是非常低,但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分割的市场下相互选择的结果。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天然地理分割特性及其它约束性制度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了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与解聘成本。这些成本都极大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状态,从而更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其二,教育结构整体的失衡。高等教育本身具有周期长,培养慢等特点,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从调查中发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沈阳地区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
其三,知识转化率较低。应届大学生上岗,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其四,社会外在的因素。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开始不断减少,招聘的标准却有所提高,这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肖云等人的研究指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各种排斥,包括对个体自然特征的排斥,以学历和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等等,这些排斥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平等就业权利,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2、客观影响因素
其一,大学生心理观念狭隘。大学毕业生初出茅庐,各方面尚且不足,但是对自身的定位要求过高,期望值过高,观念腐朽,对大城市,大单位趋之若鹜,争相竞聘,而对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企业尽量避免,这无疑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
其二,专业性技能不足。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沉迷于游戏,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现象很是普遍,一般只是在临近考试时候进行突击复习,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这样使得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锻炼,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其三,经验不足,生涯规划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进行准备,而是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身的特点,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技能与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有很多大学生高考后对自身的兴趣仍是认识不够,很多都是听从父母的意愿而选择的专业,而对自身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没有一个全面而且系统的认识,这导致上了大学之后可能很大可能不喜欢自身学习的学科,对以后就业目标产生迷茫,从而加剧了就业的恐惧和不安。
其四,创造能力与勇气不足。一个青年的独立,不只是生活的独立,亦更是人格的独立,身处大学校园有很多事情都应该是自身做决定,但是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勇气,我们经常看见孩子找工作父母也跟着陪同的现象,还有的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被迫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建议
1、注重能力培养指导
各大该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应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增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提高的课程,注重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可以适当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大学期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多的一些社会实习岗位,逐步培养他们在工作实习过程中思考能力,将其专业能力培养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加其毕业后就业的就业能力。
2、规范就业市场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担任导向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税收等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大学生。完善就业职业体系,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引导,鼓励大学生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转移。
3、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各大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渴望与述求,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等系一些不好风气的危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远离不良风气的侵染,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与独立自主完成事物的勇气,使之产生一种新时代,新的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个企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军者,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子孙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应该通过一系列税收,补助,场地等鼓励,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技能与经验,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的修正自身。创业的成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选择道路,更能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复兴华夏民族的重任,古语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有有好的的土壤就可以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张宏远,杨淼,徐永其.论金融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I):268.
[2]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6):31-35.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就业期望;现实结果;差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显示,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这就意味着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未找到工作,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如此惊人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武汉大学青年发展中心设立专题立项,本调查组承办此项目,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在武汉大学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
在国外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既包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如大学生群体就业期望的构成和特点;也有关于就业期望理论的研究,如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金兹伯格的发展理论等。国内针对就业期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因素结构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如吴谅谅、李宝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发现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多来自于心理学,而很少有社会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因此本调查注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对就业期望和就业满意度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等变量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结果差异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13.O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由理论模型所提出的假设;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就业期望指导模式,用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实证探究
本课题的研究以武汉大学作为调研地点,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达93%。我们调查的人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从各年级比例来看,08级占86.67%。未找到工作的占70%,已经找到的占30%。
1.对就业单位的期望。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毕业生最想工作的单位的前三名。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比较倾向于稳定而且福利较高的单位。对于稳定性的追求是毕业生就业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普遍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对专业类型和就业单位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文科生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理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工作,工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
