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文1

1.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就苏科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分析,每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安排在该章的最后一节的,其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基于学生已学内容而进行的.学生在进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掌握了相应的预备知识与技能,能充分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比如学生在学习好苏科版《电功和电热》以后,我们可以布置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让学生使用家里仅有的设备或器材去测量家里某一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也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电视机的待机功率等等,测量过程学生能真正巩固对电功和电功率的掌握,也能对家庭电路的一般组成和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2.巩固已会的方法与思维

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技能,还渗透方法与思想,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所学思想方法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学生在《声音是什么》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的技能包括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为此,教材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技术设计的有关元素,逐步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比如教材中将活动安排分为观察、预测、设计、比较、交流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训练和实践充分巩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体验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尝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能通过实践的开展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和思想,逐渐服务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升价值

初中物理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传递必要的自然知识素养,一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素养应用情况的考核,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除此之外,教学还有更根本的作用,那就是无论学生学了知识以后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学生都能通过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再学习和更好的生活,甚至去服务于社会.其根本的价值有以下两点:

1.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而思维和能力是无限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用好有限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无限的思维和能力,达成教育的最大价值.比如在苏科版《简单机械和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面提升至“设计”,学生依托于这一章中已经学到的“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特殊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再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及其中的优缺点进行思考分析,尝试设计一个简单机械,即先从理论上达成简单机械的构思和设想.比如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②模型的设计是否新颖③模型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如何?④模型之中工艺难度如何?可制作性如何?⑤如何分工和展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维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和筛选,也让自己的设想和构思更加成熟和健全,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学生的综合素养.

2.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设计到制作还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学生在设计过后去制作的话,又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和困点,这些疑惑和困点又会促使学生设计的再完善和再分析,为此,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学生会为了设计的完美和理想化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细节.比如学生在《浮力》和《力与运动》以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制作一个密度计,虽然设计的原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学生却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如果让制作的密度计悬浮在液体中,如何制作密度计中的刻度、如何更精确的标注刻度,如何确定密度计的测量范围,等等,这些都让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绞尽脑汁,这实际的制作和改善的过程中,学生会达成前所未有的提升,再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提醒,学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些提升是常态地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无法达成的,也正是我们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实践和落实的.

三、结语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文2

一 基于问题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现状

1.简单的接受代替了思考的过程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总是用自己的主观意志设置问题情境,使简单的接受代替了学生思考的全过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思维习惯的培养。

2.问题设置往往流于空泛

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优生容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但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以及对问题的态度和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最容易被忽视。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设置课堂问题想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是做不到的,于是问题设置往往流于空泛,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去自主学习,实质上是简单地灌输。

3.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

传统的物理教学对纯知识是很重视的,教师总想让学生套用教师的思维,其结果是教师认为说得很清楚,但学生缺少问题意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不能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有序发展。

二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创造性,提倡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学习活动放在第一位。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的教学观是互为佐证的。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例如,“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物理教学中“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明确目标独立研究猜测假设验证猜想得出规律拓展研究新情境中应用。该模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领悟到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但花去的时间比较多,需要足够的学习材料、实验仪器等。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等可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1.立体教学模式

已有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原则上的一维(只考虑教师如何教)或二维(不仅考虑了教师如何教,还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目标上的。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构建三维、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2.立体教学模式的程序

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宏观角度上看有稳定的程序,体现了教学的规律;从微观上看,程序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则由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学校设备等各种因素决定,因而有所不同。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立体教学模式的程序可定为:确定三维目标激发兴趣引导自主研究交流分析总结评价反馈校正。这种教学模式的步骤之间相互联系、渗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从三维目标看立体化教学模式

从知识和技能角度看,学生通过独立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活动,使学生原有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达到内化层次,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效率;从过程和认知方法的角度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从错误到正确,从局部到全过程,体验探究过程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在交流活动中,帮助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技能、自信,启发思维,提高了团队意识。因此,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相关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理性的挑战。所谓理性的挑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实践求解的过程。问题的难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谐。“跳起来摘桃子”——必须跳起来,然后才能摘到桃子。

第二,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维果茨基认为,个人经验的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学生建构知识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也包含原始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第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原生态”的问题通常是开放的。提高开放性可以通过减少或增加已知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实现,还可以通过结论多样性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等。

第四,问题要尽可能与学生以前的经验产生冲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文3

国外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很成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到企业或相关专业机构中实习锻炼,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及管理技能。而国内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也作了很多研究,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不完善。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人认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改革,具体将围绕能力本位,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技能为核心来进行课程设计。本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包括:一是将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实践教学设计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应用性。二是采用“实训+实验+实习”三结合的方式,使实践教学紧绕职业技能展开。三是将“两个课堂”即校内外课堂相结合,使财务管理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四是“一线两翼三点一盘”体现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和难易程度,使实训项目具有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特点。(见表1)

三、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人认为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必须更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有:1、案例法。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2、启发式教学法。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对疑点和难点多提问启发。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任务或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和“协作”的学习能力。4、实验教学法。通过ERP沙盘模拟,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体,让学生掌握业务技能。5、小组竞赛法。分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以筹资项目———制定筹资计划这个专项实训为例: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掌握预测筹资数量的方法;能力目标:能制定筹资计划;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2、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导入项目,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建立虚拟企业,拟定企业筹资计划书,包含筹资目的、渠道、方式、金额。此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学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其次,教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不同的筹资实例分配给每组,引导学生学习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要求每组选择方法计算筹资额。此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分析案例,计算筹资额,完成筹资计划书。最后,教师对各组筹资计划书进行总结点评,每组派代表发言,评出优胜。此时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法。由此例看出基于“一线两翼三点一盘”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逐渐被学生接受,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财务管理教学考评的改革

本人认为应转变财务管理考试的传统观念,改革考试方式。鉴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根据“一线两翼三点一盘”的实践教学内容,在考核环节应适当增加实践能力的成绩比例,相对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成绩比例。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也应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调查,形成相关生产经营决策报告;如增加“口试”,让学生上台自评总结等。财务管理评价考核(如表2)。

五、小结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文4

1、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教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1)“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教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2个课时左右吧。”

(2)“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3)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4)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教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教师说:“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选修三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三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时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得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对社会上关于代孕母亲、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

例如,当试管婴儿在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时候,曾遭遇来自教会、政府、新闻媒体,甚至是科学届的强烈抵制;但是今天,试管婴儿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了,而且“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荣获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比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但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这可能与目前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是不一致的,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