2.对就业地区的期望。从对就业地区的期望来说,家处沿海省市,如江苏、福建等地的学生大都倾向于回到本省工作,而家处中西部的毕业生,除少数武汉本地的学生想要留在武汉外,其他大部分都倾向于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以及深圳等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城市。
3.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在月薪标准方面,所有人都选择在“2000元以上”,其中选择“4000~5000元”的最多,其次才为“5000元以上”,40%的受访者选择月薪4000~5000元。说明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能得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盲目地追求高工资。
4.调查问卷的交叉分析。(1)关于不同性别的就业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找到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原因有可能是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也有可能是存在性别歧视。总体而言,男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一些,因为社会与家庭对男生比对女生有着更高的就业期望,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男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而从我们对毕业班辅导员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歧视确实是存在的。(2)就业单位的现实结果。从就业单位的上来看,选择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而进入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的人则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当前“公务员热”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3)薪酬待遇的现实结果。已经找到工作的30%的人当中,有75%的人所找到的工作的工资标准低于预期值,只有1/4左右的毕业生拿到了自己满意的薪酬。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就业的现实结果总是低于预期值。(4)就业地区的现实结果。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大部分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武汉工作,而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则多在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其中不排除家住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
5.关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差异的原因。调查问卷的数据表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上,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竞争的激烈、能力与现实的差距等。从就业单位上讲,稳定性与较高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们将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排在前三名的原因。据对其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是比较满意的。从就业地区上讲,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质量是毕业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距离家庭住址的远近是次要因素。从薪酬待遇上讲,没有人选择2000元以下的月工资,这与现在中国的物价水平是相关的。大部分人选择的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表明毕业生们对薪酬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校来说处于中上水平。这不仅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相关,也与毕业生们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关。而对发展机会的期望则潜在地体现在上述三个因素当中,表现为稳定的就业单位、经济发达的就业地区和较高的薪酬待遇。通过对一些专业的毕业生访谈中发现,发展机会的大小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选择起着越来越强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本调查以调查问卷分析为主,对毕业生、毕业班辅导员访谈分析为辅,得出如下结论: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和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发展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一因素间接导致了女生更加倾向于稳定性的发展,如到科研设计单位、国家机关工作。
2.建议。(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从大四才开始设计,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学校来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教育界理论界也要人力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研究,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等参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营销战略。毕业生就业营销策划工作,是学工部或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每届毕业生必然要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营销策划的制定,要结合本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和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确定传播媒体、传播范围和频率,制订具体的经费计划。(3)建立就业期望指导模式。对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关键的四年,因为在这期间面临着职业期望的出现、形成、成熟、实践四个时期。根据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特征,应该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下设四个指导小组:出现期指导小组、形成期指导小组、成熟期指导小组、实践期指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开放型多元化的管理形式──“矩阵制”式就业期望指导结构。它是一种“二元化”组织管理体系,由纵横两套系统组成:一套是以不同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系统;另一套是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领导下的按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纵向期望指导小组系统。这种就业期望指导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网.news.省略/edu/2011-01/26/c_121023750.htm
[2]Julian R.Betts.What do Students Know about Wages?[J].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Human Resource.1995(2)
[3]Jeff Dominitz,Charles F.Manski.Eliciting Student Expectations of the Return to Schooling[M].working paper.1996(4):36
[4]刘荣.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比较研究――基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4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办学活力不够,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在于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能力落后。”[1]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各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也显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下降。而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也是影响他们难以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2-5]。基于工科专业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近三年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一、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都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基础训练。因为,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包括了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都是贯彻了“学生为主,质量为主”的原则,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自我个性需要的培养体系,使大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如下能力。
一是激发兴趣的能力。
对于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学中的新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甚至发展为对该事物的研究兴趣。但是当他真正接触该事物时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成为影响他们兴趣的根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而且需要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想学的而不是被迫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因此,我们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兴趣,而这个兴趣或许就是学生毕业后发展的方向。
二是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要学习很多的内容,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几十门课程,如果一味地像高中那样追求学习书本上的内容,那样将会事倍功半,最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知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可以将自己已有知识内容组合成一个空间体,称之为“知识体”;同时,解决问题方式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将这些方式组织为一个空间体,称之为“方式体”。一般问题的答案就可以通过利用“方式体”中的相应方式在“知识体”中找到。当然这里提到的“知识体”和“方式体”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扩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在进入大学后,通过培养方案理解自己所学专业中包含的课程内容以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需要把这些课程的主体内容放置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中,同时毕业后所学习的内容都可以放在这个“知识体”中,这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67”和“方式体”分析并解决。长此以往,可以提高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是综合设计和执行能力。
作为一个工科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每个学生的能力问题了。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知道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体”和“方式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执行,同时能够根据执行结果判定是否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能够进一步修改先前设计的方案并重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很重要,但是方案的执行同样重要,二者互相独立同时又互相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得再好,如果执行力不强会影响方案的落实;反之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即使有很强的执行力也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方案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也是许多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也是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四是综合表达能力。
综合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能够就所面临的工程问题与其他人直接沟通交流或者使用现代工程工具或信息工具间接沟通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这不仅是国内各专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是国际上各国各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其培养方案中实践内容时间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般占到近30%,因此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和充实度对整个教学效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改善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和充实学生的实践环节内容,本文探索并实践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刚从高中校园进入大学校园的每个学生(甚至包括部分大二的学生),在想法上大多都比较幼稚,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去想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因此,需要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到知识首先需要实践。比如司机、歌唱家等,如果他们不练习开车或不去练声,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会开车或成为歌唱家,而且他们对车或声学知识的了解会在练习开车或唱歌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学习,并不是必须要求提前学习。
二是在学生了解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学生亲自实践。在学生有了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参与学院或学校提供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实践任务或者项目(如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以及其他的相关比赛等),并与老师一起规划出详细的计划。开始一般实行周报制度(即一周汇报一次,一般不超过两周,否则容易失去兴趣),以督促学生自己能够完成本阶段的任务以及安排下个阶段的任务。学生参与的项目或任务的所需设备、仪器以及经费一般都由学院和学校给予解决。
三是指导并鼓励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以及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明确告诉学生遇到问题只要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即可,不要去纠缠于某门课或某些理论;或者指导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解决对应问题,让学生能够看到问题所对应的实践结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实践探索的兴趣。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积极学习与任务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内容,要在任务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理论。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可以理解理论,反过来可以通过理论验证并进一步拓宽实践。
四是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实践成果并从中提出自己新的目标。经过一次实践任务,不仅让学生充实业余生活,更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实践所带来的收获。因此,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情况写出相应的总结体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如继续申报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甚至是企业项目,或者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或参加更高级的国家或国际比赛等。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及评价
经过近几年对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并针对三届本科生中所指导的学生实践这种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成效明显。
首先,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各种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改善了整体学习环境。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项目,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尤其对项目负责人而言更是锻炼了其管理和组织能力。近四年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省级和国家级UIT项目十几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10余队次。从参与学生的情况来看,一个负责的学生会带动一个宿舍甚至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几个学期这些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他们的考试成绩要远好于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来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其次,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参加比赛,亲自动手开发程序、设计电路、调试系统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通过各种比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同时也体会到如何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种模式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丰富了学生多个专业的知识,如在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中,电类专业学生亲自设计赛道、设计检测系统结构、规划车身结构等,在充实他们电类知识的同时,他们还学习了机械专业的知识另外,在参与项目结束后,学生还完成了多篇论文的写作,个别论文已经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录取发表。这些都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综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能够改变学校工科专业实践普遍不到位或者实践效果不良的状况,能够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
[2]杨征.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16.[
3]杨珏,张文明.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0.
[4]于海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9.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5
诚迅联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校园招聘专家许国庆告诉记者,问题就出在大学毕业生定位不准和简历不能吸引人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自我定位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以及简历写作能力的缺陷,因而造成了求职择业中的障碍。
大学毕业生自我定位能力的缺陷表现为自我定位不准,很大程度上是定位过高。他们往往自恃过高、眼高手低。同时,反映在求职过程中就是不能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重新定位。例如,有的毕业生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却是非名牌企业不进,非在京单位不进,虽几经碰壁,然终究“痴心不改”,结果就只能“漂”着。求职过程是一个自我能力展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能力缺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应该逐渐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地进行定位调整。
除了自我定位能力有缺陷外,定位不准同时也反映了某些大学毕业生缺乏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很多求职者对投简历的对象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根本没有分析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分析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有的甚至对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招聘要求一无所知,简历自然就只能乱投一气了。
简历为什么不能吸引人呢?它的直接原因就是简历写作不专业,也就是大学生的简历写作能力欠缺。许国庆认为一份好的简历应该尽可能地使用专业的规范语言,而不是花哨的语言。有的求职者把简历写得如同抒情散文,试图用一些花哨的形式或语言打动招聘者,其实这样做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目标,很多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因为正规的招聘、专业的招聘人员注重的是求职者的专业能力。花哨的简历既没有为招聘者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也没有为自己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
简历写作不仅仅是一些写作技巧的问题,实际上它也是求职者自我推销,自我展示能力的体现。一份简历质量的高低在于它有效内容的多少、含金量的大小。在写作简历过程中,有的求职者不知道应该尽可能地向招聘者展示自己的能力,他们在写工作经验时,写得空乏而不具体,虚幻而不实在,如只写自己在某单位实习过,没有写明自己在实习或工作期间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这样一来,求职者就有可能自己埋没自己。因为招聘人员是根据你的具体工作判断你的能力,他一般不会在一份笼统的简历中为求职者挖掘能力。例如,某人曾在某信息咨询公司新闻部进行暑期实习,他在写作简历的时候就应该写清他诸如“翻译当天道琼斯、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关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新闻报道”的活动,而不能仅仅写“暑期在某信息咨询公司新闻部实习”。前一种写法能让招聘者了解你具有的能力,而后一种写法则让人不痛不痒。
许国庆强烈主张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实践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找机会兼职、实习,参加学生社团,充当志愿者、义工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实践形式。参加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正式工作预热;另一方面,寻找实践机会的过程也是毕业以后找工作过程的预演。可以说,实践机会的寻找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就是一个为找工作做能力准备的过程。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企业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1年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还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足问题在大学扩招后日益突出,高校对此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解读此报告时说:“劳动力市场变化非常大,而大学对它的反应特别慢。”
实际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教育部部长共同发表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远远不够。该报告认为,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对企业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面试中,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工作?”“你做过什么项目吗?”等等。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招聘时的问题已经明确地起到了导向作用,这一导向清晰地指向了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和素质。这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主要需求
职业能力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最主要的需求,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职业能力来衡量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该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诸如经验、智商、情商方面的标准作为对职业能力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骛远”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为关注的大学生求职者职业能力
2007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有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还做不到: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学在专业设置、能力培养、课堂知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30%的被调查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很远,还有30%的学生用“所学陈旧”来形容他们大学四年的收获。
通过调查,在职业能力模型各要素中,企业认为责任心最为重要,领导能力最不重要;而在学生们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最重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低。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求职者最为关注的五项职业能力,并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能够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能够投入热情执着追求,要有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意识,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的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同时,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大学毕业生更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和企业带来双赢。
(二)敬业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尤其在职场上,很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么大学毕业生就要有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当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成为一名职场人,就不能够再用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要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学毕业生无论在今后从事何种工作,即使是纯技术类工作,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能力,这就更不用说诸如销售这一类以语言艺术为职业必备技能的工作领域了。尤其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好的想法、完整的工作思路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能够顺利的表达出来,而顺畅的语言沟通往往能够起到展示自我、为工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必备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是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企业更为看重的将是大学生是否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否能够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能,也就是说是否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使自己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材”快速转变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专业型“人财”。
(五)解决问题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在“创新能力”这一宽泛的领域中,“解决问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从事的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性劳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棘手难题,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就更为严峻,所以大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乎着是否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更为严重时很有可能关乎着企业形象建设等关键问题。所以,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积累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困难面前不畏缩,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难题。
三、基于企业需求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回归到高校中,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在课程日常教学中,就需要高校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可以在高校中引进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